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复仇罂粟之重返人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宅2不是故事

  俩人打开口袋,里面光芒四射。只见满满一口袋的金银珠宝,俩人又打开另外的两只口袋也全是金银珠宝。“这,这、这”李大善人惊的嘴巴都合不拢。“老天显灵了,有救了。”老夫人双手合十对着门外跪了下去。
  “这是那老汉存在咱家的,咱总不能动用吧。”老大善人还在犹豫。“现在是救人要紧,等那老人家来时我自会跟他说明,再说了,当年你说你一只手就能轻轻拽起一只口袋那你现在再试试,别说是你一只手就是有十只手你也拽不动吧。这是老天爷有心救人呀。”老大善人想想也是。
  李大善人用那老汉的金银珠宝救了十里八乡的村民,而李家庄也成的周围最大的村子。
  几年之后李夫人老蚌结珠,生下了一个粉嫩嫩的儿子,那就是李元曾的爷爷李代民。李大善人家教极严,这李代民也是个乐善好施的主后来当地的人称他“小善人”。只是这李代民从小体弱娶妻生子之后就一命呜呼了。据说当时全村出动为其送殡。一些老人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说起来还是唏嘘不已。
  年逾古稀的他大善人把孙子养到十一岁也就故去了。在他故去之前的一个月他家来了一个姓白的书生说是他爹爹曾在此存了三只口袋。李大善人也不规避就把自己如何救人如何买田置地的事全讲了,还把自己的所有财产全部拿了出来。谁知那书生不动声色的听完就对他说:我不是来讨债的,我是爷爷让我来给你管家的。李大善人惊奇。书生又说:“你可记得当年你上京赶考,在庙中所遇之事。我就是那条小蛇。”说着就地一滚化成一条尺把长的小白蛇,而白蛇的头部还依稀有些伤痕。
  李大善人年经上京赶考遇上大雨,躲进庙中避雨,有一只黄鼠狼紧追一条小白蛇也进到庙中,白蛇已经受伤李大善人见它可怜就跺脚吓跑了黄鼠狼。而此事他也早就忘到了脑后。不想自己所经之事竟是白蛇报恩。当下就让孙子李延嗣拜其为义父,并把所在大权都交给了书生。
  自从这白官家到了李家,李家再也不是一个只会买地收租的地主,专而成的一个买卖遍地的大财主。他家的银楼、当铺、绣庄、酒楼饭馆开在了全国的各大城市。家中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只是这李延嗣从不外出只在家中吟诗作画一切的事务都交由白官家掌管。
  后来李延嗣娶妻生下了李元曾,说来也怪,自从李元曾出生后白官家对他刻意栽培。从小就带他四处走动,十几年下来各地的地理风俗及各行的经营之道了然于胸。


☆、老宅4不是故事

  话说这李家到了李元曾时已经是八代单传,家中财富不计其数。李家庄的村民几乎都是李家的佃户,但这李元曾传承了祖辈的乐善好施特别是对村里人,把周边的土地按人口多少分给佃农租种风调雨顺之年便收些租子,如果遇上灾年不但不收租子还分给村民不少粮食。更兼开办私塾请来先生免费交村里孩子读书识字,李家庄的村民个个对他感恩戴德,说他是李大善人再世。
  李元曾12岁那年去河里游泳,谁知道那天陪他的家人闹肚子。水性不错的李元曾突然腿转了筋正在河边玩耍的李大叔看到水中人有挣扎就从岸边拿起地根枯树枝把他给拉上了岸,等到那家人回到河边时李元曾已经带着李大叔回家了。
  白官家看到一个只有六七岁的孩子救起了主人,心中惊喜。从那以后李大叔就成了李元曾的学童。李大叔从小聪明漂亮李元曾特别喜(www。fsktxt。com…提供下载)欢他也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就和他拜了兄弟并给他改名叫李元之。
  李大叔对人和气做事认真在他成年之后成了李家的二管家。
  李元曾成亲的第二天,白管家前来辞行。说是自己离家多年对家中十分挂念,再且自己已经上了些年龄也不适于再在外面闯荡,而李元之做事牢靠完全可以支撑门面。李元曾见他去意已决,便不再挽留送了他万两银票让其回家养老。之后李大叔就成了李家的大管家。
  当时大清已经倒台,军阀混战动荡不安。李家的生意也受到影响,关了不少门面。更有不少土匪流寇四处劫掠李家着实受损不少。好在李家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倒也可安然度日。
  白管家走后家中的长工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在村里李家有个牲口坊,里面有七十七匹骡马八十八头牛,光负责喂养牲口的就有十八人。牲口坊里有两个蓄水池,东边的一个是专为骡马准备一天要挑六十六担水,西边的一个是为牛准备的一天要挑八十担水。
  刚开始时东边的长工们发现挑了一下午的水到了第二天一早就空了,一连几天他们一合计就派人整晚的在外面蹲着看看是怎么回事。这人睡了一白天,到了晚上穿个蓑衣在水池这等着,不细看象是有人在水池边放了些稻草。等到了四更时分就看到蓄水池下慢慢的爬出了条大白蛇,足有水桶粗。蛇把头伸进池中,只听得“咕噜咕噜”几声,再看那池中水已经见了底。那个吓得“啊”的一声昏死过去。


☆、老宅4不是故事

  听到响声,众人七手八脚的把他抬到屋里,再看那人面目痴呆,口水顺着嘴角流了下来,
  他疯了。
  第二天,得到消息的李元之带着医生前来看望。医生评脉之后说是,惊恐所致。李元之详细问了一下情形不禁满怀疑惑。然后细细的叮嘱长工一定要天天把水池注满。并让人叫来此人的家人给了他们一些钱让他回家养病。
  李元之把事情回报了东家。李元曾听后默默不语摆摆手让李元之回了家。李元曾去后房把这事情和父亲说了一说,问父亲是否听说太爷爷说起过什么。他父亲只说一切都由他去打理自己一生清闲惯了。
  按下李元曾这边不提只说长工那边,发生了这种事说什么的也有,只有个上了年龄的老长工王大山在一边吸烟不语。
  这王大山本是辽东人,因为家中闹水灾就跟着父亲出来逃荒。父亲因为得病病死在路上,父亲死后小小年纪的他只好随着乡人一路南走。可惜那时他年龄太小不久就同他们走散了。后来辗转来到李家庄被李老爷收留便在此落户至今。在李家也算得上是“三朝元老”。他天生天不怕地不怕少年时钻过老林宿过坟场,倒是有一些见识。
  天过中午长工们就把早早的把水池挑满了水。那个时候人对神灵的敬畏不是现在的人所能理解的。天一擦黑他们就早早的关门闭窗上了床。
  夜里王大山听得四处鼾声四起,他轻手轻脚的下地推开门走出屋子来到院里。那天正好是十六,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月光撒在地上四周的一切都静稍稍的。他在屋檐下坐下来,静静的等着。偶尔的响起几声骡马的响鼻,一切都很正常。
  到了三更时分,水池边上慢慢升起一团雾,雾气中一个巨大的蛇头出现在水池上方。只见那蛇把头向水池中,水池边上只露着水桶粗细的腰身。等那蛇把起头时王大山看到两盏灯笼样的眼睛,大蛇!一条巨大的白蛇!
  王大山突然想起早先听书说的说的白蛇传。这不会是那条白蛇来到了李家吧。他屏住呼吸,白蛇消失后好长时间他才颤颤巍巍的走到水池边,池中已经空空如也。


☆、 老宅5不是故事

  白蛇的事情首先是在牲口坊传开,有的长工因为害怕而辞工。后来传言渐渐的传到了李元曾的耳中,李元曾从小跟随白管家走南闯北什么奇闻异事没听说过。刚开始他倒不以为然,说是有大蛇可是一来人没有人受伤,二来牲口从来没有少过。这种事也许是长工们瞎传,再说了现在兵荒马乱的做工的辞工也很平常。
  后来牲口坊的十八个长工辞去了十二个以后他才觉得是有些问题了。晚上李元曾思来想去不得其解,实在睡不着他一个人稍稍的到了牲口坊。在牲口坊看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异常,李元曾摇摇头“人言可畏呀”。他在水池边静静的等着,他想看看是什么怪物让工人辞工,剩下的区区六个人根本照顾不了那么多牲口。
  他平静的站在水池边,月亮象个称钩挂在天边。四周很静很静不知道又过了多久,水池边慢慢的他升起一层白雾,过了一会一只白蛇从水池的下方游了出来。白蛇好象看到了李元曾,悄悄的愣了一下,把头伸到水池中饮起了水,不会的工夫水池就见了底。李元曾没有出声没就那样静静的看着。白蛇喝足了水没有立即离开而是游到了李元曾的身边两只眼睛看着他,奇'www。fsktxt。com:看书吧'怪的是眼中竟然含着泪。李元曾觉得它很亲切他伸出手摸了摸它的头。
  没有人知道那晚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第二天李元曾让人新挖了一个大水池又专门高薪雇佣了二十个村民。还拿出巨款请人打造了一只一米多长手臂粗的金蛇,供在自家的祖祠里。
  后来长工们只剩下了王大山一人,他的工作是扫扫地看着那二十个人把水池挑满水而此时山村外面中国的局势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打土豪斗劣绅分土地。
  这段的历史过长,为了尽快的引出我们主人公的故事就不再赘诉。
  济南战役之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在一个巨大的闪电中大白蛇冲天而去。
  大白蛇离去之后,李元曾举家迁到了香港后来又去了新加坡。其实这是一段充满神话色彩的历史,李家庄人普遍长寿在我小的时候听老人们不断的讲起当年李元曾家的盛况还有那条巨大的白蛇。2004年央视还曾采访过他的后人,他们在新加坡还很显赫。


☆、老宅6不是故事

  李元曾举家搬迁时本想把李元之一起带走,只是当时李元之的母亲重病,李元之不忍离开。李元曾让人拿来一碗水割开手指把血滴到碗中让李元曾喝下,他说:他们家的发家史总有些奇特,也许真的是祖先曾做过什么积德行善的事,既然有神灵保佑他们家,那现在他和他流的是同样的血。那神灵也会从保佑他的。
  临走时他把祖屋留给了李元之,把土地全部了分给了村民。只带走了金银细软,不过当时可能还留下了两样金货:一样是牛犊大小的金牛,一样是一条一米多长的金蛇。因为这两样东西的重量不是个小数,没有人发现在他家带走的箱子中有很沉的只是这两样东西后来没有人知道去了哪,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把李元之斗的死去活来也没得到确切的消息,后来在他家掘地三尺一无所获。
  其实李元曾的祖屋还是当年李大善人的房子,虽然几经修缮内部古朴豪华,从外边看去也就是个不太大的四合院,这是因为一来李家人丁单薄,二来当年曾有人说那是福地而且祖上李大善人就是在那房子里发家的,所以后来李家虽然大富大贵可他家里的人一直住在那座房子里。可比起周围村民的房子那也当得起气派二字了。
  三奶奶回到家,腿还在不停的哆嗦。她也曾经听说过李家的大白蛇,虽然有些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但怎么说那也是听来的。可那条白骨、白血、白肉、白皮的小蛇就活生生的死在眼前,它象是钻进了她的心里,闭上眼睛就是它那幽怨的眼神。
  她点上香在神前跪了下去,等到一柱香烧完她才颤巍巍的起身倒了杯水。喝完水,心里总算好受了些。
  鸡刨着院墙找虫吃,这时她才想起快一天没有喂鸡了。从屋里拿出一把高梁米撒到院子里,鸡咕咕咕的争着跑了过来,看到鸡她的眼睛一亮。
  三奶奶吃过了饭,躺在床上打起了盹。
  “花开三月三,柳絮儿飞,燕子叫······。。。。。


☆、老宅7三奶奶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边放风筝边唱着。一个女人远远的看着她,幸福洋溢在女人漂亮的脸上。
  “舒儿,别玩了,该回家吃饭了。”
  “妈,我再玩会。”舒儿大声说。
  舒儿的父亲田淼是做药材生意的,在当地是有名的大户。母亲刘氏是远近闻名的才女,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当年在她怀舒儿的时候天天手不离卷所以在孩子出生后父亲就调笑说叫她书儿。因为这个名字书生气太重就改成了田舒儿。
  在舒儿八岁那年,家中突然来了一伙强盗烧杀抢掠。一夜之间若大的家业变成一座废墟,在那次变故中舒儿成了孤儿。后来她被一位路过此处的游方郎中收养,她跟随养父四处奔波居无定所,生活十分艰难。养父对她极好,闲瑕之时教她识草药和一些病理知识。可惜没过几年养父在一场瘟疫中丧生,临死之时她把舒儿托付给一位老尼。那老尼曾在茅山学过一些道术,她虽然性情怪异但对舒儿还是极好的。
  老尼教了舒儿一些法术,并告诫她不可轻意示人。
  老尼有个远房的亲戚,那亲戚就住在李家庄。在舒儿十六岁那年老尼带她来到此处,当时舒儿已经出落的花儿一样。
  在老尼的主张下舒儿嫁给了这家的老三。两个人结婚第三天老尼便要离开,当时舒儿十分不舍那亲戚也是百般挽留。其实老尼也知道他们的意思,自己一生居无定所又没有儿女,他们是想为自己养老送终。
  只是老尼执意离开。在走前她稍稍的告诉舒儿,只所以把她留在此处是想让她化解一场六十年后的灾难。并交给她一本《茅山术》,说了一些修炼之法。
  舒儿和丈夫结婚后十分恩爱,只是他丈夫身体孱弱不直没有子嗣诞生。后来他又得了肺痨,刚开始家中还有些能力给他求医买药到了后来病不见好家中也渐渐困难。大嫂二嫂又撮弄着分家,二老无法也只好答应。
  分家之后这舒儿两口子的生活也更加困难,根本就没有能力请医生。舒儿就告诉公爹自己会些医术想自己给丈夫用药治疗。公爹没有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就答应下来,舒儿满山的采药,期间她落过山崖也被毒蛇咬过,但这些努力也只为丈夫延续了三年的寿命。丈夫死后李大善人感念她对丈夫的一片痴心,派人送来了十两白银。舒儿用这些钱全部给丈夫办了丧事。
  丈夫死后舒儿不靠着给李家缝缝补补的过日子。
  村民们有个头痛脑闷的就找舒儿来看看,虽然舒儿从不要钱但村民会给她些鸡蛋粮食类的做为答谢。一方面是村民请不起医生另一方面是村民们可怜她算帮她度些难处。
  后来舒儿不但为村民看些小病,也开始为些掉魂的小孩子叫叫魂什么的。其实那些对于茅山法术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老宅8三奶奶

  舒儿白天做工或者为村民看看病采采药,到了晚上就用心学习茅山术。她知道师傅临走时说的话必有深意,她不能辜负了师傅。而且时间长了她也渐渐的爱上了这个民风纯朴的村子她觉得自己有义务去保护那些村民。
  又过了些年,当年风华正茂的舒儿成了村民人人尊敬的赵三奶奶。每年秋收之后村民们都会自发的给三奶奶送些粮食。后来李家每年拨出三十两白银给三奶奶,一方面感谢她为村民做的一切另一方面三奶奶年龄大了上山采药有困难,这些钱可以方便她去购买些药品。三奶奶虽然没儿没女但她过得比一般的村民还要宽裕些。
  在梦里三奶奶把自己的一生象电影似的过了一遍。她的眼睛里流出了浑浊的泪水。
  人生啊,谁没个沟沟坎坎。只要你好好的善待别人,别人就会善待你。老天不会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但人一定要善待自己,善待别人。
  “三奶奶,三奶奶····”一个小女孩在床下摇着她的腿。
  “英子,你怎么在这里,你妈呢?”三奶奶坐起来,有些吃惊的问。
  “三奶奶,我哥哥发烧,我妈让我来叫你。三奶奶,你救救我哥哥吧。”李英扑闪着大眼睛可怜巴巴的说。
  “好孩子,乖。”三奶奶叹了口气,该来的还得来。
  李大妈抱着李松园六神无主的望着窗外,她也不知道刚刚三岁的女儿能不能识路,可自己又不敢离开家。想想刚刚死去的小儿子,她的心缩成了一团。要找邻居去帮忙喊一下,又怕小儿子的事让别人知道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妈,妈,三奶奶来了。”听到女儿的声音她总算是舒了口气。
  “三婶,你看看,这孩子烧的厉害,会不会有事呀。”眼泪从李大妈红红的眼睛中流出。
  “没事,没事。”三奶奶一边安慰她一边给李松园按着脉。
  见好长时间三奶奶没有说话,李大妈着急的说:”三婶呀,你救救孩子吧。这样我跟他爹没法交待呀。”
  三奶奶缓缓的抬起头说:“松园他娘呀,要救这孩子只怕你还得和他爹商量商量。”
  “那您说,再怎么办,现在就是要我死我也愿意,只要能救这孩子。”李大妈坚定的说。


☆、老宅 9三奶奶

  “那倒不用,你只要把松园过继给李家以外的人,然后再去庙里当个挂名弟子就行了。只是这个是你家长子,这样他爹会同意吗?”
  “只要能救孩子一命,怎么着都行。等他爹回来我去给他解释,这个事就这么办吧。只是谁家愿意要呀。”李大妈看看三奶奶低下了头。她心里明白如果有人知道了她家刚刚发生的事,谁也不会收养一个“不祥”的孩子。
  “我老婆子一生没儿没女,你要放得下心就过继给我吧。”
  “可,松园按辈分是你孙子呀?”过继给三奶奶,李大妈当然放得下心,她相信三奶奶能保护他,而且过继给三奶奶也可能保证自家的事外人绝对不会知道。可是农村人讲究辈分这样一来自己倒成了松园的嫂子了。
  “我也没说是我要过继儿子呀,我直接过继个孙子不就行了?”三奶奶笑笑说。
  李大妈心里明白,三奶奶这是有心在救孩子。当下她上跪倒在地上轻轻的叫了一声:“妈。”
  过继仪式办得相当隆重,三奶奶办了三牲五礼还用了当时少见的一米多长的高香。村里的人全都去道贺,松园先是拜了赵家的祖先然后当着大家的面跪在地上喊:“奶奶”。赵家的族人给了松园一个大红包。三奶奶把一个寸余长的鹰爪挂在松园的脖子上。村长出头把松园的户口过到了三奶奶的名下,在这个村子里就有了一个赵松园。
  半年后李大叔从东北赶回来。李大妈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最后说:“你要怪就怪我吧,怪我生了个怪胎。孩子是我过继出去的,打要骂随你了,要赶我走我也没有二话。”
  李大叔说:“出了这事也怨不得你,那年东家给我喝了他的血我就知道会有事情发生。别想多了,孩子虽然过继了出去,但无论如何咱俩还是他的亲爹娘。以后咱们再多生几个,只是你又要受苦了。”听李大叔说完,李大妈哭着扑在他的怀里。
  半年的惊吓半年的委屈全都发泄了出来。女人不管她表面有多坚强但她还是愿意躲在男人的身后让男人为她遮风挡雨。
  松园过继给三奶奶之后,一切都归于平静。第二年三奶奶带他去庙里做了记名弟子,等他十八岁那年三奶奶又送他去参军。李大叔和李大妈感激三奶奶对自己儿子的养育,两人商量好以后为三奶奶养老送终。后来赵松园因为在部队里的出色表现提了干,还与一个军医恋爱结婚。婚后两人商量把三奶奶接到部队可都被三奶奶婉言拒绝了,一是她不愿离开这片生长了多年的土地,二是在她的心里还有一个心结,自己的师傅当年是个得道的高僧,她那样叮嘱自己肯定有她的用意。
  李大妈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他们都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三奶奶知道越是平静就越是让人心中不安。转眼之间自己来到这里已经快六十年了,不知道这种平静的生活还能过多久。
  写到此我把以前的传说也好,事实也罢都平平实实的告诉了读者。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诡异的事情。这些故事只是个引子罢了,接下来你们可要看到女孩自小就不同寻常的经历了。


☆、山洪1塌方

  在山附近居住的人都知道山洪爆发的威力,它可以在刹间把天堂变成地狱。
  进入七月北山(村民俗称,就是山的北面)曾发生过一次不大的山体滑坡,把山下的一条河堵了一半,上级为了确保雨季的平安就发动群众把坍塌的泥石全部挖到安全地区。那个时候人人争当先进,本来上级是让周围八个村子的青年突击队来做这个事的。但到了村里村委会一研究决定把全村的青壮年全部召集起来,尽快的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这样周围八个村的近三百名青壮年就集结到了北山。本来觉得二百多人挖那些塌方的泥石也就最多用三四天。可是挖开了才知道,那些泥土石块是多么搬。上游不断有水流下,堵塞的地方就成了一个瓶颈。四处泥泞,人下去还往下陷,牲口根本用不上,只能是肩扛手抬。挖了三四天也没见疏通多少,当时正当雨季,天上还不时的下点小雨,这就更加增添的挖掘的难度。
  这天已经是第十天了算算日子到了七月十五,参加挖河的人们全身泥水,疲惫不堪。
  这天一早乡长老王来到工地,给大家做了一个报告鼓鼓士气。大家唱完歌又投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