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乐神-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他的确有动机。以谢少的习惯,那两伙人,还有冯局,很有可能是谢少~~~~”张寒话又说了一半,他知道谢大海有这个习惯,喜欢听半句话,然后自己判断。
谢大海脑子里迅速转了转,然后面色转冷,冲着张寒说道:“好好查一查楚扬这个人,我要最详细的资料!”
第五十九章 管子先生
谢文正,华夏制笛行业领军人物之一,潜心研究制笛二十余年,如今,已经年过三十的他,所创办的“管韵”系列品牌,已经是华夏三大笛箫品牌之一,资产近亿。 。。
不过,虽然谢文正已然年纪轻轻却功成名就,但他每天最大的乐趣,依然是制笛。现在的管韵乐器厂,早已经是机械化生产,每天流水线上下来的竹笛,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不过他还是喜欢手工制作竹笛,在他看来,笛箫这种民族乐器,只有手工做出来的,才算是真正的精品。至于那些流水线产品,无论所用的材料多好,机器多先进,也不可能做出真正的精品货。
谢文正有个习惯,就是每亲手做好一支满意的笛子,都会自己演奏一段曲子,用电脑录下来,传到自己的博客上。每个制笛师傅,特别是有名气的大师,多半也能吹得一手好笛子。谢文正也不例外,他的演奏水平虽然无法同那些演奏大师相比,但也相当专业了。
今天,谢文正在他那间小小的、只允许他一个人出入的工作室内,正在精心雕刻着一支调的大笛。这是他前几天从厂子承包的竹林的仓库里,偶然得到的一根上好的毛竹,整整用了几天的功夫,才做出手中的这根笛子。
当然,说是几天,其实真正用在制作上的时间,也就是半天多一点。因为一根笛子在制作过程中,有些工序做完后,需要静置一段时间,比如上漆,完成这道工序后,想要进行下一道工序,就必须等到漆干之后才行。
用手中的刻刀,在笛首上小心地刻着字,谢文正的手很稳,虽然笛管是圆的,而且面积很小,但他雕刻起来手却很稳定,这得益于他长期的手工制笛,无论是指上还是腕子上的力量,都十分稳健。
陇头休听月明中,妙竹嘉音际会逢。见尔樽前吹一曲,令人重忆许云封。
一行流畅的行楷,随着最后一笔的“封”字之后,完美收官!
端详着手中的这根笛子,谢文正脸上露出满意之色。
他转身拿起桌上的一小段笛膜贴好,旋即站起身来,轻轻试了几个音,发音清脆、灵敏,相当不的一根笛子。以这根笛子的品相,谢文正直接把它归入了“极品”系列,现在一根由他亲手制作的“极品”系列笛子,再由马迪大师鉴定之后,一根可卖到千元以上。就算是这样,依然有许多专业的竹笛演奏家和专业学生,抢着购买,可见在高端笛箫市场上,“管子先生”这个名号还是相当有含金量的。
正当他想要再调整一下其中的一个音孔,校正一个稍稍有些不准的音时,门外突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进来。”谢文正头也不回地说道。
门外走进来的是他的女助理何露露,只见她手里提着一个长方型的纸包,上面还贴着一张顺丰快递的快递单。
“谢厂长,有你的一件快递。”何露露将手里的邮包递给谢文正,说道。
“哦,放在那儿吧。”谢文正转身看了一下邮包说道,随即没去理那个包裹,继续研究起他的那根笛子来。
又调校了半个小时左右,谢文正才满意地拿起那根调笛子,轻轻试吹了一小段《姑苏行》,这一次,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不不,这根笛子的竹才质密均匀,声音圆润水灵,发音灵敏,想必马迪老师肯定会非常满意吧。”谢文正看着手中的笛子想道。
马迪老师是他授业恩师,虽然他没有成为笛子演奏大师,而是成为了笛萧厂的厂长,但对于马迪,谢文正是相当尊敬的。他的厂子能有今天,和马迪的帮助也不无关系。要知道,现在这年头,人们都有一种迷信“大师”的心理。一根笛子想要卖上好价格,本身的品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大师鉴定”。这些年来,谢文正做出的“精品”、“极品”系列笛子,每一支都会请马迪做专门鉴定,然后在笛尾加上马迪的印章,而这些,无形中也提升了笛子的身价。当然,谢文正会付给老师马迪一笔鉴定费,这不是给自己的笛子“买名声”,而是的确感谢恩师马迪的劳动。要知道,每支笛子的鉴定,马迪可不是走走形式那么简单,不是真正的好笛子,他是不会刻上自己的印章的。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谢文正接起来,里面传来何露露的声音。
“谢厂长,谭老师带着他的学生们过来了。”何露露在电话里说道。
“哦,让他们直接到我的工作室来吧。”谢文正说完,挂断了电话,看着工作台上堆着的乱七八糟的竹料和半成品的笛子,他简单收拾了一下,随即又打开旁边的一个大柜子,从里面抱出一个大纸箱,放到了工作台上。这里面都是他制作的“极品”系列竹笛,已经制成成品,准备销售的。
谭炎健,星海音乐学院管乐系教授,著名南派笛子大师,代表作有《深秋叙》、红楼梦系列等,他的演奏风格细腻自然,浑然天成,深受许多竹笛爱好者的喜爱。
谢文正和谭炎健是老朋友了,他们两个一个是做笛子的,一个是吹笛子的,天然就有互相的需求。这些年来,谭炎健很少在舞台上活跃了,转而潜心研究教学。他带出来的学生,有许多都活跃在华夏的笛坛上,成为了中青代竹笛演奏家。
现在,谭炎健只带研究生了,星海音乐学院管乐系每年二百多个学生,但真正能读他的研究生的,每年也不过区区十几人而已,而他带过的研究生,哪怕是最普通的,也能在省以上级别的民乐团中,混个笛子首席当当,许多更不乏已经成名的新生代竹笛演奏家。
每年春节过后,谭炎健都会带着他的新一批研究生,来谢文正这里参观一下,当然,主要目的还是在这里为他的学生挑选笛子。以他的眼光,寻常的笛子自然入不了他的法眼,就算是谢文正这里的“极品”系列,他也不是每支都满意。要知道,笛子是手工制作的乐器,越是好的笛子,越需要当场的鉴别,体会,一点点细微的差别,都有可能在演奏上带来不同的体验。这种差别或许很微小,但却逃不过他们这些专业人士的耳朵!
当然,这种好中选优,也是有代价的。本来谢文正的“极品”系列笛子,每支的售价都是一千元,如果在这里面还要挑选,那每支则需要再多付两百元的挑选费。不过对于谭炎健和他的学生们来说,自然不会在乎这区区两百块钱。一支趁手的好笛子对于笛手来说,那是无价的。
门外响起一阵杂乱的脚步声,谢文正听着脚步声近了,起身打开了工作室的门,正好看着外面十几个人快到眼前,带头一个穿着暗红色唐装、身材微微有些发福的,正是谭炎健。
“呵呵,老谭,过了一个春节,你可是又胖了不少啊。”看着谭炎健近得前来,谢文正哈哈笑着说道。谭炎健比他大八岁,不过两个人平时的关系很好,称呼上也很随便。谢文正叫他“老谭”,谭炎健也不生气,反而哈哈笑了起来。
“哈哈,没办法啊,人老了就不爱运动,过了一个春节又长肉了,哎,看来真得减肥喽。”谭炎健说着,招呼着身后的十几个学生道:“你们都过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经常和你们提起过的,谢文正谢厂长,他在网上有个外号,叫‘管子先生’,我想你们应该都不陌生吧。”
谭炎健介绍完,十几个年轻男女顿时都和他热情地打起了招呼。在华夏的笛坛里,不知道“管子先生”的实在不多,他的笛子,二十几年来几乎销遍了大江南北,竹笛爱好者,鲜有没用过他的笛子的。就连今天在场的这十几个年轻人,也有不少用过他的管韵系列竹笛。
想到今天可以让老师亲手帮他们挑选谢文正的精品系列,这些人都有些期待。他们都是笛箫系研究生了,到了他们这样的程度,已经是专业级笛手中十分高级的存在了,再进一步就可以成名成家了,所以对于笛子的要求,他们和那些大师们有着一样的标准。
由谭炎健大师亲自出手,挑选的还是管子先生的极品系列笛子,这样的待遇,放在每个竹笛演奏者的身上,都是极为幸福的一件事,他们自然也不例外。
“来来来,各位同学,先尝尝我特制的竹茶,清心去火,老谭,你也来一杯。”谢文正笑呵呵地招呼道。
“哈哈,你不说我也要来一杯,过了一个春节,正腻着呢,还真是挺想你的竹茶的,一会儿走的时候给我包半斤!”谭炎健大笑道。
“半斤?老谭,你太贪心了吧!我这一年才出这么点儿,你一下子就给我分去一半儿,下手太狠了!”谢文正夸张地喊道。
两人开着玩笑,品了会儿茶,谭炎健看时间差不多了,起身说道:“好了,谢大厂长,咱们办正事儿吧,把你那堆宝贝都拿出来,我看看你的手艺进步了没有。”
“就知道你急这个,喏,都给你准备好了。”谢文正指着旁边工作台上一个大纸箱子说道。
“哦?呵呵,好好,我看看我看看!”谭炎健说着,走过去打开了箱子,在他身后,十几个研究生也拥了过去。
硕大的纸箱内,一个个精美的长方形木盒整齐的摆放在一起,正面都用精美的行楷标注“管子先生极品系列竹笛”,还有调号。
谭炎健信手拿起一根调大笛,打开外包装,将笛子拿了出来。
第六十章 华音笛子
二更送上,这两天一个兄弟结婚,帮着忙活事情,时间比较紧,更新只能保持这个进度,下周芦苇会爆发,求书友们多多点击,推荐,收藏!!
---------------------------------------------------------------------
“这根笛子成色不!”谭炎健拿起盒子里的两截笛子,在手里掂了拈手感,又看了看孔壁,点了点头说道。 。。
“这一批笛子的竹材都不,今年山上的竹林长势好,你就挑吧,不了。”看着谭炎健拿着那根调大笛,谢文正自信满满地说道。
这一批笛子,都是经过马迪鉴定过的,换了一般的乐器店或是网络买家,恐怕直接付了款就拿走了,不过谭炎健是演奏大家,他对笛子的要求也更高,虽然马迪一样是演奏大师,可是两个人的风格不同,对笛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即使是马迪鉴定过了,谭炎健还是要重新过一遍的。毕竟他带的这些学生,都是他的得意门生,为他们挑选笛子,谭炎健还是很负责的。
而且,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华夏央视杯民乐大奖赛了,他的这批学生,都是要报名参赛的,他也想着在比赛之前,为他们挑好趁手的“兵器”,所以对这一趟挑选笛子,谭炎健是极为重视的。
这批“极品”系列竹笛,都是清一色的白竹双插笛子,所以笛盒并不长却比较宽,笛子是分两截存放的。谭炎健将两截笛子组装好,调了调笛膜,横在胸前吹了起来。
一段流畅的颤音响起,调大笛特有的低沉、水润之声,听上去格外悦耳。
这是一首著名的笛子曲《鹧鸪飞》,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926年严固凡编写的《中国雅乐集》,是由著名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改编而成。全曲运用大量的颤音来描写鹧鸪从草丛中惊起,忽高忽低飞翔的美态,很是考验演奏者的气息运用和手指灵活度功力。
吹了几句之后,谭炎健打量了一番手中的笛子,微微点了点头道:“这根笛子还不,发音灵敏,就是竹壁有些厚,竹子有点老了,还是可以一用。”
听谭炎健说自己笛子的毛病,谢文正也不生气,对方是大行家,说的一点都不。但毕竟笛子是手工出品,材质又是天然取材,哪里有太完美的?刚刚这根调大笛,就算是在他自己眼里,也算是上品了。别小看谭炎健的一句“不”,他是什么人?那是华夏笛坛顶尖级的大师,从他嘴里说出“不”两个字,含金量是相当高的!
试完了这一支,谭炎健又连续试了十几支,有的他只吹了两口就放下了,有的则是一连吹了几分钟,换了好几首曲子的片断。
随着他试的笛子越来越多,一大箱子的竹笛也大半被翻了出来,大多数都放在了工作台的左侧,只有寥寥几支笛子,被他单独拿出来,放到了右侧的角落里。那几支笛子,都是他比较中意的。
虽然这一批笛子也有二百余支,不过谭炎健挑选的速度也不慢,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纸箱就见底了。
而在这时候,被他挑选出来的笛子,加在一起也一共只有八支而已。
看着那八支笛子,谢文正的脸色有点苦涩。
“我说老谭,你这次的标准有点儿高啊。”谢文正苦笑着说道。
他这批极品笛子里,有不少是他自己都觉得很满意的作品,可谭炎健的嘴实在是太刁了,稍微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就pass掉,结果两百多支笛子看下来,只选出了八支。
“谢厂长啊,不是我老谭的嘴刁,这一批笛子我可是有大用的。”谭炎健说着,指了指站在他身后的那批学生说道:“你知道中央的民乐大赛吧,一个月后就正式开始选拔赛了,我这些学生,可是都报名参了赛的,那可是四年一次的重量级比赛,不准备充分点怎么行?”
“我也知道那个比赛啦,可是你这个挑法,实在是不好找哦,你也知道,笛子这东西是手工制作,误差是难免的,还有材质,想要找出特别完美的,那属于可遇不可求啦。”谢文正苦笑着说道。
“是啊,极品的宝笛,的确是可遇不可求的。”谭炎健说着,不知道怎的,突然脑海里浮现出前段时间参加那次慈善拍卖会的情形。
那次燕京的拍卖会,本来是华夏音乐家协会和燕京爱乐琴行联合举办的一个慈善性质的拍卖会,谭炎健也去参加了,不过和许多演奏家一样,他去参加这个拍卖会,并不是为了拍乐器的,纯粹只是为了为慈善事业做点事,同时和其他音乐家有个交流的机会。
只是他没想到,在那样的场合下,居然会有品质如此之高的“宝笛”出现!
那三支笛韵当时带给他的震撼,直到现在他依然记得!
他花了七万块钱,拍下了那只大a的笛韵,本来以这个价格拍下这支笛子,他还是有些肉痛的。不过等他回去之后试吹之下,却顿时大呼值得!
那支外形普通的一节紫竹笛,不但音准准得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吹起来让他难想想象的轻松!
举凡调以下的大低音笛,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的气息量大,且难以灌满,非常难以驾驭。但这支大a笛子,却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谭炎健记得自己第一次吹的时候,几乎难以相信自己吹的是一根大a调的笛子!只需要一点点舒缓的气息吹出,笛子马上就会有灵敏的响应,而且共震的那个点非常的好找,频率也非常的宽泛!无论是强吹,还是弱吹,甚至对于大低音笛很难的跳音,居然也可以很轻松的吹出!
至于音色,谭炎健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形容了,厚实、浑圆,却又不乏空灵流动之感,听着那笛声,会让人感觉到心都会跟着那独有的节奏微微颤动!
吹着这支笛子,完全不必担心笛子本身的响应问题,它就像是有灵性一般,能够随着演奏者的心意,发出最需要的声音!
自从有了那支笛子之后,谭炎健手边其余的两套经常用的所谓“宝笛”,已经很久没有去碰过了。用过“竹韵”再去吹原来的那些笛子,就像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突然要回到吃清粥白菜的日子一般,那种巨大的反差,是任何人也适应不了的!
可难过的是,笛子只有一支,作为星海音乐学院的教授级讲师,谭炎健每天上课所讲授的内容都不一样,经常需要用到不同调式的笛子,再者大a也不是一个经常用到的调,所以被这支“竹韵“惯坏了的谭炎健,经常会面临这种“无笛可吹”的情况。
这段时间他总在想,如果那个“竹韵”能够有整整一套,那该有多少!如果真是那样,就算花上百万,他也一定要买上一套!哪怕为此花光他的全部积蓄也无所谓!
“对了,老谭,我那里还有一些精品系列的,要不,你再去那堆里挑挑?”谢文正见谭炎健一副可惜的样子,笑着问道。
“算了,还是不用了吧,从那里面挑,花的时间可比这长多了,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下午还有课呢。”谭炎健笑着摇了摇头,眼里泛起一抹失望之色。
只挑选到了八支笛子,远远达不到他的要求,他这批学生有十七人之多,就算每人一支,也还差着大半,更何况,他们每个人准备的曲目都不同,有的还需要数支笛子,就更不够了。
正想着,如果实在不行,就再跑远点,去杭市的佳音乐器厂,找找应名章厂长,虽然杭市离这里足足一千多公里,可为了这四年一度的全国最高级别的民乐大赛,辛苦点他也认了。
正想着,谭炎健突然碰到了脚下一个东西,低头一看,却是一个长方型的大纸盒的快件,上面的快递单还没有撕下来。谭炎健无意间瞥了一递单,上面的“货品”一栏,写着一手漂亮的行楷,顿时让他眼前一亮。
“字真漂亮!”谭炎健先赞了一句,随即看了看上面的内容。
“华音笛子五十支,谢厂长收。”短短十一个字,龙飞凤舞,遒劲有力,似要裂纸而出!
“华音笛子?这是哪个厂子出的?”谭炎健有些奇怪地看着快递单,自语出声道。
“什么华音笛子?”听着谭炎健的话,谢文正也有些奇怪起来,待到他看到谭炎健低下腰打量着那个大纸箱子,顿时一拍脑门,大叫道:“嗨,你看看我这记性,怎么把这事忘了。”
说着,他弯腰把纸箱抱起来,放到了工作台上。
“这笛子是?”谭炎健看着谢文正,疑惑地问道。
“老谭,前两天马迪老师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说是他新认识了一个制笛手艺非常高超的师傅,要我帮着代销一下他的笛子,这不,前天那个小师傅给我打了电话,说要给我寄一批笛子过来,今天刚到的,你一来,我把这事儿给忘了。”谢文正笑着说道。
“哦,马迪推荐的制笛师傅?你不就是他的学生吗?他怎么会推荐别的师傅把笛子送到你这里?”谭炎健笑着问道。
“我也不知道马迪老师怎么想的,不过估计也是他新收的学生,正好是做笛子的,想要帮帮他吧,对了,正好你也在这儿,我把它打开大家一块儿看看,没准儿有适合你的呢。”谢文正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打开了纸箱。
“那就看看吧。”谭炎健不置可否地说道。一个没听过的牌子,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制笛师傅,对这箱笛子,谭炎健并没抱什么太大的希望。
等到打开的时候,看清了笛子的样子,谭炎健更是大失所望。
谢文正也愣住了,自语道:“怎么是这样的?”
第六十一章 枣园春色
谢文正和谭炎健两个人,看着箱子里的一捆笛子,有些无语。 。。
一节紫竹笛,两边的包边用的是白色的塑料,笛子只是简单地用透明的塑料袋子封起来,一堆一块儿地码在那里。
这种笛子,完全就是地摊货吧!就连大街上那些挑着担子一边卖一边吹葫芦丝的摊主,还知道给笛子弄个纸盒呢。
看着这包装,谢文正就泄气了。马迪是他的恩师,按理说恩师打电话关照的事,他不应该不帮忙,可是他的厂子生产的“管韵”是华夏驰名的牌子,他怎么会允许这些笛子贴着“管韵”的商标去卖?那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吗?
“咦?笛尾上还刻了字。”谢文正有些奇怪地拿起一支笛子,看到尾部上刻着“华音”二字,他这才想起来,刚刚那单号上是写着“华音”笛子的,看来,这笛子还有自己的牌子。
只是,就这种一看上去就是地摊货的廉价货色,有谁会买?
箱子里有一张白纸,谢文正捡起来一看,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谢厂长你好,这是第一批五十支华音精品笛子,每支定价两千两百元,烦请代为销售,不胜感谢。另,每销售一支笛子贵厂可代扣两百元作为代销费用。”落款是“楚扬”。
谭炎健也被这一纸文字惊呆了!
他是被楚扬那笔漂亮的行楷吸引过来的,只是没想到字漂亮,内容更劲爆!
这堆地摊货,他要买两千两百元一支?还要给厂家每支两百元的代销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