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歌-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憋不住呀!改天再聊拜访,改天再来——”说着,站了起来,就往王府大门走去。

荣王哪里肯让宋歌离开,这一离开,他自己的谋反案可就不好办了,这种事情可大可小,闹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情,还是需要谨慎为好呀,看到宋歌要走,急忙站起身拉住宋歌,“宋大人,别急着走啊!”

宋歌不理睬,猴躯一震,脱离了赵梓的手,继续往前走去,“告辞告辞,王爷不好意思,再不走估计要爆.阳了!”

刘清菁对于宋歌赤裸裸的求.欢,哪里听不出来,见宋歌真的走远,出了这个门,想要挽回可就难了,立即咬牙说道:“姑父,你何不给宋大人安排一个房间,叫两个美妾相陪呢!”

“这……”荣王哪里肯把自己的美妾白白地送到宋歌的□□呢,但是当他看到刘清菁的神情,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嗯,宋大人慢走!既然宋大人已是本王知己,生命都可以托付,那么区区一二个美妾又算得了什么呢!”

宋歌听了,停住了脚步,“呵呵,王爷真是豪爽,不过,美妾就算了,下官能够有个房间,安稳地睡一觉就可以了!呃,最好能弄一碗降火汤来,下官降降火。”

刘清菁挑逗地说道:“歌儿弟先去休息吧,等会姐姐把降火汤给你送去。”

宋歌暗自狂喜,迷离着双眼,跟随王府的下人去了——

刘清菁送去的降火汤就在自己的腰间,并且顺带着还送去了解饥的馒头,解渴的琼浆,宋歌毫不客气,吃着馒头,喝着琼浆,搅动降火汤,从日中折腾到了日落!

宋歌被这种娴熟的技巧以及天衣无缝的迎合弄的神魂颠倒,刘清菁被这种无比的坚硬以及连绵不绝的冲杀弄的颤抖不已,两人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都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

宋歌心说:有此一次,此生无憾,若有下一次,下下次,则百死不悔;

刘清菁说:早知做女人是这番滋味,就不嫁给那病鬼皇帝,宁愿嫁给集市上杀猪的壮汉,虽然吃苦,却能每晚做真女人!

夕阳下的荣王府显得格外优美,桃花更加红艳了,梨花也在夕阳的映照之下,变成了淡淡的粉红色,月牙池中的水变红了,甚至连地上的鹅卵石铺的小径都仿佛变成了鲜艳的红色。

——多美啊,犹如这美妙的人生,宋歌陶醉了!

荣王赵梓、皇后刘清菁、开封知府宋歌又重新坐到了院中的凉亭下,此时的氛围,与刚才已然大不同,虽然都略显尴尬,不过三人表现的更加更加密切!男人的东西送入女人的体内,关系自然更近一步。

宋歌兴奋地说道:“菁菁,王爷,就在刚才,我想到了一个移花接木的好办法,不知道是否可行?”话说这办法其实是他早就想好的!

刘清菁和赵梓异口同声地问道:“怎么个移花接木呢?”

宋歌不再卖关子,直接说道:“把这个案件嫁祸给朝廷中的其他大臣!”

“啊!?——”荣王赵梓和元符皇后同时惊呼。

“就嫁祸给首辅宰相章惇或者副相蔡京,满朝文武当中,只有他们两人才具有谋反潜质!”宋歌不容置疑地说道。

谣言满朝

京城的一个街坊,忙活一天的百姓三五成群,围着闲聊。

“喂,你们知不知道,那宰相章惇和蔡京,想要换皇帝了呢!”

“什么?你以为皇帝是你家二媳妇呀,想换就换!”

“千真万确,我表叔的二舅子是朝廷里当差的,昨晚我们一起在大姨妈的三侄女家喝喜酒,他亲口告诉给我听的。”

“真的?你不不要说谎话哄骗我。”

“那还有假啊,这种事情,谁敢乱说呀!”

“两位宰相一同谋划,那我们大宋朝岂不是很快真的要换皇帝了?”

“那可不一定呀!我们现在的皇上,别看年纪不大,其实皇上很有主见,早就从地方召来了苏轼、宗泽等忠臣做了尚书,还有一个枢密使宋大人,也是保护皇上的,两方较量起来,谁输谁赢还很难说呢!”

“嗯,皇上自从登基以来,没有做一件祸害百姓的事情,我也支持皇上!”

“哈哈,你支持有个屁用,你爹要换你娘,你都阻止不了!”

……

酒楼里,富贵子弟,朝廷小吏,都在大吃大喝,享受着佳肴美酒。

“听说了没?章相和蔡相合谋,似乎有废立皇上的打算!”

“在下也听说了,不过,此言真假很难分辨,还是不信为妙。”

“整个京城闹的沸沸扬扬,难道还有假的?以某人看了,十有八九是真!”

“呵呵,也是哦。仁兄,要是此事成真,我们该站在那一边呢?保皇还是倒皇?”

“这是难事,为兄也吃不准啊!虽说章相和蔡相表面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不过保皇当中,有新近崛起的枢密使宋大人,还有当年的老臣苏大人、信任吏部尚书宗大人等,那都是很不简单的人物,为兄以为有的一拼。”

“那,那你我静观其变?”

“如此甚好!”

……

数日之间,京城百姓间的舆论转向,矛头直指大宋朝首辅宰相章惇和副相蔡京,大致就是此二人起了废除现任皇帝之心,重新立一个新皇帝,以便成为一等辅政功臣。

这种无端的造谣,当然是宋歌导演的,他故伎重演,让高俅找来数百个小混混。这些小混混与宋歌已不是第一次合作,都知道宋歌的慷慨,也就不问条件,答应帮助宋歌做事。宋歌找他们当然不是为了让这种乌合之众去打架,而是让他们散布谣言。小混混们欣然答应!于是,京城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关于章惇和蔡京狼狈为奸,共同合谋废立皇帝的传言。

百姓中的传言并不足以把章惇和蔡京怎么样,不过,皇宫中流传着这种传言,就另当别论了。皇宫中的传言是从后宫传出来的,大致内容差不多,无非也是当今大宋朝最大的两个官员章惇和蔡京,谋划着要废掉皇帝赵似,另外立一个小王爷做皇帝。

民间与皇宫不同,虽然朝廷斗争的最终结果,会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但是在没有发生之前,百姓们都是乐观的,都认为灾难不会降临到自己,因而谈论这种事情,都是以旁观者的角色来谈论的,不过嘻嘻哈哈而已。

但是在皇宫之中,所有宫女与太监听了这个消息,就会人心惶惶,担心不已,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命运担忧。历朝历代的任何一个宫廷政变,皇宫中的男女老少,哪怕是小鸡小狗,都很有可能遭殃,直接被政变者杀掉都是很平常的。

在这种气氛之下,皇宫中的太监宫女人人自危,都在寻找着依靠或者谋划着出宫,抑或寻求在宫外的父兄的庇护,数日一来,他们根本无心在宫中做事,宫中的很多事情,逐渐处于荒废的边缘。

……

“似儿,风雨欲来,你这个皇帝,打算怎么应付?”太后朱氏对于流言早有耳闻,这一日,她终于不再沉默,找来了皇帝赵似,把这个问题抛了出去。

赵似脸色木然,沉吟一下,说道:“母后,上阶段,开封府宋大人说荣王有谋反嫌疑,事实上,没过多少日子,开封府宋大人就说不是真的,仅仅是百姓闲来无事,制造虚假传闻而已!如今,又变成了章惇和蔡京欲行废立之举。孩儿以为,此种传言,未必可信,大可不必夸大处理,顺其自然就行,以免造成不该出现而难以收拾的后果。”

“无论如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管传言真假,有准备总比没准备要好!似儿,哀家以为,不可听之任之呀!”太后很是担心。

“母后放心,孩儿会处理好这件事情的!”皇帝赵似倒似乎很有信心。

太后谆谆说道:“但愿如此。似儿,满朝文武当中,还是枢密使宋大人最可信任,一来他深受你大哥器重,担负了把你我接回京城的重任,并且圆满完成,才使你我有今日之荣耀;二来是因为哀家与宋大人交往的这些日子以来,觉得此人虽然做事不计后果,甚至有些胡作非为,但是大是大非上立场还是坚定的,因而哀家估计在这件事情上,他肯定不会同流合污,与谋反者合谋而暗算朝廷;三来宋大人即将成为你姐姐的男人,很快就能成为大宋朝的驸马,现任皇帝的姐夫,再加上他本身就有的枢密使以及开封知府的身份,风头应该盖过所有满朝官员,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俯瞰百官,因而,他应该没有任何谋逆的必要!”

赵似点头,“多谢母后提醒,孩儿知道了!”

……

其实,皇帝赵似在母亲朱皇太后面前表现的很轻松,很自信,而在实际上,他的心里非常纠结,毕竟这是他做皇帝以来,第一次真正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

此时,他不能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直接去指责章惇、蔡京谋反,他们两人掌管朝廷百官,特别是章惇,已做宰相多年,京城内外,追随者甚多,盘根错节,关系复杂,如果他们本无谋逆之心,被自己这样无端地刺激,造成君臣互不信任,甚至反目相互猜测,反而刺激他们自危,以致真正造反,那可就麻烦了。而找别的大臣商量,他也不知道该找谁去?他自己是皇帝,在没有一点主意的情况下寻求大臣谋划,容易被大臣看轻,继而大臣就会想方设法控制皇帝,使自己成为傀儡皇帝……反正,他无法决断!

他想的越多,越不好下定决心,几天一来,早就焦头烂额,寝食不安!

暗探两贼

荣王赵梓适时地出现在了皇宫里,求见皇帝赵似。

皇帝赵似接见了这个平生也没见过几回的叔叔,“皇叔到来,真是难得呀难得!”

赵梓没有理会皇帝赵似不算欢迎的语气,“皇上,本王此来,只是为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京中传闻而来!”

赵似淡淡地说道:“多谢皇叔关心,不过朕自会处理此事,皇叔的担心多余了。”

赵梓见赵似如此冷淡他,遂加大了声音道:“皇上,此事非同小可,万一真的有此变故,朝廷大权掌握在了章惇蔡京这两个宵小之手,赵家的江山就将名存实亡,用不了几年,大宋朝就将不复存在!皇上虽然年纪还小,但对于各个朝代更替的历史,不会一窍不通吧!?”

皇帝赵似板起脸孔,“皇叔,你这是在教训朕吗?”

赵梓道:“教训不敢!不过,作为皇上的亲叔叔,作为皇家赵姓的一员,本王就有义务提醒皇上,请皇上好自为之,早作决断,别做亡国之君,葬送这大好的大宋江山!”

赵似越听越火大,一拳头擂在案上,把岸上一只碧玉貔貅,震落在了地上,“哗啦“碎成数块,“放肆,还真的教训起朕来了!是不是章惇蔡京没有谋反,你赵梓先要谋反了?”

赵梓微微一笑,“不敢!话已说完,听不听随你!”说完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往外走去。

“慢着!皇叔,请你回来——”当赵梓走到养心殿门口,推开门的时候,皇帝赵似开口把他叫了回去。

……

宋歌被皇帝赵似叫到了皇宫。

“宋爱卿,关于这些沸沸扬扬的传言,你认为事实情况怎样?该如何处置?”赵似问宋歌。

宋歌沉默道:“章相和蔡相都是朝廷股肱,百官首脑,皇上对于他们的事情,可要小心行事啊!”

赵似心说,这不是废话吗,要是他们两人是个三五品的小官,朕直接就动手把他们都咔嚓掉了,“朕当然知道不能胡乱给他们按莫须有的罪名,不过,朕很想知道,百姓们为何平白无故会传言这种有关他们的大逆不道的传闻呢?以宋爱卿的分析,这是什么原因呢?”

宋歌见机会来临,当然就把心中想的说了出来,“无风不起浪!既然有谣言,就要谨慎对待,最好能够彻查清楚,皇上,要是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暗的?”赵似疑问,“宋爱卿,你说的明白一点,怎么来暗的?”

宋歌道:“很简单,就是皇上派人暗中调查,要是查出他们两人真的有不臣之心,立即抓捕并处决,同时也有证据可向世人以及他们的追随者说明,他们死有余辜,而要是查出他们两人清清白白的话,就当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反正暗中调查,他们也不知道!”

赵似觉得这个计策还算合理,只要做的人不知鬼不觉,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于是又问道:“嗯,这样倒也可行。不过,派谁去合适呢?”

“礼部尚书李湥С嘉苏保倚墓⒐ⅲ歉龊鲜嗜搜。 

“李湥С寄暌哑呤杏啵椅擞馗绾蔚5贝酥执笕文兀〔豢刹豢桑伟湓倩灰桓觥!

“要不,选韩忠彦吧?”

“韩忠彦能力也勉强胜任,然而太过刚直,玩这种暗中的把戏,恐怕也不成吧!再换一个。”

“苏轼苏大人呢?”

“宋大人,你举荐的越来越离谱了,苏轼是那种做偷鸡摸狗的人吗?”

“宗泽呢?”

“宗泽虽然刚直,机变能力倒也很强,是个比较合适的人选,不过,他刚从地方调入京城,没有人脉以及帮手,估计此事难办。”

宋歌心说,赵似这小皇帝还是很有一套的,对于各个大臣,还是相当了解的,“皇上,那么微臣也不知道该选谁了?”

“朕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谁?”

“就是你!”

“不妥吧?皇上,微臣虽说长的寒碜一点,不过也不是一个能做偷偷摸摸的事情的人啊,不合适暗中调查!”

“呵呵,宋爱卿,你就别再推辞了!呃,宋爱卿啊,此事事关重大,可要小心从事,切不可打草惊蛇,更不可胡乱闹事。还有,每隔一天,就把打探到的信息报告给朕,朕会随时吩咐你怎么处置的!”赵似不容宋歌再分辨,直接就下了命令,把暗中调查章惇蔡京的案件给了他。

宋歌心中狂喜,差点笑出声来,他要的就是这个权利,凭他乱扣帽子的能力,还怕找不到这两个家伙‘谋反’的证据吗?

呵呵,此次估计有可能会除掉这两人,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报洞庭湖的一箭之仇,也可以为历史除害。

这章惇在历史上心狠手辣,把苏轼贬到海南他就是罪魁祸首,而蔡京就不用说了,大宋朝,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都算是第一号的大奸臣,北宋的灭亡,跟他有直接的关系。

当然,宋歌和蔡京有着私人恩怨,顺带着公报私仇,除掉蔡京,解除后患。

……

章惇和蔡京,这两个家伙可不是傻瓜,他们也知道这种事情,肯定是有人在专门在陷害他们,故而在传闻出来之后,行事相当低调,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把柄。何况这废立之事,本就子虚乌有,他们还真没有这种想法,因而更加无法抓到他们实质性的证据!

话说这两人是大宋朝的第一和第二高官,不过风头却被宋歌盖了过去,因而生出嫉妒,合作了一次谋害宋歌的计划,只是最终计划失败了,但是自此两人的关系却密切了。

对于这件事情,两个一合计,就猜到了陷害他们的人肯定就是宋歌无疑!

蔡京吃过宋歌的不少苦头,一个儿子被打死,一个儿子被废了老二,自己也差点死在他的手中,他和宋歌的仇恨不共戴天,同时他也知道宋歌不仅不好对付,而且心狠手辣,因而,他一面加强自身的防范,一面也在急速地寻找着弄死宋歌的方法。

去年,他让儿子蔡攸去了西夏国,以出卖国家情报为条件,请西夏国对大宋用兵,而蔡京则在朝中怂恿哲宗皇帝派宋歌出征,没想到反而成就了宋歌的一番功业,官至枢密使。

不过蔡京并不甘心,这件事情之后,他又给儿子蔡攸送去了一封信,让蔡攸到吐蕃宗哥城,向宗哥王子借兵,然后和西夏国共同出兵,进攻大宋朝的河湟地区,而他准备依旧在朝中再次推荐并陷害宋歌出征!凭蔡京在前线太原府做知府时的经历看来,要是吐蕃和西夏共同出兵攻打河湟地区,大宋军队肯定能难以抵挡!那么作为出征大将军的宋歌肯定受到惩罚乃至死亡!

只是,这春天都快过完了,蔡攸怎么还没能唆使总哥王子出兵呢!?

章惇倒是毫不在乎,他认为自己确实没有谋逆之心,只要行的正做的直,皇上一定能够给予自己信任。至于宋歌,他还真就没有完全放在眼里!他章惇在朝中做官几十年,做宰相也有六七年了,门生故吏到处都有,即使宋歌现在也算是个大官,但是只要他一招呼,还不把宋歌这孤零零的枢密使给镇住呀!

因而,他除了平日里处事不出格之外,根本不尿宋歌,照样上朝,退朝,看书,写字,玩鸟,打炮……

宋歌根本就没有派人去暗中调查章惇和蔡京,他知道目前的情况下,想要抓住这两人的把柄,比登天还难!既然查不到,那就不用去查!

至于隔天向皇上汇报工作,则一次不落,照常进行。

“今日,章相府上的绣娘在东市买了各种颜色的细线,很有可能是绣龙袍用的,而章相本人也在西市买了数枚玉印坯子,估计是在为雕刻玉玺做练习……”

“蔡相每一次出门,都带了许多的随从,可能是为当皇帝所做的演习,而且,他走路姿势越来越神气,目光越来越高傲,似乎在逐渐进入皇帝的角色!”

“章惇这日躲在府中,一整天都没有迈出大门一步,估计是在进行详细而又周密的密谋计划,不出所料的话,很快,他就将有进一步的动作!”

“今日午时,早朝完毕,蔡京带着一班随从回府,有一头肥硕的母猪冲撞了他们的队伍,那蔡京一脸的色相,并让下人把母猪抬回了府中,估计在蔡府里,母猪遭遇到了不幸。此事可以看出,蔡京是个地道的色魔,他肯定觊觎后宫中的佳丽,因而可以推断,谋逆是他早就预谋好的!”

……

皇帝赵似看着手中的一份份报告,非常窝火,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嘛!同时,对于宋歌的能力,产生了极度的怀疑!

讨要权力

十几天之后,宋歌又来到了皇宫。

“皇上看过微臣的报告了吗?”宋歌问道。

“看是看过了,不过你的这些报告,没什么花头啊,宋爱卿有什么话要说?”赵似毫无兴趣,懒洋洋地说。

“啊!?皇上,这还没花头啊?其中的问题很严重啊!”

“呵呵,宋爱卿,朕怎么没看出来呢?”

“章惇和蔡京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以谋逆为目的的,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他们的不臣之心吗?”

“宋爱卿啊,人家买根线,你就说人家绣龙袍,人家呆在家中,你就说人家策划谋反,人家出门,你就说人家联络官员共同谋反,哪怕人家见到一头猪,你都能联想到人家觊觎后宫,这都哪跟哪啊?是不是太离谱了?”皇帝赵似虽说不愿意去责备宋歌,可是,他把这件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委托宋歌去办,宋歌却半成这个样子,实在让他很失望。

“皇上,小处才能见到大文章,所有的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情拼凑而成的,等到他们两人万事俱备实施谋逆的时候,就来不及了!”宋歌倒是不慌不忙,他早预料到了皇帝的反应。

“可是,这样的证据,又怎么能去证明他们的确有谋逆的事实呢?除了你们开封府,拿到任何一个衙门,都通不过!”

“皇上,可是现在审查他们的就是开封府!”

“什么意思?审查章惇和蔡京?他们现在根本就没有罪,至少没有实质性的犯罪,难道在没有罪的情况下,审查本朝的两位宰相吗?”

“皇上,为何不可呢?章惇和蔡京现在是有疑罪在身,本着宁可错杀一千的朝廷律例,就应该对他们有所行动!皇上,只要跟上回对待荣王一样,也请两位宰相大人配合协助审查,微臣自有办法搞定他们!”

赵似越听越生气,“宋大人,上次你说朕的叔叔荣王有造反嫌疑,允许你审查荣王,最后查出来子虚乌有,害的朕差点惹恼了荣王。现在,你又说本朝的两位宰相有谋反嫌疑,还要把他们弄去审查,如此一来,士大夫的颜面何在?本朝官僚的颜面何在?万一审查出来,又是没有踪影的事情,让朕如何再面对两位宰相大人,而两位宰相又会作何想法呢?以后朝廷上下的工作,让谁去做呢?”

皇帝赵似连珠炮似的发了一堆疑问,宋歌只是在边上笑着,待他说完,才又说道:“皇上,这些话可不是微臣说的,而是民间百姓说的!唐朝太宗李世民留下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宋朝靠的不是这两个宰相,而是大宋的千千万万的百姓,宰相可以重新选择,百姓不能重新选择啊!皇上,你知不知道百姓为何会有这样的流言吗?”

这话还真有点说进皇帝赵似的心坎上去了,这两个宰相,都不是他亲自提拔的,君臣之间,总有一点点的隔阂,管理起来相当的麻烦,于是兴趣大增,问宋歌道:“哦,宋爱卿,你说说百姓为何要传这样的流言?”

宋歌接着道:“首辅宰相章惇,在哲宗朝就执掌大权,飞扬跋扈,目空一切,几乎快要凌驾到了哲宗皇帝的头上,到了皇上您这里,更是第一辅政大臣,一切事宜,几乎都由他来决断,说一不二,皇上难道没有感觉的出来吗?还有那蔡京,就更加龌龊不堪了,十多年前在京中为官之时,就是一个道德败坏、两面三刀的角色,完全是一根墙头草,改革派得势就依附改革派,保守派占据上风就靠拢保守派,虽然通过这样无耻的手段,被他博得了高官厚禄,但是也被满朝文武所不耻。哲宗皇帝继位之后,看不起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