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玩明-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铁铉早就领着衙役们离开了,屋子里有几个老妇人在劝丧,杨家妇孺的嚎哭声也渐渐小了,至于杨子荣与他弟弟都傻坐在庭院里,呆呆地看着贴在墙上的那张布告,魂儿不知飘到了何处,是没法再谈事的了。刘夫人一努嘴,示意丈夫去劝杨家兄弟,她自己则是进了正屋,去见杨家的女眷。
相比于刘家,杨家算得上是大户了,光女眷就有好几个,不过正妻只有一个,其他都是妾,在家里也没啥地位,所以平时都不敢说话。孩子也有几个,不过怯生生的躲在母亲的身后不敢见人,看起来平时没少被家长呵斥,所以身上少有生气。
“刘夫人,您来了。”一个在劝丧的老妇人认得刘夫人,低声招呼道。
“怎么样,丧事谈完了?”刘夫人问道。
“还没谈完,杨夫人说这事要由丈夫作主,她不敢拿主意。”老妇人略带不满地说道,其实她打心底里就睢不起杨家,特别是杨家的女人,跟顺天府的女人一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顺天府的娘们哪一个不是精明能干,哪像这杨夫人,只会对丈夫唯唯诺诺,不敢有一点主见。
“快过年了,这事可不能拖,若是来不及入葬,也得入棺送去寺里寄存,总之不能总停在家里。”刘夫人对杨夫人建议道。
“这等大事奴家没法做主,一切得听当家的。”杨夫人哽咽着说道,口音中带着浓重的闽音。
刘夫人摇摇头,看了屋外还在傻坐着的杨氏兄弟一眼,正色道:“你们当家的早就没了分寸,要等他们拿主意,还不知得等到何时。咱们女人也是一家之主,当家的不能管事的时候,咱们就得把事管起来。”
“可,可。。。”杨夫人还是哭哭啼啼的,一副小妇人的模样,一看就知不是一个能拿主意的主。
“还可是什么,难不成你们就一直干哭着?”刘夫人瞪了杨夫人一眼,又道:“现在你只要答应一声,大姐马上去找人来帮忙,尽快把灵堂搭起来,让老太爷体体面面地走。”
“这,这,奴家得去问过当家。”杨夫人终于止住了哭泣。
“这还用问?”刘夫人又瞪了杨夫人一眼,很无奈地说道:“那你去问吧,大姐我先带娃儿去吃饭。你们这些当家长的也真是的,办事就不能利索点,让娃儿冻饿成什么样子了。还有杨老太君卧病在床,你们也不去照料,只知道在这哭。”
“刘夫人教训得是,奴家这就去做饭。”杨家的老妈子终于想起自己还没做早饭,忙抹掉眼泪就要去厨房。
“这个时候做哪还来得及,你们先在这坐着,我回家给你们取些点心像垫垫肚子,今天的事还多着呢,都别只顾着干哭。”刘夫人说完,起身就快步离去。
这一次,刘夫人算是取得大进展了,以前杨家见她上门,都是老太君出面应付,其他人对她都是不理不踩,这一次能跟对方说上话了,这也十分难得了,毕竟杨家是万中无一的冥顽分子,特别是家中的女眷,更是深受封建礼教毒害。
刘夫人这边取得大进展,刘璟这边却还是一句话也没说上,杨氏兄弟都傻坐着不搭理人,刘璟跟杨家也不算太熟,再加上在人家刚刚丧父这种情境下见面,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刘先生,这是不是真的?”突然,杨子荣颤声问道,声音恍惚把刘璟吓了一跳。
“什么,什么是不是真的?”刘璟有些不明所以。
“这布告上写的?”
“这定不是真的,定是那恶贼有意捏造出来的谎言,以掩盖毒杀咱们父母的事实。”杨二爷抢先道。
“这个。”刘璟这才回过神来,沉默了片刻才道:“鄙人只是一书生,这些什么原理,什么反应的就不得而知了,只是这些布告自打九月末就开始张贴,都贴了好几个月了,城里人都信以为真。”
“贴了好几个月?”杨子荣又是一怔。
“贴了几个月又如何,定是那恶贼早有预谋。”杨二爷还是不信烧个炉子能毒死人。
“子森,不可再枉言。”杨子荣突然喝住了弟弟,又冲刘璟问道:“刘先生,您以为这是不是真的?”
“顺天府发明了很多奇技淫巧,鄙人也是闻所未闻,是否是真的那就不得而知了。杨公子若是想知道真假,只怕得去学堂找李小姐询问,她或许会给你做演示。”
“这个,就不必了。”杨子荣不再多问,只是双手抱头,痛苦地摇着,低声抽泣起来:“孩儿不孝,孩儿不孝,是孩儿害死了爹。。。”
见杨子荣如此自责与懊悔,刘璟有些恻然,低声劝道:“死者不能复生,还请公子节哀。”
“若是,若是,若是不把家人强留在家里,若是平日出去走走看看,也不至于;;;”杨子荣哽咽不已,已经泣不成声了。
“事情已然发生,自责也没用,还是亡羊补牢才是紧紧要的。”刘夫人正好拿了一篮子馒头过来,见杨子荣哭成泪人,非但不劝,还没好气地数落道:“不是老身说你,你若是早让儿子女儿去上学,也不至于落得今日这般下场。你若想儿子女儿以后还这样不学无术,大可以还把他们关家里,人家顺天府开学堂也不缺你们家这几个娃儿。”
被刘夫人这一通数落,杨子荣双手更是紧紧地揪着头发,更是懊悔不已。
“别再傻坐着了,赶紧吃饭,吃完饭收拾一下,把灵堂摆出来。”刘夫人扫了众人一眼,女王之气尽显,杨家的人见了都是一呆,随即就按她的吩咐动了起来。刘璟见状,除了苦笑之外,还是苦笑。
因为他的妻子,早就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她虽然还是家里的贤妻良母,不过身上的气场强得让他感到有些无所适从,而这种强劲的气场几乎存在于顺天府所有百姓的身上,他也隐隐感觉到:自己正在慢慢地被这种气场给同化掉。(,..,“ ”,)
第237章融合八
第237章融合八
正当杨家忙于设置灵堂之时,万磊一行人来到了府衙,傅闱则带着刘智去逛街购物了。此时已经时近九时,府衙内聚集了近百人,这些人东一堆西一堆地坐着,交头接耳闲谈着时事。他们见万磊来了,纷纷站起来迎接。
“大家都入坐吧。”万磊一挥手,众人纷纷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一百来人坐成五排,如众星拱月状,万磊与铁铉等五人坐于前排,与众人相对。
来人中有五十人是顺天府的各级行政官员,且都有一个称号——参议员,他们集中在此,自然是开议事会议,而且还是最高级别的议事会议,议定的是大政方针。平时那些小事,都是五人组成的常委表决议定的。
顺天府此时已经完成了政党合一,议员们都是祖龙党员,反正两个身份都是参政议政,也没必要分开来开两次会议。除了议员外,还有约五十名来北平参观的父老列席会议。之所以请他们来,是因为这一次会议涉及到保定河间两府的未来。
作为议长兼书记,例行的年度议会一般是由万磊亲自主持。时近年末,自然要开总结性会议,总结这一年的各项工作成就,并进行政府财政收支结算,所以会议用时比较长,好在以铁铉为首的各级行政主管已经早有准备,做好了工作报告和年度财政收支报表,发到了每一个参议员的手上,供他们评议。
这一年是华历一年,总体而论,顺天府经济文化和军事建设成绩喜人,不仅新设了炼钢厂,还有了造船厂;不只是海上作战取得了全胜开辟了海上航路,陆上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夺取了保定河间两府,人口与领地都扩张了一倍多。
至于民生方面,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北平城的围墙加固工程已经完成,高大的城墙让城内的百姓更加安全;而且城内的道路系统,排水系统,供水系统也在不断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北平城内的人居环境将大大改善。
除了住与行方面的改善之外,顺天府在衣与食这两方面也下了大工夫,不但鼓励种棉花发展纺织业,不只是让百姓都穿得上好衣服,还有大量布匹出口。同时还鼓励发展渔业,造船厂把一些缴获的福船改装成渔船租卖给渔民。
渔业的发展,给北平城带来更加丰富的食材,再加上城外很多地被开出来种上各种杂粮和蔬果。总之,百姓多是衣食无缺了,而且几乎天天都能吃到肉,相信用不了多久,百姓的体质将得到大大改善。
当然,万磊眼中的公民,只有野蛮的体魄是不够的,还得有文明的精神,所以顺天府的文化教育事业一直没有落下,现在北平城内有中学一个,小学也是一个,不过全城的适龄儿童都上学了。
除了正常的办学机构之外,顺天府还办了各种夜校给成年人扫盲,并定期印发期刊,用最贴近百姓的白话文来普及各种文化和科普常识。现在北平城内的百姓几乎都认得上千常用汉字,就连妇女也大都能读会写了。
至于财政收支,还算良好。虽然顺天府没有田税收入,却垄断了商业贸易,还搞起了私制铜钱,而且还在战场上获得无数军粮物资和奴工,有了这些收入,足够军费和行政费用支出,府库中甚至还有近百万两银子作为储备金。
当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富强的标准不是有多少金银,而是有多少社会产值,所以财政上一旦出现盈余,万磊就会提议投资到各个领域去,用以扩大再生产,必要的时候还会向燕商会进行融资。
而燕商会的会员们则是富得流油,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有钱就置地买房,而是投资到工业上,因为不只是万磊给了他们盈利的信心,顺天府的基本法上也明确地写明个人私有财产受到政府绝对保护。
不用担心财产被充公,富商们当然乐于钱滚钱,北平城内各大小公有工厂都有富商的入股。有些富商还自主创业,酒坊醋坊酱坊糖坊巾帽坊等等大小作坊如雨后春笋,反倒是服务业鲜有人投资,因为顺天府的百姓多忙于挣钱,平时也没谁有闲功夫逛茶楼。
看完这一份年度报告,万磊满意地笑了,各项工作都很好,这一年的辛苦没白费啊。众参议员也是频频点头称善,脸上也浮现出笑意。列席会议的参观团的团员们也交头接耳,或许一些数据和专业用语他们没看懂,不过他们已经参观过了北平城,建设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们心底也暗暗希望以后自己家乡也能像北平城一样,有高大的厂房,有宽阔的马路,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安居乐业的百姓。。。。
“各位,这一份年度报告看完了,可有什么要补充的?”年度报告是铁铉负责搞的,他当然想知道同仁们有什么建议。不过下面的参议员们都摇头微笑,表示非常满意,他也就宣布把这分报告交给万磊,由万磊专门归档,作为政绩考核的标准。
审阅完年度报告,按规程这一次年度总结会议就该结束了。不过万磊却把众人留了下来,商议另一件要事。
“各位,北平军新近光复了保定河间两府,数十万同胞加入咱们顺天府的大家庭中,这是可喜可贺之事。本来明年的行政计划该在年初审议,不过现在情况特殊,顺天府的行政规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情况,为了更好地治理保定河间两府,政府必须改组。”万磊说了一大通,其实也就是一件事——三府合并。
“现在顺天府衙门只能管顺天府,无法兼管保定河间两府,确实该改组。”铁铉附和道。
“确实如此。”下面众参议员也都点头表示同意,他们都知道,所谓的改组,说白了就是升级,原来的府一级升到省一级,行使管理三府一权。政府都升级了,他们当然也能依次升官。这种好事,傻子才会反对。
顺天府的众们参议员们兴高彩烈,不过来自保定河间两府的父老们的心都咯噔一下,因为真正决定他们命运的时刻到了。他们来北平城本就由各级议员接待的,自然听说了顺天府的议会制是怎么回事,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像那些议员一样,可以参政议政。
“这是我事先拟定的一套政改方案,发给各位看一看,大家有什么看法尽管提。”万磊拿出一叠印刷纸,让会务人员分发下去,一百来号人人手一份。
这一套政改方案也不算太复杂,简单的来说就是在顺天府之上设立一个北平行省来管辖顺天保定河间三府,至于领导班子和组织结构,跟顺天府原有的一样,只是官名改了。
政改的同时,议会这一机构也要改革,顺天府一级的议会废除,升为省一级。而议员数量也做了新的调整,初步方案是六二二,即议会中十名议员中有六名是顺天府人,其他两府各占两人。参议员和常委数量也按些类推。
当然,初步方案自军管期结束才开始实行,为期三年,三年之后实行新的训政方案,即四三三方案,顺天府占四成,其他两府占三成。
列席的父老们看完这一初步方案,倒也没有什么意见可提的,因为按此方案,他们基本人都有机会成为议员。不过顺天府的参议员们开始交头接耳起来,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六二二方案通过,他们在议会中就不再有绝对的话语权了,这可是损害他们的权力啊。
万磊何尝不知道下面这些议员们心中所想,也预料到会有阻力。这是实行议事制的弊端之一,没有绝对的一言堂,各人的意见当然有冲突,有时候还会出现扯皮的现象,这种时候就是考验议长协调能力的时候。
作为议会的议长,万磊一方面要顾及顺天府的利益,毕竟顺天府才是新省的核心;一方面又要顾及保定河间两府的利益,如若不然,三府之间就会有隔阂,甚至会离心离德,这就非常不妙了。
“各位,有什么意见,只管提。”
“万先生,这,这个方案能不能再改改?”一位老成的参议员站了起来,他也是一族之长,代表了一个姓族的利益,这个时候当然要站出来争。当然,他也不敢明说议会的议员只能是顺天府人,不过这一层意思却是非常明显了。
“方案当然可以改,我虽然是议长,不过也不能搞一言堂,这一份方案要由各位表决才能通过的。”万磊正色道,“不过,作为议长,我有义务将方案跟各位细细地解说一遍。”
万磊顿了顿,才道:“顺天保定河间三府合为一省,共立一议会,本来为了公平起见,应当按三三制。不过顺天府立议会时间长,组织机构完善,而保定河间两府新近才加入,很多事情还不甚明了,所以需要一个过渡期来适应。”万磊说到这,向列席的父老看去,他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我的这一套方案,就是为过渡期拟定的。议会扩大,即在顺天府原有议六百议员之外,从保定河间两府各加选出两百议员。另外,每二十名议员中选出一名参议员,议会常委也变为十人,顺天府占六人,保定河间两府各占两人。”
“各府首长由常委兼任,各级官员由参议员兼任。由于保定河间两府是新并入的,为了施政通畅,两府的行政长官会从顺天府籍的常任中选出,而保定河间两府的常委可到顺天府来就任副职,学习治理之道。过渡期之后,再重选重任。”
“原则上来说,三府地位平等,公民的地位也平等,三府之间不存在户籍限制,只要合乎规定的,都可自由往来迁移。我的希望三府成一家,大家不分彼此,互助互利,共创辉煌。”
万磊的话音刚落,就有一老者站起来道:“万先生所言极是,我支持。”
老者的表态顿时引来众同仁的纷纷响应,这些老家伙也都是人老成精了,听万磊说了这么一大通冠冕堂皇的话,知道什么地位平等那都是场面话,后面说的那个“自由迁移”才是真正的要点。
什么叫自由迁移,说白了就是自由竞争,这些老家伙都看清这里面的道道:一旦可以自由迁移,那顺天府的百姓就可以到保定河间两府去经商去牟利。以燕商会的宏厚财力,当地那些小商家肯定是竞争不过,垄断两府的工商业那是轻而易举的。
不过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要想得到经济利益,就要在政治上做出一定的让步。最起码,表面上让保定河间两府共享政治权力,这样才能保证安定团结的局面,以后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当地投资。
政治上那个议员比例实在是假大空,真正能带来实惠的是工商业的垄断。这些老家伙想清了这一层,自然也就不再反对万磊的提议,甚至还暗叹万先生果真高明,表面上和和气气的,暗地里却杀机重重,真是不服都不行。
议案几乎全票通过,万磊又说了些“大家和衷共济,再接再厉,共创美好未来”的场面话,整个议事会议就结束了。万磊带着一脸真诚的笑容,与各位握手道别。总而言之,这又是一次团结的大会,奋发向上的大会。
“万公子待保定河间两府如此公正仁义,老朽佩服,他日公子若有差遣,老朽定领族人一道竭力相报。”一位老者经过万磊身边时,很是激动地说道,因为以后有机会当官了,这是他不敢想的事情。
“您老这是什么话呢?这个决议是议会做出的,我不过是个提议人,没什么功德可言,以后还赖各位精诚合作,一起把保定河间两府治理好,让百姓们都安居乐业,我就心满意足了。”万磊一脸殷切地对这些父老说道。
“一定一定,我等定不负万公子所托,定把乡里族人管理得井井有条。”(,..,“ ”,)
第238章融合九
第238章融合九
年度总结会议结束后,来访的父老团并没有就此返回原籍,因为还有更多的会议要开。虽然明年保定河间两府实行军管,后年才实行临时宪政,不过还是需要这些父老协助管理乡民的,所以需要紧急培训。
其实,有各大姓族长出马,乡民是很好管理的,毕竟这些人在乡里本就很有权威,他们出面,乡民们也没几个人敢说三道四。不过万磊可不只限于让乡民听话,还得早日恢复生产,安定繁荣北平行省才是他需要的。
为了做到这一点,土地重新分配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万磊要求把土地集中起来,统一按人头划分给公民。而保定河间两府多是平原,所以土地划分时尽量分成大方块,以便于以后发展机械化作业。
另外,要调整民居结构,大力推进城镇化,让百姓不再四处散居,而是集中居住到城镇中。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只有人口集中了,才能召集到足够的工人进行工业化生产。而且人口集中也有利于管理,更利于发展科教文卫事业。
当然,城镇化建设是个长远目标,现阶段只能对百姓进行引导,鼓励他们聚居到城镇中,不能用强制手段,不只是因为小百姓安土重迁的,而是因为社会风气不好,大多数农家不守在田间地头看粮防贼,睡觉都不放心,强行迁移只会势得其反。
只有像北平城这样,社会风气好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小百姓自然愿意离开地头,安心地住到城里当市民,只在农忙的时候才到田间去劳动。而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使得田间管理变得轻松,百姓才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手工业生产,这就是“传说”的解放劳动力。
连续开了几天的会议,直到十二月十八,万磊才派人护送访问团离开。时近年关,万磊也没少给他们送东西,年货和布匹都是用马车来拉的,一人一车,他们个个感激涕零,拍胸脯保证以后但有所命定竭力相报。
李丰功说要给万磊介绍几个丫鬟佣人,也在几日前到达北平城,万磊让傅闱亲自挑人,最后留下了一个叫唐李氏的中年妇人,她是个遗孀,丈夫去年死在洪灾中,现在带着一个叫唐赛儿的女儿在娘家暂住。听说万家要招下人,她托人求情,才有机会北上。
傅闱见唐李氏身世可怜,手脚也算白净,所以才把她留了下来。万磊听说唐李氏还有一个年仅六岁的女儿,自然不能让她们母女分开,所以同意她把女儿接来一起住。唐李氏见东家如此仁义,自然是感激涕零,保证以后勤勤勉勉。
有了唐李氏,本来要轮流负责家务的几位女眷都轻松了许多,傅闱可以定下心来主持编写各种教材;张妍可以安心忙情报工作;李媛则一心充任万磊的秘笔下文学房;而赵雪儿最清闲,天天到精忠卫的训练营看几眼,之后就乐得自在了。
“姐姐,姐姐,我这一招使得对不对?”院子内,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手脚比划着,见赵雪儿从外边回来了,马上摆出一个马步。这小妮子刚来几天,就被赵雪儿“教”坏了,成了一个“多动症”少女。
“赛儿,别乱嚷嚷儿,吵到了少爷。”正在洗衣服的唐李氏忙呵斥女儿。
“没事儿,万大哥心地最好,不会为这种小事责怪人的。”赵雪儿微微一笑,拍了拍唐赛儿的双手,又压了压她的腿,满意地说道:“好,就这样站着,站到累为止。”
“昨天我能站一个小时,今天要站两个小时,长大了就能像姐姐一样,当女侠。”唐赛儿一边说着,一边憋劲。
“这小丫头,真是不懂事,给小姐您添麻烦了。”唐李氏略带歉意地说道。
“不麻烦,反正我也是闲着。”赵雪儿扁扁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