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仙田-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转移话题的速度也太快了。”杨玉奴不满的撅着嘴,伸手随意一抓,就抓了一只红色的小蜻蜓在手里,也不握紧,只是灵活的转动手掌,那只蜻蜓怎么飞也飞不出她的掌心。
孙大旗看到后,眼睛一亮,问道:“小丫头,太极劲练到几成了?麻雀到手里可能飞出去?”
“麻雀和蜻蜓又有什么区别?反正我爹经常骂我是笨丫头,我也不知道练到几成了,我是女孩子,练不练都行。倒是福娃哥很可怜,小时候想学都学不到,他爷爷有武功不教他,他外公有能耐也不教他……”
“咳咳,那个……现在就别提这事了。”李青云觉得很丢脸,小时候的糗事太多了,不说也罢。
“噢,那我不说了。”杨玉奴很乖巧的闭上了嘴巴。
孙大旗却叹息一声:“小小的青龙镇,当真是人才辈出啊。你的功力不错,在年轻一代当中,可比肩任何流派的嫡传。而福娃太可惜了……如果以他的资质,从小习武,在年轻一代当中,可排前三。”
“哇,看不出我的天赋这么高啊。”李青云故意的夸张大叫,把郁闷的气氛冲淡些,问道,“那昨天路过的清风小道士,他的功夫怎么样?”
孙大旗沉吟片刻,慎重的回答道:“那小道士很强。他们这一流派说是进山避难,才修建悟道观,隐士修行。不过功夫却有形意拳和武当道家的影子,如果有心,来历也易查寻。观主灵虚道长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强的高手之一,当年我和李老二联手,在他手底下走不过一百招。”
此时,已有雨点落下,山间霎时变得白茫茫的一片。
“那我爷爷的功夫跟谁学的?为什么不能传给后代?”李青云其实有很多疑问的,只是不知道该问谁。
“也是一个进山避难的道士……呵呵,那年代你不知道,往深山里逃难的高人很多。逃进深山,和豺狼为伴,说不定能拼出一线生机。如果没逃进深山,大多高人都被整死了,下场很惨。”
“我的功夫是家传,并没见过你爷爷的师父,当时和李老二喝酒,他喝多时说的。其实再往深山里走,还有几个功夫很强大的老和尚,我返城之后,几乎没回过青龙镇,也就没打听他们的下落。倒是听你爷爷说过,那些老和尚坐化之后,他们的弟子又搬往更深的荒山里,从此下落不明。”
大雨倾盆,打得睁不开眼睛,天地共一色,分不清上下前面左右,一瞬间有些迷茫,感觉自己身在仙境,脚下全是云朵水雾。
“据说川蜀多剑仙,你们那时候有没有见过剑仙?”难得孙大旗正常一次,说话不带刺,李青云就想多问几句。
“屁的剑仙,只是练的剑法高明一点。见过两次……和关中刀客没什么区别,为了一块烤红薯,都能杀人。算了算了,不说了,提起就生气。现实中的武林啊,可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样美好。”孙大旗不耐烦的摆摆手,不知是雨水进了嘴里,还是想起不愉快的事,不再说话。
大雨中的山路极难走,孙大旗就扶着付婆婆,两人蹒跚前行,形成一副极和谐的画面。
杨玉奴看得心中一动,举着相机,咔嚓咔嚓,拍了几张背影照。然后主动挽住李青云的手,像两位老人一样,相互扶持,漫步在大雨中。
最难走的一段路,居然被他们静悄悄的走过去。到了半山腰,山势突然一缘,竟然有开辟过的梯田痕迹,一层一层的,却是长满了灌木和草藤。
看到这里的风景,付婆婆突然有了精神,指着侧前方的一处大块梯田,说道:“看,就是那里,是我和几个好姐妹开垦出来的,花了我们一个多月的时间呢。可惜还有最后一点没处理完,我就生了。唉,那年月的人都很疯狂,也不想想,寒冬腊月的,都快下雪了,在这荒山野岭开垦什么梯田啊?结果动了胎气,我早产了。”
“大家七手八脚的把我抬进仙女庙,挡住了风雪,找柴火的找柴火,烧水的烧水,有经验的大婶帮我接生孩子……可是第一胎难产,大出血,眼看就不行了,幸好被进山采药的李老二遇到,用几根银针帮我止住血,还给了两片野山参吊命。”
“就那样,我撑了过来,我那可怜的孩子也侥幸保住了性命……”
孙大旗却极煞风景的打断付婆婆的回忆,气乎乎的说了一句:“明明是李老二帮你接生的……”
付婆婆大怒:“滚一边去!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不是他帮我接生,我和闺女早就死了,你还小心眼,整天记着这事。人家是医生,医生你懂不懂?”
“我相信别的医生,但绝不相信李老二。当初你刚到青龙镇那会,他李老二可是追过你很长一段时间的。如果不是我突然出现,说不定你就被他骗走了。”
“……”付婆婆在小辈面前,气得不想搭理孙大旗,越说越没谱,她都害羞了。
雨渐渐停歇,可是雷声却更加紧密。李青云和杨玉奴正要找个地方升火做饭,却突地听到有女人唱歌,似乎就在身边,歌声幽怨,似在云里雾里,缥缈不知出处。
杨玉奴吓得尖叫一声,这里就她一个年轻女子,她自己没有唱歌,那是谁在唱歌?
付婆婆也是神色大变,喃喃自语:“仙女显灵了……”
第113章 竹筒饭
仙女庙废墟突然传出歌声,在这种鬼天气,确实够吓人的。孙大旗却指着远处的一块大石头,说道:“你们仔细看着,过一会还有女人的影子出现,别吓住了。这可不是什么鬼怪,更不是神仙,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某种机缘巧合之下,把一个女子的歌舞留存下来。”
李青云早就听人说过仙女庙的来历,早有心理准备,抱着投进自己怀里的表妹,又是无奈又是暗暗得意,心想,这就是胆大男人的福利。
“类似于留音石之类的东西,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自然奇观。每到雷雨天气,就会重现某一个固定场景,或有声音,或有影像,又有声音又有图像的奇景很少,将来旅游开发时,可作为重要的景点之一。”
杨玉奴偷偷的抬头,看到大家都很淡定,她也不好钻在李青云怀里不出来。孙大旗所指的大石头,果然有淡淡的白色身影出现,看不出容貌,看不出年代,只感觉很年轻,身段妖娆,衣带飘飘,展现最真实的古老歌舞。
一路上一直很安静的两只猎狗,此时吓得不轻,对着虚幻的身影叫个不止。李青云忙安慰它们几句,搂着它们的脖子,才让两只猎狗冷静下来。
很短暂,只有几十秒的时间,白色身影渐渐消失,歌声也随之渐没。
古代的山民不知道电力和磁场的关系,以为真的见到了仙女,于是在这里盖了一座庙,路过的猎人都来祭拜。逢年过节,山底下的民众也会来这里祭拜,曾经有一段时间,这里的香火很鼎盛。
付婆婆带着眷恋和不舍,冲刚刚消失的白色身影挥手,似在送别特殊的朋友。
“不是每次打雷下雨都能出现这种奇观的,这也是要讲缘分的。”付婆婆纠正道。
孙大旗满不在乎地说道:“是是是,这个仙女和你最有缘分,每次你一来,她就会出现。这话你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哪有这么巧的事,说不定一只小狗小猫从这里经过,她也会出现跳舞呢。”
付婆婆怒道:“你年轻时进山打猎经常从这里路过,下雨打雷时,你遇到过几次?李春秋也经常从这里路过,他怎么说打雷下雨几百次,他只见过两三次?”
“……”孙大旗怕气着老婆,不再还嘴,不过瞧他那表情,显然还是不认同。
山里的天气变幻莫测,雷雨快,晴得也快。一转眼的功夫,一阵大风吹过,头顶的乌云居然散了大半,太阳从乌云缝隙里露出一角,正午的阳光非常灿烂,一扫诡异阴霾的压抑气氛。
李青云从山坡上砍来竹子,每一节有二十多厘米,粗若手腕,在一端开一个小口,像一元硬币大小,把泡好的糯米塞进竹筒。同时混入火腿、咸肉、香菇沫、空间蔬菜丁……每个竹筒加入一百毫升左右的清水,再用草叶子把竹筒上的小洞口堵严实,防止跑气。
他的速度很快,等孙大旗升好火,李青云已经做好八个竹筒,说道:“今天中午改改口味,尝尝我李家的秘传竹筒饭,味道绝对一流。呵呵,再吃烧烤,付婆婆的胃可能会撑不住。”
付婆婆目瞪口呆,指着李青云手中的竹筒说不出话来:“你、你……什么时候泡的糯米?什么时候准备的咸肉?香菇?还有豆角、青椒、茄子、黄瓜?我的孩子啊,你背包里到底背了多少东西?沉不沉,累不累?唉,为了我这老婆子,真让你费心了。”
李青云笑道:“哪里的话,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付奶奶,你和玉奴就专心的烤火吧,等烤干身上的潮气,差不多就能吃到美味的竹筒饭了。中午咱不做肉汤,也没地方打猎,不过我带有水果罐头和淀粉,咱们做甜汤。”
李青云说着,完成手中最后一个竹筒饭,就打开背包,从里面掏出两罐什锦水果罐头,什么水果都有,红红黄黄绿绿,看得让人流口水。
杨玉奴瞅了瞅李青云的背包,几次想打开看看,都忍住了:“明明也没有多重呀,怎么能装下这么多东西呢?水果罐头这么重的东西,你也带了两罐子?”
“呵呵,我力气大,你又不是不知道。别说这一个背包,再背一个,咱……”李青云看着孙大旗不怀好意的目光,顿时改口了,“再背一个,咱就真背不动了。”
杨玉奴抿嘴偷笑,忙挪过来帮着李青云支架子。烤竹筒饭的架子和其它架子不同,需要支成一个长方形的架子,要把竹筒饭的一节竹竿横放在架子上,均匀受热,还要不停的翻动,比烤鸡烤兔子都要细心翻动,不然就会有冷热不均,生熟共存的情况。
说起来复杂,其实就是用鲜树枝支成一个长形烧烤炉的样子,明火烤十五分钟,转中火烤三五分钟,根据鲜竹筒的颜色,可以选择转小火,也可以选择放入火堆里面闷一会。
这顿饭的速度绝对比烤兔子快,没过多久,李青云就把这八个竹筒饭取下来,放进了火堆底下,准备小闷一会。然后换了支架,把锅支起来,倒入两瓶水果罐头,加入适当的水,烧滚之后,兑上淀粉糊,迅速搅拌,一锅浓亮的什锦水果汤就做好了。
从架子上端下来,放在旁边的石头上凉一凉。孙大旗已迫不及待的取出竹筒饭,稍稍降温,就用猎刀把竹筒饭从中间劈开。
这个劈也要有讲究,不能用力过猛,也不要太快。在竹筒一商,劈开一个小口之后,要慢慢的运刀,放里面的热气喷出来,不要烫着手。
这一放气,一股特殊的米香混合着竹子的清香、蔬菜的鲜香……统统钻进人的鼻孔里,本来就饿的人一闻到这种香味,肚子顿时“咕咕”直叫,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嗯,这手艺好,比李老二做的强多了。”孙大旗难得没有打击福娃,却仍旧没放过李春秋。
他把这个竹筒饭分成两半,一半递给付婆婆,一半肯定留给自己。也不管烫嘴不烫嘴,就用筷子往嘴里塞。
“好吃,老婆,你也快尝尝,这小子不知道放了什么东西,味道好得吓人。嗯……光闻这香味,就把一上午的疲劳清扫干净。”
李青云把一个竹筒饭劈开的时候,孙大旗已快把那半份竹筒饭吃光。
“多着呢,又没人和你抢,你可能慢点吃?就算你不讲风度,也得讲点温度吧。刚出炉的竹筒饭,有几个人像你这么吃法的?也不怕烫死。”李青云教训着孙大旗,把手中分开的一半竹筒饭递给表妹。
杨玉奴也早就等不急,一边往嘴里扒饭一边大喊:“以前你做的竹筒饭咋没现在好吃?那一回咱们在村子里做竹筒饭,差点把你外公的房子点着……”
“求别说。来,我这里还有尖椒泡菜和红油榨菜丝,加一点味道更好。”李青云说着,忙打开背包,给表妹上礼,求她不要说出小时候的糗事。这是用灵泉加空间蔬菜做出来的竹筒饭,小时候做的半生竹筒饭能和今天这饭比吗?
孙大旗一听说有咸菜,也跑过来抢走了一半,付婆婆胃口不好,不能吃辣的,所以李青云才有机会吃剩下的一点点咸菜。山中咸菜,贵似黄金,每次露面,都会被人抢光。
几人正吃得香,却见山上走下来两名小道士,其中一个正是清风,另一个面色微黑的年轻道士应该是他的师兄。两人抱着几件雨衣,表情有些尴尬。
“几位施主好,小道士清风有礼了。”清风和他们熟悉一些,最先开口,“回到山上,就和师父说起了孙老爷子。师父非常高兴,就让我们下山迎一迎。同时也知道今天会有一场过路雨,就命我们多拿几件雨衣。可惜,是我们师兄弟脚程慢了些,错过了大雨。”
黑脸小道士闷声闷气地说道:“贫道清纯有礼了,见过各位施主。”
李青云“噗”的一声,把嘴里的水果罐头汤喷了出去。尼玛,哪个坑货给这小道士起的法号?清纯?长得不纯,就别叫清纯,装纯会遭人轮的。
那黑脸小道士顿时怒视着李青云,气乎乎地问道:“这位施主,你怎么吐了?”
“这甜汤太烫了,你喝你也吐。”李青云知道自己无意中的举动,惹得这黑脸小道士生气了。
清风忙拉了黑脸道士一把,忙岔开话题:“什么东西这么香,我们师兄弟还没有吃午饭呢。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我们就再尝尝李兄的手艺吧,等到了山顶道观,我会用最拿手的饮食补偿你们的。”
“没了,还有半锅甜汤,你们要不要尝尝?”李青云指了指满地的竹筒壳,又打了一个饱嗝,一个两个,又喝了一碗甜汤,吃得太饱了。付婆婆胃口不好,也吃完一整份,剩余的那份被孙大旗吃掉了。
两个小道士可能真的饿了,也没讲究,一人一半,把两锅甜汤分完了。
黑脸道士喝完后,拍拍肚皮,沉着脸对李青云说道:“我喝了,但我没吐。”
李青云觉得这货有点咄咄逼人,于是没好气的回了一句:“嗯,我会告诉你,你喝的这半锅,是我刚吐出来的吗?”
“你,我……呕……”那黑脸小道士真是太清纯了,人如其名,一骗就上当,捂着嘴就往草丛里跑,吐得稀里哗啦的。
第114章 下山回镇
清风无奈的看着李青云,又安慰的拍着清纯的背,说道:“他是骗你的,锅里的甜汤没有动过的痕迹,淀粉形成的浓稠芡汁非常均匀完整,不可能是吐出来的。”
清风不说还好,说完之后,清纯连早晨的饭都吐了出来。
李青云很无辜面对着众人的责怪目光,解释道:“只是一句玩笑,哪知道他这么当真。算了算了,都是我的错。”
说着,他跑的远一些,因为清纯吐出来的东西实在难闻。
表妹杨玉奴也跟着他,一边跑一边说道:“人家小道士不就是怪了你一句嘛,你怎么就拿饭食恶心他们?你太坏了。”
“嘿嘿,还好吧……”李青云谦虚的应了一句。
付婆婆也捂着鼻子,离开刚才的地点,围着仙女庙遗址,转了一圈。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了,满地是砖瓦石块,唯一的仙女神像早被埋在废墟下。
李青云留给付婆婆缅怀的时间,等到太阳偏西时,几人再次上路,准备去山顶看一看无名道观。
清风一路上介绍着沿途的风光,有种向导的觉悟。而清纯小道士时不时的怒视李青云一眼,走得极为吃力,简直像被人轮了一千遍的小媳妇,走两步喘几口粗气,满头是汗,却忍着不说累,更不提饿的事。
傍晚时分,终于到达山顶的道观。道观不大,门口也极小,本以为没有匾额,更不会有道观的名字。实际却恰恰相反,几个鎏金大字,赫然写着“无名道观”四字,笔法飘逸,极为出尘。
李青云看得一头冷汗,面色古怪的瞅了其他人,发现众人和自己的表情类似,有蛋的蛋疼,没蛋的肾疼。
给这道观起这名字的二货,到底得有多无聊?
“请,几位贵客,师父应该早在道观中等待几位贵客光临。”清风很客气,站在大门口,请李青云几人先进。
孙大旗不客气,扶着付婆婆先走进道观,李青云和杨玉奴跟在后面。
道观门口不大,院子倒极其宽敞,院中有六七名年轻小道士在练拳,左右是两排厢房,正中是一座大殿,供有三清。
大殿门口,坐有一名中年道士,外表极其邋遢,只穿一条裤子,上身光着膀子。
一边督促弟子练拳,一边炒茶。
他的头发很长很乱,随便扎了一个道髻,满脸的大胡子不知道多少天没刮了,像野草一样,疯狂的乱蹿。
这时节,哪还有什么嫩茶,李青云不知道这货炒的是什么茶,远远望去,一片翠绿,茶叶子极其老,居然有几分圆润的感觉。
“咦,居然还有悟道茶?”孙大旗惊叫一声,有几分欣喜。
李青云却摇头,这茶绝不是望仙峰的悟道茶,自己小空间里有三株老茶树,十几株小茶树,几乎天天看到悟道茶的叶子,绝对不会认错。
邋遢道士见到孙大旗,先是一怔,然后大笑,从炒茶铁锅后面跑出来,迎接道:“哈哈,原来真是孙师叔,几十年未见,风采依旧啊。小子玄印,见过孙师叔。”
“狗屁风采依旧,是我这张老脸没变吧。”孙大旗也露出一丝笑容,对着迎上来的玄印道士的屁股上踢了一脚。玄印道长极为配合的“哎哟”一声,好像遭到重创一样。
“哎哟,不好,茶在锅里要糊了……”玄印道长突然想起来这事,跳起来就往回跑,跑到锅前,双掌飞快的在锅里翻炒,边翻边心疼的大叫,“坏了,已经闻到糊味了!哎哟,我的大叶子野茶哟!”
孙大旗和李青云一行人已经跟了上去,孙大旗奇怪地叫道:“这不是望仙峰的悟道茶吗?怎么成为了大叶子野茶?”
“孙师叔,我要是能得到一株悟道茶,做梦都能笑醒。日他仙人板板,那次外出历练回来,毛都没剩一根。这是我寻了二十多年,才寻到了大叶子野茶,剪去叶尖,是不是很圆?和悟道茶有七八成相似?嘿嘿,虽然味道差远了,但看着过瘾啊!”玄印道长咧着大嘴,非常得意地笑道。
清风早就捂住了脸,感觉师父这行为很没下限,造假还有理了,还靠出自豪感了。这山寨悟道茶,除了模样有点像,哪一点好喝了?等到叶子长老之后再采,炒制之后,泡出来的茶又苦又涩,简直不能下咽,师父却把它当宝,每天茶不离手。
果然,玄印道长从脚下提上来一个粗瓷茶壶,像变魔法似的,取出几个小碗,就要给孙大旗、付婆婆等人倒茶。
“来来来,尝尝我自制的大叶子野茶,你们看看,泡出来的茶叶极其圆润,像不像一个阴阳鱼在水中游弋?”玄印道长说着,给每人倒一杯茶水,倒也巧妙,每一杯里面都有一片茶叶。
茶叶像画出的圆,只是叶子中间的主纹不弯,更不像悟道茶那样,中间的主纹是一个标准的“S”状,把一片茶叶子分成阴阳鱼的形状,而且S纹左右两边的颜色还不相同,深浅不一。
李青云好奇,想尝尝这茶到底什么叶,将来也好为自己的悟道茶对比一下。只抿一口,差点就吐出来,果真像普通老茶一样,很苦很涩,细看茶汤,居然是深褐色,哪像其它绿茶,泡出的水是淡青色或淡绿色。
强忍着怪味,又喝了几口,发现茶劲很冲,喝完之后,立即精神起来,说明这种老茶叶中的可可碱、茶叶碱含量很高,很提神。
孙大旗却没这么好的耐性,只喝一口,就喷了出来,骂道:“狗屁悟道茶,连普通的野茶都不如,你这小印子,这么大年纪了,还像小时候,什么东西都喜欢模仿。赶紧给我们安排几间客房,没心情在这里看你炒什么破茶。”
这邋遢道士也是个好脾气,怎么骂都不生气,但嗜茶如命,说话时,眼睛也离不开炒茶的铁锅:“呵呵,习惯了,习惯了。清风,快给你孙师祖一行人安排最干净的客房。等我把这些大叶子野茶炒好,再去给孙师叔问安。”
李青云不用管孙大旗,他对炒茶很好奇,特别是看到炒制出的大叶子野茶居然缩一个小球形,像极了小药丸,但泡开之后,居然是一个完整的圆叶子。这种炒茶技术,比碧螺春还复杂,必须好好学学,为自己种的悟道茶做准备。
玄印道长只管自己炒茶,也不管李青云在旁边观看,一直炒到天黑,才勉强把新鲜茶叶子炒完。收火时,才突然问道:“你也喜欢炒茶?”
李青云如实说道:“不喜欢炒茶,倒喜欢喝茶。见你炒茶手法挺奇怪的,就想观摩一下。我听爷爷说过,望仙峰的茶很特殊,没想到炒制手法也这么特别,一片片圆叶子茶,居然能在锅中炒成药丸状的球形。”
玄印道长眼睛一亮,这才恍然问道:“噢?你爷爷知道望仙峰的悟道茶?又是跟孙大旗师叔一起来的,莫非你是李家寨的人?你爷爷是不是姓李名春秋?”
“是啊,我爷爷的名讳就是李春秋。”李青云大大方方的回答道。
“哎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