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反转人生(蚂蚁)-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瓦轴不得不改变方针,开始向国外的企业下订单,从日本和德国的钢铁企业那里购买符合规格的特种金属,这样一来本来规模就不大的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生意就迅速的一落千丈了。
再加上他们本身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他们的市场份额是越来越小,外来的产品冲击,再加上南方的一些灵活的私营中小企业的冲击,很快就让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是一落千丈。
再加上这么多年来国内造船行业的萎靡状态,这也就断了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的另外一条活路,很快这家企业,就从九十年代中期的明星企业,迅速的陨落到现在资不抵债的地步了。
当初李家人拿下这家工厂的时候,只不过花了五百万,其中三百万是还银行的贷款,而另外的二百万是解决退休工人的工资,再加上杨玉河答应的市政府承担了一部分这家工厂的债务问题,就这样就顺利的拿下了这家工厂。
可是当李逸帆开着车,进入到这家工厂的内部的时候,还是被工厂里面的情况给震得有点发懵,这还是一家工厂吗?
一圈红砖墙,圈起来的面积倒是着实不小,足足有五万多平米,但是这么大的院子里,居然也就是有那么几幢还能看得着的建筑。
前面是一层青灰色的三层办公小楼,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盖得,一楼的玻璃,都碎了不少,就用纸皮箱的纸板挡着。
后面的冶炼区的厂房倒是不少,可是同样是破败不堪,地上更是长满了杂草,更可甚的是后面的几间仓库,简直就和遭了灾一般,甚至有的仓库,都已经塌了半边,连掉在地上的那些红砖头都被人给搬走了,这哪里还想是一间工厂,这简直就是一个破烂基地。
一行人三辆车驶入了工厂,李逸帆站在办公小楼的前面是感慨万千,怪不得当杨玉河听说自己要拿下这家工厂的时候,乐成那副德行呢,还很罕见的所市政府可以承担一部分工厂的债务,感情人家那不是让自己占便宜,人家那完全是在甩包袱呢啊?
果然是买的没有卖的精啊!不成下次,一定得从别的地方把这个场子给找回来,要不然这次可是亏大了。
原本还以为,这里再不济,好歹也会剩下点什么呢,可是看着这厂子的德行,根本就不用想了,恐怕就算剩下一些冶炼设备什么的,也被当初的工人给拆走拿去卖废铁了吧。
陪同他们一起查看工厂的就是看门的那个老头,老头对这个工厂很熟悉,很多地方说起来居然还头头是道,在仔细一问,原来这老头可不得了,和他们还是本家,姓李,名叫李本初,当年还是共和国成立最早的时候派去苏联深造过的特殊金属冶炼专家,在这个工厂里当了二十来年的厂长。
几年前刚退休,后来厂子倒闭了,他看不下去,就自愿回来当打更的,没想到就这么一溜达,还遇到了一个能人。
“哎!当年要不是工人们饭都吃不上,工厂也不至于破败成这样。”
走入了冶炼车间,看着那被拆的七零八落的炼钢炉,出了大件的拿不走,其他的一些小零件,什么小轴承,甚至是螺丝什么的都被人拆走拿去给卖废铁了,这位老李厂长不由得感叹着说道。
李逸帆也是模糊的回应了一声,确实如果不是把人给逼急了,谁愿意这样缺德,把谋生的家伙事都给裁掉了啊?
“这座炼钢炉,还是当年咱们和苏联关系好的时候,他们支援咱们的呢,这可是好东西,有了这玩意,咱们才炼出第一锅刚,当年年产量是五万吨,后来有陆陆续续的添了不少设备,咱们的年产量提高到八十到一百二十万吨。。。”
老李对这个工厂很有感情,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指着其中一个炼钢炉对李逸帆说道,李逸帆一听这话,走到这个炼钢炉的铭牌哪里用手把铁锈刮了刮好好看了看。
草,老毛子果然是没安好心,这个破钢炉,居然还是日本人当年的产品,看年代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当年老毛子帮忙解放东北的时候,可没少从这里拆东西,好东西全都特么的拿到他们哪里去了。
后来这玩意肯定是被老毛子淘汰之后,转手在给咱们当卖好的,只可怜咱们那时候什么都缺,就是这个破玩意,咱们还当宝呢。
也难为了这家企业,这么一个历史文物,他们居然一直用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李逸帆的心里是唏嘘不已。。。
“李先生,你可能是对这些东西看不上吧?不过咱们也有不少好东西呢,当年xxx工程咱们厂可是参与了的,后来那个项目没能成型,但是很多设备却留下了,那些设备,我都好好的存放着呢,走,我带你们去看看。”
李逸帆一听这话,顿时有点激动了,xxx工程,那可是当年国内著名的大工程,原本是要自己搞打飞机的,可惜后来某位鼠目寸光的领导一句话,造不如买,直接就把工程给废了,现在想想实在是太可惜了。
787。高级顾问
“哦?是吗?当年李老还参与了那个工程呢吗?”
跟在这个老头的身后,往里面走去,李逸帆忍不住问了一句。
“可不是,当年全国多少专家和工厂都在为了那个工程是摩拳擦掌呢?那时候我还是这个工厂的厂长呢,一年到头可是没少跑京城,和浦海去参加会议,当初为了解决一些特殊金属材料的冶炼问题,国家还特批了全国各地的几家企业一笔资金,从国外采买了一批特殊金属冶炼的设备。当年为了准备这个项目,我还特地去了德国几次,采买回来不少机械设备呢,只可惜后来这些机械设备都没能用上,项目就黄了。再后来我退休了,这些设备,因为特殊性,也就没用上,毕竟使用这样设备冶炼出来的产品,国内的很多企业都用不上,出口咱们又没有优势,后来。。。哎。。。不说了。。。”
李本初老人刚开始说起那些往年的事迹的时候,还是带着那么一股精气神,可是当后来说道工厂逐步的走向没落的时候,他也只能是长出一口气,神情也逐步的从最开始的兴奋,走向了落寞了。
他这样的心情,李逸帆还是能够理解的,一行人之后也没怎么说话,直接就转到了这冶炼车间后面的一个车间里,然后就看到了摆放在车间中央的几台大型机械。
这些机械都是用土办法保存的,外面包着厚厚的稻草防潮,里面的机械里的老远还都能够闻到一股机油的味道。
“这是当初我废了牛劲。从德国克虏伯哪里引进的二手中频真空炉。你们别看他是二手的。可是保养的很好,用起来。。。。。。这是我从日本新日铁哪里引进的低频真空炉,也是二手。。。。。”
前面摆放着三四台保养的很好的真空炉,都是为了生产各种特殊金属而专门准备的,李本初老人在介绍这些真空炉设备的时候,也来了精神,不再像之前那样的态度萎靡,在解说起这些设备的产能和用途的时候。更是精神奕奕,好像在说自己的孩子一般。
“这些设备,就目前国内的状况而言,即便是现在也并不落后,现在国内的特殊金属冶炼情况,可以说是一团糟。目前我国的特殊金属,基本都是在靠进口,而国内自己的特殊金属冶炼能力,几乎为零,国家对这方面也不重视。毕竟自己在搞研发的话。这需要很大的投入,成本太高。目前国内的企业,大多不愿意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毕竟进口来的特殊钢材价格其实也不贵,而我国的特殊金属型材,现在国内的市场需要也就是每年二三百万吨,如果年景好的时候,也就是四百万吨左右,数量实在是不大,所以大家都不太愿意搞这个。尤其是鞍钢,宝钢那些企业,可是在我看来,这些企业啊,真是鼠目寸光,他们光是看到这个市场的份额太小了,可是却没关注到这个市场里的高利润。人家日本人光是每年靠卖给你的那些特殊钢,就能够赚到他们每年生产几倍量的粗胚钢的产值了。。。”
老头子在最开始介绍的时候语气还很是平和的,可是说道后来这情绪就有点激动了,甚至还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而李逸帆也是被这个老人的知识面给震住了,老头是九十年代中期退休了,现在看来身子骨还特别的硬朗,不过这年纪怎么也得六十多了吧,可是人家说起话来依旧是口齿清晰,最关键的是人家到了这个岁数,却还一直在关注着国内的特殊金属市场。
而且还了解颇为的详细,确实这年头国内的造船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以及汽车产业的大潮还没有爆炸开来的时候,国内对特殊金属钢材的需求量确实不是很大。
但是当几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房地产大潮,造船狂潮,以及汽车行业的狂潮到来之际,人们才会木然发现,原来我国的特殊金属冶炼行业,居然这么差?
别的暂且不需说了,光是一个汽车用的防潮防锈的镀锌钢板,我们和人家差的就不止十万八千里,别说和日本的技术比,就是和韩国产的钢板比,我们都比不过。
其他的什么汽车用的变速轴承,还有特殊笼架式的车身结构上使用到特殊钢,就更别提了,咱们几乎是没有一样能够自己生产的出来的。
以至于到后来,别人玩烂了几十年的航空母舰,咱们国内偷偷摸摸的搞来人家一艘破烂的不知道几手货回来自己改装的时候,才发现,咱们居然连航空甲板的特殊钢都搞不定,最后还不得不花费了大价钱,从俄罗斯搞来的技术。。。。
想起那些林林总总的时候,真是让人感到阵阵的无语,和阵阵的揪心。
“李师傅,你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在关心国内的特殊金属冶炼市场呢啊?”
李逸帆心里一动,有了些想法。
“哎!干了一辈子了,对这玩意是有感情了,不是能够说放得下就放得下的。”
老头一提起这个就是长吁短叹。
“嘿嘿,老爷子,我接手这家工厂,其实就是为了重振咱们华国的特殊金属冶炼行业的,我呢打算从国外引进一批设备,还有更新咱们的生产技术,专攻建筑用的特殊金属型材,还有造船,造汽车用的特殊金属的,如果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到时候来咱们厂当个高级顾问怎么样?”
李逸帆微笑着对李本初说道,这个李本初看得出还是有些本事的,不过让他直接当这个厂子的厂长,李逸帆还有些不放心,还得考察一段时间。
不过这么一个经历过那样年代的人,干起工作的时候,肯定会相当的认真,而现代华国的工业企业,最缺乏的就是认真这两个字,所以李逸帆想要让这位老一辈的工程师,再来自己的企业里发挥一下余热。
而李本初在听到李逸帆的这个邀请的时候,第一时间也是有点发懵,他没想到这位新工厂的东家,居然这么看重自己,邀请自己这个老头子,回工厂里来当一个高级顾问,他的心情一时间有些复杂。
“小李先生,你们真的打算来搞这种特殊金属冶炼的公司?要知道这样的公司的投入可是相当大的。”
“哈哈哈,你就放心吧,老李先生,这一点我们早有准备,我们从国外已经引进了不少的技术专利,就比如那些建设高楼大厦用的大梁钢,角钢等等,这些建筑型材的技术,我们现在就有。还有那些汽车和轮船上面使用的轴承用特殊钢,主要是使用特殊金属冶炼技术,中频煅烧,还有高频煅烧,以及最后的静置的热处理手段技术,什么的我们现在也有,要不然你以为我们就真的什么都不管就来搞这个企业的吗?”
“真的?那可太好了,不过要搞这样的企业投入,恐怕也不小呢吧?”
老李一听李逸帆这么一说,也是真的高兴了,确实如果李逸帆真的有这些技术的话,那这个公司就绝对有搞头。
具体赚不赚钱倒是不要紧,最让老李高兴的是,他终于能够回到他最爱的特殊金属冶炼产业了,这些年来他虽然退休了,可是原来的老本行可一直没扔下,一直在关注着国内国际的特殊金属冶炼行业的发展,每每看到国内和国际上的差距的时候,他自己也是长吁短叹,感慨万千。
可是国内愣是没人愿意搞这个产业,这也让他倍感揪心,现在居然有人愿意搞,而且还有技术储备,还要请他来当顾问,这下子这老爷子如何能不高兴?
根本就没多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然后就拉着李逸帆,开始绕着工厂四处转,还悄悄的耍着小心眼,想看看李逸帆到底打算怎么干。
“李总。。。”
“诶!您年纪比我大,别叫我李总,还是叫我小李吧。。。”
“那好,小李,你别看咱们这个工厂,现在是满地的荒草,可是底子可还在呢,当初都是那帮老苏联专家,过来帮忙打的基础,只要把这些荒草都除掉,你就能够看到咱们的来料车间,还有生产车间,以及储存车间的基本方位布置了,很合理,只要在稍稍的做一些改动就可以了,你看这里,可以摆放咱们的中频真空感应炉,那边可以放低频真空感应炉,像你之前说的那些建筑用的大梁,角钢什么的,用这些设备就能够生产了,可是如果想要生产那种汽车或者轮船用的轴承,恐怕这些设备就有些不够了。。。。。。”
老李的试探,李逸帆也不拆穿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
“嗯,我已经让人从国外引进现在最流行的真空感应炉设备了,而且还有之后我会请专人过来,在帮梦设计几个厂房,我还打算开展粉末冶金的产品,在那边的厂房里,我打算一进几个粉末冶金的设备。。。”
老李不说话了,因为这时候他已经说不出话了,他的脸已经乐成了菊花了。。。
788。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
李本初在听说了李逸帆关于一些新工厂的设想之后,根本就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过来帮他当顾问的邀请。
中午李家父子一行三人也没走,就在附近找了个饭馆一起吃了顿饭,顺便还邀请了这位李本初这位老专家。
李立强和李广利两个对着特殊金属冶炼行业,了解的不算太多,席间也没怎么说话,不过李本初或者李逸帆这个算是懂点皮毛的半吊子老板,倒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一路上都是在不停的说着这特殊金属冶炼的事情。
这位老爷子可能是憋屈了多年,今天遇上李逸帆算是让他突然有了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拉着李逸帆就是说个不停。
“小李,还是你有眼光,知道这时候进军这特殊金属冶炼的行业。其实这玩意只要搞得好,这前景可大着呢。别的暂且不说,就说咱们盖大楼要用的那些个大梁还有角钢,咱们国内,尤其是大城市,最近几年都是在频频的起高楼,说实话我也去国外考察过,人家国外盖大楼的方式和咱们不一样,他们盖大楼,都和造船一样,要用到大梁的角钢,大梁,作为龙骨支撑,然后才会使用钢筋混凝土作为辅助,一座大楼盖下来,光是这些大梁还有角钢什么的用料就是不少,可是咱们国内因为资源和技术有限,使用的更多的则是混凝土浇灌的方法,说实话这样一来成本是低,但是在建筑一些特别高的建筑,比如超过三十层的建筑的时候。这些方法就不行了。必须要学习人家使用角钢和大梁的方法。要不然这抗屈服度,和防震的问题就不过关,所以你现在投入,搞这门行业,将来可是大有潜力啊!而且这建筑用的特殊钢材,在整个特殊金属冶炼行业来说,不过就是入门级的产品而已,这种东西说白了。不需要添加什么特殊材料,也不过就是在金属炼化的时候,在后期的热处理的时候,要下足了功夫而已,其实这些技术,咱们公司以前也研究过,没什么难的,只不过后期的热处理要做到十足的话,可能会加大成本。在八年前,其实咱们就搞出来过。不过那时候咱们国内的特殊金属建筑型材的市场不大,所以一直没有推销出去。后来。。。哎。。。后来的情况你就也知道了,咱们公司换了领导,对于这一块的兴趣不大,因为后期的热处理时间长,需要使用的煤和焦炭量大,成本高,产品价格贵,又不好买,后来领导就把这个项目给下马了。再后来厂子经营不下去,很多懂这些技术的工人都下岗,到南方闯荡去了,这么技术在咱们国内也就算是失传了。。。。。。”
李本初讲起这段过往的时候是唏嘘不已,而李逸帆听了也是心酸不已。
确实其实我们并不是做不出来,只不过有时候有些技术,在研究出来的时候是生不逢时,然后在加上国营企业,在很多时候都是外行在领导内行,急功近利的情况非常严重。
毕竟国企的领导很多是有行政级别的,他们光关注的是如何让自己升官发财,而不是如何让企业更长久,更好的经营下去,这样一来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的事情,可就没少发生过。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各大电信公司,满世界的在建设那种公用ic卡和ip卡的公用电话岗亭,可是当手机普及开来之后,这些花了十几亿搞的公用电话岗亭,最后只能是沦落为张贴小广告的废物标杆,里里外外赔了多少钱,可能根本就没人关注吧。。。
而这样的事情,几乎都是各大国企领导拍脑袋决定的,而在决定之前,他们根本就不熟悉市场,也根本就不愿意去了解市场,他们只需要为他们的上级负责就行,只要把面子做到十足,亏几个钱有能算得了什么?
他们在做这样的决定的时候,显然是没有预计到,未来几年之后,个人手机在国内的普及速度。。。
“哦?咱们当年就曾经研究出来过这样的技术?那原来懂这些技术的那些老工人呢?”
听李本初这样一说,李逸帆也来了兴趣,虽然他的手里有十足的资料,知道如何来冶炼这样的入门级的特殊建筑型材,可是毕竟如果之前有熟练的工人的话,怎么着也比再去重新培养一批工人来要强得多。
“嗨!当年我们一批的老家伙,一起研究的这门技术,其实这样的金属冶炼关键的就是在后期的热处理上,不是很难。但是后来无奈产品弄出来,卖不出去啊,那些老家伙们,后来在厂子破产之后,走的走,散的散,年轻一点的就去南方闯荡了,老的因为拖家带口走不了的,就留在这附近打工,干什么的都有,有蹬三轮的,有捡破烂的。。。”
想起当初的那批工友,李本初眼圈都有点发红了,面前的五十六度的烧酒,更是一饮而尽。
“李师傅,你和他们都还有偶联系吗?如果我要是愿意重新聘请他们回来,你说他们愿意回来干不?”
李逸帆的话让李本初眼睛一亮:“真的?小李老板,要知道那帮家伙在年轻的现在也都四十多了,年纪大的都差不多和我一样,六十多了,他们这样岁数的,手里又没有什么其他的技术,出去打工,别人都不愿意要。”
“呵呵,只要他们愿意回来,我就愿意要,但是前提得是,他们必须要有技术,能吃苦。而且你放心,我雇佣他们,肯定是走正规的合同路线,其实是国家对不起你们,像你们这样的技术工人,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你放心,只要他们愿意回来工作,而且手里面确实是有技术,有能力的,我绝对不会亏待他们,老一点也没关系,他们可以直接在我这里干到他们干不动为止。。。”
对于这些技术工人,李逸帆还是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的。
在国内当蓝领的得不到尊重,人们一提起工人,就会想到傻大憨粗,浑身油腻腻,脏兮兮,满身的机油味的粗鲁汉子。
所以这年头更多的家长都会让自己的小孩,选择去读大学,将来毕业之后,去坐办公室,当白领,可是殊不知,那些办公室的白领,也正是靠着这些蓝领工人的劳动支撑,才能够安稳的坐在办公室里的。
纵观世界上几大工业强国,就比如日本和德国,他们的蓝领工人,在他们本国内的地位可都是相当高的,而且关键是赚的钱也不低,甚至还要比那些坐办公室的小白领,要高得多。
在国内因为制度的问题,尤其是这企业领导的政治化的问题,使得很多企业的领导,往往都是国家安插下来的官僚,这样就堵住了技术工人的上升通道。
很多技术工人,就算你拿了八级证书,最后提升到一个车间主任也就撑死了,这样一来蓝领工人的上升通道就被堵死了。
很多从事这个工作,或者有亲属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就会这样理解到,你看你在卖力气,懂的再多的技术,又能怎么样,到头来,你还不就是一个工地上的小工人,你在看看人家,读个大学出来,就可以在工厂里当个干部,既不用下车间干活,也不用弄得浑身脏兮兮,那多好?
于是就会有更多的家长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去读大学,也不愿意他们去当蓝领。
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就导致我国的技术工人数量越发的萎靡减少,等到十年之后,我国的技术派蓝领工人的数量,更是少得可怜,更多的孩子宁可选择去读一个三流大学,也不愿意去学可以一技傍身的技术,这也是导致我国后来技术产业空心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在十年之后,因为经济形势的倒逼,那些工厂领导也都纷纷意思到了这一点,尤其是那些私营企业的领导,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喊出了人才重要的口号。
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