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巨星重生_Ar18-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就有这样的想法。原以为以当时话题的热度,就算顾宵自己不表态,不久之后也会有娱记找到他请他表态。结果竟然到现在都没一点动静,好像教授还有另一个儿子这件事,竟成了所有人的盲点。
真实情况当然不会是这样。娱乐圈里的任何消息,公开与否,都可以作价交易,韩竟这边没动作,就只可能是对方采取的行动。何况顾宵背后还有一个手眼通天的夏总呢,以他在夏总面前的地位,就算没有任何理由,想要截断几条消息不是太容易的事了么?
现在看来,唯一的原因,大概就是在等韩竟自己出面。
而这次的双人专访,与编辑商定的内容就是——二人的兄弟情谊,和对父亲的纪念。
现在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韩竟都正在风头上,Visual杂志不算大,对于能够率先报道出韩竟与顾宵关系,编辑部几乎有些受宠若惊了。负责这次企划的主编名叫刘鑫,对韩竟和顾宵两人都以杂志社的最高规格加以礼遇,照顾得格外周到。
因为是作为当期的封面特辑,除了访谈以外,还要由两人拍摄一组写真用于编辑。一组照片取景都在H大,从教室的阶梯到图书馆,到教学楼门外成排的自行车,再到室外,几乎将H大的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收入镜头之中。
时值春季正值玉兰开花的时候,校园里景色分外别致。大部分照片都是两人独自入镜的,最后便在教学楼边一株玉兰树下拍了唯一一张合照。照片里顾宵坐在一辆自行车的后座上,随意地侧过头来,抬起手将被风吹乱的头发拢到后面。韩竟站在另一侧远远地与他对望着,脚下是大片大片雪白的花瓣。
在这个腐文化盛行的时代,这张照片发出去会有怎样的反响,韩竟可以大致想象得到。而还有另一些附带的效果有利有弊,衡量下来,可能还是益处更大一点。
再回到编辑部,访谈正式开始,刘鑫第一个问题就开门见山:“这次封面摄影的取景设在H大,是出于对顾宁教授的致敬。我也是因为这次访谈才得知原来二位是兄弟,其实按说这不会是那种公众接受度很低的家庭背景,好像两位之前一直对外严格保密,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韩竟坦然答道:“其实并没有特别地想要隐瞒我们是兄弟这层关系,主要是我的身世太复杂,想要都说清楚会牵扯到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我出道要更早一点,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一直默默无闻。后来顾宵第一张专辑就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很快认识他、喜欢他的人就比我还多了,这样再把我们的关系拿出来说就会不太合适。”
第109章 专访2
再提起当年那张另有隐情的专辑,也没能让顾宵有什么额外的感情流露,只是听到韩竟说喜欢他的人更多时,才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其实韩竟他是非常有实力的,那时只是缺少一些机遇。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就一定能够展现出自己的独到之处——就像现在这样。现在我们两个人都各自取得了一些成绩,加上这次筹拍《广陵散》的初衷,就决定趁这个契机向大家坦白,这样我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参加到这部剧里面。”
刘鑫有些意外:“我注意到二位都是以名字直呼对方的,既然是兄弟,平时会有更亲昵的称呼对方的方式吗?”
两人颇有默契似的对望了一眼。韩竟摊摊手,“没有,一般就是直接叫对方的名字吧。父亲在世的时候一直就是直接叫我韩竟的,他倒是有个小名,不过我不会那么叫他。”
“因为对我来说,第一次见到韩竟就是在学校里面,我在知道他是我的家人之前,是先作为同学认识他的。”顾宵又补充道,“当时我九岁,韩竟已经十岁了,虽然还是孩子,但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我的父亲是那种比较开明的人,一开始就没有强求我一定要叫他哥哥,也没有强求韩竟一定要承认我们是他的家人。所以,后来我们虽然相互接受了对方,但是称呼上面还是直呼名字。”
刘鑫感慨道:“顾教授真是一位开明的父亲。你们兄弟感情一定很好吧?”
韩竟没说话,只是侧过脸望着顾宵,对方笃定地点了点头。
“虽然是后天组成的家庭,我们的感情可能比亲兄弟还要好。在我的印象里,从他来我家第一天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几乎没有闹过任何矛盾。他非常照顾我。小时候我身体弱一点,在学校有时候会被那种——有点像不良少年的人欺负,他知道了,就去找那些人打架,结果无论输赢,回家我爸都要罚站。总之,亲哥会为弟弟做的事情,他大概都为我做过。”
他说着也微笑着回望着韩竟,像在征求他的同意。韩竟轻咳了一声,“——那时还真是没少被罚站。一边罚站一边跟我讲道理,父亲特别厉害的一点就是,他从来不打人,但是跟他说话的时候,永远会被他说服。不过毕竟我是当哥哥的,遇到顾宵被人欺负还是会大脑发热往上冲。”
“既是慈父,又是严父。我似乎可以理解你们为什么这么希望做一些事情来纪念他了。”刘鑫用几乎是钦佩的语气说道,“教授走得太早,那时你们应该才刚刚成年,如果跟一辈子比起来,父亲陪伴二位的时间就显得太短了。能允许我问一下,顾宁教授对于你们来说,是扮演了生命中怎样的一个角色呢?”
韩竟略微沉默了一会,轻声答道:“他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亲人,也是朋友、导师。我在10岁之前其实都没有真的受过什么学校的教育,当时自己家的情况比较乱,不会送我去上学,也没有人顾得上管我。我现在所了解的所有的道理和知识,都是在与父亲相处的过程中获得的。他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一位正直的学者,我也是从他身上学到了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人生态度。我觉得,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这其实是一个稍显尖刻的问题,毕竟人已经不在了,可能会引起一些悲伤的回忆。但韩竟的回答并没有太多情绪的波动,语气和态度都显得极为真诚。他说完了又去看顾宵,才见对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深深低下头去,用手掌撑着额头肩膀微微发抖,像是正在无声地哭泣。
毕竟已经是六年前的事了,刘鑫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个问题,会给对方带来这么激烈的情绪。她赶忙向顾宵道歉,又拿了纸巾递给他,见顾宵不抬头,就有些歉疚地转向韩竟。
韩竟略一迟疑,还是接过来,凑到顾宵跟前轻拍着他的背,在他耳边轻声耳语道:“没事了,都过去了……别难过……”
顾宵沉默了许久,把脸埋得更深了一点。半晌他才如抽咽那般深吸了口气,用极小极小的声音说:“他才不到45岁,明明还那么年轻……不是都说好人有好报吗……”
这句话听起来极其含混,沙哑的声音像都含在嘴里,还带着浓重的鼻音,在场两个人却都听懂了。
一时间谁都没有说话,因为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有答案。最终韩竟只是揽过顾宵的肩膀,在他肩上用力握了一下,像是想要传递给对方一点力量。
顾宵对于父亲逝去那种极度的悲伤,连外人刘鑫都能清楚地体会到。可他感情的流露一直克制到了极点,连哭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最多就只是偶尔漏出的一点抽气声。等他去洗了脸平复了情绪,回来反而为自己影响了采访的正常进行,连连向刘鑫道歉。
刘鑫做娱记十来年,也极少见到对记者丝毫不端架子、性格好到这种程度的明星,一边跟顾宵客气,脸颊上竟破天荒地微微发烫,当即就对这次的两个访谈对象好感大增。
顾宵重新坐下来,定了定神,诚恳地直视着刘鑫的眼睛。“关于我的父亲是我生命中怎样的角色这个问题,很抱歉我没有办法回答。父亲对我的意义很特殊,我无数次想过这件事,也有我自己的答案,但是我想,这个答案可能只能属于我自己,大概我一直到死,都不会把它告诉别人。对不起。”
他说着深深低下头去,做出一个极端正式的道歉姿势。刘鑫被他格外郑重的语气和表态惊得愣了一阵,反应过来,才尽量亲切地说道:“没关系,我从你的回答里面,已经能够体会到教授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了。也很感谢你这次愿意借由我们杂志,将自己的一些感悟与读者分享。”
这段插曲虽然打断了访谈的进程,其实也在访谈的思路之内。嘉宾在接受访问时真情实感的流露往往是最能打动人的,刘鑫甚至有些遗憾自己做的是纸媒,不能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下这段感人的片段。
访谈到这里终于回复到正轨上,后面的几个问题都进行得非常顺畅。刘鑫颇懂得访谈的技巧,引导着韩竟和顾宵谈了不少生活中的趣事,从学生时代到现在在娱乐圈打拼的过程中都有,整个过程相当融洽,不时还会引起一阵阵轻松的笑声。
到访谈的最后阶段,刘鑫的问题又回到了新剧《广陵散》上面:“现在为止《广陵散》还在先期筹备阶段,从最初流出的一切情报看来,还没有提过顾宵的角色,那么在这部纪念顾宁教授的剧集中,顾宵具体会有怎样的参与呢?”
这个问题其实两人还从没讨论过,韩竟也如实回答:“我还要再与他商量一下才能定下来。这件事得要怪我考虑不周。从拍摄《江湖》以来,我的事业开始有了一点起色,我很享受那种自己的努力慢慢有人看到的感觉,可是相应地,工作强度也变得越来越大,与家人联系的时间忽然就少了许多。想要筹拍剧集的事情,也只是跟他粗略地提过,没有定下具体的计划。年初因为家里的事情,我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干扰,经纪公司一下子就给了我半年假期,让我可以由着自己‘乱来’,我就想趁这个机会大干一场。可是这段时间却跟顾宵档期冲突,我一直以为这次没有办法与他合作了。不过,他为了这部剧,已经与之前的剧组解约,特意空出了档期。我也是才知道这件事不久,在这里,我想借这次访谈的机会,尤其感谢他为了支持我的想法所作出的牺牲。”
韩竟转过头看着顾宵,微笑着朝他点了点头。顾宵轻笑着,“这说的是什么话,好像是大企业的新闻发言人一样……”说得韩竟和刘鑫也不禁笑了起来。
顾宵仍带着笑意,认真补充道:“想要做点事情来纪念父亲这件事,以前一直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粗略的想法。现在这个想法忽然就要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是出乎我们预料的。可是这无论如何都是韩竟——也是我——一辈子一定要去做的一件事,如今机会就这么来了,不可能因为自己还没准备好,或者还有其他的安排,就白白放过机会。我总觉得,如果这次不去努力的话,以后也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机会光顾我了。所以,其实绝对不是我做出了什么牺牲,硬要说的话,应该只是我也想鼓起勇气去做一点我自己想做的事吧。”
他摇摇头,略垂下视线,眼神变得格外温柔,“……而且我想,兄弟之间就是这样的。毕竟都是成年人了,各自都有自己的事业,也许韩竟可能顾不上常常与我联系,可能没有时间详细跟我探讨他的想法。可是,即便我们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他的心情我也是能够理解的,他想做一件事情,不必开口,我就会竭尽全力去支持他。相应地,我想做什么,他也会知道,也会竭尽全力为我去做。从以前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他为我做了太多事,从不需要挂在嘴上说。我觉得,这应该就是兄弟,就算其实并没有血缘,相互之间那种感情和默契,也是外人没有办法相比的。即便现在我们的联系没有小时候那么多了,这种情谊也永远都不会改变。”
第110章 专访3
韩竟手撑着下巴,视线聚焦在远处模糊的一点上。他听顾宵这么说,只是微微停顿了一瞬间,而后极其缓慢而平静地开口说道:“……对,这就是我们之间的情谊,永远也不会改变。”
刘鑫并没注意到韩竟语气中细微的变化,只当这个回答对于专访来说,也是一个特别好的收尾,便对二人表示感谢,结束了整场访谈。
之后顾宵又一次没有提出任何一点越界的要求——没有邀请韩竟一起吃晚饭,没有想要再回韩竟家里看一看,甚至没有说任何别有暗示的话。他就只是在刘鑫面前简短地拥抱了韩竟一下,没有停留太久,也没有过于亲昵的表示,就像是最普通的兄弟那般。
……大概没有人,能比他更清楚自己在生活中所要扮演的设定了吧。
有刘鑫在旁边看着,韩竟不可能表现得太过冷淡。他也像普通的兄弟那般,开朗地微笑着紧紧回抱了顾宵。
晚上刘鑫在自己的私人微博上发布了对于这次访谈的简短repo,还圈了韩竟和顾宵两个人。韩竟洗过澡躺在床上才看到,原po已经有了超过5000次转发。
【刘鑫 V:今天有幸专访了@韩竟与@顾宵两位艺人,过程非常愉快。访谈稿将见于下个月4号Visual6月号的封面特辑,敬请期待】刘鑫身为杂志主编,微博的内容大多都是跟工作有关的repo和转发,通常都极其简洁而模式化,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可是这条微博短短几十个字,却包含了一个极大的争议:为什么要一起访问韩竟和顾宵这两个毫无关系的人?
粉丝们众说纷纭,可是翻遍两人之前在娱乐圈所有的履历,都没有任何线索。直到有一个人偶然提起来韩竟的养父也姓顾,这才一下子恍然大悟:这两人竟然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也隐藏得太深了吧?
韩竟看的时候,顾宵已经转发过这条微博,文字就只写了“感谢邀请,合作非常愉快'赞'”。粉丝没能在顾宵那里得到确定的答案,纷纷转向韩竟这边,他之前的最后一条微博,评论在几小时之内就多出来几千条,一眼扫过去都是在问这件事。
韩竟默默刷了一会评论,退回去转发了刘鑫的原po,也只写了一句“感谢邀请,合作愉快”,而后直接关掉了微博。
他打开通话记录,怔怔地看着那个来自西北山村的未存储的座机号码。
韩竟还从没对夏炎说过顾宵的事,最多的一次,也只是提到了一句自己的“前任”而已。他总是有些忌讳向对方谈起自己的感情经历,一方面是那些经历确实太过不堪,另一方面,是因为夏炎那么单纯,那么善良。
夏炎就只有他一个人,无论是爱情还是其他层面,都只属于他。他要怎么说,自己曾经与另一个人交往了那么久的时间,而且,因为无法解释的原因,直到现在都没有断了联系?
他花了那么久才让小孩学会吃醋,现在夏炎会怎么想呢?明明才刚叮嘱过他在他不在的时候不要去勾搭别人,结果他却与另一个人传出这种暧昧不清的消息,而且也确实做了一些“暧昧不清”的事情。
……怎么听起来,都像是脚踩两只船的渣男吧。
虽然也许——并不是这样的。
韩竟这样胡思乱想着,手指放在拨通键上停留了许久,最终仍是没有按下去。
————————
从刘鑫那条微博到Visual6月号发售,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网上早已经为韩竟跟顾宵吵得沸沸扬扬。一众粉丝和八卦营销号这才反应过来,一拥而上开扒这俩人的关系——结果两人上过的所有通告采访和两人全部的微博一条一条仔细刷完,硬是就没找出一点关系。
就连备受瞩目的八掌门周发财,最后也只是发了一条:“可以确定顾宵是顾宁教授之子,跟韩竟两人是兄弟,曾经一起就读于H大附小,其他的本掌门也不知道,他俩隐藏得太深了'擦汗''擦汗'真想知道还是等着去买杂志吧'擦汗''擦汗'”
没有料可一点也不影响粉丝们YY的热情。继“竟黎”跟“韩夏”的热潮之后,“竟宵”一眨眼就成了饭圈大热的真人CP,特别是早年丧父的坎坷身世和那种兄弟之间的禁断感和压抑感,只靠脑补就让粉丝们把持不住了。
兄弟二人相濡以沫发奋自立,事业有所成就之后筹拍剧集纪念父亲——还有比这更励志的故事了吗?相比之下,那些还没开拍就口口声声说人家肯定拍不出来的人,到底是什么居心?——在杂志正式发售之前,舆论已经完全逆转。
4月头上,Visual杂志如期发售,当天就被抢购一空。有人将访谈全文扫描发到网上,还专门传了访谈中几张插图的高清版,一夜之间已经有了超过10万次的转发。
最主要的是,那张韩竟跟顾宵在玉兰树下的合影实在是太戳人了!花海之中那一瞬间深深的凝视,只有那个温柔而深情的眼神,任何言语都显得那么多余。
这照片俨然引领了一股风潮,不少K大学生专程去找那株玉兰树,模仿原片的构图拍摄合影发布到微博上,后来又扩展到其他学校,#玉兰树下#在话题榜挂了整整两天,漫天漫地全是各种玉兰树下的合影,几乎成了一场文艺青年的全民狂欢。
照片中的美景犹如最安逸美好的梦境,阳光温暖明媚,天空蔚蓝如洗。可搭配起二人坎坷的身世来看,就变得尤其让人心疼——明明两人之中的任何一人都不曾就读于这所颇负盛名的高等学府,都不曾有一天享受过安逸的生活。访谈中韩竟所讲述的为了筹集医药费而在矿场拼命打工的段落被专门截图出来,也获得了尤其多的转发,一时间韩竟微博上铺天盖地都是安慰和表白的评论,获赞最多的一条是:【条君天字一号真痴汉:很抱歉以前的艰辛和坎坷没能为你分担,但从今往后的路,一定会陪你一直走下去'爱你''爱你'】在访谈的结语中,刘鑫这样写道:“这次访谈所讨论的话题,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很沉重的。当我问到父亲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时,顾宵当场落下泪来,是那种无声的、压抑到了极点的哭泣。我无法想象在那么年轻的时候经历的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是怎样的艰辛。但我相信一句话:成功者当经历苦难,一切的试炼终将使生命蜕变成另一种崭新的模样。祝福他们。”
在这样的氛围之中,随后发布的《广陵散》主创名单,让一切的质疑和争论,到这里就都结束了。除了演职员以外,剧组还聘请了专门研究魏晋历史的社科院院士杨翼教授担任顾问。老教授专程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为这件事接受采访时,都是一派学者风范。
“做我们历史这一行的,通常都不屑于看历史剧,因为里面的错误实在太多了,就像吃一碗饭,结果吃一口一个沙子,又吃一口又一个沙子,吃到最后牙都硌掉了,心里肯定是不爽。不过这次《广陵散》这个事情大家都在关注,我的研究生们每天都在聊,还非要问我怎么看,再加上我跟顾宁算是同行,当年还有过一面之缘,所以我也去了解了一下。”
“我在想,历史剧很难拍得符合历史,当然一方面可能是一些剧组资源和经费所限,没有条件去做严肃的考据,另外一方面,是不是也是因为我们这些做学问的,有时候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太高了呢?说到底知识应该是全人类共享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视剧作为一种传播知识的方式,一定是比我们写的那些动辄几万字的论文更通俗易懂,更容易接受的。”
“我们做学问的,一边在嫌弃历史剧里满篇错误,嫌弃真正的学术没人关注,可是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应该为了把自己手中的这些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做出一些努力?现在那些高端的物理化学都在拍纪录片,出科普读物,我们人文学科有什么不一样呢?相比之下,电视剧难道不是比科普读物更好的载体么?”
“所以,《广陵散》剧组找到我的时候,我很高兴地就答应了。我觉得既然人家有这个诚意,愿意精益求精,做一部符合历史的、不硌牙的剧,愿意来帮我们把这些比较偏门的知识推广出去,那我们这些做学术的,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来帮助他们。而且,我今天这么做了,也是抛砖引玉,我就当里面那个砖,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的历史剧像《广陵散》这样,愿意试一试去向真正了解这段历史的学者求证,也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的我的同行愿意帮助他们,让观众能够多了解一点历史,我们自己也少吃点沙子,多吃点粮食。”
老教授慈眉善目的,一席话中气十足,幽默风趣又语重心长,在场虽然大多是本来不了解他的娱乐记者们,凭这一番话,都对老人产生了特殊的好感,新闻厅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第111章 广陵散2
韩竟等到掌声平息了,才点点头,接口说道:“我读书比较少,历史功底确实不能算好。之前为了拍这部剧,已经自己恶补了一番,但是我也很清楚,凭我自己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所以,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杨院士的慷慨,愿意抽出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对这部剧中涉及到历史和民俗的部分进行把关。总之,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会尽量严谨地对待这部剧的每一个细节。这既是我的私心,也是我的态度,同时也会是《广陵散》这部剧的态度。”
韩竟这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