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土家血魂碑-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扯上关系,而且还产生了隐隐约约的情愫,那……这三对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此时,天又开始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天地间变得幽暗清冷。烟雨朦胧中,我站在玄武山顶,打量着历历在目的土司皇城遗迹,搜寻着若隐若现的残垣断壁,凝视着遍布玄武山上大大小小的坟堆,感觉眼前的一切就象一幅定格的历史画面,让我感受到的只是几个蒙太奇的片断,“欲解血魂,宜寻覃城”的初衷根本无迹可寻,对我满腔的疑问也不能作任何解答。
青山隐隐,绿水淙淙,似乎在告诉我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四人帮”相互看了一眼,苦笑一下,心意相通,都意识到我们来土司皇城之前的想法过于乐观了。花儿这伙计此时不晓得跑哪去交朋谈友去了,踪影不见。
陈老见我们几个人脸上的表情有异,奇怪地问道:“你们到土司皇城来恐怕不仅仅是来旅游的吧?还有其它事吗?”不等我们回答,陈老接着热情地说:“这样,现在雨也越下越大,几位如果不嫌弃,到我家里去坐坐吧,看看我能不能帮到你们,你们不是说这覃姑娘是来这认祖归宗的吗?你们仔细摆摆,说不定我能为你们提供些线索。行不?”
第六章 柳暗花明吊脚楼(2)
       我和寄爷又相互看一眼,默默点点头,我已打算把血魂碑的相关事情告诉陈老。这个老人长期生活在唐崖,照看着见证土家历史的土司皇城,肚子里的东西肯定不少,说不定真能为我们寻找覃城提供些线索。当然,想从他老人家口中掏出更多东西,不说到血魂碑是不可能的,土家人历来讲究有事说事,不喜欢把事情搞得遮遮掩掩神神秘秘,更不喜欢旁敲侧击,搞得想提供帮助的人云遮雾罩,不明所以。
陈老的家在半坡上,也处于土司皇城遗迹之中。这是一座很别致的木质吊脚楼,里外收拾得很干净,在满目苍翠的群山中显得古朴典雅。老人热情招呼我们上了吊脚楼,我们看见有几把竹制躺椅和一只竹制茶几,同样擦得干干净净,光可照人。老人笑着说:“我这里几乎是一个小型的游客接待室,很多人来土司皇城都喜欢到楼上坐坐,喝茶歇脚。而且这个位置极佳,可以很方便地看清皇城大部分遗迹和下面的唐崖河。”
“那……您家收钱吗?”满鸟鸟问了个很俗的问题。
“呵呵,很多人劝我象征性收点钱,我拒绝了,有客人来参观土司皇城,我比什么都高兴,还收钱搞么子?我和老伴日子虽不富裕,倒也过得悠闲自在——哎,我说他妈,啷格还不泡茶呢?皮子又在痒嗦?”陈老突然象个孩子调皮地向楼下喊道。喊声未落,一位白发苍苍身材健硕的老太太提着个土茶罐走上楼来,手里托着个红漆茶盘,茶盘上放着几个洗得干干净净的粗瓷茶杯。老太太放下茶罐和茶盘,白了陈老一眼,嗔怪地说:“这老东西,嚎丧啊?我这不是来了吗?”陈老呵呵一笑,倒了四杯茶放在我们面前,说:“莫看这老太婆长得丑啦吧叽,泡的茶倒是很好喝,你们尝尝!”
我们向陈老太太道了谢,老太太下楼忙去了。
喝了几口清香浓郁的茶,寄爷掏出草烟,恭恭敬敬递给陈老一匹,“您家先把烟点起,我们确实有件为难事需要请教您家,事情是这样的……”寄爷把血魂碑的事和覃瓶儿的身世原原本本对陈老说了一遍。
陈老听完,看表情就知道他内心震惊不已,看了覃瓶儿好一会才说:“那血魂碑呢?给我看看。”我连忙从背包里掏出血魂碑递给陈老。
陈老接过血魂碑,后仰着头好一番查看,最后说:“这个东西应该像你们猜测的那样,是我们土家祖先廪君他老人家的东西,这两幅图案也确实是反映他老人家是啷格当上当时的部落君长的。依我看,这上面两个小孔中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血魂碑本身可能只是一件器具,类似盒子的功能……”——这个猜测与我们的想法一致。
“依您家看,这块血魂碑到底是什么材质呢?”我恭敬地问道。
“黑陶。”陈老不假思索地说。
“黑陶?”我们大喜,本来已经作好得不到准确答案的心理准备,没想到陈老十分肯定地说出血魂碑的材质是黑陶,短短两个字就解开一个萦绕在我们心头很久的谜团,这倒是一桩意外的惊喜。
寄爷一拍大腿,脚踩得楼板嗵嗵直响,“砍脑壳的哟,我当时啷格没想到这东西是用黑陶做的呢?我想起来了,有老班子说过,廪君当年那艘能浮在水上的土船也是用泥陶做的。”
“没错,”陈老点点头,“廪君那个时代,先后出现了制作黑陶和彩陶的技术,这已经被很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证实过,而且制作水平也十分完善和高超,因此这块血魂碑也应该是用黑陶做的。廪君当年做的土船猜想起来确实是泥陶没错,只是啷格只有他老人家掌握了这门技术,而其它人造不出陶船,恐怕就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了。”
怪不得血魂碑不轻不重,不冷不热,原来居然是泥陶。我脸有些发烧,平常自以为罐了很多墨水,最终发现居然还没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了解得多。
老人何等精明,见我斯文儒雅,面皮白净,晓得我是读书人,见我窘态百出,笑着说:“你们不晓得是正常的,你们现在哪还用泥陶做的东西嘛。我就不同了,你们看,我这个土茶罐,不就是一个陶罐吗?哈哈……”老人爽朗地笑起来。
老人笑了一阵,继续说道:“至于你们遇到的一系列怪事,像什么六月初六的怪梦、清和大师的偈语、这个哥儿额头上的土字、覃姑娘的身世、安乐洞中的十六煞、巨蟒口吐血魂碑、那个与你们对话的阴魂、七星连珠天然风水局等,这些谜中谜案中案我也说不出清楚,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老人见我们神情开始萎顿,故意卖了个关子。
“可以肯定什么?”覃瓶儿果然上钩。
陈老指着我说:“这个哥儿猜测出‘欲解血魂,宜寻覃城’这八个字应该是正确的……”
“真的?为什么?”我精神一振。
陈老呵呵笑着说:“你们都知道廪君他老人家死后变成白虎的事吧?你们知道这个传说是啷格起源的吗?”
我们一起摇摇头,急切地盯着陈老,等着他说出下文。“据老班子讲,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还是一个姓覃的人最先发现的。当初这个‘覃’字左边还有个‘日’字旁,也就是现在的‘覃’原来是‘曋’,后来不知啷格演变成了‘覃’字。最初的曋氏居住在武落钟离山的黑穴,与廪君巴务相是同一个时代的家族,并且极有可能他们来自同一土著部落,两姓人家应该非常熟悉,而唐崖土司覃姓人家正是从武落钟离山迁徙而来,所以廪君留下‘欲解血魂,宜寻覃城’这八个字并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只是,我想不明白是廪君老人家啷格要用这种非常隐晦的方式留下这八个字,而不是明明白白直接告诉后人呢?”陈老娓娓道出谜底,同时提出一个我们也极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终于得知血魂碑的确可以从土司王覃城那里打听到它的来历,我兴奋不已,急切地问道:“您家说这八个字确实是廪君他老人家所留,而且也说清楚了廪君与覃姓人家的关系,但是他怎么知道覃姓人家的后人中一定有个叫覃城的人?莫非他老人家有先知先觉的能力?”
“呵呵,”陈老吐了口烟,笑道:“这事儿可能没你说的那么玄乎。你们都知道我们土家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无法使用文字记载土家历史,很多往事都是一代又一代土家人口耳相传,才保留了一些历史片断,而且这些历史片断除了不翔实之外,也并不一定准确。廪君死后变白虎这事儿就是如此,按我们现在的理解来看,人死怎么变白虎呢?但是历史上只有‘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困惑。至于廪君究竟是怎么死的,死前安排了什么后事,早已无从得知,据我的猜想,廪君死之前可能给当时的覃姓人家留下了遗言,指示他们把血魂碑的秘密一代一代往下传,廪君当时为部落君长,说的话自然一言九鼎,覃姓人家肯定会依言办事。至于为什么传到覃城为止,这个问题说不清楚,而且你们想过没有,‘覃城’这两个字或许不是指覃城这个人,而是指覃姓人家的城池呢?又或许是覃城的上一代为了突出‘覃姓人家的城池’这层含义而特意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覃城’呢?”
这个想法我们从来没猜测过,乍一听陈老说出来,几个人呆若木鸡,你看我我看你,说不出话来。我们本来认为极其玄乎的事情,被陈老一这分析,倒真有几分真实的味道。
“这样吧,我带你们去找向老汉!估计他老人家晓得血魂碑的事……”陈老看看目瞪口呆的我们,提议说。
第七章 最后一个梯玛(1)
       “向老汉?向老汉是谁?”我听陈老恭称向老汉为“他老人家”,既惊讶又好奇。
“哦,向老汉是唐崖当地最后一个梯玛,今年已经九十八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健康得很,一顿要‘歹’三碗白饭,一钵合渣,肚子里的故事三天三夜也摆不完,而且很有些手段,外人看了根本不知道他是啷格做到的,是个极有本事、极受当地人尊敬的人,说不定血魂碑这件事,能通过他与神灵通通信,掏出些东西,也免得你们东奔西走,胡乱瞎闯了。”
我和寄爷面面相觑。尽管寄爷曾经猜测过安乐洞中的各种“煞”是梯玛所施的觋术,但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在深山密林的唐崖河畔居然还有一个活生生的、传说中非常神秘的“梯码”,而且是一位如此高龄的梯玛,如果真能得到他的帮助,我们心中许多疑团不是可以迎刃而解吗?至少我们可以从他那里了解到“廪君巴务相”最详细的情况,因为,“梯玛”就是用说唱形式传承土家历史的人!
寄爷、满鸟鸟和覃瓶儿也是同样的心思,猛地站起来,连声催促陈老带我们去见那个九十八岁的“梯玛”。陈老正欲起身,陈老太太上楼笑着说:“老家伙火烧屁股了?这几位客人逛了半天,肚子肯定已在唱空城计了,你老家伙的死活我可以不管,客人的身体不能不顾。我烧了些粗茶淡饭,请客人们将就吃些,吃完再去找向老汉吧……死老头子,胃痛起来你莫喊我给你揉唦?”这最后一句是对陈老说的。
“要得,我们先把肚儿填饱再说。他妈,我说,你还在这里搞么子?赶紧找酒杯唦!”陈老说完跟着陈老太太下楼把一些饭菜搬上楼摆在竹几上,陈老太太提着一壶苞谷酒和几只酒杯跟了上来。
“覃姑娘,你现在想不想喝酒?”陈老问覃瓶儿,他已经从先前的讲述中知道覃瓶儿前段时间很能喝酒。覃瓶儿摇摇头,说:“谢谢您家,我现在已经不想喝酒了,背也不痛了。”陈老听后就只给我、寄爷、满鸟鸟倒了杯酒,自己也倒了一杯,端起杯子说:“怪酒不怪菜,你们几位将就吃些,酒你们可以‘岔起’喝。为了下酒,我把有关梯玛有关的传说给你们摆一摆,在我这吊脚楼上,你们还是头一批有这样的口福耳福的人哩。”(岔起:使力)
确实,坐在时尚和古旧交相辉映的土家吊脚楼上,置身烟雨朦胧的土司皇城遗迹之中,喝着清洌的苞谷酒,吃着清淡的当地时令小菜,听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讲那神秘莫测的土家“梯玛”,这享受真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碰上的。
陈老很健谈,在他苍凉而爽朗的话语中,我们逐渐走近用唱歌传承土家历史的“梯玛”——
“梯玛”是土家语,意指能通神的人,是人神想到沟通的使者,直接意思有“极有本事的人”,汉语称之为“土老师”、“端公”或“老司子”等等。
梯玛按觋术的高低分为两种,一是主持大型祭祀活动的“掌坛梯玛”,二是地位稍低些的“帮师梯玛”。也可因其在祭祀中司职不同,分为背运法具的“骡马梯玛”、采办祭品的“峰子梯玛”、主祭“三月堂”的“打猎梯玛”、物色人祭对象的“抢人梯玛”等等。这是一支较为庞大的巫师队伍,从洪荒远古到近现代,他们世代承袭,口耳相传,延绵不绝。他们都是未完全脱离生产和世俗的民间宗教职业者,受人延请,走村串户,施行觋术,一直活跃在土家人居住的深山老寨。他们一直是祭神祀祖、赶鬼驱邪、招魂治病、还愿求雨等宗教活动的主持者,并在农耕渔猎、婚丧生育、卜居迁徙、节庆歌舞等生产生活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
硒都土家族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很多文化现象与宗教信仰紧密结合,并通过宗教祭祀活动表现出来。硒都土家族地区以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民间宗教盛行,土家族巫师“梯玛”,走乡串寨,为人主持求神敬神的祭祀活动。“梯玛”在主持土家族各种宗教祭祀活动中传播大量系统的土家族古代文化,如篇幅浩繁《梯玛神歌》,长篇史诗《摆手歌》,都是梯玛在祭祀活动中传播出来的。他们不但传播祭词古歌,同时还表演传统的舞蹈,即摆手舞、八宝铜铃舞等,边跳边唱,歌舞结合,为其祭祀服务。不仅在祭祖先和土王仪式中有歌舞活动,其他祭仪中都有歌舞相随。如在祭傩神时,就必须演傩戏,唱傩歌;在祭亡人的丧事活动中,必须唱“丧堂歌”、“孝歌”等等,这些民间宗教祭祀活动使鄂西土家族不少古代文化作品得以保存。梯玛成为土家族文化的传人,他们在祭祀活动中自觉和不自觉地为保存和传承土家族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举行法事活动时,梯玛有特殊的服饰、固定的法具和古老的神歌。从事宗教活动时,他们头戴凤冠帽子,身穿八幅罗裙,手持八宝铜铃,吹牛角,挥法刀,卜卦,唱神歌,跳巫舞,行动癫狂,如痴如醉。这种神秘的表演,使人以为其真能与鬼神交往而笃信不疑。
除每年正月主持一次大型集体祭祖活动外,梯玛行觋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占卜。占卜用作预测吉凶祸福,了解鬼怪意愿。据传:“千岁之龟死而留甲,卜之则灵。”端公为人设坛卜卦较为常见。其占卜法具多,不是龟壳,而是用梳子、筷子、铜钱、刀剑、岩石等占卜,使用最多的是司刀和竹蔸卦。司刀,为“饰以五色布条径为数寸的带把铁环上,串着九、十一或十三个大小可以相套的铁圈。梯玛晃动司刀后,出现大小铁圈相套、相隔的不同形状,以其形状之不同决断吉凶”。竹蔸卦多为一截南竹蔸,从中劈开,一分为二,梯玛占卜时以竹卦落地形状决断。其方法简便,因而广泛运用于丧葬、婚育、祭祀、请神驱鬼及生产等方面。
二是祭祖还愿。祭祖还愿俗称“做土菩萨”或“还神愿”,是一项为人消灾、招魂、求子的巫祀活动。一般以户为单位请梯玛主持操办,规模较大,有“掌坛梯玛”和“帮师梯玛”多人参加,需杀牛羊、办酒席,通常要持续三天三晚。其祭祀内容颇多,仪式繁杂。祭祀时所唱神歌按祭祀程序分为四十九节,每节又有许多具体仪式。如“腊月堂”一节,就有安堂敬神、述情求卦、拖磨子、求卦、拖魂、背魂、敬酒勾帐等七项。其中拖磨子为招魂术的一种,其作法是:在堂屋里铺一床晒垫,掌坛梯玛仰卧在晒垫上,肚皮上放一个簸箕,簸箕上放一扇磨子,磨子上再放一小木箱,内装“失魂”者的衣帕,绳子穿在磨眼里,帮师梯玛绕晒垫不停地拖之,口中念诵咒语,众人亦帮忙呐喊,拖毕,翻开磨子,打卦占卜是否拖着了魂。
三是“解邪”。古代土家人凡遇事不顺、精神恍惚、久病不愈等,谓之“中邪”、“失魂”,需请梯玛来作法解邪。“解邪”规模小于“还愿”,通常只请一个梯玛执事,不杀牛不办酒席,一般是杀只羊作祭品。形式也灵活多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规模稍大的要踩“地刀”或上“天刀”。前者通常是在横躺于地的树筒上安装十二把刀子,刀刃朝上,梯玛一手拿着刚割下的羊头,另一手拿着占卜法具,赤脚踩着刀刃而过,然后再边唱神歌边甩岩占卜。
七章 最后一个梯玛(2)
        “梯玛”传唱的“神歌”,内容丰富而复杂,有精华也有糟粕,涉及历史、地理、天文、历象、哲学、民俗、宗教、文艺诸多方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梯玛神歌”和“摆手歌”。
“梯玛神歌”即梯玛在进行宗教活动时所唱念吟诵的歌。传说只要解开“梯玛神歌”的秘密,土家人千万年的历史就会昭显于世。神歌的内容取决于所主持活动的性质,即不同宗教活动唱不同的神歌。为死人祭祀时唱“送亡人歌”,为人消灾、招魂、求子时唱“还愿歌”,赶鬼驱邪时唱“解邪歌”。梯玛神歌唱词比较固定,即兴演唱者较少。如《请神捉魂》:
悬崖陡,刺丛深;水流急,路难行。尊敬的大神们啊,没有好路,让你行啊。泥滑路烂,岩步子都没有一墩。一路野刺挂人啊,一路荒山荒岭。啊呀呀,看见了水路,沿水路行啊,过大水,快得很,遇树树断啊,遇土土崩。赶得急啊,赶得紧,船上人啊,要坐稳啊。赶啊,赶啊,看得清啊,它——被勾走的魂魄呀,在水上浮沉。
这首神歌系梯玛与大神的对话。请大神赶鬼捉魂,有迷信色彩,但在描述山区路崎岖艰难、叮咛涉水乘船注意安全时,却颇具体生动,生活气息较浓。而人、神、魂的并现,手法亦极耐人寻味。
《长刀砍邪》是解邪歌中的一首:
有啊,哥兄啊,日梦不祥啊。我要砍了它,你夜梦惊砍了它。死人头上砍了它,死鬼头上砍了它。滚岩翻坎砍了它。投河跳水砍了它。麻索吊颈砍了它。刀劈斧剁砍了它。毒蛇挡道砍了它。恶虎拦路砍了它。见钱起心、谋财害命的砍了它。五谷不得收砍了它。当面说好、背后说歹的砍了它。砍、砍、砍、砍、砍!不好不利的,统统砍了它。
这首神歌表现的是梯玛与邪恶的斗争。梯玛认为万物有灵,一切坏的恶的都由邪在作祟。但梯玛不向邪乞求,他不怕邪,要用“长刀砍了它”。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述了人们要主宰自己命运、驱逐邪恶的迫切愿望。
从形式看,梯玛神歌有双句押尾韵的自由体,也有两句一节四句一节、句尾押韵的格律体。唱腔亦有高腔与平腔之分。高腔高昂,感情激越;平腔舒缓,感情深沉。它们的韵律铿锵,优美动听。
而摆手歌是土家族进行摆手活动时所唱的歌。
摆手活动土家语叫“社巴日”,是土家族的大型祭祀活动和传统的文艺盛会,是土家族特有的民俗,历史久远悠长。从其活动内容来看,早在渔猎时代已存在并沿袭至今。“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五日,土民齐集,披五花被,锦帕裹头,击鼓鸣铳,舞蹈唱歌。舞时男女相携,翩跹进退,谓之摆手。往往通宵达旦,不知疲也。”、“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古代文人这样描写摆手歌的情景,反映了土家族地区摆手活动的盛况。现在土家族聚居地区——酉水两岸的来凤等地尚留有不少摆手堂遗址,沿酉水流域的土家族人民,直到现在还常举行摆手活动。摆手活动其规模有大小之别。大摆手是数村、数十村族人联合举行,人数多规模大,往往有成千上万人参加。小摆手则是一村一族人的摆手活动。无论是大摆手还是小摆手,它的祭祀祖先、祈求丰年的目的,以及摆手的内容均基本相同。
摆手活动系在固定的摆手堂进行。摆手歌有行堂歌与坐堂歌两种。行堂歌是伴随摆手舞内容编唱的歌,跳什么唱什么,一个人领唱众人吆喝。坐堂歌则是歌手们坐下来唱的,有单唱、对唱、轮唱等。歌手是摆手活动的主持人“梯玛”、掌坛以及其他善歌者。摆手歌有即兴而歌的内容,但更多的是由“梯玛”领唱、世代传承、内容浩繁、唱词是固定的古歌。
摆手歌与梯玛神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梯玛神歌与摆手歌均系由梯玛传唱,但从内容与演唱时间、地点、目的来看,二者不是同一作品,应有区别。梯玛神歌是由梯玛在一家一户、为主人消除病灾祭祀神祇时所唱的宗教歌;摆手歌则是梯玛在摆手传统民俗活动中,为纪念全民族的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年丰人寿而演唱的叙述历史的古歌。摆手歌虽不似梯玛神歌那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摆手活动本身就有宗教性,依附于摆手活动的摆手歌也就自然地受宗教的影响。摆手歌中有关农事生产部分,因与人民生存攸关,一般歌手与掌坛师也会演唱,普及程度较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