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艺术家(七七)-第9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可以只做朋友。’

这句话其实只是德克斯特掩饰自己尴尬的托词,就像被追求的一方送出‘我们还是做朋友吧’的好人卡。不过也因为披上了朋友这层外壳,艾玛才能和德克斯特有勇气面对彼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友谊。也许有人会问,‘他们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在一起’,似乎只有早早地在一起,才能稍微挽回一些那幸福太过短暂的遗憾。可是,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没有后来了。

还好毕业典礼的那一夜,艾玛的紧张让德克斯特兴致全无,否则艾玛只会成为德克斯特庞大的女性收集名单之中籍籍无名的一员;还好德克斯特的父母提早到来,否则两个人的一夜情缘根本无法让德克斯特看到艾玛内心的强大。所以,幸运的是他们之间什么也没有发生。然而在德克斯特身上也隐藏着善良敏感的一面,看着艾玛从兴奋转为黯然的眼神,他选择了留下,拥抱着她讲起了七月十五日圣斯威辛节的由来。

‘我想我们要的东西不同,我不认为我做好准备了。’

或许这就印证了女孩根本无需做主动表白的一方,因为女孩内心的悸动在悄无声息已经被男孩尽收眼底。至于男孩不给予回应的原因再简单不过,只不过不表白可以让他继续装傻下去。当然,德克斯特不是对艾玛没有感觉,谁能说手指轻抚背部时没有动过心?在泳池嬉戏时没有动过情?眉眼交换之间的暧昧两个人都心知肚明,只是他们都理性地躲避着,正如艾玛的约法三章一般,努力划清着界限。或许他们两个人都在害怕失去友情的保护色,一切都会土崩瓦解。

虽然说德克斯特和艾玛在朋友的位置上找到了最安逸的感觉,这才一直没有向爱情迈开步伐,但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两个人个性和背景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两个人无法走到一起。德克斯特出生于富裕优渥的家庭,成长在一个开放关爱的环境之中,所以他敢于冒险、寻求刺激,自信的魅力让他可以轻而易举拿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世界就好像是他的游乐场。

而艾玛则是普通工薪阶层家庭出生的女孩,生活对她来说要艰难得多。也只有德克斯特只有养尊处优的文艺青年才会鼓励她写作,而她为了生计却不得不在餐厅里和顾客的呕吐为伍。这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胆怯使得她不得不小心谨慎,也使得她一直被自卑的情绪困扰。看看艾玛和德克斯特第一夜的相处就可以知道了,艾玛的自卑和德克斯特的自信是如此鲜明。即使德克斯特发自真心赞美她,她也会用问号表示质疑。面对心爱的人,她的第一反应是用‘荒谬’这样的形容词来否定这份情感,彷佛连这种爱慕都是对他生活的侵入。明明想和他在一起,但却不敢奢望他们能够在一起,就像和他约定做朋友时一样,她害怕他因为那一晚的内疚而施舍给她假仁假义,故意违背自己的意愿说自己没有想过要他寄来明信片、更没有想过和他生孩子。

她没自信和他走到一起,他也没自信能够爱她长久。准确地说,其实当时的德克斯特对任何女人都无法长情。所以,在泳池里德克斯特直接说到,‘如果你想,想找点乐子什么的,假期伴侣,不用负责任……’,尽管他明白艾玛不是那种随便的女孩,她是那种爱上了就认定对方是唯一的人,和这样的姑娘在一起对于花花公子来说是不可能的,而他还要享受‘性,性,性’的放荡生活。爱情是唯一的,而友情却有着无比的包容,不会被任何义务或者承诺捆绑。所以,德克斯特希望和艾玛坚守在朋友的位置上。

‘我爱你,德克斯特,很爱,只是我不能再那样喜欢你了。’

男人只会变老,不会长大。这句话就真实地描绘出男人在为人处事上的一种任性心态,像孩子就不用负责任不用被束缚,德克斯特就是这样的孩子。被宠坏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他很难想出对应的办法,只能通过放纵来麻痹自己脆弱的神经,逃避连绵不绝的问题。而看似柔柔弱弱的女子在逆境面前反而变得更加强大更有韧性,就像艾玛学会了如何脚踏实地去生活,她成为了老师、接受了新男友,日子虽然还是有许多波折但却逐渐走上了正规。而德克斯特不仅在名利场上彻底迷失了自己,酒精和毒品也成为了他最大的依靠。

然而,德克斯特这个混蛋却不知道,艾玛默默地守在电视机前看着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哪怕他只是一个依靠皮囊吃饭的烂主持人。他不知道,她满心欢喜精心打扮等待他们的重聚,换来的却是对她的奚落,这彻底让她爆发了。他不知道,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爱,才会让她决意离开之前还为这个刺痛她的男人送去一个离别的拥抱。

‘我以为我把你放下了,我以为。’

如果不是因为那一次决裂,也许德克斯特和艾玛可以少绕一个圈子。步入人生低谷的德克斯特终于意识到什么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他只能把可以停靠地港湾当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时西尔维娅出现了,于是德克斯特有了第一段婚姻。等他和艾玛在好友婚礼相遇时,只能互相感叹彼此错过了。

若干年后,当艾玛在塞纳河畔一路狂奔撞进德克斯特的怀抱,这却没有办法让观众心平气和得送上祝福。因为德克斯特不仅深深伤害过艾玛不说,见了面还嫉妒地对她男友品头论足。原本艾玛应该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告诉对方‘没了你我过得很好’,却依旧败在了这个离婚男人脸上的落寞之中。但,我们不过是局外人而已;但,这就是爱情,没有任何公平而言。她冷静告诉自己他现在不过是一个‘想找个肩膀睡觉’的寂寞男人,甚至故意带他去见新男友引他不快,可是十五年的感情岂是那么简单可以遗忘的呢?或许,艾玛坚持在自己男友的身边,报复成功了,让他带着满心的懊恼离开巴黎,而结果却是对她真实情感的一种背叛。为了忘记一个深爱的男人,和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蹉跎岁月,这样的经历一次就够了。

所以,当我们看到艾玛和德克斯特深情拥吻,眼里晶莹的泪花迸发出来的感动和真挚,说服了所有观众。于是,我们鼓掌,我们流泪,我们微笑。

“我恨这一天,七月十五日;我以前也恨你,很恨,实际上。因为你能让她发光,跟我在一起她永远都不会发光,这曾经让我十分愤怒,因为……我那时候认为你配不上她。她把你变成了好人,反过来,你也让她变得幸福。为此,我会永远感谢你。”

这是来自于艾玛前男友伊恩的话语,却道出了艾玛和德克斯特爱情的真相,是艾玛让他蜕变为真正的男人,而任何男人都取代不了德克斯特在她心中的地位。只有德克斯特的洒脱狂放才能激发艾玛心底的叛逆和激情,他了解她缺乏的是什么,而不是其他人眼里含糊不清的‘还不错’的姑娘;反过来,也只有艾玛知道在关键时刻如何安慰这个大男孩,她为会他母亲送去精心挑选的礼物,而他的前女友只会在尴尬的时刻掉头就走。两个人在幽默上的默契,是外人所无法理解也无法介入的。那个点亮你生命的人,是否已经出现在了你的世界里?有时候,这个问题就禁锢了一个人的一生。

在艾玛和德克斯特的二十年里,他们相互陪伴相互了解相互安慰,握着彼此的手走过了一生。艾玛的一生是在守候着德克斯特的时光里度过了,直到她人生的最后一刻,她渴望和德克斯特拥有生命的延续,这就是她人生最大的幸福了,二十年,已经足够;德克斯特的前半生是在艾玛的陪伴下度过的,他懂得了珍惜幸福也学会了守护爱人,可惜的是艾玛没有能够和他走到人生的尽头,所以,德克斯特将在关于艾玛的回忆之中走完自己的余生。这一辈子,他们就是彼此的唯一,这是命中注定的。”

第2163章 不止爱情

“一天”到底是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呢?其实从“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娱乐周刊”的影评就可以得知了,这部作品的确是一部浪漫到动人的爱情电影,这部作品不仅再次证明了埃文·贝尔当初对“恋恋笔记本”的动人把握不是灵光一现,“一天”又再次讲述了一个足以让人心碎的爱情故事。浪漫,清新,美好,感动,幸福,这就是对一部爱情电影能够要求的全部了。

单纯从一部爱情故事的角度来说,“一天”绝对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但是埃文·贝尔的作品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的。除了最早的“恋恋笔记本”之外,其实埃文·贝尔对于作品深度的挖掘一直是值得称赞的。如果“一天”是其他导演的作品,那么这就是成功的了;可这是埃文·贝尔出品的,仅仅止步于爱情电影的层次,这是观众们所无法接受的。

回想一下“朱诺”,这样一部也可以算是校园青春爱情的电影,埃文·贝尔却讲述出了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人生哲理。这才是观众对于埃文·贝尔的认知。

换而言之,现在埃文·贝尔出品的电影,“优秀”是正常的,这也是人们的底线,一旦低于这个预期,仅仅是“良好”那就是失败的,不仅如此,人们还期待埃文·贝尔能够再次超越“优秀”,创造出新的经典。

那么这一次呢,“一天”难道真的仅仅是一部爱情电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电影首映之后,现场的观众除了泪流满面之外,有一个动作是无法忽视的,当大家看到了电影结束画面时,那余韵袅袅的回味让现场陷入了一片寂静,这可不仅仅是因为感动于爱情的震撼!“电影评论”的克里斯·范朋克就对“一天”进行了深层的剖析,将电影带来的反思一一展露在所有人的面前。

“艾玛和德克斯特,他们不是灰姑娘与王子或者美女与野兽,他们是两个人,在普通不过的人,在这个社会芸芸众生之中无处不在的两个个体。

艾玛,中产阶级家庭出生的女孩,她也许学校绩点还不错,有着一点不切实际的浪漫情怀,她会在房间里挂着艺术明信片和愤青戏剧的海报,她对于未来有着无数的憧憬,但却因为自身的环境和条件有着无法掩饰的自卑;她渴望这一段唯美浪漫的爱情,但却缺乏主动出击的勇气。这样的女孩,普通平凡,没有灰姑娘的贫穷色彩,也没有公主的惊人美貌,她就是我们生活中数不胜数的邻家女孩。

德克斯特,富裕家庭出生的男孩,这里所谓的富裕其实也只是相对而言的,他没有万贯家财,却能够衣食无忧,还有空闲的时间和金钱能够满足他世界旅行的梦想,也就是这样了。但是德克斯特的自由不羁却是骨子里的,他对生活有着无数不切实际的想法,并且会自以为是地去实现它;他对爱情有着恐惧而胆怯的态度,只是在无数的女人之间来来回回,在浑浑噩噩之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尽情享受。这样的男孩,生活里也从不缺乏,就好像大学校园里橄榄球队的四分卫,英俊潇洒,却不见得有真材实料,除了体育之外很难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但是他的外貌他的才华,却能够让他的人生变得轻松起来。

艾玛爱着德克斯特,就好像校园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场暗恋,艾玛甚至在两个人不认识以前就偷偷喜欢德克斯特,两个人相识以后,她又把这份爱意偷偷地写进诗歌里,她一直都不敢表白,只能将这份爱意悄然隐藏在心底。但是当德克斯特告诉艾玛,他对所有女人都有好感时,她理智地维持着这份友谊,警告自己不要越界。

德克斯特被荷尔蒙的吸引而看到了艾玛,就好像日常生活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夜情,但是那晚发生了意外,他们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但两个人却意外得闲聊了起来,这让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友情。他知道艾玛喜欢着自己,但他没有自信和艾玛一直走下去,所以他理智地管着自己的下半身,希望不要破坏这段友谊。

艾玛的社会生活从餐厅服务生起步,经历了无数艰辛,终于成为了一名老师,虽然距离她成为作家的梦想相距甚远,但至少她在社会生活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一段艰苦的旅程只有她自己知道个中苦涩。可是在如日中天的德克斯特眼中:有能力的人会干一番大事,没能力的人才会去教书。这顿时激怒了艾玛,她没有卑微地迎合德克斯特,也没有默默落泪,而是当场和德克斯特翻脸,她对德克斯特说,‘我爱你,很爱,只是我不能再那么喜欢你了。’于是她从德克斯特的世界里消失了三年。

消失掉的艾玛并没有自怨自艾,躲在世界的某个黑暗角落默默舔舐自己的伤口,而是继续努力奋斗,最后成功地出版了自己的儿童小说,成为了一名作品。她已经不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邻家女孩了,巴黎的阳光之下,她成熟她自信她优雅,她已经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德克斯特曾经是一个像太阳般耀眼的年轻人,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是许多女孩的梦想。他的社会生活是从印度旅行开始的,他看够了这个世界的风景之后,成为了一名主持人——依靠他的外貌,即使他母亲即使艾玛对他说,青春饭是不能长久的,他必须掌握真正的技能,但在德克斯特的眼中,纸醉金迷、风光无限的镁光灯生活才是他的归宿。可惜不是。

母亲的去世,事业的滑坡,让德克斯特开始整日与酒精、毒品为伍,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却找不到艾玛的身影了,于是他抓住了另外一根救命稻草,可惜的是,这根救命绳索不是不离不弃的艾玛,所以他失败了,重新回到了孑然一身。从风华正茂的帅哥变成无以为继的大叔后,德克斯特唯一的慰藉就是艾玛了。

但这就是艾玛和德克斯特本质上的不同。这十五年来,艾玛并不需要德克斯特,因为即使没有他,她同样可以活得很好;但是对于被宠坏了的德克斯特来说,就完全不一样,艾玛已经逐渐成为他生活中,甚至是他生命里最不可或缺的一个女儿呢了,这个女人的强大,让他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这就是‘一天’里的爱情观,也是埃文·贝尔引发我们反思中最大的波澜:爱一个人不需要卑微。因为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活得更好,才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即使是永远得不到的梦寐以求爱情,他也能安然处之。看着艾玛一步一步从平凡的女孩成长为自信的女人,这一份远远胜于爱情的生活哲理,让我们铭记心底。

同时,这还是‘一天’里人生哲理,也是埃文·贝尔渗透在这个爱情故事底下另外一个领悟:请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请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人生没有那么多时间被用来挥霍。像德克斯特一样享受生活,这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在享受生活时,请不要遗忘身边的每一个人,比如说他的母亲,比如说艾玛,比如说他最好的大学同学。艾玛和他母亲为德克斯特挥霍了她们的一生,这对于德克斯特来说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他却忘记了,在他的人生里,这是正常的,可艾玛和他母亲也有自己的人生,在她们的人生里,德克斯特也只是一个配角。

所以,母亲离开之后,德克斯特醉生梦死,因为他无法承受生命消逝所带来的沉重;艾玛离开之后,德克斯特颓废沮丧,因为幸福实在太短暂,以至于他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就从指缝里滑落。

在电影里就将这所有的反思凝聚在了德克斯特的父母身上。在德克斯特的母亲眼里,矮矮胖胖的丈夫是阿兰·德龙,父亲不喜欢吃法国菜,爱吃法国菜的母亲也不抱怨,而是偷偷和儿子去吃法国菜。母亲之于父亲就像艾玛之于德克斯特,正是因为如此,这才有了电影里最感人肺腑而意味深长的一段对话。

德克斯特刚刚失去艾玛,生活再次变得一塌糊涂,他被前妻带到了父亲家里。父子关系一向紧张的两个人,却不知道应该如何相处,父亲说,‘艾玛在的时候你怎么活着,现在就怎么活着,就好像她从来不曾离开过一般。’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

‘你当然能行,要不然你以为这十年来我是怎么度过的。’

刹那间,泪水肆意横流,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去世十年了。于是,德克斯特重新振作了起来,他珍惜着自己活着的每一天,珍惜着自己和艾玛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珍惜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德克斯特接下来的每一个日子里,他就怀念着艾玛活下去,这就是他和艾玛的一辈子。”

克里斯·范朋克在评论的最后说到,“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但却又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电影;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却又不止是爱情。”

第2164章 秋季票房

“一天”在美国和英国同步上映之后,引起的评论波长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几乎所有人都在探讨这部爱情电影,毕竟这可是一个没有什么票房大作上映的冷清秋季档,更何况电影本身的高质量和话题性更是让人们乐此不疲地在茶余饭后争相讨论着。

电影上映之后,关于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的绯闻甚至不能用“绯闻”来形容了,已经成为了一种言论,或者说风尚,人们都为两位演员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化学反应而折服,并且认为这两个人之间肯定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关系才对。青梅竹马?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此了。如果此时爆出两个人正在秘密交往的消息,想必有无数人会为此拍手叫好。

除了电影本身之外的评论,对于两位演技小金人获得者的评论也给予了正面的肯定。

“安妮将平凡邻家女孩向职业女性的转变丰满而深刻地表现了出来,年轻时看起来乡土气息浓重,皮肤也很粗糙,但之后事业有了起色也摆脱了不幸福的爱情,年近中年却反而变得美丽动人起来;埃文则正相反,年轻时英俊帅气、朝气蓬勃,后来因事业陷入低谷,个人生活也是一团乱,从而变得邋遢潦倒,最后在岁月的沉淀之下却有多了成熟的韵味。

安妮将艾玛这个角色的变化一点一点细腻地雕琢出来,真实可信之余也让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从外貌到气质的成长过程,而她在感情上的挣扎和犹豫更是被一个个微小的镜头淋漓尽致展现了出来,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安妮这一次的英国口音比起‘成为简·奥斯汀’有了长足的进步,让人物也变得真实起来。

埃文让观众根本无法讨厌德克斯特这个角色,他的潇洒他的英俊他的不羁,都像是流星一般狠狠地击中了每一位观众的心。而德克斯特生活巨大的起伏在埃文内敛的演绎之下更是深入人心,特别是故事的最后,埃文将德克斯特内心的所有转变,痛苦、挣扎、压抑、犹豫、悔恨,完全掌控在自己的表演节奏里。相比于小丑癫狂到极致的表演,埃文显然又再次贡献了另外一次极致的演出。”

这篇来自于“帝国”的评论,专注于两位演员的表演,也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肯定,看来两位小金人获得者在奥斯卡之后的第一次演出,还是赢得了整个评论界的赞赏。

众所周知,在演员赢得奥斯卡之后的第一部作品,演员都会十分小心谨慎,从题材到内容等各个方面精挑细选,即使是商业大片,也会寻求更加合适的作品,以期望不要因为赢得小金人而影响自己在演员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不过这种说法在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身上却并不成立,主要还是因为埃文·贝尔的特立独行,也将安妮·海瑟薇直接带入了“一天”的世界里。

在奥斯卡之后,选择“一天”这样一部爱情电影,在媒体眼中看来是冒了很大风险的,毕竟这既不是能够在票房上大包大揽的商业大作,也不是在题材深度、演技广度上得到进步的文艺佳作,爱情电影更像是不上不下的中间派,而且稍不留神就可以成为千夫所指的大烂片。

不过还好,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一天”赢得了影评人们的芳心,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是如此。

但事实上,“一天”的专业评论虽然是以好评为主,但整体来说,爱情电影的桎梏还是存在的,这部作品要达到“西雅图夜未眠”、“当哈利遇到莎莉”专业经典佳作的高度还是比较困难的,从媒体综合评分仅仅只有七十分就可以看出了,媒体的评论大多数两极分化,喜欢的十分喜欢,诸如“纽约时报”、“电影评论”这样的媒体都是如此;但讨厌的也是极其所能讽刺,诸如“首映”、“纽约邮报”都是如此。

“影片如此之美,并非电影之渲染,而是生活之使然”、“一年只摘取一天的回忆,心痛却浪漫,在平静的表象下,是对人生的洞察和最终目的的不懈追求”、“两位主角之间的化学反应让电影远远超脱了一部爱情电影的范畴,真实可信地让人们误以为这就是生活”、“影片的对白是如此清新、富有情调却又充满了机智和嘲弄”、“二十一世纪版本的‘当哈利遇到莎莉’,妙不可言”……这些正面赞扬声中更是不乏满分的评论。

“通篇都是刻意煽情的废话,埃文·贝尔有史以来最失败的导演作品”、“埃文·贝尔对剧本完全失去了控制,灾难性的时间编排和极不和谐的角色分配,成为他导演生涯的最大污点”、“在一部浪漫爱情片中加入凄凉的现实话题绝对是灾难”……批判的声音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