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京镜鉴记-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咏氪笫遣煌祝郧氪笕饲鹨萍荩角懊嫒ゼ!
刘鉴答应一声,带着捧灯往外就走。知客僧一边带路,一边嘟囔:“这位女施主好高的身量儿,小僧就没见过女人有长那么高的……”刘鉴愣了一下:“就她一个?”知客僧点头说是。
捧灯听着有点哆嗦:“尊主……爷,这个丫头我不想见她,爷您自个儿出去会吧。”
刘鉴摇着扇子,不禁“哈哈”大笑:“这事儿你还记着哪?这可两年多了!”
且说两年前就是永乐二年,当年四月,永乐爷把原来的燕王世子朱高炽册立为皇太子,设东宫,建詹事府,调当时还在翰林院做编修的刘鉴去担任詹事府左司直郎一职。
调令一拿到手,刘鉴简单交接了手头的工作,就向当值的祭酒大人告个假回家了。他刚叫家人泡上一壶春茶,想趁机偷半日清闲,可捧灯在旁边里外屋地到处乱蹿,喝斥几个帮佣拾掇东西,吵得刘鉴耳根子都发麻。
原来这小童觉得既然自家主人升迁,要大家也把馆舍重新布置一番,一会儿叫人挂上新买的字画,一会儿叫人去街上买点花草种在院子里,这四五间房子的小院不够他一个人忙活的。指挥间歇,抽空他还假惺惺拿起本书来摇头晃脑地背。坐在正房的刘鉴这叫一个后悔呀,本意是想趁着调任前清静几天的,结果回到家来比上班还闹心。
刘鉴想让捧灯安静点儿,刚放下茶杯,脱下鞋擎在手里,就听捧灯跑过来报:“骆老爷前来拜会。”刘鉴鞋子才要出手,好不容易才收了回去,急忙穿上出门去迎。就看见旧同僚骆叔同笑着从门外走进来:“真是新官上任,年兄家也是一番新气象啊。”
按品级来说,刘鉴这回算是平调,可詹事府终究是伺候太子爷的衙门,前程无限,总比翰林院来得热,无形中也可以算是一种升迁,论理,交情不错的同僚们都该叨扰刘鉴一顿酒喝才是。可刘鉴在翰林院也没几个亲密朋友,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书虫们大多不喜欢刘鉴平时潇潇洒洒、神神叨叨那股劲儿。只有这个骆叔同不一样,没有丝毫瞧不起刘鉴的意思,况且两人又同是建文二年庚辰科的进士,平常年兄长年兄短的,显得比旁人亲昵了许多。
骆叔同是南京本地人,在城外栖霞山脚下祖传了一处庄园,放假的时候经常邀请刘鉴去他庄里做客,这回又来请了,说:“不必急着上任,咱们先去大醉几天,如何?”
刘鉴拱手说:“本该小弟请年兄的,怎么好再让你破费?”骆叔同笑着往院里一指:“听说从你老家送来点北京特产黄米酒,是乃我所欲也。”
刘鉴正觉得在家里烦躁,巴不得出去转转,这一请正合心意,于是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和骆叔同出门而去,还让帮佣扛了两坛北京黄米酒上马车。虽然他心里还是有气,没叫上捧灯,但捧灯厚着脸皮跟上,他倒也并没有说什么。
四月暮春,鸟语莺花,这一路走得很是称心快意。栖霞山距离南京城四十多里地,轻车快马要走两个多时辰,这俩读书人在马车里吟诗作对,捧灯坐在车辕上竖耳聆听。
午后出的门,晚霞满天的时候才来到骆家庄上,只见那是一套三进的院子,依山而建,青墙灰瓦,朱漆大门。早有仆役接过缰绳,把车赶入后院。两位青年官宦直入花园,骆府的下人早在花园凉亭上摆了酒,还不到掌灯时候,夕阳斜照,四下里景致十分秀美。
骆叔同请刘鉴落座,端起一杯酒来:“年兄此番入了詹事府,前途无可限量。祝君一杯酒,富贵莫相忘。”
刘鉴急忙回礼,笑着说:“哎,小弟当年差点弃考,此番际遇也可以说是险中得来的啊。”
“何出此言?年兄人中龙凤,十八岁就赐进士及第,听说连中连捷,怎会有弃考之事?”
“说来话长。小弟当年院试、乡试都是取了头等,可说春风得意,来京师之前,想着即便不中状元,也总该位列三甲。可一看同闱举子们的相貌,个个都非同小可,别的且不必说,就说当年的状元胡公,还有如今的文渊阁侍讲金幼孜金兄这两位,更是日后登坛拜相的贵胄。当时小弟真是灰心得想扭头就走,四年后再来。那时胸中一股傲气,只觉得大丈夫宁做鸡头、不为牛后。可转念一想,就算四年后再来,也难保那时候没有这般杰出人物,还是硬着头皮考吧。还好中了个副榜末位,要是运气不好,考了个同进士出身甚至名落孙山,那可就丢了大脸了。”
骆叔同以前见识过刘鉴的本领,知道他是个风鉴识人的高手,听了这番话只是一笑:“往事不论,年兄今朝调去詹事府,一定前程广大。功名事业这种事情,那可是强求不来的啊。”
“年兄说的不错,不可强求,也不可不求……”刘鉴端起酒杯来一饮而尽,用筷子击节唱道:“……若不辨心而论相,是将人事逆天时。天时人事如相称,相逐心生信有之。大都贵贱不相识,微妙尽夫人眼力。居然由貌以观之,恐误世人认凶吉……”
如此且歌且谈,酒吃了五、六杯,看看明月升起,家人掌灯,骆叔同突然变得吞吞吐吐起来。刘鉴酒已微醺,平常他看着象个万事不萦于心的半截神仙,其实是个挺热心的好事之徒,如今仗着酒劲,直接开口问:“年兄您这是怎么了,为何欲言又止?有什么为难之事,何妨告诉小弟。小弟在京城里就年兄你一位朋友,只要力所能及,哪怕两肋插刀也在所不辞。”
骆叔同脸憋得通红,踌躇再三才支支吾吾地说:“哦,这个……有关舍妹之事……”
刘鉴眉毛一扬:“咦,从未听闻年兄还有令妹。令尊令堂也谢世很久了,总不能现生个妹子出来吧。”
骆叔同摇摇头,深深叹了口气:“唉,我这妹妹小我七岁,丁卯年生人,她八岁时候生过一场大病,眼看就要夭折,先严先慈都开始准备后事了。可巧一个道姑云游至此,说这不是俗病,而是与道家有缘什么的,开了个方子,几副药下去,病就好了大半。全家正在庆贺,那道姑却说这病仅靠吃药不能根除,要带我妹妹出外云游修炼,才能够痊可。先严先慈虽然舍不得,但也没有法子,只好放她去了。这一去就是十年,她只在父母辞世的时候回来过一趟,守了四十九天的孝就又走了。前半月才回家来,说病已痊愈,不必要再去了。这几年耽误下来,现而今已经……”说到这里,他又开始支吾:“……今日请年兄来……是想……年兄年纪也不轻了,为何尚为娶亲?”
刘鉴听到这里,一口酒差不多全呛了出来:“你,原来你……为、为何找上小弟?”
捧灯一直在旁边帮主人斟酒,此刻随口打岔:“骆小姐好看么?”刚问完就知道说错了话,“噌”地跳出凉亭外,堪堪避过了刘鉴的巴掌。
骆叔同有些无奈地笑了一下:“虽说不上是倾国倾城,倒也生得周正。”
刘鉴借酒遮脸,问:“既如此,何不请出来让小弟见上一面?”
“你我契交,这事又是我先提出来的,见倒是无妨。只是不知舍妹现在何处,年兄若是不介意久候的话,且喝着酒,略等等如何?”
刘鉴奇道:“年兄不知令妹现在何处?俗语有云:‘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就算令妹长年不在家中,既然回来了,哪怕性子再野,再离家总得和你打个招呼吧。怎会不知所踪呢?”
骆叔同摇头说:“年兄有所不知,舍妹随那道姑学了一身的本领,不是寻常女子,等闲男人也降不住她……”
听到这里,捧灯捂嘴偷笑:“这骆老爷说话真是有趣,难道小姐是个妖怪么,还要别人去降?怪不得要说给我家主人,我家主人可是个惯会降妖捉怪的呢!”
燕明刀
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本名“叄А保残醋鳌佰薄保ㄓ叶对臼歉觥耙亍保本褪菂'邑),汉朝以后才写作“燕”。燕国的都城“蓟”就在今天北京市房山区的琉璃河一带。
燕国主要流通的货币为贝币和布币,出土也有不少刀币,有人说是向齐国学的,也有人说那根本就是齐国的刀币,因为两国之间的贸易频繁,所以在燕国也准流通。但其实燕刀和齐刀样式是不同的,燕刀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尖头的刀币(那时候的刀大多是平头无尖的),二就是燕明刀。
燕明刀又可分为圆折和方折两种,也就是指的刀背是呈圆弧形的,还是可以看到明显折角的。这两种燕刀所以被称为“明刀”,是因为在铭文中常见类似“OD”形状的符号。有专家认为那是一个“明”字,所以叫它燕明刀,但也有专家认为那是横过来的“易”字或者“召”字(燕国的开国君主乃是周初召公之子)。
第十二章 十三娘(1)
捧灯在旁边伺候着刘鉴和骆叔同喝酒,两位老爷吟诗拽文,小书童全都一知半解,想要死记硬背吧,一股脑儿那么多东西塞进来,也多少有点消化不良。他正感气闷,突然骆叔同提起个话头,这小童就放下酒壶,挥两袖掸掸衣襟,装模作样、摇摇摆摆地朝骆叔同作一个揖,然后拿腔拿调地说:
“骆老爷有所不知,我家也是书香世家,观风察气、伏妖降魔,亦祖上千年所传也。”
“哦?”骆叔同眼望着刘鉴,随口问道,“倒不知年兄的家世?”
刘鉴还没回答,捧灯先抢着说:“刘氏先祖,有史查考,可上溯一千两百年。想那后汉三国时代,有位‘小霸王’孙策孙伯符,仗一杆大戟,占了江东九郡八十一州……”
刘鉴端起酒杯,做势就要往捧灯脸上泼:“干嘛?说书哪?!”
骆叔同笑着按住刘鉴的手:“这孩子说得有趣,你让他说,让他说。”
有骆老爷撑腰,捧灯后退一步,说得可更欢了:“话说‘小霸王’孙策之父,乃是长沙太守孙坚孙文台。这位孙太守行二,上面还有一兄,名叫孙羌。那孙羌夫妻早早亡故,就将两子孙贲、孙辅托付给了兄弟孙……”
刘鉴实在忍不住了,一脚虚踢出去:“你真说书呀,兜那么大圈子,离题万里!”转过头来对骆叔同说:“先祖乃后汉平原人氏,讳一个‘惇’字,曾为孙辅军师,善查星变,能推演祸福,算是一点家学……”
“是呀,”捧灯还要插嘴,“这位先祖老爷还写过本书,叫《镜鉴记》,可惜失传了,我家老爷的名字、表字就是根据这部书取的……”刘鉴做势就要站起身来追打,小童见机得快,赶紧远远跑开了。
骆叔同还在那里“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刘鉴赶紧转回话头:“还是说说令妹……”
骆叔同心情才好一点,听刘鉴这一问,不禁又轻轻叹了口气:“讲起舍妹,其实无论女红烹饪,都是一等一的好手,而且也知书达理。就是这身本领有些碍眼,经常在屋里待得好好的,突然就不见了踪影,多是小半天才回家来。我虽然说过她几句,她答应得好好的,可就改不了。再说她的话,她那贴身丫鬟就对我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说到这里,他摇一摇头:“我实在是有些怕那丫鬟,也就只好随她们去了。”
刘鉴挑了挑眉毛:“这就奇怪了,那只是个丫鬟而已,难道还能对主人家动手不成?要是这样没规矩,直接卖了、轰走了,也就是了。”
“虽说是贴身丫鬟,但不是家养的,是跟着舍妹回来的。舍妹说那是她师父晚年收的一个女童,两人名虽主仆,情同姐妹,这、这……唉,我才轰她不走呢。”
话才说到这里,只见花园中一阵忙乱,几个家人走过来,撤下石桌上的下酒果品,端上几盘热气腾腾的菜来,都是松鸡、鹿脯之类的新鲜野味。骆府管家对主人说:“是小姐才猎来的野味,听说刘大人在此和老爷饮酒,特别亲手做了几道拿手菜,命我们端上来。小姐去房中更衣,一会儿便来相见。”
骆叔同连忙抬起筷子让刘鉴,刘鉴挟了一些,放在嘴里一咬,果然是满口留香。他不禁暗自想道:“这骆小姐虽然脾气怪些,可烹调的本事着实不差!照管家所说,这野味是小姐自己猎来的,本事确实不小。”刘鉴自己就是个喜爱怪力乱神的,对于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能凭空消失,又上山去打猎,这些平常人看来奇怪的事情,他倒不以为意。
捧灯在旁边听了刚才的话,心里却有点不忿。他是刘家家养的小厮,打小贴身伺候刘鉴,跟他到南京赶考、做官,虽然做事经常不大合乎规矩,可在心里待自家主人还是如同神灵一般地敬着,因此平常最看不惯的就是别家的下人没有下人样子。这一听说骆小姐的丫鬟对主人那么放肆,捧灯不禁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再加上听刚才骆老爷的意思,对方不过是个小小女童,那就更不在话下了。他看两位老爷喝酒吃菜顾不到他,瞅个空悄悄离开花亭,找个骆家人问明了方向,打算去教训下那个没上没下的小丫鬟。
捧灯去了没多会儿,环佩声响,骆小姐踏着月色翩然而至。刘鉴抬眼一瞧,只见她中等身材,衣装得体,头上挽了双髻,插一股银钗,鹅蛋脸薄施脂粉,杏仁眼灵动有神,腮边蕴含三分笑,绛红轻抹一点唇。说不上国色天香,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考语总是能加上的。
骆小姐来到亭前,朝刘鉴敛衽施礼,轻启朱唇,款款言道:“小女子来迟,劳贵客久候,望乞恕罪。”仪态端庄,倒有些官宦小姐的风度。
刘鉴赶紧站起身来回礼:“小姐说哪里话来,在下愧不敢当。”
骆小姐轻提裙裾,漫步走上花亭,就在自己哥哥身边、刘鉴的对面坐下来。骆叔同介绍说:“这就是舍妹了,小字十三娘……”
骆十三娘朝刘鉴微微一笑:“妾自幼离家,随家师修道,久不与人交往。看刘大人面相也不是寻常之辈,而今也就不拘俗礼了,望大人莫怪。”
刘鉴以酒壮胆,把骆十三娘上下端详了一番,看她的言语身段,加上刚才骆叔同所说情况,与自己所知两相印证,心里已经明白了十分。他收回目光,拱手问:“既如此,请恕在下唐突。闻得剑术之道,到宋代就已经绝了,所以从元朝到国朝,再不闻有剑侠之名。敢问小姐在何处学来的?”
骆叔同听他一口道破妹妹身份,不由得挑出大拇指:“年兄果然厉害!我之前不敢明言,也正因此……”
十三娘打断哥哥的话,垂着头回答说:“大人有此一问,足见学识渊博。但书中所言不可尽信,此术起自亘古,源远流长,岂有断绝之理?”
“哦?那敢问剑术始于何时呢?”
“师父对我说,自黄帝从九天玄女处求得兵符之时,便有剑术流传了,黄帝之臣风后就曾研习过剑术,因此才能破了蚩尤。黄帝因剑术神奇,恐为心术不正之人妄用,因此立下严规,每代只能寻些诚实君子,口传心授而已。所以说此术不曾绝传,也不曾广传……”
刘鉴一边听一边摇头:“说句不好听的话,各门各派都喜欢上附先贤,就连皇家都不例外,李唐皇室还说自己是老子的后裔呢。就在下读过的书中,黄帝破蚩尤有种种法门,但没有一部提到过剑术。”
十三娘莞尔一笑:“妾前言书籍不可尽信。但这些话,都是师父告诉我的。”
“哦,”刘鉴更来了兴趣,“那么小姐自己是怎么认为的呢?”
“就书上所载,大概《吴越春秋》上说越女得袁公传授剑术,是最早的源头了吧。传此书为东汉赵晔所著,即便所言不实,也可知剑术之源,最迟不过东汉。”
刘鉴点头问道:“如剑术真始于春秋之时,那么太史公作刺客列传,想来都是剑侠所为了?虽然荆轲刺秦王失败,也可说他剑术未成,书中其他几个刺客,多是会剑术的了?”
十三娘笑着回答:“就算剑术有成,只要气数未尽也不能擅害人主,那关系到天下苍生,岂可儿戏?至于专诸、聂政之类,不过是义气所至,都是血性好汉,和剑术没什么关系。若是那般都叫做剑术,那世间拼死杀人的,都是会剑术了。”
刘鉴“哈哈”大笑:“小姐说得不错。在下还有一事不明,既说怕为心术不正之人妄用,历代传下严法,但不知都有哪些规条?”
十三娘认真地回答说:“师父曾说,世间有几种‘闲事’是我辈中人必须管的。一是地方官残虐百姓、贪贿害命的;或者官员谄媚天子、戕害忠臣的;还有边疆将帅贪污军饷、卖国求荣的;有监考官员私通关节、混淆黑白,使良材沦落、才子蒙屈的。这类人才是我辈所必诛者。象那些油滑官吏、地方土豪、响马强盗之流,有国家法度去制裁;民间的忤逆子、作奸犯科之徒,他们自有报应,便不关我辈之事了。”
刘鉴听了这番话连连点头,大生知己之感:“受教了。在下从书中读到剑侠的时候,总觉得前后矛盾之处甚多,以为都是小说家言,不足取信,今日小姐之语,使我茅塞顿开。”
十三娘笑道:“大人能从书中读到的剑侠故事,恐怕确实都是小说家言呢。”
刘鉴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此时月朗风清,不知是否有幸一睹小姐的秘技?”
十三娘微微一笑:“看来大人想眼见为实,那妾就只好献丑了。”说完话,正要提裙下阶,忽然看到园子里的家人们纷纷交头接耳,都朝一个地方看去。十三娘眼神这么一转,凉亭里两个男人也都察觉到了,站起身来远望。只见园北一块太湖石后面围着好几个人,还隐隐有哭嚎之声从那里传过来。
骆叔同在前,刘鉴和十三娘在后,急忙走过去看个究竟,刚绕到太湖石背后,就见到捧灯被一个人揪住领口拎在半空。那人正好背向着他们,刘鉴看不清是谁,只觉得貌似是个女子,但是身量颇高。
捧灯两手抓住那女子的胳膊,两条腿不住乱蹬,连哭带喊,鼻涕眼泪喷得到处都是。那女子扯起捧灯的衣襟,在他脸上胡乱抹了几把,恶狠狠地问道:“就是你说要来教训我的么?”
捧灯的头摇晃得好象拨浪鼓,含混地分辩:“不是……没有……”
“是谁告诉你说我没大没小的?”那女子一手拍打太湖石,一手拎着捧灯:“是不是那几个管事的废物?”话音未落,周围看热闹的仆人都是朝后一缩。
“不是……”捧灯看到刘鉴等人已经赶了过来,心下一宽,知道自己没有性命之忧,脸色好看了很多。可他脖领子还是被人揪得死死的,仍然不敢放肆。
那女子接着骂:“你说我不分尊卑,可我家老爷总拿一些我听不懂的话骂小姐,象什么‘行必无皮’,骂小姐没脸没皮。我家小姐天仙似的人物,从来循规蹈矩,怎么能让一个臭男人这样呵斥?”那女子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太湖石上划道。这指力真是非同小可,坚硬的太湖石在她手指下就象是豆腐一样,石屑纷纷洒落。
刘鉴心说,哦,原来这就是那个让骆叔同害怕的丫鬟了,不禁好奇之心大起。
骆叔同说:“我没骂她呀,我哪敢……干嘛骂她?那是皇后娘娘《女训》上的话……”听口气象是辩解、训斥,可看表情却有点想往自己妹子背后缩。
“皇后娘娘就能骂人了吗?!”
十三娘笑了起来:“原文应该是‘居必以正,所以防匿也,行必无陂,所以成德也’吧,这是说走路的时候不能歪歪斜斜,不是在说脸皮啦。”
“就是,”有妹子撑腰,骆叔同的口气硬了一些,“身为女子,本就应该……”
可是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十三娘打断了:“兄长,无论《女训》还是《女诫》,虽然也有不少有道理的文字,可是寻根究底,都教女子要处于柔弱。班大家的《女诫》第一篇就是《卑弱》,说什么‘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似乎女子生来就比男子为低。小妹实在无法接受。”
“古圣先贤之理,本就是说……”这回骆叔同的话是被刘鉴打断了。刘鉴朝十三娘一拱手,下巴朝捧灯点了点:“能否先把这孩子放下来?”
十三娘点头应允,那丫鬟这才停止破坏假山石,并且把捧灯放下来,轻轻地推搡倒地。她随即转过身来,刘鉴仔细一瞧,才发现这丫鬟并非常人,从面相上看,约摸只有十岁左右,但身材要比十二岁的捧灯还整高一个头。当晚月明星稀,隐约能分辨出她的头发是淡黄色的,鼻梁很高,眼窝略陷,竟然是个番邦女子。
刘鉴心说:“所谓‘黄毛丫头’,还真是一点不差。”
这丫鬟转过脸来,望着十三娘,撒娇似地扁了扁嘴,好象随时就会哭出来。她用手一指捧灯:“小姐,这人刚才要打奴家来的……”
大家看到捧灯软瘫在地的德性,都是哭笑不得。
十三娘对刘鉴深深一福,道歉说:“这女娃儿是我师父云游西域之时,在战乱中捡到的,空长了这么大个子,却不懂事,大人见笑了。”
刘鉴回了一礼,打趣说:“这小子是先父饭后消食之时,在路边捡到的,个子不大,鬼心眼不少,小姐见笑了。”
十三娘忍不住掩口而笑,然后招呼那个丫鬟:“瑞秋,还不快过来给刘大人陪不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