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保安团(山人)-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政委说:“你放心,等到张仲瀚和张存实先后表态支持我们,必须会对乔明礼有所触动。到时候就是咱们说服他归顺我部的大好时机。”
  郑卫国欢喜道:“好,那就按你说得办!”又说:“老程,今天晚上就别回博野了。明天军校将正式开校,到时候我们一起出席!”
  程政委点点头,笑道:“好!我也想见识一下这个学者型军校究竟是怎么回事,哈哈!不过,我的身份会不会有麻烦?”
  郑卫国摇头道:“不会的,李良荣、廖耀湘二人是较为纯粹的军人,跟胡学熙这种党棍是不同的。”
  程政委恍然大悟,说:“您的意思是想拉拢他们?”
  郑卫国苦笑道:“我倒是想啊,不过这两个人对常凯申很忠心,很难拉拢得过来。我的想法是,能拉则拉,拉不过来也要为我所用。毕竟这样的人才浪费掉就太可惜了。”
  程政委点点头,笑道:“其实想要拉拢倒也不难。”说着随口道出几条计策,让郑胡子听不禁拍手叫绝。
  有分教,直叫英雄无归路,蒙冤战将换门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百一十八章 阴谋阳谋

  李良荣和廖耀湘都是当时难得的军事人才。尤其是廖耀湘,学贯中西,战术水平极为出色,还精通机械化骑兵作战。如果能把这两人挖过来,必将对第41集团军的成长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郑卫国还有两个疑虑,第一是怕人没拉过来,反而背上一个挖人墙角的恶名。第二则是担心会因此激怒了常凯申,导致和国府的关系彻底破裂。这两个后果都极为严重,甚至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程政委却胸有成竹,很有把握地说:“司令员你尽管把心放到肚子里好了,这件事情只要我们肯办,就一定能办成!”
  他见郑卫国还有些不放心,又透露了两条“秘闻”。第一件事情跟李良荣有关。那是1927年,李良荣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担任少校团副。那年的4月12日,常凯申校长突然向左翼势力举起了屠刀。一时间,上海滩上人头滚滚。正义感很强的李良荣对此极为反感,一怒之下脱离了军队,并进入上海劳动大学学习。
  第二件事情跟廖耀湘有关。廖耀湘是黄埔的小字辈,第六期毕业。毕业后不久即以上士身份赴法国留学,初学三年法语,然后进入圣西尔军校学习。法国是什么地方?gc主义的源头之一。大名鼎鼎的旅欧支部就是在法国成立的。廖同学在法国呆了六年,难免不跟gc党人打交道。
  郑卫国皱起眉头说:“李、廖二人深受委员长信任,就凭这两点恐怕很难奏效吧?据我所知。**将领中早先跟我党有来往的可不在少数。委员长就算有所猜忌,也不敢一竿子全部打死。”
  前段时间的兰封会战中,李良荣身为师长连吃败仗,照样安安稳稳地在侍从室当参谋。转眼间又调到华北来当集团军参谋长,可谓圣眷正隆。廖耀湘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六期生都快爬上师长的位置,可怜不少一期的学长还为个团长争得头破血流呢!
  程政委笑道:“若是别人自然不行,但委员长这个人外宽内忌,可不是一个用人不疑的人!”
  郑卫国有点迷糊,说:“那我们怎么做?举报他们两个通共?”
  程政委摇头说:“呵呵。这样做未免落了下乘。还会被对方视为故意挑拨。不妥,不妥!”
  郑卫国还是没弄明白,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程政委故作神秘,反问道:“司令员。您有没有听过一个古代的寓言?”
  郑卫国疑惑道:“什么寓言?三人成虎?”在他的认识中。三人成虎算是离间的一条好计策了。亲如母子也会上当。
  程政委呵呵一笑,说:“不是这个,而是疑邻盗斧!三人成虎太麻烦。还有暴露的危险。疑邻盗斧就简单多了,我们只需要在委员长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然后静静地等它生根发芽!”
  疑邻盗斧这则寓言出自《吕氏春秋》,讲的是古时候有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暗中观察那人,结果发现那人走路的样子、脸上的神情,还有言谈举止无一不像是偷斧子的。然而,事实证明这些疑点都他自行“脑补”的,那个人根本就没有偷过。
  程政委说的办法便是基于这个道理,利用人性的弱点让委员长不断地加深自己的怀疑,最终导致信任破裂。最可怕的是中计的人明明上了当还浑然不知。
  郑卫国终于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说:“这么阴毒的主意是谁想出来的?老程,你可别说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程政委不高兴地说:“这么好的点子哪里阴毒了?而且凭什么说不是我想出来的。”
  郑卫国笑道:“呵呵,老程,你休要瞒我。这个计策看似简单,实则专攻人性弱点,阴险无比却又不落痕迹,没有几十年的阅历是绝对想不出来。就你那个直筒子脾气,更加不可能。”
  程政委哈哈一笑,说:“我算是服了。好吧,实话跟你说,这个主意其实是杨教授想出来的。他见你对李、廖二人垂涎欲滴,便想了这个主意,又让我来探探你的口风。不过你这个人也忒不地道了,大伙儿这么尽心心力地帮你,你倒好,反说我等阴毒。”
  郑卫国恍然大悟,说:“是杨教授?怪不得,大知识分子出手果然是非同寻常!不行,有机会得向他老人家多讨教几招才是。”
  程政委笑道:“杨教授怕你不喜欢这等阴谋诡计,还特意嘱咐我先探探你的口风再讲。你倒好,吃了碗里的还望着锅里的。依我看,你还是多捉摸怎么打仗为好。”
  不少人特别是军人对于阴谋总是瞧不上眼,打输了还叫嚣道:“背后捅刀子算什么本事?有种的,拉开架势我们堂堂正正地干一仗!”
  这种人可谓至死不悟。殊不知阴谋也是战争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手下两大谋士,张良善于阳谋,陈平善于阴谋,阴阳相济,这才有了大汉朝四百年的基业。
  郑卫国哈哈一笑,说:“杨教授这回可是小瞧我了。我这个人没有道德洁癖,而且谋略跟道德无关,堂堂正正的阳谋也可以用来作恶,阴险毒辣的阴谋照样能宏扬正气。”
  “说得好!”郑卫国正兴致勃勃地吹嘘他的“阴谋论”,周参谋长突然走了进来,还拍起巴掌表示赞同。在他身后,熊处长也跟着走了进来。
  周参谋长见两人一脸喜气,忙问道:“总司令,老程,什么阴谋诡计让你们这么高兴?说说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快说出来与我们分享一下。”
  周、熊二人都是郑卫国的心腹之人,郑卫国也没隐瞒,就把刚才商定的计划说了出来,还让他们两位帮忙参详。
  周参谋长略想了一下,笑道:“嗯,以我对委员长的了解,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工作重点还是要放在李、廖二人身上。您刚才也说要阴阳相济,疑邻盗斧是阴谋,那我们合作抗日,复兴中华就是阳谋。阴阳并用。双管齐下。不愁这两位豪杰不入您彀中啊!”
  (注:彀,原指张弓,此处代指圈子。唐太宗曾评价科举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这是自然。我打算让他们到参谋部和军事学院帮忙。你们趁机多笼络一下。”
  周参谋长和熊处长忙点头称是。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
  郑卫国又对熊处长说:“小熊。明天军事学院就要正式开学了,你那边都准备妥当了吗?”
  熊处长忙道:“报告总座,职部正是为此事而来。军校有些事宜需要向您请示。”
  郑卫国摆手说:“你现在是学院的院长,不要动辄便来请示,学院内部事务自行决断就行了。”
  熊处长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说:“您批评得对,只是卑职以前从来没有独立主持过这样重大的工作,一想到学院明天就要开学,心里就有些没底。”
  郑卫国笑道:“以前33师、97军行军打仗不都是由你一手操办的吗?难道办一所军校比打仗还难?”
  熊处长见郑卫国并没有因此责怪他,心里松了一口气,忙解释说:“以前行军打仗的时候我只需要拟定计划,上面还有您跟参座掌舵。而且办军校确实很麻烦,人事冗繁,比打仗要复杂多了。”
  郑卫国点点头,安慰道:“嗯,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我知道办军校很难,要把军校办好更难。而且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你们身上担子不轻,心里的压力更大。”
  熊处长听了很受感动,眼圈一红,激动地说:“多谢总座体谅。”
  程政委也安慰道:“遇到什么麻烦,或者受了什么委屈可以直接找司令员,或者找我和参谋长都行。军校是头等大事,我们会支持你的。”
  熊处长满心欢喜,办军校的难度和遇到的阻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这也是军校迟迟没有办起来的原因。如果得不到长官们的支持,那他这个院长夹在中间就难受了。
  程政委一直对那个所谓的“学者型军人”感到非常好奇,又问道:“熊处长,我听司令员说你是在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的。那个学者型军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熊处长笑着解释说:“其实不光我一个,参座和廖处长也是圣西尔军校毕业的。所谓学者型军人,是因为圣西尔军校非常重视学员们的文化素质,教学时采用的是大学的办学模式。在入学的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里,文化课的课时足足占了三十周,是军事训练的三倍。”
  程政委惊讶地说:“好家伙,这明明就是在培养大学生们嘛!那我们学院也是这样?”
  熊处长看了郑卫国一眼,笑道:“呃,我们学院恐怕暂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以后学院要是组建中高级指挥系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哦,这是我重新拟定的一份章程,请两位长官过目。”
  说着,他从皮包内取出一份文稿递了过来。郑卫国接过一看,见是一份办学章程和细则。这个跟以前那份草案不同,内容要更加细致,而且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的。
  比如说现在这一批学员中,有的学员是大学生,但之前从未接触过军事;有的学员只有小学文化,但当兵多年,作战经验丰富。这两者的差别就很大,培训的方向也有很大的区别。
  熊处长的方案是根据学员特点进行归类,同一类学员划为一个班,便于集中教学,节省师资力量和时间。
  郑卫国看了之后非常满意,点点头说:“嗯,你这份办学章程拟定得很好。值此两千年未有之变局,绝不能因循守旧,任何有助于我们增强实力的办法都值得一试。”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了起黄埔军校一些弊端,又建议道:“根据我们学院的学分毕业制度和自选课程制度,肯定有优秀的学员先于同伴们毕业。每毕业一名学员就会空出来一个名额,这个名额你们不能闲置,必须要利用起来。”
  熊处长说:“您的意思是每毕业一名学员就新招一人填补空缺?”
  郑卫国笑道:“就是这个意思,这样才能保证学院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举措后来被戏称为流水线培训制度,曾在关键时刻为抗日事业发挥了巨大的能量。
  周参谋长当时却有不同意见,反对说:“总座,这恐怕不妥。要是学员们一个接一个地进入军校学习,哪儿还分得清谁是第几届的呀!”
  郑卫国解释说:“分那么清楚干嘛!我就是想要彻底打破这个‘届线’,避免学员们靠资历混饭吃,见面就要喊学长。难道学长就一定比学弟厉害吗?谁行谁不行,战场上见分晓。”
  在他看来,黄埔军校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资历看得太重。选拔军官的时候,先不看能力品行如何,而是先看你是第几届的。到最后一、二期学员中不少酒囊饭袋都跻身高位,而后面毕业的优秀学员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周参谋长沉思片刻,心悦诚服地说:“还是总座想得深远!”
  程政委则开玩笑说:“委员长当年要是实施这个方案就好了,那我看到徐副师长、陈旅长、林师长他们就不会觉得矮了一截了。”
  大伙儿一听,都哈哈笑了起来。因为徐、陈二人均为一期生,林师长是四期,程政委是五期。要按黄埔的规矩,见面就要喊学长。当然八路讲究官兵平等,不搞这一套,程政委此言纯粹是在说笑。
  等他们把工作忙完之后,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郑卫国站起来朝窗外看了看,说:“时间也不早了,明天还举办军校的开学典礼,大家都早点回去休息吧!”
  程政委他们纷纷告辞离去,走之前还半开玩笑地嘱咐说:“司令员可别忘了把李良荣和廖耀湘叫去。”
  郑卫国笑道:“放心吧!如此良机,岂能错过?”


 第三百一十九章 开学典礼

  出席军校开学典礼的事情,郑卫国早就跟李良荣和廖耀湘讲过了。两人不仅欣然表示同意,得知军校缺乏教官,还主动提出要帮忙在学校带课。
  为什么会这么好心呢?一方面,因为博野民军事件和胡学熙事件,两人对郑卫国有些愧疚。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想试探郑卫国有没有割据一方的念头。因为在他们看来,建立军校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班底,极有可能演变成一个新军阀。这是持正统观念的他们所不能容忍的。
  如果郑卫国想借机建立自己的班底,肯定不会容忍别的势力插手,这样就揭穿了他借抗日之名行割据之实的真面目;如果郑卫国同意的话,那正好,两人还可以借机在军校内部培养出亲中央的势力来。
  次日一早,郑卫国便让柱子把李良荣和廖耀湘请了过来,大家在一起吃了个早饭。等程政委、周参谋长、周福成军长、冯占海军长他们汇合之后,就一起朝典礼的举办地——东郊阅兵场赶去。至于熊处长,早早地就赶过去布置会场了。
  东郊阅兵场是一处非常宽敞平坦的坝子,据说古代某位名将曾在这里阅兵,还留下了点将台等遗址,颇有些历史的沧桑感。不过多年荒废下来,此地早就没有当初沙场秋点兵的景象。附近的农户时常在此晾晒谷物,将其改造成了一个超大的晒场坝。
  冀中陆军军事学院的开学典礼上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布置,就是将土地平整夯实了一番。然后在点将台上拉了一条横幅。若论条件,比当年黄埔军校成立时还要寒酸许多。但郑卫国等人丝毫不介意,一个个欢喜地合不拢嘴巴。
  在宣布军校正式成立之前,首先进行了一个阅兵仪式。站在主席台上的是郑卫国及第41集团军各部长官。接受检阅的则是学院的教职员工和第一批学员。
  熊处长,不,现在应该称熊院长了,小步跑来,立正敬礼道:“报告总座、各位长官,阅兵仪式准备完毕业,是否开始。请指示!”
  郑卫国大手一挥。命令道:“开始!”
  随着他一声令下,政治部军乐团开始演奏进行曲。现在第41集团军七拼八凑,已经有一支非常正规的军乐团,不再是以前的草台班子了。
  像什么长笛、单簧管(又名黑管)、萨克斯。圆号、长号、中音号。大鼓、大镲、小军鼓。总之,木管、铜管、打击乐三大类乐器是应有尽有,同时还保留了快板、锁呐等富有传统特色的乐器。便于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慷慨激昂的曲调中,军事学院的教官和学员们排着整齐队伍开始进入场地。教职员工不多,只排成一个方阵。学员们有近三百人,分为七个大方阵跟在后面。他们在旗手的引领下,喊着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颇有些气势。
  教员们组成的方阵最先走向主席台。这些教员的来源非常复杂,有各军阀部队的旧军官,有军委会整编时派来的军官,有八路军方面支援的军事政工干部,还有就是德国派来的教官。
  顺便提一句,德国政府已经妥协了,即同意先付军火,再索取青霉素的制造方法。毕竟两船军火对小胡子来说不算什么,而青霉素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药品。其价值不可同日而语。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德国人现在表现得非常配合。
  教官方阵快接近主席台的时候,方阵领队突然大声命令道:“正步~走!”只听哗得一声,方阵内各列迅速拉开距离,然后用夸张的高踢腿动作向前迈进,大腿僵直向前方足足踢出90度。
  呃,这个时候就显示出差别来了。德国汉斯们一个个踢得又高又稳,气场十足。中国教员们则显得参次不齐,有些人踢得又高又好看,有些人则踉踉跄跄地好不狼狈。
  主要是中**队缺乏类似的训练,而中国人的体形又不太适合普鲁士的高踢腿正步,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将踢腿高度降低,并通过增加手臂的摆动加强平衡感。
  周参谋长小声道:“总座,有时间咱们也得练练这个,最好能搞出一支仪仗队出来。”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可以搞一搞,不过现在时间紧张,等打退日军的扫荡之后,咱们可以搞一个规模盛大的阅兵式,好好鼓舞一下军心士气。”
  正嘀咕着,方阵已经到了主席台正前方。领队又大声命令道:“向右~看,敬礼!”教员们齐唰唰地扭过头来,然后左手放下,右臂抬起,五指并拢扣向额头。这是普鲁士军礼,因为是在阅兵,所以手掌略向外展,以示敬意。
  郑卫国等长官们忙回礼致敬。尽管长官们的军礼显得有些杂乱,什么俄式、日式、法式、德式,还有各种野路子,但是大伙儿们都很严肃,而且显得非常激动和振奋。对于军人来说,除了战场就是操场,默契和感情就是这样一步步培养起来的。
  “教员们好!”郑卫国看得有些兴奋,忍不住伸出手臂飞舞起来。
  教员们一愣,还是那个领队机灵,忙带头喊道:“长官们好!”
  “教员们辛苦了!”
  “长官们更辛苦!”
  郑卫国一愣,这才想起来那句“为人民服务”还没面世呢,不禁哈哈大笑。
  这时学员方阵也过来了。走在最前面的步兵科士官系甲班,之所以被列为第一方阵,是因为该班学员文化程度较高(陆军小学或者普通中学毕业),且有较为丰富的战斗经验。
  跟教官们扎着武装带佩带短枪不同,学员们都是手持步枪。为了增强视觉效果。枪头上还装上了明晃晃的刺刀。
  学员领队大声命令道:“枪上肩,正步~走!” 只听咵得一声,教员们将肩上的钢枪向上一推,然后用刚学来的普鲁士正步向前迈进。呃,一个个七歪八倒的,场面有些惨不忍睹。
  台上的长官们为了体现威仪,只好把脸绷地紧紧的,生怕笑场。没想到后来实在憋不住了,不知是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台上瞬间笑成一片。就连郑胡子都忍不住把嘴角翘了起来。
  领队灵机一动。忙喊道:“长官们好!”学员们忙着喊了起来。
  这一下长官们不好意思再笑。只得挥手向学员们致意。
  领队又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向右~看,敬礼!”学员们忙将头转向右侧,一手扶住钢枪,一手伸向脑门儿。行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军礼。
  可能是被刚才的笑声给刺激到了。学员们这个动作做得非常干净利落。郑卫国感到非常满意。就带头给学员们鼓掌,又冲台下喊道:“学员们辛苦了!”
  领队忙带头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呃,虽然不是标准答案。但更切合当前的实际。一时间,会场内外都高呼起这个口号,气氛瞬间推到了**。
  郑卫国对那个学员领队印象颇深,低声询问道:“你们谁认识那个学员领队?”
  各位长官面面相觑,都表示不知道,最后还是程政委认了出来,说:“司令员,这名学员好像叫胡翼煊,是兰封会战时从36师溃兵中收编来的。”
  “胡翼煊?黄埔六期毕业的?”廖耀湘惊呼一声,把眼镜向上推了推,定睛一看,欢喜道:“嘿,还真是他!来了这么久我都不知道。”
  郑卫国笑道:“哦,对了,你们还是同期的校友。待会儿让老程做东,你们黄埔生在一起好好聚一聚吧!”
  说话间各方阵全部通过了主席台,并在阅兵场上依次排好。熊处长站在所有方阵的最前面,喝令道:“全体都有,立正!”教官和学员们忙唰得一声站得笔直。
  熊处长又一路小跑到主席台前,立正敬礼道:“报告总座,阅兵仪式结束。请总座训示!”
  郑卫国上前一步,朗声道:“学院的教职员工们,学员们,你们好!”
  学院师生们忙齐声喊道:“总座好!”
  郑卫国打趣道:“总做好,呵呵,这个要求可不低啊,万一做不好怎么办呢?”师生们一愣,随即哄笑起来。
  他见气氛被调动起来了,又挥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说道:“同志们(**也是称同志的),今天是我们冀中陆军军事学院成立的日子。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熊院长和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没有你们的辛勤工作,那学院还将是一个空中楼阁,不可能这么早就建成。”说着向教职员工方阵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熊院长和教职员工们深受感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