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钢铁大亨(更俗)-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梅溪电厂的装机容量增加近十倍,之前通过市电力局的审批文件统统作废,要重新报审,拿到省里的项目批文才能正式启动。
通常说来,走三五个月的流程都很正常。
要想快,就要放下架子,把每个关节的老机关油子及负责项目过审的专家都打点舒服了,把整个工作计划安排环环相扣,才有可能在一个月内把整个程序都走完。
宋文慧心想现在的宋家小辈里,办事遇到阻力,更习惯打电话找人托关系,大概没有谁会主动放下架子到基层去推动吧?
做事从上往下压,在现今社会,大体上还是有效果的,但未必会有最佳效果。宋文慧并不总是高高在上,也从基层处室做上去的,对下面的情况要比一般人清醒。有时候一件事,就算是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催办,下面委局具体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个老机关油子,都能堂而皇之的找到叫人无法挑剔的借口拖延下去。
“这边的建设进度很快啊,七月上旬我们陪同谭书记过来,工地上还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潘石华凑过来说道,“现在办公楼建起来了,堆场及桥台都能看到形状,小沈书记是打算为东华创造一个梅溪速度啊!”
对潘石华有些刻意讨好的赞许,沈淮只是笑纳着说道:“有些成绩,也是区委区政府指导有功,我只是不敢懈怠罢了。”
此时的码头四层楼高的办公楼完成外立面的装潢,过段时间工程指挥部以及以梅溪港口公司的筹备人员,就可以搬进去办公,今天挂牌仪式就选址在办公楼前。
机修仓库、堆场以及重力堤式泊桥台等工程的土建部分,都大体完成——车开上江堤公路,一眼望出去,就是外行人,也能看出码头的雏形,已非七月初看上去乱糟糟的工地能比。不过码头要完全施工完成,也不大可能在年前能投入使用。
挂牌仪式很简单,选吉时烧利市,几串鞭炮、几段贺词,谭启平、宋文慧、杨玉权等人上台讲几段话,市电视台拍几组镜头就算过去了。
挂牌仪式一过,宋文慧就要直接返回江宁去。
虽然宋文慧的级别未必很高,但有着特殊的身份,谭启平此时又给视为宋系的少壮官员之一,自然是率区市官员礼送宋文慧到渡口,看着宋文慧的车上了渡轮。
梅溪镇晚上有酬功宴会,不过谭启平再支持沈淮的工作,参加挂牌仪式,可以说已经是相当重视了,酬功酒宴则不会参加。
谭启平要坐车直接回市内,在离开渡口之前,将沈淮喊过去,说道:“梅钢跟梅溪镇渐渐走上高速发展的正轨,不仅唐闸区,很可能整个东华市的经济发展,都需要梅溪镇、梅钢做出相应的贡献。说实话,我以往也没有想到你能在梅溪镇干得这么出色,对你重视不够啊。”
说到这里,谭启平招手让今天沉默着没怎么说话的周明到跟前来,对沈淮说道,“以往的事情就不说了,现在区市把精兵强将都调给你指挥了,你在梅溪镇可要做得更出色才行。”
周明的人事任命在八月中旬正式公布,他人也是昨天到梅溪镇报道。不过沈淮赶在昨天起早就赶去省城,还没有正式接受周明的报道。
沈淮有些琢磨不透谭启平说这些话,到底是肯定梅溪镇的成绩,反省他之前的不足,要加强对梅溪镇的支持,或只是想借势给周明撑腰,或提醒自己梅溪镇再牛都是东华下面的乡镇,心想,抑或是兼而有之吧?
梁小林、熊文斌、杨玉权、潘石华、周裕等人,站在旁边,都一副认真聆听教诲的样子,只是大家这时候都蒙着一面人皮面具,叫别人猜不到他们心里对谭启平跟沈淮说的这些话到底有什么看法。
“谭书记,你放心,我一定不会叫你失望的。”沈淮笑道,“即使你以后对梅溪镇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那也一定是别人干的操蛋事。”
谭启平手指着沈淮摇头而笑,跟梁小林、熊文斌、杨玉权等人笑道:“这个沈淮,叫人没有办法跟他正经说话;你们要替我好好盯着他。”又跟熊文斌说道,“梅溪镇的酬功酒宴,你代表我去参加一下,杨玉权也过去,其他人就不要去凑热闹了。”
谭启平这么吩咐,大家自然说好。
送行车队就兵分两路,一路随谭启平返回市里,一路则返回梅溪镇参加酬功酒宴。
沈淮陪熊文斌、杨玉权坐一辆车。
在车上,沈淮从副驾驶位转回头来,跟杨玉权、熊文斌说道:“周明到梅溪镇,具体的分管工作,我有过考虑,趁着车里有时间,就跟杨书记、老熊你们汇报汇报。”
“你汇报给杨书记听就行了。”熊文斌笑道。
“老熊客气了,你现在可是代表谭书记啊。”杨玉权笑道。
沈淮知道杨玉权跟熊文斌没有什么交集,但想来他对熊文斌硬把女婿塞到唐闸区、塞到梅溪镇的做法不会乐意,但又没办拒绝,多少会有些抱怨。
沈淮从熊文斌脸上也看不出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时候大家都不得不在脸上蒙上面具,把真实的面孔遮掩起来。
沈淮也不知道他要不要找熊文斌深谈一下,只是这时候不像是好的时机,说道:“梅溪港工业园名义上是两镇共建,实际也是为接下来的两镇合并做铺垫,做前期工作。今天工业园的牌子都挂了起来,我也兼着工业园管委会工委书记跟主任的职务,袁宏军跟何清社兼副书记,但大家手头都有一摊子事,具体的工作未必就有足够的精力去做,谭书记都说把市里的精兵强将都调给我了,我想啊,除了郭全之外,周明应该是可以兼任副主任做一些具体的,我这就算正式提请区里考虑了。”
杨玉权看了熊文斌一眼,看不出他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点头对沈淮说道:“区里会考虑你的意见。”
第二百四十三章让别人无路可走
宴酒酬功,一是庆祝工业园区挂牌成立,二是酬区招商区及梅溪镇招商引资之功,酒宴是以梅溪镇跟区招商局的名义合办。
酒宴热闹而激烈,不只是乡镇干部,区招商局的官员逮到机会也多喜欢放肆的喝一场。熊文斌、杨玉权自恃身份,不会参与闹酒,但也不扫大家的兴致,简单吃过一些东西,就先离桌退席。
沈淮让其他人照旧吃喝,他与周裕到酒店前的停车场,送熊文斌、杨玉权两人坐车离开。
梅溪镇到这时还没有竖起路灯,今天的天气又有些阴,除了从酒店大厅透出来的灯火外,更多的地方给漆黑一片的暗夜笼罩,远边的天际则有一圈城市边缘浮出来的光亮。
“你是不是也要早些回去?”沈淮问周裕。
“我没有开车,等知白他喝好酒送我。”周裕说道。
“周知白今晚上给杨海鹏逮住了,等他喝好酒叫司机过来接他,不知道要到几点——我送你回去吧。”沈淮说道,“我刚才陪熊跟杨,他们都没好意思凑过来灌我酒,我这会儿得躲一躲。”
“你不会恰好把车钥匙也带出来了吧?”周裕问道。
沈淮得意的扬了扬箍在手指头上的钥匙扣,要周裕一起上车。上车后,沈淮算了算时间,想着小姑这时候应该能到江宁家中了,拿出手机跟周裕说道:“我先给我小姑打个电话。”
沈淮直接拨到小姑江宁家中的电话,也是巧,小姑宋文慧刚刚进家门就听见电话铃。
沈淮问候过辛苦,扯了几句家常就想挂了电话送周裕回去,小姑在电话那头说道:“你爸后天就要到淮海赴任了,会省城安家住相当长的时间。天下没有永远结仇的父子,你得空也回去看看。”
“嗯,他叫我回去,我就回去。”沈淮瓮着声音说道。
“你个小子,你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了,我也不做恶人一定要你怎么样。”宋文慧在电话里无奈笑道。
挂掉电话,沈淮将手机放在仪表盘上,发动汽车从学堂街拐上下梅公路往市里开。
沿路没有街灯,车前灯打得前路一边雪白,车里的光线却有些幽暗,周裕看着沈淮的脸有些阴郁,削瘦而线条明俊的脸颊绷得有些紧,问道:“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我爸后天就到淮海来正式赴任,这事是不能叫人怎么开心。”沈淮笑着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周裕知道沈淮作为宋家子弟竟然“沦落”到乡镇工作,背后自然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曲折故事,看着沈淮专注而明亮的眼睛。她虽然很渴望知道沈淮更多的事情,但她只能压制住这种不应该有的渴望。
“梅溪电厂的项目谈下来,照常人的想法,梅溪镇的步伐应该是要缓一缓了,但我想,你未必就愿意停下来啊。”周裕换了个话题,眼睛看着沈淮,问道,“是不是?”
沈淮侧过头看了周裕一眼,也许是忙碌了一天,周裕挽在脑后的发髻有些松散,头发蓬松开来,还有几缕垂在耳边,叫她的脸蛋在夜色下多添了几分娇媚。
“好不容易轻松一下,你倒是不能不谈工作上的事情啊?”沈淮笑着问。
“只是好奇你的打算,不问清楚,回家睡不着啊。”周裕说道。
“我倒是希望你因为我睡不着觉。”沈淮笑道,“这事光想着就挺美的。”
周裕横了沈淮一眼,嗔骂道:“胡说八道,占我便宜啊?”
娇嗔之下,仿佛夜色下的湖水一波,眼波横流,沈淮看了心里轻轻一荡,也不好意思继续让邪路上引。
他说道:“我听说消息说市钢厂跟日本的富士制铁在谈合作的事情,似乎跟淮钢还有什么关系。现在顾同防我如防贼,跟富士具体在谈什么合作事宜,市钢厂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你有没有打探消息的门路?”
见沈淮没有打蛇随棍上,反而先心虚的转了话题,倒叫周裕兴致大增,手托着下巴盯着沈淮看,心里奇怪:这小子怎么跟着青涩小青年似的?
周裕这些年洁身自好,但接触形形色色的男人也多,对男人所能玩的挑逗、暧昧手段也一清二楚,她见沈淮明明想跃跃欲试了却又转而退却,心里觉得好笑。不过周裕同时也是松了一口气,她也不知道沈淮真要打蛇随棍上,她能怎么办?
“赵东、杨海鹏他们都是从市钢厂出来,人脉深着呢,他们都打听不到具体的消息,你还能指望我?”周裕摇着头,不以为她能有什么对沈淮有帮助的信息源,“你把梅钢搞得这么出色,顾同简直是没有办法活了。虽然高天河眼下还能保住市钢厂等地盘不失,但谭启平逮到机会都会批评市钢厂。你想想看,就这一点,梅钢给市钢厂的压力有多大?其他市属企业还有借口,市钢厂是给梅钢挤兑得一点借口都找不到了,顾同要不想承认自己无能,要不想最后给从市钢厂踢走,他也该做点事了。”
沈淮嘬嘴而笑,说道:“要是能当条鲶鱼,我倒是愿意更凶猛一些,那些人即使霸着位子不放手,也多少有些羞耻心。”
周裕见沈淮嬉皮笑脸说这句话时,眼睛微微眯着,心想他心里或许真是如此,而不是单纯的不怕别人忌恨,抬手支着下巴,饶有兴致的看着他:“我们在说梅钢?”
“梅钢啊。”沈淮说道,“梅钢要怎么发展,是基于对国内经济未来形势发展的判断。国内钢铁总产量上升到怎样一个数字会接近饱和,国内有很大的争议。不过大家都一致的看法是,这个数字要远远超过去年的七万千吨总产量。梅钢年产能才刚刚突破十八万吨,努努力,能达到二十万吨的样子。不过,在我心里,这才是起步。梅溪电厂项目即将启起,10万千瓦的火电厂要是最后只为梅钢一家供电,就算以此时的吨钢能耗计划,梅钢的电炉钢也能做到两百万吨规模。”
半年之前,沈淮说出三年内要把梅钢发展到年产能五十万吨规模,已经很叫人大跌眼镜,包括熊文斌等人在内,都将信将疑;周家也是犹豫了很久,在实在没有其他选择情况之下,才选择跟沈淮合作。
半年时间不到,梅钢仅用三千多万资金就完成对电炉钢生产线的改造,在原有设计基础之上,将产能提高了一倍。产能的提高,在摊薄折旧及人力等成本的同时,使得梅钢的盈利水平大幅上升。梅钢上半年的月盈利一直都维持在两百二十万到两百五十万之间,到七月,就一举跃升到叫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七百万,甚至还有进一步上升的潜力。
梅钢成为吸金机器,而梅溪港码头的建设以及电厂项目的启动,叫稍有工业发展眼光的人都能看到沈淮为梅钢未来发展的布局要比想象中宏大得多,也已经不会再有人跳出来置信梅钢三年做到五十万吨钢规模的可能。
只要梅钢能保持这样的盈利规模,只要再有一年时间,自身就能积累近一个亿的发展资金,到时候再向银行融资就会变得相对要简单得多。
梅溪电厂项目建设资金暂时不用梅钢负责,极其关键的帮梅钢节约前期发展资金的消耗。只要筹到三两亿资金,梅钢再上一条生产线,年产能将很轻松就突破五十万吨规模。
“两百万吨啊。”周裕嘬起嫣红的嘴唇,笑道,“真要是如此,怕不止市钢厂看你不顺眼,连省钢集团都会视你为眼中钉吧?你这是逼着大家除了一起拼命,就无路可走啊。”
“改革、改制,不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才能算成功吗?”沈淮笑着反问。
省钢集团即淮海钢铁,这两年都没有上大项目的迹象,钢铁年产量也就在一百二三十万吨左右,年销售额接近四十亿,每年上缴利税都能有两三亿的样子。
省钢集团挤不进国内一流钢企行列,但在省内的地位则是相当的优越,至少在当前,省内还没有一家大型企业每年上缴的利税能超过他们。
省钢集团倒是不能算差,毕竟每年还能上缴两三亿的利税,能算是在水准线之上的优质企业。
不过淮海省最优质的国有企业要就是省钢集团,那就只能说淮海省的整体工业发展水平要落后其他东部省市一大截。
燕都钢铁及中原钢铁的吨钢利税水平,都在省钢的两倍以上。
要是整体市场环境不大变,梅钢明年的利润加上缴税收总数,将达到一亿三四千的样子,吨钢利税水平将超过省钢三倍。
梅钢现在规模还小,在省钢铁行业的影响还不大,无法撼动省钢集团的龙头地位。一旦梅钢的产能达到五十万吨甚至一百万吨规模,还能保持这么高的利税水平,省钢集团的颜面就不会那么好看了,地位也将变得尴尬。
“能叫别人颜面尽失,能叫别人无路可走,自然是件很爽的事情。”沈淮轻声说道,“不过梅钢得以高速发展的时间还太短,要往年产五十万吨、一百万吨甚至更大的规模发展,每一步都是要拼着命才能跨过去的垮。明年要再上一条线,至少是三十万吨起步,现在就要计划起来。这两个年,物价涨得厉害,原材料上涨、机器设备也上涨,换在九零年之前,三十万吨的电炉钢线两个亿就能做起来,而到明年再做,怕是要投三四个亿进去。到项目真正启动时,梅钢靠利润积累,大概积累到六千万到八千万的资金,还剩下差不多三个亿资金的缺口,愁死人啊。”
“有得愁总比没得愁要好。”周裕呵呵一笑,看着小区大门就在前面,说道,“我就在这边下来。”
第二百四十四章见死不救
沈淮停下车准备放周裕下去,周裕临下车又问道:“你是不是最近要住到这附近来?”
“怎么了?”沈淮问道。
“我在附近有两次看到陈丹跟她弟弟——看着跟她长得像,是她弟弟吧?”周裕问道。
“梅溪镇搞拆迁,拆得我都流离失所,到处找房子过渡。”沈淮说道,“陈丹在市里租房子呢,说是文山苑,差不多就要收拾好了。我这段时间哪有心思关心这事,到现在都不知道文山苑到底在那里……不会就在这附近吧?”
“我住的就是文山苑啊;搞了半天,你都不知道我住文山苑啊!”周裕盯着沈淮的眼睛,奇怪地问道。
“这里就是文山苑?你每次都你家住文山公园东门、文山公园东门的,我还真没有跟文山苑联系起来。”沈淮头探出车窗子,远处就是紧挨翠湖东岸的文山公园,后面就是市体育馆,这附近的路他也经常走,倒真是没有注意小区的名字,见周裕还拿怀疑的眼神盯着他的脸,他说道,“你想什么呢?这房子真是陈丹挑的。当然,换我真知道你住文山苑,也是巴不得跟你当邻居,你不会不欢迎我吧?”
“我能拒绝吗?”周裕横了沈淮一眼,秋波妙转,又关心的嘱咐了一句,“你开车回去小心些,回去也不要喝太多酒。”她虽然担心以后跟他在小区里相遇,叫别人看到会引起不必要的猜疑,但陈丹都已经租好房子收拾过了,她只能接受跟沈淮当邻居的命运。
“嗯。”沈淮点点头,有时候他更享受给人关心的感觉,看着周裕在街灯光辉照耀下来的脸,美如天边牙月,有些心动,不过这时候天色还不太晚,小区门口有人出没,也不想跟周裕打情骂俏落到别人眼里,便放她下车,看着她踩着高跟鞋,身姿娉婷的走进去。
沈淮一直都没有关心陈丹找房子、收拾房子的事情,也没想到会这么巧,就跟周裕凑到一起去了。
不过想想也正常得很,东华城市建设要滞后其他地方很多,城区大片都是棚户区跟狭窄街巷,居住条件好的公寓小区也就那么几个。普通工薪家庭不舍得每个月花三五百元去租好的公寓楼住,陈丹现在倒也不缺这点钱。
虽说梅溪镇离市区也不远,但往来到底不方便。
工业园区同时有几个项目都在筹备,多个工程在建设,加上钢材贸易商往来,梅溪镇的食宿餐饮异样的繁荣起来。作为梅溪镇目前唯一能上台面的渚溪酒店,其实也就垄断了梅溪镇的高端餐宿市场。
文化站大楼早初在结构上是一分为二的,西侧临街半片楼划给接待站使用,后来由陈丹承包改作渚溪酒店。
东侧半片楼则作为镇文化场所,分别当作游戏厅、录像厅、舞厅及图书室及文化站办公室使用。
梅溪中学案发生之后,镇联防队就整天派人盯在文化站这边,严禁社会小青年惹是生非,也严禁中小学生涉足游娱场所,游戏厅、录像厅的生意一下子就下跌千丈,承包不下去了。
六月上旬,镇资产办对东侧半片楼进行调整,把一到三楼的承包权统统收了回来,将图书室搬到一楼,而将四楼、五楼腾空,跟西半片楼打通,合并承包给渚溪酒店,使得渚溪酒店客房部的客房增加到五十间。
就算如此,渚溪酒店的客房平时还是供不应求。
九四年还没有什么经济型酒店、青年旅舍的概念,要么是十元二十元甚至几块钱就能睡通铺的小旅馆,要么就是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睡一夜的酒店宾馆。镇接待站最初建时的立意就颇高,客户对外标牌价都一百八十元。
渚溪酒店七月份,仅客房部的营业收入就超过二十万,是何月莲经营时期的十倍都不止。
不能跟梅钢这样的庞然相比,虽然渚溪酒店的承包费在年中调整到每年三十万,相比起来,每月吸金十万二十万的速度,依旧能说暴利。
这在九四年足以彻底的改变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
沈淮送周裕回去,路上没有耽搁,赶回来也就二十分钟,别人酒正喝得热烈,只当他送杨玉权、熊文斌离开要说一阵子话,也没有谁注意到他离开了多久。
车开进渚溪酒店北侧的停车场,沈淮还犹豫着是不是在车里再坐一会儿,让那些闹酒的人再自相残杀一会儿,就看见陈丹从门厅里一脸惶急的疾步走出来,邵征陪在后面。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沈淮推开车门走出去,问道:“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妈刚给摩托车撞了,开摩托车的趁黑溜走了,没有抓到人。好在陈桐今天有事回了家,刚叫救护车送我妈去医院抢救;找了半天没找到你的人。”陈丹说道。
“我送人回市区,离开了一会儿。”沈淮说道,“你妈送了哪家医院?我陪你过去。”
“区人民医院,陈桐身上没带足钱,我要赶过去送手术费。何镇长、袁书记他们都还在里面等你呢,你也走不开;让老邵开车送我就行了。”陈丹说道。
“老邵,你跟何镇长、袁书记他们就说我送杨书记、熊秘书长他们走了,就不再参加他们接下来的酒局了。”沈淮吩咐了邵征一声,扶着身子已经有些打软的陈丹上车,直接开车赶往唐闸区人民医院。
赶到唐闸区人民医院,沈淮拉着陈丹的胳博就往急诊大厅走;刚推开玻璃门进去,就听见陈桐压着声音哀求医务人员:“钱真的马上就会送过来,拜托你们先让我妈进手术室,我妈她快撑不下去了!我求你们了。”
“这是我们医院的规定,我们要是动了手术、救了人,你们再拖欠费用又偷偷摸摸走了,我们找谁要钱去?”一名穿白大褂的女医生还不知道是女护士,对陈桐的哀求无动于衷,语气冷漠的拒绝先救人。
陈丹见弟弟拉住几个医护人员在哀求,急惶惶的走过来,问道:“陈桐,咱妈呢?”
“姐,你有没有带足钱呢?我身上只够给救护车钱的,医院非要先交足押金才肯给妈动手术,你把钱拿过来,赶紧去办手续。”陈桐看到姐姐跟沈淮过来,焦急的要他姐赶紧去交费。
沈淮就看见担架车就靠大厅墙壁停放着,陈丹她妈一动都不动的躺在上面,陷入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