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艺术家(七七)-第4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在“香水”原著小说之中,格雷诺耶整个人生经历,其实就是与法国的这段历史联系在一起的,资产阶级的崛起,反衬着贵族生活的糜烂,国王为了一瓶香水甚至愿意给格雷诺耶的香水师傅一系列特权,香水改变社会地位、甚至改变生活的例子,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就做了铺垫,也为了后面格雷诺耶通过香水证明自己的存在、利用香水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埋下了伏笔。
从弥漫着臭味的巴黎,到人体散发的臭气,再到格雷诺耶追逐这个世界上唯一纯净的香气:少女,最后到格雷诺耶开始残杀少女,利用她们的体香制作香水……全部都是对法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种讽刺,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产生冲突的一个侧写。虽然在原著之中,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从来没有提过什么阶级斗争,但是格雷诺耶其实就是一个游离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外的异类,他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整个社会进入交替历史时期的矛盾和冲突。
所以,帕特里克·聚斯金德选择十八世纪的法国作为小说的背景,不是无的放矢的,也不是随意挑选出来的,虽然小说真正的内涵是需要读者自己进行理解的。但是“十八世纪法国”这个背景却绝对不是毫无意义的。这也是埃文·贝尔最终决定使用法语做对白的根本原因,他希望能够将原著小说那种深刻的意义融入到电影之中,也许他不会刻意表现出来,但是那种融入电影血液里的性质,却是自然而然能够散发出这种香气。法语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媒介,因为法语就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英语。
埃文·贝尔最终也是依靠这个办法说服伯纳德·艾辛格的。当伯纳德·艾辛格明白了这个历史时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包括挖掘电影深度的作用,他也不得不承认,使用法语对白也许会影响之后一系列的商业运作,比如说电影在美国上映票房上就更难有所作为了,但是对于作品本身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埃文·贝尔之所以被无数人成为“天才”,可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的。而埃文·贝尔依旧在哈佛大学进行建筑设计、心理学硕士学位的学习,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伯纳德·艾辛格还是有点挫折感的,自己看了“香水”原著小说近二十年,但是说到对原著的理解方面,还是局限于皮毛。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不愿意将小说改编权轻易叫出来,也是有道理的。
伯纳德·艾辛格同意了埃文·贝尔使用法语对白的提案,在那之后,对于埃文·贝尔的要求也不再是一味地以制片人角度做思考,更多时候他愿意和埃文·贝尔讨论,互相交换意见,让双方得出一个更好的结果。
这一次的碰撞,也是改变“香水”合作轨迹的一个碰撞,埃文·贝尔和伯纳德·艾辛格这样大牌制片人的合作也变得顺理起来。
说服了伯纳德·艾辛格并不意味着就解决了所有事情,原本伯纳德·艾辛格已经安排了与达斯汀·霍夫曼、艾伦·里克曼的见面,但是现在因为要使用法语对白,而这两位演员都不会说法语,这就意味着,说服演员加盟的难度加大,又或者是他们必须放弃英美演员,转而走向法国去寻找合适的演员。
埃文·贝尔知道,这一次的“祸”是他闯出来的,自然也是他来解决,不可能把事情全部都丢给伯纳德·艾辛格。不管是用法语还是用英语,上一辈子汤姆·提克威选择的两位演员,达斯汀·霍夫曼和艾伦·里克曼的优秀都是毋庸置疑的。埃文·贝尔也认为,这两位演员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达斯汀·霍夫曼成名于1967年,一部“毕业生”让他名利双收,还赢得了他人生首个奥斯卡的提名。在那之后,达斯汀·霍夫曼先后以“克莱默夫妇”和“雨人”夺得了两次奥斯卡影帝荣誉。达斯汀·霍夫曼在好莱坞享有“变色龙”的美称,因为他虽然仅仅只有五点四英尺(一米六六),但是却凭借非凡的演技,以变幻多端的装束和面孔塑造了众多生动而迥异的角色。他同时还是百老汇舞台上最优秀的演员之一,在其演艺事业巅峰时期曾两度退出好莱坞,跑到百老汇去追求力量,最后凭借经典话剧“推销员之死”拿下了托尼奖,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同时赢得奥斯卡、托尼奖影帝的演员。
如果要谈埃文·贝尔对达斯汀·霍夫曼的印象,不是他和自己一样同时对百老汇情有独钟,也不是他和自己一样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是达斯汀·霍夫曼孜孜不倦的执着。当年为了出演“雨人”,达斯汀·霍夫曼曾经在精神病院与那些孤僻症患者同住了数月之久,这份演员的专注,让人佩服。
而艾伦·里克曼虽然从未得到奥斯卡的认可,但他却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男演员之一,他拿下过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还拿过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在艾伦·里克曼的履历表中,“理智与情感”、“虎胆龙威”、“怒犯天条”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还曾经和埃文·贝尔一起出现在“真爱至上”这部浪漫爱情喜剧之中,当然,真正让艾伦·里克曼闻名全球的,还要数“哈利·波特”系列中斯内普教授这个角色。
这位英伦三岛不可多得的男演员,和埃文·贝尔、达斯汀·霍夫曼一样,也是百老汇的出色演员。艾伦·里克曼也先后两次获得了托尼奖最佳戏剧男演员的提名,分别是1987年和2002年。出身于英国正统戏剧教育皇家艺术戏剧学院的艾伦·里克曼,其表演风格内敛而细腻,还能够感觉到那种英伦贵族的翩翩优雅。
毫无疑问,达斯汀·霍夫曼和艾伦·里克曼的确是“香水”之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即使是改成了法语对白,但埃文·贝尔还是希望这两位演员能够出演。
第1068章 角色价值
那段时间,埃文·贝尔十分繁忙,先是确定了“香水”的拍摄,随后和伯纳德·艾辛格起了争执,好不容易说服了伯纳德·艾辛格之后,埃文·贝尔又去见了李·凯莱赫,希望能够为YouTube拉到第一个盟友。
把这些事情忙完之后,“夜宴”剧组找上门来之前,埃文·贝尔一直都在忙碌“香水”剧本的更改工作,“阳光小美女”的后期制作也是同步进行的。而在独立纪念日过去才不到三天时间,埃文·贝尔就说服了达斯汀·霍夫曼、艾伦·里克曼加盟“香水”剧组,速度快得惊人,伯纳德·艾辛格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弄清楚情况,这两位大牌演员就已经飞往法国,开始学习法语了。
当然不是真正系统地从头开始学习法语,而是以剧本台词为基础,学习发音、用法、语音语调等等。他们前后有一个月的时间把剧本里的台词理解透彻,然后通过表演在镜头面前展示出来。
埃文·贝尔究竟是如何说服达斯汀·霍夫曼和艾伦·里克曼的,三位当事人都没有说,伯纳德·艾辛格也不太清楚。伯纳德·艾辛格询问两位演员时,他们都只是说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剧本,而能够和埃文·贝尔合作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这完全就是客套话。随后伯纳德·艾辛格又去询问了埃文·贝尔,埃文·贝尔只是开玩笑地说“我个人魅力大”,让伯纳德·艾辛格完全就是无奈。
事实上,埃文·贝尔说服两位顶级演员,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过程,他只是通过电话和两位演员聊了聊,电话挂断之后不久,就得到了两位演员肯定的答复。
达斯汀·霍夫曼也好,艾伦·里克曼也罢,他们对于“香水”这个剧本本身是喜欢的,也表达了出演的强烈意愿,这方面的工作,伯纳德·艾辛格已经完成了,这也是整个工作中最困难的部分——让演员对剧本产生演出的渴望。真正成为阻碍的,其实就是法语对白,这让两位演员都犹豫了,毕竟要以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出演一部电影,这种挑战可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
所以,埃文·贝尔给两位演员打电话时,就直接省略了那些繁琐的过程,只是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角色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是为了等待一个答案而询问的,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埃文·贝尔随后就自问自答了。
埃文·贝尔认为,一个角色真正的价值其实就是让故事变得完整。在漫画英雄电影中,如果没有坏蛋的衬托,又何来英雄的出色呢?一个强大的对手,才能让英雄的胜利变得更加出彩。同样,英雄如果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物”,那么他也无法赢得观众的喜爱。超人的诚恳羞涩、蝙蝠侠的黑暗阴郁、蜘蛛侠的青涩亲切……这些都是角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这些角色的真正价值,就是使得这个英雄故事变得完整。如果角色本身不完整,故事变得支离破碎,那么再强大的英雄,改编成电影也一样是没有支持者的。
这番话对于艾伦·里克曼来说,其实是深有感触的。斯内普教授在“哈利·波特”的系列故事里,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存在。媒体更是认为,斯内普教授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是他出现的每一分钟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缺少斯内普教授内心的挣扎,还有在故事中的重要角色,那么“哈利·波特”系列故事到了后期也就无法那么精彩了。
不过对于达斯汀·霍夫曼来说,他却有更多的想法,当时在电话里他是说“如果是像‘美丽心灵’那样的传记电影了,整个故事其实就是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生,那么角色就不是为故事服务,而是故事伴随着角色在流动了。”
对此,埃文·贝尔的回答是,“为什么‘美丽心灵’会是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生呢?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位数学家的人生呢?这是因为,这个故事是以约翰·福布斯·纳什的角色为中心衍生出来的,如果角色发生了改变,故事也就发生了改变;如果角色性格发生了改变,故事的发展轨迹也势必会发生改变。”
虽然这番话有些绕口,但达斯汀·霍夫曼还是理解了埃文·贝尔的意思。
角色和故事是相辅相成的,故事是依托角色而存在的,但同样角色也是对故事的一个补充,角色身上所代表的时代背景、性格特征可以折射出故事的核心内容。所谓二者是没有办法分割开来谈的。埃文·贝尔想强调的,就是角色身上的特质之余故事的补充作用,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是一个匆匆路过的陌生人,都是故事的组成部分,让故事变得更加完整。
埃文·贝尔讲述这个话题的真正目的,就是想强调这一点,角色身上每一个元素的不同,都会导致故事的不同。而法语,就是格雷诺耶身上必须存在的一个元素,也是“香水”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埃文·贝尔将自己对这个剧本历史背景的一些理解表述了出来,希望能够让达斯汀·霍夫曼和艾伦·里克曼了解,为什么采用法语对白是更加合适的选择,还有,为什么即使使用法语对白,他们两个依旧是角色的最佳人选。
艾伦·里克曼并没有听埃文·贝尔把话讲完,他只是听到埃文·贝尔把安托万·里希斯这个角色的背景介绍了一遍,比如说他是法国普罗旺斯省格拉斯城议会的第二参议,比如说他是格拉斯地区最富裕的商人,这样一个贵族,在十八世纪,使用法语是对他们尊贵地位的一种体现,而安托万·里希斯一直希望能够进入上流社会,自然是法语的拥簇。
随后,艾伦·里克曼就打算了埃文·贝尔的说辞,并且点头答应了这次演出的请求。虽然艾伦·里克曼和埃文·贝尔都曾经出演过“真爱至上”,但是那次演出过程中,两个人根本没有碰面。不过,两个人同为英国出身的演员,艾伦·里克曼对于埃文·贝尔还是很有好感的,他最后开玩笑地说到,“这次我总算不用再出演反派角色了,相反,我还是一个受害者。”
在之前,艾伦·里克曼经常出演反派角色,这让电影公司和观众们都对他的形象有一个固定思路,所以,能够出演“香水”中安托万·里希斯这个角色,的确十分打动艾伦·里克曼。
至于达斯汀·霍夫曼,他专门地听埃文·贝尔把所有内容阐述完毕之后,顿了顿询问到,“埃文,告诉我,这个剧本是你改编的吗?”对于埃文·贝尔的认真仔细,达斯汀·霍夫曼倒不惊讶,因为他一直都认为这是一名优秀演员、一位优秀导演的必要素质之一,毕竟每个演员不可能那么全面,必须要不断学习知识融入故事才行。但是达斯汀·霍夫曼对埃文·贝尔的这份专注,还是很欣赏的。
“哦,不,我只是参与了部分的修改。为了让主角的心理转变更有说服力,也是为了让电影的主题更加贴近原著。”埃文·贝尔实话实说地解释到,“最主要的改编工作,是伯纳德完成的。”
达斯汀·霍夫曼露出一个微笑,“我愿意相信,使用法语对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你最好给我留下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台词的发音,领悟台词的意思。如果我没有做好准备,我是不会同意开机的。”
这段温柔却带着不容拒绝的严厉的话,让埃文·贝尔彻底笑了起来,“我保证。”
其实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角色吉塞佩·巴尔迪尼是一名香水调配师,也是一名商人,他会使用英语倒是可以说得通的,当然,这位精明的商人在原著之中,一直致力于与上层社会打交道,甚至依靠格雷诺耶配置的香水成功见到了国王陛下,所以,法语作为他的第一使用语言,也是合理的解释。现在达斯汀·霍夫曼也同意了接过这个剧本,对于“香水”剧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法语对白,如果再失去强大的演员阵容,那么伯纳德·艾辛格对于电影进军美国市场就真的不报希望了。还好,虽然是埃文·贝尔直接导致了这样的局面,但也是埃文·贝尔亲自保证了情况不会陷入最可怕的境地。
埃文·贝尔留在纽约做“阳光小美女”的后期制作,而后又忙碌了一堆事,其中包括“事实·虚构(Fact·Fiction)”的音乐录影带拍摄。而达斯汀·霍夫曼、艾伦·里克曼领衔的一众演员,已经早早抵达了巴黎,开始进行前期的筹备,学习法语,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
待埃文·贝尔七月底抵达的时候,达斯汀·霍夫曼和艾伦·里克曼都表示,虽然台词部分的法语没有问题了,但是要结合表演,他们还是需要一些时间,而且可能拍摄的过程中也要继续找感觉。幸运的是,“香水”是以格雷诺耶为主线展开的故事,而埃文·贝尔的法语绝对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前期的拍摄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第1069章 震惊场面
演绎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角色,对于埃文·贝尔来说,是一次挑战,但他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埃文·贝尔对于角色内心的理解,对于表情、动作、心态的把握,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角色身上的忧郁、懵懂、专注、胆怯等各种情绪,都被埃文·贝尔处理得十分清晰生动。一切表演行云流水,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笔下的“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就这样完全地降临到了埃文·贝尔的身上。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角色让埃文·贝尔热血沸腾,主要是因为角色对于味道的偏执,因为自身没有味道而被人们忽略——在没有味道的情况下,人们很难发现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的存在,角色对于世界跌跌撞撞的探索,全部都是在内心完成的。不同于“致命身份”人格分裂的学科,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身上心理学的范畴更多也更细。研究一个连环杀手的心理,这对于任何一个心理学家——特别是犯罪心理学家来说,都是一门庞大的课题。要知道,犯罪心理学就是一门学科,埃文·贝尔大学修了两个学期的课,结果在写毕业论文时,依旧需要大量查阅资料。所以,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是埃文·贝尔将自己心理学领域兴趣淋漓尽致发挥的一次机会。
埃文·贝尔十分热衷于揣摩这个角色,揣摩他的生活、他的环境、他的状态对于他的心态、举动、意识的多方面影响,这就好像在写一篇论文的感觉。埃文·贝尔乐此不疲。
所以,在片场,达斯汀·霍夫曼、艾伦·克里曼、伯纳德·艾辛格等人就经常可以看到,埃文·贝尔表演结束之后,坐在监视器前面观察自己的表演,然后自言自语地批判自己、分析自己,重新寻求更加合适的方式去呈现。要不是泰迪·贝尔再三保证,埃文·贝尔不会精神分裂,伯纳德·艾辛格都要考虑是否应该请一个心理医生过来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埃文·贝尔呈现出来的表演,让达斯汀·霍夫曼、艾伦·克里曼这样的老戏骨都感叹,那甚至不能算是表演,因为没有任何表演的痕迹,没有任何雕琢的迹象,彷佛眼前这个人就是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他的一举一动就应该如此。
结束了“断背山”的拍摄之后,埃文·贝尔已经有近十个月没有感受到演戏的这种挑战快感了,杰克·斯派洛船长已经驾轻就熟,无法再激发埃文·贝尔的肾上腺素了。而幸运的是,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角色又再次让埃文·贝尔爱上了表演。
表演方面的一马平川,也使得埃文·贝尔能够在导演的位置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导演的位置和演员完全不同,虽然埃文·贝尔以前就知道这一点,但是这次却不一样,上一刻埃文·贝尔还是演员在镜头面前进行表演,下一刻他就必须坐在监视器面前用一个客观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表演,而且还要观察整个场景、画面、角度、光线的配合,镜头的走动轨迹、上一场戏和下一场戏的连接转场。这是两个十分不同的领域,埃文·贝尔必须在不同的角色上完成转换。
在刚开始拍摄的第一个星期,埃文·贝尔着实有些手忙脚乱,还好,有伯纳德·艾辛格的帮助,达斯汀·霍夫曼和艾伦·克里曼也帮了不少忙,让埃文·贝尔总算是在新的位置上逐渐适应了下来。但是要寻求导演和演员两个不同位置之间的平衡,依旧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埃文·贝尔很努力在适应自己的新角色。
“香水”的拍摄几乎耗尽了埃文·贝尔所有的精力,他甚至连晚饭吃的是什么都没有精力去观察了。还好,泰迪·贝尔总算是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出来,否则埃文·贝尔能否坚持下来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第一次同时担任制片、导演、演员,就遇到了一个如此庞大的剧组,就遇到了一个如此高难的剧本,就遇到了欧美合作的作品,埃文·贝尔也不知道该说是幸运还是倒霉。
跌跌撞撞地从七月底走到了八月份,夏天的尾巴已经摇摇晃晃地在眼前越来越远,而“香水”的拍摄也进入了埃文·贝尔的节奏。
埃文·贝尔此时站在一个小广场的正中央,这是一个可以容纳一千人的城市广场,四周被居民房所包围,土黄色的泥土房屋构造,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透露出十八世纪的风味。广场的正中间是一个一人高的六边形台子,正北方有一个搭建好的舞台。
埃文·贝尔穿着一套湖蓝色的巴洛克风格贵族服饰。衣服由阿比、贝斯特、克尤罗特三件套样式组成。所谓阿比就是外套,收腰,下摆向外张,称波浪状,为了使臀部向外张,在衣摆里加进马尾衬和硬麻布。前门襟则是一排金丝线排列的扣子,扣子上嵌入了丰富的图案,湖蓝色的布料柔软而舒适,在平民都身着白色、米色、藕色、灰色、蓝黑色这样阴郁的色调之中,格外显眼。
贝斯特是指里面的衬衣,毛织物的用料搭配上金鞭子的刺绣,袖扣装饰有细布做的非编褶饰,从阿比的袖扣露出来。而下半身的克尤罗特则是裤子或者绑腿,斜丝剪裁做的谨慎绑腿,将腿部肌肉勾勒地一清二楚,不用系裤带,也不用吊裤带,同样湖蓝色的缎子,彰显低调的华丽。
虽然这套衣服很是华丽,但埃文·贝尔穿在身上却热得不行,现在还是盛夏的八月,虽然今天是一个多云天气,但依旧闷得不行。左手拿着小风扇对着脸在吹风,右手拿着对讲机,还是在忙工作。“十八号机位,光线和角度怎么样?”
“没问题,不过我这里可以看到二十六号机位,那里位置需要调整一下。”对讲机里穿出声音来。
“二十六号?”埃文·贝尔回头看了一下,很快就在人群中找到了摄像机,站在正中间,视野很是开阔,埃文·贝尔对着对讲机接着说到,“二十六号机位,往你右手边移动两步,光线怎么样,会不会反光?”
“有一点曝光。”对讲机里传来的回答很快。
埃文·贝尔沉吟了一下,抬头看了看今天头顶上稀疏的阳光,对着对讲机说到,“你调整一下位置,看看哪里比较合适。”说完,他就盯着二十六号摄像机,看到他左右略微调整了一下,最终又往右边靠了两步,这才算是定了下来。待对讲机里传来二十六号机位“完成”的声音,埃文·贝尔对着对讲机说到,“十八号机位,现在还有问题吗?”也得到了确认之后,埃文·贝尔才跑下了小台子,直接朝监视器所在的位置去确认光线和角度的问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