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捉鬼记-潘海根-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小琳笑了笑,说:“你觉得我们就算找到了它,光你我能搬得了吗?只要你找的人信得过,不会出卖我们就行了。”

我点了点头,于是告诉她,要不把老汤一起给叫上吧。

徐小琳是认识老汤的,之前一起去过牛头山,她并没有否定我的意见,说我认为合适就行。就这样,她说明天见,然后就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之后,我心里突然有些兴奋,这种感觉很复杂,说不清楚为什么,是因为宝藏的事?还是因为马上就要见到徐小琳了?亦或者是两者原因都有吧。

接下来,我打了个电话给老汤,我说我这边有一个大好事,做得好或许咱们这辈子就发了。

老汤说:“兄弟,是不是有富豪请咱们解灾看风水啥的呀?”

我说:“比这还牛逼,还记得上次我们陪徐小琳一起去牛头山么,其实她是为了一个宝藏去的。”

“宝藏?”老汤顿时就来了兴趣。于是,我便将宝藏的事情告诉给了他,问他要不要和我们一块,一起去搞这件事情。

老汤早就听得心花怒放了,一听这种好事可以叫上他,哪里还有不愿意的呀,立马笑呵呵地说:“愿意愿意,陈老弟呀,你这兄弟真的没白交,你就是我的贵人呀,以后我要是发达了,你当我亲爹都行。”

我知道他是开玩笑的,于是说:“一起去可以,我之所以告诉你这么重要的事,也就是打算叫上你一块的,只是这事儿重大,一定得保密,只得我们自己知道就行,切不可到处宣扬,否则到时候别宝藏没找到,自己小命倒先玩完了。”

老汤说他知道轻重,叫我放心,同时问我什么时候出发去河北寻宝。

我笑了笑,说明天见。

就这样,一切交待出去后,我留下一两万块钱给家里,次日就拿着行李再次出门了。父母问我这是上哪去,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我只是告诉他们我去外省给一富人看风水,要些时日才会回来。

来到县城,先和老汤碰了面,大约在中午的时候,徐小琳也来了。她依旧是那么的漂亮,美得让人不敢直视,因为你没有那个自信敢和她直视。

徐小琳带了三个人,这三个人都和我们差不多年纪,但是却话不多,徐小琳也没有跟我们介绍他们的名字,但是老汤却告诉我,她带来的那三个人一看就是练家子,身手不会差到哪去。

我们在县城落脚了一天,订好机票在第二天就飞到了河北。经过一天的时间,来到巨鹿南部的太行山。

太行山有多大,它跨越多个省市,它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座大山脉。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找遍整个太行山,也没有办法找遍整个太行山。但是我们也有一个大概的方向,那就是太行山靠近巨鹿这边的方向。

一进太行山,就像一叶偏舟入了海,我们在山里每到一处地方,就向当地人打听太平冢这个地名,结果一连跑了好几天,找了十几个乡镇,所有人都不知道太平冢这个地方,当然,也没有人听说过这个名字。

我们大家都有些垂头丧气,心想太平冢过去了上千年,不会真的早就不存在了吧?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要想打听到它,就真的几乎没希望了。

又寻找了几天,我们依旧毫无收获。这一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山里的镇子,太平冢虽然依旧没有打听到,但是却被我们打听到了一个叫太平村的村子。虽然有一字之差,但是我们也还是觉得或许这两者会有联系,说不准以前叫太平冢,后来改名成的太平村也说不定。毕竟冢字,听上去并不吉利,所以去掉那个字也很正常。

就这样,我们按照当地人所指,于是前往太平村。

太平村是在太行山深处,我们走了二十多里山路,最后终于到达了太平村,一行六人,来到这个村子,村里的所有人都好奇的打量着我们,或许这个村子少有外人来吧。

这个村子也有百十户人吧,只有电线,没有电话,我们告诉村民,我们是历史系的研究生,过来考察历史来的。

一听说我们是外边来的研究生,村民们都热烈的欢迎我们,支书还请我们到他们家去住,说我们这些文化人能来这种偏僻的小地方,真是十分难得。

山里人朴实热情,这真是一点也没错,虽然我们是在跟他们撒谎,但是心里还是感觉到一股暖流。

支书有五十来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村干部。当时天近黄昏,我们也就没拒绝,直接住进了支书家。

当天晚上,支书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饭,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了,这可是把我们当成贵客来招待了,这若是换在城里,谁会招待一群陌生人呀?

感激之余,我们也做了决定,如果离开时,一定得留下一笔钱给人家,就当饭钱,总不能亏了农民老表。

饭后,我们泡着茶,支书就和我们聊东聊西,所幸徐小琳是人寿古董这行当的,对历史很有研究,倒是没有露出马肚子,反而让支持十分的佩服她的知识之渊博。

聊了一会儿,我就入正题,问支书有没有听说过太平冢这个名字?

听到我问起正事了,大家都立马来了精神,竖起耳朵来听。

支书眉头一皱,说:“太平冢,这名字如今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你们不愧是研究历史的文化人,竟然这连这么古老的名讳儿都知道。”

一听这话,我大喜,与大家对视了一眼,于是我赶紧问道:“听您这意思,您就还真的知道太平冢这个地名?”

第九十三章无人的村子

我们大家都很惊喜,因为支书这话的意思,证明他多少也知道一点太平冢,这让我们犹如在黑暗中又重新看到了灯火之希望一样,通通盯向支书,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支书笑了笑,说:“关于太平冢的事,你们问我,那是问对人喽,这年头除了我们村有一两个老辈人还知道太平冢的事,那是再没有别人知道了。呵呵。”

“哦?那我们真是幸运了,不知道支书能否跟我们说一说这太平冢的事情,它这个地名现今是否早已不存在了?”我心中十分的兴奋,但还是不敢太过表露出来,只是装作一副对此很好奇的样子问道。

支书说:“太平冢其实并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座大坟墓的名儿,不过你说对了,这个太平冢的名字对于如今的人来说,的确如同不存在了,因为没有人知道它了。”

我们大喜,不是地名,是坟墓的名字,这就更加的印证着这有可能就是宝藏地点了,因为宝藏一般就是埋在地下的,或是跟墓陪葬在一起。

当下,老汤不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急忙问道:“支书啊,不知道这太平冢指的是谁家的坟啊?现今坟墓可还在?”

支书说:“太平冢指的是太平道祖师爷张角的坟墓,坟墓如今是否还尚在,因为都这么久时间了,也没有人去过,谁知道呢。”

老汤说:“支书您对这个这么了解,应该知道太平冢的方位吧?”

支书笑了笑,摇着头说:“具体方位我还真不知道,我也是听我上一辈的老人说的。之所以你们一问起太平冢的事,我会知道这么多,是因为我们这个地名据流传下来的典故,其实就是因为太平道张角的坟墓而得名的。因为有了太平道张角的坟冢落在我们这个地方,所以我们这个地方在古代的时候就叫太平镇。不过后来在解放前,此处人口变少了,就改为了太平村。”

我们点了点头,心想怪不得这老头知道太平冢,感情人家这个太平村的名字由来,竟然也是因太平冢的名字而得来的。不过,听说那坟墓就是太平道创始人张角的坟冢,我们心里就更加相信这次没有找错地方了,因为据徐小琳讲,宝藏就是跟张角一起埋在地下的,这与支书的说法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找到了太平冢,就等于找到了黄巾军的宝藏。

想到此处,于是我就问他:“支书,您说太平冢的具体方位不知道,但是大概方位您知道么?”

支书说:“这个嘛,我只知道在解放前,我们这叫太平镇,山里头还有一个真正的小村子,叫太平村。据说太平道张角的坟冢就在太平村附近,因为听我那上一辈的老人讲,以前那太平村的人,据说就是太平道张角门下的弟子,他们之所以留在坟冢前,就是守墓的,这一守就守了上千年,世世代代如此。”

一听说山里面还有一个小村子,那才是真正的太平村,村里人就是世世代代守墓的,我们大家都愣住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别说找宝藏了,估计到那坟墓前去转悠,守墓的村民都会过来盯着你。

徐小琳问:“那么山里面那个也叫太平村的村子,不知道离这儿有多远呢,守墓的人很多吗?”

我知道徐小琳问这话的意思,她这是想打听一下那个村子里守墓的人,如果人少,或许我们还能偷偷摸摸的去做这件事。当然,若是人多的话,我们万一被人家给逮住了,还不是命都会保不住,一人上来打一棍子,不死也得丢掉半条命。

哪知支书却说:“那个村子早就没了,要不然我们这个村也就不会在后来改为太平村了。因为山里面那个之前的太平村没人了,后来我们这个太平镇才改为太平村的。”

一听这话,我们一愣,于是问道:“那个村子没人了?”

“是的,在很久以前就没人了,听以前的人讲,说那个村子里的人发了一场瘟疫,后来全村的人一个不剩全都死绝了,也有人说是那个村子里闹僵尸,全村的老少全被僵尸给咬死了,反正众说纷纭也不知道哪种说法是真的。总之,这都是两三百年之前的事了,如今那个太平村几乎已经没有人知道了。”支书讲道。

“全村的人都死了?”我们眉头一皱,不过这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没有了守墓人,我们只要找到了太平冢,就可以放心的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了。

这时,徐小琳就问支书:“支书,那你能带我们去一趟那个没人的村子吗?”

支书一听,却吓了一跳,好像十分害怕似的,急忙罢手道:“不行不行,那个村子可去不得啊,会死人的。”

“会死人?”我们一愣,于是我说:“那个村子里有什么问题么,怎么会去不得呢?”

支书说:“年轻人,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个村子里正因为当初全村人都死绝了,所以那里经常闹鬼,非常邪门的。以前听说过有人去到那个村子的附近,经过的时候可以看到村子里有飘忽的影子,而且有的人能够听到哭声。还有人听见村里人在喊他的名字,结果去过那附近的人,回来后都没有好下场,最后没有死掉,也全都疯得疯,傻的傻,就算是被鬼缠上了似的。总之,那个地方是去不得的,否则的话会倒大霉。”

“竟然还有这种怪事?”我们大家皆是一愣,徐小琳他们都看向我,问我村子里死绝了人,是不是真的会闹鬼。

我点了点头,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是横死的,或冤死的,死后怨气不散,的确会徘徊在村子里,害人索命。

大家听我这么一说,都有些害怕了。是的,谁会不怕鬼的呀?

这时,支书就对我们说:“对了,你们也千万不要去那村子了,要不然后悔就晚了。”

我说:“谢谢您的关心,不过我们就是为了太平冢而来的,不管如何,我们都得去一趟。”

支书吓了一大跳,叫道:“小伙子,万万不可去呀,难道你看我是在故意吓你们么,我那可是为你们好啊。”

我笑了笑,心里倒是很感激这位老支书。这时,徐小琳说:“支书,我们就是为了研究太平冢而来,弥补历史中有关于黄巾军张角身世之谜,为了不让历史留下谜团,我们身为历史系研究人员,有必要为此做出一点贡献。何况我们是崇尚科学,不相信迷信的,但是还是谢谢您的关心。”

听到我们非要去那个村子里找太平冢,支书气得跺脚,最后他说:“既然你们非要去的话,我就给你们引下去往那个村子的去路,不过你们要是真出了事,可别怨我事先提醒你们哟。”

我们点点头,谢过支书,于是约好明天上午,就出发前往那个没有人存在的村子。

当天晚上,我们都很兴奋,因为这太平冢我们终于找到了具体的方位了,这无疑也代表着我们马上就要成功了。想到不久之时,我们就能得到一笔富可敌国的宝藏,大家心里都十分的热切,恨不得马上就跑到那个很久以前的太平村去。

闲话不多说,次日上午,吃过早饭,我们就在支书的带领下,离开了这个太平村,前往那个早已被世人所遗忘的“太平村”。

支书告诉我们,以前那个太平村,离此有五六十里山路,得翻好几座大山。几百年前,那个时候还有路,后来那个村子的人死绝了,就连过去的路也没有了。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的区别就在于此,人,是一切的因素。

听支书的意思,那个两三百年前就已消失了的“太平村”,如今其实就是一个再无生人去往的地方,而那个太平村如今到底是什么样子,也无人知道,是否还有村庄的模样,是否还有房舍,是否早已成了密林,这一切都无人知晓,亦或者那里凶魂徘徊,尸骨遍野。

支书带我们出了村,走了十几里山路之后,就停下来了,因为前面已经没有了路,一座座高高的大山横档在我们面前,而且大山里的树木茂密,我们要想去到那个无人的村子,就得从这种密林里头翻山越岭才能到达。

支书说:“我就只能送你们到这里了,你们一直朝西面走,翻了几座山,大约还得四十多里山路,差不多就到了。记住,一旦有什么不对劲,就赶紧回来,千万要小心啊。”

我们谢过了支书,一来我们也没有打算真要他带我们去那村子,毕竟我们是去寻宝,这事儿只能偷偷摸摸的干,不能有外人知道。二来,那个无人的村子被支书说的那么恐怖,虽然我也不知道真假,但是却也没有道理要让支书跟我们一同冒险。

当下,徐小琳就从口袋里取出了一千块钱,强塞给了支书,就当我们昨晚给他的伙食费。

就这样,支书回去了,而我们则继续翻山越岭的往那无人的村子赶去……

第九十四章太平村

一路翻山越岭,劈荆斩棘,几个人都累得够呛,因为这里根本就无路,我们就是在这种原始森林里穿行,所以特别难走。原本支书告诉我们,只要再走四五十里就差不多到了,但是我们走到天黑时都还没有见到所谓的村落。

这时,老汤就开始抱怨了,说这鬼地方走了一天都没见到村子,难不成走错方向了?还是说那村子早就成森林了,就算到了也看不出来?

徐小琳想了想,说:“方向估计没有错,我们就是按照支书所说的方向走的,或许再往前走走就到了吧。”

就这样,我们又继续往前赶,又走了大约几里山路,接着徐小琳带来的其中一个人就突然指着前方叫道:“你们快看,找到村子了。”

我们顺着他所指的方向一看,在林子的下面,只见那里灯火通明,住着不少人,还真是一个村子。

我们都有些兴奋,老汤说:“那里肯定是一个村子,或许就是咱们要找的那个太平村了。”

说着这话,就要往那前方的村子赶去,不过就在这时,徐小琳却愣在原地没有走,我就问她:“你怎么了?干嘛站着不动。”

徐小琳表情很奇怪,皱着眉头悠悠的来了一句:“支书不是说太平村早就没人了么,全村人早在两三百年前就全死绝了,怎么还会亮着灯?”

一听这话,我们大家全都一惊,老汤往前赶去的步子立马就止住了,回过头来,一脸吃惊地叫道:“卧槽哦,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难道……难道那不是咱们要找的太平村,还是说我们见到鬼了呀?”

是啊,前方明显灯火通明,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有很多人生活在那里的村子,可是我们要找的太平村,据支书说早就没人了,怎么可能会有灯火呢?是那里在闹鬼,我们见到的全是鬼火,还是那根本就不是太平村,而是另外一个村子?

我们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全都给愣住了。一时之间,气氛都有些紧张,带着几分诡异。

一会儿之后,徐小琳就说:“你们是阴阳先生,那前面是鬼火,还是真的灯火,能分得清吗?”

我和老汤都摇了摇头,太远了谁能分得出来呀?

老汤说:“别自己吓自己了,或许前边压根就不是我们要找的太平村,而是另外一个村子也说不定。”

我想了想,却摇了摇头:“支书之前曾说过,太平村就在这山里边,而且太平村闹鬼,没有人赶来,说明这边不可能有别的村子,要不然怎么会没人敢来呢。何况……这里连路都没有,你总不可能说这个年代,还有以世隔绝的世外桃园吧?”

徐小琳也非常同意我的看法,点头道:“二狗说的对,前面那个村子一定有问题,如果是有人住的村子,肯定会有路通外面的,支书也不可能带我们翻山越岭穿山而过。”

老汤一愣:“如果说这山里就只有太平村一个村子,而且村里人又早都死绝了,那么这大晚上的灯火通明,岂不就是闹鬼喽。”

徐小琳说:“当然,或许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太平冢守墓的人自愿与世隔绝,为的是保守秘密,毕竟他们世世代代守着的太平冢里可是有着富可敌国的宝藏呀。”

我和老汤都点了点头,觉得她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这时,徐小琳的一个手下就问:“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是直接过去,还是如何?”

我们大家对视一眼,老汤就说:“不管那前边住着的是人是鬼,咱们过去不就知道了,反正他们也不知道咱们是为什么而来的。你们觉得呢?”

我点了点头,对徐小琳说:“不进村的话,我们也弄不明白这到底是不是我们要找的太平村。如今一个村子就在眼前,总不可能绕过它继续往前走吧,万一他真是我们要找的太平村呢。”

徐小琳说:“虽然这事很诡异,但是事到如今,你们说的也没错,我们要想知道真相,就得进村去了解。”

见徐小琳同意了,于是我们就朝着山下的那个灯火通明的村子走了过去。

虽然看着村子就在山脚下,但是要想走过去却隔着好远的一段路,我们顺着山下走,下了山,又穿过了一片半人多高的荒草地,最后终于来到了村子外。

如今就站在村外,村里头点点灯火已经隐隐约约可见了,在月光下,一栋栋黑乎乎的房舍轮廓在夜色下显现,显然,这的确是一个村子。根据目测来看,这个村子大约几十户人家,只能算是一个小村子。

这时,徐小琳就问我,现在能不能看出这村子里住着的是人,还是鬼。

我打开天眼看了看,眉头不由一皱,因为我看见村子里的灯火竟然不像是鬼火,而是真正的灯火。

我将看见的对他们一说,他们也都愣住了。是的,如今的我们其实更加愿意相信眼前的一切都是鬼魂所为,毕竟支书曾经说过这山里边早就没有人了。如今眼前不仅有一个村子,而且还是一个极有可能住着人的村子,这无疑更加让人奇怪了。

我说:“难道连支书也不知道这山里边还住着人?”

徐小琳说:“不可能吧,支书可是本地人,而且这里连条出去的路都没有,可不像是有人住的地方。”

这时,老汤就说:“这么奇怪的事儿老汤也是第一回碰上,我看咱们也别在之疑神疑鬼的了,直接进村,不是什么都明白了么。”

我点点头,村子已在眼前了,我们得进村搞清楚这一切。我回头叮嘱众人,进村切不可乱走,也不能随便乱答人家的话,一切看我的意思行事。

大家都点点头,表示知道了,我这才带着大家往村子里走去。

进村的路就是一条容一人经过的荒地小小的青石路,青石小路两旁杂草丛生,半人多高,很是荒凉,路上也长着野草,就像是很久无人行走的荒路,这让我心里莫名的有一种不好的有感觉。

刚到村口,我就停下来了,只见在村口的青石路边上有一石碑,石碑上长满青苔,我叫老汤用手电近前照了一下,发现石碑上面写着“太平村”三个大字。

看到这里,我不由一愣:“太平村?原来这果然是我们要找的那个消失了的村子。”

老汤说:“看来我们找对地方了,没有走错方向。只是这个太平村并没有消失嘛,不仅村子还在,就连晚上都还灯火通明的嘛。”

我说:“这就更加奇怪了,一个在外界传言早已消失了两三百年的村子,怎么可能会还灯火通明呢。如果说这不是太平村,倒还说得过去,可是这竟然就是支书口中那个全村死绝了的太平村,难道你不觉得古怪么?”

徐小琳也说:“二狗说的对,我们得小心一点了,我总觉得这村子不正常,怪怪的,我相信支书不会骗我们的,他说这个村子早就无人了,就一定不会是空穴来风,胡说八道的。”

在村口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我们就进了村。村子里虽然处处灯火,但是却十分的安静,也没有狗叫声。我们一路走了过来,只见这里的房舍全都是很久以前的房屋,清一色的木质结构,一看就有些年代了,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里是一个古村,没有一点点的现代元素,放眼望去,到处古香古色的,十分古朴。

走了几百米,前方就有一家店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