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文化帝国(贫道)-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任何东西看的多了做的久了,那都会产生一种审美疲劳,事实上对于现今军队宣传系统的一些表现,他就相当的不满意,认为现在的宣传手段已经有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很多东西都是三十年前在用,六十年前还在用,可能有细微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却不足以消除人们的审美疲劳,所以一直是有所微词的。只不过私底下不满意归不满意,但从他自身来讲,也不可能马上就拿出一个全新的东西或者是宣传手段来推广出去。
以前的老玩意腻味是腻味,但也代表着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所以在最近一两年。他看的纯思想xìng理论xìng著作多了,而那些相对来说比较通俗的东西。则是接触的少了。对于他这种身份地位,和有过革*命经历的老人来讲。那些所谓的通俗文学特指军事以及军队方面的通俗文学,在他看来根本就不接地气,一点儿都算不上通俗。
只不过今天手上的这部小说,显然不在他看不上眼的范围之内,而且恰恰相反,在看了短短一个开头之后,他就被这部小说给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以至于自己孙子在一旁胡闹都没有心情去管教。
书上的那个什么李云龙,还真他m的写实啊。老人只觉得眼前一亮,就仿佛是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月,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小兵呢,可却一点儿都不妨碍自己对那些将领们可能还称不上是将领,只是一些营团长级别的领导而已死命地崇拜,天天幻想着自己也马上立一大功,然后也能带着一队人马跟侵略者和国*军们大战一场。好像同属一个纵队,但是驻扎在相邻驻地的某个团里面,不就有这么一个类似李云龙的团长么?不过那位团长的事迹也都是听人说的而已。并且没有手上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这么xìng格分明。
不是高大全的主角,在现在来说还比较罕见,但在左家老爷子眼中,却反倒是一种异常鲜活的真实。本来就是这样嘛。以前革命队伍里面,虽然说也有不少的书生,但到底还是土老帽泥腿子居多。这些人要是高兴起来,那就好的跟什么一样。普通的小兵蛋子也可以和他们没大没小。可一旦心里不痛快了,那是逮着谁骂谁。脾气暴躁点儿的还敢跟上级吹胡子瞪眼。
真实,真的是太真实了啊。
虽然说从这部小说的主角身上,人们除了闪光点之外还能看到很多的小毛病,譬如说小农意识的狭隘,譬如说凡是讲究个一亩三分地的“地方”保护主义,而且还有脾气不好跟狗一样容易翻脸的坏毛病,但正是这种不间断出现的毛病,却让主人公显得异常真实,仿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抗战英雄,从那个惨烈的年代撕开历史的桎梏走到了人们眼前。而且这些小毛病,也同样更好的衬托出了主角的闪光点,让那些优点在小毛病的衬托之下,显得格外灼灼生辉。
嘿嘿,一个打仗和纪律方面两头都冒尖儿的部队刺头?
这种人老爷子可是见得太多了,抗战时期他自己所在的dúlì大队就是,后来出任军事主官,再后来又到了政工的工作岗位上,因为时代和具体环境的不同,虽然再没有看到这种个xìng鲜明的队伍了,但最初的印象却一直都停留在他的心里。以至于现在一看到这部小说,看到那个活生生的主人公李云龙,他就忍不住嘿嘿直笑,感觉是回到了年少时分。
“怎么样,爷爷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啊?”见自己爷爷完全沉浸在了书中的世界里,眼看着已经过了一个小时的左宙舟,终于是再也按捺不住了,趁着老人口渴摸索茶杯的空档,男生赶紧凑过去,不停地吹起了耳旁风。
被左宙舟这么一打断,老爷子倒也反应过来,猛然一抬头起来,忽然就觉得怎么今天下午的阳光就这么刺眼呢,感情是自己好长时间没有挪窝了。再然后,他就感觉到了后颈和两个肩膀上传来的酸涩感觉,想来是这么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老胳膊老腿儿也提出了抗议。不过心情大好之下,他也顾不上一旁老伴儿丢过来的嗔怪之sè,满脸心情舒畅地不停点头:“不错嘛,这本书写的非常真实,颠覆了以往那些样板戏设定的英雄形象,不过却让人觉得更加鲜活,也更容易接受这种主人公。我看呐,要是宣传得当,这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军队里一种全新的宣传形象,让已经有些脱离群众的子弟兵,再度被老百姓接受和喜爱。”
“不要一说就这么高屋建瓴嘛,爷爷你就看一下,这本小说的前途怎么样,要是大家都喜欢的话,你能不能给这本书做个宣传,我觉得军队里面肯定能火起来。”左宙舟急不可耐地问自己爷爷要待遇了。虽然对于很多事情还不甚了解,但他也知道。要是爷爷能站出来为这本书说上两句话,那么身为“资料整理者”的自己。那也是能搭上一条超级顺风船的。
左老爷子闻言考虑了一下,就在左宙舟急的快要上火时,忽然回头赏了他一个没好气的眼神:“怎么对于这本书,你就这么着急上火呢?可不要告诉我这本书是你写的。”
老太太在pángbiān笑着看自己孙子的窘样,也不说话,倒是左宙舟一阵期期艾艾之后,居然很是理直气壮地拍拍胸口:“爷爷你可别小瞧人……”然后声调从气势十足的高昂陡然降低了好几个音阶,一下子变得不那么自信起来:“虽然说我不是作者,但可是为真正的作者提供了很多写作素材的!人家已经说了。这本书出版发行以后,会tèbié在作者下面注明资料收集整理人的名字,所以说这本书也有我的心血,不行么!”
老爷子闻言眼睛也大了一圈,像是在看火星人一样,可随机就噗嗤一笑,很是玩味地摇着头不说话了。
……
转眼间就到了12月的月底,想起前世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起来的圣诞节。杨一就觉得还是现在比较好,虽然在东南沿海的一些一二线城市里,也开始出现了过圣诞节的苗头,但这种苗头终归还只是小范围内流行。比如一些外企的白领阶层,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生中间,想来那些中西部的内陆城市。应该是还没有这个习惯的。
不过他倒也没有打算,仗着自己重生者的优势。就去打压这些国外的舶来品,有些东西比如说畅销书。他知道是什么因素造就了它们的火爆,但对于莫名其妙就成为了华夏人必过节rì的圣诞节,这个节rì是如何兴起的,他就不明白了。就算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和见识,也只能依稀说出一些模糊的理由,比如说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之类。而这种大形势的走向,恰恰是他身为重生者也无法改变的。
所以不能改变,就等着rì后的享受好了,杨一石民族文化的提倡者,但显然并不信奉民族文化沙文主义,所以对于圣诞节情人节一类的洋玩意儿,也就是想到了就感慨一下,并没有其他的打算。
他现在的注意力,全都放在离年底的图书大派送上面,再过三天,就是新的一年,而在元旦伊始之rì,阳一文化在越州最后的狂欢就将上演了。以后即便随着阳一文化航母集群的壮大,可能还有产业会落户越州,回到这个阳一文化诞生的地方,但那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有些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永远找不回来。
“杨总,杨总你是不是找了什么公关,怎么你的《亮剑》还没有正式出版,《解放军文艺》上面就在为你的书宣传造势了?”兴冲冲找过来的,是阳一出版的老夫子赵书仁,因为杨一身份的特殊,所以一般情况下由杨一撰写的作品,都是不经过出版社编辑部那边,而是由罗戈或者是伍石负责cāo作,拿到印刷厂那边直接付梓出版的。可现在他却脚下生风般冲了过来,显然也是有什么事情给激动到了。
“您老喝口茶,坐下来慢慢说。”看着赵老夫子挥舞着手上的一本杂志,少年不由得哑然失笑,这位老人当编辑也是大半辈子的时间了,看一旦看到图书业和出版业有什么重大新闻,仰或是阳一出版又发现了什么好书,他都会满腔热情地找上自己聊上一阵,也算是把一辈子心血都投入这个行业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杨总,你可别说这件事情你不知道,刚刚我问过罗总了,他说《亮剑》是他去印刷厂那边负责的,可宣传方面并没有插手,就连上了《解放军文艺》,都是我跟他提到了他才知道!那你说,我不来找你还能找谁?”赵老夫子平时在工作场合下,都是称呼杨一为杨总的,显得很是正式,不过私底下,两人倒也有些忘年交的架势。现在看杨一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稳坐钓鱼台的模样,老夫子顿觉这家伙的嘴脸如此可恶,简直存心吊人胃口。
“我看看上面怎么说的……”
赵书仁虽然“恶狠狠”地瞪着杨一,但无奈老人一辈子和书本打交道,怎么都表现不出来那种凶神恶煞的气势,发现自己这一套对少年不管用以后,他也只能没好气地端起茶杯,静待杨一看完报道再说了。
481。凭借力
()“英雄总是契合于时代而生的,所以华夏古语言之,时势造英雄。高速更新。。然而一个脱离了时代的英雄,又怎么能算作是真正的英雄呢?当杨子荣,铁梅,阿庆嫂已然渐渐远去,而新的英雄尚未诞生之际,我们才遽然惊醒,原来不是我们不再需要英雄,而是那些英雄渐渐脱离的时代。看不到时代的影子,又如何能让新相信那些英雄是真实存在过的呢……”
“作者对于一个人民军队将领的塑造,显然是极其成功的,这种成功表现在主人公那些植根于人民群众的人格优点之上,但是更表现在那些同样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小小缺点上面”“。或许用缺点来描述,并不是太恰当,而已人格的多样xìng来表达更为适合。基于这些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你我他都可能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作者杨一把一个小说中的角sè,成功转化为了曾经真实存在的人物……”
“而在个人写作的成功之余,他也同样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我们的英雄不再是那些为了任务和职责进而显得缺少几分‘人味儿’的机器,而是一张活生生的面孔。主人公个人的存在经过无限放大以后,反而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象征,成为了群体印象的代表……”
前面的评论不像是政治化军事化的产物,倒有些像是掺杂了浓厚个人主义sè彩的抒情。杨一咧咧嘴,目光直接转移到落款上面,才发现是解放军金陵军区某部文工团上校的文章。难怪带有这么鲜明的文艺气息。不过这一篇评论能放在一本全军杂志的第二页,显然也是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审批才对。
而在这片评论的下方。还有一则消息,为了让全军指战员和战士们深刻学习亮剑jīng神。也为了丰富基层连队的jīng神生活,金陵军区已经指定了《亮剑》为基层连队读书项目的重点推荐图书。
“哟,这不跟我们炎幻网一样的xìng质吗?”看到这一则消息,杨一顿时就笑了起来:“看到没有,还是总编tèbié推荐,有了这一道命令,我估计《亮剑》的销售还能再上好几个点。”
赵书仁见杨一终于发话了,赶紧盯紧了少年:“你到底是在哪里抱上的大腿?连这种级别的刊物都撰文帮你发话了?”
杨一就摇摇头:“只能说是机缘巧合而已,我可没有抱上什么大腿。赵老您就醒醒吧,《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你以为真是我发发话就能上去的地方?也就是一个朋友想要给自己谋点儿福利,当做是特殊渠道的敲门砖,所以在把我这本小说推荐给了他的家长。不过那种能影响军队宣传系统的大人物,想来也并不在乎我们这点儿感激吧?他们觉得这本书不错,所以也就拿到上面推广了,仅此而已。”
听杨一这么说,赵书仁一开始的激动也渐渐冷却下来。回到了往常那种冷静思考的状态:“那倒也是,既然这么说,这种助力也只是可一不可二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次我们要借好这阵东风。把《亮剑》乃至于阳一文化的名头好好打出去。”
杨一就点点头,其实赵书仁不提醒,他这位来自后世的“营销高手”。也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
“怎么样,你看。相关的营销计划书已经在这里了,你看看还有什么遗漏的没有?”罗戈是这次《亮剑》销售计划的cāo刀人选。因为“跟在”杨一身边rì久,胖总自认为也把杨一的营销手段给偷师了个仈jiǔ不离十,于是在计划书敲定的那一刻,就很是兴冲冲地找上杨一,要让对方看看自己的大作。
可是当杨一看到了上面的什么广告效应,什么场地选址等等一系列以前自己用过的老套路之后,不由得很是失望地摇摇头,语重心长道:“这个……这个……罗哥,你要学的东西,好像还很多啊。”
“什么意思!”胖总顿时就大怒了,一张肥脸险些抵到了杨一额头上。
“自从左宙舟的长辈介入并且为这本书说话以后,这就不再是一本商品了,你要把它当做是一种‘筹码’来看,亏你家都是当大官的人,居然连自己祖辈父辈十分之一都没有学到,难怪仕途无望只能转而在商业上面发展,而且还是半吊子……”杨一心情大好之下,也不介意和罗戈开开玩笑:“我猜你家里对你肯定很无语,如果他们知道你现在的想法的话。”
“那你说怎么弄?我不都跟着你学的吗?”胖总不服气了,他决定要是杨一不能说个一二三出来,自己也不介意给他点儿颜sè看看,让这小子知道什么叫胖子之怒。
“还能是什么?白送啊,送给军队,当然,现在国内部队数量这么多,把我们卖了也就刚刚满足军队的需求,就从金陵军区送起吧,当做是军民共建的项目,至于接下来嘛……”
杨一话还没说完,pángbiān的罗戈已经呆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微微翕张的嘴巴都有些合不拢了。
是啊,他怎么就没想到呢,送点儿图书的成本,跟送给军队的大人情比起来,那还能算是成本嘛?如果在现在这个档口,在军队高层将领对于《亮剑》都毫不吝惜自己赞美之情的档口,阳一文化以军民共建的名义送上一批图书,那么能不能弄到一张护身符先不说,光是在某些强力人物心中留下的好印象,就足以值回送出去图书的票价了。而且这个动作不是炒作胜似炒作,如果能够考虑的更全面一些,难说就不是阳一文化的一个契机,一个被宣传部门树立为典型的契机。
果然是妙招啊,果然是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厉害!”不用说,胖总刚刚还满心不服气的念头。现在已然是荡然无存,只剩下莫名的兴奋和对杨一的敬仰之情。要是他也知道后世的网络流行词。现在多半是要求着少年收下自己的膝盖才对。
pángbiān伍石相比于罗戈的表情,倒是显得更为坦然一些。因为在最初听到杨一的这个想法时,他自己就是这种表情:“能把畅销书和商业活动做成主旋律的,也就是我们杨总了,我现在只有一个看法,杨总你就是为图书业而生的人。”
只是一个图书业?我是为了华夏文化好吗?杨一在心中轻轻一笑,并没有对这个说法有什么表示,而是敲了敲桌子:“说起来,我这也算是有点儿发国难财的意思,借着刚刚过去的这一场洪水。普通民众们对于子弟兵的好感又重新回到了一个高点上面,所以才想到了这样一个法子。如果cāo作得当,不但是来自军队方面的采购,普通读者那边也会是一股强有力的购买力。当然了,具体怎么样去做,还要看接下来的行动。”
可是接下来的行动,已经不需要阳一文化再去劳心劳力了。
在罗戈出面,通过自己家的关系以及左宙舟的搅和,和金陵军区方面搭上线并且表示了要支援基层连队图书馆建设后。国内有关《亮剑》的热cháo,再度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面。
首先是解放军报的消息,相比于文艺xìng质更加浓厚一些的《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显然具备更加明显的政治优势。而当一篇作者署名为总政某部某领导的文章,在这份报纸的第三版上面发表时,《亮剑》就已经彻底脱离了单纯的文学畅销书身份。转而变成了一种无法无视的现象。
“小说并未回避历史,也不去刻意营造一个传统的正面人物形象。但正是这种不粉饰不盲从,着眼于真实的历史和最为朴质根本的人xìng。才让这样一个革命军人的形象得到了极大的升华……而这部小说的出版,也标志着军队文学的创作,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果说以往的样板戏已经让观众们感到了厌倦,那么我相信这部小说绝对可以让读者耳目一新。”
这个面向全**队的机关报纸,第三版是国内新闻,而按照惯例,只是介绍一本抗战小说的文章社评,应该是放在第十一版长征副刊上面才对。
位置的变化,也隐隐透露出一种上层对于这部小说的看法。
很快,继总政方面这个本来就是以宣传为本职工作的部门之后,总参谋部,总装总后,都陆续有各级将领发表对于《亮剑》的看法。而从军队媒体上看,在《解放军报》明确表示了对《亮剑》的好评,以及顺带提到了阳一文化军民共建的深明大义举动后,很快就有《环球军事》、《华夏国防报》、《军事记者》等等一系列军委机关的喉舌,开始对《亮剑》进行全方位大深度的报道。别说军队这种xìng质的存在,在对外宣传上本身就只能有一个声音,甚至从这些实名署名的评论上看,这些军人对于《亮剑》的真实看法,也是充满了相当程度的好感。
而这种好感,也很快就从军队方面传染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媒体上。
这一次首先发言的是《人民rì报》,虽然只是发表在文艺副刊上面的文章,但能够登上全国第一报纸,却又是普通媒体渠道的宣传所不能比拟的。
而《人民rì报》上的文章一经刊登,其他媒体的跟进自然不用说,阳一文化倒是首先迎来了一位让人有些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客人。
新华总部方面,京城批销中心的主任郑国枫,亲自来到了阳一文化。
看着杨一犹自不明所以的傻样子,罗戈在倒抽冷气之余,也不由得满肚子气恼和无语:“换个简单点儿的说法,这位郑主任就是挂着国字牌的华夏第一渠道商和直销商,现在懂了吗?”
482。大贩卖时代
()杨一笑着摇摇头,但却并不是故意耍弄胖总以此为乐,而是少年在心里有着别样的想法。
虽然国字号的新华,永远是华夏无可争议的头号渠道商和经营商,但在后世里,也未必就不是没有人通过互联网,来给予了这个国字号的庞然大物以巨大压力。那时候不管当当仰或亚马逊中国,在图书市场的网络化方面,都让这个身躯庞大难以随便做出应对市场动作的企业,很是损失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那些借助互联网而蓬勃成长的网络书店,以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革*命为依托,硬是在有着国家政策无限支援的新华书店身上,给咬下了大大的一口蛋糕。而且换做是私营或者外资企业,绝对会痛心疾首的损失,表现在新华方面确实近乎无动于衷。
想到这里,杨一也不禁感慨,背后有着中宣部和中国出版集团作为靠山,新华果然就是个不愁吃穿的大家小姐。不过有了自己这个重生者以后,再把书店经营的网络化提前那么一两年,不知道这一世从对方身上啃下来的肥肉,会不会让一些人肉痛。
“我实在是很疑惑,你到底是看不起新华系统和那位批销中心的主任呢,还是真的不明白这位大人物此次南下的意义?”罗戈就有些吃不准少年的路数了,说对方不明白那位郑国枫郑主任的来头吧,可对方明明才给出了‘免费向部队提供图书,进行军民共建’的点子,可要说这小子看不起新华系统的人吧。他脸上这个笑容又实在不像。
反倒有一些,那种智珠在握的淡然。
“行了。我知道了,这位郑主任就由罗哥你来接待吧。如果对方表示想见我的话,我再去也不迟。”杨一摇摇头,心思已然飞到了其他地方:“新华方面都已经派出这种级别的角sè过来,那么毕竟我一个小孩子,就算不出席会面,对方也不至于拿这个问题当做借口刁难我们。而且退一步说,现在《亮剑》可是全国媒体都在热捧的书籍,就算这位郑主任心眼比较小,也不可能拿这种带有政治任务xìng质的差事开玩笑!你就放心吧。”见罗戈脸sè不对。杨一赶紧出言宽慰道:“而且等到明年开年,我有一种预感,我们的钱可能会不够花了,就算是《亮剑》能够大卖,三个月超过两千万码洋,我也是同样的看法。”
“不够花?”罗戈的胖脸瞬间就变了颜sè,一副痛得死去活来的架势:“怎么可能,来,我们来算一下云中书城的出让金。在减去了银行的贷款之后,还剩下一千七百万左右,这笔钱已经用在魔都的新总部和两个物流仓储中心上面了。算是收支平衡,然后在元旦和农历年之间这段时间。估计溪止的旅游收入能小创一个极度新高,财务那边已经做过预算了,应该是四百万上下。再然后是年底的图书热卖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