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贼三国-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刘备因恨报关羽之仇,如今也当消了,或者应允,未可知也。”张昭道:“子
    瑜所言谬矣。我军与刘备请和,已有多次。他既不允,如今焉肯答应?若兵临城
    下求和,又被拒了,这才是自取其辱。且与刘备求和,难免说到共灭曹操之事,
    若是刘备阴毒,把求盟书与曹操看,必叫曹操深恨我等,则这一路也断绝也。至
    于郡主,前番回东吴来时,还差些把刘禅带来,引得两下交兵,如今自己回去,
    岂不有辱孙氏家门?且刘备亦必不肯从也。故与其若此,不如直降曹也。”
    孙权听得脸色渐渐回复了。不料一人站出,指张昭大骂道:“皓首匹夫!汝
    三番五次,撺掇大王投降曹操,莫非曹操给了汝甚么官爵么?”众人看时,却是
    诸葛恪,无不变色。诸葛瑾急急拉他,诸葛恪朝前一步,对孙权道:“大王,自
    古争霸者,生死事小,名节事大。今日与刘备交战,若与之谋和,虽是力有不敌,
    非为耻也。若是不允,再整六军,决一雌雄,非为晚也。且如今我却有一计。那
    刘备麾下梁山军,千里略进,所到收买民心,显见有所不轨。我等不妨私下与梁
    山军谋和,却又故意叫刘备得知,只说梁山军联接东海军,欲合谋反叛刘备,自
    立为主。如此教他将帅相疑,我方战和有转机也。今那曹操在北,坐观孙刘两家
    相斗,伪有盟约,又不发兵支援。若是战败往投,正中彼阴毒之心,岂不坏过与
    刘备求和十倍?且曹操为人阴险,主公雄才,他必深嫉之,主公投他,难保无
    虞!”张昭呵呵大笑道:“元逊为人聪明,何作此无智无礼之言也?老夫年岁已
    高,所以不避大王猜嫌,屡进肺腑之言者,唯思当初伯符将军重托,不敢相废也。
    梁山军渠首宋江、吴用皆是奸诈之辈,刘备亦非常人,你这离间之计,如何说成
    便成?到时与刘备求和被拒,又断了归附曹操一路,则数万将士,徒遭兵祸,你
    诸葛父子倒好籍孔明的门户,到刘玄德帐中受上宾之礼了,是也不是?”诸葛恪
    闻言大怒,正要复开口,顾雍急急出道:“张公,元逊,都莫说了。大家俱是为
    大吴进言,决断还在大王。今日且退,再作思量,如何?”于是各自散去。
    次日,孙权再聚众官商议。孙韶道:“以末将看来,此地兵力寡微,难于支
    撑,大王当尊驾到陆伯言军中,末将留守此地,以当贼军。”张昭道:“江北一
    路平坦,去不去陆伯言军中倒不是大事。只是老臣想来想去,还是只有投曹一
    路。”诸葛恪岂甘示弱,出来驳斥,两个争论不休。孙权只是决断不下。忽然间
    哨马来报,说梁山军林冲、东海军童威,引军万余,水路并进,从东面杀来,据
    柴桑不过十余日路程了。众官皆大惊。须臾,又闻西边警讯,说江夏被梁山军攻
    占。顾雍闻言叫苦道:“江夏被占,则我与陆伯言之间为贼军切断也!”孙权听
    了,心头惶惶无主,教众官且散去,自己回后堂,闷头沉思,总拿不定主意。诸
    葛瑾、张昭等分头登门,各自言和刘和曹之事,孙权决断不下。
    次日再聚,正商议间,又报曹操遣张辽、曹休为大将,起兵数万,自合肥、
    寿春出,逼近长江。曹操自提大军,徐晃、曹仁为前部,自宛城、襄阳有南进之
    势。张昭惊道:“大王!曹公此举,眼见是看我不敌刘备,故欲起军前来;非为
    救我,却是图谋江东土地也!今日之势,若不早早归附于他,则等曹军进长江,
    据江东之后,我这里于曹操成弃子,恐欲求归附而不得也!大王可急急遣使前往,
    与曹公商议归附之事!”诸葛恪厉声道:“子布先生此是何言!曹操凶心暴露,
    欲并我江东,你还与他谋和!大王,曹操既然如此举动,刘备亦必恐慌也。我等
    正好乘机送回郡主,与刘备谋和,共抗曹操,似此可安如泰山。”张昭道:“纵
    然刘备准和,江东六郡终是他人的,你欲教主公何处安身耶?”诸葛恪道:“你
    若是教大王归附曹操,只恐莫说江东六郡,连自家性命,也都捏别人手中了!”
    两个朝堂之上,争辩不休。忽然有孙权府中丫鬟,急匆匆跑来,哭拜道:“大王,
    郡主没了!”孙权大惊:“为何没了!”丫鬟伏地大哭道:“郡主因闻说众官商
    议,要送她回见刘备,心中百感交集,哭了半夜,自刎身亡!”孙权闻之,如晴
    天霹雳,跌坐于椅,一言不发。众官面面相觑。孙权沉默片刻,忽然跃起,指东
    边大骂道:“大耳匹夫!当初我家周郎赤壁一把火,救你性命,孤又借你荆州,
    助你立业,叵耐今日汝竟如此相逼!害死我妹子,此仇不共戴天!”回顾孙韶道:
    “即刻整顿此处军马,待孤亲与大耳贼决一死战!”
    众官闻之色变,诸葛瑾大急,抢步而出,伏地道:“大王!今日困顿此处,
    三面受敌,兵马不过万,切不可负一时之气,以乱大局!”孙权怒道:“子瑜,
    孤待你一向如何,今刘备夺我江山,害死我妹,你竟还教我向他投降,是何居
    心!”诸葛瑾连连叩首道:“大王,若归曹操,是为投降,今与刘备,只是议和。
    请大王三思!切切!”孙权冷笑不语,诸葛瑾见了,惨然道:“下官与大王,一
    向肝胆相交。今日大王如此说,是见疑下官也。然臣一片赤诚,天地可知也。”
    在地上叩首三下,起身,径直出门去了。诸葛恪急急向孙权行个礼,亦跟出门去。
    孙权哈哈笑道:“好好好,去了也好。”乃拔剑道:“孤意决矣!整顿军马,全
    军向西,先夺回江夏,再与陆伯言会师!”众官皆无言,张昭挺身而出道:“大
    王若为此举,不惟于国于民不利,亦有愧于孙破虏讨逆二位先将军!”孙权愕然
    道:“为何?”张昭正色道:“昔日二位先将军亲冒矢石,攻城略地,创下江东
    基业,一则为朝廷辅政,二则为百姓安身,三则光耀孙氏也。今日将军偶遇困窘,
    不思忍辱负重,以求长远,却忿一时意气,舍千秋大业,欲委万金之身,而作困
    兽之斗,殊是不值也。纵然在阵前杀敌千百,又岂于大局有补?却把孙氏功业,
    尽数断送,尚且敢自诩光宗耀祖耶?”孙权闻言,低头不语。张昭又道:“老臣
    言尽于此,何去何从,大王自己多加计较罢。只是切莫鲁莽行事。”孙权抬头看
    百官,顾雍出道:“大王,下官以为子布大人所言极是。时下情形危急,曹公乃
    朝廷柱石,我等当归附,非降于曹,乃归于汉,依旧为汉家出力也。”孙权沉吟
    半晌,再问百官,百官多有附和张昭者。孙权道:“既然如此,哪位先生愿北去
    见曹操,以表和议?”顾雍道:“下官愿往。”孙权便加顾雍为时节,渡江前去
    见曹操输诚。
    原来魏王曹操,因见江东李俊起兵,怕刘备坐大,遂令曹洪、张郃攻打汉中。
    谁知未及二月,连战连败。又闻江东尽数被东海军夺得了。司马懿进道:“大王,
    今日刘备声势逾大,若不早日动手,恐日后难以剿灭!”曹操思索再三,道:
    “仲达言之有理。前番孤之过也。”遂传令:曹洪、张郃整顿军马,屯驻长安,
    牵制汉中;调青州、徐州军数万,令曹休、张辽统领,从合肥、寿春出,渡长江,
    夺取江东;自调集中原大军,南进荆州。曹仁、徐晃在襄阳为前队,先南进虚张
    声势。大军陆续跟上,前后十数万人。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曹操抵达樊城。忽
    报东吴使者顾雍求见。操令召入,顾雍入拜道:“吴王使者顾雍,见过大王。”
    曹操道:“大夫此来,有何指教?”顾雍道:“我家吴王,被刘备勾结梁山、东
    海贼军,相逼甚紧。特遣下官来见,愿以全吴将士,归附大王,只请大王出义兵,
    扫平盗寇,以安百姓。”曹操闻言,哈哈大笑道:“吴王亦有求于我否?”顾雍
    道:“非也。吴王英明仁义,因见贼寇猖獗,不忍长相对峙,以多害百姓。向日
    曾向大王请援军相助,大王却不发兵,致令今日山河沦丧,百姓受苦。吴王只得
    请以军马暂避,非为己身,实为百姓也。且大王今逢汉朝天子,吴王亦是敕封王
    爵,正当携手匡扶朝廷。望大王心怀大义,切莫为小人所惑。”曹操闻他说得有
    理,呵呵笑道:“大夫此言,深得孤心也。”遂教先引顾雍去驿馆休息。自己与
    谋士们商议一夜,次日作书,回复顾雍道:“大夫此去,可传孤意:刘备自封王
    爵,妄伐诸侯,天子降诏讨之;吴王忠勇,与贼屡次激战,可约束随身本部,先
    渡江到寿春整顿;至于陆逊在夷道军马,可令其扼住刘备咽喉,待孤大军到时,
    里应外合,一举破刘备也。”顾雍拜谢。曹操又取出天子诏书,却封孙权兼领豫
    州牧,张昭为扬州牧,陆逊为益州牧,其余众官,各自封官加爵。只教孙权快快
    来寿春。
    顾雍回到柴桑,见过孙权,说了曹操意思。孙权初时尚且有些欣慰,及至出
    朝堂之门,看到一片江南风光,感慨万千,不由大哭。张昭道:“大王切莫过于
    悲伤。归附朝廷,亦非愧也。”一边孙韶冷笑道:“张大人得了扬州牧的大大官
    位,自然是无愧了。”张昭闻之,却不动气,微微笑道:“老夫有愧无愧,天地
    自鉴,似也不须小将军评说。”转劝孙权:“当快快准备,迟则贼军逼近矣。”
    孙权遂教顾雍收拾柴桑人马眷属,整顿船只车马,预备渡江。教孙匡、孙辅、孙
    韶引军马防备梁山军进袭。一面派程秉带了吴王手旨,便服飞马,往西去夷道,
    报知陆逊此情,教他整顿军马,以预备助曹操破刘。
    不二日,整备完毕。孙权引众官出柴桑城,将士官吏,眷属从人,数万人各
    登船只,预备北渡。众官眼见得江东基业,今日抛下,无不潸然泪下。数十里间,
    哭声不绝。忽有报诸葛瑾大夫自缢于馆中,其子诸葛恪不知去向。孙权叹道:
    “子瑜至死,忠心为我,孤之过也。”回看众官,却不见了张昭。急急教人去寻,
    回报说张大人端坐馆驿,不肯动身。只说:“我劝大王归附曹操,非为个人富贵,
    只为国与民也。然非议颇多。我若再相随北归,岂不受人以柄?大王此去,好自
    为之。”孙权使人苦劝,张昭依旧不肯。孙权欲教人强把张昭带走,张昭却用泥
    土封门,拒不出来。权无奈,只得自己登舟。方才起锚,船头上一人大哭:“今
    日亡国之痛,转去寄人篱下,某无能,不能生忍也!”众人看,却是孙权长子孙
    登,跑到船边,往水里一跳,顿时沉下去了。孙权大惊,急急教会水的去捞,已
    是不见踪影了。孙权垂泪不止。船队开出不久,又看数只快船,箭一般离了大队,
    却往下游顺水射去。孙权问时,回报:“是孙韶将军,言堂堂大吴,竟降曹操,
    不忍受此辱,遂引本部数十个壮士,乘船自去寻敌军拼命去了。”顾雍道:“快
    快使人去追!”孙权止之道:“追赶不及也。彼各有志,是孤无能。他既欲死节,
    便由他自为吧。”自带大队渡江,然后弃舟登岸,大队往寿春行去。曹操遣董昭
    沿途相迎,一路供应粮米酒肉,招待殷勤。
    再说梁山军打下豫章城,吴用谓宋江道:“如今哥哥可留守此地,俺自引七
    千精兵,去夺江夏郡。江夏既得,把陆逊与孙权割断开来,方利于我从中取势。”
    又道:“戴院长去卢员外哪里接萧让兄弟,该当近日。来了可教他到江夏来寻
    我。”然后同石秀、吕方、郭盛、时迁引军七千,去攻打江夏。那江夏守军不足
    千人,又都是乌合之众,如何抵挡,半日便夺了城池。吴用便教吕方、郭盛各引
    军马,严密巡行大小道路,搜捕奸细。又差时迁潜往柴桑,打探消息。未过两日,
    戴宗取萧让赶到,两边数年不曾见面,都是非常欢喜。萧让道:“军师千里取我
    来,有何吩咐?”吴用道:“不知萧兄一别数年,生计如何?”萧让笑道:“甚
    好。我与中原名士丁仪、丁礜兄弟,及杨修杨德祖等,诗酒往来,甚是相得也。”
    吴用赞道:“我闻此辈尽皆才华过人,文史标名。萧兄与此等其列,堪为荣也。”
    萧让道:“说来惭愧,我与这几位交往,即席赋诗之事,有应景而作,却也颇有
    些是把二晋南北朝及盛唐诗文背出来交差的。”吴用呵呵大笑:“萧兄以一人而
    贪千年文坛之功,好不厉害!”忽然心念一动道:“如此,萧兄有否结交曹植曹
    子建?”萧让道:“尚未也。”吴用道:“此去,可设法结交,于我大业有助
    也。”萧让应允。又道:“军师传我来,究竟何事?”吴用道:“请萧兄先歇息
    数日,到时自有拜托。”正说之间,人报玉臂匠金大坚自巴郡来。吴用大喜,急
    急出迎,一起款待。金大坚道:“奉了军师之命,星夜前来。只因要避人耳目,
    因此今日才到。”吴用道:“全套金石工具,可曾带来?”金大坚道:“尽皆在
    此也。”吴用道:“甚好。隔日自有用处。”
    又过二日,吕方来报:“巡哨抓得东吴使者程秉,随身有孙权王旨一书,是
    与夷道陆逊的。”吴用展开看来,却是孙权令夷道陆逊、沔阳孙贲,及武陵程普
    诸军,言已降曹,教诸将各引军马,就地抵御刘备,以等曹操出发。看罢,吴用
    冷冷笑道:“这孙仲谋一世英明,如何此书这般愚钝?他若要既投曹操,又保自
    己,便该千方百计,与陆逊会合一处,是据守城池,还是自成一军,总之有个依
    靠。如今下这等旨意,我若是曹操,更要假刘备之手,先把陆逊这数万军马尽数
    消灭了,免得尾大不掉。”吩咐带上程秉来,好言询问。程秉破口大骂,不肯相
    从。吴用令斩之。一面教萧让模仿孙权这封亲笔旨意笔迹句法,作成一文。文中
    内容,却是自责有负臣民,欲投降刘备;教众将各降刘备,以保士卒生命家人。
    一边教金大坚伪作孙权王印。那三国时候,铸印本来粗劣,因此一日完成,吴用
    挑了个精明小校叶骠,反复教会,扮作使者,携带此书,前往夷道。一边又唤来
    时迁道:“你也引数十个精明喽罗,往西去如此如此……”
    再说陆逊在夷道,初时闻南面被梁山军势如破竹,江东被东海军纵横驰骋,
    心下甚是忧愁。但刘备大军当前,也不敢分神他顾。及至江夏沦陷,消息断绝,
    无奈之间,取程普军马,撤回到公安,接应夷道与江北孙贲两头人马。其间杀退
    刘备军三次攻打,斩首数千,却无益大局。这会得了孙权亲笔旨意,心下大惊,
    把旨意从头又看了一遍,对叶骠道:“吴王为何不遣大臣送信,却教你小小官员
    前来?”叶骠不慌不忙道:“大王在柴桑,人心惶惶,群臣多有去者,因此派小
    人前来。”陆逊又问了一回,教且请叶骠去馆驿安歇。一面自己回帐中,思索再
    三。彻夜不眠。次日出帐,满面泪痕,令人召诸将前来相议,一面请叶骠来。
    未及,诸将到来,韩当问:“闻说昨日大王有使命来,不知何事?”陆逊指
    叶骠道:“正是这位大人。请宣旨。”叶骠点头,取出王旨,又念一回。东吴众
    将闻之,如晴天霹雳,尽皆愕然。片刻,韩当拔剑大叫:“某等尚在死战,如何
    就此降了!”众将无不切齿流泪,更有拔剑磔帐中案台。陆逊厉声道:“诸君休
    得乱动!听逊一言!”嗤啦拔出宝剑,一剑将叶骠挥倒。众将大惊,吕范道:
    “伯言,此是何意?”陆逊高声道:“我等皆是孙氏一门所属战将,保主公建立
    大业,匡扶汉室,乃是生死之愿!今刘备无德老革,岂能便降之,以使后世耻笑
    某江东无人!吴王这封书信,全然不知真假,纵然是真,他若真不顾父兄基业,
    我等何必随之取辱!某有一言,诸君请听之:江北孙伯阳,乃孙破虏从子也,自
    幼随孙破虏征战,多有功勋。如今莫若暂推为‘假王’,引领众将,与刘备决一
    死战。虽身首分离,未有悔也!”众将闻言,纷纷拔剑高呼:“愿从伯言,共破
    刘备!”陆逊大喜,便教一面飞书往沔阳与公安两处报与孙贲、程普得知,一面
    不教士卒知道吴王投降之事,预备与刘备决战。正是:降书激起千层怒,沙场复
    争一意仇。不知陆逊此举如何,请看下回。
第五十四回:吴用巧计安刘备,宋江大战夏侯惇
    且说刘备一战,击破陆逊大营,忽然刘备自九江来报,东边急讯,曹操遣大将张辽自合肥出,取道庐江,攻虎林;曹休自寿春出,取道居巢,攻建业。两路军马数万,势不可挡。刘备看了道:“李俊在江东,只有些草莽之旅;林冲、柴进所部军马又不多,孤意欲遣宋江自九江往援,不知如何?”庞统道:“不可。曹操惯用兵也,今既分军两路,进取江东,必预备精锐,断我东西两路。今宋江军马万余人屯守九江,正是咽喉要地,若贸然东调,某恐怕曹军一出,将长江切断,则我军重捣东吴覆辙也。”刘备道:“如之奈何?”庞统道:“李俊所部,虽是草莽,然久居江东,必然深谙地利,更兼水性精熟;林冲、柴进,皆为智勇名将也,所统精兵,若能合力协作,则守住长江天险,当无恙也。大王可令一上将,从本处带一二万精兵,正好有所获船只,顺江而下,日行数百里,十日可到江东也。”刘备道:“如此,哪位将军愿去?”老将黄忠挺身出道:“老夫愿去。”刘备道:“甚好。我派程畿为参谋,霍峻、张著为副将,与老将军一万二千精兵,战马六百匹,战船五百只,即刻出发,沿江往建业支援。”黄忠领命去了。刘备又道:“吴加亮还是引本部暂守江夏,联系两头;其余各路军马,俱在江陵待敌。”众将皆道是。吴用道:“如今临江而战,须得水军;我水军三头领,阮小五驻守巴郡,小二、小七相随大王军中,今乞一人归营助战。”刘备道:“我遣阮小七引四百只战船随你。”吴用谢过,又道:“尚请公孙道长、安大夫同归。”刘备笑道:“二位先生医道高明,孤这里离不得的,还请加亮割爱。”吴用只得退下。
    庞统下来,悄悄谓吴用道:“加亮,你等在敌军中广播流言,虽然甚好,但如何把‘梁山军爱民如手足,不杀降虏’一类的话也传进去了?这里数万吴军,怎保得没有漏出去的?诸葛孔明虽然不在此地,法正非等闲也,必然被他看出,岂不徒招刘备猜嫌?”吴用大惊道:“是某失于计较了。”庞统道:“如今所幸流言来源不知,且你等爱民,也是本色。汉中王若问起,我便支吾过去就是。”吴用道:“多谢士元。我也自想办法吧。”回到自家营中,动了半夜脑筋,唤过戴宗、萧让二人来,吩咐如此如此。二人答允。吴用忽想起一事,问戴宗道:“那东吴孙权弃城投魏,有无留下甚人?”戴宗道:“加亮不说争些忘了。首辅大臣张昭未相随北去,却留在馆驿之中,闭门不出。”吴用寻思片刻,又提笔给宋江写了一封书信。然后自回江夏整顿军马去了。
    又说诸葛亮在成都,闻得东面捷报频传,东海军克江东,梁山军克江夏、柴桑,陆逊夷道大营覆灭,孙权投曹,自叹道:“吾兄子瑜言行虽是柔顺,心性却甚刚烈,今番必死节也。”马谡道:“如今孙吴已灭,若是曹操起兵来攻,如何是好?”诸葛亮道:“曹操来攻,倒非急迫。我只怕梁山军此番连定州郡,若是尾大不掉,只恐主公心腹忧患也。”百感交集,思索一夜,写了一封书信,遣马谡送往荆州去。
    马谡昼夜兼程,赶到荆州,面见刘备,送上诸葛亮书信。刘备便与庞统、法正二人同入后帐,拆信观之。先前却是诸葛亮请刘备正位登基。书云“诸官相随,皆为攀龙附凤;今孙吴已灭,将讨曹操;操本汉贼,挟天子而伪令天下。莫若大王自正帝位,然后正名讨贼,天下可传檄而定也。”刘备看到此处,问庞统、法正道:“士元、孝直以为如何?”法正道:“孔明言之甚是道理。今日天下,我五分已获其二,惜地域广大,翘首归顺者众,无名分约束。今大王若正位,恰使义士欢欣鼓舞也。”刘备正欲开口,庞统道:“不可,不可!大王为汉朝臣子,今位及王爵,已是登峰造极。今天子尚在,虽受制奸臣,却非浑噩之君。大王若是擅登九五,岂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