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听是这事儿,刘彻也顾不得继续找茬了,他眼睛立马就瞪得溜圆,盯盯得的瞅着大监造接下来的动作。
  这位身经百战的大监造也真是不含糊,就在这么不着调的皇帝面前也是不疾不徐的……就从身后将那一组钢锭给抽了出来,如同献宝一般的递到了皇帝陛下的面前。
  而此时的刘彻,却没有半分欣喜,反倒像是见了鬼一般的指着这根钢条讶异的问道:“这既是你说的神兵利器?你是不是也觉得朕年纪小,好欺负,打算诓骗朕玩儿呢?”
  “这朝廷上上下下,都是那群老不休天天的提溜着耳朵的提醒,我知道,我这年纪行事没有经验,比较那些埋土半截的人来说处处都少思量。”
  “可是,连你一个官署工坊的匠人,也打算糊弄着朕玩?”
  “你是真当着朕的这个皇帝是纸糊的吗?”
  这刘彻也挺有趣,他在面上已经不把自己当成个帝王了,反倒是在底下要求的还挺多。
  到底伪装的不够彻底,骨子中的那傲气是怎么压都压不住的。
  这不,工坊监造到现在一句话都没曾说呢,他自己反倒是跳起来了。


第812章 大宝贝
  看到小皇帝跳脚了,这胡子都灰白的庞老头就乐了。
  事实胜于雄辩,他也不想多说,在对面小皇帝还在那愤怒的挥舞着手中的钢棍的时候,庞监造反倒是仓啷啷……就从旁边摆了一架子的成品刀剑里边随意的抽出了一把直剑,对着那根钢棍毫不犹豫的就劈了下去。
  ‘!’
  火星四溅。
  待到这碰撞结束了之后,就连那咋咋呼呼的皇帝陛下也不嚷嚷了,随着周围一圈的侍卫一起……凑头朝着那根钢棍的方向瞧去。
  这一瞧,可了不得了。
  那根钢棍是分毫未损,而那把刀却是在细微处有了微微凹陷的趋势了。
  ‘嘶……’
  一阵阵的倒抽冷气齐刷刷的响起,就跟集体牙疼一般的蛋疼。
  而站在圈内中心处的皇帝陛下的反应尤其夸张,他在见到了这种情景之后,竟是立刻就收回了手中的钢棍,像是得到了什么稀罕物件一般的死命的抱在怀中,仔仔细细的摸索了起来。
  “嘿嘿,这还真是一个好宝贝啊。”
  “这是谁锻造出来的,又叫什么名字?这还没打造成兵器呢就这般的坚固,那若是用这坯子做一把大剑……”
  “到时候那该有多麽的威风啊。”
  “若是两军对阵中,手持差不多模样的兵器,在双方这么一对撞的时候,再出其不意的这么一砍,嘿嘿,立马阴死那群草原蛮子!”
  “赏!该重重的嘉奖!能造出这种东西的人才,才是对这个朝廷和国家真正有用的人呢!”
  皇帝陛下十分的开怀,直到这个时候,一旁的庞监造才慢慢腾腾的将这些钢锭的来历给说清楚了。
  “陛下,此钢锭的命名还未曾询问出来,因为锻造出此等材料的人,并不是朝廷官署兵器作坊中的匠人。”
  “他来自于民间,乃是挂靠在平县郡官办作坊点下的一个小铁匠铺子。”
  “在那铺子里,锻造出这种钢锭的匠人,不但掌握了臣手中所拿着的这种材质的钢料的炼制技术,他可能还发明了另外一种比这种料更为坚固的料锭冶炼法。”
  “并且,他是分批分次,多回的朝朝廷上缴。”
  “所以,臣以为,这位匠人应该同时掌握了多种不同于现在的铁锭的锻造方式。”
  “而这位匠人之所以如此的行事,怕是也存了想要直达天听的想法。”
  “怕是自己的功绩被莫须有的人给贪占了,才选的下下策。”
  “我想,这名匠人一定是有着不得已的难处,所以,微臣认为,陛下若是有空,理应为其颁发一道嘉奖令才是。”
  “这样不但体现了陛下的求才若渴,更昭显了朝廷对于这种材料的炼制方式的重视啊。”
  “依照微臣的想法,陛下应该将这种冶炼术收归到朝廷所有,更应将此名工匠特招进官办的工坊,以避免这种神兵利器的锻造材质无意间外流。”
  “这技术若是传到民间,倒是不妨事,等闲的铺子中不会有大量的器料来源,但是若是被匈奴人知晓了……”
  下面的话大监造也不用多说,这群草原蛮子们愚昧无知,凶狠残忍,但是他们只一点做的就比现如今的大汉要好得多。
  那就是不杀工匠,高薪善待。
  若是有真本事的匠人被他们给查探到,这群匈奴人就会想法抓回去了,好吃好喝的伺候着,高官厚禄的供奉着呢。
  就因为这个,那个刚刚完成了大一统的匈奴人,在与汉朝的军队对砍的时候,就从来没有怯过场。
  毕竟,论起来兵器的精良程度,汉与匈奴,那只能说是半斤八两吧。
  可是,反过来再看,汉朝的经济民生文化发展是怎样的,那吃风喝土,小半年没草就饥荒的匈奴人的发展,又是怎样的?
  这样一对比,反倒是这边的朝廷,在对于匠人的重视程度上是很有欠缺的。
  这若是一个迂腐的或是不查民生的帝王,现在肯定是把大监造的谏言给当成了耳旁风,没准在心底里还会嗤之以鼻的。
  但是刘彻这个小子,却是难得的有想法的明主。
  他反倒是十分认真的一点头,对庞监造的提议赞同不已:“理应如此。”
  “待到朕回宫之后,就将嘉奖令和征召令一并给发下去。”
  “只是不知道,咱们这官办工坊之中还有没有空余的位置给这位顾姓能工巧匠给挪出来。”
  “对于这个人的安排,你更应该有发言权。你好歹也要跟我说说,免得我这调令发出去了,没给咱们的工坊添砖加瓦,反倒是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
  “那又何必呢?”
  哎呦,感情这位主儿……心里比谁都明白啊?
  这上了岁数的庞监造,就算是心中惊诧,他的脸上也没带出半分,反倒是真心诚意的带领着一群匠人们,给这年轻的帝王行了一礼。
  “陛下英明。”
  “官办工坊,制度与民间不同。最是重视工匠的手艺。”
  “陛下不若先行征召令,在令书内不用标明具体的职责,只提嘉奖的财物。”
  “这样,这位有心的匠人,不但得到了实质上的好处,在面子上更是过的去了。”
  “待到他应召来到了长安,到工坊属衙中,经过咱们三大分类的主造以及相关部门的官员们检验完了他的虚实了之后,再按照他的本事安排职位也不迟。”
  是个持重的建议。
  刘彻不过细琢磨了一下,就点头采纳了。
  到此时,皇帝来这里闲逛的目的也基本的完成了,在见到了这种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材料产生之后,若是再不行动起来的话,还真就对不起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雄心伟志了。
  ……
  匆匆返回宫中的刘彻陛下,连自家的祖母殿内都没顾得上去踩踩,就忙不迭的跑进自己的小书房之中,指挥着自己的伴读张骞,三下五除二的就先将这嘉奖令给颁发了下去。
  待到后边的窦太后知晓了这边儿的动静的时候,这封新鲜出炉的文书早已经层层下递,走出了长安城外了。
  坐在长信宫中的窦太后,在听到了来人的禀报的时候,反倒是笑了。
  “这就是个猴儿啊,他都多大了?眼瞅着大婚的时候就要到了,办事情还是不分个轻重缓急啊。”
  “不过你们也是,皇帝陛下再怎么年轻,他也是这个国家的帝王。”
  “只不过是给一个小小的工匠嘉奖,又能有多大的事情呢?”
  “以后这等小事,莫要样样都讲给我听了。”
  “他当这个大汉朝的皇帝,若是连一个工匠的抬举旨意都发不出去,那岂不是也太没面子了吗。”
  “只要不是关系到朝堂上的大事,只要不是更改我汉朝的治国理念与方针。”
  “你们就由得皇帝自己去折腾吧,总比跟着那些不学好的新政佞臣们,去碰触那不靠谱的朝廷改制要强的多吧?”
  “等到这小皇帝长大了,真正知道谁对他好了,他这心啊,也就收回来了。”
  窦太后说这番话的时候,一直是笑着的,但是底下的人却没一个敢放松的
  这老太太年岁不小了,近几年尤其衰败了下去。
  可就算是如此,对着这位瞎老太太,那底下跪趴着的官员们依然是两股颤颤。
  死不放权,还派出人让他们监视着这位帝王的,可不就是坐在上首的那位太皇太后祖宗吗?
  可是这话从窦太后的口中说出来,反倒变了一个意思,现如今瞧着,这老虎就算是衰老了,他的威势也依然存在啊。
  年轻的帝王,韬光养晦的策略做的太一般了,这二位,在今后的日子中还有的磨呢。


第813章 调令
  窦太后这边的人承了这一顿骂,喏喏的刚想告退呢,长信宫的大殿外随时候命的侍者们……就传进来了一声接一声的通报声。
  “陛下驾到。”
  而这位如同风一般刮进来的主,还没等这话音落下呢,就裹挟着冷气儿,大跨步的迈过这两个趴在地上的官员,一个箭步就蹭到了窦太后身侧的一个软墩子上边坐了个结结实实了。
  “祖母,彘儿过来看您了。顺便打算跟您说个事儿。”
  “可是等我一进来,看见这两个人在这儿趴着呢,我就知道,我想说的事儿,您肯定早就知道了呗。”
  “真是狗一样的东西,不知道好歹!”
  “祖母这么大的人了,正应该享清闲的时候,就是有你们这样的人日日时时的烦着她老人家,让祖母总没个休息的时候。”
  “祖母,甭搭理他们,我跟你仔细说是说怎么回事!”
  漂亮话说完了,刘彻的手也跟着扶了过去,就像是一般家中的孙子辈亲近长辈一般的,揽着窦太后的胳膊,如同没骨头一般的还摇晃了两下。
  你别说,窦太后就吃这一套,她感觉到了自家孙儿对自己的亲近,并亲耳听到了刚才那件事的解释之后,这心里就舒服熨帖了。
  就连初始那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也都挂上了几分的真挚。
  这祖孙两个人,还在这长信宫中你来我往的玩着虚情假意呢。
  年轻的帝王先斩后奏的嘉奖令和调遣令,就一前一后的抵达到了平县的郡县府衙。
  这对于位于长安附近,经常有着文书往来的县郡太守来说,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儿了。
  因为,这平日里,举荐的孝廉的文书他见过,表彰妇女贞洁的牌坊他也建过,唯独这为了征调一个工匠而特意颁发的嘉奖令,他还真没见过。
  难道说,朝廷中用人的方向又变了?这当朝的太皇太后与皇帝之间的博弈又有了新的格局了?
  别怪这些底下的官员们想的太多。
  最近这些日子,朝局上的情况让他们这些经年的老官都看的不甚分明了。
  随便一个细微的变化,就可能昭示着两方势力身后的惊涛骇浪,随着窦太后越来越大的年纪,这风反倒是越刮越烈了起来。
  叹了一口气的平县郡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在一旁他纳的第五任侍妾的服侍之下,将宽约三指的官带捆附妥当,顾不得平时出门时还要几番柔情蜜意,他手持着嘉奖令行色匆匆的……直奔陈记铁匠铺而去。
  在那里,率先得到了上头通知的黄大河,已经笑脸盈盈的站在顾峥那已经左右扩宽了足有一尺的大门前,提前报喜,打算讨个人情和彩头呢。
  “顾峥啊,忙着呢?”
  “哎呦,黄叔来了,我这手里还忙活着下个月的任务呢,暂时还离不了人,要不黄叔去旁边的榻椅上歇会,也喝一口我们家的茶汤?”
  “别介啊,顾峥,你现在先别忙活你手底下的仨瓜俩枣了,听叔叔的一句话,立刻将你最好的衣衫穿一套出来,把这里收拾收拾,就等着朝廷下来的旨意吧。”
  “啥?叔叔,这话我没听明白啊?”
  着实不知情的顾峥还拎着锤子呢,那下手一锤就忍住了,没往下砸。
  难道说,自己上交的铁锭的作用,终于被人发现了?
  而黄大河下一句话,就将顾峥他心中的猜测给证实了。
  “啥明不明白的?你跟叔叔这边还藏着掖着的,你自己上交的铁锭,你自己不知道是咋回事啊?”
  “你说你这孩子,当初若是能直白的跟叔叔我说了,我还能贪图你的功劳不成?”
  黄大河那叫一个懊恼啊,虽说,顾峥这个能工巧匠是从平县,他分管的地盘里出来的,但是并不是他亲自向上推荐的啊。
  若顾峥被长安城的官办给调走了,他也只能捞上一点微末的功绩,可真没有慧眼识珠,伯乐相马这样的大功劳。
  听了这话,顾峥就明白了,他也不想把黄叔给得罪了。
  此时的顾铮立刻就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将锤子放在案台上,用围裙擦擦手,就蹭到了黄大河的身边。
  他还特意的压低了几分的声音,用手指往头顶暗暗的朝上头指了一指,就将自己的解释给说出了口。
  “黄叔,你我之间的交情,说实话,要比我师父跟还要深上三分吧。”
  “其实我这钢锭的锻造,也是才出得成品。”
  “若是不信,你自可以去上边打听下,除了咱们平日间一贯的锻造法之外,我还琢磨出了其他两种不同的钢锭锻造方式。”
  “这不是想着,说不定还能有更加精良的第三种问世吗,我就先隐瞒下了不说。”
  “您也知道,我师父在这个平县城内给我留下了怎样的一个局面,我也不信黄叔你不知道,就在我的师父刚死没几天,我跟西大街上与何水墨的交锋。”
  “您说,我那铺子里有那么一个人占着股份,若是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我能轻易拿出来,让不相干的人占了便宜吗”
  “更何况,黄叔,您说我若是跟您说了,您在上报时的文书资料能不经过本地县郡的手?”
  “咱们全平县的百姓可都是知道,这郡守和何水墨是何种的关系的。”
  “黄叔,这事儿搁在你身上,你敢跟旁人多说半个字眼吗?”
  我……搁我……我也不敢说。
  黄叔听道这里,就释然了,在仔细一琢磨后,续低声的询问到:“那现在这嘉奖令出来了,你就不怕那何家的人沾上你的边儿,占你的功劳了?”
  听到这里,顾峥笑了,这黄叔到底还是有点良心,也没白费他这么多个月来的以诚相待,就冲着这句关心话,他顾峥也要送他一场难得的造化了。
  他四下瞅瞅,见无人注意的时候才拉了一下黄大河的袍子,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清楚的声音嘀咕了一句:“叔,若是想要调回长安,你趁着这个机会跟我说一句,我自有办法。”
  听到这里的黄大河心中就是一热,这外放到下属郡县的工坊之中的活,虽然是自由了,也不缺权柄,但是同样的,这上升的空间也被阻隔在了这里。
  若是能被调回到长安之中,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正待这黄大河还要仔细的琢磨里边的得失呢,就听到这铺面外边一阵阵的喧哗。
  “怕是嘉奖令已经来了,得了,你先随我出门迎一下吧,咱们的事情,有时间了再说。”
  说完这句话,这黄大河就率先整理了一下仪容,迈出铺子的门槛,帮着顾峥先去前头张罗了。
  呵呵,不过是一个嘉奖令罢了,这年月又不是跪的容易的朝代,自己这一身打扮也没有什么失礼的地方,顾峥解下腰间的围裙,就紧跟在黄大河的身后,一并出了门。
  而此时,铁匠铺的大门外,站在一群人的中央,被街坊四邻们好奇的眼神给包围的郡守,见到门内出来的人,则是眼前一亮。
  他待黄大河和顾峥一前一后的走到自己的跟前的时候,就将手中的一份绢质的嘉奖令给展了开来。
  “嘉奖……今平县匠人顾峥……特奖励,绢帛五十匹,粟米五十斛,金十两,钱五千……。”
  待到这份洋洋洒洒一大串的嘉奖令读完了,顾峥这里正打算叩首行礼谢恩呢,那边的县郡守就摆摆手,让他先慢点施礼。
  “顾峥啊,先不要着急,咱们的皇帝陛下还有第二份旨意跟在后边呢。”
  “调令,兹平县顾峥,心思缜密,手艺精湛,当为朝廷所用,现特别征调到长安官署工坊锻造附属衙门,任主锻造一职……”
  “顾峥,接旨吧,你的运道来了啊。”


第814章 长安置产
  对于前面的一份旨意,顾峥早已经预料到了,只不过到的早晚罢了。
  只是这第二份调令,与他想象中的朝廷会派人下来学习一下,就将方子用其他的东西给换到手中不同,反倒是将他本人给调进长安官办,捧上了朝廷的铁饭碗。
  可见这位坐在上边的帝王,对匠人们难得的重视。
  怕是不久之后,他就会从这方面着手,有着不小的动作了。
  这样也好,越重视,他能谈判的筹码越多,只是这调令来得突然,他这身后的事情,还需要不少的时日来周转的啊。
  接下了调令的顾峥,想的挺不错,只不过这朝廷上的工坊下面的人,却等的有些焦躁了。
  最近这些日子,他们没少在这几箱子的钢锭上下功夫。
  高温重熔,回炉再造,上上下下的锻造研究的就已经去掉了这些原材料的大半。
  可是到最后,也没让他们研究出个所以然来。
  而那口装着两类钢锭的大箱子,却是见了底儿。
  这让从锻造到熔炼的各个流程上的匠人,对顾铮的到来那是翘首以盼啊。
  为了这事,主管工坊的府工令还特意的给顾峥发了两道催促进长安的公函。
  可是在平县的顾峥,却是不慌不忙,依然是依照着自己的步伐行事。
  自己这么大的产业还在平县呢,说丢就丢,这不是顾峥的风格。
  这时候,他当初的未雨绸缪的准备,就体现了出来。
  他买来的两兄弟,在他的操练下,已经可以应付民间百姓们的基础活计了。
  而这一家子人,他攥着契书的老幼都会驻守在平县,留下一个兄弟将铺子守住,不冷不热的每个月总有个基础的进项。
  而另外一个兄弟,则是跟着他顾峥进京,去收拾新铺子的事宜。
  既然人已经走向了高处了,那么去了长安,依照自己的本事,想来还是有一些时间,将自家的铺子扩大再生产的。
  到时候,能给陈三宝留个退路,也替这个身子的原主,留一条财路吧。
  所以,这一收拾,收拾的就十分的全乎。
  不但将嘉奖令中的钱财顾铮全部的都装在了牛车上,连同着他平时惯用的工具,师父生前留下的纪念的物件,零零总总的……但凡是能搬走的都被他一并的捆在了车上。
  这幸亏平县距离长安城也只不过几十里地的功夫,若是个长途跋涉的距离,这罪还真不是一个小童能够受的。
  顾峥这边打点的已经算好的了,他还借了县中往长安城里运送物资的官署工坊的押运队伍的光,让他们这么多的行李,顺顺当当的抵达长安,畅通无阻的进入到了这个青墙高耸的都城。
  而顾峥抵达到了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了官办的中人,宁肯多花点资费,也要买一处安全合心的房子。
  当他拿着盖了都城衙门公章的契书,从府衙中出来的时候,他刚到手的五千钱儿,另五金的赏赐……就秃噜出去了。
  这长安城的地价忒吓人,皇帝赏的这点钱,刚刚让顾峥在城北边儿上买一个带小门脸的院子。
  就这,还是捡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便宜,是官属衙门看在他即将去这附近的官署作坊里任职的份儿上,才分拨给他的。
  这原本是工坊下的一个对外承接点儿,最初的作用是贩卖推广一些朝廷新研发的农具工具的地方。
  但是这两年,工坊里新东西出得不多,一来二去的就荒废在了那里,光剩下落灰了。
  现如今经了这小吏的手,贩售给了顾峥的名下,也是这工坊上边的人,对于这位新来的年轻人的间接示好。
  因为,人才难得,但是能把自己的方子拿出来共享的人更是难得。
  顾峥这一步步的动作,明白是打算将这方子拿出来的表象。
  甭管他图的是什么,都让整个工坊的匠人们高看一眼,心存感激的同时,都算是承了他顾峥的恩情。
  因为在这个年月,匠人公布自己的拿手技艺流程,就好像大夫把自己的祖传秘方给展示出来一般的……不易。
  于公于私,顾峥在拿出钢锭配给和流程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名义上,是这群老老少少的匠人们的半个技艺老师了。
  所以,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多给这个年轻人一点方便和补偿,他们还是可以办到的。
  就是因为这群人存了这种心理,才让顾峥进了长安之后的采买这么的顺利。
  当顾峥拿着新鲜出炉的钥匙,赶着两辆承重不轻的牛车,大包小包的奔着自己的新家过去的时候,工坊属衙门大街,顾峥刚买的小院落的门口,就已经有人自发的开始整理清扫了。
  待到顾峥背着昏昏欲睡的陈三宝,眺望到了他们的新家之后,那长期没人居住的小院落前,竟是一点破败脏乱的感觉都没有。
  此时,门前的土路上,早已经撒上了水,正门双推的门板,也被擦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