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莫挨老夫[娱乐圈]-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央视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以前其实是不太关注收视率的。
  因为作为一号台,他们台的受众有一大批固定的观众,怎么也不会低。不过考虑到《特色华夏》的特殊性,工作人员们还是死死的盯着收视率,想要看看究竟能高到什么地步?
  开播的时候,《特色华夏》就直接破1,并且在短短十分钟之内飙升,中期的时候已经破2。
  等到最后的瓷器展示环节,尤其是大师们将瓷器和现代的一些美妆产品等等结合起来的时候,收视率狂飙到3。
  看着收视率一路飞涨,工作人员从一开始的震惊到后来的麻木,仿佛坐了一趟过山车。
  “我觉得我有种看我买的股票涨停的感觉。”
  “好巧,我也是。”
  “第一集的收视就这么高,下一周的收视怕还是要涨。” 
  “拍的太好看了。我可以想象到时候真的出了联名款的时候,我女朋友又要吃土了。”
  女孩子本来就对这种精美小巧的东西没有什么抵抗力,现在瓷器还能和美妆结合在一起,谁能扛得住?
  比如那个装粉饼的小盒子,又比如那个装眼影的盘子,每一个都是不同的图案,但是结合起来却又是一整套,看着十分有仪式感。
  当文化大使的妻子将丈夫做的这一套爱心美妆瓷器一个个摆出来的时候,现在的女嘉宾眼睛都亮了!
  微博上的美妆博主们已经开始疯了。
  她们原本对这个节目没有太多兴趣,结果粉丝们一个个开始给她们截图。都不用滤镜和美图,她们看一眼就知道自己中毒了,没得救的那一种。
  其中一个美妆博主特别真实情感的写了一封长微博,呼吁国产美妆赶紧和大师出联名款。
  “……我们国货在性价比上其实是不输给日韩的那些小牌子的,但是国货一直都很难崛起。除去质量上的一些差别之外,更多的还是包装和推广。那些外国美妆品牌一到节假日就出什么限量款,就换个包装都能赚的钵满盆满,可是我们的国货销量却上不去。我觉得,国货的设计师们是要负责任的,他们的包装设计真的丑我都不好意思去安利。将塑料瓶换成玻璃,将花花绿绿的图案换成黑白灰不行么?不是国货就一定要各种仕女图啊之类的。一人血书求大师和美妆产品部门合作,您出几款我就买几款,说到做到!求大师救救孩子,救救国货的包装吧!”
  这个美妆博主也是百万粉的大V,平日里除去安利那些好用的昂贵牌子之外,也做了不少国货的安利。只是国货的带货量一直都不怎么上的去,只有难以负担消费的学生党会买一点,等条件稍微好一点就去追求那些外面的大牌了。
  国货不应该仅仅是廉价和平民的代名词啊,明明它也没有比那些小众的日韩欧美牌子差。
  在这个博主发完这篇长微博之后,转赞评迅速过万,无数路人女孩纷纷上阵转发,有的还将自己买的一些贴纸都晒了出来,力图证明自己是真的很喜欢瓷器的图案。
  《特色华夏》节目组在加入美妆元素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猜到会有这样的反响了,因此在等到类似求联名的言论到达一定数量的时候,这才转发了那个博主的长微博,配上三个字“安排了!”
  顿时,美妆圈又炸了一次。
  瓷器不应该仅仅只是用来做摆设、装饰,也可以融入到别的生活细节之中。
  很多人装修新房的时候都喜欢买一些瓷器用装饰,哪怕根本用不上。不过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将瓷器的“实用性”给提上去,而不仅仅只是用来看。
  因此,和不同的产品做联名,不管是对于瓷器这个行业本身来说还是对产品来说,都撑的上是双赢。
  《特色华夏》以这么一个强大而有力的开场给了所有期待这档节目的观众们一个满意的交待。
  在央视一号台播出完之后,一些原本没有收看这档节目的观众也纷纷打开了手机电脑,去视频网站上去了看了重播。
  播放量十分喜人。
  就连杨篱的妈妈,在看完这一集节目之后,也表达出来了想要购买的欲望。
  她们这样的中年妇女,对于这种包装就更加没有抵抗力了。
  就是一旁的杨篱有一点点心虚。
  我的天。
  这一集的节目制作也太厉害了吧,文化主讲人打出来的这一手牌也足够吸引人。
  相比之下,我的那一集就……
  等等,我当初表演了啥?
  杨篱震惊的发现,自己有点想不起来了。
  糟糕。
  一定是因为被震撼到了。
  杨篱不由的怀疑起了人生。自己到时候的那一集,会不会砸了《特色华夏》的招牌啊?
  愁
  “厉害!”周成忍不住感叹道,“央视一出手,就知道爸爸还是爸爸。”
  媒体圈里肯定也有带节奏的,但是能够带的让路人这么真情实感,还能将节目的受众转到国货上,这手段真的很不一般啊。
  可以想象,接下来,一直受到政府青睐的国货品牌们可以趁机收割一波粉丝了。
  这才是一档优秀节目的影响力。
  同样,《特色华夏》带出来的这个效应,想必也能作为优秀的案例写入教科书了。《新闻联播》的选择不会有错,想来很多人都会通过这一集节目体会到这一点。
  李素秋看见第一集的收视报告,嘴角的笑容怎么也压不下去了。 
  费了这么多的心血,总算收获了果实,又怎么能忍得住?
  李素秋一个人在房间里哈哈笑了大半天,这才整理了妆容出来对着爷爷像模像样的自谦两句。
  “这个势头是真的好,我看见很多老朋友都过来说他们也在追着看。”爷爷还能看不出孙女心里的得意,“如果《特色华夏》的收视率能一直保持,它很可能会被刻录成光碟,作为送给外交大使的礼物。”
  “真的?”李素秋眼睛一亮,“能好到这种地步?”
  “你自己做的,你自己不清楚么?”爷爷笑骂了一句,“不过上面的人都很看好你。你这一档节目的收视率和口碑都很高。不出意料的话,今年的春晚,也可能让你来做。”
  春晚制片是个比较费力的活儿,因为大众对娱乐已经很有经验了。不是简单糊弄一下就能过得去的,想要不被骂,可真的太难了。
  再者,春晚的收视率年年降低,央视也是要面子的啊。
  李素秋既然展现出了如此出众的才能,就没有放着她不用的道理。
  “春晚啊。”李素秋长叹了口气,“要是台里愿意让我放手做,不再是一味的歌功颂德,让我弄几个讽刺现实问题的小品或者节目上去,还怕不行么?”
  这些年的春晚,雅的太雅,俗的又太恶俗,怪不得观众不爱看。
  “咳,八字还没一撇呢。”爷爷咳嗽了一声,也知道自己孙女特别能折腾,“那个酒,在第几集播出啊?你之前带给我的我都快喝完了。”
  “这么快?”李素秋狐疑的看了爷爷一眼,“家里管得很严啊,爷爷你不可能这么快就喝完。”
  他们每两天才给一小杯的。
  “之前老朋友们过来,分了一大堆走。”想到这里,爷爷就生气,“他们简直是强盗、流氓。”
  “……是您先拿出去炫耀的么?”
  “一个人喝酒有什么意思?”爷爷有些脸红,“你不是制片嘛,再给我弄点回来。过段日子你王爷爷过大寿,我送瓶酒就行了,也不浪费,响应国家号召,反对奢侈作风。”
  “酒的那一集在第四周。”李素秋回答道,“好吧,我去找人问问,看能给你弄多少回来?”
  “按照市场价给,免得人家说你以权谋私。”
  “我知道。”
  《特色华夏》的第二集是诗词。 
  这个就厉害了。
  直接隔空和另一个央视诗词节目对接,并且还发动了一个微博诗词填充的活动。由央视出前两句,广大观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电话、网站平台,以及央视放出来的链接进入补充后面两句。
  到时候,会有观众和专家一起评选出对的最好的十首,赠送《特色华夏》超级周边大礼包,其中自然包括美妆的那一套瓷器,限量版的《唐诗宋词》,各种美食工具、丝绸手帕等等,自然也包括杨篱家友情提供的果酒。
  杨篱看见那周边礼品的豪华阵容,都忍不住想要求个黑箱了。
  这全是大师工艺啊!
  甚至还有书画大师画的一幅画,上面还提了字。
  光是这书画拿出去拍卖,就是百万数额!
  当央视将礼品的阵容爆出来的时候,几乎全国人民的人都被牵动了。
  这虽然没有直接说给百万现金大奖,但是这些礼物的价值,绝对够的上一百万了。
  全国这么多人口,有几个人有一百万?
  而且,不少富豪还直接说愿意高价收购,价格好商量。那么,这周边礼品的价格就更有上涨空间了。
  人民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这比什么锦鲤都好使。
  锦鲤考的是运气,这个就完全是靠天赋和灵感了。
  第二集节目,因为这笔豪华的礼品和诗词活动,再次创造了收视率的新高。 
  杨篱在五一劳动节结束之后就回工作室了。
  周成等人似乎格外兴奋,恨不得抓着杨篱举高高。
  此外,他们还一个个的在琢磨那两句诗要怎么接才好?一个个宛如入魔。
  当然,最激动的还是那些大学里的中文系文学系的学生们,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简直恨不得将生平所学全部都拿出来遛一遛。
  大学教授们也更是不甘落后。
  对于这么一场“风雅”的比赛,国外不少节目还专门过来做了一期专题。隔壁日韩国家的网友们也对此十分羡慕,毕竟,这可是风雅的不能再风雅的事情了。
  总有人觉得华夏的诗词文化已经不再兴盛,而这么一场活动的举行,让人充分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小初高中也顺势开了一门诗词课外课,帮助大家培养对诗词文化的兴趣。
  这场活动的后续影响一直发酵了好几年,哪怕《特色华夏》的节目已经完结许久了,还在为人津津乐道。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杨篱看着这些工作人员,抽了抽嘴角,没有多说什么。
  好在工作人员们还是有职业道德的,他们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且告知杨篱最近好好调整一下,酒文化播出的那一周,他要去接个访谈,用最好的精神状态上节目!
  杨篱心有戚戚,越发怀疑人生,没忍住还是偷偷打了电话给郑无束,排解一下心中的烦恼。
  “郑老师,您会有这种感觉么?就是明明自己之前已经做到最好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不够好。”
  杨篱现在就处于这个状态。
  《特色华夏》的前两集掀起来的风潮简直如日中天,收视率节节攀升,已经快要打破这几年的综艺收视记录,有心人估计差不多在第四五集的时候,说不定就能赶超去年春晚的收视率了。 
  而杨篱播出的那一集酒文化,正好卡在第四集里。 
  要是到时候收视率不高,又或者没能和前辈们一样达到这样的效果,砸了《特色华夏》的口碑可怎么办?
  郑无束很能理解杨篱现在的心情。
  因为哪怕他在国外,也看见不少华人在收看这个节目。
  杨篱不过才演了两部有水花的剧,现在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底气面对观众的质疑。结果《特色华夏》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他的想象,他若是没有压力,那才是假的。
  “我不会说什么你自己觉得好就好的安慰话,我只能告诉你,这是你必须要经历的。”郑无束耐心的说道,“你能上这个节目,本身已经有了很大的运气成分。哪怕后期的收视率降低,你能带来的话题度也绝对是其他艺人想都想不到,一辈子也达不成的成就。实话说,你上《特色华夏》立人设这个事情,其实是个让你快速上位的捷径。”
  一般的演员,是需要通过一部部的作品,拿到一个个的奖项起步的。就算是走流量挂的偶像明星,背后也需要巨大的资本,也需要一定的时候持续炒作才行。
  但是杨篱却能通过这么一档节目,省下了别人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
  要走这么一条捷径,自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你会收到很多的诋毁,很多的咒骂,甚至就算你的花絮视频放出来了也会有人觉得你德不配位。这都是正常的,这也是你必须要付出来的代价。你能做的,只有一次次的演好自己的角色,酿好自己的酒,再用你省下来的十几年的时间去证明自己。但是,有机会证明自己,总比没有机会强。”
  杨篱明白了郑无束话里的意思。
  走捷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我知道了。”杨篱深呼吸了一口气,“我会努力的,郑老师。一年的时间不够就两年,两年不够就五年,五年不够就十年,我总能证明自己。”
  我……我只是觉得人生的缘分真的很奇妙。
  从他拒绝掉国企的offer进入到娱乐圈的时候,原本以为酿酒这件事只能成为自己一个人的自娱自乐,却没有想到还能以这样的方向走向全国,变相的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你的节目,是下周播出吧,这周播的是美食那期吧。”
  “对。”
  “下周我可以挤出两天时间来。”郑无束想了想说道,“你好歹也是我工作室的艺人,下周大概会是你生平面对的最大的劫难了。我作为你的老板,也不好意思一直在国外呆着。”
  “哎哎?”杨篱愣了一下,很快反应了过来,“郑老师你要回国陪我么?”
  “工作室要遭受挑战,我怎么能置身事外?”郑无束笑道,“你不用有什么心理压力,我只回来两天而已。再说了,我和媒体的关系可比你们好。”
  杨篱感动的说不出话来了都。
  要是哪一天能评选感动国家好老板,杨篱一定要发动自己所有的人脉去给郑无束投上一票。
  听见郑无束说要为他回来一趟的时候,杨篱心里鼓鼓的,仿佛有什么东西即将跳出来一样。
  真……真……
  没有办法用语言形容。
  杨篱也根本看不到自己现在是个什么样的表情。
  一直等到挂了电话,杨篱还呆呆的。
  他现在已经完全不觉得下周节目播出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了,他一心一意想着郑无束回来以后,自己要怎么和郑老师相处。
  好像想不出什么东西能够报答郑老师了。
  郑老师为什么能好到这个地步?
  杨篱这一瞬间觉得郑无束可能是天使转世,还必须是大天使长那个级别的。不然不能这么快的将他从怀疑人生的地狱里拯救出来。
  又到了一周播放《特色华夏》的时间了。
  机场里,郑无束隐瞒了国内的大多数媒体,悄无声息的坐上了回工作室的车。
  而杨篱和工作室的人员们,则是随时关注起各大媒体的消息。
  就等着杨篱作为文化主讲人在《特色华夏》的舞台上出现的那一刻!


第64章 
  在美食那一集完结之后,央视就预告说下一集是讲“酒”的。对此,不少观众表示其实还很期待。
  讲瓷器的、讲诗词的、讲美食的,其实都有那么一两档节目,虽然少,但好歹有这么一个让人了解它的途径。
  但是酒这个东西,目前还没有一档综艺节目讲到它。
  可在他们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里,酒其实是一个根本避不开也不能避的文化符号。
  所以,在《特色华夏》里,酒为什么不能有姓名呢?
  年轻人对于这一集的节目没有什么太大兴趣,但是父母辈的却都很期待。
  在事先的调查里,酒文化这个单元接到的期待数值也并不怎么高。因为网络投票这种东西,还是年轻人玩的更多。
  节目组看见这种投票,就知道他们当初选择杨篱绝对是正确的选择了。
  因为没有爆点的话,年轻人真的就是对这一集没有什么太大想法啊。
  杨篱的出现,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点。
  酒文化前面的时间,依旧是在讲解酒的酿造,分别从大家最熟悉的米酒、啤酒和白酒三种开始讲。这三种酒对于观众们来说最为熟悉,也是最好的切入点。
  收视率勉强稳住在3,比之前的美食和诗词少了差不多一个点。
  虽然这个成绩依旧是同时段第一,但习惯了收视率稳步上涨的节目组对此很是不满。
  他们的节目就应该继续往上涨才对,不要停!
  杨篱家的酒坊虽然小,却很干净。偶尔杨篱妈妈也在镜头前出现一次,不少人都表示这个阿姨简直太有气质,是他们想象的未来老去的样子!
  “差不多还有三分钟杨篱出场。”周成等一干工作人员都在实时关注网络上的动向,“目前大家对于这一集还是夸的多,虽然收视率比不上前面三期,但口碑还是稳住了。米酒的酿造相当简单好懂,不少观众都说要自己买点糯米酒曲回来试试。”
  米酒哪怕酿错了也能不费什么东西,酿好了两天就能喝,甜甜的度数又不高。
  “最后三分钟了,营销号都联系好了吧。”
  “……他们还一头雾水呢,我这边的通稿都还没有给他们发。”
  杨篱上节目的事情瞒的死死的,娱乐圈这边也根本没有想到一个小艺人会上这种节目。节目组将杨篱的出现当成是这一单元的“杀手锏”,自然更加不会往外吐消息了。
  营销号这边,还以为郑无束工作室找他们是为了给郑无束草热度呢,毕竟郑无束目前在国内没有工作,但是和《特色华夏》也能挂的上钩。
  两分钟。
  杨篱盯着电视机,都舍不得眨眼睛。
  工作室里鸦雀无声。
  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盯着自己的电脑,准备开始第一时间压一压那些嘲讽的言论,争取将反对的声音带到一个合适的路上。
  工作室的门突然传来一阵钥匙转动的声音。
  杨篱心里不由的有些激动。
  这个时候来到工作室的人,除去郑老师之外不会有其他人了。
  一分钟,郑无束进门。
  “时间掐的刚好。”郑无束看了一眼手表,朝着工作室的人员笑了笑,他和王楚红的手里还提着两大袋饮料。
  “今天恐怕是个持久战,我买了咖啡。”郑无束和王楚红将袋子放在地上,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拿了一罐。
  杨篱看见了郑无束眼睛下的黑眼圈。
  郑老师要从国外挤出时间回来,肯定是加快了工作进程,才能将时间给挤出来的。回来之后没有好好休息,反而还记得给他们去买咖啡了。
  杨篱觉得鼻子有点酸。
  这种被人时刻放在心里的感觉真的非常好。
  哪怕郑老师连续三年都不给我发工资,就冲着今天心里的这份感动,杨篱都觉得自己能够对郑老师不离不弃,甚至还可能将自己的存款拿出来帮助老板共渡难关。
  当然,这种可能性几乎小的可怜。
  “小篱笆,别傻站着,快看,你出场了!”
  周成的吼叫声打破了杨篱的思绪,杨篱和郑无束的目光立刻就移到了电视机上。
  工作室购买的电视机很大,直接挂在墙上就好像一个家庭影院一般。杨篱的样子清清楚楚的在电视机上显示出来。
  “大家好,我就是酒文化的主讲人,杨篱。”
  电视机上的杨篱对着镜头鞠躬,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虽然没有那么惊天动地的美貌,却意外的叫人看着十分舒服。
  站在专家团和酒业集团代表们面前的杨篱,仿佛褪去了明星的光环,转而变成那个在大学里为了一个理论和林墨之教授吵了几天的学生。
  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反应也大不相同。
  对于一些上了年纪或者不追星的人来说,杨篱的面孔对他们来说很新鲜。
  他们心里也只会生出一种“哎这一周的文化主讲人出奇的年轻呢”“小伙子长得不错啊”之类的感想、
  然后等到这些家长转头看向自己身边的儿女,就发现比较关注网络信息的孩子们就完全是不一样的反应。
  “等等,这不是杨篱么?”
  “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难道是双胞胎哥哥之类的?”
  ……
  各种各样的猜测顿时都从脑海里升起,这些年轻观众第一时间就发了微博询问,又或者去搜关键词。
  比如“杨篱特色华夏”这样的。
  转眼,这个话题的热度飙升。
  此刻。
  杨篱的粉丝群。
  粉丝群里一片尴尬。
  最后,一个小id弱弱的出来发了一段话,“那个,姐妹们,我好像在《特色华夏》上看见我们家小篱笆了,还是文化主讲人,请问,是我追星追出幻觉了么?”
  “……我也似乎被这个幻觉传染了呢。”
  “对,我也看见了。”
  随即,画风又是一变。
  “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家小篱笆为什么突然摇身一变变成酒文化的主讲人了?这不科学啊!”
  “这可是《特色华夏》啊,郑无束都上不去。”
  “我也算是追过很多明星的人了,但你们现在不要问我感想,我没有感想啊!”
  “小篱笆的家庭我们早就清楚了,他虽然是酿酒工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