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欧几里得空间的杀人魔-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届【金车。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
决选入围作品评语
(本文涉及谜底与部分诡计,请在读完全书后再行阅读)
日本推理小说之神/岛田庄司
在日本本格推理小说文坛,近来某种流行势力逐渐抬头,那是因为明白企图欺骗读者、让人迷失方向、让人大为吃惊的诡计已经利空出尽,所以用之前曾经出现过,而且获得好评,由前人所构思的诡计或机关加以模组化(部分完成品),加进自己制作的装置中,并扩充其数量,亦即以量取胜,以此说服读者的一种作风。
借由数量,能对使用者产生一种蒙蔽效果,让他们看不见自己挪用前辈功绩的行为,就此发展成无罪意识,进而得到好评。由于有这样的前例,所以人们想到利用这种借用方式,保证可以提高作品价值。而前例的作品问世后,已过了好一段时间,这项现实也容许作家采取这种行为。那些存在于昔日领域的前例中,应该极力避免借用的这份良知,如今就像随风飘摇的烛火般,几乎已荡然无存。
在这一点上,笔者感到忧虑,以既有的点子,采以量取胜的作战方式借用的例子,与自行发现前所未见的诡计、发明突出且惊人的结构,以此做为主轴所完成的新作品,当两者摆在一起时,该如何定出名次,才算是正确的选评呢?我也曾接受过这样的提问。
身为选评者,我想先在此明确表达我的判断方式,我会视哪部作品发现前所未见的点子,而给予较高的名次。借用既有的例子,如果只采用一个,不算是盗用。但如果一次借用多个,要说这不是盗用,可就站不住脚了。前面所提的例子,我不得不说一句,像这种构想的连锁反应,会陷入恶性循环中。而这种倾向是在某种风潮的末期所产生,等日后这股风潮停了,便看不到任何有发展性的远景。
“诡计贫乏”这句话,从笔者以新人的身份踏入日本文坛的时候起,大家便常这么说。但笔者从不这么想,实际上,我自认也一直在各个领域上提出从未见过的点子。不过,笔者历经将近四十年的写作时光,对于这样的主张,也不得不给予相当程度的认同(但老实说,笔者至今仍不认为诡计的可能性已经枯竭)。因此,对于这早在十年前就已隐隐预见的严重事态,基于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一份心,我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本格”的想法。
所谓“本格推理”文学,自从范?达因登场后,十九世纪时的科学构想,亦即指纹、血型、不在场证明构想等等,就像棒球规则一样,逐渐成为推理时的约定事项,固定套用在小说中。因此,既然现在是处在诡计贫乏的状态,我提议跳脱出一九二〇年代的这种游戏法,干脆重回一八四一年的《莫尔格街凶杀案》构想,与活用当时最新科学的爱伦坡和柯南道尔采取同样的思考方式。
不光只有指纹、血型、声纹,二十一世纪的科学甚至已发出DN A、基因重组、发育生物学、人造骨骼、人造血管、脑科学等,只要将这些要素纳入我们的眼界中,可当题材的对象可说是取之不尽。这在向我们暗示,有无数可能等着去发现,前景看好。
话说回来,范。达因的主张,是企图在仍置身于黎明期混沌里的新兴领域中,呈现出完成品,这并非不容怀疑的神谕。考量到英美领域后来都走进死胡同的这项事实,笔者的主张岂不是显得很自然并且有其必要吗?透过这种原本的构想,亚洲的本格推理可以不必步上英美领域衰退的后尘。
然而,这项提案有种略微局限于表面的倾向,对于本格推理创作既有的定型作品,往往被误以为是一种副领域的试行方案,而在华文世界的本格创作中,也开始出现大量采用模组群的手法。
此外,也有人误以为二十一世纪本格单纯只是科幻创作,或是将活用脑科学视为终极目标。如果是这样,笔者觉得愈来愈值得担忧了,恐怕在亚洲也阻止不了这种文艺领域衰退的现象。
不论是“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科幻”文学,还是“本格推理”,都是十九世纪的科学革命冲击产下的婴儿。不论哪一种文艺,若没有科学与其新思潮的抬头,都不可能诞生。但这三种文艺,其各自追求的目标都大不相同。
“自然主义”是达尔文进化论督促那些过去宗教强加于人的道德观进行部分修正,引导出对人类这种动物的自然姿态描写。“科幻”则着眼于科学引出的崭新未来社会的样貌和新思想、光明未来的恋爱和冒险,以及高效率杀戮的未来战争、彻底监控和贫困的黑暗世界,再加上出人意表的各种科学道具,全部陈列在读者面前。
“本格推理”始终着眼于“逻辑推理”,对象主要是刑事罪犯。以走在时代尖端的科学见解做为应证的辅助线,这是基本。本格不论想靠近哪个领域,都不会扬弃逻辑推理。
【金车。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这次同样也有优秀的挑战作品登场,但我前面所提到的不安,也有助长的趋势。今后我也会很仔细的加以说明,同样出现在日本的不安构造,以及二十一世纪本格所追求的目标,并期望能在不会迷航的领域中持续前进。
。
今年的这部作品,让选评者热切期望能有华文转日文的高速翻译机登场。这部作品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展现了许多魔术,让在场观看魔术的人们见识到奇幻风景?,而且在演出戏剧的同时,来到后段开始解说谜团,二度让人大感惊奇。尽管拥有这样的特殊结构,但作者描述的故事梗概,以及魔术手法的说明文,即便请了懂中文的选评者对其所理解的内容做详细口头说明,还是无法完全理解魔术手法。
作品愈是传达出像杰作般的气息,愈会给人焦急难耐的感觉,要是今后仍持续这种倾向,恐怕会对大量使用物理性诡计的作品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全部改换成日文,我或许就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而难以理解的部分,也应该能从周边发现看穿谜题的材料才对。
这部作品如同总论所描述,是依序提出多个推理模组,并用数学来加以分析、解说,成功的用宏大的格局让整体呈现出充满幻想的推理风景。不过这部作品令人喜欢之处,在于魔术剧本身虽然让人觉得有点似曾相识,但这不是随便借用之前的例子,而是全都出自作者的原创。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确定,这一点应该能做为一部作品得到高度评价的前提。
作品中的风景充满画面感,这本身也极具魅力,而且当中导入的数学理论,为作品添加一种高级感,这点也值得嘉许。
三到四种事件,是三到四种堪称气势宏大且大胆的魔术替代品,凶手只要有经验和胆识,就很有可能成功。而搬出数学来说明现象,也让人感觉很新奇、品味不凡。
冬天受大雪支配的北欧法罗群岛,其中的米基内斯岛上某栋建筑内,发现一具奇怪的尸体。尸体是女性,没有头,而建筑外只有前来的发现者留下的脚印。此人死后并未降雪。因此,拿走女子头颅的凶手,势必会在建筑周围的雪地上留下脚印,但却遍寻不着。
作者有数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他说数学和推理之间有很高的亲和性。那么,就数学的见解来看,要如何解释这不可思议的命案现场呢?
把头部带离命案现场的方法出乎读者意料之外,很难找到类似的旧有案例,而利用数学公式说服大家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此手法也颇具魅力。
接着又是另一个魔术手法杀人。以酒吧为舞台,十九个人各自与身旁的两人手勾手,围成一个大圆,而这群人还和身边的人用围巾绑住彼此的手臂。第二十人就在这个圆圈当中。这时突然停电,待重新亮灯后,位于中间的第二十人已遭杀害。
然而,用圆圈围住这名被害者的那十九人,在亮灯之后,手臂一样与隔壁的人紧紧绑在一起,所以不可能下手杀人^S!是很明确的魔术表演形态,但是对手法的解说很有说服力,让人认同,觉得或许确实有这个可能。如果有人在一旁扯后腿,质疑“世上哪有人会用这种方法杀人”、“要是牺牲者的抵抗时间拉长怎么办”、“提议要安排这种特殊情况的人肯定就是凶手”,那就太不识趣了。
不过,让人从窗外的树丛间目击有个像幽灵的东西飘过的方法,以及让另一个人看见无头幽灵四处徘徊的魔术原理,光凭大纲和插图的解说,还是无法理解。这让人深切觉得,如果整部作品可以全变成日文就好了。
不过,在导入数学构想外,又加上希伯来语的死前讯息、日蚀的风景、利用切下的头颅做的大胆魔术、担任侦探角色的数学天才少女独具的魅力等,还有许多其他的趣味。本次的候补作品中,这部作品最能感受出创作企图,展现足以得奖的完成度。
这部作品的珍贵之处,在于它让人感觉在爱伦坡和柯南?道尔时代,原为对立概念的幽灵和科学,在迈入新世纪后开始共存于世。不仅如此,它甚至提到科学和数学能创造幽灵,这种构想同时也让这部作品充满画面性。
这部作品让人充满期待,作者运用自己擅长的数学和科学等道具,创造出另一种幽灵。我想,这样的作为可能会对推理的进化有所贡献吧!好书尽在【】 ://w。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