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贼三国-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庞统闻李云报,知已被司马懿发觉,倘引水浇灌,则多日辛苦连同数万斤炸药尽皆白费。便急令地道中士卒撤出,叫凌振安置了药线点燃,即刻引爆。顿时石块横飞,将城西轰出十余丈一个口子。那处本有许多魏军防御地道,亦炸死百十人。被乱石打伤不计其数。此刻宋军大队,尚在营寨之中;庞统亦不多言,便调身边兵马抢城;又叫凌振安排金轮炮、风火炮,一连串往城南楼上飞打;却去营中调各路兵马,并力挺进。城中司马懿,看城墙已被轰塌,倘要守御,兵无战心;若被包围,则三万兵马,恐难逃脱一个;遂一面飞书往告函谷关、虎牢关魏军北撤,一面叫张辽断后,三万魏军,乘夜色深沉,城外混乱,开了北门,往孟津撤退。兵贵神速,一应辎重尽弃不管,不多时,走得一个不剩。庞统麾军杀入之后,占据全城,并不见抵抗;询问百姓,方知魏军已撤走半个时辰,不由感叹:“司马懿果兵家奇才。”一面飞报宋江,安顿洛阳,一面遣董平、朱武、石秀、杨雄四将,引三万兵马,急行追袭。吩咐道:“司马懿此去,必走孟津;杨志孤军,恐难相敌。你等追到,若能截杀后队便可,否则切勿追过黄河,以免堕他奸计。”四将从之。
    再说杨志等三将,屯兵围困孟津;忽闻洛阳方向,隐隐传来巨响。宣赞道:“必是我军用火药破城。城破则贼人必走,我等可断其归路!”正说间,南面人喊马嘶,司马懿亲提大军杀来。杨志便与宣赞、刘唐分兵迎战;两边一阵混杀,却被徐晃又从孟津渡口杀出,腹背夹击,宋兵不能抵挡,只得退到一边;魏军纷纷过去了。杨志等欲待追赶,自己兵力不足;欲不追,却不甘心。正踌躇,南面董平等四将杀到,齐说攻破了洛阳。杨志大喜道:“几位哥哥既来,便合兵一处,去追袭魏军。他再有章法,总不能一起渡河;我等齐上,击其后队,必能得手。”董平然之,于是七个好汉,尽驱四万余兵马,复杀奔孟津。看看接近渡口,忽然黑夜中鼓号齐鸣,左边张辽、右边徐晃,中间司马师、司马昭,一起引军杀出。宋军措不及防,顿时大败下去。众将拼力厮杀断后,退出十余里,魏军不曾来追,石秀、朱武带伤。杨志道:“是洒家贪功,累了诸位兄弟。公明哥哥面前,洒家一人领罪。”朱武道:“提辖这是何言?以某看,如今魏军胜了一阵,必急于渡河;我等复追上去,或可得胜,稍补兵败过失。”董平道:“此话甚好。”留石秀、朱武在此歇息,自与宣赞、刘唐等复拣选精骑,追杀回去。
    原来司马懿杀败宋军,急于渡河;虽知其难免复来,并无良策。遂叫申仪引兵断后,诸军次第渡河。尚有最后数千未渡,南面杀声大作,宋军漫野涌来;申仪上前迎敌,正遇刘唐;斗不多时,被唐一刀劈下马去。此时黄河渡船,大半尚离岸颇远;南岸魏兵,个个惊惶,扑前争渡,一连挤翻多船。此时张辽、徐晃正引亲随兵马,在河上巡看,见此情形,辽谓晃道:“若无人回应,南岸数千将士必无一存!”遂一同回舟登岸,正逢宋军鼓噪而来,张辽一马当先,冲入敌群之中,厉声道:“雁门张辽在此,谁敢决战!”刀光荡处,左右宋军纷纷落马,后面徐晃督率数百敢死之士,人人奋勇,冲得宋军倒退百步。此时火光之下,张辽威风凛凛,立马军前,宋军大众,俱不敢动。董平看得暴起,道:“何方贼将,这般张狂!”提起双枪,便要上前,张辽迎面一箭射来,董平用枪拨开;不料徐晃在张辽马后,亦是一箭,连珠射去,董平不防时,箭到跟前,急仰脸躲避,中了面颊;大叫一声,仰翻下马。这边张辽早麾军冲杀过来,宋军大惧,发声喊,朝后就走。刘唐、杨志等死战断后,尚欲再缠斗时,又听西面杀声起,不知多少魏军过来。梁山众人再不敢托大,拖了董平,潮水般往洛阳退过去。张辽、徐晃接着西面来军,却是守御函谷的郭淮、孙礼、朱赞,因得司马懿火急书信,知函谷左右皆为敌军所占,死守无益,遂弃关北进孟津,恰好于此处汇合。于是一同渡了黄河。
    宋江在中军王帐,闻火药破了洛阳,心中大喜;到天明,看北面杨志、刘唐等败回来,略有不悦;叫安大夫与董平、朱武、石秀治伤,所幸都非要害。车盖进得洛阳城。原来洛阳虽曾为董卓残破,曹魏经营二十年,渐有起色;更兼曹丕定都之后,多般营建,宫室复整;城中仓廪充实,民生亦众。宋江面有得色,谓庞统、朱武道:“此处真帝王之业也。”又有马超遣人来报,函谷关魏军北撤;未几,东边报虎牢关魏军亦弃关走。江大喜道:“如此,中原之地,尽为我所有矣。得凤雏先生相助,平定天下,指日可待。”庞统道:“大王,我军虽克洛阳,魏贼主力未损;更兼凌振将军所制火炮,已损毁许多,火药更耗用过半。中原残破,不当曹魏河北多年充实。今当于洛阳,把大军稍加修整,然后乘敌未回复,渡河而战,一鼓可成。”宋江赞道:“先生妙算。”于是宋江且于洛阳整顿兵马,再谋进取。
    再说吴用引军围困长安,初时不分昼夜,连番攻打。却被张郃、诸葛诞皆名将,钟繇又深得民心,士众抵死效力,屡攻无效。用遂改换策略,只分兵把城池四面道路围住,绝其粮米。长安城中虽颇有存粮,然守军万余,民众数万,日耗巨大,城中粮价飞涨,渐渐匮乏。钟繇虽不忍虐民,当不得军食为要,只得从诸葛诞之意,遣士卒搜刮民间粮米,有敢私囤者立斩。此令一下,城中更是号哭连声。自春到冬,半年有余,长安城民食略尽,以树皮、草根、鼠雀、皮革充饥之人,满目皆是。街头巷尾,时有饿毙之躯,便被饥民割了去填腹,惟留白骨森森。
    钟繇三人目睹此情,皆为寒心。诸葛诞道:“元常公,隽乂公,我困守孤城,粮草最紧要。解围无期,便城中树皮草根,亦是宝贵。如今城中民众颇多,以某之见,何不留青壮助守,将老弱妇孺者尽数诛杀,一则节省口食,二则危急时亦可充军食。”钟繇大怒道:“公休何出此暴虐之言!我辈守城安民,岂可因饥乏噬民!宁全城覆没,不为此不仁之举!”诸葛诞道:“元常公宅心仁厚,然城外敌军围困,这般孱弱百姓,便此时不杀他,亦不过落得活活饿毙;何如囤为军食。”钟繇气的言语不出道:“若无百姓相助,恐城池早陷;今汝却欲害百姓!”张郃劝道:“公休,此等暴行,切莫再提。然所言城中妇孺,确须妥善安置。再滞留城中,徒耗食粮。以某看,不如与城外贼军相商,放他出城自谋生可也。”钟繇道:“倘出城为贼所害,又当如何?”张郃道:“闻贼以爱民自榜,当不致如此。且出城恐为贼害,便在城中又岂可免?”繇遂从之。于是先发书与吴用,云欲放城中妇孺出来谋生,请宋军莫要阻扰。
    吴用得钟繇书信,沉吟片刻,笑道:“钟元常这般爱民,我又岂能拂他一番仁心?”遂回书答允,并请明日百姓,于未时从长安南门出,宋军不但不加阻挠,并安排粥棚,以赈灾民。钟繇接到回书,大喜,便在城中鸣锣宣扬,称凡妇孺、老弱,明日皆可出城谋生。午时在南门集合,却不得带出粮食等物。张郃、诸葛诞闻言,亦自合计:“吴用诡计多端,此番好意,若非收买人心,便是欲乘百姓出城,伏兵抢夺。我等且严密戒备便是。”
    次日午时,南门处聚集了四五千妇孺。原来百姓许多尚有狐疑。诸葛诞先安排军马严守四周,又遣小校出城看了,城内外数里确无伏兵,这才开门,放数千民众出城,随即城门紧闭落闸。那四五千百姓,相互搀扶,到得城南,便看树林边一大片粥棚,宋军架起大锅,煮了清清米粥,香味四溢。百姓多日饥肠,如何忍耐,上前便求;宋军士卒也和善,用木碗舀了递给大家。妇孺大口吞咽,多有唇舌烫起水泡,也顾不得,只听一片唏嘘之声。好在宋军米粥熬得甚清,也不致饥肠饱胀,致令肠梗腹破而病。
    百姓吃饱,个个千恩万谢;宋军又每人发给干粮二斤,童稚减半。百姓更是感激,便要告退。却有小校道:“汝等吃饱粥饭,领了干粮;若要逃命的,便自去四乡逃命;若不舍城中亲人,可再拿了干粮转回城去,详加照顾。”那些老弱妇孺,原本因城中便要饿死,只得出来逃生;如今又吃了粥,又拿了干粮,许多便不由思念家中亲人;于是三成中约有一成愿回。宋军每人再多给二斤干粮,叫他自回。
    于是一二千灾民,喧喧嚷嚷,又拥回城门。此时已到黄昏,守门军听闻,不敢自主,报知三位大人。钟繇听了,不由疑惑。诸葛诞道:“这般民众已受彼小惠,若纵入城,恐乱民心;倘混入奸细,更不堪设想。”张郃亦觉有理。钟繇不能决,亲到城楼上看,却见民众一个个哭喊连天,只要进城。繇心中不忍,便叫开门。诸葛诞闻之,跺足不已;只叫兵士个个仔细盘问,确无奸细,方才安心。
    过得三五日,吴用却又送来书信,道城中倘还有愿出妇孺,明日一并救济。钟繇接书,诸葛诞便道:“眼见得吴用玩弄花样,以数万斤粮食,欲买我长安民心。大人不可中计。”钟繇叹道:“总是一般生民,如何能眼看他饿死?”便回书与吴用约定次日,一边宣告城中。原来上一次出城,百姓多有疑虑,只有四五千人出;不料出城之人,非但无事,且回来三成,都各带了四五斤干粮。如此饥馑时候,实在是救命一般。加之出去了还能回,于是应者云集,却有二三万人,不少矮瘦男子,亦装伤扮病,混迹其间。钟繇也不及祥查,次日便又开了南门,放他出城。
    宋军照旧在城南数里,广设粥棚。惟此次出人既多,粥棚虽比数日前多了一倍,却甚拥挤。好容易出城百姓皆吃饱,宋军再如前番,分发干粮,询问去意。原来上一次问时,因出城之人少,更多担心回了城便不得复出,所以只有三四成愿回城;此次有了前例,知回城的干粮领取更多,又兼许多原本就是存了出城领粮,回去供养亲人,更以为今番便回去,隔数日还可再出。因此这番问时,二万多人中,不回城者还不满四千。宋军把余者尽分发干粮,然后遣回。
    列位看官,你道吴用真这般仁厚?收买民心亦是有,眼光却盯住城池。只因庞统、宋江一路鏖战洛阳,董平定中原,他若取不下长安孤城,这“智多星”面目如何做的?因此第二次赈济城中饥民,已派遣矮脚虎王英、一丈青扈三娘夫妻两个,引男女喽啰数百名,选的男子,都是外表黄皮寡瘦,眼歪鼻斜,实则凶恶彪悍之徒。当下混入难民中,熙熙攘攘,又复往城门回去。
    城上钟繇、诸葛诞,看这次难民大部去而复回,诸葛诞道:“大人,此次百姓汹涌而归,中必有诈。不可纵他入城!”钟繇道:“公休此言也有理,然百姓苦难,终不忍坐视。”诸葛诞厉声道:“大人若不忍,当初何必留守长安;今既守孤城,防御第一;城中老弱百姓,放他出城,今复归来,倘被贼人混入,满城涂炭,岂敢称仁!”钟繇悚然道:“公休见教极是。”便亲到城头,劝百姓自出四乡去。那些百姓,多半惦记着城中亲戚,不肯便走;围住城门,哭喊哀求;城上守卒只是不理。过多时,天色渐黑,民众便要散去。
    诸葛诞眼尖,却看见宋军营寨后面,黑糊糊推出无数军马,急道:“贼军乘乱攻城,多加小心!”安排军士,严密守备;却调集善射之士百人,指令道:“监视城门,倘百姓中混有贼人细作,射杀不赦!”这时宋军、川军大队呐喊,杀奔南门来。城外二万百姓,不及散出,都扑到城门,哭喊喝骂,哀求进城。城上守卒哪敢放开。须臾,宋军逼近城下,不管民众,架起云梯,便攻城池。诸葛诞亦不客气,只叫乱箭滚石打下,城下宋军、川军自有伤亡,民众也惨呼不断。原来吴用看混不进去,便叫尽驱兵马,强攻城池;原指望军民混杂,城上魏军,却不手软。一时间,两方士卒血战,可怜二万百姓被夹在城下,呼天叫地,左右奔波,死者无数。
    此时百姓沿城楼两边散开,多数拥挤在城门口;宋军一时亦攻不过来,所以城门上下尚无鏖战。却看暗中忽送进来十余架云梯,数百个布衣男女,一起攀爬上来。下面有弩箭混在百姓之中,朝城楼上射。诸葛诞急令弓箭齐发,把云梯上爬城之人,接连射倒;怎奈措手不及,被他爬到城上,当先一人,身材五短,骁勇异常,连砍许多魏军。诸葛诞正欲上前交战,门楼里弦响一声,那人应声而倒。看时,却是张郃引数十亲兵,大步赶来,刀砍枪刺,把攀上城楼敌人,尽数赶下。诸葛诞出了一头冷汗,心中大怒,也不管百姓,只叫并力守御,乱石滚木,一个劲往城下倾倒。下面百姓吃不住,纷纷倒走,反把宋军、川军围城之阵脚冲乱。吴用看用计失效,只得叫鸣金收兵。这一场混战,前后两个时辰,宋军、川军折却数百,魏军亦颇有损伤;却把二万百姓,挤在城下,死伤近半,悲恸之声,数里可闻。钟繇亦不禁掩面。幸存百姓受这一吓,那里还敢停留,便乘宋军退却,往四方走散了。到天明时,城外只余二三千走不动的,伴着那几千具血腥扑鼻的尸首,哀哀待怜。正是:混世英雄混世志,离乱百姓离乱悲。
    吴用一番计划,却不得手,亦自纳闷。回到营中,报王英头领未曾回来,不是吃擒了,便是被杀。遍问小校,却因随王英上城的百余人,不曾归来一个,因此并无确信。扈三娘不由焦虑悲凄。吴用急忙劝解。不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
第一百十回:安山东吴加亮定计,拒禅代宋公明登基
    第一百十回:安山东吴加亮定计,拒禅代宋公明登基
    且说吴用围困长安,先故意纵百姓出城避难,以粥饭赈之,却欲潜伏兵士,混入其中,乘乱夺城;奈何被诸葛诞警惕,断了计策,反折了地微星矮脚虎王英。扈三娘与王英毕竟十数年夫妻,不由嘤嘤哭泣。吴用亦叹道:“某用计不明,何以见宋公明哥哥?”丁得孙、龚旺等各自相劝。吴用便叫且退兵二十里。城中看敌军后撤,不敢大意;屡次探察清楚了,方开城门,把城外死的数千军民,收入城内。钟繇意思,原要掘坑掩埋了;诸葛诞道:“孤城长围,人相食固难免也。与其活人相害,不如把这般尸首,皆与民间分了罢。”钟繇道:“这般事情,为官者岂能宣扬?”诞道:“无妨。可传谕城内各家,分别认领尸首,回去自己安排即可。”繇摇头从之。果然数千具尸首,不多时便被城内各家分领殆尽。
    却于门外尸堆中,收得宋军送与干粮,约二万余斤。钟繇令且收藏。张郃独道:“贼军既有诡计,不可不防。”先与数人食之。吃后半日,腹痛如绞,口鼻出血而亡。使医者查,原来这次干粮之中,皆混合了缓发毒药。食后半日身亡,无药可解。钟繇道:“不想吴用诡计,阴毒至此。”张郃道:“他便有千般诡计,我等亦要守这长安城,无丝毫动摇!”豪气起来,更与诸葛诞整顿城防。果然当夜宋军与川军又潜近突城,被魏兵奋力打了回去;吴用看魏军守得精神,知干粮混药之计,必被识破,遂重筑长围,紧紧困住,不再妄动攻城。待闻宋江破了洛阳,心念动时,将围城重任,交与孙立,自家快马加鞭,向东赶来。
    宋江在中原,借凌振火药之威,逐走魏军,尽得司州土地,不由扬眉吐气;问四处战报,却是李俊进逼合肥,未能便克;林冲在襄阳与曹仁相持,难分胜败;吴用包围长安而不能克,反折了王矮虎;公孙渊起兵辽东,却被幽州田畴、田豫、鲜于辅等拒住,亦不得进。倒是卢俊义尽取徐州之地,兼夺青州之半,将臧霸驱到胶东;却未进取河北,只是按兵束甲,经营二州之地。宋江心中,自是不悦。忽报吴用到,心头一喜,摆宴款待。此处众将之中,如董平、单廷珪、魏定国、皇甫端、李云、朱武、杨雄、朱富、凌振等多人,与吴用俱是十数年未见的,一发开怀畅饮。吃到夜深,各自散去,宋江却密将吴用让入私帐中。
    两人对坐下,宋江一声长叹:“多时与加亮不见,心中颇有踌躇。”吴用道:“哥哥可是为卢员外一路不平?”宋江道:“正是。卢员外是我水泊上第一个好汉,智勇忠义,可谓无双。如今独得山东一处,却与我这边兄弟,若即若离,令人好生纳闷。”吴用道:“卢员外是一实在人,武艺出众,心气也高;说到兄弟之情,本是无二话。只恐樊瑞兄弟心机多了,有些误会。”宋江摇头不语。吴用又道:“哥哥既取洛阳,我梁山兵马,已据雍、梁、荆、扬、豫、兖、徐、青、交九州之地,所谓天下泰半,皆入掌握;众兄弟翘首相忘,愿哥哥早登大宝,以正名分。”宋江色变道:“加亮休要胡言。”托醉回后帐去;吴用独个冷笑。
    次日,宋江再请吴用相商。忽帐外心腹人报,山东卢俊义将军,遣蔡福前来。宋江大喜,便叫请入;蔡福进来,行礼道:“宋江哥哥,许多时不见!”江握福手,泪珠滚下。良久,方问:“兄弟此来何事?”福道:“逢卢员外将令,代山东兄弟,庆贺哥哥得克洛阳,此一也;并送员外亲笔书信。”宋江接过拆了,却是卢俊义自乞“齐王”之爵。略云:
    “今托哥哥洪福,克徐州,复青州,连接中原,进窥河北。然地方广大,吏民尚未服;惜少名分,不能镇压。欲请哥哥尊意,假为‘齐王’,以安山东诸郡。哥哥祥查。”
    宋江看罢,眉头皱起,抬头看蔡福问道:“兄弟,卢员外欲立齐王,却是谁个主张?”蔡福道:“是兄弟们平定了山东,在梁山饮酒时,都说咱梁山公明哥哥第一把交椅,卢员外是第二;公明哥哥既做了宋王,卢员外无妨也作个王。”宋江听了,呵呵笑道:“甚是,甚是。”聚众兄弟饮宴,与蔡福接风。
    当夜,吴用再与宋江密言道:“卢员外定山东,颇有功劳,今乞封王;倘不应之,恐众心不平;应之,则与哥哥平起坐也。宜早决断。”宋江愤愤道:“俺这里吃心吃苦,方才打下洛阳;他拥数万重兵,不发一卒相助,反倒要自家称王!”吴用道:“以卢员外人才,便称王却也不过。但哥哥欲号令群雄,今当正位九五,使天下名分从属;然后封卢员外为王可也。”宋江道:“然刘备称帝,腹背受敌;曹丕代汉,群雄围攻。此二路皆是登了皇帝,便一泻千里;我如称帝,岂不也成了一般?”吴用笑道:“哥哥休要这般说,今以道理计之:昔刘备三路北伐,虽节节得胜,然曹操老于军伍,麾下精兵尚数十万,两强较力,势不相让;然后我梁山军突然发难,联络西川、交州,故刘备二十万众土崩瓦解,身死国灭;后曹丕之败,则是自残手足,曹洪、曹彰暴毙,程昱、刘晔隐去,人心惶惶;又兼东西督将无谋,曹休欺于孙权,夏侯尚毙于汉中,故有此番尴尬。如哥哥却又不同:梁山兄弟,已占天下之半;西凉马超是哥哥婚姻之戚,交州士燮向从柴大官人;更有辽东公孙渊、南蛮孟获,皆有自家内应;所虑后方,惟西川二刘。此时称帝,便有宵小不服,又何足道哉!”宋江道:“何不等尽收河北,统一天下,再议此事?”吴用赞道:“哥哥此话却是稳妥,以军事论,原亦无不可。但我梁山打下州郡甚多,各路兄弟,无不巴望哥哥早登皇位;又有卢员外在山东,自立一军,倘无名分约束,恐人心欲散。利弊相较,哥哥还是早日称帝为是。”宋江又道:“还恐庞士元等一般汉室文武,不喜我称帝。”吴用笑道:“哥哥多虑了。士元若果为一心忠汉,当初刘备仗宗亲名割据地方,曹操挟汉天子号令天下,他却如何入了哥哥幕宾?既已归帐,便是同进退,共荣华;吴用只要保哥哥混一宇内,名流千古;这庞士元亦无非欲保扶明主,以成大业;哥哥称帝,他岂会不从?”宋江闻言不语。吴用自退。
    再次日,宋江升帐,召众商议进兵河北之事。忽有小李广花荣出列道:“哥哥,进兵河北,扫荡曹魏残余,自然紧要。然却更有大事,须先议定。今汉室已没,中原无主;哥哥英明神武,宜进皇帝位,以安万民。”宋江大惊道:“某不过一介草民,得登王爵,已极尊贵;如何可为大逆之事?”众好汉一起道:“哥哥才德无双,更兼征讨贼寇,庇佑百姓,众口皆碑。今即皇帝位,理固宜然。”宋江只是不从,却看黑旋风李逵跳出来道:“推辞个鸟!我等辛辛苦苦跟了,大战十几年,也不知砍了多少头颅,如今便要你作个皇帝,如何这般纠缠!”宋江大怒,斥退李逵;却看吴用拱手出道:“哥哥心中,只有忠义;以为身为汉臣,若自家登基,便是篡汉,是也不是?”宋江道:“加亮知我心思。”用道:“却是哥哥错了。想大汉自桓灵二帝,朝纲昏暗,民不聊生;天下群雄割据,兵荒马乱。更兼董卓、曹操,先后挟主,实已名存实亡;可见大汉天数已尽。到曹丕篡汉立魏,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