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如梦令_云住-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艾文涛觉得无聊,他问周子轲,哥们儿,还看吗。
周子轲盯着电影画面,也不做声。
每隔三年的春秋,方圆百里的大小学子,秀才,举人们,都会在春闱、秋闱前来到这座小小的花神庙里,他们渴求花神的庇佑,愿在这里挨饿受冻,度过七七四十九个苦读的日夜。渐渐的连那些外省进京赶考的学子们也在京城听闻了有关这座庙宇的传说,三年后再进京时,他们跋山涉水也要相约过来祭拜。
汤贞刚开始时不太明白,这些人忽然占走了他的庙,他只好躲进后山的泉水里。后来他壮了点胆子,那些学生在庙前跪拜他时,汤贞便偷偷绕过了庙门,跑下山去。
可山脚下架满了火堆,道士们带着当地村民守着冲天的浓浓烟雾,是生怕花的神灵会离开他们。
庙前石阶上的莎草说,你一介无知小妖,冒充什么花神,惹来这些祸端。
夜深了,学子们在庙里铺好了铺盖,一个个全睡过去。汤贞坐在石阶上,和莎草拌嘴。汤贞抓自己的脚趾,说,我不是神,是那些道士抓到我,说我是神的。
学子们渐渐开始议论了,为什么在山上这么久了,没有一个人见过花神。
山下的道士说,花神非是一般学生能见得的。她如牡丹貌美,又像兰草一般圣洁。须得守住了寒窗数载,拥有真才实学,心还要诚,要信仰她,到县上供奉她。她才会在四十九天的最后一夜现身,许你金榜题名。
汤贞夜里坐在山顶的石头上,怔怔瞧着头顶的云遮月。四周烟雾弥漫,火阵烧红了天。他听见密林里的风声,是树在窃窃私语。他们说,庙里死人了,有学生把盘缠都交了供奉,在庙里活活饿死了。
汤贞隔天清晨带了一些沾着露水的野果,放在了庙门口。
莎草说,死人了,这下他们该晓得山上没有神仙,只有妖怪了。
山下的道士率领着一众村民上山来。他们欣喜地宣称,这名学生终于是感动了花神,只可惜他常年体弱,没有得到花神的馈赠,便一命呜呼了。若是上京赶考,怕是也要死在路上,这就是命。
汤贞沉在泉水里,他睁着一双眼睛,隔着水看外面朦胧的日光。他和底下的水草面面相觑。
隔年春天,上山来的学生比以往更多了。汤贞再也没有机会住在庙里。官府的人马赶走了守山的道士,他们带着火把,漫山遍野地寻找会给学生送去野果的花神。
汤贞躲在泉水里,只露出一双眼睛在外面偷窥。
“你也来这里偷偷洗澡吗?”一个声音把汤贞吓了一跳。
是一个文质彬彬,颇有礼貌的书生。
汤贞换上了书生的衣服。他谎称自己洗着澡,衣服被猴子偷去了。那书生赤裸着臂膀,看附近山野,他说,原来这里还有猴子。
汤贞从书生口中得知,山下的火阵已经撤走了,道士们因为违抗官府,也都被抓了起来。书生问汤贞,你几时上山来的,我没见过你。又问,你见着花神了吗?
汤贞说,这里根本没有花神。
书生瞧着汤贞的脸。就听汤贞说:“我劝你及早下山去,我也要赶紧下山了。”
几个高一小男生看得津津有味。艾文涛左瞧右瞧,问身边另一个人:“什么时候到汤贞脱衣服?”
那人道:“快了,快了。”
艾文涛看了周子轲一眼,他本以为周子轲要睡着了,要不耐烦。可周子轲瞧着幕布里和书生小声说话的汤贞,好像并不着急。
汤贞跟着那名书生星夜下山。书生在路上分干粮给汤贞吃,问汤贞的老家在哪里。汤贞摇摇头,不知道。
县上一片大乱,道观的信徒们四处闹事,声称官府的人会惊动神灵,县上再也没有供奉可吃。书生带着汤贞乘了船,一路沿河北上。汤贞在船上问,这是去哪里。书生两只眼睛盯着汤贞的脸,问,你不要上京考试吗。
汤贞不爱穿鞋,哪怕靠了岸,他也喜欢赤着脚走路。他和书生一起赏花灯,一起乘马车进城。书生到了深夜都在读书,汤贞开始还想装作读一读,可他很快就困乏了,总是忘记上床,他喜欢席地而睡。
因为盘缠不够,两人是蜗居在同一间客房里的。汤贞怕热,怕滚烫的热水,也怕火,所以房间连暖炉也没有。夜里冷的时候,书生就把衣服脱下来,给汤贞穿上。他把汤贞弄到床上去,盖上棉被,握住汤贞的手,他说你的手摸起来总是那么冷,没有温度。
书上有一句话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书生摇头晃脑,对汤贞背一句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汤贞白天喜欢坐在窗边晒太阳。夜里喜欢泡进木桶,让冷水浸满他的全身。书生舍得花钱买各种点心给他,汤贞每样只吃一口,书生会把剩下的吃掉。
汤贞自觉和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友谊。那是他和台阶前的莎草,和山中的树木无法建立的友谊。从变成妖的那一刻起,它们就不再把他视作同类。
书生读书读累了,也和汤贞一起说话。他问汤贞的身世,问汤贞的祖先,他也会提起“花”,提起花的神灵。
那些在山里被火阵困住的记忆仿佛远去了。汤贞的手被书生握着。汤贞说,花没什么好的:“遇上雨打风吹的时候,还不如一棵小草。”
书生目光灼灼,盯住了汤贞的脸。“那雨打风吹的时候,花该怎么办。”
汤贞说:“躲进后山的泉池,等风雨平息了再出来。”
他话音未落,书生把汤贞紧紧地搂住了。
十几个男生坐在幕布前头,俱是不作声。汤贞仰着头,被书生吻得出不了声音。汤贞没穿鞋,是光着脚坐在窗边的。此处省略。
镜头瞬间黑了下来,不再有画面,只有声音了。
“花神应该是女人。”是书生的提问。
汤贞说,他没有见过花神。
“我见过了。”书生说。
我不是花神。汤贞说。
音响里一点点传出了汤贞的声音,……好像贴着人的耳缝,轻轻骚动进人的脑子。艾文涛被这番漆黑的场景弄得面红耳赤,他眨了眨眼,冷静道:“等会儿,等会儿兄弟们!”
不少男生在吞咽喉咙,只有几个人看他。
“我怎么看不懂啊,”艾文涛皱眉道,“这片到底讲什么的?怎么突然就睡上了?”
周子轲从旁边闷声不吭。
“剧情很简单俗套的。涛哥,你第一次看容易看不懂,多看几次就知道了。”一位学弟耐心道。
“这怎么黑了,说好的脱衣服上床呢?”
“一会儿就脱了。”
影片继续发展,又是一长段的空镜头。风雨过后,京城不少富贵人家院里的花树都败了。日升月落,不知是何处的水池里,水草中生出了游鱼。
从各省进京来的学子们在京城里落脚,平日除了苦学,就是相互应酬,吹捧彼此的文章。酒足饭饱的时候,他们不知是谁首先聊起了那个传说:淮南一带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花神庙,不计其数的学生到庙里去苦读,只为了得到花神的垂青,助自己金榜题名。
汤贞泡在冷水桶里,他很不舒服,连续几天都是萎靡的。书生在客房门口升起火炉取暖,汤贞不敢靠近。他想在水里休息一下,等恢复一些元气,他想回山里去。可他很不争气,他在水里睡着了。
书生这天带了几个朋友回客栈来。他倒是不急于进客房,因为进京而瘪下来的钱袋挂在腰上,鼓鼓囊囊。他站在窗边,赏玩窗外伸进来的一枝梨花。镜头停顿在那惨白的一朵朵上,花瓣经不起人的手,一碰就掉落了。背景里有水倾洒在地面上的声音,是客房里的水桶倒下了。
汤贞那种闷闷的喘息又出现了,画面时断时续,抽象又分裂。中间插入了一段长达六秒的真实镜头,此处省略。
这部电影时长四个小时,演到这里才是刚刚过半。艾文涛看完了这个部分已是没有耐心了,他被撩拨得难受,但这电影动不动就开始拍风景,拍静物,他那股火发不出来,更不舒服。他不相信在座的除了他以外都是来欣赏“艺术”的。坐在原地又看了十来分钟,镜头里不光没有,连汤贞的一个活人影子都见不着了。“能不能快进啊?”艾文涛问周围的人。
一位学弟说,快进后面也没有露的了。
“就露这么点?”艾文涛问。说好的黄片呢,一共就脱六秒?
电影里,汤贞泡在客栈后头的池子里,他把头藏着,身体依偎在荷叶下柔软的水草中。
书生站在池边等他。书生说,回到山里,你只是妖怪,在这个地方,你就是花神。
艾文涛问:“换别的看行不行,有没有胸大点的片儿?”
汤贞说他不是花神,书生说,你只要是花,以后风吹雨打,我都照顾你。电影在这时候被关掉了。艾文涛埋头翻找别的片子,坐在艾文涛另一边的男同学问,这片最后演的什么来着。
几个学弟争相回答,仿佛快把剧情背过了。
周子轲拿了瓶啤酒,敲掉瓶盖,坐沙发角上喝。几个男生给自己女朋友打电话,叫她们过来。艾文涛找了盘新片子放来看。周子轲把空瓶子放下了。他穿过地下室的走廊,连续两个卫生间都有人。他索性上到一楼,推开了一间空客房的门,客房里头的卫生间没人。
有个声音断断续续的,带着那个人难以承受的,在周子轲耳边挥之不去。一闭眼,那片雪白的薄背仿佛一条白蛇,扭曲着,变着形状,从镜头里出来,缠得人心头下一片火热。汤贞在电影里笑,他懵懂无知的眼睛露在水面外,悄悄观察着周围的危险。汤贞在雨中,在那些伞下不经意间回过了头,他望向周子轲。
“这件大衣是我的,”汤贞近近地告诉他,睫毛抬着,“你先穿着在这里睡一会儿。自己把药吃了,回家也记得吃药。”
周子轲洗过了手,坐在马桶盖上擦火柴,把嘴里的烟点燃了。他足足吸了好几口,半支烟烧下去,人才逐渐放松下来,他摸了摸自己鼻尖上沁出的汗,无可奈何,只觉得大脑空白。
*
有男生抱着女友跌跌撞撞进了客房的门。女孩子被吻得笑声都闷在嘴里,惊讶道:“你怎么这么啊?”
“想你想的呗。”男生嘴里随口说。
女孩儿笑道:“又干什么坏事了你们——”
门锁啪嗒一声开了。年轻男女回头看见客房卫生间的窄门里,有个人影出来了。
周子轲手里夹的半支烟还在冒火星。他看过来一眼,男生一下子把自己女朋友抱紧了。
周子轲出了客房门,把门关上。
“周子轲怎么在这儿?你怎么不提前告诉我——哎你,抱我这么紧干什么??”
“不是怕你被狼盯上吗。”
女孩儿咯咯笑了。“周子轲不是把你的珺珺女神睡了吗。”
“睡完就把我女神踹了。他只要别再把你睡了就行了。”
周子轲下到了地下室,凭着模糊的印象往回走。前后走廊是暗的,没有光。
地下室卫生间的门锁开着,想是有人摸黑进去找人了,但忘了锁门。透出一条门缝。
“你问了艾文涛了?”是一个虚弱的声音,边说边咳嗽。
“问了。白搭。”
“什么意思,什么叫白搭。”
“周子轲不掺合。他不碰这个。”
“你没再仔细问问?你把情况和他仔细说说,那点钱对于周子轲来说——”
“不用问了。周子轲跟他爹老死不相往来。周子轲手里很可能根本没多少钱。”
“怎么可能啊。”
“你们行了吧,”是第三个人的声音,慢悠悠道,“别再上赶着为了巴结子轲儿,把自己喝出事来。”
“艾文涛呢,他也不肯帮忙?他从中帮忙说几句话行吗。”
“艾文涛那傻逼光顾着在外面看黄片。”
“不是,”第三人笑道,“你们以为人小涛儿傻啊?”
艾文涛早就喝过去了,屏幕上肉色的片子放着,艾文涛也顾不上看了,歪倒在沙发上呼呼大睡。
旁边也横七竖八睡着几个人,都是高一的学弟。空气污浊,酒瓶在地上滚动,发出碾磨的声音。周子轲走到幕布前头,低头拿起桌子上一张打开了的碟片盒。
封面便是汤贞坐在那顶百人大轿上,在人群中盘着腿,抬头望向天空的模样。
《花神庙》
一长串的奖项头衔后面,印着,“赖一卓导演 代表作”。
主演:汤贞。
制片人:方曦和。
出品方:新城影业公司。
碟片盒子的背面选取了另一张剧照。汤贞头发湿的,下巴靠在泉池边滴水。他的手在外面,虚握的手心在泥土里半摊开了,风吹落花,落进他的手掌心。
周子轲叼着的烟在黑暗中一亮,一暗。看了这盒子半晌,丢回桌子上。他摘下嘴里的烟,也在烟灰缸里按灭了。
第91章 小周 5
“子轲,下课了吗?”
周子轲是被一阵纠结的胃疼给疼醒的。他迷迷糊糊把眼睛睁开,迷迷糊糊把枕头边一个劲儿震的手机接起来。
他没听清对方说什么。
朱塞愣了一愣:“还在家呢?”
周子轲脑袋里茫的,他刚刚还在做梦,梦里尽是些模模糊糊的身影、片段。卧室里昏暗,窗帘厚重,什么也看不清。现在几点了?周子轲坐在床边,弓着背,床头柜上搁了半杯水,他伸手拉开床头柜的抽屉。
“醒着吗,子轲?”朱塞在手机里小心翼翼地问。
周子轲不出声,但他翻抽屉里的药盒总能弄出点声来。
朱塞对周子轲这个“少东家”汇报,今天是嘉兰剧院春季档首演的日子:“昨天上午的开幕式你能替你外公到剧院里来,大家已经很高兴了。今天这个首演你就不用来了。期末考试快到了,子轲,专心在学校里学习——”
周子轲原本垂着眼睛找他的咀嚼片,这会儿他睫毛一抬。
“你外公那边如果问了,我会告诉他你学业紧张——”朱塞语重心长,说到一半,就听周子轲突然问:“什么首演。”
朱塞愣了。“戏的首演啊。”
“怎么,你……对戏感兴趣了?”朱塞试探着问。
周子轲胃里还一阵难受。他从抽屉里摸着个药瓶,拧开瓶盖就往手心里倒。倒出来看见那一粒粒白色的小药片,才发现不对。
再看黄色小瓶身上的标签,哪是什么胃药。周子轲瞧着这“扑热息痛”四个字,他忍着胃疼,把小瓶药搁到床头柜上,省得再拿错。
朱塞正在后台代表剧院方面接受采访,再有半个多小时,暌违三年的大戏《梁山伯与祝英台》重排就将在嘉兰剧院春季档的舞台上上演。
秘书沿着通道一路小跑,绕过了道具组的工人们,紧张地附耳和朱塞说了几句话。
朱塞请几位戏剧杂志的记者稍事休息。他身为经理,事务繁多,十分不好意思。采访只好待会儿再继续。
一进办公室,朱塞就看见周子轲正靠在沙发上拆药盒,挤咀嚼片出来吃。
他们家这位小祖宗,自三年前从家里搬出去以后,日子过的是越发一塌糊涂。在家的时候就挑食,胃口娇气,离了家更是不好好吃饭。年纪轻轻沾上了烟酒瘾。据吉叔说,子轲公寓那冰箱里,除了啤酒、洋酒以外,什么都没有,连点能填肚子的吃食都找不着。
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可还在长身体呢。朱塞打电话劝他不听,吉叔上门找他也不理。一转眼三年过去,周子轲将满十八周岁了,连他高中校医院大夫都知道周世友的儿子落下了肠胃病。精心给他开的药方,哪个药饭前吃,哪个药睡前吃,这小子也不当回事。他疼的时候多吃,不疼就不吃了。三餐胡乱对付,酒不仅不戒,还更勤了。连大夫都问,那身体不是他自己的吗?怎么能这么不听话,他到底跟谁过不去啊?
这会儿朱塞瞧着周子轲一次性挤了七八片咀嚼片放嘴里。朱塞坐到他旁边沙发上:“子轲,这个药不能一次吃这么多——”
周子轲喉头一滚,咽下去了。
朱塞语塞。
明明周子轲只有十八岁。可大人们在他面前,话到嘴边,也要犹豫。
反复斟酌,是生怕说错了。
今天来之前吃过东西了吗。朱塞问。
什么时候开始,朱叔叔。周子轲也问。
他在问剧院的事,《梁祝》开幕,是公事。朱塞瞧着子轲的眼睛,感到一阵困惑。
*
直到戏快开演了,朱塞还没弄明白周子轲此行是为何而来。
他带他前往蕙兰的包厢,身后好几位秘书跟随着。包厢外走廊里尽是些还未入座的客人,都是购买了包厢票的熟客。有全家人一起来的,父母盛装打扮,保姆照顾着孩子们,这些孩子大多紧闭了嘴,不敢出声,像是怕丢父母的人。也有结伴来的情侣,无论在外是如何的作派,到嘉兰剧院这个地方,大家都是绅士淑女,他们手里拿着剧院发放的手册,就一会儿的戏小声交流。
也有形单影只的客人,一个人买一间包厢票来看戏,追求大概就更高一点。朱塞面上带笑,与这一路遇到的所有客人一一问好,这种问好也安静有分寸,免得让客人感觉被打扰。
周子轲走在朱塞身边。
朱塞寻到了那一间包厢,门上没有编号,是空的。他把钥匙插进门锁里转动,把门打开。
包厢里面不大,两张沙发,一张茶桌,视角正对楼下的舞台。“子轲。”朱塞刚回头,周子轲已经先他一步进去了。
戏马上开场,朱塞还有许多公务缠身,他作为剧院经理,无法陪周子轲在这里欣赏这部戏。两位秘书得了朱塞的嘱托,在少东家的包厢外头守着。朱塞离开了这条走廊,他边下楼快步前往《梁祝》的后台,边用手机拨通了吉叔的电话。
吉叔从朱塞这里乍一听到周子轲的消息,非常意外。估计是为了躲避在家的周老爷子,吉叔到就近的厨房去接听了电话:“他去干什么啊,看戏?”
朱塞也是一头雾水,他说他已经说了,今天不用过来,可子轲居然还是来了:“刚刚进蕙兰的包厢,一句话都没讲。”
“晚饭吃了吗?”吉叔着急问。
“问了,不吃,”朱塞说,路过一些剧组人员看他,朱塞心里焦急,面上笑得和善,“等戏完了,我再问问他。”
吉叔琢磨了一阵,嘴里喃喃的。子轲不爱看戏啊。他说。
朱塞和吉叔两个人,心里明镜儿似的:子轲这小子从小就不爱去他妈妈的剧院,不爱看戏,每回被蕙兰哄着坐进包厢里,开场没几分钟就开始犯困了,要么坐在他妈妈腿上睡觉,要么自己借着舞台的微弱灯光开始玩小汽车。
更别提他几年前离家后,每时每刻躲着家里人走,朱塞请他参加个开幕式都请了快半个月。就从没见他主动到他们跟前来的。
吉叔越想是越担心:“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是不是有什么事啊?”
朱经理也这么想,他怕周子轲有事,脾气倔,不愿意和家里张嘴。好不容易下决心来了剧院,面对朱塞本人,又不肯老老实实开口。
“我现在暂时走不开,吉叔。”朱塞在后台的人群中穿梭。
吉叔说他现在就给文涛和别的几个同学,还有子轲的公寓物业打电话。
朱塞站在通往舞台的入口,看见了远处人群中的汤贞。一架架摄像机围在那里,三百六十度捕捉着汤贞上台前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观众们是如此地关心这个年轻人,每时每刻都想要看到他。
《梁祝》总导演林汉臣正攥着汤贞的手,对这位主演再三叮嘱。
按道理说,汤贞十八岁的时候扮祝英台,多少是占着年纪小的好处。可如今他二十一岁了,扮作英台的时候,竟还留有几分昔日青葱娇憨的模样。朱塞看他,喉结还是不大明显,只可惜现在时代早已变了,像汤贞这样万众瞩目的大牌演员,万不可能在台上演一辈子旦角。
朱塞确实是欣赏汤贞的,只是他欣赏的角度与寻常人有太多不同。三年前当汤贞初次来到嘉兰的时候,曾有不少声音辗转劝告过朱塞,林汉臣的《梁祝》存在太多变数,嘉兰剧院是国内戏迷心目中的圣地,不要让一时的利益把这块圣地玷污了。三年后,汤贞已是名扬天下,地位今非昔比。他回到嘉兰的这片舞台。几乎所有人都在感慨朱塞不愧是嘉兰剧院的掌舵人,当年在那么多戏里选择了《梁祝》,确实是慧眼识珠。
很难说是汤贞成就了《梁祝》,还是《梁祝》成就了汤贞。林汉臣是个多么敏锐的老头子,他一眼抓住了汤贞身上最为珍贵又难以捕捉的那点特质,通过《梁祝》的舞台,通过“祝英台”的灵魂,让这点特质不断在汤贞身上放大、凝练。此后那些电影导演们,也像是全约好了,他们努力在汤贞的表演里进一步发掘这种特质,终于成就了汤贞在大银幕上无可取代的非凡形象。
千千万万的演员练就一身卓绝的演技,却无法成为巨星。汤贞只有二十一岁,有这样的际遇,是运,是命。评论家们称他拥有“天赋一般的悲剧之美”。专栏作家则说,人们看到汤贞在电视里笑,都会从心的深处听到一丝甘美的心碎。
大幕拉开了,朱塞看到汤贞在台上演绎祝英台的一生,所有观众的眼睛都被吸引到他的身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