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寒资料集-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使航海家们特别是意大利商船能及时标出其所在的方位了。
15世纪,葡萄牙人在航海技术的提高方面又做了一些新贡献。1420年后,葡萄牙人开始在西非进行探险活动。相对以往的航海活动来说,葡萄牙人的这一航海活动面临着两个新的难题。一是中部和南部大西洋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海域。二是向南航行后,天体现象发生了重大变化。大西洋洋流和磁场的变化,使航海家们经常搞错方向。对此,航海天文学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1450年起,他们用象限仪测量了一颗星体的中天高度。船只南行越过赤道、北极星已不可再见后,他们便测量太阳的子午线顶垂线,这样及时校核已计算出的南北方位。同时,水文部门也提供了航海图、仪器、星表、航行方位图等充足的资料供航海家们使用。这样,南航便能顺利地进行。
欧洲的航海者从很早起就注意搜集航海资料。大约在公元前6至5世纪时,有些海员就把地中海的一些路标、海岸特征,以及有用的经验记载下来。这种记录称为“环航”,后人称之为沿海领航。其中最早的一部是公元前6世纪西拉克斯所作。他在航行日记中详尽记述了地中海的各处危险海域和航道,记载每次航程在风向和天气良好时所需要的时间。譬如他记载道,“由海格立斯之柱(即直布罗陀)到塞尔内岛,全部沿海航程需要12天。塞尔内岛以外的海域内有浅滩、淤泥和海草,不再适合船只航行。这种海草有一手掌那么宽,顶端锐利刺人”。不过,这些古代的航海指南主要是文字记录。由于绘图技术还不发达,更由于航海者往往出于商业竞争需要,对航道要保守秘密,因此,直到14世纪以前,欧洲都没有一本航海图留传下来。
大约从1300年起,欧洲出现了“第一批真正的地图”即地中海沿岸航海图。这些海图在意大利常常被称为“港口指引”或“指南手册”,提供了许多详尽的航海资料。这些资料直到16世纪时还成为地图学家们的可靠资料来源,甚至还曾是荷兰航海人员的航行指南。
现存的这些14世纪地图中,最著名的是《加泰隆地图集》。这是一个叫亚伯拉罕·;克雷斯克斯的犹太人为阿拉贡国王绘制的,现存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内。它将自东向西的世界中心地区(自印度至西班牙)绘成12幅地图,装订在木板上,可以折叠展开,基本上是一本沿海航行地图集,参照了世代航海家们所记录的无数资料,比较准确地绘出了黑海、地中海和西欧海岸。而且东边也第一次把印度当作一个巨大的半岛来表示,西边也显示了当时还不大为人所知的“西方海洋”(即大西洋),这确是一大进步。
中世纪欧洲较为典型精确的沿海航行图,其特点是表示了风向与气候关系的几何图形,形状恰似蔷薇花。海图上一般有一个中心点,周围有一个圈,圈内又有8至16个点,每个点都有不少线条向四处放射。这些射线既显示了风向,其中许多实际还标志着航线。这些海图在宏观上有实用价值,但难以确定船在航行过程中的具体方位。而且,这些图大多为手工绘制,没有一幅图是相同的。因此,到15世纪时,随着托勒密地理地图学说被欧洲人所重新认识,航海家们很快就采用纬线与子午线座标系来绘制海图了。加上印刷术的应用,标有方向线和距离的几何结构海图,开始在欧洲广泛流行。
主要参考书目:
1。《丹麦王国史》
2。《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经济和社会》
3。《世界探险史》
4。《黄金时代的安特卫普》
5。《发现者》
欧洲三大族系
欧洲的三大族系
一)日耳曼:
在部分国人的印象里,一说起日耳曼民族,好象单单指德国人,实际上,这可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了!
a古罗马帝国晚期,日耳曼人已形成几大分支,如东哥特、西哥特、法兰克、勃艮第、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诺曼人等(当然还有些小支派)。
B东哥特人中的主体——伦巴底人后与罗马人融合成为现代的北部意大利人;西哥特人则构成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要渊源;法兰西民族、比利时的瓦隆人(讲法语)是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凯尔特人(也即高卢人)融合的结果;另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大部萨克森人是今德国人、奥地利人、大部瑞士人、荷兰人、比利时的弗拉芒人(讲荷兰语)的祖先;盎格鲁人、一部萨克森人(也即撒克逊人),还有朱特人到了英格兰;诺曼人的一部自然是今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各民族的先人啦,另一些诺曼人则汇入了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北部)、爱尔兰人、东斯拉夫人。
c至于汪达尔人,听说过汪达尔主义吧?日耳曼人中的破坏之王!在当年的所谓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浪潮下,他们经西班牙攻入北非迦太基并建国,后又于公元五世纪二十年代一度北向渡海攻占了万城之城——罗马,将其几乎烧个精光,比中国秦末项羽一把火烧掉阿旁宫可出名多了,汪达尔主义由此得名;大约一个世纪后,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派兵再入北非,灭亡了汪达尔王国,汪达尔人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般认为是同化于当地土著及后来的阿拉伯人了(汪达尔人他们总共才四五十万人)。所以,你能一口咬定前世界足球先生——阿尔及利亚裔的齐达内身上就没一点汪达尔人的血统吗?
总之,汪达尔人算得上是光荣的日耳曼人中历史表现最差的一支了,一点建设性都没有。
以上关于日耳曼人和现今欧洲一些民族之间的关系,当然是在很概括的层面上谈的,实际的演变过程显然要比这复杂一些,因此血统上会更混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比较而言,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岛人、荷兰人、英格兰人、德意志人,绝对是日耳曼人最纯粹的后裔。例如,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英格兰直到公元1066年,外敌多次入侵,但全部是日耳曼人:先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然后分别是维金人、丹麦人、诺曼人(后三者其实统称为诺曼人,属于日耳曼人的北支)。原住民凯尔特人与古不列颠人被驱逐到北部和西边,分别形成今天的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凯瑟琳·;泽塔·;琼斯就是威尔士人)。
日耳曼人的优秀是无庸置言了。其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契约观念以及勇武冒险精神等等这些卓越的种族禀性再加上伟大的基督教信仰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宝贵遗产,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日后西方文明必将大行于世界。
二)斯拉夫:
斯拉夫人分为以下三大支:
a西斯拉夫人…——有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
拉丁天主教文明圈的重要成员,均为中欧国家(无论从历史、宗教、文化还是地理上讲,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匈牙利都一直属于西方文明圈而非东欧范畴,把他们划入东欧,完全是冷战的产物,这原本就是一个误会)。波兰人、捷克人深受日耳曼德意志人的影响,特别是捷克人,长期受奥地利人统治;斯洛伐克人则被严重地马扎尔化即匈牙利化了。捷克人理性、温和,由于日耳曼化,更多个人主义传统,胡斯运动是一个标志,她也是斯拉夫人里第一个资本主义化的民族。波兰人具有宗教热忱,也颇富科学天赋。
B南斯拉夫人——有保加利亚人(突厥系的保加尔人与斯拉夫人融合而成)、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黑人。南部斯拉夫人居住的区域通常被称做“巴尔干”(这个词来自土耳其语),从15…19世纪土耳其人控制着巴尔干的大部分地区(除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则是幸运的,过去一直由奥地利统治,有点日耳曼化,拉丁天主教文明圈成员,与西斯拉夫人一样同属狭义上的西方文明圈(即不包括东正教国家在内)。大体上只有波黑人信伊斯兰教,这是土耳其人几百年**的结晶。南部斯拉夫人中,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的整体发展水平最高,与西斯拉夫人相当,他们假如不是因为几十年的斯大林体制的统治,本来决不会比现欧盟15国差。事实上,一旦抛开片面的GDP产值,该五国就综合素质而言,是要领先于欧盟里的两个穷国——希腊和葡萄牙的。
c东斯拉夫人——分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
早期的基辅罗斯公国是由内讧的东斯拉夫人邀请一帮北欧的日耳曼诺曼人前去做他们的统治者的罕见情况下建立的,因此,起初东斯拉夫人的上层阶级主要是由请来的异族人组成的!!!后来又去了一批诺曼人,进一步补充到东斯拉夫人里,所以,东斯拉夫人的血统中有一定的日耳曼人的成分,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里金发碧眼的人相比较其他斯拉夫人特别是南斯拉夫人多的多并且整体素质与历史成就也更高的原因。13…15世纪蒙古人的残暴统治就象其后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巴尔干一样,其后果完全是灾难性的,不仅打断了东斯拉夫人正常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而且导致原本统一的东斯拉夫人最终分裂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三个独立的民族。俄罗斯人的专制传统正是蒙古人影响的舶来品。
三)凯尔特人(即高卢人):
凯尔特人的外貌特征与日耳曼人差不多,特别是多红发,他们同样属于优秀种族。
a比较纯粹的凯尔特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其实他们也已融合进相当的日耳曼成分。
a。苏格兰人
苏格兰人很优秀,在近现代世界文明史上地位很突出。苏格兰裔是构成今日英、美、加、澳、新等国白人新教徒(多为加尔文宗)的重要力量,象休谟、亚当·;斯密、瓦特、库克船长、麦克斯韦等都是苏格兰人,托尼·;布莱尔也是。各个领域的大名人还很多,我一时想不起来了。1603…1640、1660…1703间英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就是由苏格兰人詹姆士继承绝嗣的都铎王朝而建立的(詹姆士是伊丽莎白一世的侄子)。
b。爱尔兰人
爱尔兰人也很优秀(更多体现为墙里开花墙外香),爱尔兰裔作为天主教徒,为罗马公教在英、美、加、澳、新等国的振兴和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难以估量。当然,也有部分爱尔兰裔改信新教的,如里根和克林顿;不过,象肯尼迪总统就是天主教徒。海外的爱尔兰裔总数约五千万左右,80%以上是天主教徒。
B此外,法兰西人、比利时的瓦隆人(讲法语)、卢森堡人的血液里来自于凯尔特人的分量相当多。
二、其他重要民族——
1犹太人:其优秀自不必言。从中世纪起,已陆续有一部分人改信基督教。
2匈牙利人:也称为马扎尔人,,以公元9世纪从中北亚来到多瑙河平原定居的马扎尔游牧部落(近突厥系)为主体,融合了部分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以及早先已经在此居住的匈奴人后裔,形成了匈牙利人。匈牙利人在欧洲的历史地位是很重要的,纪元1000年匈牙利人接受天主教以后,很快跻入欧洲的主流舞台,13世纪的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是由匈牙利国王领导的,15世纪在抗击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艰险斗争中,匈牙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匈牙利人还在科技、文学、音乐、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天赋(类似于波兰人)。匈牙利是中欧国家,不是东欧国家。
3芬兰人:本是马扎尔人近亲,不过吸收了太多的日耳曼诺曼人,已严重日耳曼化,从外表上已经看不出与日耳曼人有什么区别。
4罗马尼亚:达契亚人同古罗马人长期融合的结果。信东正教。
5希腊人:早已不见古希腊人的精神与素质。2004年的奥运会能办好吗?
6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不错,都很优秀。其中立陶宛人信天主教,而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则主要信奉新教路德宗。
三、——
1信奉伊斯兰教的波黑人。
2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和波黑人一样,这也是土耳其人几百年暴
政的结晶)。
3茨冈人(即吉普赛人)。
欧洲进入火枪时代大致战术流程
一:方阵对方阵,大家来到战场,面对面站好,然后你枪毙我,我枪毙你。战斗结束以后排在第一排的原则上都是死光的,好象叫方阵排枪战术。
这方面最强的是英国军队和普鲁士的军队,原因很简单,非常讲究纪律性。
二:还是方阵对方阵,不过在瑞典的查理十六世手里改良了一些,加入了二段射,就是第一排放好,第二排接着放,别小看了这个方阵二段排枪战术,查理十六靠这个横扫欧洲哦。
三:拿破仑出来了,拿破仑时代还是方阵战术,但不是指拿破仑哦,呵呵,他突破了方阵二段,使用的是链式阵形,就是散兵式阵形,我记得有过一个统计,一次和英国人作战,第一排枪放完,英国人死了三百八十几个,法国人只死了三十七个。
拿破仑对战场的把握度非常好,开战前先用大炮轰,是乱轰哦,方阵体现了纪律性但也暴露了他的密集性,乱轰是很有效的,然后排枪伺候,最多三轮排枪对射以后,马上又是一顿大炮,这时才是拿破仑有名的一点集中式,然后是龙骑兵突击,注意哦,欧洲的龙骑兵不是骑着飞龙哦,呵呵,就是轻装骑兵,一把火枪,一把刀或者矛,说说简单,其实发布命令的时机非常重要。
其实滑铁卢拿破仑未必输,他的龙骑兵上的也正是时候,可惜都翻沟里了。
链式阵形散兵作战原本只有民族性比较浪漫的法国人用的比较好,因为拿破仑,欧洲各国强制改革。统一采取了这个战术,不过这时候拿破仑时代已经终结,所以楼主没有说错,拿破仑时代的确还停留在方阵时代,当然我也没有说错,欧洲人的确有点死脑筋啊,呵呵。
四:链式对链式,排枪对排枪,大家噼里啪啦的乱打一气,英国人不干了,这什么世道啊?大家蹲着趴着还老拿枪子先冲军官招呼,一点绅士风度都没有,骑士精神更是荡然无存。
于是,一个英国愤青(冯。什么卡啊,忘了)爵士提出了马回转战术。
马回转战术很简单,清一色的龙骑兵端着火枪,冲到敌人面前开枪,然后优雅(优雅不是我说的,是那个战术操典里特意指出的,呵呵)的拨转马头,再等待第二发。周而复始。
拿破仑的链式阵形就这样被马回转转的一塌糊涂,全欧洲一副哈马风,国国都练马回转,不过说实话,这个战术在隋唐时候的李世民就用过了,刘武周就是让这个转来转去的战术给打蒙的,当然李世民用的是弩,欧洲用的是火枪,李世民也就是用他那两三千的玄甲骑兵玩玩,欧洲是已经发展到不用马回转就好象不是战斗一样,不过我觉得本质差不多,据说白起在长平的时候也用这个马回转战术迟滞过赵军的突围,不过无从考证了。
五:马回转真的很强吗?总之欧洲玩了很多年,据说打的顺畅的时候从高处看下去两只军队就象两个滚动的轮子,四只军队就象四个滚动的轮子,八只军队就象八个滚动的轮子……这种战争与其说是战争我怎么老觉得象世界杯开幕式的表演呢……没轮到我困惑,挪威人跳了起来。
挪威人不想现在那么温和,那时侯普遍野着呢,北欧海盗啊。
海盗有海盗的悲哀,他没那么多马加入马回转的欧洲大家庭,还有一个原因,他那边铁的产量非常丰富,可没火药或者说不会造火药,所以居然不装备火枪!
欧洲骑士们骑着马冲过来,“泊切Q”撩翻一个再拨转马头顺便扔下一句“没开化的蛮人”。
挪威人火了,蛮人就蛮人,我是蛮人我怕谁?他用了最蛮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加大手里的家伙,作成斩马刀那么大,反正他有的是铁,北欧人也有的是力气,打的时候端着大剑护着上半身冲上去。
让你开枪,光脚不怕你骑马的,你开枪啊,你倒是开枪啊,你居高临下,打中我拿刀的手算我倒霉,打中我脚算我倒大霉,打中我呼啦啦就上去了。预备队?没听说过。
完美的阵形输给了没有阵形,火枪输给了大砍刀,马回转战术就这样没落了,比例最悬殊的一次,三百多海盗把八百多骑兵都给剁翻了,海盗们居然只伤了四十几的说。
六:挪威人威风了一阵也就偃旗息鼓了,原因是后装枪出现了,欧洲于是回到方阵时代,不过这时候方阵的意义好象更多是以集结为目的了。毕竟,阵形其实已经退出舞台,接着的战争时代就进入了多发枪克单发枪,机关枪克多发枪,机关炮克机关枪,导弹克大炮……这样一个循环了。
火药发展的资料 (简介)
9世纪初中国人发明了黑火药。
火药的一个品种,属异质火药,因燃烧时有烟,故也称有烟火药,一般称黑药。
黑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初始主要用于医药目的,宋代已把火药用于军事,制出了火箭、突火枪、震天雷等火器,后来又出现了铜铁火炮等管形火器。
黑火药的出现使人类由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古代的管形火器就是现代枪炮的始祖。黑火药的化学反应是以爆燃或爆炸形式出现的。在密闭条件下点燃,除了能产生抛射作用外,有时也会出现爆裂的效应。古代对黑火药的应用极为广泛,既可用来燃烧纵火、发射铁砂和弹丸,也可作为爆破用药。在19世纪前,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火炸药。13世纪黑火药经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并发展成为大型火炮的发射药和弹体炸药。17世纪开始用于工程爆破和矿山爆破,但爆破威力不大,而且安全性较差。19世纪后作为发射药为硝化棉系无烟火药所代替,作为弹体炸药为苦味酸所代替,作为爆破药为代那迈特炸药所代替,但仍作为传火药等。
组成: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磺和炭等组成的混合火药。它的成分配比从古到今变化不大,一般配比为:硝酸钾75%;炭15%;硫磺10%。10世纪中国《武经总要》所载三者配比为50:25:6。25(其他18。75);13世纪英国人R。培根的配比为37。5:31。25:31。25。但随黑火药的用途不同,组分也稍有改变,如延期火药所含硝酸钾的比例要小些。在这三种组分中,硝酸钾为氧化剂,在燃烧时分解出氧,用以氧化硫磺和炭而放出热量和气体产物。硝酸钾的含量要足够,才能使燃烧反应完全而释放出高热量。炭是可燃剂,与氧化合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但炭的来源是以含脂量少的木材经炭化而制成,其中的含碳量对黑火药的燃烧速度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碳量大时,炭的燃烧较完全。硫磺也是可燃剂,但还兼有胶粘剂作用,可使黑火药的药粒密实、成型好。硫磺着火温度比炭低,故使火药易于点燃。黑火药三种组分燃烧时的反应如下(按KNO374。8%、c13。4%、S11。8%的配比):
20KNO3+10S+30c
─→6K2cO3+K2SO3+3K2S3+14cO2+10cO+10N2
生产方法:黑火药的制造工艺大部分属机械加工过程。硝酸钾和炭的粉碎在装有青铜球的转鼓内进行,为了安全,硫的粉碎有时在内衬皮革的木制研磨机内进行。硫易产生静电,需注意接地。粉碎操作可采用两组分粉碎法,如硫磺和炭共同粉碎,硝酸钾和少量的炭共同粉碎;这样粉碎效果较好。而且可解决单一粉碎的不足,如硝酸钾的吸潮粘壁、硫磺因静电而粘结和炭尘太大易起火等问题,但决不可三组分在一起粉碎,这样容易造成起火事故。混合在内衬皮革的转鼓内进行,转鼓内装木球而不用金属球以保证安全。药料的压实操作可在轮碾机上进行,喷少许水后即可压成薄饼,称为冷压。这种产品密度小、易点燃、吸湿性大。另外,也有直接在热压机上一次压实,称为热压。后一方法的产品药体密实、强度大、吸湿性小,但均匀性差且难点火。压出的黑药饼经过带齿的铜辊粉碎成大小不等的药粒。经筛除药粉及不合格颗粒后,再进行光药,以除去药粒的棱角,使之光滑。再经干燥、筛选,按粒度大小分类。同一品号类别的药粒再进行混合,使质量保持均匀。最后分批、装箱。
应用:由于黑火药具有易被火焰、火花点燃,燃烧时又产生许多灼热的固体颗粒,而易于点燃其他火药的特点,在军事上广泛用作火药装药的点火药和传火药;在引信中用作延期药、扩焰药和时间药盘;还可用于照明弹、信号弹、燃烧弹和烟幕弹的抛射装药。在民用方面多用于爆竹、礼花,也可用于导火索、猎枪发射器以及某些矿山的爆破作业等。
缺点:黑火药做为唯一的火药和炸药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1000多年。常见的黑火药为黑色药粉或颗粒,容易吸湿,撞击和摩擦感度大,用强起爆药起爆或在密闭容器内燃烧也会发生爆轰,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注意防潮和安全。由于其威力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