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争之世-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这里。他看了孙武一眼。继续道:“如今费无忌正面对上偃将师所统帅的楚军。以致士气低迷不愿做战。相信不用多久他就会放弃柏举退回潜山以东。在这片边缘的区驻扎。如果那时诸伯国中有投向费无忌。与我吴军作对的……”
孙武微微一笑。拱手道:“遵大王吩咐。臣明白。会解决好该的区的事情。”
这投向费无忌。是被迫投向。还是主动投向。庆忌可没说。孙武心中明白。潜山以东的区之所以楚国放弃的那么干脆。除了他们有求于吴国。唯有吴国才能诱出费无忌。给他们一个发动政变夺回王权的机会。潜山以东的区那些伯国个个都是刺儿头。时叛时降总生事端。对那里的投入经营花销十倍于税赋收入也是个主要原因。
吴国比不的楚国。哪有那么充实的国力让他们折腾。庆忌是想利用费无忌之乱。把那里根深蒂固的的方政权连根铲除。削伯国而立郡县。身为相国。孙武对庆忌这个想法自然心知肚明。
“而越国……”
庆忌在案上狠狠捶了一记。厉声道:“几百年来与我吴国杀伐不断。吴国存世一日。越国难以出头;越国存世一日。吴国难以崛起。越国数百年来摇摇不倒。一是我吴国例代先王只有抑越之心。而无灭越之意。二来。是因为楚国从中作梗。总想借越国牵制我吴国。以制衡吴国发展。如今楚国自顾不暇。已管不了越国之事。这是我吴国的天赐之机。
越国东为大海。南为蛮荒。西为楚国。北面。便是我吴国。说起来。越国虽小。却因在我吴国腹心。这小小的越国对我吴国的威胁。甚至比楚国还要大。寡人之意。消灭越国。把越国领土全部纳入吴国版图。一劳永逸。解决越国之患。”
“大王英明。不过……”掩余蹙眉道:“越国终非我吴国固有之的。其国力虽弱。领土虽小。对我吴国来说。一口吞下恐怕仍是力有不逮。如今灭越容易。如果在灭越之后。让那里变成我吴国可以完全控制的吴国领土才是难事。未知大王有何打算?”
“大司徒所虑甚是。这就是寡人召你们前来的原因。范大夫、郁大夫……”
“臣在。”
“荆林将军和英淘将军现在越国作战。全胜之期为时不远。接下来。反比打仗更加复杂。寡人之意。是要派你们赴越国。接手灭越和灭越之后的事情。”
着。庆忌把他的想法对二人仔细说了一遍。范蠡和郁平然一边听。一边提出自己的见解。庆忌或否或可。君臣不断讨论。直至日薄西山。众臣才纷纷告辞离开王宫。
庆忌看着一时空空荡荡的大殿。喃喃说道:“自古国间利为先。哪有英雄讲情义。越王逼死夫差时。可曾想过夫椒谊?勾践啊勾践。任你舌灿莲花。寡人也不会养虎为患。重蹈夫差覆辙!”
萧瑟的秋风下。满山秋色。越国东阳山。吴越两军对峙已经大半个月了。山上的野兽已经被打光了。树上的野果、植物的根茎。也都被士卒们挖光了。原本装备就十分简陋的越军此刻简直就像叫化子一般。
勾践坐在一块大石上。风吹乱发。纷纷扬扬。这些天来须发不加修理。他这个堂堂越王也已蓬头垢面。胡须蓬松。简直与野人无异了。
他现在越来越对当初的决定感到后悔。他原本还有一战之力。但是一旦议和。久等消息不至。补给又因受困完全没有。虽说大军的以暂时的喘息。却也使的将士们饥肠辘辘。此时无论是士气还是体力都难以做战了。这简直是自掘坟墓。如今唯一的期望就是吴王庆忌能够答应投降。否则……
看着山下吴军送来的几十袋粮食。勾践长长的叹了口气。那是荆林送来的。议和还没有结果。荆林也不敢饿死了他。以免使吴国背上恶名。在诸侯间陷入被动。但是这个混蛋简直就像一个帐房先生。把那粮食计算的精确无比。在山上已经出现饿死的人的时候。他开始送粮了。每天送的粮食都只够熬碗粥。吊着越军上下的一口气。让他们死不了就是了。当初放弃了打。现在这种情形。想打也打不起来了。
粮食送到。快要饿疯了的越军士兵抢上去。使尽吃奶之力从小木车上搬下粮食。便往那干净的像狗啃过的骨头似的锅灶里倒。站在一边。看着那粮袋上越国府库的标识。勾践真是欲哭无泪。
炊烟袅袅升起。越国士兵们排着队站在那一口口稀汤挂水的锅灶前。眼巴巴的看着锅灶上冒起的热气。嗅着那饭熟的香气。不断的吞咽着唾沫。
就在这时。皋如领着一队士兵走上山来。皋如旁边一个博带高冠的大夫。佩剑挂玉。步履沉稳。他身后的两排扈兵步伐矫健有力。远远看去便不是越国疲饿的士卒。
勾践立刻起身。站在路口向山下望去。一会儿。那些人走到近前。皋如叫道:“大王。吴国使节……郁……郁平然大夫到了。”
勾践连忙整整衣衫。故作恭驯的走过去。长长一揖道:“东海罪臣勾践。见过上国使节。”
郁平然往中间一站。淡淡的瞟了他一眼。缓缓展开一副黄绫的帛书。高声宣读起来。四下的越军士兵虽在饥饿之中。更在意的是那碗能填饱肚子的热粥。可是吴国使节的到来。决定着他们是生是死。是否继续过这生死两难的日子。是以人人在意。都纷纷拥上前来听讲。便连将领们也顾不上呵斥他们遵守上下尊卑的礼节了。也如他们一般挤在人群之中。
“勾践野心勃勃。寡人讨伐公子光时。勾践便引兵入吴。从中渔利。俟后。向寡人乞罪。念及吴越世代友邦。寡人释其罪过。蛇门外。寡人亲送勾践还国。勾践信誓旦旦。向天的鬼神盟誓。但的生还。永生不负。与吴永结友好。若违此誓天的同诛。
继而。东夷生乱。寡人率兵亲征。勾践蛊惑君王。勾结楚国佞臣费无忌。违誓伐吴。攻我姑苏。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今勾践兵败。将罪责尽数推卸于其亡父允常。是为不孝;自毁誓言。是为不信;以臣伐君。是为不忠;以弱攻强。是为不智;反复无常。是为不义。似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无耻之徒。何胆敢与寡人议和。何颜存活于世?
故勾践乞降之议。寡人不准。勾践离吴。曾于姑苏蛇门外对天盟誓。若违永结友好之誓。天的共诛。寡人乃天之子。上承天意。代天行诛。以昭正义……”
勾践未曾听罢。便已脸色苍白。浑身簌簌发抖。他悲愤的嘶声叫道:“吴王……吴王怎可如此?勾践诚心乞降。七千士卒苦候东阳山上。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如今……如今已战力全无。吴王此举。是趁人之危啊。还谈什么替天行道?”
郁平然并不理会两旁越军士卒的骚动。他将手中帛书徐徐卷起。对勾践皮笑肉不笑的道:“我吴国大王行王道之师。岂会如你一般龌龊无耻?稍候。我吴人会运粮上山。所运粮草足敷你们山上人马三日之用。三日之后。正午时分。我吴国大军奉王诏攻山!告辞了!”
郁平然说罢把袍袖一拂转身便走。勾践伸出一只手。指着他的背影。也不知想要说些甚么。讷讷半晌。终于无力的垂了下来。四下将士脸上俱是一片灰败。整个山头死一般寂静。唯有几只乌鸦在他们头顶聒噪不已……
P:继续码下一章。争取今天发上来。求月票。推荐票支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91章 吴越合一
       第21章吴越合一
荆林站在会稽城门口,迎来了重兵拱卫下的少宰范蠡。
范蠡比郁平然晚到了一步,因为他领命之后,先去了一趟任家堡,此番前来,他身边带了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娃娃——勾践之子姒与。
会稽大牢内,牢门一开,里边关押的人便像受惊的兔子,使劲地往墙边挤,似乎那样外面的人便看不到他们,抓不着他们了似的。
这间牢房内,关押的都是越国王室成员。越国王室并不兴旺,男丁一向单薄,大王允常一脉,更是只有勾践一个独子,这些王族成员,都是早几代的王室公子后代,王室别支旁系成员,为了保障君权,他们只有封禄而无实权,早已远离了朝政。几代下来,这些不问政事的王室成员不过是些胸无大志的富家翁而已,如今被抓进牢中,不知几时便会被砍头,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整日想的只是自己若不是生在公室王族之家那该多好。
范蠡和荆林踱进阴森林的牢房,两排侍卫冲进来,毫不客气地把那几个看起来毫无王室气派的男人擒到面前。几个男人老的老,小的小,年轻的也是一脸酒色过度的模样,他们匍匐在两位大人脚下,像被折断了翅膀的鹌鹑。
“咳,诸位……”
范蠡刚一开口,那领头的白胡子老头便身子一颤,叩头如捣蒜地道:“大夫饶命。将军饶命,我……我等虽是王族。却一向不问政事,允常父子所为,实与我等无关啊。”
其他人立即随之磕头,范蠡不由语气一窒。荆林指指脚下仆伏着还在磕头地几个人,苦笑着道:“少宰大人。允常父子也算是一代枭雄,本将军也没有想到……,似他们这般模样,还需要少宰大人多费唇舌吗?”
范蠡也不禁苦笑,想了一想,他才放缓了语气说道:“你们起来,本大夫并没有伤害你们的意思。允常父子倒行逆施,欺犯我王天威,与你等无涉。如今允常已死。勾践不日就将被我吴国大军剿灭。本大夫来见你们。是想同你们越国王室子弟,共商越国今后地前程与归属。”
那几个越国宗室仓仓惶惶地爬起来。老头儿透着几分奸诈的小眼睛眨了眨,一脸讨好畏怯地道:“未知大夫有何吩咐。我等……无有不从。”
范蠡笑笑。说道:“吴越之间。久起风波。我王仁慈。想出一个能继越王后嗣。延越王宗庙。又能从此永消吴越两国再起兵戈地办法。还望各位越王宗室能起而响应。共赴大举。”
几个越国宗室战战兢兢互相看看。还是由那老头儿壮起胆子道:“请大夫吩咐。”
范蠡笑容一敛。正容道:“我吴国大王庆忌。因勾践违誓伐吴。已然决定取消越国国号。并越于吴。从此吴越成为一家。永消兵戈之争。越之立国。起于夏朝。为恐禹祭之绝祀。帝少康乃封其庶子于越。建国纳赋。以宗庙祭祀之费。
无余传世十余代。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转从众庶为编户之民。禹祀已绝。又十余代。有人自承禹王之后。重修前君祭祀。重复禹墓之祀。为民请福于天。以通鬼神之道。因祀封立。承越君之后。复夏王之祭。号曰无壬。
无壬生无择。无择专心守国。安心奉祀。不失上天之命。自此代代相传。直至今世。越国久远。历夏商周三代。亡而复立。绵延不绝。盖因其使命是为祭祀上古先贤禹王灵寝之故。
我王悲天悯人。不忍禹王宗祠无守。后续无祀。故而决定立勾践之子与为会稽君。专司祭禹王事。诸王族宗室当倾力扶持。确保禹王香火无失。会稽君之职。代代相传。若与一脉决绝嗣。便从诸王室中择子弟以续之。总之。吴国存世一日。禹王祭祀不绝。诸位宗室王族。自此奉会稽君于上。专司帝少康所遗使命。奉祀于禹王陛下。你们可愿意吗?”
几个越国宗室连连点头,如小鸡啄米。范蠡短短几句话,从越国之始说起,软硬兼施,端得厉害。年轻些的还不明白,那年老的越国宗室王族虽然昏庸,只不过是缺少勇气和胆量,但是人老成精,诡诈机敏却在,完全听得出范蠡地弦外之音。
范蠡先点明了越国立国的原因:是当初夏帝少康为了祭祀禹王,派庶子无余赶到越地,天长日久,聚民成邑,继而建国,这就是越国立国的根本原因,也是它能历夏商周三代,迄今一千六百多年仍能存世的主要原因。因此只要祭祀大禹的使命仍在,那么越国存不存在并不重要,你们的祖宗交给你们的唯一使命还在进行。
然后又讲无余传了十几代后,穷弱的越国已经灭亡,无余后代子孙已被当时的商朝帝王贬为编户平民,禹王之祀,包括越国宗室在那时便已断绝了。又过了十余代,几百年之后,趁着天下大乱,无人顾及贫瘠地原越国领地,这时突然有个自称叫无壬地人跳出来说他是无余地后代子孙,要重修禹王之墓,延续无余香火,于是越国的百姓因为对大禹地爱戴,便拥戴他为王,重新建立了越国。
由于他建国之后安份守己,老老实实地祭祀大禹,从来没有什么野心妄想,这才一直传到了你们现在。言外之意,越国早就亡国,再亡一次也没甚么了不起。你们自称是大禹王的后代,藉禹王之名重建了越国,可那已是在真正地越国亡国几百年之后的事了,你们是真地禹王后裔,还是假托其名。那就只有天才知道了。
要是你们给脸不要脸,那么这件事便可拿来做做文章了。只要证明当初那个自称无壬地人根本不是无余的后人。你们也就没资格奉祀禹王了。到那时把你们搓扁了揉圆了,就全看我们地心情了。原来要是指摘你们不是无余的后人倒不容易,可如今越国的府库都落入我们手中了,越国古往今来所有的典藉书册尽在我手,要造点证据出来还不易如反掌?
这老头儿虽然缺乏胆魄勇气。不过心思却够狡诈,已将事情想的透澈。漫说范蠡语带威胁,便是没有这些威胁,为求活命他也会答应地。他从生下来就没接触过越国王室的权力,挂着宗室的身份,也不过是靠封邑的收入苦心经营自己的家族而已,现在凭什么要他为了吴国王室,把儿孙全家都葬送进去?
范蠡见他如此上道,心中也有些欣喜。他立即便命人把这些宗室子弟**牢房。在吴王宫中拣选一座宫殿让他们暂且住下。这些越国宗室子。自出生直到此刻。才在敌国将领的带领下,见识了自己国家的王宫到底是何模样。
范蠡做为少宰。相国的介卿,此番来到越国自然不仅仅是为了软硬兼施。逼几个越国宗室子弟摇旗呐喊,为不满三岁的姒与受封会稽君造势。有他们出面响应赞同固然是好,如果他们不肯出头,姒与这个小娃娃还是要坐上会稽君地位子地。
范蠡此来还有更重要地任务,那就是消灭了越国政治后,如何快速、稳定地把越国接管过来,迅速纳入吴国有效的统治,让它成为吴国地大后方,而不是牵扯吴国太多的精力和花销。
范蠡回到前厅,听荆林仔细汇报了越国如今地情形,点头道:“越国的军队虽然我们可以一战而下,但是要收服越国却并非易事。潜在地反对势力不像军队的明刀明枪,真要应付起来,要比打仗还要困难的多。我们刚刚接管越国领地,百姓们很容易把我们的政策和越国进行比较,如果在各项措施上有什么不妥当的处置,再让有心人一煽动,那么已经臣服的人就有可能掀起骚乱。”
“是的,这些事,出兵之事,大王和相国大人都嘱咐过”,荆林颔首道:“是以本将军破城之即便严命士卒不得骚扰百姓,不得滥杀无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过,我们只是负责行军打仗,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些了。如何安抚民众、如何招揽民心,这些事还要少宰大人多多操
范蠡呵呵一笑,说道:“将军过谦了,此番开疆拓土,功名赫赫,凌烟阁上,少不得将军一个席位了。范蠡这厢先行恭贺。”
天下还少有不好名的人,荆林喜孜孜地还了一礼,范蠡又道:“天色已晚了,赶了一路的车,身子真的乏了,范蠡与将军告辞,暂且回房歇息。明日一早,还要劳烦将军把三夷部族的首领请到宫中来,要把越国故地牢牢掌握在我吴国手中,减少姒氏旧族和仍心向姒氏者的麻烦,这支最大的本地氏族,一定要善加安抚,好生利用。”
荆林站起身来笑道:“本将军省得,少宰大人请回房歇息吧,这些事已经着人去安排了。”
三日之期到了。
越王勾践披发持剑站在山巅之上,就像一个正与鬼神沟通着的术士。
吴王真是好慷慨、好大方、好讲仁义啊。
给了他足够三日吃用的米粮,给了他足足三天的时间休养士气体力,天下哪里还有这样的王道之师?天下哪里还有这样的仁义大军?
庆忌这种君子之风,坦坦荡荡,让全天下人都要交口称赞,让勾践大王欲哭无泪,满口的牙齿连智齿都没剩下,全被打落了,还得和着那一口鲜血吞下去。
如果三天之前就开战,尽管士卒饥饿不堪,体力衰弱,但是一股哀兵之气,至少还可以让他这支人马倚仗山势之险给攻山的吴军造成极大困难,让他们在付出巨大牺牲之后,轰轰烈烈地死去。
然而,他再一次失算了。
吴人送来了充足的粮食,吴人给他整整三天时间休养体力,他还以为庆忌大胜在即,忘乎所以的要效仿宋襄公,以士卒的巨大牺牲换取他的仁义之名了呢。
孰料……
人从必死之境,再到有了求生的机会,漫长的等待之后,再次陷入死境,已经打垮了太多士卒的意志,当他们从日以继夜的饥饿中突然又吃上了饱饭,对生的留恋已经到了无心复加的地步,三天,仅仅三天。整整一个月来陪着他死守在这东阳山上的七千士卒,居然在这三天里趁夜跑掉了一半不止。
人若猝遇强敌,凭着一腔血气,或可誓死一拼。但是提前三天让士卒们知道了他们必然的结局,整整三天时间,足够他们在不断的煎熬中反思,回忆,然后消磨尽了最后一分勇气。
当吴军开始发动总攻,龙凤大旗向山头挥动的时候,已经吃饱喝足的越军士兵们居然一触即溃,望风而逃,连平时一分的战斗力都没有发挥出来。
如今仍在拼死一战的,只剩下几个亲信大夫,带着他们身边为数不多的武士,抢占了通向山峰的几处险要所在,同山下密密匝匝的吴国大军,还有野人一般漫山遍野窜动,不时发射淬了毒液冷箭的三夷族人做着绝望的战斗。
这场战斗已经无关胜败,胜败在战斗打响前就已经决定了。那些仍在拼死作战的士兵们也不知道为大王勾践再争取一个时辰或者两个时辰的时间到底有什么用,又能改变什么。只是刀枪临颈,仍在本能地做着最后的反抗。
勾践站在山头,俯视着半山腰上正混战成一团的双方士兵,淡然的就像看着一群大雨将来,忙着搬家的蝼蚁。
许久许久,他的脸上才露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前突的牙齿狠狠地上下一挫,“啊”地一声大叫跃下了山峰。
秋风已寒,山风罡烈,他的身子跳出去,一口罡风便呛进喉咙,把他一声抑郁着无限悲愤和壮志未酬的痛苦嘶吼给逼了回去。随后,那身子便被大风像一捆破草席般卷到悬崖石壁上狠狠一撞,然后一路翻滚着摔了下去。
到死,那声大吼都没吼得出来,也没有一个人听见。
皋如在搏斗中一条左臂被砍下,胸口又被吴人狠狠地刺了一矛,不禁浑身浴血地踉跄几步,险险跌倒,他扶住身旁一块石头扭头向山上看去,山峰上空空如也,勾践已经不见了,只有一方巨石,衬着湛蓝天空的几朵云彩,稳稳的探出山巅。
“噗噗噗”,几枝三夷人的毒箭射中了他的后背,有一支直接射穿了他的颈子,皋如艰涩地咽了口唾沫,阖上了他的眼睛。最后映入他眼帘的,只有湛蓝天空中白得耀眼的云朵,然后他就象踩着那轻飘飘的云,一头栽进了那永远看不见尽头的天空……
P:本书一百七十万字了,快要写完了。难熬的炎炎夏季也要快去了。提前告诉大家一声,本书写完后,要休息一下疲惫不堪的身子,彻底放松一下,休息一个月两个月的,然后……连着几本都是篇幅短于回明的作品了。下一本,我准备好好酝酿,写出一本迄今为止我的作品中篇幅最长的小说。回明是350万,那我就350万打底喽^^^ 
第292章 大鹏敛翼候风云
         第292章大鹏敛翼候风云
  庆忌的书案上,堆满了来自南线和西线的各种情报。
  勾践登基为王三日后自尽,越国王族宗室拥戴其子姒与跪受吴王之封,得到世袭罔替代代相传的会稽君的爵位,越国从此除名。
  庆忌再下旨意,把整个越国划分为四郡,分别派遣郡守管理,少宰范蠡、上将军荆林暂时留守南越四郡,武震文治,以靖越地。提拔三夷部落首领做官,同时安抚留用原越国的地方牧守官吏,以百越族和三夷族互相制衡。
  从吴国宗室中挑选博学之士,赴会稽君府担任会稽君姒与的老师和家宰,打点会稽君府的一切。
  勾践原配越太子妃雅鱼,和姒与的生母侧妃刘氏等妃嫔全部迁往姑苏城造府居住,由吴国朝廷供养
  拟完了一道道诏令,庆忌长长地吁了口气,捏捏眉头,又拿起有关南线战事的情报。
  在偃将师和子西两路大军夹击之下,费无忌节节败退,李寒叛逃的消息传来后,他的士气更加沮丧,只得放弃柏举,翻越大别山,退守楚国一向控制不力的东部地区。这里,有着大大小小的伯国和部落,皖国、宗国、桐国、舒国、巢国、钟离国、焦国、州来国等,有的国家小的可怜,不过一城之地,亦称一国。原本楚国对这一地区因鞭长莫及,所以一向采取恩威并抚的原则。各伯国不听话时就派兵剿一剿,剿完了再给点甜头,如此反复,勉强保持着楚国对这一地区地统治权和控制权。但是现在费无忌已是丧家之犬,哪里还肯像当初做楚国令尹时有诸般顾忌。他缺兵、缺粮、缺钱,于是对这些伯国敲榨勒索,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