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一场海战中失败,中国海军就会丧失主动权,被日本海军压着打。虽然在击败日本之后,中国海军基本控制了第一岛链,而且把防线推进到了第若岛链,但是在美国参战之后,中国海军取得的胜利果实就被抵消掉了,其战略迂回空间远不如美国海军。可以说,如果珊瑚海大海战是另外一个结果,那么中国海军将在一九四二年被彻底打败。
    直到珊瑚海大海战之后,中国海军才有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也才能承受失败。
    只是,即便到一九四二年,甚至可以说,即便中国海军攻占了所罗门群岛,在战略空间依然远不如美国海军。
    别忘了,当时任何一处战场离美国本土都有万公里,而最近的战场离中国本土也就只有不到三千公里。
    正是如此,斯普鲁恩斯才主张稳步后撤,直到双方的战略力量达到平衡。
    当然,后撤不是逃跑,而是获取胜利的另外一种手段。
    对美军来说,后撤有很多好处,而且是通过死守所无法获得的好处。比如,能够拉长中队的后勤补给线,增大后勤补给压力,在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下,削弱中队的进攻力量。
    要知道,后勤补给线每延长一倍,后勤补给压力就要增加两倍。
    道理很简单,向前线运送部队与物资的船只也需要消耗物资,而且还需要在沿途建立更多的补给中转站,也就需要部署更多的后勤部队,而这些部队同样会消耗大量物资,导致整体消耗量剧增。
    事实,对后勤补给,美军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别忘了,美军得横跨整个太平洋与中队作战,而中队只需要把部队与物资送到几千公里之外。
    换句话说,在中队的后勤补给线延长的同时,美军的后勤补给线将相应缩短,因此美军的后勤补给压力将大幅度降低,前线部队的战斗力能得到提高,从而使新的防线更加稳固。
    此消彼涨之下,总体战局必然会在某个时候达到平衡。
    当然,尼米兹肯定明白这个道理。
    问题是,当时不关是尼米兹、还是斯普鲁恩斯,乃至美国总统罗斯福,都不知道要退到什么地方,才能形成平衡。
    既然不知道要后退多远,那么就不能后退。
    说白了,只要后退开始,又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新的战略防线,那么美军就无法在后退中停住脚步。
    换句话说,即便要后撤,也需要先建立一条新的战略防线,而当时没有人知道应该把这条防线建在哪。如此一来,也就无法构筑新的战略防线,只能继续在前沿死守,最多只能在坚持不住的情况下后撤。
    结果就是,尼米兹没有采纳斯普鲁恩斯的建议,依然命令他在西南太平洋活动,并且寻找机会夺回制海权。
    为了安抚斯普鲁恩斯,或者说为了给他打气,尼米兹亲自帮他申请了将军衔。
    虽然罗斯福依然不大了解这个在参战后才异军突起的海军将领,但是在经过珊瑚海大海战与所罗门海战之后,美国海军中已经没有人不知道斯普鲁恩斯是谁了,而且海军部长金将也同样器重斯普鲁恩斯。在金将与尼米兹的共同推荐下,以及为了鼓舞海军士气,罗斯福批准了斯普鲁恩斯的晋升申请。
    只是,将军衔对斯普鲁恩斯来说,没有半点价值。
    在美军中,军衔与职务是分开的,军衔的好处体现在待遇与地位,即军人的津贴、福利都直接与军衔挂钩,且在见面的时候,肯定是下级主动向级敬礼。至于指挥权,则与军衔没有直接关系。按照美军的指挥体系,指挥权由职务决定,哪怕斯普鲁恩斯只是少将,只要他在第31舰队司令官的位置,而且第31舰队司令官的职务比第32舰队司令官的高半级,就算米切尔是中将,也得听从他的指挥。
    显然,晋升并没有给斯普鲁恩斯带来更大的权限。
    当时,他依然以第31舰队司令官的身份,兼任了两支舰队联合指挥官的职务,全权负责舰队作战。
    问题是,他的权力只在战术层面。
    虽然做为舰队司令官,斯普鲁恩斯有向战区舰队司令官提交作战计划的权力,也有权制订作战计划,但是要不要采纳,以及是否调整作战计划,都是战区舰队司令官的职权,且舰队司令官必须服从。
    说白了,在总体作战方向,依然由哈尔西决定。
    显然,斯普鲁恩斯对哈尔西不会抱太大的希望。
    战前,斯普鲁恩斯与哈尔西的关系非常不错,甚至可以说,斯普鲁恩斯能够得到尼米兹的重用,就与哈尔西有关。参战后,两人的私下关系也非常好,斯普鲁恩斯出任第二航母大队指挥官就是由哈尔西推荐的,而且随后哈尔西还推荐他来指挥舰队作战,让尼米兹把米切尔排在了后面。
    问题是,斯普鲁恩斯与哈尔西根本就不是一种类型的将领。
    最重要的是,两人的战略观念有很大的差别。
    一直以来,斯普鲁恩斯都持在坚守防御的基础,有计划的退却,把美军在战略空间的优势发挥到极限,抵消中队在军力的优势,从而让美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动员,在遭到不可挽回的失败之前,让战争潜力爆发出来,获得大逆转的机会,并且为取得最终的胜利打下基础。
    战后,很多军事学家都支持斯普鲁恩斯。
    在某些人看来,如果斯普鲁恩斯的战略主张占据了风,那么美国就很有可能成为这场大战的最终胜利者。
    只是,更多的人知道,斯普鲁恩斯的主张根本占不了风。
    道理也很简单,在政治与外交,美国承受不了失败所产生的后果,甚至不能在战略有半点软弱。
    别忘了,日本已经战败,英国也摇摇欲坠,红俄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战略,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优势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没有优势。在大西洋战场,美英盟军的优势也非常有限,如果英国战败,那么美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大洋击败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为了确保英国不战败,美国就得保证红俄坚持下去,而让红俄坚持下去的主要办法就是解除其两线作战的困境。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什么漏洞可钻,即便没有大西洋的制海权,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能够倾尽全力攻打红俄。在中德战略分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主要使命也是击败红俄,然后才是打击英国。这样一来,美国就只能增强施加在中国身的压力,设法让中国把战略重点转向太平洋,减少在大陆战场投入的兵力,即减轻红俄受到的压力。
    显然,斯普鲁恩斯的退缩战略根本就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哈尔西与斯普鲁恩斯的观点恰好相反,不是说哈尔西对战略有更深的了解,也不是他懂得政治对战争产生的影响。要知道,哈尔西是美国海军众多将中,最没有政治头脑与战略眼光的一个。
    哈尔西崇尚进攻,而且把进攻看成是取得胜利的唯一手段。
    结果就是,在他看来,任何退却都是不可容忍的,即便不能进攻,也要在前沿战线拖住中队。
    说白了,只有守住前沿战线,美军才能在缓过气来之后发起进攻。
    不可否认,私人关系取代不了最根本的矛盾。
    自珊瑚海大海战开始,哈尔西就始终强调进攻,要求舰队尽一切可能打击对手,甚至不惜承担风险。斯普鲁恩斯不是不想进攻,只是更加理智,知道在整体实力不如对手时发起进攻与自杀没有区别。或者说,斯普鲁恩斯更有耐心,会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而等待,哈尔西却严重缺乏耐心。
    这些分歧,最终使斯普鲁恩斯与哈尔西分道扬镳。
    在一九四二年初,在美国总统强调了守住所罗门群岛的重要性之后,哈尔西的主张占了风,斯普鲁恩斯也就不得不服从指挥,在他认为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率领舰队去寻找中国舰队决战。
第一百八十一章 总体战局
    第一百八十一章总体战局
    战略上的需求,让斯普鲁恩斯不得不率领舰队开赴战场。
    对此,顾祝同也有类似的认识。
    可以说,进入一九四二年,总体战局变得对美英俄轴心更加不利。在各条战线上,美英俄轴心都处于崩溃状态。
    大陆战场上,德军已经占领了整个高加索地区,先头部队抵达伏尔加河下游,另外一路德军则在向外高加索地区推进。受此影响,土耳其已经开始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参战前的秘密谈判,而土耳其提出的条件是重回海湾地区,在战后吞并海湾国家,并且承诺德中同盟在海湾地区享有最高利益。东面,中国陆军已经扫dàng了远东地区,一支部队还到达了鄂霍茨克海北岸,主力则在向西伯利亚地区推进,先头部队离贝加尔湖不到五百公里。从西北出发的中**队已经攻入中亚地区,只是战斗打得不是很顺利,在阿拉木图遭遇失败,被迫后撤了两百多公里。只是,中国陆军正在调整作战部署,预计在上半年将增兵四百万,而且把重点转向中亚,争取在年内与德军会师,完成对红俄的战略包围行动,然后与德军共同攻占乌拉尔地区。
    对红俄来说,离战败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如果俄军不能在年内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那么最迟在一九四三年夏季,德军就将攻入莫斯科,中**队则将扫dàng西伯利亚与中亚,到时候留给红俄的恐怕只有北冰洋的几座港口城市了。
    问题是,俄军有能力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虽然美军已经打通了北大西洋航线,美英两国动用了十多艘护航航母、上百艘驱逐舰与更多的武装商船,组建了十多支护航舰队,专门为前往摩尔曼斯克与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船队护航,但是这条航线上充满了危险,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的船只不到百分之五十,而且美英提供的支援非常有限。
    在整个一九四一年,北大西洋航线只为红俄送去了不到五百万吨物资。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德俄战场上,任何一场大规模会战的物资消耗量都在千万吨以上,而且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更是难以计数。比如,在高加索会战中,德军投入了二百一十八个师、总计三百五十万官兵,动用了四千八百辆坦克、一万二千门重型火炮、五千二百架战机,仅油料消耗每天就超过了十万吨。在整场会战中,德军总共向前线运送了三百四十万吨燃油、四百八十万吨弹药、以及其他物资近两百万吨。俄军的投入稍微少一些,但是也不会少到哪里去,物资消耗量也在一千万吨左右。
    也就是说,美英在一九四一年提供的援助,连半场会战都打不了。
    在一九四一年,德俄战场上一共打了三场大规模会战,还有数不胜数的小规模战役,俄军的物资总消耗量高达数千万吨。
    显然,美英提供的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
    当然,也有人认为,美英提供的援助至关重要。比如,在欧洲领土丧失大半后,红俄的工业几乎停顿,即便有大量工厂提前搬迁到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但是恢复生产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当时,红俄最缺的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一种“人造资源”,即电力。要知道,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根本没有多少发电站,而建造发电站又不像搬迁工厂那么容易,所以红俄的高耗电工业产品的产量一直非常低。这其中就包括电解铝,而铝又是制造飞机的战略资源。在一九四一年,美国提供给红俄的无偿援助中就有十万吨铝锭,而这些铝足够制造数千架战术飞机。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提供的十万吨铝锭,红俄的飞机制造厂就只能用木材来制造飞机了。
    美国的援助有多大的意义呢?
    在一九四一年,红俄总共制造了七千余架飞机,绝大部分都是战术飞机,而这些飞机消耗掉了大约十四万吨铝锭。
    也就是说,红俄制造飞机所用的铝,有七分之五来自美国。
    不可否认,美国提供的援助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但是绝对不能高估其价值,因为红俄不可能凭借美英的援助打赢这场战争,如果自身实力不济,即便北大西洋航线上没有数以百计的潜艇,红俄依然会战败。
    可以说,红俄战败的迹象在一九四二年就暴lù了出来。
    年初的时候,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缴获了几辆俄军的新式坦克,即t…34…85型中型坦克。最初的时候,德军非常震惊,因为这种安装了八十五毫米高压坦克炮的坦克,具有十分凶悍的火力,能在两千米内打穿所有德军坦克的正面装甲。只是,在深入研究后,德军就没有那么惧怕这种坦克了。除了粗制简陋之外,t…34…85采用的竟然是普通的表面渗碳钢,而不是高强度合金装甲钢,其防护能力十分低劣,即便在两千米外,德军的“黑豹”坦克也能轻易洞穿其正面装甲。
    后来,这批坦克中的几辆送到了中国,而中国长春车辆厂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大战期间最著名的“东北虎”式中型坦克。必须承认,t…34…85的基础设计非常出sè,在保证了基本xìng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生产难度,只要采用更好的材料,比如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装甲,其xìng能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以一九四二年初的情况来看,红俄就算能够撑过一九四二年,也很难坚持到一九四三年底,在一九四三年夏季战败的可能xìng非常大。
    对美英俄轴心来说,红俄在一九四三年战败,绝对是无法接受的结果。
    事实上,到了一九四二年,英国的处境也极为凶险。
    大陆战场上,中德军队已经开始协同作战,每当德军发动大规模会战,中**队就会采取行动牵制俄军,而每当中**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军也会以类似的方式让俄军无法增援东线。更重要的是,中德军队在中亚会师的兆头已经十分明显,而这意味着红俄将丧失最后的希望。
    当然,这也意味着,德军随时有可能回头对付英国。
    只是,在一九四二年,英国首先考虑的不是跨海登陆的德军,而是来自空中的威胁,即持续了一年多的战略轰炸。
    从一九四一年十月开始,针对英国的战略轰炸就升级了。
    主要就是,中国生产的四发重型轰炸机开始装备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而且首批飞行员都来自中国。
    在一九四一年的最后几个月里,德军组织了十多次大规模轰炸,几乎摧毁了半个伦敦。
    其实,这还是次要的。如果遭到轰炸的只有伦敦,哪怕整个伦敦都被炸成废墟,英国也能坚持下去。原因很简单,伦敦早就不是英国的工业城市了,因此伦敦遭受的损失对英国的工业生产没有太大影响。
    要命的是,德军轰炸的不仅仅是伦敦,甚至没有主要轰炸伦敦。
    随着对英轰炸行动升级,加上轰炸进行得比较顺利,德皇威廉二世再也没有对轰炸行动指手画脚,更没有横加干预。结果就是,帝国空军可以按照最优的方式来安排轰炸行动,即重点轰炸英国的工业城市。
    这下,英国的工业中心城市遭殃了。
    到一九四二年初,伯明翰、曼彻斯特、考文垂、利物浦、利兹、布里斯托尔等大型工业城市都遭到了数次、甚至是十多次轰炸,而且遭受轰炸的主要就是工业区、以及邻近工业区的居民区。
    根据英国当局的统计数据,仅在一九四一年,就有近五万人在轰炸中丧生。
    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产业工人。
    轰炸,还导致英国工厂的开工率大幅度降低。很多时候,一次错误的防空警报,就能让工厂停工半天。
    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在一九四一年的最后三个月,英国的工业产值明显下降了一大截。
    由此,产生了另外一个影响,即英国更加需要来自美国的援助。
    这下,问题来了。
    虽然美国已经参战,而且主要工厂都在全速生产,但是美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填补英国与红俄工业生产的缺口。对美国当局来说,这意味着要在英国与红俄之间做出选择,重点支援英国,就得降低提供给红俄的援助,而重点支援红俄,则英国就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物资支援。
    当然,英国不会这么快战败。
    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英国能够坚持到一九四四年。除非中德联军在一九四二年击败红俄,让德军在一九四三年攻打英国本土,不然英国在一九四三年战败的可能xìng非常低,肯定能坚持到一九四四年。
    问题是,这还不是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到一九四二年初,日本已经在实质上战败了。
    虽然日本当局没有投降,但是随着中**队在一九四一年底跨过对马海峡,成功登陆本州岛,日本就已经战败。到一九四二年初,登陆本州岛的中**队已经推进到离神户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预计在年中就能攻占神户与大阪地区,在年底之前肯定能够把旗帜插到日本皇宫的房顶上。
    也就是说,美国必须全力以赴的打赢太平洋战争……RQ!。
第一百八十二章 传统战术
    “我的看法是,斯普鲁恩斯肯定会率领舰队讲入珊瑚海,但是不见得会跟我们决战,至少不会主动找我们决战。”
    “为什么?”顾祝同对田黛芳还不够了解。
    “在〖日〗本已经实质上战败,英国与红俄又处境艰难的情况下,美军没有太多的选择,必须尽快在太平洋上获取一场具有足够意义的胜利,让我们向太平洋战场投入更多资源,才能避免战败。美军能做的,就是在一场决定xìng的海战中取胜,而且越快越好。哪怕斯普鲁恩斯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他的上级,比如哈尔西、尼米兹等人,也会让他尽最大可能与我们决战,并且在决战中击败我们。”
    顾祝同没有开口,等着田黛芳说下去。
    在参谋岗位上干过几年的人,把握总体战局的能力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关键就是,美军得尽一切可能守住所罗门群岛,至少不能主动放弃,必须在这里消耗掉我们的兵力。即便不考虑守卫澳大利亚,美军也必须这么打,因为只要我们轻易拿下了所罗门群岛,美军就将彻底丧失主动权,而且得在我们选择的下一个战场上,在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与我们作战。”
    “你的意思是,斯普鲁恩斯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守卫所罗门群岛。”
    “或者说是挫败我们攻打所罗门群岛的意图。”
    “那么,斯普鲁恩斯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打一场舰队决战,可这又是最不现实的办法,还是斯普鲁恩斯在竭力避免发生的事情。不管怎么说,美军舰队的实力空前低落,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两艘舰队航母与一艘小型航母,而我们则有足足五艘舰队航母,且我们已经攻占了腊包尔,建立起了前进机场,岸基航空兵能够为舰队提供足够的掩护与支持。即便在珊瑚海南部与东部海域,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作战,斯普鲁恩斯也没有半点优势。再说了,我们现在的战术是稳步向前推进,而不是冒险突击,也就不大可能在美军岸基航空兵的活动范围之内与斯普鲁恩斯决战。”
    顾祝同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田黛芳的意思。
    “当然,斯普鲁恩斯肯定明白这一点,所以不会奢求通过舰队决战击败我们。”
    “你觉得,他会怎么打?”
    “运……”
    顾祝同笑了笑,鼓励田黛芳把想法说出来。
    “最理想的选择,应该是坚守防御,舰队只起辅助作用,关键还是在每一座岛屿上部署重兵,加大我们的攻击难度。”
    “问题是,这不由斯普鲁恩斯决定。”
    田黛芳长出口气,说道:“美军肯定会坚守每一座岛屿,而这就是斯普鲁恩斯能够利用的有利因素。
    “什么意思?”
    “如果我们必须攻占沿途的每一座岛屿,那就需要huā很多的时间,而且得为攻占所罗门群岛付出十分巨大的代价。关键就是,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占领整个所罗门群岛,因此斯普鲁恩斯就能获得足够多的机会。在攻打所罗门群岛期间,只要我们犯一个错误,哪怕是很小的错误,也有可能被斯普鲁恩斯利用起来。也就是说,斯普鲁恩斯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机会到来。”
    顾祝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也正是他的想法。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应该及时调整进攻作战方案。”
    “问题是,这也不是由我们决定的事情,而且作战计划已经定了下来,陆战队也为此做了几个月的准备工作,就算我们提出的建议得到采纳,战区司令部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调整作战方案。”
    田黛芳暗自叹了口气,没再多说什么。
    在去年年底,也就是决定攻打所罗门群岛的时候,田黛芳就向李向龙提出,应该改变以往的作战方式,即不再逐一攻打沿途每一座有美军守卫的岛屿,在进攻范围之内,选择几座岛屿就够了,而且应该选择防御兵力不算太多、防御设施不算完善的岛屿,尽量减轻攻占岛屿的作战难度。对于那些由美军重兵防守的岛屿,则应该尽量避而远之,仅通过海上与空中封锁来切断这些岛屿与美军后方的联系,困住岛屿上的美军,使其无法发挥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