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擒凶-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健武继续问,该肇事车目前是如何处置的?负责人回答,该车已经被警方扣留,暂时停放在有关部门,等待进一步的检查。

    最后,省城的负责人告诉李健武,该车通过技术人员的检查后,如果获得其他信息,依然会再次转达,李健武与负责人道谢后,关闭了视频电话。

    马林和郑超从始至终在旁听着李健武与负责人的对话,这时,郑超问:“怎么又出来一个年轻男子,这个卖车的家伙又是谁呢?”

    “我觉得这个人和本案的关系不是十分密切,从负责人的描述上看,这个卖车的人有可能只是被暂时雇佣来的,”马林说出自己的想法,“想要从这个人身上查出些什么来,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据目击者说,小洋楼院子里曾经停着一辆四轮驱动的黑色车子,然而撞死老院长的也是一辆四轮驱动的车子,并且都是黑色,”李健武提醒说,“如果真的是同一辆车子,那么这辆车的原始车主会不会就是汤医生本人呢?”

    “有可能,我觉得应该是。”郑超点头认同。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高黎贡山

    9月13日,14点50分,南方某城市一所民办外国语学院。

    马林与李健武搭乘飞机到达此地已是午后了,二人简单吃了午餐,就来到位于城市边缘的外国语学院,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是去见一位学院里的英语教师。

    这位英语教师,正是陪同外国探险家深入云南山区的那名翻译。

    陈志文今年三十三岁,曾在美国留学数载,目前在这所民办学院里教授英语口译,坐在教师办公室等待陈志文的时候,马林回想着前两天的经过。

    郑超联系了云南的警方,希望打听出那位探险家姓甚名谁以及那个外国人的下落,焦急地等待了几天之后,云南方面迟迟没有消息。

    无奈,郑超亲自飞到了云南,可是事件相隔数年,了解那件事的相关人员很少,一番努力打听之后,虽然没有打听出探险家的消息,却问出了陪同探险家一同进山做翻译的那个人的姓名。

    于是郑超回到局里,根据“陈志文”这个名字又是一番搜查,最后终于找到了陈志文的工作单位。

    取得联系之后,陈志文承认,几年前,他刚刚回国,一时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闲在家里,经过别人介绍,他的确陪同一名美国籍探险家深入了一次云南。

    既然是探险家的翻译,那么陈志文应该对探险的一些事情有所了解,案件似乎有了突破,于是马林与李健武立即赶到该外国语学院,希望从翻译陈志文的口中得到一些意外的线索和发现。

    办公室的门推开来,陈志文出现了,马林和李健武站起身,李健武上下打量陈志文,陈志文戴着眼镜,有些发福,双手还留着没有洗干净的粉笔末,李健武问:“你就是陈志文吗?”

    陈志文点点头:“对,我就是,你是李警官吧,我们通过电话的,我记得你的声音。”

    李健武说:“打扰你上课了,很抱歉,不过,我们真的有很多事情需要向你了解,不知道现在你方便谈话吗?”

    陈志文笑了笑:“可以,我已经跟别的老师换了课表,现在就可以,你们想问什么就尽管问吧。”

    李健武言简意赅地问:“在五年前,你曾经与一位美国籍探险家进入云南山区,那地方应该叫做高黎贡山吧,云南的地理我不怎么熟悉,我想问,与你一起的那位探险家叫什么名字?”

    陈志文没有思索,直接说道:“他姓什么他没有说,不过他让我叫他大卫,那个人话不多,四十岁上下,也许更年轻一些,我很难准确判断一个外国人的年龄,不过在国外,大卫似乎是个挺有名气的探险家。”

    李健武看了看马林,他才问陈志文:“大卫,这名字在外国人里面很普遍吧,如果只有这么个名字想要找到那个人挺难的,你还有大卫的联系方式吗?”

    陈志文摇摇头:“没有,因为大卫根本就没有给过我什么联系方式,我跟大卫之间也不算朋友,我们之间只是雇佣关系,我只是他在中国雇佣的一个随行翻译而已,何况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即便有联系方式也早就变更了。”

    对方说的话在理,李健武不得不转变了一个话题,他又问:“在你和大卫出山的途中,是否搭救了一个中年男人,那个人就是考古学家许伯未,这些,你总该有印象吧?”

    陈志文没有否认,他点点头回答说:“没错,有一次赶上了大雨,我和大卫还有两名当地农民被困在山里,雨停后,我们看到一个男人挂在一棵荆棘树上,他好像是从高处的山坡滑下来的,发现有人遇难我们立刻伸出援手,费了一番力气才把那个人从高处救下来,等待那人醒转之后,他告诉我们,他是一名考古学家,名字叫做许伯未。”

    听到这里,马林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请问,当你们救了许伯未之后,许伯未当时是否意识清醒?”

    陈志文不解地看向马林,然后他说:“除了有些发烧,精神紧张之外,许伯未的精神还属正常,起码他还能听懂我的话,也能回答我一些问题,意识应该算是清醒吧。”

    李健武对马林说:“这说明,许伯未在刚刚获救之时,他还没有失忆,那么导致失忆的原因,就是在等待救援的那些日子里发生的,可是,那些日子里究竟能发生什么呢?”

    陈志文不解地看着马林和李健武,他问:“失忆,你们说的失忆是指什么?”

    马林解释道:“我们还没来得及对你说,许伯未自从云南回来后,他就出现了精神病,对于以前的很多事情,他都忘记了,但是根据许伯未的学生描述,许伯未在没有发生意外滑落悬崖之前,他的精神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很想知道,当许伯未被你和探险家搭救之后,你们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导致许伯未后来的失忆?”

    陈志文挠着头,他回忆着很多年前在山里那段经历,然后才回答说:“其实没发生什么,如果……如果非要说发生了什么的话……那就只能说是饥饿了……”

    李健武附和着说了一句:“饥饿……”

    陈志文解释说:“是啊,就是饥饿,因为我们一队人在高黎贡山里面迷路了,我们身上储备的吃的东西都耗尽了,虽然我们身边还有两个当地农民做向导,但还是迷了路。”

    马林问:“迷路的原因是什么呢?”

    陈志文回答:“迷路的原因是因为下雨山体滑坡,令一条常走的山路消失了,为了走出山林,向导带领我们走上了另一条小路,结果,向导也迷路了,不过,要是我们没有迷路的话,很可能就不会遇到遇险的许伯未,从而救了他一条性命,不管怎么说,神秘的高黎贡山似乎存在着某种魔力,人在山里行走太渺小了,似乎命运都被那连绵的山体掌控了……”

    马林想起赵佗说过,许伯未滑下山坡的时候,他的背包留在了赵佗身边,也就是说,许伯未的身上也没有带吃的东西,虽然后来许伯未被探险家救了,但是饥饿又成为了包括许伯未在内的五个迷路人的最大困难,饥饿很痛苦,但是并没有听说饥饿可以令人失忆,想到这里,只听陈志文说:“假如你们非要打听发生了什么的话,那是在之前,我的意思是,在许伯未出现之前我和大卫四个人确实发生了很多……但遇到许伯未之后,相对来说还算平静,除了疲惫和饥饿带给身体上的折磨外,基本上没发生什么……”

    李健武问:“之前发生了很多……发生了很多什么?”

    陈志文一下子皱紧了眉毛,深呼吸了一口气才说:“很多,发生了很多……”

    马林从陈志文的痛苦表情上看出了一些端倪,他追问道:“我忽略了一个早该问的问题,你陪同探险家大卫深入高黎贡山,不单单只是为了寻求刺激吧?”

    陈志文用力地摇起头来,大声说:“不,当然不是。”

    李健武接茬问:“那你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应该说,那一名探险家大卫的目的是什么呢?”

    陈志文深吸一口气,他的话一下子变得断断续续起来,好半天才说道:“目的是……是……寻找……寻找……一具……一具尸体……”

    听到尸体这个词,马林和李健武都是一惊,二人互看一眼之后,李健武立刻问:“寻找谁的尸体啊?!”

    陈志文吞下了一口口水,双手无力地举起来,比划着说:“一具……一具死于六十多年前的……一具军人的尸体……”

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葬礼

    马林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他的问话声因紧张而有些发颤:“那一年,到底你和大卫在高黎贡山做了什么,我希望你可以直言不讳地全部讲出来!”

    陈志文慢慢抬起头,他点点头说:“可以,如果你们有兴趣我会全部告诉你们的,不过,那将是一次漫长的讲述,在学院的办公室里恐怕不行,我的心也静不下来,这样吧,今晚你们到我的职工宿舍来,在那里,我手头还有一些关于探险的相关资料,那些都是从云南回来之后,由于我自己的好奇心才整理搜集到的,我想你们看到后一定会感兴趣,怎么样,今晚七点,我在宿舍等待二位……”

    在没有和陈志文见面之前,马林和李健武绝对想不到,那一夜与陈志文的一番谈话,居然会引出又一段怪诞离奇的可怖插曲。

    然而这段离奇事件,似乎与许伯未那次云南之行的考古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所讲述的就是这个可怕故事的始末——

    就像是很多离奇故事的开始都充满了偶然性那样,这个故事也开始于一次巧合。

    大约六年之前,一位国内一流大学的著名历史学者为了调查六十多年前滇西抗战的历史,他一个人来到了云南腾冲,这个人在考察的过程中,一次经过旧书摊时,无意中发现了夹在一本旧书里面的一张老照片,因此,这名学者为了那一张老照片买下了那本旧书。

    黑白色的照片上,一棵巨大树木下站立了一些人,拍摄的场景看起来好似十几位美国军人正在参加一个葬礼,有一名年长的军官手持一个小黑本子,大概他手里握着的就是《圣经》,军官看起来应该是葬礼的主持者。

    照片的视觉中心偏下的地方是一口巨大的黑色棺木,正被缓缓地放入墓穴,这就是照片的内容,也是一下子吸引住学者的主要原因。

    这张照片显然是在葬礼的过程中拍摄的,一口棺木出现在照片上会令收藏这张照片的人感到晦气,所以才会把照片夹进书里,一夹大概就是几十年,如果学者没有翻开那本旧书,很可能这张照片就会和那本书一起烂掉。

    照片上那棵树也很特殊,因为树木特别大,在当地能够长成如此巨大的树种只有榕树,既然身为学者,学者总是喜欢动脑筋的,他想,照片记录的会不会是抗日战争中埋葬殉职在中国土地上的外国军人的照片呢?那么下葬的那一名军人会是谁?

    于是学者带着这张照片来当地最大的图书馆见馆长,馆长快八十岁了,是学者的忘年交,馆长一生爱书如命,喜欢收藏旧书旧报,而且记忆力超人。

    闲聊中,学者把照片出示给了馆长,馆长居然说,这张照片他是见过的,但不是同一张,很可能以前有一组这样的照片,因为当时没有摄影机,只能用连续的拍照方式记录一段流动的场景。

    馆长讲,六十年前的初秋,正是远征军收复腾冲城最后的日子,由于城中遍燃战火,要想找一家相馆冲洗照片就得跑上三公里的路,那地方是整个腾冲唯一的一家仍在营业的有暗房可以冲洗照片的相馆。

    而这一组照片其中的某几张,就是相馆的后人在很多年之前拿出来给老人看的,相馆的后人说,当年冲洗照片的人是一位看似新闻官的远征军来到店里,冲印了一大堆胶卷,身兼摄影师和暗房师傅的店主人亲自出马,连夜赶工,因为照片内容很特别很稀有,他就暗中多印了一套,自己悄悄地收藏了起来。

    馆长说他看到的是其中一组照片,照片内容记录了一场葬礼,至于是什么人的葬礼却无从得知,但后来那些照片的下落就更加不得而知了,因为这之间经历了“文革”,想一想,那次看到照片的时候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哪一年,之所以这么多年还有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那是一组葬礼照片,所以才会令馆长记忆深刻罢了。

    馆长还说,还记得当年看到那一组照片的感觉,让他明白,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以身殉职在滇西这片土地上的不只是中国远征军,还有不少外国的友军也背井离乡葬身于此。

    后来学者回到自己的工作单位,他发表了一些关于这次滇西之行的相关报道和论文,还把那一张偶然获得的葬礼照片翻拍了刊登在了杂志上,杂志是研究战争事实的专业刊物,在业内是很有影响的刊物。

    然而巧合的是,正是刊登在杂志上的这张老照片,却引发了一位外国老妇人找寻亲人的离奇之旅。

    杂志发行后的半年,居住在国外的一位女士给杂志社寄来一封信件,信件上说,这封信是她的祖母要求自己的孙女写的,孙女说,她的祖母虽然高龄,但始终都在关注滇西战场的史实挖掘,也从中国订阅了不少相关杂志,然后通过朋友邮寄到国外去,虽然祖母即便戴上老花镜也已经看不清杂志上的文字了,可就在她住进医院的头一天晚上,她奇迹般地居然看清了那一张模糊的葬礼照片。

    祖母用放大镜看了很久,然后她老泪纵横,泪水顺着脸上的褶子不知流到哪里去了,然后,她抱着杂志昏倒了,好在被及时送进了医院,祖母没有就这么离开人世,而是硬挺着苏醒了过来,她拉着孙女的手,指着杂志上的照片用微弱的声音对孙女说:“终于……终于……终于被我……找到了……”

    人的生命是很玄妙的,祖母并没有因为那次意外昏倒而离世,而是坚强地活着,祖母说她不能死,她要等待她的丈夫回家,她要和她的丈夫一起葬在家乡那一处开满杜鹃花的山坡上,她说,这是她丈夫跟她新婚之夜共同许下的心愿,所以她还不能死去,因为丈夫没有在她身边,她要等待丈夫回家。

    祖母的丈夫是一位军人,二十岁的时候背井离乡随部队来到了遥远的中国云南帮助中国军队抗击日本的侵略,与这位年轻军人一起来中国的还有一支规模庞大的陆军部队,部队的代号是“猛虎”,担负着的使命是,战术指导、兵器使用和维修地空联络,从而协助中国军队抵抗侵略。

    祖母拿出了一封六十年前的信件,说这封信是当年丈夫牺牲时,部队寄给她的慰问信,这封信可以佐证一些什么,而这封信件也被复制后一同寄到了杂志社,祖母表示,当天一看到那一幅葬礼照片时,她就知道棺材里面睡着的人是他的丈夫,一定是她的丈夫,新婚不久就离开她,为了理想和正义远赴他乡的她一生最钟爱的那个男人。

    看了这封信之后,人是会心酸的,杂志社的总编很感动,甚至落下泪来,不仅是对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外国军人的感激,还有对那位年轻轻失去丈夫却从未改嫁的重情的女人的感动。

    如果真的可以根据那张照片找到那名军人的遗体,让风烛残年的妻子能够看到丈夫的尸体回国回家,也许这样的结果可以告慰她孤独的大半生。

    但是,滇西战场辽阔广袤,根据一幅照片去茫茫的大山中找寻下葬的一口棺木又谈何容易。

    以下是一封六十年前的信件,那是某某上校于1944年5月写给死难者妻子的信。

正文 第一百五十章:未亡人的家信

    以下是一封六十年前的信件,那是某某上校于1944年5月写给死难者妻子的信——

    亲爱的夫人:

    一次战役中,我曾是你丈夫的直接上司。

    当时的情形足以让你和你的子女自豪,并在将来感到安慰。这里,在不违反保密条律的前提下,我尽可能地将当时的情形告诉给你们。

    你的丈夫是中国远征军的一个营的联络官,任务是为了训练中国盟军以及协助他们抗击我们的共同敌人日本侵略军。

    1944年5月15日,你的丈夫参与了一场极为艰难的战斗,他身先士卒,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全,身体涉险暴露在一个明显的位置上,以便观察到敌人的增援部队的火力点,不幸的是,在离他很近的地方炸开了一枚炮弹,他牺牲于爆炸的震荡。

    在将伤员疏散之后,我安排将他的遗体抬到营地,用电台向指挥部报告他牺牲的消息。同时,师级将军和他的人员以及该营营长均迅速地向我表达了他们深深的遗憾,并对你丈夫的英勇和他对战友给予的毫不迟疑的帮助表示赞赏。

    上峰要求我们设法找到一口棺材,并对葬礼最后的仪式给予了尽可能的帮助。

    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们在山下的傣族寨子里找到了一口棺材。棺材的主人是少数民族,祖先曾是该地的首领,战争期间仍是此地的第一富户,我们对主家说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他很同情我们,于是就把家中留着的一副杉木棺材送给了我们,那棺木本是主家老爷为自己备下的寿材。

    在当地人眼里,最好的棺材材料是杉木做的,据说木材是挑夫人从几百里外海拔很高的地方背回来的,很珍贵很稀有。

    葬礼那一天,不少同袍守卫在你丈夫的遗体旁,他在第二天上午即1944年5月16日被埋葬,在当时还处于战斗的情况下,我们举行了一个尽可能的全副军事的葬礼,所有能参加的官兵均有出席。

    他的埋葬地点是高黎贡山附近一处叫做清水塘的地方,那是一个美丽非常的山间台地,那里还有一棵无比巨大的树木守卫着你的丈夫。

    在没有牧师的情况下,是我主持了葬礼,结束时他的战友们在坟墓上空一齐发射了三轮子弹。

    尽管我和你的丈夫几个月前才互相认识,我发现你的丈夫是一位最杰出的朋友和最勇敢的战士,他话不多,为人友善,工作任劳任怨,所有认识他的士兵都痛惜他的牺牲,但是因为他的牺牲我们会作为榜样,进而激励我们下更大的决心,所以我们坚信我们的事业终会成功的。

    谈话时,你的丈夫经常提及他对你和子女的深深的爱,他牺牲时胸前口袋里还有你和孩子们的照片,但照片上布满血迹,我们只好把照片自作主张处理掉了。

    你的丈夫是身着全副的军事制服被埋葬的。

    我已经建议为你的丈夫的英勇战斗表现追授“杰出服务勋章”,勋章不久后会邮寄给你。

    我以及我的士兵们和你一同致哀。

    ……

    上校写给未亡人的这封信里面说,年轻的军人牺牲在高黎贡山附近的一处叫做清水塘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那张照片拍摄到的场景竟然如信中描绘的葬礼场景出奇的相似,比如背景上那一棵巨大的树木,黑色的质地坚实大棺材等等,但要想搞清楚是否就是年轻军人的葬礼,最简单的方法是拿着照片去问一下写信的那位上校,可惜,年头太过久远,那位上校早已离世多年。

    为了完成祖母毕生的愿望,孙女希望在祖母去世之前把祖父的遗骨找回来,当然,找寻棺木这件事他们会自行出资解决,孙女表示,她会从国外派遣一位业内人士去找寻尸体,但想要完成这件事情必须跨越两个国家,孙女恳求杂志社给予帮助,疏通关系,打通各部门的关卡,以便可以把亲人的骨质运回家乡。

    杂志社的领导很同情写信的祖孙二人,因为祖母病重且年事已高,随时都有可能撒手人寰,事情一下子变的十分紧迫起来。

    无论是谁,只要是听了这样一个故事的人,都会觉得如果把此事促成,都将是一大善举,杂志社的领导发挥了自身最大的能量,终于疏通各方面的关卡,但是当地有关部门要求,在外国探险家进入山地之后,必须有中国人陪同在他身边,这样的要求并不为过,然后,经人推荐,陈志文就接受了这个翻译与监视并重的双重任务。

    事情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大约一星期后,被雇佣的探险家大卫、翻译陈志文以及两名当地的挑夫兼向导,根据手中的照片和一封上校的信件,四个人深入高黎贡山,去寻找那位年轻军人的棺木和遗体,同时,四人也走进了六十年前的滇西战场,沿着当年远征军光复滇西国土的路线,踏上了那片神秘而凶险的滇西土地。

    除非你是亲历,否则没有人能想到,世界上还有如此艰险的战场。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耳熟,似乎赵佗就曾经如此描述过,所以,这更加验证了那段山路的艰难险阻,在这巨大的山脉里,距离不是用公里计算,而是以天计算的。

    高黎贡山巨大的山脉紧贴在怒江西侧,南北横亘数百公里,海拔三千多米,探险队一行人走的这条路是两千年前就有的古商道,可以用手脚感受到,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