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虽这么说,但是我们的准备越充分,取胜的把握就越大。”
“是吗?”
施利芬长出口气,说道:“如果爆发全面战争,我们首先得把重点放在西线,集中兵力打垮法国,争取取得色当会战那样的结果。为此,我们着手调整国内的铁路系统,在西线大量修建支线铁路,扩大干线铁路的运输能力。问题是,如果我们不能迅速击败法国,就得立即调整战略。”
“怎么调整?”德皇沙场征战数十年,十分了解军事问题。
“由进攻转为防御。”
“这……”
“不管是现在,还是十年之后,只要我们主动发动进攻,就算不能击败法国,也能把战线推进到法国境内。如果不得不转为防御作战,我们就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此在敌国境内打对我们最为有利。”
腓特烈三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施利芬的意思。
“打不败法国,就得把重点转向东线,争取在英法的战争潜力全部爆发出来之前击败俄国,扫荡东欧地区。如果能够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并且控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地,我们就有望获得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从而打通地面交通线。按照我的估计,大概需要两到三年才能击败俄国,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战略储备机制,以大规模战争时期两到三年的消耗量为准囤积战略物资。”
德皇又点了点头,把目光转向了冯承乾。
“在战争时期,只要英国参战,我们肯定会遭到封锁,而在击败俄国、扫荡东欧地区之前,我们只能获得来自瑞典的资源。我认为,两到三年的储备量只是最低的标准。不管战争会打成什么样,我们都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你的意思是……”
“最好以五年为准,而且得提高年消耗量的标准。如果我们在五年之内都无法取胜,那么花更多的时间也没有多大意义。”
“公爵这么悲观?”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事关帝国的千年国运,不是悲观不悲观的问题。就像施利芬将军所说,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么说,建立战略储备机制就是最坏的打算?”
冯承乾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施利芬也没有开口。他们已经陈诉了厉害关系,决策权在德皇手上。
思考了好一阵,腓特烈三世才说道:“你们也知道,首相一直反对这么做,主要原因就是要耗费大量资金,而现在帝国的财政收入并不宽裕,如果每年都需要拿出数十亿帝国马克来……”
“是上百亿。”
腓特烈三世一愣,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冯承乾。
施利芬也有点惊讶,因为冯承乾这句话只会让德皇打退堂鼓。
“如果仅仅是为了帝国海军建立战略储备机制,那么在今后十年,每年投入二十亿帝国马克就足够了。”冯承乾笑了笑,说道,“陛下也知道,陆军的规模远远超过海军,因此把陆军算上的话,每年就得投入一百二十亿帝国马克。”
“这样的话,就更加不可能了。”
“陛下,我想问一个问题。”冯承乾收起笑容,说道,“我们这些年所做的事情,到底是为了什么?”
德皇没有开口,因为他知道冯承乾不仅仅只有这一个问题。
“去年发生的事情,已经明确无误的表明法国正在积极制造战争,而英国很有可能成为法国的盟友。严格说来,战争已经爆发了,只是硝烟还没有升起,我们正在各个领域跟法俄集团对抗。既然必然会打上一仗,那么我们就得从现在做起,才有可能在硝烟散去的那一天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腓特烈三世仍然没有开口,毕竟每年花一百二十亿帝国马克采购战略物资,而且不知道这些物资在什么时候才能派上用场,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真要搞砸了,恐怕在战争爆发之前,帝国就已崩溃。
冯承乾没有说下去,因为他知道,德皇必须果断的做出决定。
第五十章 我行我素
在冯承乾与施利芬的坚持下,德皇最终答应建立国家战略储备机制。
只是,卡普里维依然坚决反对,认为没有必要耗费巨资在和平时期采购根本就用不上的物资,而且还得耗费资金来保管这些物资。由此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卡普里维在六月份向德皇提交了辞呈,而腓特烈三世也非常爽快的收下了,随后任命伯尔哈特-冯-比洛为帝国首相。
卡普里维反对建立战略储备机制,只是其辞职的导火索。
在处理摩洛哥危机的时候,卡普里维的立场较为软弱,在外交谈判上也没有完全贯彻德皇的旨意,因此德皇早就有让他下野的想法,只是一直找不到适当的借口,因此才借用军队之手,让卡普里维下野。
问题是,比洛并非当时最佳选择。
从资历与能力上讲,霍亨洛厄更适合担任帝国首相。德皇没有选择他,主要是比洛更容易实现皇帝的意志。
只是,在建立战略储备机制上,德皇也有所保留。
不是德皇不信任冯承乾,而是帝国的国力非常有限,而且经济状况不太理想,一时之间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资金采购战略物资。按照德皇的受益,帝国海军与陆军各自根据自身需求建立战略储备系统,海军在一九零五年将获得八亿帝国马克的专项拨款,陆军将获得三十二亿帝国马克。
因为是军方的战略储备体系,所以完全由军方自主决定。
对冯承乾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一九零四年底,冯承乾向德皇提交了战略储备规划报告,把石油放在了第一位,此外还有橡胶、有色金属、棉织品、硝酸等化工产品等等。按照冯承乾的规划,在接下来的十年之内,帝国海军将按计划、分批次采购这些物资,并且在威廉港、基尔港等海军基地附近建立储备基地。如果计划得到落实,十年之后帝国海军储备的石油,可以满足四十艘主力舰满载出海十次、以及二百八十艘辅助战舰满载出海二十次的作战需求,如果算上战时生产,基本能满足五年的作战需求。
到此,冯承乾终于可以心安理得的在主力战舰上采用燃油锅炉了。
一九零五年初,冯承乾批准了“赫尔戈兰”级战列舰的建造方案,并且取消了“波森”级第二艘的建造订单。
如此一来,冯承乾在一九零二年提交的五年造舰规划中计划建造的八艘战列舰,实际上只建成了四艘,即“拿骚”号、“威斯特法兰”号、“莱茵兰”号与“波森”号。虽然这四艘战列舰分成三个级别,但是差别并不明显,所以在很多时候,这四艘战舰都归为一级,后两舰可以看成是“拿骚”级的改进型。
计划建造的“赫尔戈兰”级就是一种全新的战舰了。
与“拿骚”级相比,“赫尔戈兰”级在动力系统上的变化最大,即采用了燃油锅炉与蒸汽轮机,仅此就节约了大约一千吨的排水量,而且主机输出功率达到三万二千轴马力,在二万七千吨的满载排水量时,最高航速达到了二十节,标准排水量时能达到二十一点五节,比“拿骚”级快了将近两节。
外观上,最大的变化在炮塔布置上。
设计的时候就已确定,将在“赫尔戈兰”级上采用三百五十毫米主炮,以前后各两座双联装炮塔的方式布置在战舰纵轴上。只是在开工建造的时候,四十五倍径的三百五十毫米舰炮并没研制成功,而且有情报表明,英国正在研制十五英寸舰炮,因此三百五十毫米舰炮即便研制成功,也面临着落后的风险。结果就是,“赫尔戈兰”级的前两艘在建造的时候修改了设计,采用了五十倍径的三百毫米舰炮。受建造资金、以及生产能力限制,两艘战舰上配备的是四座双联装炮塔,而不是计划中的三联装炮塔。到后两艘,即“图格林根”号与“奥腾堡”号,才配备了三联装炮塔。所幸的是,“赫尔戈兰”级在设计的时候就留有余量,均在后期改进的时候,用双联装三百八十毫米舰炮取代了三百毫米舰炮,把主炮投射火力提升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百。
“赫尔戈兰”级也是帝国海军中,第一种在规划时就计划建造四艘的战列舰。
此外,“赫尔戈兰”级还有很多个第一。
虽然其建造与服役的时间都晚于英国皇家海军的“无畏”号战列舰,甚至比“柏罗勒丰”级的首舰还要晚一点,没能成为第一种采用蒸汽轮机的战列舰,但是却开创性的使用了燃油锅炉,成为第一种采用新式动力系统的战列舰。
可以说,“赫尔戈兰”级首次在动力系统上超过了同期的英国战舰。
有趣的是,在设计方案确定下来之后,仍然有不少海军将领提出了反对意见,而且这些意见看上去都比较合理。
比如,燃油锅炉降低了战舰的防御能力。
在采用燃煤锅炉的战舰上,煤舱一般设置在主装甲带后方,为战舰的要害部位、特别是锅炉舱与轮机舱提供了一些额外防护,而采用燃油锅炉的战舰,油舱不可能设置在主装甲带后方,燃油也无法提供额外防护,所以一些海军将领认为,采用燃油锅炉会降低战舰的综合防御能力。
对此,冯承乾甚至难得反驳。
实战会证明,煤舱提供的那点额外防护根本顶不上新式动力系统减重带来的好处,因为动力系统减掉的重量,完全可以转移到装甲防护上,从而增强战舰的综合防御性能,提高战舰的生存能力。
当然,“赫尔戈兰”级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战舰。
除了前面提到的,在建造的时候没有采用三百五十毫米舰炮,前两艘甚至使用了双联装炮塔之外,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缺点,即水平防护严重不足,其关键部位的水平装甲厚度还不到五十毫米,仅具有防弹片的能力,次要部位则没有水平装甲。虽然冯承乾知道增强水平装甲防护的重要性,在未来海战中,炮战会越来越远,因此主炮炮弹末端弹道的倾角将大大提高,没有厚实的水平装甲,就难以在远距离炮战中抵挡住敌舰打来的穿甲弹,但是在二十世纪初,主力舰的观瞄系统还不过硬,炮战距离仍然较为有限,而且严格的经费控制限制了战列舰的排水量,在保证了主装甲带的厚度之后,就很难增强水平防护,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后期改进上。
“赫尔戈兰”级造成的最大影响,在英国皇家海军身上。
受经济不景气影响,英国国会在批准了“无畏”号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之后,仅批准建造一艘“柏罗勒丰”级战列舰,以此可以节约大约一点五亿英镑的财政开支。在得知德意志第二帝国一口气批准了四艘“赫尔戈兰”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而且在一九零八年之前将建造十艘战列舰之后,吝啬的英国国会议员终于觉醒了,在一九零四年初,追加了两艘“柏罗勒丰”级战列舰,并且授权英国皇家海军在一九零五年设计四艘主力舰,在一九零七年之前开工建造。这四艘战舰,就是后来的三艘“圣文森特”级战列舰,以及大名鼎鼎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
英国皇家海军的原则很简单,即主力舰的数量得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两倍。
问题是,这种政策能够坚持下去吗?
进入一九零五年,在第二批两艘“赫尔戈兰”级的经费到位之后,冯承乾着手规划下一级战列舰,以及帝国海军第一中真正意义上的战列巡洋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按部就班的执行着五年造舰计划。
从根本上讲,冯承乾并不打算建造战列巡洋舰。
严格说来,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为了维持全球海权的产物,其主要价值是在远洋航线上击败敌国的重巡洋舰,保护战略航线。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这样的需求,因为帝国没有多少需要保护的远洋航线。再说了,就算有,在没有夺得制海权之前,帝国海军的巡洋舰也难以有所作为。由此可见,从战略需求的角度出发,帝国海军完全没有必要建造比战列舰还要昂贵的战列巡洋舰。
问题是,战列巡洋舰不仅仅可以在远洋对付装甲巡洋舰,还能在前沿侦察中发挥作用。
当时,建造战列巡洋舰的主要支持者是负责管理海军预算的威廉皇储。
有趣的是,威廉皇储并不清楚战列巡洋舰的价值,只是觉得既然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建造这种重火力的快速战舰,为什么帝国海军不能建造?
皇储坚持,冯承乾也就不好反对。
只是这样一来,计划在一九零六年建造的两艘主力舰中,就只有一艘战列舰,而且一九零七年的造舰计划也要变更。
当然,这不是一九零五年最重要的事情。
四月份,冯承乾还在考虑如何向皇储交差的时候,一封由提尔皮茨海军中将从远东发来的电报打破了他的宁静生活。
积怨已久的日本与俄国终于干上了。
第五十一章 中立
日本与俄国开战,早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只是来得稍微晚了一点。
一九零四年底,冯承乾还专门给提尔皮茨发了一封电报,让他盯住日本海军,在必要的时候为帝国抢占利益。只是战争并没爆发,似乎日本很有耐心,不急于在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之前向俄国开战。
显然,冯承乾的判断是错误的。
还没进入一九零五年,日俄关系就因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开始集结而骤然紧张。年底的时候,沙皇下令派遣黑海舰队前往远东,增强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同时对日本施压,让日本老实一点。
只是,此举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主要是,俄国黑海舰队的实力并不强大,沙皇下令的时候,两艘主力舰都在维护,无法前往远东,只能出动几艘巡洋舰。更重要的是,俄国向远东增派舰队,让日本认为俄国会在必要的时候发动战争。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日本选择了主动。
对俄国来说,这场战争来得十分突然。
四月七日,一艘英国轮船进入旅顺港,日本开始撤侨。如此明显的战争信号,却被俄国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却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当一回事,俄国舰队参谋长威特赫夫特甚至认为战争打不起来。
这个时候,离开战也就只剩下几个小时了。
当晚,俄军在旅顺庆祝舰队司令施塔克夫人的命名日,毫无戒备,日军的三支驱逐舰小队偷袭进入旅顺,用鱼雷重创了俄军三艘战舰。直到天亮,俄军发现港口附近被击中的舰船残骸,才明白战争爆发了。
四月八日,两艘俄国战舰在仁川港外遭遇日本舰队,被迫自沉。
被日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之后,沙皇怒不可遏,却没有惩治宠臣阿列克谢耶夫,只是任命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为远东舰队司令,取代失职的施塔克将军,而威斯赫夫特依然为舰队参谋长。
显然,到这个时候,沙皇都没有重视这场战争。
要论责任,首先倒霉的不应该是施塔克,而是阿列克谢耶夫。
五月初,马卡洛夫到达旅顺,着手重组舰队,采取积极行动鼓舞官兵士气,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战果。
在马卡洛夫的统帅下,俄国远东舰队越打越勇,战局开始反转。
可惜的是,马卡洛夫的运气实在不好。六月初,在他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在率领舰队出港迎战的时候阵亡。
收到提尔皮茨发来的消息后,冯承乾沉默了许久,才对威廉皇储提到,俄国必然会输掉这场战争。
当晚,冯承乾去了波茨坦皇宫。
日俄开战,德皇极为关注,帝国内部也在是否为俄国提供支持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大臣吵得不可开交。
显然,德皇对此也是左右为难。
法俄结盟已成事实,如果支持俄国,等于增强了俄国的实力,使帝国在欧陆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反对派就明确提出,如果俄国打赢了这场战争,肯定会借此机会,扩大在欧陆的影响力。到时候,沙皇肯定不会记住帝国提供的帮助。在利益面前,俄国也不会因此与帝国修好。
问题是,如果不支持俄国,难道还要支持日本?
别忘了,日本敢于发动这场战争,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即在三年前,日本与英国正式签订了同盟条约。
显然,支持日本也不大可能。
保持中立的话,帝国就很难利用这个机会获得好处,毕竟这场战争肯定会分出胜负,而中立国不可能得到任何一方的好感。
“你的意见是保持中立?”
“至少得在表面上保持中立。”
“这……”
“陛下认为,俄国能取胜吗?”
德皇没有开口,在战略判断上,他的观点与冯承乾相差不大,即便不认为俄国会迅速战败,也不会觉得俄国能取胜。
“如果俄国会战败,我们就应该支持俄国,但是不能做得过于明显。”
“为什么?”
“英国愿意与日本结盟,不是没有理由。虽然在欧洲大陆上,英国为了牵制我们,正逐渐偏向法俄,但是在远东地区、特别是在大清,俄国一直是英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英国与日本结盟的目的,就是要借助日本来牵制俄国,阻止俄国在大清坐大。不可否认,这对英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还没有到决定性的地步。俄国的核心利益始终在欧陆,即便在远东地区吃了亏,也不会因此与英国分道扬镳。再说了,有法国从中撮合,加上我们构成的直接威胁,俄国肯定会吞下这颗苦果。”
德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关键是,我们想从中获得什么。”
“你的意思是……”
“如果能够利用这场战争,为我们争取到几年的发展时间,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
“俄国战败,短期之内肯定会与英国疏远,我们可以趁机拉拢俄国,至少应该让英国感受到俄国与我们结盟所构成的直接威胁,让英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欧陆,准确的说是改善与俄国的关系。”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走到这一步,我们应该主动一些,向英国提出积极建议,比如共同限制海军军备扩张。至于理由,可以借用当前的经济形势,表明我们都需要时间来处理经济问题,暂时没法扩充海军规模,从而让英国放松警惕。这样一来,就有希望争取到几年的发展时间。”
“你说得没错,这十分重要。”
“关键就是,我们得让俄国感受到,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盟友。”
“该怎么做呢?”
“如果俄国在旅顺战败,首先要做的就是夺回制海权,不然俄国陆军的优势就无法发挥出来。”
“你是说……”
“到时候,沙皇将别无选择,肯定会派遣波罗的海舰队前往远东。”冯承乾笑了笑,又说道,“这一路过去,如果不走苏伊士运河,差不多有两万海里,俄国战舰的续航力都不怎么样,沿途又没有多少殖民地。只要俄国提出请求,我们就应该为其提供支持,比如让俄国舰队进入我国殖民地的港口补充燃煤,甚至可以出动几艘煤船,伴随俄国舰队前往远东。当然,俄国佬得自己掏钱购买燃煤。”
“最好让企业去做。”
“这是当然,我们必须低调行事。”
腓特烈三世笑了起来,说道:“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如果能够借此与俄国改善关系,就是最大的收获。”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德皇点了点头,说道:“我会跟比洛商量,其他的事情不用你来操心。”
冯承乾答应了下来,他也不打算操心。他要做的,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向德皇提出最恰当的建议。
没过多久,冯承乾的预言就变成了现实。
在马卡洛夫阵亡之后,威斯赫夫特出任舰队司令。这位曾经放出豪言的将领成了缩头乌龟,俄国远东舰队的士气也在无尽的等待中消磨一空。即便舰队仍然拥有与日本联合舰队拼个鱼死网破的能力,却不敢出港应战,只知道躲在岸防炮塔后方。因为无法攻破旅顺港的岸防系统,所以日本联合舰队也只能围困旅顺。
六月中旬,沙皇决定派遣波罗的海舰队前往远东。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俄国大使已经向帝国首相比洛提交了外交照会,沙皇还亲自致电德皇,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方便。德皇的回应非常积极,不但表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可以无害通过波罗的海,还表示愿意开放沿途的港口为俄国舰队补充燃煤。如果有必要,帝国还可以派遣运煤船随行。
只是,在伦敦,俄国大使吃了闭门羹。
虽然法国从中斡旋,但是英国政府以中立为由,拒绝让俄国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因为这么做会破坏中立原则。
这个时候,地面战争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了。
虽然俄国陆军骁勇善战,兵力上也没有太大的劣势,但是海运受限,兵力与物资都无法及时送抵前线,日军却能利用海运,便捷的向前线运送物资与兵力。两个多月下来,俄军的处境变得极为不利。
事实上,日本的处境也极为不利。
五月初,俄国海军的四艘装甲巡洋舰就冲出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进入日本海,一个月内干掉了十多艘日本运输船,一度导致日军海运停顿,甚至对日本国内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