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家(馅饼)-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大勇双眉微微一扬,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我们地区是新建的,基础比较差,很多方面,都需要国家部委大力支持啊,就是对国家部委不是那么熟悉,怕是……伟鸿,你老家是首都的,是不是有什么门路啊?”
说着,陆大勇眼里闪过一抹试探的神情。
刘伟鸿微笑说道:“我是没有太多的门路,不过我小姑父以前在国家计委工作过,现在调往中组部。陆书记如果方便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联络一下,你到了首都,和我姑父见个面,他也许能帮得上忙。”
“哦?是哪位啊?”
陆大勇顿时来了兴趣。
“马国平。中组部干部二局局长!”
“马局长?”
陆大勇大吃一惊,双眼顿时就瞪大了,失声叫道。
“对!”
“马局长是你姑父?”
“是的,亲姑父。”
“……”
陆大勇怔怔地望着刘伟鸿,半晌说不出话来,脸上神情极度震惊。中组部干部二局是管地方干部的,当然,只要是管到省级干部,地区级干部,还是由各省掌控的。但像陆大勇这样的地委书记,已经是地厅级干部中含金量最高的职务,抬腿一迈,就进了省部级的行列,对中组部干部二局局长,焉能不熟悉?
马国平可是刘老的女婿啊!
刘伟鸿却说马国平是他的亲姑父。
陆大勇脑子里乱哄哄的,好一阵才算是理清了这中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坐在他面前的这个神态恭谨的年轻人,是刘老的孙子!
“对不起啊,陆书记。我家里的意思呢,是让我在基层多锻炼,扎扎实实的做一些事情。以前没有跟你说明,不是故意要隐瞒什么,请你多多体谅。”
刘伟鸿微笑着说道,脸上的歉意很是诚挚。
“不,不是,伟鸿,我不是那个意思……”
一时之间,陆大勇还不能从混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
第422章 要多开动脑筋
林庆县的两会,定于三月底召开。县委办、政府办、人大办和政协办四家联合起来,为了这一年一度的盛会开始做准备。虽然是召开两会,但还是以县委办为主来进行筹备工作的。王化文是县委常委,很多事情由他出面协调,比较合适一点,其他单位都会买账。
一时间,县城很是热闹起来。
夹山区也很热闹。
司州煤矿的施工队,已经正式开赴夹山,开始进行基建工作。煤矿的生活很艰苦,司州煤矿的同志们,由一位副矿长带队,就在矿山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用帆布一蒙,算是住所,便即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副矿长四十几岁,高级工程师职称,是个比较古板的知识分子,小身板一点不壮实。刘伟鸿担心山上太冷,生活太差,副矿长高工只怕受不了,便邀请他在区公所入住,每天去矿山上班就是了。谁知这位执拗的副矿长一定要住到山上去,与工人们同甘共苦。据了解,副矿长参加工作二十二年,劳模也就当了二十二年,先进工作者更是年年不落。
这样一位老夫子,叫他丢下他的施工队伍,一个人住在区里,却如何能够做通思想工作?
刘伟鸿又是敬佩又是无奈,只得吩咐区里的干部,一定要保障施工队的后勤物资供应,吃的用的以及取暖的柴火,千万不能少了。硬性规定,施工队在山上施工的情况,至少每三天要向他汇报一次。
矿山一动工,便即开始带动周边几个村庄,也活跃起来。施工队就近雇佣了几十个壮劳力为他们做事,工钱月结,附近村庄的一些农产品,譬如家禽鸡蛋之类,也能销到山上去。
刘伟鸿和陈博宇在电话里面商定,要尽可能争取今年年底矿山投入生产。
除了矿山那边,其他工作也是全面铺开,刘书记忙得晕头涨脑。
这不,刚刚在办公室坐了不到两分钟,才泡好了一杯热茶,尚未来得及喝,毛凌就闯了进来,笑呵呵地说道:“书记,我有个事情,要向你汇报一下……”
毛凌是饲料厂的厂长,饲料厂去年投产,一直都在盈利,厂里的福利待遇很是不错,毛凌这个厂长,就当得威风凛凛的。财大气粗嘛!
刘伟鸿有规矩,只要是工作上的事,不管是区里的干部还是下边乡镇的干部,随时都可以找他商量。这些干部们也早就习惯了刘书记的工作方式,一有事就直接向书记办公室闯。
“呵呵,毛凌啊,来来,过来过来坐!”
刘伟鸿对这个年轻的厂长很是喜爱,微笑着地向他招手。
毛凌笑嘻嘻地坐到了刘伟鸿对面,掏出烟来,敬给书记一支。通常来书记办公室的干部,都喜欢“共刘书记的产”,这人有钱,抽的都是好烟。据说他首都的那个女朋友,在江口做大生意,每个月都给他寄上千元钱,敞开了花。
这种“土豪”,不打白不打!
不过毛凌现在也抖起来了,就不能在浑水摸鱼啦。赚了钱,当得请书记抽好烟才合道理。
“哟,发财了,鸟枪换大炮了,中华呢!”
刘伟鸿接过香烟,笑着调侃了毛凌一句。
毛凌搔了搔头,说道:“嘿嘿,刚刚招待客人的,剩下几根,我给拿过来了。”
刘伟鸿点点头,却说道:“毛凌啊,招待客人当然不能太小气,但也不能太大方。你们饲料厂刚刚赚钱,可不能做败家子。我怎么听说,你们厂里,常年在夹山酒店包了几个房间啊?”
所谓夹山酒店,也是去年年底建起来的,用的是以前夹山供销社的房子,翻修了一下。是夹山镇一个在外边做生意的居民搞的,据说和区里的副书记张贤福沾点亲带点故。目前要算是夹山镇最好的酒店了。那个老板,已经搞了一块地皮,正在下基脚,准备正儿八经地建一个上档次的酒店。
夹山这一年的变化,有目共睹。工厂建起来了,养殖场建起来了,路也翻修了,农民们种棉花养猪养牛,手里很快就会宽裕起来,发展前景极其乐观。有眼光的生意人,立即便看到了商机,抢先一步占据市场的制高点。
对这样的“投资”,刘伟鸿和区里都是十分鼓励的,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
夹山镇要迅速扩展,仅仅依靠公家的力量可不行,主要还是得依靠民间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毛凌赔笑说道:“书记,这不是厂里客人多吗?包几个房间,也算是为客人服务。您教导的,销售渠道一定要畅通,客人就是上帝啊……”
“哼哼,毛凌,你别跟我打马虎眼。我告诉你,销售渠道要畅通,客人是上帝,这个都没有错。但你小子,就是没当好这个家。我问你,你们是不是每天都有好几位客人在镇上住宿啊?没有吧!多数时候,这几间房子是空着的,你们晚上好打牌吧?”
刘伟鸿瞥了一眼毛凌,神情变得严肃了几分。
毛凌顿时便紧张起来,支支吾吾的,不知该如何回答。
夹山区就这么屁大点的地方,饲料厂现在又是耀眼无比的“明星”,他的所作所为,岂能瞒得过刘书记的耳目。实则打牌也没有多少次,主要还是陪着客人打牌娱乐一下。夹山现在除了一个录像厅,也没别的娱乐。
但这样的辩解,是不能随便出口的。毛凌尽管年轻,却也在体制内混了好几年,面对上级领导批评时,应该如何应对,心里总算有几分底。真要是急着洗刷自己,可不见得是个好主意。
“毛凌,饲料厂还在创业阶段,刚刚开始有盈利,你的眼光要长远一些,不要被眼前这点成绩冲昏了头脑。工厂的管理,一是开源,二是节流。两个方面都重要,不可轻忽。在夹山酒店包几间房,或许花费不了多少钱,工人们也不会有意见。但是作为当家人,你不应该开这个先河。客人来了,再去酒店开房子也来得及,并不怠慢。你要是担心酒店没房子了,我教你一个办法,你可以在厂里准备两间客房,装修好一点,东西准备齐全一点,未必就比酒店的房子差。咱们那个夹山酒店,也算不上是真正的酒店,条件很是一般,说不定你厂里搞的客房,比他们酒店的客房还要好。这是一次性投资,比你们在酒店包房子要划算得多了!”
刘伟鸿缓缓说道,语气也不是十分的严峻,仿佛在和毛凌谈心一般。
作为夹山的第一代商业经营者,刘伟鸿希望毛凌能够快速成长,最关键的是要立下好规矩。这才是刘伟鸿真正关心的问题。
毛凌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道:“对对,书记的教导,十分英明,我还是太笨了……”
毛凌这话,有一半是信服,还有一半,自然是拍马屁了。这也是国内官场的正常生态。
刘伟鸿笑骂道:“你少拍马屁!我告诉你毛凌,做一把手的人,就是要经常开动脑筋。你那脑子要不用,迟早得生锈!”
毛凌顿时暗暗舒了口气,知道刘书记不是真的对他生气,这一回“小题大做”,也是给他提个醒。刘书记心里,对他还是看重的。
“嘿嘿,书记,我这不是拍马屁,是真的服气!做书记的,就是和我们不一样,站得高看得远……”
“得了得了,你少拍几句马屁行不?说吧,什么事?”
“书记,我有个打算,咱们暂时不还银行的贷款行不?我想要扩建生产线。”
毛凌笑着说道,一谈到正经事,马上就坐直了身子。
刘伟鸿说道:“扩建生产线是好事,但是银行贷款也不能拖欠,一定要按时归还。”
夹山区去年在建设银行贷款八十万修路改造医院,刘伟鸿就是着落在这两个工厂身上来归还的。这个可不能失信于人,不然姜大山会有意见了。
毛凌顿时着了急,说道:“书记,那资金不够啊。”
刘伟鸿抽了一口烟,望着他,笑了笑,说道:“刚刚都告诉过你,要经常开动脑筋。转眼你就把我说的话给忘到瓜哇国去了?”
毛凌顿时又搔起头来,嘿嘿地笑着,说道:“开动脑筋开动脑筋……可是书记,钱就是这么多,要还银行贷款,就必须缓两个月扩建生产线,这个,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刘伟鸿“嗤”了一声,很不屑地说道:“就你这模样,五大三粗的,还巧媳妇呢。我看啊,你笨得要命,往后再也别将自己往巧媳妇身上扯啊!”
其实毛凌模样还算俊秀,当然,还够不上“伪娘”的水准。
“书记,那您教我一招?”
毛凌试探着问道。
刘伟鸿坐正了身子,眼望毛凌,说道:“毛凌啊毛凌,你真要多动动脑筋了。银行的贷款,到期了肯定要还,这是个信誉问题。你们的生产线,最好也是马上就开工扩建。不矛盾!你小子就不能跟银行商量商量,先还款,再贷款?你们现在是盈利大户,哪个银行都会乐意给你贷款的。”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毛凌一拍脑袋,嚷嚷了起来,随即朝刘伟鸿伸出了大拇指。
“书记,高,实在是高!”
“滚你的蛋!”
刘伟鸿笑骂道。
第423章 就差钱
毛凌还没有出去,分管道路交通和农业水利建设的邱副区长又跑了进来。
老邱以前只分管道路交通建设,实则在夹山区属于可有可无的领导干部,刘伟鸿后来调整副区长的分工,将农田水利建设这一块划到了他名下。每个人都要有事情做,不能闲着。尤其是领导干部,一闲着就要出毛病。刘伟鸿一直坚持认为,职责划分不清,领导干部无所事事,是“混乱之源”。要么很多事大家都争着干,要么有些事谁也不干,一天到晚就琢磨着怎么斗争。
刘伟鸿消弭“斗争”的办法很简单,每个人都有事干,会议上只谈公事,一二三四分派得清清楚楚,谁的任务完不成或者完成不好,就要挨批评。压根就不让你有机会在会议上搞什么“斗争”,有意见私下去解决,因个人矛盾影响工作,双方都要落个不是。
这个办法十分有效。但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实际效果到底如何,完全取决于一把手本身的魄力和威望。魄力稍差一点,威望略低一点,难以服众,这个办法就实行不下去。你压不住场子,谁会听你的?更不用说批评了,只怕被批评者比批评者的态度还要“嚣张”。
但刘伟鸿在夹山区的无上威望,令得这个办法推行起来毫无阻力。眼下夹山区的干部队伍,已经渐渐养成了在工作上力争上游的好风气。
“老邱,来,请坐请坐!”
刘伟鸿笑着招呼道。
邱副区长四十几岁了,比刘伟鸿大了一倍都不止,但刘伟鸿随口称呼人家“老邱”,老邱也没意见。一把手是不是尊重你,不在乎言辞,在乎实际行动。
老邱在刘伟鸿对面坐下来,拿起桌上的香烟就抽。他不是管企业的,不阔气,只能打刘书记的土豪。
“书记,你得给我点钱才行。”
老邱自己点了烟,美美地抽了两口,这才慢悠悠地说道,神情很是理直气壮。倒好像他不是来要钱的,是来送钱的。这种情形,也就在刘伟鸿领导的夹山区能够出现。其他区委书记,可不容许下属在自己面前这么没规没距。
刘伟鸿笑道:“要钱也不是不能商量的,但你得给我个理由啊。”
“当然有理由。咱们区里的水利设施,要好好整修一下才行了。全区十一个水库,三十九口大型山塘,还有许多引水的主干渠,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产物,这么多年过去,都没怎么整修,已经都快派不上用场了。要是来一场比较大的干旱,不要说农田灌溉,就算是饮水,我看都够呛。”
老邱随口说道,数据清清楚楚,不带半点犹豫,看来对自己负责的这块工作,心里面很有底。
夹山区虽然历年的降雨量不算少,但因为地势高,储不住水。五六十年代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修筑了这些水库和大型山塘,倒是很管用。不过情形正如邱副区长说的那样,年久失修,很多水库和山塘,淤积严重,堤坝也早已松垮,储水不敢太多,不然很容易溃坝。现在能够发挥的储水和调剂作用,越来越低,有一半以上基本上失去了调剂作用。
刘伟鸿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说道:“这倒确实是个问题。”
“是啊,别的不说,联兴,齐家,三湾这三个枢纽水库,一定要清理一下,齐家水库的大坝必须加固。还有三个枢纽水库的引水主干渠,也要整修。我有个计划,赶在今年梅雨季节之前,要把这三个枢纽水库整修好,万一发生大规模的秋旱,也能支撑得住。至于其他的水库和山塘,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再搞吧。我也知道区里财政紧张,向县里要钱,更加靠不住。”
老邱其实是个办事很扎实的干部,常年无所事事,好不容易逮到点事情做,便很是认真负责。
刘伟鸿没有急着答复他,蹙眉说道:“那你算过没有,整修这三个枢纽水库,需要多少资金?”
老邱一听,有戏,顿时来了精神,坐直了身子,说道:“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大约至少需要三十万。这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了。第一个就是要整修齐家水库,现在这个水库根本就不敢蓄水,怕溃坝。”
刘书记顿时倒抽了一口冷气。
二哥现在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钱。
原以为搞起了工厂,搞起了养殖,财政状况就会大大改观,再也不愁钱用了。谁知道越是发展,却发现需要用钱的地方越多,简直到处都是伸手的。其实这当然不能怪刘伟鸿,关键是前面那么多年,夹山区压根就没有寸进,除了设置了一个区公所六个乡镇的编制,管着这片土地上的八万群众,维持着最简单的再生产,就没有任何改善了。刘伟鸿立志要令夹山区大变样,大发展,短短一年时间,自然没有足够的积累。难怪刘书记要发愁了。
“老邱,这事,你跟吉昌商量了没有?”
邱副区长两手一摊,说道:“商量了,但他也没钱,嘿嘿……”
老邱最后这一声“嘿嘿”,刘伟鸿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名义上,区长管着全区的经济建设和钱袋子,但真正来钱的那块——企业,却是由刘伟鸿直接管理的。这倒不是刘伟鸿信不过马吉昌,关键是刘伟鸿想要给这几个企业立起规矩来,上了正轨,才好移交给区公所管理。不然乱了套,这几个企业,迟早会变成腐败的源头。
毫无疑问,老邱是想要他给企业打个招呼,给拨点款子过来。
刘伟鸿只得实话实说:“老邱,饲料厂和机械厂那边,确实是有点盈余,但都要扩大生产线,还要还银行贷款,自身都够呛,挤不出钱来。”
邱副区长顿时苦了脸,说道:“那怎么办?”
他倒是并不怀疑刘伟鸿的话。这位年轻书记,公正无私,从来不占公家半分便宜,就算用车跑了一下私人的事情,都自掏腰包加油的。所以也从来没有区里的干部怀疑刘伟鸿“把持”着两个企业,是想要以权谋私。刘伟鸿说企业没钱,肯定是实际的情况。
“那,是不是暂时不整修水库了?明年再说……”
老邱体谅刘伟鸿的难处,自动打起了退堂鼓。
刘伟鸿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整修水利设施也是个大事,不能拖。今年有今年的难处,明年也肯定有明年的难处。”
老邱也为难起来,皱起眉头,仔细想了想,说道:“那,书记,你看是不是可以集点资?”
“不行!”
刘伟鸿断然摇头否决。
现在洪总理刚刚到中央工作,分税制尚未执行,基层乡镇财政都是依靠上级拨款,不曾发生大面积的财政危机,统筹款之类的费用,还没有全面施行。老邱提出来的所谓集资,只是名声好听,其实就是向村民摊派。
“老邱啊,这个肯定不行!绝对不能打农民的主意!”刘伟鸿加强了语气,严肃地说道:“我们夹山的群众,刚刚开始种点棉花,养几头猪,手里头略微松活了点,离小康水平还差得远呢。人家刚有了一点点钱,就去打主意,绝对不允许。只要我刘伟鸿在夹山一天,就绝不允许任何变相的摊派!”
刘伟鸿尽管在夹山区有无上的威望,却很少有疾言厉色的时候。见他神情如此严肃,邱副区长顿时吓了一跳,连忙说道:“书记,千万别误会,我没有那个意思。我也是农村出身的,怎么会去打农民的主意呢?我是在想,要不,我们也像修路那样,人工费用先欠着,先解决材料费。人工费用明年后年折抵,你看行不行?”
翻修省道线,也是邱副区长在负责的,倒是有经验了。从这话也能听出来,老邱确实是个脚踏实地的干部,不坐等区委书记来解决问题,而是主动想办法。
刘伟鸿点点头,说道:“这个办法倒是可行。不过就算人工费先欠着,材料费和机械费用也不少,还得从其他方面想想办法。工厂的扩建,不能缓。早一日扩建完成,就早一日产生盈利,咱们不能杀鸡取卵。”
老邱这回是真没辙了,无奈地说道:“书记,这个我就真想不出办法来了。”
刘伟鸿站起身来,在办公室来回踱步,沉吟着说道:“看来,还是要打打银行的主意。”
邱副区长就乐了,笑着说道:“还是书记的脑子转得快。要是银行肯贷款,那就好办了。咱们两个工厂都扩建,明年的效益一定会更好,还贷的能力就更强了。”
刘伟鸿停住步子,对邱副区长说道:“老邱,我看这样吧,资金的事,我来想办法。你马上组织人手,对三个枢纽水库的情况再好好摸一次底,搞个详细的整修方案出来。咱们同步进行。但是水库今年一定要修整,不能再拖了。”
邱副区长大为兴奋,站起身来,高高兴兴地答应了一声。
正说话间,外边响起了小皮鞋敲打水泥地面的“咯噔咯噔”的声音。
第424章 张妙娥带来的消息
“张经理?”
邱副区长诧异地叫了一声。
进来的这位,秀发披肩,身材丰满,波涛汹涌,风情曼妙,正是张妙娥。张妙娥现在的身份,乃是林庆县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副经理,兼夹山分公司经理。
“嫂子?”
刘伟鸿也略略有点惊讶。
“哟,邱区长也在呢?”
张妙娥未语先笑,娇声说道。自从当上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的副经理之后,张妙娥益发的洋气了,衣着打扮很时髦,俨然一副都市丽人的形象。刘伟鸿当初将张妙娥安排到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去,一则是为了避免慕新民对她下黑手,二来也有量才委任的意思。这个女人,搞公关是把好手。一开始还担心她有点不乐意,后来了解到,张妙娥在新职位上如鱼得水,很是活跃。
看来性格开朗的女人,又有几分姿色,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能迅速适应。
“呵呵,你有事找刘书记吧?我的事已经谈完了,你们聊。”
邱副区长笑着说道,便即起身向刘伟鸿告辞。原本他还打算和刘伟鸿聊聊天的,这也是夹山区干部们的爱好,跟刘书记聊天,也是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方法嘛。既然张妙娥来了,自然要知情识趣。
张妙娥款款的来到刘伟鸿办公桌前,眼睛一瞥,见刘伟鸿面前的水杯已经见了底,便伸手拿了刘伟鸿的杯子,去续满了茶水,自己也倒了一杯茶。
刘伟鸿笑道:“嫂子,你是客人,该当我给你倒水。”
张妙娥嫣然一笑,说道:“书记,你是领导啊,为领导服务,是我们工作人员的本份。”
眼见得张妙娥手脚利索,转眼间已经倒好了茶水,刘伟鸿也就不再客气。
“嫂子,今天怎么过来了?”
张妙娥笑道:“书记,你这可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