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访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中〗国。
在此期间,顾准还专门前往青岛,参观了〖中〗国舰队。
等到冯承乾送走顾准,宋靖国也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回来了。
三月,刘伯恩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当选中华〖民〗主共和国的第三届总统,也是中华〖民〗主井和国的第二位总统。
四月下旬,刘伯恩正式住进总统府。
五月,在刘伯恩的推动下,国民议会通过了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财年度预算案,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军费预算占到了〖中〗央财政总预算的百分之三十二,比一九三三到一九三四年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八。
要知道,这是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所达到的军费开支。
在一九三三到一九三四财年度,因为战争的巨大开支,实际支出的军费比上一财年度增加了将近百分之七十。
如此巨大的军费增幅,意味着〖中〗国军备发展进入快车道。
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中〗国海军的军备规划。
五月底,由冯承乾制订并且亲自提交给国会的“〖中〗国海军五年规划…
方案”在经过一周的审议之后,最终以全票获得通过。当时,连最保守的议员都投了赞成票。一是冯承乾的威信摆在那里,二是谁都知道海军在对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三是急剧扩张的民族资本需要海军撑腰。
要知道,此时的〖中〗国民族企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
在柏林和会上,就确定了英法在远东的利益移交给〖中〗国,即〖中〗国将接下英法在远东的势力范围。
问题是,柏林和约生效的时候,〖中〗国没有这样的国力。
直到一九三零年前后,〖中〗国的民族资本家才走出国门,而首先瞄准的就是之前被英法控制的中南半岛。
经过几年发展,〖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市场,成为实际主导者。
正是如此,那些替民族资本家说话的议员(其中很多就是企业主),自然希望祖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能够时刻保护他们的海外利益。
海军发展规划…获得通过后,冯承乾开始着手实施。
当然,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国内的造船能力,不然海军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结果就是,在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财年度划拨给海军的经费中,有接近三分之一被用于基础建设。
当时,冯承乾做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即以控股的方式,入主几家主要造船厂。
只是,这还不够。
六月,在拿到当年的财政拨款后,冯承乾就提出收购青岛的几家合资造船厂,然后合并重组为“〖中〗国海军造船厂”。
根据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径验,冯承乾知道由海军直接控制的造船厂有多么重要。
虽然一家造船厂,不可能承担所有战舰的建造工作,但是有了这家造船厂,那虚无缥缈民营造船厂在争取海军舰船的建造合同时,就不敢开高价,也就能够有效的降低舰船建造成本。更重要的是,在战时,由海军直接控制的造船厂是舰队最重要的支柱。别的不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基尔港海军造船厂就承担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百分之六十的战舰维护、维修与改造工作。此外,还得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由军队与政府直接控制的造船厂,在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技术合作的时候,受到的限制明显低于民营造船厂,也就更容易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先进技术。
只是,冯承乾并没指望〖中〗国海军造船厂能够建造多少战舰,特别是主力舰。
别的不说,仅仅是整合那几家小型造船厂、增添建造设施等,就需要huā上好几年,根本跟不上〖中〗国海军的扩充速度。
冯承乾非常清楚,接下来五年至关重要。
甚至可以说,在一九三九年之前,〖中〗国海军能够建造多少战舰,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打赢下一场战争。
原因很简单,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一九三九年爆发。
虽然历史已经改变,但是一些最关键的因素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比如,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肆扩张工业规模、以及战后分脏不均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照样在一九二九年爆发,与冯承乾熟知的历史没有多大差别。又比如,柏林和会所决定的世界格局,依然充满了矛盾,而且两大集团的对抗并没有偃旗息鼓,华盛顿条约也只有二十年的期限,军备竞赛并没根绝。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冯承乾不得不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一九三九年前后爆发。
也许会晚上n年,但是绝对不会拖得太久。对于动辄需要几年才能造好的战舰来说,大战晚几年爆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中〗国海军在一九三九年之前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对冯承乾来说,几乎是分秒必争。
六月底,冯承乾就向江南造船厂、北方造船厂、以及有德资参与的广州造船厂与高雄造船厂发出了招标书,为海军提供的战舰设计方案开出建造价格,并且提交包括建造时间在内的详细建造计划。
对冯承乾来说,做这些事情是轻车熟路。
要知道,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时候,冯承乾就主导了公海舰队的大部分造舰项目,是公海舰队的奠基人。
为了节约时间,冯承乾没有让造船厂提交设计方案。
说得直接一点,在发出招标的时候,冯承乾手里就有战舰的详细设计图纸,造船厂只需要为建造战舰开价。
可以说,这是最为独特的地方。
要知道,在其他国家,海军一般只提出战舰的xìng能指标,设计工作交给造船厂,然后海军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再于造船厂签署建造合同。
也就是说,海军并不直接参与战舰的设计工作。
冯承乾这么做,也是为了节约时间。
更重要的是,冯承乾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国海军需要什么样的战舰,此外,冯承乾也比任何人都清楚未来的海战会是个什么样子。
当时,冯承乾最重视的,就是〖中〗国海军的辜一种舰队航母。
虽然在一九三四年中期,〖中〗国的造船厂、包括那些有德资参与的造船厂都没有建造两万吨级战舰的能力,但是在宋靖国的努力下,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最迟一年之内,至少有三家造船厂将获得大型船台,从而具备建造舰队航母的能力,因此在这个时候发出招标书也恰到好处。
冯承乾拿出来的,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建造的“柏林”级航母的原形。
也正是这次招标,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看中了这种航母,并且由希佩尔亲自出面,让冯承乾以较低的价格转让了设计图纸。可惜的是,在建造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对初始设计进行了大范围修改,最终造出来的“柏林”级航母与冯承乾的初衷南辕北辙,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所幸的是,冯承乾没有受到影响,而且也因此终止了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合作。
显然,冯承乾知道,〖中〗国海军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作战环境迥然不同,因此对航母xìng能的要求也就不同。适合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航母,未必适合〖中〗国海军。要想获得最好的航母,就得坚持走自己的路。(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 开天辟地
最初的时候,冯承乾想把〖中〗国海军的第一种航母命名为‘〖中〗国’……
级,后来考虑到舰名产生的影响,他才改变了注意,把这种航母命名为“秦始皇”号,以此寓意这是一艘开天辟地的战舰。
由此,〖中〗国海军也制订了战舰的命名规范。
一般情况下,航母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而且主要以帝王的名字命名: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这样的主力舰,主要以省级行政区的名字命名:仅次于主力舰的大型巡洋舰主要以省会的名字命名:重巡洋舰以山脉、山峰的名字命名:轻巡洋舰以河流的名字命名:驱逐舰以人口在二十万以上的城市的名字命名:潜艇主要以动物、特别是水生动物的名字命名:再往下的小型舰艇,则只赋予番号。
“秦始皇”级不是世界上第一种舰队航母。
要知道,在此之前,〖日〗本海军已经完成了“苍龙”级的设计,美国海军开始建造“约克城”级,连英国皇家海军都有舰队航母建造规划。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秦始皇”级绝对是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舰队航母。
从一开始,冯承乾就订下了很高的战术标准。
按照冯承乾提出的要求“秦始皇”级至少能够搭载九十架舰载机,并且能够在一个bō次中出动一半的舰载机。
仅次一点,就为“秦始皇”级定下了基本xìng能。
说白了,要搭载九十架舰裁机“秦始皇”级的机库就必须足够大,而要在一个bō次中出动半数舰载机,飞行甲板就得足够大。因为没有弹射器,所以得要求航母的最高速度达到三十四节以上。
把这几项指标确定下来“秦始皇”级的标准排水量肯定不会低于二万二千吨。
虽然在一九三五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研制出了液压弹射器,〖中〗国海军也立即获得了生产许可证,但是也仅能把航母的飞行甲板缩短十米,把排水量减少不到一千吨,其他主要xìng能指标没有太大变化。
最终“秦始皇”级成为了大战前新建的吨位最大的舰队航母。
在建成的时候“秦始皇”级的前三艘,即“秦始皇”号、“汉高祖”号与“汉武帝”号的标准排水量为二万零五百吨,满载排水量为二万三千五百吨,水线长二百一十八米、宽三十二米,飞行甲板长二百二十四米、宽三十六米,标准吃水深度六点八米、最大吃水深度七点三米。
这些指标,基本上确定了“…秦始皇”级的作战xìng能。
正常情况下“秦始皇、,级能在机库内放置六十四架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系留二十六架。在不考虑舰载机起降效率的情况下,最多能够在飞行甲板上系留四十二架舰载机,把载机数量提高到一百零六架。
从载机能力上看“秦始皇”级在战前建造的舰队航母中,绝对排名第一。
这也体现出了冯承乾对航母应用的基本观点,即航母就是载机平台,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舰载机提供一个理想的、充分的操作环境,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舰载机的作战效率,从而增强打击力量。
单论航空作战能力“秦始皇”级是“苍龙”级的一点五倍,比“约克城”级高出了将近百分之三十。与英德那些注重在恶劣环境下作战的舰队航母相比,更是高出一倍以上,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当然“秦始皇”级为了在有限的吨位下搭载尽可能多的舰载机,在其他xìng能上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比如“秦始皇”级就没有配备巡洋舰级的主炮。
要知道,当时设计的所有舰队航母,哪怕是同样重视航空作战的“约克城”级,在建造的时候都配备了巡洋舰级主炮,最少都是六英寸舰炮,最大的为八英寸,而这些舰炮自然占用了不少空间。
“秦始皇”级的火炮,全是高射炮,口径最大的也就一百零五毫米。
可以说“秦始皇”级也是第一艘在建造时,就把防空放在首位的舰队航母,而且其高射火力之强大,甚至超过了很多在大战期间建造的舰队航母,火炮的应用方向十分明确,根本不存在疑问。
建成时“秦始皇”级的前三艘各配有八座双联装一百零五毫米高射炮、八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速射炮与二十四门二十毫米机关炮,高射炮总数达到七十二门,为当时防空火力最强大的舰队航母。
如果不是甲板空间有限“秦始皇,…级还会配备更多的高射炮。
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对“秦始皇”级进行了改造,主要通过增加飞行甲板围裙,在舰体四周增加了数十个炮位,增添了六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与数十门二十毫米机关炮,把高射炮总量增加到了一百门以上。
当然,缺乏对海火力,并不是“秦始皇”级最大的问题。
在整个大战期间“秦始皇”级都没有与敌舰进行过面对面的战斗,甚至没有遭到过敌小型舰艇袭击,也就没有必要配备对海火炮。
“秦始皇”级的最大设计缺陷,在舰〖体〗内部,即舱室的布置方式。
这不是冯承乾的过错,也不是“秦始皇”级设计人员的过错,而是当时没有一个〖中〗国的舰船工程师知道该如何设计舰队航母。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航空出动效率“秦始皇”级的航空汽油库是分散布置的,而且都没有得到严密保护,甚至有一些汽油库就在机库下方,而这么做主要就是为了缩短舰〖体〗内管道总长度,控制排水量。
实战证明,这是非常糟糕的设计。
大战中,〖中〗国海军战沉的三艘“秦始皇”级,都与这个设计缺陷有关。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
此外“秦始皇”级采用的是开放式机库与开放式舰首。
虽然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设计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在恶劣海况下,就有问题了。
大战中“汉武帝”号就因为途径台风风暴区,舰首的飞行甲板被刮飞,而被迫返回造船厂维修了将近三个月,错过了最为关键的几场海战,使得〖中〗国海军不得不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与敌人决战。
此外“秦始皇”级还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这就是,重心偏高,导致航行稳定xìng欠佳,难以在高海况下作战。
这个问题,就与冯承乾有关了。
根据大隅海峡海战的经验,冯承乾极为重视航母的水平防护,因此为“秦始皇”级设置了厚达七十毫米的装甲飞行甲板与四十毫米的机库甲板,从而导致“秦始皇、,级的水上部分偏重。第一批三艘“秦始皇”级建成后不久,海军就拆掉了装甲飞行甲板,换成了较轻的木制飞行甲板。原因很简单,如果不做修改“秦始皇”级在四级海况下,纵摇幅度就超过了舰载机的最大起降限制。第二批三艘“秦始皇”级在建造的时候,就直接取消了装甲飞行甲板。问题是,即便如此“秦始皇”级的稳定xìng依然不够理想,在高海况下的作战能力严重不足。
更要命的是,在取消了装甲飞行甲板后“秦始皇”级的水平防护能力大受影响。
大战中,战沉的三艘“秦始皇”级都是被俯冲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击中,并且击穿了机库甲板,然后导致汽油库大爆炸而沉没的。
不管怎么说,按照战前标准“秦始皇”级都是xìng能出众的舰队航母。
一九三四年八月,招标结束,江南造船厂与北方造船厂共同获得了海军的建造合同。为了照顾德资企业,冯承乾还加上了广州造船厂。
十月,〖中〗国海军就正式与三家造船厂签订了建造合同。
一口气开工建造三艘舰队航母,显然不是小事。
要知道,当时〖日〗本的“苍龙”级也就只规划了两艘,美国的“约克城”级只有三艘,而且是分阶段建造的。
从时间上看,在三艘“秦始皇”建成的时候,〖中〗国海军的航母实力将达到一流水准。
当然,比起几个海军强国,依然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主要就是,〖中〗国海军并没有用主力舰改造而来的航母。
别忘了,〖日〗本海军除了建造了两艘“苍龙”级之外,还有“加贺”号与“赤城”号,而美国海军在三艘“约克城”级之外,还有“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以及战斗力不强的“兰利”号,即便是英国皇家海军,在新建舰队航母之外,也有用主力舰改造的“鹰”号。
事实上,〖中〗国海军欠缺的不仅仅是航母。
中日战争中的几场海战都表明,航母在具备强大的空中打击能力的同时,必须得具备强大的防空能力,才能在敌人的攻击中幸存下来。
问题是,再强大的航母,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重要的是,如果把所有能力都集于一身,那么航母的吨位将大到吓人,建造价格更会高得离谱。
正确的办法是为航母提供专门防空的护航战舰,或者说是防空战舰。
显然,这也是〖中〗国海军的短板。!。
第四十二章 航母保镖
“秦始皇级开工建造的时候,〖中〗国海军总共只有六艘主力舰,而且也只有这六艘主力舰的航速足够快,能够伴随航母作战。
如果组建航母战斗群,这六艘主力舰也足够了。
别忘了,在对日战争爆发前,冯承乾就做了类似的规划,还把六艘主力舰送回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更重要的是,当时冯承乾没有为这六艘主力舰安装克虏伯公司提供的高射炮,就是希望在回国之后,使用上根据他提出的要求研制的高射炮,使其成为货真价实的防空战舰。
问题是,对日战争已经证明,主力舰还没有退出海战的舞台。
虽然航母取代战列舰是大势所趋,但是在技术限制下,航母并非无所不能。比如,航母几乎没有夜战能力,在高海况下也无法出动舰载机,如果在夜间、或者是恶劣气象环境下与敌人的主力舰遭遇,就只能靠高航速逃跑。在这种情况下,主力舰依然是夺取制海权的主要作战平台。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
显然,〖中〗国海军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建造新的主力舰。
结果就是,在必要的情况下,现有的六艘、准确说是五艘主力舰,必须肩负起更加重要的使命。
那么,也就没有战舰为航母提供掩护了。
更重要的是,冯承乾打算建造的可不是区区三艘航母“秦始皇”
级就打算分两批建造六艘。
如此一来,就算把六艘主力舰算上,依然没有足够的防空战舰。
也就是说,在建造航母的同时〖中〗国海军还得建造用来掩护航母的防空战舰。
正是如此,在一九三四年的造舰计划中,还有六艘防空战舰。
相对而言,建造防空战舰比建造主力舰的难度低得多。更重要的是,冯承乾对这种战舰只有一个主要要求即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
在满足了这个主要要求,以及技术与工业实力准许的情况下,再考虑其他要求。
按照冯承乾的规划,这种被命名为“北京”级的防空战舰是介于重巡洋舰与主力舰之间的大型巡洋舰,其标准排水量在两万吨以内,最高航速必须达到三十三节,主炮口径不超过十二英寸、数量不少于九门。
只是“北京”级羊没在一九三四年动工建造。
当时,〖中〗国海军甚至没有向造船厂提供详细的设计图纸。
原因很简单“北京”级的排水量超过了“华盛顿条约”中规定的巡洋舰上限,应该归入主力舰范畴,而〖中〗国海军拥有的六艘主力舰已经占用了条约规定的主力舰总体排水量的百分之八十五,剩余的排水量不足两万吨。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在“华盛顿条约”作废之前开工建造“北京”级,等于违反了条约,将受到严厉的国际制裁并且给〖日〗本等敌对国制造打击〖中〗国的理由。
以当时的情况,别说建造,设计都会遭到国际社会谴责。
显然,冯承乾不想当出头鸟。
也正是如此,才促使冯承乾组建〖中〗国海军造船厂。不管怎么说,由海军直接控制的造船厂更容易控制,也更能帮助海军秘密完成战舰的设计工作以便在条约作废之后立即动工建造新式战舰。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几乎所有“华盛顿条约”的缔约国都在这么做。
比如,〖日〗本就已经开始了“大和”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这种战舰不管是在吨位、还是在主炮口径上都超过了“华盛顿条约”的上限。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在秘密进行“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美国则启动了“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造舰项目,英国皇家海军在秘密设计“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连并不强大的法国海军都闻风而动,开始设计“黎塞留”级战列舰。
〖中〗国海军之前没有这么做,一是工业实力不够强大,二是没有合适的执行机构。
说白了,就是欠缺一座娄海军控制的造船厂。
当然,冯承乾需要的不是排水量在四万吨以上的主力舰,而是排水量在两万吨左右的防空战舰。
显然,〖中〗国并不缺乏建造这种战舰的工业力量,只是缺少正当的理由。
所幸的是,冯承乾身边有不少能力出众的舰船工程师,而且这些人大多参与过德意志第二帝国主力舰的设计工作,其中不少甚至为了跟随冯承乾来到〖中〗国,放弃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籍。
到一九三四年底“北京”级的设计工作已经相当完备了。
完备到什么程度呢?
后来建成的“北东级与当时的设计图纸最大的区别,就是高射炮的数量,主要xìng能指标都无明显差别。
当时“北京”级的设计指标是标准排水量一万八千吨、满载排水量二万一千吨,水线长度一百七十四米、宽二十二米,最大舰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