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弗兰茨皇帝已经病入膏盲,随时有可能驾崩。更严重的是,奥匈帝国本来就是一个二元帝国,国内动dàng的因素更多。此外,在这场大战中,奥匈帝国的表现并不怎么样,人员损失在五百万以上。加上由物资紧缺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奥匈帝国已是风雨飘摇,谁也不知道这个哈布斯堡王朝能坚持多久。
实际情况比任何人估计的都要严重。
二月二日,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驾崩。当天,匈牙利王国就宣布独立,紧接着其他几个小民族也开始闹独立。
更严重的是,此事并没有引起帝国重视。
至少在最初几天,帝国高层相信了奥匈帝国当局的承诺,认为奥匈帝国有能力平定由匈牙利引发的内乱,而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结果等到二月十日,局势变得不可收拾的时候,帝国才采取行动。只是,这个时候已经太晚了。在帝国军队开进奥匈帝国的时候,这个存在了一千多年的王朝就瓦解了。
奥匈帝国,成为继沙皇俄国之后,第二个倒下的欧洲帝国。
所寺的是,帝国已经采取行动。
奥匈帝国瓦解后,奥地利、匈牙利先后宣布独立,紧接着巴尔干地区的众多小、国也纷纷宣布独立。
摆在帝国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虽然有很多人建议德皇趁机吞并奥地利,实现德意志大统一,但是德皇非常理智的否决了这些建议,因为现在的帝国,别说去吞并一个有着数百万人口的国家,连自身的问题都没解决好呢。说得简单一点,加上一个奥地利,帝国将更加动dàng不安。
奥匈帝国倒下,成为了欧洲动乱的导火索。
首先受到bō及的,就是横跨欧亚的奥斯曼帝国。
二月底,奥斯曼帝国爆发动乱。虽然这场由少数民族、特别是阿拉怕人引发的动乱很快就被凯末尔率领的奥斯曼军队镇压下去了,但是动乱的根源并没消除,即长期受到奥斯曼帝国镇压与奴役的民族希望获得独立。
动dàng,让德皇不得不有所顾虑。
已经有两个帝国倒下了,奥斯曼帝国也很有可能分崩离析,如果帝国也步入后尘,那么打赢这场战争也没有什么意义。
正是如此,德皇在一月底召开了军政会议。
虽然在原则上,德皇并不反对继续与英国作战,也批准了由鲁登道夫提出的在英国登陆的作战计划,但是明确要求,针对英国的地面战争必须推迟到半年之后,而冯承乾与提尔皮茨支持了德皇的主张。
推迟半年,除了政治上的问题,还有军事上的原因。
比如,帝国海军并没有可靠的跨海支援手段,即便能够想办法把百万德军送到英国,也无法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更重要的是,英国皇家海军还没有被打败,仍然具有很强的威胁xìng。
随即,德皇采纳了贝特曼的建议,把德军裁减两百万,以恢复社会生产。
到此,重担落到了帝国海军的肩膀上。
其实,包括德皇、法金汉与鲁登道夫在内,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能够击败英国的不是帝国陆军,而是帝国海军。说得直接一点,只要帝国海军打败了英国皇家海军,英国就会立即投降,根本不需要陆军登陆英国本土。
关键就是,帝国海军能在什么时候击败英国皇家海军。
离开柏林的前一个晚上,冯承乾去了bō茨坦皇宫,跟德皇谈了两个多小时,详细介绍了帝国海军的情况,以及他策划中的作战计划。在此,冯承乾向德皇做出保证,在半年之内击败英国皇家海军。
更重要的是,德皇也给冯承乾做了保证,即在大战结束之后,允许冯承乾离开帝国。
对冯承乾来说,率领公海舰队击败英国皇家海军,将是他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为德皇腓特烈三世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这也是他在这个时代,实现的第一个梦想。!。
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可不战
二月十八日,公海舰队起铛。
在“拜仁”号战列舰的率领下,十六艘战列舰、六艘战列巡洋舰、二十八艘轻巡洋舰与四十余艘各类舰船,鱼贯而行,驶出了帝国海军的母港,在旭日的照耀下,进入了bō浪滔天的北海。
这次,冯承乾没有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
他的任务只有一个:找上门去,跟英国皇家海军决战!
问题是,英国皇家海军敢出来决战吗?
此时,英国皇家海军的大舰队里只有十四艘战列舰,即从美国购买的八艘战列舰,在这几个月内建成服役的三艘“伊丽莎白女王”级与两艘“复仇”级,以及在英吉利海战之后修复的“大胆”号。至于战列巡洋舰,只有“狮”号、“声望”号与“反击”号,主力舰的总量仅为十七艘。
严格说来,大舰队的实力并不差。
别的不说,三艘“伊丽莎白女王”级与两艘“复仇”级都配备了十五英寸重炮,除“复仇”级在防护与速度上稍差一点之外,与帝国海军的“拜仁”级旗鼓相当,都是按照大战标准建造的新式战列舰。而在公海舰队中“拜仁”级只有四艘,另外十二艘战列舰都只有大战前的标准。
问题是,大舰队没有数量上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这五艘新式战列舰的服役时间都不到三个月,有的甚至没有一个月,训练严重不足。
在之前的战斗中,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尝到了训练不足的苦楚。
结累就是,在公海舰队主动找上门来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选择了紧闭寨门根本没有派大舰队出战。
此外,大舰队的驻地也已经由斯卡帕湾转移到了朴茨茅斯。
二月二十一日,公海舰队炮击了斯卡帕湾。
虽然英国皇家海军出动了几十艘中小型战舰,但是没有对公海舰队构成威胁。炮击收效也不明显,主要是斯卡帕湾已经不是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的母港其战略价值远不如前,即便遭到炮击,也没有多大影响。
扑了个空,冯承乾并不甘心。
公海舰队没有返回威廉港,也没有深入北大西洋。
两天后,在掩护“毛奇”号与“柏林”号等多艘破交舰进入北大西洋之后,公海舰队从设得兰群岛南下。
接下来的三天里公海舰队炮击了数座英国的沿海城镇。
冯承乾这么做,就是要让英国当局明白如果大舰队不肯出来决战,不但英国本土会被全面封锁,所有沿海城镇都将遭到炮击。冯承乾更加相信在公海舰队打上门来之后,英国民众也不会让舰队坐以待毙。
要知道,英国是一个靠海权立国的国家。
只是,冯承乾没有想到,英国当局的忍耐力超乎寻常。
到二月二十七日大舰队都老老实实的呆在朴茨茅斯港内,根本没有出海,冯承乾不得不率领公海舰队打道回府。
接下来的两个月,公海舰队又出动了两次,只是大舰队依然按兵不动。
显然,英国皇家海军在等待时机。
只是,等不起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英国。
三月二十四日,在德军兵临城下之后,困守图卢兹的最后一股法军终于放下了武器,而法国总统克里孟棱在此之前已经逃离图卢兹并且在三月三十日到达英国,组建了法国流亡政府。
法国彻底战败欧陆战火终于熄灭了。
三月二十六日,德皇亲自宣布长达二年零七个月的战争状态,全过休假三天,并且从四月一日开始,陆军将陆续裁减两百万官兵。
对英国民众来说,法国在坚持了两年零七个月之后战败,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谁都知道,接下来,帝国会集中全部力量打击英国。
当然,此时英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从二月初开始,随着帝国海军夺回制海权,出动大批破交舰封锁英国本土,并且动用了上百艘远洋潜艇在大西洋上执行破交任务,英国就处于孤立状态,来自美国的物资根本无法到达英国。
到三月底,英国已经开始闹粮食危机了。
要知道,英国可不是法国。
在整个大战期间,法国都能凭借欧洲最肥沃的土地与最适宜的气候,在粮食上做到自给自足。事实上,在整个欧洲,也就只有法国与俄国能够在粮食上做到自给自足,英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做不到。
没有遭到封锁,那还好说。
在被完全封锁之后,英国的粮食供应不出问题才是怪事。
当时,英国国内储备的粮食,仅够坚持到四月底。
显然,英国拖不起。
对此,冯承乾也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在严厉的战略封锁下,如果英国皇家海军依然让大舰队躲在港口里面,那么在一九一七年六月底之前,英国肯定会崩溃,或者说是因内乱而退出战争。
如此一来,英国只有一个机会,即在此之前击败公海舰队。
四月二十日,公海舰队再次出港。
当天晚上,冯承乾就收到消息,大舰队的所有主力舰已经生火,而且美国海军的大西洋舰队也在皮萨切克湾做好了出发准备。
显然,英国佬准备做最后的奋战了。
只是,怎么打,喜然是个问题。
在冯承乾看来,只有一点需要注意,即阻止英美舰队会合,必须要趁英美舰队分散的时候各个歼灭。如果让英美舰队会合,就算能够取胜,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在已经能够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更需要保存实力。原因很简单,在大战结束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还需要依靠海军去夺取全球霸权呢。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各个击破呢?
冯承乾没有走远路,也没有抄近路,而是选择从设得兰群岛在边进入北大西洋,然后绕过大不列颠群岛。冯承乾的战术意图很明白,那就是首先干掉较近的大舰队,再去对付远道而来的大西洋舰队。
只是,这样一来,公海舰队就得全程高速航行。
说得直接一点,就算公海舰队能够及时赶到,截住了准备去大西洋中部与大西洋舰队会合的大舰队,到时候也不会剩下多少燃油。由此就产生了一个结果,即公海舰队在与大舰队决战之后,必须进行一次燃油补给。如果决战时间被拖延了几天,那么大西洋舰队就很有可能赶到,公海舰队得在相当被动的情况下,再打一场恶战。
为此,就必须抓紧时间,尽快击败大舰队。
在战术上,冯承乾没有别的选择。
四月二十二日清晨,公海舰队把设得兰群岛摔在了身后,进入北大西洋。
当天,一艘在英吉利海峡里活动的澈艇发现了由十四艘战列舰与三艘战列巡洋舰为核心的大舰队,并且及时发出了电报。
这个时候,在英国附近,至少有一百多艘不具备远洋航行能力的帝国潜艇。这些潜艇有两个任务,一是袭击在英国近海活动的船只,二是密切监视过往舰艇,特别是驻扎在朴茨茅斯港的大舰队。
在夺取了法国的大西洋港口后,帝国海军潜艇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
潜艇从法国港口出发,两天之内就能到达英国近海,而以前从帝国本土出发,或者从比利时出发,需要三到五天才能到达英国近海。更重要的是,这些潜艇可以避开多佛海峡内的雷场,直接进入英吉利海峡。
四月二十五日,公海舰队绕过了大不列颠群岛,转为向南航行。
这个时候,大舰队已经离开英吉利海峡。
与冯承乾的判断一样,大舰队的目的地是大西洋中部海域,因为汉密尔顿决定首先与美国大西洋舰队会合,再去与公海舰队决战。
可惜的是,大舰队的行踪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在英国周边,除了有一百多艘近海潜艇,还有数十艘破交舰与上百艘侦察船。
更重要的是,帝国海军派出的很多侦察船都是由商船改造而来的,而且伪装成了中立国的船只。这些侦察船在平时主要为破交舰与潜艇服务,即搜寻敌国船只,然后为破交舰与潜艇提供情报。在公海舰队出海作战,而且大舰队已经出港迎战的情况下,这些侦察船的主要任务就是搜寻、跟踪与监视大舰队。
可以说,大舰队的一举一动,都在冯承乾的掌握之中。
这让冯承乾非常感慨,因为就在两年多前,公海舰队的行踪还在英国皇家海军的掌握之中,而仅仅过了两年多,局势就倒转了过来。
也许,一场战争要持续很多年,但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往往是一些被人忽视了的因素,或者是某一场战斗。比如在大西洋战场上,自从输掉了设得兰海战,英国皇家海军就在走下坡路。从此开始,英国皇家海军一步一步的走向失败,由优势海军变成劣势海军,最终将不可避免的战败。
只是,在彻底打掉英国皇家海军出海作战的能力之前,说获胜还为时尚早。
决定海洋王冠到底是继续戴在英国的头上,还是落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手上,很快就能见分晓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主动权
四月二十七日,冯承乾派出的侦察舰发现了大舰队,只是在两百多公里之外。
汉密尔顿不是笨蛋,知道公海舰队已经进入北大西洋,而且一路上遭遇了大批德舰,让他立即想到,公海舰队的首要目的肯定是打垮大舰队。因此,汉密尔顿知道,决战已经在所难免了。
只是,汉密尔顿并不希望在这个时候与公海舰队决战。
原因很简单,大舰队绝对打不过公海舰队,至少在与美国的大西洋舰队会合前,不是公海舰队的对手。
汉密尔顿的目的也很简单:首先与大西洋舰队会合。
问题是,冯承乾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这个时候,大舰队的问题暴lù出来了。
在汉密尔顿手里,除了三艘战列巡洋舰,就只有三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速度较快,而在冯承乾手上,除了六艘战列巡洋舰,还有四艘“拜仁”级战列舰拥有不亚于对手的最高航速。
也就是说,比速度,大舰队不是公海舰队的对手。
退一步,即便汉密尔顿让高速主力舰聚在一起,也打不过公海舰队的高速编队。
事实上,公海舰队也不是没有弱点。
最大的弱点就是,到四月二十七日的时候,四艘“拜仁”级的油舱里只剩下了不到八百吨燃油,只够全速航行不到一千海里。也就是说,如果大舰队绕过大圈子,并且集中全部高速主力舰,跟公海舰队进行“长跑比赛”公海舰队肯定会败下阵来,冯承乾将被迫放弃追击大舰队。
可惜的是,汉密尔顿并不知道这一点。
显然,这是一个严重失误。
以当时的情况,汉密尔顿完全应该想到,公海舰队的那些主力舰已经没有剩下多少燃油了。原因很简单,在确认公海舰队没有走英吉利海峡之后,就可以根据公海舰队出港的时间大致推算出,公海舰队的巡航速度不会低于十八节,比经济航速高了六节,燃油消耗率远超过正常巡航。
这个失误,让汉密尔顿做出了一个极端错误的决定:冲击公海舰队。
按照他的判断,如果大舰队髅行冲击,公海舰队肯定会按照他的方式,把高速主力舰集中起来使用。
汉密尔顿的判断没有错,冯承乾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离开威廉港之后,冯承乾就把四艘“拜仁”级战列舰与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编在一起,组成了高速追击编队,三艘老式战列巡洋舰则与轻巡洋舰组成侦察编队,其余速度较慢的战列舰组成主力编队。
虽然没有带上另外三艘战列巡洋舰,冯承乾的优势也很明显。
二十七日夜间,汉密尔顿在收到了侦察巡洋舰发回来的电报,得知公海舰队就在北面大约一百公里外之后,他对大舰队的编制做了调整。三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与三艘战列巡洋舰组成快速突击编队,其余十一艘战列舰组成主力编队,侦察任务则全部交给了轻巡洋舰。
编排好舰队后,汉密尔顿就率领快速突击编队脱离了主力编队。
严格说来,汉密尔顿的编排方式没有错。
问题是,他做错了一件事,即主动去挑衅公海舰队。
以当时的情况,大舰队最大的问题,不是快速编队与主力编队不如对手,毕竟这两支编队的战斗力差距都极为有限,前者是六比七、后者是十一比十二,真要打起来,将由运气决定胜负。
真正的差距,在侦察编队上。
冯承乾特意留下了三艘战列巡洋舰,就是为了加强侦察编队。在这个时代,侦察主要依靠战舰,而不是飞机。但是不管在任何时代,准确掌握战场信息,并且及时获取信息,都是获取胜利的关键条件。
汉密尔顿只派轻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绝对不是由战列巡洋舰领队的侦察编队的对手。
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如果换成冯承乾,肯定会设法避开公海舰队,而不是让快速主力舰去挑战公海舰队。
可惜的是,汉密尔顿并不这么看。
按照他的安排,主力编队继续向西航行,快速突击编队则转向北上,为主力编队突破公海舰队的拦截创造机会。
冯承乾会考虑不到这一点吗?
在离开威廉港之前,冯承乾就想到,如果大舰队出港迎战,肯定会设法与已经恢复了战斗力的大西洋舰队会合,而且会主动前去会合,不然大西洋舰队将孤军深入北大西洋,成为公海舰队的猎物。当时,冯承乾就想到,大舰队在快速主力舰上没有优势,因此汉密尔顿很有可能选择突围。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用最快速主力舰引开公海舰队…让那些航速较慢的战列舰杀出重围。
正是如此,在舰队编排上,冯承乾做了特别安排。
这还不够,要干掉大舰队,还得在战术上做文章。
在汉密尔顿采取行动前的几个小时,也就是二十七日下午,冯承乾就让由十二艘战列舰组成的主力编队向西南方向航行。
可以说,这个安排,具有决定xìng的意义。
很明显,冯承乾准确判断出了汉密尔顿可能采取的行动,并且做出了正确部署。让冯承乾能够如此早的做出部署,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即他派出去的侦察舰在监视大舰队的一举一动,而汉密尔顿派出的侦察舰根本没有机会靠近公海舰队,也就不清楚公海舰队的具体情况。
到了晚上,汉密尔顿依然认为么海舰队的主力舰全都在一起。
也正是如此,汉密尔顿才决定带着六艘快速主力舰去引开公海舰队,让主力编队能够顺利突破公海舰队的拦截。如果在当天下午,汉密尔顿就知道,冯承乾已经让十二艘战列舰向西南方向航行,也就是去挡住大舰队的航线,那么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分兵,更不会认为可以引开公海舰队。
战场感知能力,也就是战术情报,在这个时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是,这场战斗,并没在夜间打响。
大舰队分成两路之后,冯承乾就收到了消息,立即判断出了汉密尔顿的意图,并且认识到在夜间作战非常不利。
原因很简单,那六艘英舰完全可以在夜sè的掩护下摆脱公海舰队。
更重要的是,汉密尔顿选择在夜间发起突击,摆明了就是希望在天亮之前,把公海舰队甩到屁股后面。等到天亮,就算冯承乾能够率领七艘快速主力舰追上去,也要面对由十七艘主力舰组成的大舰队,而公海舰队的主力编队受航速限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二十八日清晨追上大舰队。
冯承乾的应对办法也很简单:主动后撤,用宴间换时间。
按照他的命令,主力编队没再向西南航行,而是转为向西航行,并且在夜间必须把航速保持在十八节以上。
这样一来,即便大舰队的主力编队在夜间全速冲刺,到天亮的时候,依然在公海舰队东边。到时候,主力编队再向西南方向穿插,依然能够挡在大舰队前方,阻止大舰队深入北大西洋。
高速追击编队这边,依然是向后撤退,避免在夜间与汉密尔顿遭遇。
冯承乾能够这么做,依仗的正是比大舰队强大得多的侦察力量,即由三艘战列巡洋舰率领的三支侦察分队,肯定能够在夜间盯住大舰队,并且打散汉密尔顿派出来的侦察舰,让汉密尔顿不清楚公海舰队的情况。
说白了,只要能够持续监视大舰队,汉密尔顿就别想溜走。
这样一来,二十七日夜间出现了非常奇怪的一幕。原本占有主动权的公海舰队在主动后退,而本来想突围的大舰队却在公海舰队身后追赶。如果汉密尔顿能够准确掌握公海舰队的情况,肯定不会出现这一幕。原因很简单,公海舰队刻意拖延时间,他完全可以率领大舰队转向南下,或者向西南方向航行,与公海舰队拉开距离。等到天亮,公海舰队huā一整个白天都不见得能够追上大舰队。
可惜的是,汉密尔顿并不知道公海舰队在干什么。
到了二十八日凌晨,汉密尔顿才有所醒悟,意识到公海舰队很有可能通过主动后撤的方式推迟了遭遇的时间。这样一来,在天亮之前,公海舰队将不会继续后退,而会主动迎上来与大舰队决战。
说得简单一点,只要把握好时间,战斗将在天亮的那一刻开始。
想到这些,汉密尔顿吓出了一身冷汉。
要知道,到这个时候,他与主力编队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