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湾区之王-第6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绿湾包装工的防守组确实花费了一番心思,站位细节的持续变化,不按常理出牌,似是而非地持续混淆陆恪的判断,继而削弱陆恪在阅读防守阶段所拥有的优势,至少在开场阶段,防守组还是坚定不移执行了赛前的战术部署,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虽然现在只是开场阶段,但主队和客队都正在不断争取临场应变的优势,每一档攻防的局势都稍稍有些变化,一点点粗心大意就可能错失细节,对于攻防双方来说都是如此,就看谁能够更加细心更加专注。毕竟,此时是体力与精力最为充沛的阶段;而进入第四节关键时刻,那就是依靠本能来展开对决了。
脑海里的思绪快速转动着,陆恪保持着准备开球的姿态,却没有宣布开球,而是快速扬声朝着左右两侧呼喊着口号——但多线路进攻阵型没有任何变动,这也意味着,陆恪又再次改变了跑动路线的组合。
变化与变化之间,场上局势又发生了微妙的改变,但绿湾包装工防守组却不为所动,所有站位都没有任何改变,然后,陆恪就宣布了开球。
“攻击!”
第1550章 临场应变
JJ·瓦特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千万千万不要试图解读陆恪的战术变化,否则自己很容易就被牵着鼻子走。
本来,攻防对决之中进攻组就抢占了先手,而陆恪的预算与布局能力又首屈一指,这也使得旧金山49人进攻组往往能够占据更多优势,如果防守组过于在意陆恪的战术变化,非常容易就丢掉自己的主动权,一不小心就被陆恪带到沟里去了。
过去三个赛季里,真正让旧金山49人吃尽苦头的防守组——巴尔的摩乌鸦和西雅图海鹰都是凭借着绝对实力死磕,正面交锋中蛮不讲理地遏制住进攻组,尤其是打破进攻锋线的口袋保护,进而与陆恪展开正面肢体交锋;而不是通过战术布局来抢占优势。
正是因为如此,上一周亚利桑那红雀防守组选择智慧破局,并且一度占据上风,这才引发了无数惊叹声,他们也证明了,橄榄球终究是一项集体运动,即使陆恪能够算无遗策,但防守组依旧能够通过集体的智慧来打破局面,他们只差一点点就要成功了。
此时绿湾包装工正在试图借鉴亚利桑那红雀的经验,尽可能缩小与旧金山49人进攻组之间的差距,以集体力量来掀翻对手,完成以弱胜强的壮举,那么,防守组成员就更加不会轻易被陆恪的变化影响了。
内线卫AJ·霍克就是如此,面对着陆恪持续的战术变化,他摒除所有杂念,目不转睛地瞄准了陆恪与高尔之间的互动,身体重心保持全面戒备的状态,做好了地面防守与短传联防的准备。
“攻击!”
砰!
砰砰!
伴随着陆恪的开球口号响起,正面冲撞的闷响声就如同过年炮竹般瞬间迸发了出来——绿湾包装工的防守前线选择了突袭冲传战术!
主队防守组没有再继续顽固不化地坚持侧重二线防守策略,而是以前线施压战术来破坏陆恪的传球节奏,他们选择了五人冲传战术,以三名防守锋线和两名外线卫来展开对抗,试图撕破进攻锋线的口袋保护。
同时,霍克与他的内线卫搭档布拉德·琼斯都没有轻举妄动,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保持着重心的机动灵活性,目光死死地瞄准了陆恪,在锋线冲撞对峙的气浪之中锁定了陆恪的动作,然后霍克就捕捉到了陆恪与高尔完成橄榄球交递的动作。
跑球!
霍克的脚步微微调整着,确定高尔持球前冲之后,稍稍落后琼斯半拍,一个箭步就正面前冲上步,一左一右地形成夹击,把高尔地面推进的缺口全部都封堵住。
但霍克只来得及前冲两步而已,然后视线里就出现了一个魁梧强壮的身体,蛮不讲理地正面冲撞上来,完成狙击——
慢了半拍,霍克才意识到,拦截自己的居然是近端锋加雷特·塞勒克,他甚至不知道塞勒克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然后视线余光还可以看到同样遭遇狙击的琼斯,两名内线卫的上步就双双被拦截了下来,头盔碰撞之间就已经丢掉了第一时间完成卡位的机会。
然后,持球的高尔就已经出现在了视线余光范围之内了。
“怎么回事?”
霍克无比慌张,但他的身体和脚步却完全被塞勒克卡住了,如同撞在了一堵墙上,还没有来得及摆脱,区区一个眨眼的空档,高尔就已经形成突破了!
……
这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战术布局,非常细腻也无比精准——不是只有绿湾包装工一支球队做好了充分的赛前准备。
开球瞬间,进攻锋线之上的乔·斯坦利、乔纳森·古德温和安东尼·戴维斯就齐齐上步,自己主动迎上了对面防守锋线的三名球员;同时,站在进攻锋线两侧的艾利克斯·布恩和迈克尔·克拉布特里则站在原地没有移动,守株待兔地盯紧了两名外线卫的举动,然后进攻护锋迈克·鲁帕蒂的位置就被挤了出去,以错位完成了对峙,形成“五VS五”的格局——
这是防守组经常使用的策略,故意制造错位之后,有意识地把进攻锋线球员空缺下来,尤其是进攻护锋,让他们变成游手好闲的废棋,进而为防守组在其他部位制造出人数优势,比如说外线卫从外侧形成突破,对四分卫展开突袭。但这一次,却是进攻组的主动变阵,出其不意地打破了双方平衡。
进攻锋线两侧的布恩和克拉布特里没有冒然上前,而是等待着外线卫的发力,如果是冲传施压战术,那么他们就主动形成对位;如果是后撤步二线防守,那么克拉布特里就可以制造出时间差的空档,成为传球目标。
尽管布恩将成为一枚废棋,却能够让旧金山49人在前线对峙中占据上风——更何况,有必要的话,陆恪完全可以利用布恩的掩护自己持球冲跑,从左侧完成突破,这也就相当于阅读选项进攻的一种变体。
果然,绿湾包装工选择了前场施压突袭战术!
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陆恪宣布开球之后,脚步稍稍做出了调整,视线快速横扫,捕捉到了锋线对峙的状况,于是就在后撤步中放弃了传球的打算,转身将橄榄球交给了高尔,按照原计划执行地面推进。
此时,被迫“赋闲”的鲁帕蒂和位列在左侧倒三角站位顶点的塞勒克,拖延了半拍,跟随着两名内线卫的动作而齐齐上步,双双以一个右斜线六十度角的侧身前冲,分别对位两名内线卫,卡住了他们的防守路线。
然后,整个前线对峙就形成了“七VS七”的阵型。
换而言之,绿湾包装工在前场囤积重兵,旧金山49人也同样在前场布下天罗地网,从轻快灵动的长剑对决演变成为笨重强硬的盾牌撞击,瞬间就迸发出了耀眼的火花,而提前布局的陆恪成功抢占先手。
最后,当陆恪宣布开球的时候,只有左侧的博尔丁和右侧的洛根两名球员,朝着正前方冲跑了出去,作为烟雾弹牵制住对方二线防守的注意力,让他们不要立刻识破旧金山49人的战术。
但即使是两名球员的跑动也是有讲究的,洛根与角卫谢尔德斯形成对位,一路直线前冲,摆出了全力冲刺的势头,不仅让谢尔德斯不敢丝毫怠慢,还牵制住了安全卫的注意力。
而博尔丁则是另外一番面貌,前冲五码与角卫戴文·豪斯形成对位,但仅仅只是一碰就走,随后就转身朝着站在不远处的安全卫摩根·博内特冲了过去,以自己的身体卡住了博内特的位置,进一步为地面推进制造出一条通道。
现在,就看弗兰克·高尔的了。
……
高尔没有把自己的速度完全提升起来,因为在密集人群中,冒然全力提速的结果可能就是直接撞墙。
踩着脚尖、调整重心、小腿发力,高尔的脚步轻盈而灵动地在密集人群中寻找到了一条狭窄的推进线路,但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越过斯坦利和古德温之间的缝隙,接着又绕过霍克与塞勒克的纠缠。
视线余光甚至可以捕捉到霍克脸上的惊恐,但高尔以小碎步快速朝前推进,然后霍克的脸孔就成为了一道流光,转眼就滑向了身后,不过两个转身的跨步高尔就已经顺利突破了两条锋线纠缠的楚河汉界,球场就已经在正前方铺陈了开来。
左侧,豪斯正在调整重心。
斜前,博尔丁与博内特纠缠对峙。
仅仅只是一个脚步调整的瞬间,高尔就已经完成了局面形势判断,没有停顿,右脚一抹一扯就把身体朝着右侧带动过去,远离了豪斯,朝着博尔丁与博内特对峙的右侧斜前方冲刺,这就让豪斯的启动补防失去了目标,不得不被迫二次启动,跟在高尔的身后吃灰尘。
蹬蹬蹬!
蹬蹬蹬!
高尔终于把所有速度全部都释放出来,全力前冲,甩开了豪斯,也甩开了博内特,沿着右侧斜线全力前冲,完全爆发出来的速度如同猛虎一般,气势彪悍地朝着端区方向全面冲击,十码!十五码!整个冲跑势头迸发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声势,瞬间就让绿湾包装工的后防线风声鹤唳起来——
仅有一名缀后防守的安全卫MD·詹宁斯(MD Jennings)成为了最后防线,他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脚步,朝着高尔全力飞扑过去,用肩膀撞到了高尔的大腿和腰部附近,严重破坏了高尔的重心,脚步就变得荒腔走板起来。
紧接着,拍马赶到的角卫谢尔德斯顺势再次侧面撞上了高尔,这才彻底让高尔的前冲势头被完全破坏,倒地结束了这一次推进。
二十码!
高尔的地面推进足足完成了二十码,从三十码线直接就来到了十码线,一鼓作气就站在了红区边缘!
危险!
整个蓝堡球场都嗅到了强烈的危险,球迷们爆发出了雷声轰鸣般的嘈杂声,试图破坏进攻组的战术布置。
直播镜头捕捉到了站在场边的罗杰斯,他有些焦躁,没有坐在长椅上翻阅战术手册——毕竟现在才刚刚开场,既定战术都还没有打开,现在翻阅战术手册也没有太多意义;更重要的是,他的视线完全注视着球场之内,他清楚地知道,如果开场就被陆恪率先打开局面,那么后续比赛将会多么困难,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他自己的失误,这绝对是千不该万不该的。
“轰轰轰!”
全场所有主场球迷都团结了起来,竭尽全力地为客队制造障碍。
第1551章 抢占先机
当进攻起始线切入红区的时候,对于攻防双方来说,比赛强度都将提升一个台阶,而覆盖面积全面集中的防守组则能够稍稍占据些许优势。
一档十码,同时也是一档达阵。
陆恪选择了快速短传,找到了上场比赛发挥出色的塞勒克;塞勒克也不负众望地完成接球,并且在密集防守区域之中推进了四码以上距离。
但没有想到,开球之前克拉布特里的早动犯规却直接让这一档进攻被宣布无效,而且还被罚掉了五码。
于是,旧金山49人被迫退出红区,站在十五码线之上。
陆恪也没有急躁,重新召集队友,重新布置战术,重新完成列阵,调整呼吸和节奏,从头开始布局,然后就再次宣布了开球。
“攻击!”
在多线路进攻阵型之中,陆恪站在遭遇凶猛撞击的口袋里,脚步稍稍停顿调整了一下,没有立刻选择传球,刻意制造了延迟出手;但同样也没有过多迟疑,利用自己的脚步移动制造出了屏风短传的效果,紧接着就快速出手,送出了一记五码短传。
传球目标是——
安匡·博尔丁!
同样是多线路进攻,但这次三叉戟调换到了右侧,博尔丁与洛根、塞勒克搭档,三名球员在开球之后就快速出动,站在前列的博尔丁与洛根一左一右地朝着两个相反方向前冲,而塞勒克则稍稍调整了脚步,落在了两个人的身后,直线前冲。
整个跑动路线就如同等边三角形拉成了等腰三角形一般,前排两名球员的速度明显比置后的一名球员更快。
绿湾包装工的二线防守再次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防守漏洞:角卫谢尔德斯瞄准了塞勒克,外线卫迈克·尼尔则跟上了洛根的脚步,剩下的空档则是安全卫MD·詹宁斯对位盯防博尔丁,这是一个隐形的区域防守,进攻球员和防守球员都没有形成完全贴身,而是在脚步移动中覆盖区域,视线余光依旧在观察陆恪的传球;但问题就在于,覆盖区域没有完全收紧!
博尔丁与詹宁斯的站位之间约莫有五码左右,在博尔丁的全力冲刺中,五码也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情,所以詹宁斯降低了重心,没有冒然上步卡位,避免丢掉自己的防守位置,但博尔丁的脚步却突然一个急停急转,在十码线附近转过身,根本没有给詹宁斯防守卡位的空间,然后陆恪的传球就已经送到了。
传球。
接球。
两个动作就如同节拍器一般,短短的五码传球,手起刀落就已经送到,然后博尔丁就已经控制住了橄榄球——陆恪的传球控制还是不够细腻,明显旋转不够,以至于力道有些冲;但陆恪的传球基础非常出色,博尔丁还是及时控制住了橄榄球,转过身就朝着詹宁斯前冲了过去!
詹宁斯率先上步,尼尔也从侧面横冲了过来,但博尔丁还是又成功推进了五码,在五码线上遭遇了撞墙,直接倒地。
二档五码,同时也是二档达阵。
“又是一次防守漏洞被陆恪抓住,没有任何迟疑地就完成了传球推进!干净利落!”
“细节就可以看出来了,开场之后,绿湾包装工把注意力放在了传球防守上,但防守锋线却没有能够给陆恪施加足够的压力,目前为止,陆恪没有任何一次仓促出手,这是致命的!因为陆恪拥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观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他顺利地抓住防守漏洞——即使只是一点疏忽,他也能够转换为优势。”
“增强二线防守,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前线对峙没有能够制造足够威胁,陆恪还是能够很好地适应比赛。其实,我们可以看出绿湾包装工的防守策略:在今天的特殊天气情况下,传球准度和控制确实会受到影响,再加上客队进攻组残缺不全的接球阵容,主队确实能够拥有更多机会。”
“事实也的确如此,只要加强二线防守,掐断传球路线,那么陆恪的传球就会陷入困境,这是一个正确的思路,但实际比赛中,却给陆恪留下了太多调整时间,反而是让陆恪渐渐把传球手感调整起来,现在主队防守组必须调整策略才行,前线必须施加更多压力,否则仅仅依靠计谋,主队防守组真的很难抢到上风。”
演播室之中,作为居高临下审视全局的旁观者,立刻就捕捉到了关键,两支球队战术室里的团队也不例外,现在的关键是:应该如何调整?什么时候调整更为恰当?贸贸然地改变战术是否会被对手牵着鼻子走?还是应该给现有战术更多尝试空间?
球场之上,比赛时间依旧在前行,而陆恪的战术执行也依旧没有停顿。
“攻击!”
同样是多线路进攻阵型,但这一次,陆恪则采用了不同战术安排,他利用右侧的三叉戟作为掩护,脚步调整之间就把橄榄球传给了延迟一拍启动的弗兰克·高尔,把高尔当做右翼列阵的第四名接球球员。
塞勒克、洛根和博尔丁已经用不同的跑动路线把防守球员牵制住了,而陆恪的延迟出手则能够为高尔赢得更多推进空间,甚至直接闯入端区。
但此时距离端区着实太近太近,只有区区五码空间,防守组站位的密集程度更上一层楼,而且三叉戟牵制防守球员的活动空间也被压缩下来,然后就可以看到,高尔才刚刚接住橄榄球,不同方向就冲出了三名防守球员完成包夹,根本没有给高尔留下任何推进和活动的余地。
紧要关头,高尔保持了积极姿态,凭借着自己的跑卫身躯,强行突破,即使寡不敌众地被两名防守球员率先擒抱住了,但他还是不断尝试寻找着角柱的位置,试图用橄榄球触碰角柱的方式完成达阵;紧接着第三名防守球员就飞扑了过来,直接把高尔的上半身撞到了界外,联手自己的防守队友终结了这一次进攻。
于是,高尔就被摁倒在了一码线上,就差一码,区区一码,却还是没有能够切入端区。
三档一码,也是三档达阵。
站在场边的哈勃快速指挥起来,在全场雷鸣的噪音声之中,陆恪耳机里的对话声都变得断断续续起来,这也迫使陆恪不得不转过头,与哈勃进行了手势的简单沟通,确定了战术之后,这才转身快速完成战术布置。
旧金山49人对进攻阵型做出了调整——两名近端锋加入了进攻锋线的行列,前线再次堆积了七名球员,陆恪站在了手枪阵型之中,两名外接手则如同左右护法一般分别平行位列在两侧,而跑卫则依旧站在陆恪身后的四码位置。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两名外接手,从最前列的位置后撤到了陆恪的平行位置,并且向内收缩到了口袋保护的范围之内。
这又是什么伎俩?
绿湾包装工没有时间细细思考了,防守组教练唐姆·卡珀斯(Dom Capers)只能根据赛前的准备完成红区布局,主教练麦克·麦卡锡的缺少变化还是不可避免地迎向到了整支球队,但现在也已经是开工没有回头箭了。
防守组站位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三名防守锋线和三名线卫全部都在第一线整齐排列,另外还有一名线卫和一名角卫站在了他们的两端,保持站立式起跑的姿势,这也使得锋线对峙方面,他们足足拥有了八名球员。
剩下三名球员则全部集中在了中央地带,以三角形的站位对准了陆恪的位置,视线死死地瞄准了两名外接手,做好了随时完成防守的准备。
换而言之,绿湾包装工几乎是复制了旧金山49人的阵型——但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防守组教练是来不及“复制”战术的,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绿湾包装工采用了对位防守战术,根据近端锋和外接手的站位做出了调整,同时还有防守组队长的临场应变,然后就这样一比一地把旧金山49人的阵型复制了下来。
对位防守?
陆恪的视线跟随着自己屈膝的动作压低了下来,如同鹰隼般死死地瞄准了对手,然后就做好了动作,正式宣布开球。
“攻击!”
全线压上!
旧金山49人位列在进攻锋线之上的七名球员全线压上,以硬碰硬的姿态形成了抗击;同时,两名外接手也一左一右地朝着进攻锋线外侧边缘封堵了上去,这也就使得进攻锋线的成员数量上升到了九名,如同一把扇面般,“刷拉”一下就直接敞开,形成一道堤坝,把防守组的所有冲击全部都正面封堵下来。
陆恪以视线余光瞥了一眼,随后就证实了自己的想法:果然是对位防守!
不仅仅是防守锋线两侧保持站立姿势的那两名防守球员,还有站立在后侧的两名防守球员,第一反应都是朝着外接手的跑动路线对位了上去,这也使得正中央的空档就这样大喇喇地暴露在了陆恪眼前。
一个转身,陆恪就把橄榄球递交给了高尔,这不是传球进攻,而是地面进攻,两名外接手都是故意摆出来的烟雾弹,包括跑动路线也是如此,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之间,陆恪就再次抢占到了先机!
第1552章 正面突破
“攻击!”
弗兰克·高尔站在原地调整着自己的脚步,故意摇晃着上半身,以此来破坏对方防守球员的提前判断,稍稍等待了片刻,然后就看到陆恪一个转身做出了交递橄榄球的动作,小腿和脚掌就如同弹簧一般释放出力量,顺势上步,从陆恪手中接过了橄榄球,紧接着陆恪就朝着侧边让开位置,双方对峙的局面就出现在了眼前。
高尔用视线快速横扫一圈,寻找着突破的通道,瞬间就看到了正中央强强对撞之后逐渐开始崩塌的人墙,没有任何迟疑地踮步前冲,短短五码不到的空间,一个跨步、两个跨步、三个跨步,高尔就将自己的前冲力量全部积蓄起来,然后双脚并拢往前跳跃,就如同体操的跳马一般,利用助跑的力量把身体完全抛了出去。
“嗖!”
高尔的整个身体就这样高高飞跃起来,从互相碰撞互相纠缠的锋线人墙上空飞跃过去,但力量还没有来得及全部释放,紧接着就撞击到了一个障碍物。
“砰!”
留在正中央的安全卫——强卫摩根·博内特就全力往前冲撞,试图用自己的身体铸就一道血肉长城,但所有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速度和力量都达到了极致,这也使得博内特和高尔的节奏没有能够契合在一起,最终两个人的头盔碰撞在了一起,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在全场轰鸣的呼喊声之中依旧清晰无比。
声音清脆,却终究还是没有能够把力道契合在一起,反而是博内特丢掉了自己的重心,朝着外侧甩了出去;而高尔仅仅只是改变了飞行方向,但身体还是顺势前行,以一个前滚翻式的向内蜷缩身体完成了落地。
呼啦啦。
呼啦啦。
高尔顺势就倒在了端区之中,一片流光溢彩的绿色与白色蜂拥而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