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所有人都以为我开创了修真-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司农亦有不少公事需要处理,很难立刻前往赈灾,怕是要辜负魏公的信任了。”林乐贤没有多做考虑,直接拒绝了魏经纶的提议。
  赈灾之事吃力不讨好,身处灾区自身的安全也难以保障,在场的大臣少有想要亲身前往的。
  林乐贤没想过亲自涉险,也不准备将穆华荣下派,亦不会让自己的其他亲信的前去。
  之前穆华荣提议的那个大臣,便十分和他心意。那人分属于他们派系,又并没有什么根基。若是成了,自是一举两得。纵然出现损失,也不会让他肉疼。
  “林公不防再考虑考虑?若是晚了林公再后悔可就难了!”魏经纶眼底划过一丝嘲讽,一闪而逝让人抓不到痕迹。既不想涉险又妄想将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手中,哪里有那么好的事?
  先皇秉性仁政,效益不显,倒是养大了这些人的野心,现在还有几人清楚崇国是谁的天下?!
  郁承渊即位不久,这朝堂内的形式也有些复杂。顾忌到形势,郁承渊就算心下恼怒,也不会太过苛责一殿的老臣。
  魏经纶就没有这个顾虑了,若是论起‘老资格’来,这满朝的文武还真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他毫不犹豫的下了林乐贤的面子,的确是想要发泄自己的不满,更是有为郁承渊出口气的想法。
  魏经纶修身养性了许久,朝堂上许多大臣还真当他是一个和蔼慈爱的性子,哪里见过他如此锋芒毕露的模样。
  看着归为御史大夫的林乐贤被他说得面色难看,众大臣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哪怕是之前见过魏经纶这幅模样的,也同样惊惧不发一言。
  突然,一声大笑打破了寂静。
  “我倒是觉得,魏公说得不错,林公何不好好考虑考虑?”左豪走到林乐贤面前,笑着说道。
  “若是林公不愿去,老夫倒是愿意代劳,之事不知陛下愿不愿意应允。我这一身内力,可是许久都未发挥他的效用了。”
  左豪身为太尉乃是武将之首。
  他倒是有想要赈灾之心,但赈灾一事显然不是有武力值便可以的。对于之后的那些弯弯绕绕,他不甚明了,也就没有请命。至于其他武将,多数有职责在身,不能妄动。
  这样说,显然只是为了给林乐贤添堵。作为武将他与这些文臣关系都谈不上好,没有开口帮谁的想法。他只是单纯的看林乐贤不敢亲自涉险的模样不顺眼。
  听左豪一言,林乐贤的脸色越发难看。
  “大人……”穆华荣凑到林乐贤身前,小心的开口。
  江安、江宁两郡不少人手都是他安排的。纵然他对丰和水门建设的细节并不了解,认真调查起来也要承担不少责任。他唯恐林乐贤因为怒意延误了时间,谁也不知陛下的诏令何时会下达?他们没有太多时间耽误在与人争论上。
  林乐贤冷眼扫过魏经纶与左豪,压下了心中的怒气,皮笑肉不笑的说了一句。“魏公、左公的提议我会再认真考虑考虑。”
  说完,林乐贤一扫衣袖,“老夫还有要事在身,先行一步。”
  “林公走好。”左豪一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笑了笑。
  林乐贤刚走出大殿,费阳便带人捧着圣旨迎了上来。看到费阳的瞬间,穆华荣觉得心下一凉。
  费阳先是朝着大臣们施了一礼,随后起身发问,“严威,严大人可还在?”
  “严威在此。”严威连忙向前一步。
  “圣旨到,严大人接旨。”费阳手一拂,将圣旨摊开。
  严威连忙跪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听费阳说要严威接旨,他们便猜测到了这是要任命严威前去赈灾。只是他们没想到陛下对这人如此优待。不止加封了巡抚一职,本身官位也晋升到了四品之列。还未前去赈灾便先有赏赐,这可是历代都少有的事。得此殊荣的臣子,无一不被重用。在场的人不少都变了颜色,尤以林乐贤一脉最胜。
  “……钦此。”
  “严威领旨谢恩!”严威双手接过圣旨,站起身来。
  “杂家在这里恭喜严大人了,陛下说了若是大人在江南水灾一事上表现出色,还会再有奖赏。”费阳恭贺了一句。
  事实上在场的人大多数都知道这可能不过是一句安抚。赈灾之事若是能做好,的确可以加官进爵,但想要‘做好’难如登天!
  灾害出现,哪里能没有伤亡损失,看到这些损失统计,陛下哪里能高兴得起来?实在很难说一个‘好’字。
  但陛下亲自让人传讯安抚,这等殊荣足以让一干大臣艳羡。
  “多谢费公公。”严威依旧是那副知礼谦恭的表现,让人挑不出错来。
  “陛下让严大人即刻启程,已备下马车送严大人出宫!严大人莫要耽搁了!”费阳催促了一句。
  原本意图拦下严威试探几句的人,听到费阳这句话顿时歇了心思。
  “是。”严威转身向众人施了一礼,“下官有要事在身,先行告退。”
  “江南之事要紧!”左豪拍了拍严威的肩膀,“你小子不错,一定要从江南活着回来。日后有什么武学上的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多谢左大人!”严威恭恭敬敬的应下,随后他的视线像是不经意间扫过林乐贤与魏经纶两人。
  林乐贤目光幽暗的看了严威一眼,之后想到了什么,面色缓和了不少。“你资历尚浅,此次赈灾一定要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多谢林大人教诲。”从严威的态度中,看不出半分不对。
  魏经纶看了林乐贤一眼,随后才叮嘱道。“此行一定要谨慎。可以汲取旁人的经验,但有些人有再多经验也是不可信的。”
  “下官谨记。”严威再次施礼回应。谁也没看出他向魏经纶施礼的时候,平白多出了几分郑重。
  严威抬头与魏经纶对视了一眼,随后再不犹豫,直接转身离开。
  魏经纶目送严威离去,心下有些沉重。


第12章 
  魏经纶刚一踏入丞相府管家便迎了上来,“老爷,您今个回来的比往日可要晚上许多。熬好的粥一直让人温着,我这便让人送过来,您用一些暖暖胃。”
  “咳。”魏经纶放下掩在唇畔的手,“直接送去书房。”
  “老爷,您可一定要记得用。”管家嘱咐了一句,“身体养好了,才能更好的为社稷出力,为陛下分忧。”
  魏经纶点了点头,踏入书房。他从书架上抽出几本与治水有关的书籍,一字一句的看着,希望从中发现能让他觉得眼前一亮的良策。
  “太傅,国事是忙不完的。”郁承渊将托盘放在桌上,“你身体孱弱,早膳一定要按时取用。”
  魏经纶听到他的声音,连忙起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郁承渊抬手止住了魏经纶的动作。“书房之中仅有你我二人,太傅不必多礼。”
  “礼不可废。”魏经纶顺着郁承渊的力道站直了身体,这才看清了眼前人的模样。
  郁承渊不知用了什么手段,那俊逸的面庞被陌生的五官取代,再看不出半分痕迹。如今的面容太过普通,丢在人群里都很难被找出来。他的体型也比之前显得壮硕了许多,无论从哪里都找不到‘郁承渊’的影子。
  身上的衣襟也一改往日的考究,只穿了一身灰麻的布料。连那可以被外袍遮掩起来的里衣,都是最平常的那种。
  若非郁承渊本身便是一个修为不低的武者,这样粗糙的料子说不定会在身上留下不少的痕迹。他身为武者倒是避免了因此暴露身份的可能,但依然会感觉到不适。
  魏经纶看着郁承渊,心下有几分复杂。他欣慰郁承渊当真像他所希望的那样为国为民,但也会心疼从小到大的皇子受苦受累、亲身涉险。
  沉吟了几个呼吸的时间,他终于开口。“陛下,您是来向我辞行的?”
  “没错。”郁承渊手搭放在托盘上,“朕欲亲往江南一探。宫中已安排替身代朕‘行走’,朝中诸事则要劳烦太傅费心。”
  暗卫可以伪装成他的模样,模仿他的动作言语,对国事却并不擅长。魏丞相兼任太傅,不仅对国事擅长,还可以将他的字体模仿个九分相似。有这两人在,他暂时离开皇宫不会有人发觉。
  魏经纶虽然早就有了预料,却依旧忍不住开口。“陛下身系社稷于一身,当真非要涉险不可?!”
  “太傅。若江南危,朕这皇位恐怕也坐不安稳。”郁承渊这样说着,面上却是平静无波,看不出对这皇位有多么重视。
  “严威能力尚可,赈灾一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只要安抚好民众,便不会出现后续暴。乱。何有皇位不稳之说?”魏经纶再次劝阻。
  江南水患很可能是崇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其中多少危险他不愿深思。如果陛下只是担心暴。乱,倒是好事。
  “朕也想看看,那堂上对朕毕恭毕敬的臣子,暗地里阳奉阴违到了何种地步。”郁承渊垂眸掩下眼中的情绪,“也好让朕心中,有个成算。”
  “既然陛下坚持如此,老臣也只能听命行事了!”魏经纶放弃继续劝阻,起身,极其郑重的向郁承渊施了一礼。“臣以命向陛下担保,有臣在一日,必会稳住朝堂形式,等陛下回返。”
  “朕相信太傅。”郁承渊受了这一礼,这才抬手将魏经纶扶起。
  魏经纶却没有顺势起身,“希望陛下能答应老臣一个请求。”
  “太傅直言便是。”郁承渊放轻了手上的力道。
  魏经纶抬头对上郁尘渊的视线,“江南危机四伏,届时还请陛下以自身安危为重!”
  郁承渊听此一言,面上的表情明显柔和了几分。“朕允了。”
  “多谢陛下。”魏经纶这才起身。
  郁承渊拿出一枚令牌,递给魏经纶。“从今日起每日都会有人护送奏折到丞相府,需以令牌交换。”
  “老臣明白。”魏经纶小心的将令牌收好。
  郁承渊向窗外看了一眼,伸手将托盘上用内力温着的粥拿下来。
  魏经纶看到粥上隐约浮现出的热气心下一暖,但他做臣子的怎敢受用帝王的服侍?
  不等他推辞,郁承渊便率先开口。“太傅,天色已经不早了,我该启程了。”
  魏经纶听此一言,哪里还顾得上别的,连忙起身。
  “不必远送。”郁承渊说完,推开房门走出书房。
  魏经纶目送他走过一个转角,下一刻便有一个穿着丞相府小厮服装的人走了出来。丞相冲着小厮点了点头,重新回到书房内,将温好的粥一勺一勺的送入口中。
  没过多久,赈灾的车队从丞相府门前路过。
  严威将窗帘撩起,扫了一眼马车周围的士兵,好似随意的从中挑选了一个。“程舟,你上来与我论一论治水之策。”
  “程兄弟,大人叫你呢!”‘程舟’似乎因这突如其来的惊喜愣住了,佟锐连忙提醒了一句,说着还准备推程舟一把。
  不过还没等他碰到程舟的身体,程舟便已经反应过来,下马转而上了马车。佟锐倒是没怎么在意自己失手,而是略微艳羡的看了车厢一眼。
  关上车门,严威向来人施了一礼,却没有开口。
  郁承渊摆了摆手,从旁边拿起一本治水之策。手指在其中一页上点了点,抬头看了严威一眼。
  严威不急不缓的将案例念完,随后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我以为这一案例……”
  郁承渊时不时的开口补充两句。他的声音也不似在丞相府那般毫无遮掩,比起往日要显得粗犷、低沉许多,更为适合他此时士兵的形象。
  两人一来一往,在车厢外的人耳中,他们的确是讨论治水之策。不过严威却清楚,这不是在讨论,而是郁承渊在考效他。
  严威倒也不惧,颇为流畅的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略带期待的视线看向郁承渊。此时他可不怕自己犯错,在到达江南之前被郁承渊察觉到不足,得到帝王的提点反倒是他的幸事。
  郁承渊的神态也从最开始的眉头微皱变成时不时点头。
  严威第一次经手这类事故,的确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他不经意忽略掉的地方,倒也不算是致命的错处。没有他的提点,到江南他说不定也能发现。
  最让郁承渊满意的是,只要他提点一句,严威便能很快的融会贯通,之后的案例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从京师到江南日夜兼程也要十余日,他有的是时间考效和提点。到时也就能放心将赈灾之事交给严威,去探查别的消息。
  这样的想法出现,郁承渊便越发上心。听着严威的阐述,时不时的点头。
  马车上这幅君臣尽欢的景象并没有维持多久,便被打破。
  “大人,前面有人拦路!”车夫小心的将车门推出一个狭小的缝隙,让声音更清晰的传入车厢。
  郁承渊眉头一皱。
  严威忙道,“我等去江南赈灾,每一刻都关乎百姓性命,谁人敢冒大不韪,拦下我们的车架?!”
  “下官几经询问,那人也不开口。只说让严大人亲至,与他见上一面。”车夫小心翼翼的开口,还忍不住强调了一句。“听这人口气想必官职不低。”
  郁承渊面上浮现出了两分冷意,车队才刚刚出了京师,便敢拦截。不只是官位不低,胆子也着实不小,真以为出了京师他就不会知道?他也想知道这位官职不低的大人是何方人士。
  “大人去看看吧?”郁承渊的语调像是询问,表情却是冷漠的很。
  严威听到‘大人’二字,连忙向着郁承渊弯腰施礼。
  调整了一下自身情绪,方才开口。“车队有要务在身耽误不得,你们驾马车先行一步,我随后便赶到。”
  严威乃武将出身,他的武学修为自是不错。因消耗问题无法用内力长途跋涉,追一个先行一会儿的车队不会有什么问题。
  “还是大人考虑的周详,我等先行一步。”车夫听严威一言,明显放松了不少。
  严威身影一闪离开车厢,出现在不远处的一辆马车旁。马车停歇在灌木丛后,从远处看不真切,离近了能清晰的看到他的奢华。
  “严大人请进。”一旁的车夫很是尽职的为他打开了车门。
  严威进去之后,面上浮现出了惊讶之色,“不知穆大人为何拦下赈灾车队?大人当日在大殿应当听过陛下的圣旨,明了陛下救民于水火的苦心。穆大人此番作为,会寒了陛下的心啊!”
  “你说得有些言重了,我自然不敢耽误车队过多时间。这是给你准备的一些小礼物,想必你看后自然会知道该做什么。”穆华荣说着递给严威一个精致的木箱,“你还要赶时间,我就不多留了!”
  严威接过盒子,面上浮现出了一丝异色。他拿着盒子转身离开了车厢,运起内力追上车队。
  车队刚行不远,以郁承渊的内力倒是将两人的谈话听的清楚。他直接接过盒子,打开穆华荣所说的礼物,里面放着的是一叠奏折。
  拿起最上方的折子,看了两眼。这奏折看起来是准备呈给他的,其中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严威曾经做过的‘好事’。
  严威看到箱子里是一本本奏折,对此便早有猜测,他面上浮现出了明显的嘲讽。
  若是其他人被这么些奏折弹劾,恐怕还真会害怕。这奏折上‘严威’,把不该做的全都做尽了。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早就做好的伪装。
  严威他隐于百官之中,想要不被发现与郁承渊的联系,光是自己低调还是略有不足。这个‘丰富’的背景,可以让隐藏更为完善。
  “穆大人还真是用心良苦。”郁承渊亲手安排的事,最是清楚调查这些需要的难易程度。
  严威连忙低头行礼,不敢多言。
  谁曾想,郁承渊下一刻便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重新拿起治水策。“继续。”
  严威微微一愣,随后便反应过来。向前一步,仔细查看案例的内容。
  作者有话要说:
  治水策案例中的那两句文言文,引用自,东坡治水。


第13章 
  “大人,前面不远便是江安郡地界。”车夫高毅远远的看到地标,放缓了车速,低头向车内询问了一句。“我们是继续走官道,还是直上安丰山?”
  这两条路各有利弊。
  官道更为宽敞,车马容易通行,可以绕过安丰山深处那些更为危险的区域,但路程会延长许多。
  直上安丰山,车马很难翻山越岭,肯定要弃车马而行,途中有可能遇到一些危险的野兽,但路程比之官道要短很多。
  严威下意识的看向郁承渊,视线中带着明显的询问之色。
  只见郁承渊伸手撩起了门帘,手抵在车门上回头看了他一眼。
  严威瞬间明悟,先一步推开车门,两人同时下了马车。“我们兵分两路,我与程兄弟直上安丰山,你们继续走官道。”
  “军令如山,属下本不该质疑。但大人只带一人上山实在令人心忧,不如多安排几位兵士随行?”高毅一边拉着缰绳将马车停下,一边开口。
  “你们的实力与我相差甚远,同行只会拖延行程。”严威的实力与郁承渊同行都属于拖延行程的那一个,他这些属下更不用说了。
  随后严威用了些内力的小手段,独独将压低的声音传给了高毅,“我们先一步前去,可以先探查一下情况,人越多越容易露出马脚。”
  “大人所言极是!”高毅说着朝着严威一抱拳,“属下等人先行一步,大人、程兄弟,保重!我们安丰山难民营地见面!”
  “大人、程兄弟,保重!”其余兵士也在马上抱拳示意。
  严威与郁承渊抱拳回了一礼,“保重。”
  目送车队远去,郁承渊运起内力,向另一个方向前行,“先入城。”
  严威连忙跟上。
  两人在江安郡边缘的一个城镇呆了不过半个时辰,便出城上了山。
  翻越安丰山路途短也只是相对官道而言,两人连夜赶路,临近难民营地时,天空已经透出了微光。
  在附近稍作休整,两人这才进入营地。
  他们刚踏入营地,柳县令便带着师爷迎了上来。
  不等柳县令开口,严威便拍了拍身上垒在一起的麻袋。“我们是来送粮的,快先找个地方让我们把东西放下!”
  严威自己倒不在意这点负重,他在意的是郁承渊身上的重量。
  不是他不想为郁承渊分担,早在城中买粮的时候他就开口提议,这一路由他来背负粮食,临近营地的时候再将其中一些交给郁承渊。只是,郁承渊没有答应。
  此时他们身上的粮食,严威自己也背不动。两人背的粮食重量都是郁承渊计算好的,刚好是他们这一路所能承担的极限。郁承渊武力修为更高,他身上的担子也更重。
  “两位辛苦了,直接放下就好!”
  柳县令话音还未落,早就在一旁等着的百姓便一拥而上,为两人卸下负重。
  拿到东西的,笑的十分灿烂。没有拿到的,面上则是一派惋惜。仿佛他们争先恐后抢的是某种荣誉,而不是一个粗活。
  柳县令看着这一幕,面上有些无奈,却没有开口斥责。
  他目送百姓们将粮食送往临时的粮仓,这才转头重新看向郁承渊二人。“两位看起来面生,应该是自发前来的义士吧?”
  此次江南水患笼罩的区域太广,周遭也多有耳闻。除了官面力量的支持,不少实力强劲的武者也会自己带一些粮食物资送过来。柳县令只要有时间,就会亲自招待这些武者。
  “只是送一趟粮食而已,称不上义士。”严威笑了笑。
  “义士不必谦逊。这些粮食在两位眼中或许不值一提,对我们来说就是‘命’,怎么会当不得?!”一旁的胡师爷看向两人的视线格外友好。
  虽然附近的郡县有不少义士自发前来,但极少有人带的物资能比得上两人的。只有一些义士组成的小团体,可以与二人媲美。
  严威没有继续纠结称呼问题,“县令大人,我们二人有个不情之请,不知两位能否做主应允。”
  虽说柳县令没有亲口说明,但他身上那身官服足以证实他的身份。
  “义士,你先说一说你的要求。”柳县令言语间十分谨慎。自从柳誉开口‘请求’了他一次,他对这样的开场白便有了几分警惕。
  “我们二人想要多为难民出分力,临近郡县路途遥远。以我们两人的实力,倒不如直接入深山打猎。这样一来,恐怕在营地里借宿一段时间了。不知可否方便?”严威扫了一眼坐落在山林中的诸多帐篷。
  “借宿倒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只是……”柳县令面上浮现出了一丝为难。之前也有义士想要留下,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县令大人有何顾虑?”严威连忙询问。
  柳县令看了一眼炉灶的方向,“两位在这里借宿,吃食也准备在营地里解决?”
  “自是如此。”严威没有丝毫犹豫。难民的吃食,也是他们关注的一个要点,自然不可能错过。
  柳县令犹豫了一下开口,“这营地之中所有人的食物都是一样的,我也不能为两位开这个特例。两位不防看一看这里的食物,再说是否要借宿。”
  严威和郁承渊对视了一眼,随后点头。“可以。”
  “刚好要到用早膳的时间了,两位随我来。”柳县令走在前方。
  柳县令说是所有人的食物都一样,当真没有半点含糊。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