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下,又说道,“就我所见,有能力做到,而且做到最好的,也就只有伯爵你了。”
“将军,我可没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伯爵过谦了,听里希特霍芬男爵说,伯爵一直在关注远东局势,而且派人秘密留意大清皇朝的走向。如果伯爵有心,大可向陛下提出来。就用我开始说的理由,相信以伯爵跟陛下的关系……”
“这件事我会考虑,但不是现在。”
“伯爵的意思是……”
“将军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那么有些话我们就不用明说。”冯承乾知道,就算他伪装得再好,也瞒不过提尔皮茨。“大清灭亡,确实是一个机会,对我、对帝国来说,都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只是目前最要紧的事情,是帝国在欧陆受到的挑战与威胁。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转向远东,必然会导致难以预测的后果。你也知道,英法俄已经形成了同盟关系,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连锁反应。至少就目前而言,还不益向陛下提出这件事。等我们处理了摩洛哥的事情,再提出来也不迟。”
提尔皮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伯爵说得没错,实际上在大清投资,绝对是一本万利的。”
“是吗?”
“以我所见,大清灭亡之后,肯定会有一场战乱,持续时间不会太短。在此期间,我们只需要投入很少的本钱,就能扶持一支强大的地方势力,再由次控制中央政府,达到控制整个远东地区的目的。”
“看来,将军都想好了,那我不妨洗耳恭听。”
“伯爵见笑了,我只是随便说说。”
“那就随便说说吧,反正时间还早。”
提尔皮茨长出口气,说道:“我觉得,最好以山东为基地,首先利用帝国提供的全面支持控制山东地区,再进军直隶,攻占北京城,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到时候,只要帝国、以及其他几个国家承认该政权,就能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帝国要做的,只是在此期间提供军火等战争物资。”
“就这么简单?”
“如果有必要,可以增强帝国的远东舰队。”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果真这么简单,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事实是,如果我们采取行动,英法俄美日等列强也会采取行动。就算打一场代言人战争,帝国的投入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这……”
“当然,这肯定比直接跟英法俄开战好得多。关键在于,我们扶持的中央政权,会不会听从我们的指挥。”
“这确实非常关键,只是伯爵大可不必担心。”
“是吗?”
“没有军火,怎么打仗?”
冯承乾一愣,随即明白了提尔皮茨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确实如此,所以我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
冯承乾没有让话题继续下去,因为他知道,提尔皮茨把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而且高估了所得利益。
别的不说,在十年、甚至五年之内,欧战就有可能爆发。即便大清在今年灭亡,内战也会持续十年以上。也就是说,在欧战爆发的时候,那个古老的东方国度还没有再次统一到一个中央政府之下。显然,这对帝国打赢欧战不但没有帮助,还会产生拖累,平白消耗掉宝贵的国力。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战中战败,不管大清之后的政府由谁控制,冯承乾的理想也会化为泡影。
可以说,这才是冯承乾最担心的问题。
也正是如此,冯承乾才一直没有向德皇提出干预大清局势的建议,而是决定继续静观其变。
至于什么时候出手,冯承乾还没有想清楚。
第五十七章 皇朝末日
六月二十七日,“豹”号炮舰进入阿加迪尔港。
在此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外长伯恩斯托夫向法国递交了外交照会,要求法国分割一部分非洲的殖民地,补偿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因为法国没有做出正面答复,所以德皇没有终止海军的行动。
“豹”号炮舰占领阿加迪尔港,等于捅了马蜂窝。
反应最强烈的不是法国,而是与摩洛哥事件没有直接关系的英国。
六月二十八日,英国外长在下议院明确表示,德意志第二帝国占领阿加迪尔港,已经对英国船只在大西洋上的自由航行构成了威胁,也是在挑衅英国在北非地区的主导地位,对英国的国家利益与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次日,英国正式照会德意志第二帝国,要求“豹”号炮舰立即离开阿加迪尔港。
德皇没有理会英国,也没有给冯承乾发报,让“皇太子”号返回威廉港。
六月三十日,“皇太子”号在葡萄牙外海与两艘巡洋舰会合后继续南下,在七月一日到达阿加迪尔港。
虽然兵力并不多,但是足够占领这座小港了。
只是,危机刚刚开始。
七月三日,英国下议员批准了首相劳合-乔治提交的行动方案,派遣以“海王”号战列舰为首的海峡舰队前往直布罗陀,与以“前卫”号战列舰为首的地中海舰队会合,执行封锁摩洛哥的任务。
英国海军名义上是在阻止事态恶化,实际上是在对付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那支舰队。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舰队太弱小了。
当时,冯承乾手里只有一艘老式战列舰、两艘巡洋舰与一艘炮舰,而英国出动了四艘新式战列舰、六艘巡洋舰与十余艘小型舰艇。真要打起来,进入阿加迪尔港的帝国舰队占不到半点便宜。
只是,冯承乾并没退缩。
七月四日,冯承乾给帝国海军参谋长霍尔岑多夫,以及留守海军部的威廉皇储发了一封电报,要求帝国海军立即进入战争状态,所有战舰返回威廉港,点燃锅炉,以便立即出港作战。
同一天,施利芬对外宣称,帝国陆军将举行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
一时之间,欧陆上空战云密布。
虽然在海洋战场上,帝国海军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真要打起来,就算不会被英国皇家海军全歼,也会遭到重创,至少会失去出海作战的能力,但是在陆地战场上,帝国陆军的优势极为明显。
到七月十日,帝国陆军已经在西部地区集结了六十个常备师。
战线对面,法国陆军集结的部队还不到三十个师,而且只有三分之二满员,动员工作要到七月底才能见到效果。到那个时候,帝国陆军动员的就不是六十个师,而是一百二十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了。
问题是,这场战争打得起来吗?
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英国与法国的态度都极为强硬,但是三个国家都无法忽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即国内经济都不够景气,财政收入远不如前几年,根本没有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资本。
显然,双方在比拼意志力,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七月十九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亲自前往下议员,向议会解释英国在摩洛哥问题上的基本立场,首次直接提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摩洛哥采取的军事行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英国的海上霸权,为了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将在必要的时候通过一场战争消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潜在威胁。
这场演说,被很多人看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伏笔。
劳合-乔治的演说,也是英德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如果说在此之前,英德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友好关系,那么在此之后,英德就彻底决裂,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了英国眼中最具威胁的潜在敌对国家。
英国首相的强硬立场,并没有产生正面效果。
七月二十一日,德皇在波茨坦皇宫接见了摩洛家革命委员会代表,表示德意志第二帝国将竭力保证摩洛哥的独立地位。第二天,德皇给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发去电报,重点阐述了帝国的立场,并且希望奥匈帝国能够履行秘密同盟条约,在帝国与法国开战之后出兵攻打法国。
虽然奥皇没有做出正面答复,但是德皇也没有指望得到实质性支持。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国都不肯妥协的情况下,压力全部集中到了法国身上,即法国不肯让步,战争就会爆发。
法国能够从这场战争中获得好处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不管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法国就算完全占领了摩洛哥,其战略价值也不够明显,因为法国在地中海与大西洋方向上并不缺乏港口,而且英国绝不容许另外一个国家扼守直布罗陀海峡。二是大战真的打起来,战火肯定会在法国的领土上燃烧,遭到荼毒的不是英国,而是法国。
明白这两点,也就看得出,法国别想在战争中牟利。
那么,适当的妥协,成为法国的最佳选择。
七月二十四日,法国驻德大使向帝国外长伯恩斯托夫递交了外交照会,表明法国愿意在殖民地补偿问题上与帝国进行谈判。
显然,这正是德皇想要达到的目的。
只要法国肯服软,就算没有割让多少殖民地,也足以确保帝国的颜面,从而巩固帝国在欧陆上的强权地位。
做为谈判的先决条件,德意志第二帝国将从阿加迪尔港撤走,只留下“豹”号炮舰保护当地的德国商人。陆地上,帝国陆军的演习将在七月三十一日结束,并且把法德边境线上的驻军减少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准,法国则承诺不进行军事动员,驻守边境的部队将整体后撤五公里。
八月一日,德法双边谈判正式在波恩开始。
这一天,冯承乾也回到了柏林。
虽然谈判持续了好几个月,要到一九一二年二月份才会结束,但是谈判的基调在开始前就已确定了下来。法国肯定得割让一部分殖民地,帝国想要获得较为富庶的地方,而法国肯定只想割让一些贫瘠的殖民地。
当时,德皇全盘采纳了冯承乾的建议,即明确一个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法国必须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再争取获得越南、柬埔寨、老挝等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如果无法实现后者,则要求法国割让一块西非地区的殖民地。
冯承乾的目的很简单:建立一条绕过直布罗陀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前往远东的航线。
只要有了这条航线,准确的说是在航线上有足够的支承点,就能增强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如果大战在几年之后爆发,那么英国就不得不花费更大的力气,消除帝国在远东地区构成的威胁,从而削弱英国在北大西洋上的军事存在,为帝国海军创造以少胜多的机会。
德皇极有战略眼光,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毫无保留的支持冯承乾。
当然,谈判进行得并不轻松。如果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坚持要求法国割让台湾,谈判也持续不了这么久。
也就在德法进行谈判的时候,远东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大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清皇朝终归灭亡。
大清灭亡,并不表示这个古老的东方国都的苦难就结束了。
这场变革的过程,也与冯承乾的预测截然不同。
虽然在此之前,大清国内爆发了数十次反帝起义,但是都不成气候,真正把大清送入坟墓的不是革命者,而是大清培养的新军。逼迫宣统皇帝退位的,正是甲午战争中崭露头角的袁世凯。
只是,好景不长。
不到一个月,一九一二零初,袁世凯就在准备登基称帝的前一日,遭到一名民主革命党人刺杀。
三天后,袁世凯不治身亡。
这下,中国完全乱了套。
顶替袁世凯的是江西军阀段祺瑞,因为受革命党威胁,段祺瑞没有称帝,宣称自己是大民国大总统,承诺推行民主政治。
可惜的是,段祺瑞不但不是革命党人,也没有袁世凯那样的威信。
仅仅一个月不到,刚刚诞生的大民国就爆发了内战,各地军阀纷纷成立地方政权,中央政府形同虚设。
当时,至少有十多个有实力的军阀,还有数不清的小军阀。
在任何地方,只要手里有枪,就能成立政府,而且拒不听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只是在名义上隶属于中央政府。
军阀割据必然导致大规模战乱。
帝国远东事务大臣里希特霍芬男爵在二月底发来消息,重点提到了山东军阀的问题,张广建、周自齐、张怀艺、张树元、田中玉、郑士琦、张宗昌等人都有一定的潜力,只是都不足以依托。
这个时候,德法已经签署了条约,法国答应割让台湾、以及法属刚果的一部分。
在摩洛哥危机过去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终于把目光转向了远东,开始密切关注那个风起云涌的国度。
第五十八章 急流勇退
在帝国的远东政策上,除了冯承乾,有两个人最有影响力,一是帝国远东事务大臣里希特霍芬男爵,二是担任了七年远东舰队司令的提尔皮茨海军上将,因此德皇在制订远东政策的时候,得重点考虑他们。
为此,德皇在三月初,特意让里希特霍芬男爵回国述职。
碍于身份,冯承乾表现得并不积极,只是着重阐述了远东地区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大清覆灭之后,新成立的大民国内乱不断来控制远东地区,获得一块类似于印度那样的富庶殖民地的必要性。
对德皇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诱惑。
英国之所以能够称霸全球,是因为有印度这样的殖民地。别的不说,英国国王的正式称呼就是“大不列颠国王与印度皇帝”。由此可见,对英国来说,印度有多么重要。没有印度这块富庶的殖民地,就算英国霸占了整个非洲,控制了大洋洲,也无法获得支撑其全球霸权所需的资源。
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获得一块这样的殖民地,就有更大的把握取代英国。
放眼全球,也就只有大民国有这样的潜力了。
当然,大民国不是印度。
在大清皇朝统治期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征服这个拥有四亿人口、国土面积是印度四倍的巨大国家。就算大民国陷入内乱之中,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无法仿效英国在印度采用的殖民方式。
要想把握住这个机会,就得另辟蹊径。
冯承乾知道应该怎么做,却没有向德皇提出来,因为他能得到德皇的绝对信任,是因为他对帝国忠心不二。如果牵扯到大民国,特别是最基本的殖民政策,就难免不会让德皇对他的动机产生怀疑。
所幸的是,这些事,根本不需要冯承乾来说。
里希特霍芬男爵回到柏林的第二天就去了波茨坦皇宫,向德皇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也极有诱惑力的建议,即帝国扩大在大民国的影响,最好的办法不是去征服这个国家,而是去扶持这个国家。用里希特霍芬的话来说,通过军事、外交、物资等方面的支持,帝国完全有能力在大民国扶持一个亲德政权,从而利用这个政权获得独享利益的大权,把其他列强排除在外。
随后,提尔皮茨也向德皇提出建议,即帮助大民国的某个地方军阀武装一支具有足够战斗力的军队,协助其夺取、或者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结束大民国的战乱,使这个国家迅速走上正轨,成为远东地区的奥援,帮助帝国牵制英法等老牌强国,减轻帝国在欧洲地区的压力。
显然,里希特霍芬与提尔皮茨的建议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内容,即扶持大民国。
从长远来看,这是最理想的选择。德皇非常清楚,只要有二十年,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全力帮助下,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就能发展壮大,而且会因为帝国提供的援助,成为帝国的盟国。
问题是,等的了二十年吗?
即便不考虑英法在远东的干预行动,只要帝国在远东地区独占利益,就等于在列强中重新洗牌。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英法将别无选择的发动战争。
说得再简单一些,英法肯定会在大民国发展壮大之前发动战争,而且目的是打垮德意志第二帝国。
三月二十七日,德皇召开了御前会议。
冯承乾跟前两次一样,没有主动提出建议,而是让里希特霍芬与提尔皮茨出面,免得引起德皇猜疑。
只是,德皇没有打算让他保持沉默。
“公爵,你没有意见或者建议吗?”
“陛下……”
“前两次会议,你都没有发言,我明白你的心思。”腓特烈三世笑了笑,说道,“在这件事上,你确实不好表达意见,毕竟你的身份比较特殊。但是你要知道,效忠帝国,不等于保持沉默。只有时刻为帝国的利益着想,为帝国出谋划策,才是真正的忠诚。你保持沉默,并不等于消除我的疑虑。十多年来,你为帝国做出的贡献大家都有目共睹,所以你应该放下思想包袱,尽可畅所欲言。”
冯承乾长出口气,知道德皇说的是客气话。
“陛下说得没错,公爵最了解大清,想必能比我们考虑得更加周全。”威廉皇储也知道冯承乾在顾虑什么。“如果父皇在怀疑你,就不会让你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所以公爵不必左顾右盼。”
冯承乾知道,他已经成了焦点人物,必须表明立场。
“陛下与殿下能够信任我,是我的荣幸,但是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德皇点了点头,让冯承乾说下去。
“大民国的事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转口说道,“只是我恳请陛下,在处理完这件事之后,容许我辞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的职务。”
“这……这是为什么?”
“正如陛下所说,我的身份十分特殊,不管我做了什么,肯定会引来猜疑。”
“你觉得,我会怀疑你吗?”腓特烈三世显得有点气愤了。
“十多年来,陛下一直信任我,让我非常荣幸,只是……”
“只是什么?”
“陛下的信任,不等于帝国的信任。”
腓特烈三世的眉头跳了几下,知道冯承乾在说什么。
一直以来,帝国内部、特别是帝国高层中,怀疑冯承乾的人并不少,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大清的奸细。
德皇长出口气,说道:“好吧,我暂时答应你的请求,在处理完这件事后,容许你辞去海军战争部长的职务,但是你得留在帝国,继续为我、为帝国效劳,我也会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
“能得陛下允准,我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
“公爵说有个很简单的办法,是……”威廉皇储赶紧把话题拉了回来。
“利用扩建基尔运河的劳工。”
腓特烈三世一愣,威廉皇储也瞪大了眼睛,随即两人就反应了过来,不得不佩服冯承乾的这个提议。
显然,这确实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办法。
三天之后,德皇就委任里希特霍芬男爵,在已经获得帝国特殊国民待遇的劳工中招募五万名志愿者,并且从帝国陆军军费中划出了十亿帝国马克,从克虏伯等军火企业采购了大批武器装备。
半年之后,五万名劳工在完成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之后,将成为素质优秀的职业军人。
按照计划,年底之前,这支军队就将前往大民国,首先以帝国雇佣军的身份部署在青岛等地。等到里希特霍芬物色到了合适的代言人之后,这支军队就将开上战场,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利益奋战。
四月一日,冯承乾正式向德皇递交了辞呈。
两天后,冯承乾去了德皇划给他的世袭领地。
这也是获得公爵爵位之后,冯承乾第一次来到自己的领地上,他的住所是一座拥有三百多了历史的古堡。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古堡并不罕见。
冯承乾的离开,多多少少让德皇有点失落。直到三个月之后,德皇才任命提尔皮茨海军上将为帝国海军司令、兼帝国海军战争部长。
相反,冯承乾却一点都不失落。
在提出辞职请求时,冯承乾就想清楚了,如果他不主动辞职,那些对他不满、或者对他有猜疑的帝国官员、贵族就会把压力转向德皇。不管冯承乾与德皇的关系有多好,都难保德皇不会对他起疑。
事实上,这个担忧已经困扰了冯承乾好几年。
别忘了,帝国皇后是英国的长公主,而且与德皇的感情非常好。虽然德皇把国家事务与家庭分得很开,皇后也有皇室成员的觉悟,知道不能把皇室关系与国家关系划等号,但是冯承乾主导的帝国海军军备发展规划是帝国与英国决裂的根源,皇后对这个长着东方面孔的海军大臣怀恨在心,也就在所难免。
可以想像,有皇后吹耳边风,加上大臣贵族的影响,德皇对冯承乾的信任,绝对不会因为救命之恩而永久维持下去。
帝国的远东战略,必然会在冯承乾与德皇之间制造出信任裂痕。
对冯承乾来说,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在德皇起疑之前放下权力,离开风暴中心,从而让那些诋毁他的人无话可说。
换个角度,冯承乾主动辞职,也是确保他的建议得到采纳的基础。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冯承乾仍然有影响力,就算他的建议最为理想,德皇恐怕也会有所顾虑。
不当官,不等于没有了生活来源。
身为帝国世袭公爵,冯承乾不但有自己的属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