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苏联六十一节:攻与受!守?
苏联红色帝国高层领导人物之中,有很多人对这场战争报以不乐观的态度。德军火箭炮大规模轰炸莫斯科之后,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了。斯大林的政治嗅觉极其敏锐,他闻得到这样的气息。只是大敌当前,他没时间也没精力去管这些不和谐的论调。他的工作重心是集中精力击退德军。
这几天他的心情很郁闷,当然苏军高层之中并不止他一个人这样郁闷。与斯大林经常想到一块去的朱可夫也是这样。
这场仗朱可夫打的很不顺畅,磕磕绊绊的很不痛快!为此,他经常对着地图沉思良久。检讨自己的战术有何不当之处!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进攻处处受制于人!最终,整合各方面原因之后,他总结出来三个字——制空权!
本来小小的飞机还不足以决定战役的进展,可经过这两周左右的战斗之后,朱可夫不得不改变了这种看法。他知道德国空军掌控战斗的能力已经足以影响战役进程了。
由于苏联空军全面处于劣势,因此不管是战略全局还是局部的制空权尽皆与苏军无缘。德国人皮糙肉厚的又可以说是牙尖爪利的该死的攻击机,大可以放心的在两军交战的战场上空肆虐,几如在自家后院里散步一般的悠闲自在!他们三个一帮五个一群的在天空中游弋,仿佛是在天空中觅食的老鹰。他们的战术很特别,总也不能让苏军摸到规律。变化无常、兵无常势,很难预测期活动规律。但有一条却是总也不变的,那几乎可以称作是德军攻击机的原则,即他们的进攻方式永远具备突然性,所到之处车不及开、炮不及打;人不能躲,马不及鸣;兽不及走;鸟不及飞!
每一次遇袭,苏军地面部队都是眼睁睁的看着杀伤力变态的大口径火箭弹飞过来,毫无办法可以阻止!时间一久,吃的亏多了以后,聪明的毛子们归纳整理了德军攻击机的很多特点。
毛子们为了摸清楚德军攻击机的活动规律,为了找到一种能够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那是什么招都想试一试,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有许多苏军飞行员把自己当做德军攻击机飞行员,设身处地的对自己人进行模拟攻击,借此找寻其中能够控制的环节。通过多次的试验之后,苏军飞行员终于找到了其中的关键之处。
大体上,在苏军部队遭到攻击之前。德国人的攻击机是隐藏行踪的,他们可能是通过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躲过苏军的耳目。等到距离目标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时,以极快的速度跃升到发射火箭弹的高度,随后火力全开把武器弹药一股脑的泼洒在目标身上!之后就高速脱离,飘然离去。
他们往往利用起伏不定的地形隐蔽形迹,飞机的噪音也经过上升气流的处理传播不远。高达600千米的时速每分钟就可以运动10千米,所以当它出现在苏军的视线里面的时候,一切都晚了!目前为止,对于德军这种高速接近,隐蔽接敌、突然攻击的战斗方式,毛子们找不到丝毫防范的方法。只是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德国人是怎么做到紧贴地面高速飞行的,难道他们每一个飞行员都是疯子不成!迄今为止都没有听说过有德军攻击机不慎撞到地面坠毁的事例。难道他们的飞行技术都已经是出神入化,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而立之年的年轻小伙子不会有这样的修养吧!
还有他们是怎样判断总是这般合适的攻击距离的呢?他们不可能看到地面目标的全貌的,除非有很及时的情报传递才有可能做到攻击的突然性与准确性两者的有机结合。毛子们很难搞清楚德国人到底是怎样做到这些匪夷所思的难事,他们只是摸清楚了德国同行具备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知道了德国同行的能耐能做出妙到毫巅的攻击。对于超低空飞行的德机,也开始有针对性的演练防范技巧。
可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经验,需要不断的摸索总结,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方案才能搞出来。问题是白起会给朱可夫足够的时间来研究自己的部队吗?会让苏军在不断战斗中学会战斗吗?答案不言自喻,在德军的全力施为之下,苏军欠缺的将永远欠缺,白起不能放任自己的对手不断地强大。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他就深知其中道理。长平之战中对阵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假以时日,此子腹中经纶若是有了实践的结合,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所以对敌人手软就是对自己心狠!一定要趁你病要你命!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先帝这句诗很好的说明了德国空军目前的状态。他们必须要牢牢的把制空权把握在自己手中,狠狠的打击羽翼未丰的苏联空军,永远把他们限制在童年时期,不让他们长大!这段时日里,天上任何的飞行物都要经过自己的允许才能够存在!
其实对于进攻中的苏军,这诗句也同样适用。攻击一方必须要坚决,快速,凶猛。如同苍鹰搏兔,猛虎扑食一开始就要使出绝招、用出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制敌于死地!苏军领略到了集中兵力的原则,领略到了时间效率的原则,唯独没有领略到分寸的原则!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不慎超过了这个“度”就要受到惩罚了。苏军往往对此置之不理,他们知道无非是付出更多的生命,付出更多的鲜血就会填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做法导致了战场上苏军伤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很多新兵蛋子在第一次战斗中就永远的失去了成长为老兵的机会。那些老兵油子门也因为连日苦战而精神疲惫。导致战斗力下降的很厉害。但是这些弊端都是可以弥补的,因为苏军人多!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多得是!全国战争,全民战争早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了。毛子们已经付诸于实践!
认清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朱可夫再一次的充满了信心。接下来的战斗就是他在战场上检验他的新战术的时刻。面对德军貌似最后的一道防线,朱可夫激情澎湃,万丈豪情,他要用自己手中50余万大军把德国人牢牢的包围在这个孤城之中。进攻受挫那就暂时消停一会,他命令部队原地布防,用一条条的堑壕,一道道密集的铁丝网、地雷带、外加50多万大军把30万德军困住。攻不上去,我守还不行吗?我守在这里把你困死!
他丝毫不担心背后的中央集团军群会与六集合并一处,前后夹击自己。因为苏联顿河方面军,草原方面军等数个方面军正在积极的向中部靠拢。到不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来的时候,苏军强大的兵力就能够把六集给吃掉了!
早在第一次莫斯科之战时,朱可夫就成功的用防守战术把老古的第二装甲集团军给拖垮了。要不是那时候苏军的机动能力有限,差一点就捉到老古的痛脚了!所以朱可夫对自己的防守技术还是有自信的,至于斯大林同志的进攻命令,那是自己需要解释的。好在自己的进攻逼迫德国空军没有余力去攻击莫斯科,最起码最低限度的目的达到了!
战苏联六十二节:帮倒忙?
朱可夫这样想实际上是他自己一厢情愿的“意银”而已,毕竟他的这种判断只是基于有限事实的一种推测。苏军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坠毁在克里姆林宫里面的火箭弹做出的结论是否科学?德军在图拉近郊的野战机场是否就是德军火箭弹袭击莫斯科的基地?这两种推断都是没有很确凿的证据的。他之所以敢于违背斯大林的命令,下令部队停止进攻的脚步主要是基于实际情况,因为再这样打下去的话,没准苏军这一点家底就要全部消耗在这里了!现在好不容易积累的一点力量不能这样无限度的消耗,朱可夫深知目前的苏军实在是输不起了,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这个限制苏军的“度”!
相比德军看起来源源不断的后劲,毛子们尽管深具前赴后继、赴汤蹈火誓死不退的作风。内里却已经是外强中干,摇摇欲坠了。德军飞机全方位的攻击能力实在是令人不爽,就似一把高高地悬挂在头顶上的利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斩下!他们对于德国人几个月之前的战略大轰炸记忆犹新,莫斯科近郊铁路被彻底破坏的前车之鉴也犹在眼前。所以朱可夫的危机感一直是很强烈的,撤出进攻转为防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白起没有预料到苏军几如狂风骤雨一般的进攻能够说停就停,这让他深感意外!看起来朱可夫这位指挥官还是很有几分能耐的,他对于部队的控制可以说是令行禁止,如臂使指一般。就在这个苏军一只脚已经迈进圈套的时候,朱可夫竟然硬生生的刹住了脚步!这一招让白起憋了半天的劲力无处发泄了!
另一条战线上,罗克索夫斯基的70余万大军被伞兵一师和陆航大队、德国空军第五航空队四分之三的力量一起牢牢的拖住了脚步,中央集团军群的两支装甲部队——第二装甲集团军和第三装甲集团军的战术机动也起到了很好的牵制作用。一时之间,战场局势已经是陷入了僵局。苏军调集强大的兵力进行的攻势被德军成功的阻止在了距离图拉以北40公里的阵地上。
这么少的兵力能够做到这样的结果颇为不易,这是因为图拉以北的地形实在是不适于装甲部队的大规模作战,丘陵地带也不适合强大兵力的展开,只能是在相对狭小的战线上作战,因此德军的精兵猛将在占据绝对优势的空军和新式武器——直升机的支援下稳住了阵脚。阻挡了苏军前进的脚步。
战役进行了已经有一周的时间多了,苏军的三板斧看来也就这几个招数了。白起看到这种僵持的局势实在是很无奈,因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任何拖延对于德国的长远大局来说都不是有益的。他要速战速决,要尽快拿下莫斯科,更何况他在元帅们面前许下了一月之期!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尽管苏军数量众多,尽管战局复杂。他还是有办法做到瓦解苏联的抵抗。
拿下莫斯科有很多意义,其中对战局起到重大作用的是致使苏军战线脱节,迫使他们的抵抗变得不再系统化,不再有能力做大规模的集结。
“说什么都是多余的,让我们打一仗就是了!”白起豪气冲天的对曼施坦因说道。
总司令一直在关注着苏联战局,因为这场战役关系着德国的未来命运。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他知道眼下的局势,也知道白起的处境很危险,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所以他要尽一切努力改变这种局势。德军兵力不足的劣势是他最关注的,所以他提出了一项增援计划。法国驻军中的40个师已经是换装完毕,新增加的10个装甲师战力强大,他很想抽调至少五个师的兵力前往莫斯科地区供白起调遣。至于海峡对岸的威胁,在他看来空军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
但是白起显然不想再拖延时间,30万对150,还是在被夹击的危险境地。这种兵家最为忌讳的危险境地却被白起安之若怡,甚至还想要发起进攻!在曼施坦因看来白起不是疯了就是傻了!他真的不能理解。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白起是错的,德军之中就有这么两位元帅对白起的进攻计划充满了期望!这俩人就是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克鲁格,第六集团军的古德里安。
鉴于在那次元帅会议上定下的决议,曼施坦因不好说什么阻挡的话。他知道白起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自己不想添乱了。他仔细的研究战报之后,发现苏军南北两线在一周的进攻中损失了至少20万人,其中尤其以朱可夫这一路伤亡为重。而德军的伤亡总数不过千人左右,白起布置的防守实在是很犀利的!他因此判断白起的进攻也一定是值得期盼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想要抽调法国驻军5个主力装甲师前去助拳,不想被白起拒绝了!口气还很坚决,这一点都不像是他以往的作风。看起来他的压力却是不小,自己想要帮助他的好心居然得不到好脸色。曼施坦因苦笑连连,不再坚持说服白起接受增援,但为大局着想,还是决定在一周之内把5个国防军装甲师运抵图拉前线!
功力深厚的英国情报机关在德国处处碰壁,但是在法国他们可是很有一番能耐的。5个装甲师快速移动部署的大动作自然不能瞒过他们的耳目,一天之后英**情处就得到了这个情报。本着情报共享的原则,丘吉尔立刻指示把这个至关重要的信息给了苏联的克格勃!同时下令英国情报人员密切关注这5个装甲师的去向,他很担心德国人向非洲增兵,在那里出现德军更多的兵力是他不想看到的。他决心要在43年间把埃及夺回来,把地中海的控制权夺回来!
仅仅过了一天,英国人就通过各种渠道判断出这些威力强大的装甲部队是去苏联的。丘吉尔好好的舒了一口气,也对斯大林有一点幸灾乐祸和同情了!幸灾乐祸是他从内心深处想看到红色帝国被削弱,同情是指他明白苏联人的这个春天不好过!最起码这个时候他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支持苏联人的。甚至在演说中提出过“即使希特勒进攻地域,我也要在议会中为撒旦说上几句好话!”看来丘吉尔很明白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的道理,即使很多年以来他都是一个同样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反“工”者!
不得已,德国人的强势让两大阵营中的人们只好携手共进退!只是丘吉尔不知道的是他好心提供的情报却帮了倒忙!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好心办坏事的无心之举!
战苏联六十三节:情报之失
邱胖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好心的举动竟成为了东线战场形势逆转的导火索!正是因为他“及时准确”的情报,导致了苏军放松了警惕。使得处于南北夹击中的德军六集蓄谋已久的反戈一击“被隐蔽”了。
此情此景,与北非战役之始,隆美尔意图反攻英军之时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初正是因为英军破译了德国佬的恩格玛密码机,得到了德军准备不足的情报。自以为掌握了德军的作战计划,在增援到来之前德军是断然不会发起进攻的。结果,万万没有想到不按常理出牌的小狐狸出人意料的大打出手。导致准备不足的英军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从而战局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被德军如虎驱羊一般从突尼斯一直被赶到了叙利亚!
究其根本竟然是正确的情报起到了关键作用!只不过结果适得其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这一次倒霉的对象是俄国人!事情的起因与英国佬遭遇的事情很相似,只不过充满了趣味,整个事件曲折离奇,令人啼笑皆非,不得不感叹大千世界的无奇不有。
请看一下事情发生的经过:故事的主人公叫德约卡夫,是一个酷爱足球的十二岁的法国少年。他有一位美丽大方的姐姐,名叫塞丽娜。他们家住在距离诺曼底不远的一座农庄里。每当夏日,这里总是能够收获到质量很好的葡萄,他的家人们忙忙碌碌的采摘收获,然后酿造出举世无双的美酒。
这一年与以往不同,因为德国人来了。在诺曼底不远处驻扎着一支德国国防军精锐步兵师,这支部队被白起看中升级之后变成了装甲师。这一次战总司令曼施坦因抽调部队前往东线,其中就有这一支以“西克特”为名的装甲师。“西克特”师的军人们经常来村子里购买补给品,打乱了这里安静的乡村生活。
在西克特师某团某连,有一位出色的小兵——拉姆。这厮与德约卡夫一样,也是一个足球迷。某一天,拉姆去村子里购买蔬菜。遇到了与足球形影不离的德约卡夫,看到小伙子颠球颠地精彩,拉姆的脚丫子也痒痒起来。于是几个弹壳就收买了小家伙,两人就在村子旁边的草地上开始踢足球。个头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拉姆与德约卡夫各有长短,竟然不能分出胜负。两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玩的是不亦乐乎!就这样,在拉姆休息外出的时候,他们经常相约切磋球技。这一来二往的,很快就与德约卡夫熟络的像是兄弟一样了。这种快乐一直在这两个大孩子、小孩子之间继续着,直到有一天拉姆遇到了塞丽娜!
拉姆永远不会忘记那一个秋天的第一场小雨!塞丽娜优雅的迈着婀娜多姿的步伐,撑着雨伞漫步在细雨中,呼唤两个意犹未尽的球友。细小的雨丝很凉爽,打在拉姆的脸上稍稍的有一丝寒意。但是他眼神之中的火热还是很明显的烧灼到了美丽的姑娘!
含眸一笑百媚生!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瞥直接就把拉姆的心房给填的满满当当!整个世界一下子就变了颜色,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有了意义!他甚至想对着天空大声呼喊,感谢这该死的战争!正是因为打仗才让我拉姆这个傻小子能遇到这么可爱的姑娘!
“真乃吾妻也!”外表木讷秀气的拉姆一下子就有了这样的豪情壮志!一见钟情的巨大喜悦充斥着他的心灵。
“无论如何,我都要与她生死不离,永远相爱。无论如何一定要与她一起生活,直到这一辈子的时光结束。”爱情就是这么的不可思议,只不过一面之缘,德国小兵拉姆已经决定要用一生来守护了。
塞丽娜当然能感受到拉姆目光里的灼热情感,她是一位性格落落大方的姑娘。农家女孩健康阳光的内心赋予了她明眸皓齿的美丽容颜也造就了她热情似火的气质。虽然面前站立着的是一个异国侵略者,但是不能妨碍她禁不住对这个呆呆的家伙产生了好感。
是德约卡夫尖利的叫唤把犹在梦中的拉姆叫醒的,他不好意思的冲着塞丽娜笑笑,径直走到了姑娘的身边。这下子姑娘就有一点羞意了,她红红的脸庞已经有了几分火热,不知道是拉姆毫不遮掩的爱意还是弟弟好奇的打量,让她这个一向大方的美人儿有点不好意思了。
两个年轻人的眼神里交织着让德约卡夫看不懂的东西,他很不满塞丽娜打断了自己与球友之间的切磋。他要在小雨里面继续疯玩,知道拉姆不得不离开这里返回军营为止。
“你好,美丽的姑娘。我能知道你的名字吗?”拉姆具备装甲精英的素质,一开始先迂回转进,慢慢加温。
“我叫塞丽娜,是尤里的姐姐。你是拉姆吧,为什么你一直没到我们庄园里去呢?”塞丽娜语音清脆,话中之意又很是令人遐想连篇。惹得拉姆不禁有一点心猿意马!
要是知道尤里有这样美丽的姐姐,我早就去了!这样想的拉姆当然不是这样说的。他说的是更加露骨的话!
“你喜欢我经常去你家的庄园吗?说实话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初哥拉姆色心太急。
塞丽娜莞尔一笑,说道:“我早就知道你经常跟尤里一起踢球,村子里好多人都知道尤里有一个朋友是德国士兵。”
也许是德国人这三个字刺痛了拉姆,让他想起了两国之间的世仇。脸色不禁有了一丝尴尬。但是爱情的伟大足以克服一切艰难与阻碍。所以他有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去追求幸福!
“其实我的血液里有四分之一的法国血统,我的祖母是法国人!她年轻的时候也跟你一样的漂亮,一样的迷人!而我的父亲从法国长大,他带给了我流利的法语和爱吃法国菜的败家习惯!严格算来,我算是一半法国人呢?”
“你的祖母一定是巴黎人了?你的父亲也在巴黎生活过吧!”
“你知道!天哪,难道你认识我的父亲!”
“哎呀!你的巴黎口音这样明显,我当然会有这样的推测啦!”
“天哪,您不仅有维纳斯的美丽,还有雅典娜的智慧呢!”
“……”塞丽娜无语了!
短暂的沉默很快就被打破,拉姆回营的时间要到了。他不得不百般不愿的结束谈话。
“我还能再见到你吗?”拉姆的眼神直直的注视着塞丽娜,他期盼着她的回答。
塞丽娜眨着大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着。嘴角微微一翘,展颜一笑说道:“能,如果你想!”
拉姆闻听此言顿时手舞足蹈,他双足一并,对着塞丽娜敬了一个标准有力的军礼。兴奋地大胜喊着:“我想!”说着他低头看看表,快步跑向他的宝马摩托。依依不舍的飞驰而去!
从此以后,花前月下,葡萄藤边,海岸沙滩有了一对经常结伴而行的恋人!被冷落的德约卡夫当然很生气,踢球踢到他这个水平有一个旗鼓相当的球友容易吗?这时候也没有德甲英超,甲a欧冠的供他踢个够。是以寂寞难耐,高处不胜寒哪!
可惜,离别的时候就要到来。曼施坦因一纸令下,五个新组建的装甲师就要离开法国前往东线,其中就有西克特师。拉姆做为豹三的炮手不得不与正打得火热的恋人分离!就在最后的幽会中,拉姆说出了离开的消息。两人相拥相偎,静静地说着话,就是在这个时候德约卡夫偷听到了准姐夫要离开的消息。他不经意的说给了一名地下抵抗组织成员,那个家伙很快就把这个情报给了英国人。随后英国人担心德军给北非增兵,自然是密切关注他们在法国的每一支驻军。尤其是战斗力强大的装甲师更是不能放过。于是5个师一有异动就被英国人发现了。对他们弄明白了德国人是去俄国的时候,莫斯科战役正进行到了朱可夫心中不安的时刻。这个消息恰好把朱可夫的不安给解释清楚了。以致于斯大林,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