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路法则(深蓝)-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岩等人都在外面忙碌着,迎接国家领导人那是必须要非常的慎重与小心,中央警卫局的同志也提前赶到了,海州市武警支队与海州市公安局出动了所有的人员来进行安全保卫工作,沿途的警戒是由海州军分区的战士们来执行的。平息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高建彬走出了办公室,第一眼看到的却是李丽正向他走来,那种焦虑的神情让人看了心碎。李丽得知副总理要来石桥镇的消息马上就赶来了,也顾不得别的什么了,她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和她的爱人在一起,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止她的决定。、
李丽轻轻的用手捧住高建彬的脸,看着没有消肿的脸和嘴角,眼泪又忍不住流下来了,高建彬搂住她的腰笑着说:“傻瓜,不要哭,我不是好好的站在这里吗?放心,没事的。(”李丽有些呜咽的说道:“还说没事,你自己看看你的脸,还没有消肿呢,那群人渣怎么能这样对你呢!”高建彬拉着她的手回到办公室,说道:“丽丽,这些事情我们回家再说吧,王副总理就要来了,大家都在外面忙,我作为东道主和石桥镇的领导,可不能呆在办公室里搞些少儿不宜的事情,等忙完这个事情我就回家休息几天,那时候我再好好伺候你。”李丽当下羞得脸一红,倒是没有反驳高建彬的话。
左大明和吴江县的大小领导急匆匆的赶到了石桥镇,座车都停得远远的,生怕耽误了副总理的车队。左大明看到石桥镇的工作布置的井井有条,心才放到肚子里,领着众人又仔细检查了一下高建彬的安排,对于秦河村这个农业改革参观的重点村庄尤其上心,这可是吴江县农业的脸面,同时那里也是海州市的农业示范基地,副总理不会挨个村庄都参观的,秦河村是有独特代表性的地方,是高建彬新农业产业化改革方案的生成地和实践地,肯定会去看的。安全方面倒不是太担心,在我们国家还没有什么人胆敢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在武警和公安干警的护送下,十几辆考斯特开到了石桥镇政府大院,以左大明打头的吴江县和石桥镇的干部们列队欢迎副总理的到来。官场上的惯例就是如此,延伸下来就成了规则,王胜光和周国林以及农业部长温汉光、陈锡坤、财政部副部长曹敬元和各位省委常委们按照级别和排名依次和大家握手问好。作为这次王胜光考察最大受益者的高建彬,更是被大家牢牢地记在心里,每个领导和他握手的时候都说上一句勉励的话,和习惯用的“辛苦了”大不一样,看的海州市和吴江县的干部们眼睛都要红了。
王胜光特意要求高建彬介绍一下石桥镇的干部们,这些都是高建彬的左膀右臂,是给石桥镇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功臣,和曹志鹏几个人握手后王胜光说道:“你们在高建彬同志的带领下,为石桥镇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农业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体现了一个党员应尽的职责,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你们表示祝贺与慰问,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随后对周国林说道:“国林同志,高建彬同志的这些助手们可都是宝贝啊,你们省委要好好的用好他们,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副总理的点评和嘉勉,几个人的身价立时就倍增了起来,领导们看他们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走完这道程序王胜光就直接要求高建彬带他到,农业开发综合示范基地秦河村去看一看,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王胜光走访了秦河村的蔬菜种植户以及有机蔬菜种植开发基地,看着各种在大棚里生机勃勃的蔬菜,王胜光非常的高兴,详细询问了种植过程的各项数据,还有出口的比例。参观了村子里的生猪和蛋鸡饲养基地,对于科技力量带动的养殖工作做了了解。秦河村的“教父”级别的人物,苏慕华教授师生也受到了极高的赞誉,王胜光要求他们继续发扬这种科技和资源相结合的优势,把技术转变为生产力,培养出更多的农民技术员,为当地的农业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在现场充分肯定了秦河村的发展模式,对于下一步的农业综合开发发表了讲话,他说:“我国的农业一向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对于土地的掠夺式生产使得大量的土地盐碱化沙漠化,逐渐的就变得荒废了。单纯的种植粮食作物对于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也没有明显的增长,我们要改变这个思路,对于大的产粮区实行科学化的集中管理,这也是国家战略储备的基础之一,毕竟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不可能把所有人的粮食全部仰仗进口。而对于人口多土地少的乡镇就要推行石桥镇的模式,以科技带动生产力,搞分类式的路线,多样化的全面发展,看看秦河村就是我们农业发展典型的示范,蔬菜种植、粮食种植、池塘养殖和家畜家禽的养殖相结合,事实证明是有着显著成效的。”
对着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的采访,农业部长温汉光说道:“看到了这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前后的变化,这对于我们的国家农业开发触动是很大的,如果我们推行这样的模式,那么大量的人口密集,人多地少的乡镇就会完全改变一直以来的生产格局,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迅速走上致富的道路。农业部将把这个石桥镇的模式向全国进行推广,这是完全可行的一种优秀的方法。石桥镇的高建彬同志给我们的农业改革做了很好的诠释,那就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八个字,我们只要在现有的框架下进行对于土地的种植模式进行改变,对于农民群众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全国的农业发展改革将会变得健康有序而卓有成效!”
周国林说道:“我们南江省省委省政府对于新农业产业化变革是尽全力支持的,今年将要举行的全省农业会议也是以石桥镇模式作为主题,如何推广复制这个经典的例子是会议的重点,也是下一步省委省政府的核心工作之一,南江省将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对于这个事情的督导工作。一个人均不到一亩地的村庄从原来年收入两三千元到现在的三万多元,这不能不说是科学发展农业的奇迹,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现有的状况,依靠科技提升生产力,以现有的基础同样可以做到让农民群众发家致富!”
离开秦河村以后,在副总理的坚持下,所有的省市主要领导干部都住在了吴江县,其余的领导们返回了各自的地方,王胜光认为这么多的干部都聚在这里,是一种消耗时间的做法,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不要因为自己一来就把所有的工作都放下。留下住在吴江县的原因是石桥镇连个像样的宾馆也没有,要不然王胜光直接就回住在石桥镇。明天他还要继续进行考察活动,他要把整个石桥镇的详细发展历程有个直观的认识。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张文华的变动
留守省城的罗大志此刻心里是苦涩的,从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次他是在劫难逃了,京都的老领导这次怕是无能为力了,他都不知道,他的儿子和表弟怎么会那么的蠢,这也是他大意之下的结果,春华市的事件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啊!以他的地位来说修养已经到一定的层次了,他回家后表现的是出奇的温和,言语中满是亲切,看的他老婆和儿子大惑不解。他得到了来自京都的消息,中纪委的工作组已经赶到了盛州市,正在调查他和他的家庭,罗大志的软肋就在于他那个贪得无厌的老婆和那个骄横的儿子,这是致命的死穴。生气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和老婆结婚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道理。
不顾一天的劳累,王胜光简单吃过晚饭就把大家聚集了起来,研究下一步的工作,这一次并没有叫高建彬来参与,这是全国的农业规划,以高建彬现有的阅历和经验,能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他的作用就是给了领导们一个思路,因为搞得好的乡镇不只是他石桥镇一家,放眼全国优秀的乡镇比比皆是,只不过他占的便宜是和中央的大政策相吻合,是以农业改革闻名的。
张文华已经得到了周国林的暗示,等到副总理走后省委就会向中组部建议把他调到省城,虽然周国林说是建议,基本上就是事实了,中组部对于一个中央政治局委员和省委书记的意见绝对是格外重视的。然而实际上,今天晚上中组部的副部长方云澜已经抵达了盛州市,他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和中纪委的工作组一起处理罗大志的事情,任命张文华为省委常委、盛州市市委书记的文件他也带来了,这次中央的反应速度之快是大家没有想到的。作为省委常委那是副部级别的央管干部,是配备警卫员的重要领导,只能由中组部来处理这样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罗大志和这个时间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也是他的原因造成的。要不是他在后面给何贤达撑腰,何贤达的行事作风也不会这么的狂妄目无法纪。
王胜光离开石桥镇的时候特意对高建彬说:“建彬同志,你做了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你的工作相比之下还是出色的。以后要继续加大工作的深度,不管在什么地方时刻都要保持着石桥镇的工作状态,我这个老头子很看好你,有时间到京都的时候去看看我。”周国林和陈锡坤倒是没有多说话,只是分别握手时加大了力度,对于这两位领导来说来日方长,高建彬还是太年轻,需要时间多磨练一下。张文华对高建彬说道:“这段时间考虑你比较辛苦,又要到党校学习,市委决定放你几天假休息一下,安排好工作后就回家吧,记得到了海州到我家里来一下,我和你有些话要聊聊。”
石桥镇的工作没有什么好安排的,大家按照他的分工去做就是了,高建彬也懒得叮嘱几个领导,事必躬亲不是他的作风。有着王胜光的话,省委市委领导都记住他们了,这么好的机会在眼前,能不能把握好就是他们自己的造化了。没有什么废话可说,高建彬开上车拉着媳妇就回家了,他迫切的需要时间来消化一下短时间发生的事情,这是一个毕生难忘的经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何德何能受到群众百姓这样的爱戴和拥护,为了他几万人去市委上访。这是一种天地间的法则,那就是民心,一旦拥有了这样的法则,任何人都将无往而不利!高建彬此刻的心是沉甸甸的,他认为他的所作所为与群众对他的付出相比之下太渺小了,他愿意用生命来捍卫这份信任与爱护。
很快张文华就被周国林打电话叫到了省城,在方云澜副部长与他谈话后,他正式成为了省委常委、盛州市市委书记。而罗大志同志已经被双规了,他自己也知道这样的后果,他老婆的贪婪在南江省都是有名的,但是他为什么要被双规呢?傻子也会知道,他老婆那里来得权力给行贿者处理各种问题,还不是他罗大志私下里搞出来的,人家送钱送物冲得是他手里的权力,他的老婆只不过是个牵线搭桥的主而已。张文华从省城回到海州的时候,心里很平淡,没有得到之前拼了命也想得到,一旦真的实现了反而没有那样的感觉了。他要在海州等到省委开完人事会议后再到盛州,他一走留下的位置将发生一连串的争夺。这就是一道道阶梯一样,他走了谁会接任市委书记,基本上可以说是杨恩东,那么市长谁来接任呢,接任市长的人原来的位置又是谁呢,不过这是省委头疼的事情,暂时还轮不上他去搀和。
回到家的高建彬有些哭笑不得,李丽简直把他当成重病号看待了,甚至要请假在家里好好照顾他。高建彬倒霉的是伤在了脸上,所以有些太显眼。面对着李丽的温柔,高建彬无法抗拒,他采取了一种非常简单直接的办法,向李丽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对于李丽那女神般的**是极度迷恋的,风雨过后当李丽连眉毛也不想动的时候,高建彬才搂着她把那天的事情和她说了一下,当听到何贤达吃亏吃的还厉害,李丽这才放下了悬着的心,高建彬也避免了特殊照顾的命运。
高建彬正和李丽逛超市买菜的时候,张文华的电话打来了:“建彬,你在那里呢?”高建彬回答说:“我和李丽正在买菜呢,今天晚上我打算下厨做饭。”张文华有些意外的说道:“你还会下厨房?还真是有点小看你了,但凡是男人敢下厨房的,手艺都很差不了,今天晚上我和杨市长就到你家里吃晚饭吧,尝尝你的手艺。”告诉张文华地址后高建彬朝天哀叹,我的大老板,好好的烛光晚餐又泡汤了,还得我伺候你们,我的命好苦啊!李丽忍着笑把这个疯子拉走了,惹得一群人都侧目看他,得了便宜卖乖的主,别人想要这样的机会还求不到呢!张文华打电话约了一下杨恩东,听说要去高建彬的家里,杨恩东很爽快就答应了,反正两个人在一个院子里住,下班后一起去就是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临走前的谈话
对于两位老板的到来,高建彬还真不敢怠慢,下厨做了六菜一汤来招待张文华和杨恩东来到的时候都快七点了,搞笑的是张文华居然还拿来了两条特供烟,杨恩东拎着两盒上好的茶叶,给下属送礼这也是破天荒头一遭了。说起来李丽和高建彬可还没有结婚呢,又和两位领导住在一个大院里,看到两个人来李丽就有些脸红,好在两人也没有开玩笑。张文华和杨恩东落座后打量了一下这个小家庭,布置的浪漫而温馨,是一种年轻人喜欢的格调,墙壁都是粉红色的。
看着李丽端上来茶水,张文华发现这个高建彬还真是会享受,真正的宜兴紫砂壶茶具,看得出来这至少是明清时候的古董。杨恩东看着高建彬就有些惊讶,他记得高建彬去年在碧泉山庄一口就说出黄花梨木的来历和价值,由此引发了李盛华的注视,这个小子年龄不大,对于这些东西倒是很内行。张文华接过高建彬递来的烟,轻声说道:“我已经接到了任命,不久我就会举家迁到省城,担任省委常委、盛州市市委书记,还有几天的过渡期,我先和你们打个招呼。”杨恩东一听大喜,连忙说:“恭喜张书记荣升了!”高建彬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但是在杨恩东面前也不好表示出来,也说道:“的确是可喜可贺的事情,而且是大喜事!”
张文华自然看出高建彬有些不太自然,心里也是暗暗的有些不舍,说道:“恩东市长下一步就会代替我行使书记的职责了,建彬啊,要好好的服从市委的领导,你的前途是远大的,把石桥镇的建设脚步加大加快,这是你的基础也是亮点,从党校回来你的副处级应该就解决了,会到更高的位置去工作,尤其是有恩东市长来接任书记,我很放心,有你在对于我们这两个做领导的帮助很大,我们进步的同时也不会亏负于你的。”杨恩东也说道:“我和张书记来到海州的时间不长,唯一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选中了你进行扶持,你也没有让我们失望,我的意思是你先到副县长的位置上干两年,主抓吴江县的农业开发,当然石桥镇我是不会放给任何人的。你要把底子打得厚一些,然后再掌握海州开发区,把石桥镇与开发区进行合并,在我的五年任期内让你突破副厅的级别。”
张文华接着说道:“本来以你的政绩我们早该把你提拔到副县级了,但是考虑到你实在是很年轻,基础过于薄弱,未免有些拔苗助长的嫌疑。你要记住,现在的你已经是风口浪尖了,才刚刚二十六岁就成为了常委副县长,这是提前透支你的位置,在我们这样的官场里面,基础是非常关键的,那代表着你的资历和人脉,时间越短越是不利。就像我到省城一样,还不是要循序渐进,把那个摊子收拾一下怎么也要一年的时间。你这两年好好在副县长的位置上安心干着,迟早这一课你还要补回来的。”
杨恩东非常了解张文华的意思,那就是高建彬为我们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我现在去省城了,以后他的路就交给你了。这样的人才是为以后储备的,杨恩东知道,如果自己帮不了高建彬,张文华大有可能直接调高建彬去省城工作,看得出来高建彬在他心里的位置特别的重要。
高建彬十分的感激这位领导,没有张文华的支持,他现在也没有这样的成绩,这是一个思路超前,规划长远的领导,严格的说他还是真相跟着张文华走出去的,但是张文华的意思很明白,省城的情况不明,这样的环境下暂时不想让他去趟这池子浑水。再说石桥镇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掌控在高建彬的手里两个人都很放心,要是换做是别人的话杨恩东第一个就要动刀子了。纵然是离开了海州,对于这个城市的掌控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南江省的第四大城市,对于张文华的布局至观重要。
对于杨恩东来说他现在和张文华已经拉开了档次,一个是副部级的省委常委,而他只是将要成为正厅级的市委书记,虽然张文华和他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了,但是杨恩东深深的知道,一个省委常委的厉害。决定厅级干部升迁的就是省委常委会议,往往是一票关系着一生的命运。杨恩东再升一级也是副部级,但是可不一定就是常委,不是常委的领导那威力可就小得多了。常委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的,那是中组部来决定的,也是中央高层领导们的阵地。张文华这次上位已经显示了他的能量,红色家族毕竟不是普通人家能明白的,在海州这些日子里,杨恩东也是尽量的不与张文华发生争执或者矛盾,他深深的明白,自己的根基太浅薄了。
高建彬喊着李丽端上来了饭菜,打开了一瓶红酒,他知道今天晚上吃饭只是个借口,走个过场而已,就是彼此把话挑明了就完了。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两位领导对于他的手艺大加赞赏,喊着李丽一起过来吃饭,娇羞的李丽主动给张文华和杨恩东一人端了一个酒,杨恩东笑着说:“我可不白喝你敬的酒,改天我去你们家提亲,帮建彬做个媒人,你看怎么样?”张文华笑道:“好主意啊,你们再坚持个一年半载的就结婚吧,组织上考察干部,有没有组建家庭也是其中重要的条件之一啊。”杨恩东感叹的说:“有不少的高级干部,明明就是夫妻不和,但是却不离婚,各自找各自的,过上十几年都能相安无事,说出来那也是奇闻了,干部离婚可是要犯忌讳的,组织要求稳定,当官也是难啊!”
张文华笑着对李丽说:“你是我们海州的形象大使,又将成为海州农业第一功臣的媳妇,而建彬是我和恩东市长的大将,你们结婚的时候务必要通知我,不论我在什么地方,一定过来参加婚礼!”看了看杨恩东说道:“不当省委常委的时候梦想着都是这个位置,真正到了这个层次的时候,却是真的舍不得海州的土地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虽然在这里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对海州还是有感情的。有的时候走过了,再想回头重温一下,那也是机会渺茫了,下次来海州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时间呢!”杨恩东很能体会张文华的感慨,笑着说:“好在省城离这里也不算太远,常回来看看就是了,如果是调到外省任职的话那可是很难有时间回来了。”
张文华对高建彬说道:“省城也是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而且是南江省的脸面,所以一定要搞好,你好好培养一下石桥镇的那几个干部,到时候我需要的时候可是要征用的。”高建彬连忙说道:“这个不是问题,只要老领导有需要,随时都可以抽调出去的。”杨恩东说道:“这次副总理来对我们海州的意义很深,我准备成立海州市农业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由我亲自来担任,建彬就任职副主任吧,早一点先把你的关系转到市里。”张文华点头说:“这个主意非常好,这样让建彬当你的助手,下一步的工作压力你也可以减轻不少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党校学习
南江省的省委党校是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周国林担任的校长,这次从全省抽调了一百多名干部参加这个高规格的学习班,高建彬入学后才发现,这里最低级别的都是正处级干部,还有一部分副厅级别的干部,自己这个正科级都不好意思开口了。
看着正在主席台上讲话的周国林,组织部长石宣和宣传部长李文洋两个常委在赫然在座,周国林说道:“你们这一届学习班是经过省委在各个地区严格考察选出的后备干部,年龄平均在三十五岁左右,是南江省委全力打造的一支精干队伍,省委对你们寄予重望!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所建树,是出类拔萃的领军人物,比如说海州市吴江县石桥镇的党委书记高建彬同志,他所进行的农业产业化改革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认可,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让一个个贫穷,年收入二千多元的家庭剧增为三万多元,有机蔬菜种植现在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出口到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城乡结合的需求,吸引外来投资三十多个亿,一举成为了全南江省改变最快的乡镇。”
等掌声告一段落周国林接着说:“你们有思想有方法,但是系统性和理论知识还比较缺乏,你们不但要让自己管辖的区域生机勃勃一片繁荣,还要把这些方法和思路进行归纳,让和你们同样情况的地区和你们一样,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变化。这三个月的学习就是一个作业,通过学习把你们的先进方法和思路系统性的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