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不是觉得会伤害偶像的形象,或者吃不下那个苦嘛。”有个管理小姐姐吐槽,“好多人当流量明星; 除了捞钱就是享受那种受追捧爱戴的感觉,否则那么拼为了什么呀。他们才不肯放下身段去演那些剧呢。”
“反正我喜欢清风,我觉得清风不是故意要去红的。那样反而红了。”
“那你们说,清风到底最想要什么呢?”
“我要是知道,我就上位了哈哈哈。”
聊天群里消息太多,不多时就把这些随便提及的口水话刷过去了。小朦的QQ右下角又有提示——“华大实习生信息交流群”,这里面有不少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会发布新的实习招聘。华大出版社工作的文学院学姐,正在发招实习校对的消息。小朦不是这个专业,没太在意。不过她有个中文院的好朋友,就把消息转过去给她了。几天后小朦都快忘了这事,忽然收到那位中文系朋友的私聊。
“小朦,谢谢你哦,我通过上次你转发的出版社校对实习面试了。请你吃饭吧。”
“哈哈,举手之劳,好说好说。”
“对了,你喜欢的那个演员,是不是叫陶清风?真巧,我看到我们社准备校对的一篇学术论文集,著作人也叫陶清风。这可真是个好名字,同名同姓的那么多。”
那个中文院的朋友不追星,是个基本对二次元生活一窍不通的女孩子。然而小朦上回在图书馆要过签名,看过陶清风给严澹递论文,心中咯噔一声,立刻非常激动地噼里啪啦打字过去:
“那,那个陶清风,能不能请你看看他论文是哪方面,有没有什么人的指导或推荐语之类的……”
“为什么要知道这个?”
小朦激动道:“因为我知道一些事情。我怀疑,可能这个陶清风,就是我喜欢的那个陶清风。”
这位中文系朋友对明星这个群体的印象并不好,碍于小朦的面子不好说,答应替她去查,内心实则不屑且犯嘀咕:这怎么可能是一个人?
她们华大出版社,主要业务是出版高校学术专著,清介又纯粹,基本没有商业性质的书籍。一个演电视的演员,怎么可能有时间做学问,而且是能在华大出版社出书的水平——要知道她们出版社的经费,基本都是靠申请各种国家或高校项目基金,没啥利润。无论是打广告或是被打广告,都不是一条路。就算陶清风真的买了书号,亏本自己出书,华大出版社的编辑会愿意收这种稿子吗?
然而当她翻开校对稿子扉页的作者文字简介时,下巴立刻掉了:陶清风,演员……她颤抖着用手机拍下那一页,发给小朦,惊疑道:你粉的这个演员……真是了不起啊。
中文系小姑娘开始认真看起那本《大楚断代工程论文集》稿子,隶属于大楚断代工程研究项目。总序是华大副教授严澹写的。这本论文集里,陶清风共写了八篇论文。显示其中四篇将刊载在明年某月的某省级公开刊物上,还有几篇应该是在等着核心期刊的位置,发表了标注在图书里就行。反正图书出版周期也很长……重点是,那些稿子,正儿八经的是学术论文。中文系这位朋友一边手抖,一边拍给小朦。
小朦手舞足蹈差点跳起来,她拼命摇着室友肩膀,激动地说:“我就知道是他。我知道他好,但他怎么能那么好?”快要被勒断气的室友表示:“你真有个不同凡响的爱豆。”
小朦把《大楚断代工程论文集——陶清风》的书标题、校对稿子里严澹的序、陶清风论文的目录,还有刊载于各省级期刊的日期,配着照片做成一张详细的图表,像一枚炸//弹般,贴进了陶清风核心管理层的那个小群里。
一石激起千层浪,管理群剧烈沸腾起来。
她们目瞪口呆,尤其是从很早就开始粉陶清风那几位老人,知道他原来是个文盲,可是现在这种差距实在太可怕了。就像一个连走路都成问题的人,忽然像刘翔一样拿了世界冠军。
“你说我们要不要把这个消息发出去?”
图书出版并不需要保密,早晚也会有别人知道。但是管理员姐姐制止了在激动中的小朦,沉道:“不,我们先低调,等合适的时候,搞个大新闻。”
合适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这些混过饭圈的姐姐妹妹们心里有数,大约就是新剧播出、黑嘲最盛之时,来个出其不意。
管理员姐姐还特意叮嘱小朦:“关注一下你出版社的校友,如果他们在不知情下发了消息,我们第一时间就去配合。反正不管怎样,黑子的心总是被扎得滴血的,我看通稿,清风明天就进《蹦一下,笑一个》电影剧组了。”
这是陶清风穿过来之后第二次演电影,上次在电影《归宁皇后》里,他只饰演一个男四号,如今却是饰演男一号。这一年的经历,让他经历了演艺圈不同滋味,颇有所感。
《蹦一下,笑一个》有一套非常成熟流水的商业电影制作班底,导演叫龚桦,是一个拍小成本电影起家的独立导演,本子是编剧网站投稿选拔出的,确定用了之后,前后又在好几个编剧手上改过。导演第一天见陶清风,就问了一个让他猝不及防的问题:
“你不会英文吧?”
陶清风老实说:“我不会英文。我只背了26个字母和一些单词。”他在接到演这部剧的任务后,是拿到剧本才知道有相关环节,于是开始恶补背单词。现在背得大约五百个单词。而且会背不会说,哑巴英文。
导演说:“加油背,男主大约能背两千个单词。你离得不远了。”
陶清风在进组前一个星期已经拿到了剧本,对这个问题心里有数。饰演的男主角,是一名华国留学生,在大英博物馆里看展时忽然穿越回古代。
这个留学生角色一开始,有着华国煤老板家庭花钱送到海外留学孩子的所有毛病:英文学得吊儿郎当,偏偏说话还喜欢动不动中英文混杂,类似:Boss今天给我的小case,我答应Cris去carry啦;So hot 的鬼天气,你说怎么就What a bad day!表面上看上去洋气,其实雅思只能考4分的水平,在留学中介恶补了一年之后,靠着押题老师和机经勉强刷到了6分才拿到了un…offer。
“拿到了什么?”陶清风已经会查英文单词了,但有些缩写查不出来。
“unnditional offer的缩写。意思是无条件同意录取。”导演说,“因为煤老板家庭很有钱,提交部分材料之后,学院就会给申请学生出具nditional offer,意思是同意录取但有条件,一般是语言成绩的条件。出国留学英语国家的语言考试有两种:托福和雅思。要达到分数才能录取。”
这部影片开头,就是主角烦躁抓头背机经(考试的真题),并且恶狠狠地许愿:“该死的洋鬼子,我要去到一个没有英文的世界!”
后来“如愿以偿”的穿越之后,男主角度过一段很艰辛的日子,剧情在这里设置了很多笑点。他才意识到过去自己生活在多么优渥的条件中,每天能上网的现代社会日子是多么难得,自己父母又是多么无条件包容……慢慢成长起来的故事。
其实导演也不太担心,就算陶清风背不到那么多英文,正好也契合主角半吊子的感觉,只要背好那几句台词用得上的英文就行了。
但,陶清风还是很想学好夷文,他自从在图书馆见过满满当当一层的夷文书籍之后,意识到占的分量不轻。而且这部戏里男主角一开始是留学生身份,他也想更多了解情况。陶清风和经纪人沟通了一下,苏寻给他找了个机构的老师。这位年轻女老师在英国留过学,又正好是陶清风的剧迷。她来补课时全程星星眼盯着陶清风,不过教的还是很专业。
“关于你说的单词遗忘问题,”机构老师道,“是不是今天背了明天就忘?正常。人是有记忆曲线的。这是我们提倡按照遗忘规律来背诵的原因。一般来说,第一天背的单词,经过24小时是第一个遗忘周期。所以需要背完一遍后,在24小时候后背诵第二遍。两遍背诵后的记忆周期延长到72小时,既是你过了三天再把它们背一遍,三遍过后记忆周期延长到一周,你再背一遍。经过这四轮下来,不说一辈子不忘,起码这个单词已经在你脑袋里刻痕了。”
陶清风又问了一个问题:“那老师背了多少遍?”
“我比较笨。”机构老师自嘲笑道:“我一个单词要背七遍。”
陶清风肃然起敬,顿时觉得自己前两天“单词背了就忘”的小烦恼不算个事了。专业搞英语的都要背七遍,他多背几遍更是理所应当了。
“至于读音的问题。”机构老师解答陶清风第二个比较纠结的点,她无奈笑着看陶清风在单词旁边“中式英文”的注音,“赶紧忘掉这种邪门办法。先背音标。英文发音的一个音节,和中文的一个字音,不是一回事……”
虽然陶清风目前是连音标都忍不住想“中式注音”的程度,仍然乖乖接受了意见,每天大着舌头背音标。梦里面都在念念有词地连读……
严澹知道后,亦是笑得合不拢嘴。
“留学高材生,是来找你求助的。”践行读书人不耻下问的好传统,但大抵对于严澹来说这种问题着实小儿科,陶清风脸色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严澹一边翻开他的剧本,果然看了两行又笑,“这男主说的,全都是小学英文啊。”
陶清风悠悠道:“没办法,演煤老板儿子,就这个水平,多担待。”
严澹一直翻到剧本后期,忽然眼睛一亮,饶有兴趣道:“结尾的程度倒是还行。”
为了升华影片主旨,在男主角穿越回去经过一番磨难后,又回到了现代,决心好好学习、认真做人。影片结尾在他通过答辩考试的场景上。答辩用的全英文,论文也提交的是英文。所以那段流畅英文对于陶清风来说有难度。虽然影片要表现出来的就是几句话,最多不过百单词,导演也不担心他背不下来。但是陶清风仍然认为,如果要演出那种自信从容气度,他必须能真正掌握更多。
影片结尾是男主大胆地选择了一个答辩题目,他学的是文化金融,经过了穿越真实见到古代物品后,选择了文物财产方向,辩题是“英国政府是否应该把斯坦因在藏经洞搜罗的帛书归还华国”,援引了国际法作为支撑。这个辩题好听一点说是大胆,不好听一点有些冒险,好在答辩教授们基本都只看学术而不计较意识形态。他答辩时的论据充分,最后就让他通过了。
“Should the British government return the Library Cave Artifacts of the Stein llection to China?”严澹笑着说:“这标题真杠。要演出正面杠的大无畏气质?那首先就得把连读学好……”
毕竟虽然不需要把论文内容都说出来,但是标题还是要背的,中间也有些句子要流畅地在presentation(演示PPT)时展示出来。
严澹又指着剧本附带的英文论文稿,中间标注有几句话需要念白,“After he died, the Library Cave was sealed(他死后,藏经洞被封住了),连读怎么读呢,前一个单词的结尾和后一个单词的开头字母,是相同的辅音,比如was sealed,was的结尾是s,sealed开头也是s,s是轻辅音,用气来发声的。这两个连读起来,就只用发一个s的音,所以连起来只用发出wa…sealed的音。又比如这句……no need for them to keep the origin artefacts(他们不需要保留藏经洞里的原始材料),这个origin的结尾n,和artefacts开头的元音a,可以组成na的音节。所以读的时候,可以连读成origi…nar…tefacts,读得越快,连读越多。 ”
陶清风听懂了,实际试验了一下,感觉到的确圆润了一些,虽然他的发音还是不太标准,但是已经学会这种音节划分的方法了。
陶清风的英文就这样在机构老师和严澹的指导下突飞猛进着,等到实际开拍的那天,陶清风已经勉勉强强,赶得上剧中留学生在补雅思时,那磕磕绊绊的口语,和面对雅思卷子愁眉苦脸的水准了。
“我真的非常明白男主角的心情了。”陶清风对导演说:“要是全都不认识说不定还好些,但其实认得一小部分,这种感觉真的非常煎熬。”
导演得知这段时间陶清风的努力,笑道:“这感觉就对了,恭喜你可以顺利入戏。”
等到要演结尾那部分时,他不仅要补到男主能顺利入学的六分水平,甚至要高于那种程度地,真正流利地在台上做一篇文物财产辩论的英文汇报。陶清风深深觉得:演员,真是个处处有挑战,永远不能松懈,一直有新知识需要学习的,很不容易的职业啊。
第118章 拍戏和做梦
《蹦一下; 笑一个》这部商业电影虽然剧情搞笑; 却有一个文化保护的内核。主角设置为留学生的身份; 爹妈把他送出国镀金,是出于“留洋就能高大上”的心态。
然而等他莫名其妙地穿越; 穿越到大楚某朝(映射的是文化繁华的崇安年间),眼见为实所见的繁华盛世,先是直观地看到精美的“古董”(正好是在大英博物馆所见); 代表物质遗产。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一些事,再循序渐近领悟一些精神遗产,让他逐渐成长为有志、有为的好青年。穿越回现代之后; 就毅然选择了答辩“某项古董遗产,归属于它的‘文化认同之地’”的选题; 代表着思想上的蜕变。
商业电影更是要注重价值取向。这样的内核喜闻乐见又安全; 还能激起华国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再以搞笑来外包装; 是一部很能把握观众心态的商业电影了。
电影实地取景。穿越前的部分要去英国拍,穿越后在影视城拍。先在影视城拍三个月左右; 也等陶清风的单词也背得差不多后; 再去英国拍摄。
在影视城拍的这部分,是穿越后的所见所闻。男主角一开始毫无见识; 洋相百出; 到后来逐渐领悟成长的过程。陶清风在拍摄时俨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这一段设置了不少笑点; 比如说男主角不认识古代的夜壶,在上等人家看到非常精美的夜壶,就以为是珍贵的摆设工艺装饰品而大加赞赏一通; 然后发现周围人都像看个傻子似的盯着他。
陶清风拍“不识夜壶”这场戏的时候,一开始很难演出“不懂”的感觉。导演总是在喊卡,指出陶清风的问题:“你虽然已经看了剧本知道是夜壶,但是你不能表现出来。你自己来看看机器里面,你的眼神都在憋笑。”
陶清风道歉,重新调整情绪,不再笑了。但他没给导演说,他并不是在上帝视角看了剧本之后笑男主角的没见识,而是道具组提供的那个夜壶,其实和陶清风他们那个时代真正的夜壶,长得不一样。
但古装电视剧里的夜壶都是这个样子,也不知道最早做道具的,是看了哪本书里的记载,现在都变成影视城道具的标准规格了,一时半会也没法改。不过这种剧历史粉也懒得吐槽,本身也不是为了考据,所以用夸张一些的道具也没关系。
陶清风重新入戏,“张大人,您家里这个古董真好看”,收获了一波按照剧本上要被群演嫌弃的视线。陶清风真是觉得拍喜剧效果比拍正常片子要累多了。目的是为了让观众“笑”,所以煤老板的儿子前期傻气、夸张、无知,在观众“嘲笑”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智商上的优越感从而收获愉悦,可是陶清风演起来就很累了,演“笑”比演“哭”更累。
这部片子里还有很多“古代”布景,在陶清风看来,都不伦不类的。古代人物官职、称谓、念白还有男主角经历的事情,如果以历史考据去严格要求,处处都是bug。但这是商业题材的搞笑电影,和《归宁皇后》不一样,观众也不是冲着历史来看的。只要故事圆得过来,就用不着纠结“这个壶上的花纹百姓家不能用”“皇帝出行不会那么随便”“禁卫不是守在京城边上”那些吹毛求疵的问题。
因为主线核心是男主角穿越后受到的夸张冲击:所以路边随便可以买到珍贵名琴,所以随便碰到一个姑娘就是当时大楚最美的歌妓唐媛师,所以随便不打不相识一个人就是微服私访的年轻皇帝。这就是所谓的“戏说”,只要观众看得开心,在电影院里收获好心情就足够了。
这一天虽然只拍到下午五点就收工,但陶清风真是累得快散架,也不是身体累,而是必须积攒情绪去演“笑”的累。导演要求非常严格,以“秒”为单位去纠戏,陶清风想到了最早拍《归宁皇后》时在熊子安导演手下的日子。虽然龚华不是什么“火”导演,但也是一流导演,他拍出的每部商业电影,不管投资多少,票房都超过八亿。
龚华是个常被流量小生粉们“画大饼”的导演,但是很难真正去选择最火的那批小生。“喜剧片”通常需要他觉得演技还不错的,又肯为艺术效果吃苦耐劳,而且还得听指挥任劳任怨的演员,龚华嫌流量小生太麻烦了,还容易被粉丝们围攻惹一身骚。他除了和真正实力派演员合作之外,倒是喜欢用一些不算那么“火”,但相对素质好一些的年轻演员。每家小生粉都在幻想“我家爱豆素质最好,要是被龚导看上,票房就爆了”。但是到头来,只有陶清风很荣幸地入了他的眼。
“知道我为什么去选你吗?”龚华下戏之后和陶清风吃工作餐时,聊起这个话题。
陶清风摇头说:“丽莎只跟我说,这个片子有部分是星辉公司的投资。我算是近水楼台吗?”
龚华道:“有部分因素吧。不过星辉艺人也很多。其实一开始这个本子是递给宁海波的。但他不是退圈了吗?我就翻星辉公司送过来的其他艺人资料,恰好那时候你的武侠剧在热播,看到你一人分饰几角的介绍,觉得很有意思。就去找你的经纪人要详细。她给了你在《远山深土》刚开机那时候的定妆照。我看着那和《乾侠东君魔女》的对比,一下子就觉得:嗯,这个年轻人是有想法的。”
陶清风笑道:“抬举了。其实那时是因为《东归西渡》黄了,公司补给我乡土剧资源。我恰好又没有别的剧要拍,就接了。”他想起《远山深土》导演康学英,选择他的理由是他被倪廷在朋友圈狠狠诋毁过,从而觉得这是个好苗子。而这部电影导演,却又是看了他不同剧目的扮相才觉得他有潜力。陶清风发现,在每个剧组的机缘,通过娱乐圈这张大网,都会延展出新的机缘,从而让他走得更远。
“不过你今天。”龚桦话锋一转,“是那些道具有什么问题吗?我观察到你看那些布景的表情,很微妙,是哪里不对?”
陶清风吃了一惊,没想到导演观察能力那么强。这些导演们拍过几万场戏,对现场每个人,即便下戏后都职业病不由自主地看他们的表情、动作和眼神。观察力自然就练出来。陶清风下戏间隙时,看到那些所谓“皇宫”“朝堂”的布局,处处都是槽点,但又碍于商业片其实用不着考究这个,视觉效果也非常庄严华美,就没有提出来。只是眼神比较无奈,没想到这种眼神也能被发现。
陶清风想到这些导演们业内说不定互通消息,他的情况也大约摸了个七七八八,就说了个听上去逻辑通顺的理由,道:“其实是我拍《归宁皇后》时学了一些历史。发现这个影视城的布景主要是为了好看,并不是史书上记载的模样。没想到这点小心思也被您发现了。”
“原来是个考据党,失敬失敬。”龚桦几瞬后又反应过来:“但是,《归宁皇后》是大兴朝的事情,咱们这个片子映射的是大楚。你也很了解?”
陶清风淡淡道:“不敢。略知一二。”
这个时代大概只有一个人比他更了解大楚吧,陶清风在心中说。
龚桦道:“这其实很好,咱们这个片子虽然搞笑,但也有那层内核在。你知道一些历史文化,之后去大英博物馆里演看到文物时的表情,就会更顺利入戏。”龚桦愈发觉得陶清风顺眼了,这些天拍戏不但认真钻研剧本、听指挥、不怕吃苦、做事认真,加上本身也有热爱历史文化的心。龚桦信心满满地想:这部影片拍出来,效果一定好。
鉴于龚桦在拍商业片这块独有心得,每一部票房都不错,进了他的卡斯相当于票房保证。现在陶清风成了一番大男主,在他进组开拍《蹦一下,笑一个》时,恰逢《远山深土》预计在央视八套晚上黄金时段播放。加上陶清风肉眼可见的粉黑都增多了数倍。所以无例外的,在他的粉丝激动的当头,无数其他小生的粉丝们出于嫉妒,开始语半含酸地攻讦陶清风。
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每一个上升期的小生都免不了这个阶段。火是原罪,不管好坏,只要存在感一高,粉丝一多,就难免有猪队友,就难免有人被刷屏而烦。所谓粉丝行为蒸煮买单就是这个道理。陶清风现在也在经历这个阶段,虽然他的核心粉群们非常给力、非常佛、不撕也不带节奏(因为这群核心粉们都知道清风其实是个学术大咖,大招还在后面),给他拉了不少好感,但是很多散粉、野生粉的脑残无知,总是拦不住的。
有语半含酸的黑子们(或者是别家粉们)吃不到葡萄,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