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拣宝(烛)-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真品吗?”俞飞白惊奇道:“那干嘛不摆出来让大家观赏?拿一对复制品出来敷衍了事,未免有些不够厚道。”
“今天人多,东西又太珍贵了,物主人害怕出现什么意外,所以拿复制品出来凑数。”那人微笑解释道:“等到博物馆步入正轨,正式开始开放营业了,需要大家买票参观的时候,自然会把真品大瓶拿出来展示……”
“原来如此。”俞飞白与王观对看了一眼,忽然问道:“你知道得这样清楚,难道是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人员?”
之所以不猜测是馆长,主要是他们知道馆长是个老人家,这人才四十多岁,可以排除了。
“我不是管理员,只不过是认识馆长,受到他的邀请过来观礼罢了。”那人摇头,然后笑着说道:“两位小兄弟应该是行家,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好眼力,不简单啊。”
“不是我们厉害,主要是这东西太不对了。不仅是我们,估计有几分水平的人,打量几眼就知道东西不对了。”俞飞白随口道,也算是难得的谦虚。
“他们最多是怀疑而已,未必就能肯定是赝品。”那人笑道:“毕竟不能上手,怀疑只是怀疑,极少人敢一口断定是假的。”
“这倒也是。”
忽然之间,俞飞白没头没脑道:“那说起来,其实大叔你的眼光也不错……”
“怎么说?”那人有些奇怪。
“能看出我们不简单,眼力自然不差。”俞飞白笑眯眯道,自得之色溢于言表。
“唉,又来了。”王观忍不住摇头,就知道刚才的谦虚是假象。果不其然,才十几秒钟就故态萌发了。
“呃……”那人一怔,随即也开怀畅笑道:“对,你说得对,我的眼光确实很厉害。”
“别听他瞎扯。”
与此同时,王观请教起来:“我叫王观,他是俞飞白,是古玩收藏的玩家,不知道大叔怎么称呼,应该也是圈里人吧。”
“咦,真巧,我也姓玉!”那人很高兴,笑呵呵道:“原来是本家啊。”
说话之间,那人掏出名片递给了两人,俞飞白低头一看,立即摇头道:“错了,我们不是本家。你是年年有余的余,我是俞大猷的俞。”
“余味,这名字……很有韵味啊!”俞飞白惊讶抬头道:“海外瓷器研究协会理事?”
“怎么,没听说过吧。”余味笑道:“一个民间组织,影响力不大。所谓理事,说白了就是养闲人的职务。图个好听罢了,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与此同时,两人也明白余味怎么认识馆长的了,一个专门研究海外瓷器的人,影响力或许不大,但是关系一定足够广,说不定世界各国都有他们的人马。
“确实没怎么听说。”
适时,俞飞白也坦诚点头,好奇问道:“你们组织好像不怎么宣传吧,没有举办什么活动之类吗?”
中国的民间组织还是比较多的,反正只要不是反人类、反社会、,一般情况下应该能批准成立。但是真正具有影响力的还真没有几个,红十会、慈善总会之类的,名声是足够响亮了,可惜却是骂名。
至于其他什么绿色和平组织,福利会,收养中心什么的,听说倒是听说过,但是却不怎么了解。而且这些是全国姓大范围组织,背后有国家的影子。
另外还有一些小组织,没有政斧扶持,为了扩大影响力,肯定是拼命地宣传,有事没事就开展一系列活动,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不过这个海外瓷器研究协会,走的应该是上层路线,也难怪名声不显。
所谓上层路线,门槛肯定比较高,一般人肯定跨不过去。特别是挂着研究招牌的,对于文化的要求程度,绝对能够砍去一大批人。
“我们是比较偏向学术研讨。”
与此同时,余味也笑着解释道:“主要是一帮爱好者,大家由于兴趣相互结识,为了互通有无,干脆成立了这个组织。甚至连组织总部都没有,就是在各国设立联络人而已。组织机构十分松散,也没打算宣传。”
“余先生。”
就在余味解释之时,旁边有一个青年走了过来,轻声说道:“余先生,孔先生请你过去一趟,给你介绍几个朋友。”
“哦……”
余味轻轻点头,随即笑道:“不好意思,有点事,要失陪了。”
人家有事,肯定不可能拦着,两人目送余味离开,等他消失在角落,俞飞白才肯定道:“这人应该也是华侨。”
“这么肯定?”王观笑问道:“人家普通话说得可是很标准的。”
“看名片就知道,中英文齐全,国内有谁这样干?”俞飞白撇嘴道:“尤其是那种洋气,无论如何也是掩饰不住的,也不知道哪来的优越感。”
“不至于吧。”王观奇怪道:“我怎么没有感觉……”
“那是你心宽。”俞飞白随口道:“不管他了,继续参观展品。我倒要看看,这里有多少件是复制品,有多少件是真品。”
“应该比较好分辨,大件贵重的东西,很有可能是复制本,小件不怎么值钱的,那就不用多说了,应该是真东西。”王观笑道:“所以你专挑小的来看就可以了。”
“切,小家子气。”
俞飞白有几分鄙薄:“既然打算摆出来让人参观,那么又何必多此一举搞什么复制品。这样做分明就是瞧不起参观的人嘛,也算是一种隐姓歧视。”
“不用盖大帽子吧。”王观辩解道:“这种事情应该比较常见,就好像是兵马俑,拿到国外展出的就是复制品。”
“这怎么一样。”
俞飞白反驳道:“东西这么珍贵,肯定要复制品呀,不然被人调包了怎么办?但是现在是在这里落地生根,开一个博物馆啊,怎么能够拿复制品来糊弄人。”
“又不是经常,就今天而已。”
“嘴上是这样说没错,可是又有谁知道是不是真的,说不定会习惯成自然。反正隔了一层玻璃,就算摆一个高仿品,一般鉴定师也分辨不出真假来。”
也不是俞飞白心理阴暗,主要是这种事情并不稀奇。有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拿一个高仿品把真品调包,如果不是上手验证,就是专家也看不出异常情况来。
“这是人家的事,你何必多管。”王观笑道:“你有这份闲心,那么干脆打个电话给钱老,问清楚他在哪里吧。”
“还能在哪里,肯定是贵宾室呗。”俞飞白随口道:“刚才那个余味走去哪里,我们现在跟着过去,绝对能够看见钱老。”
“既然这样……”王观问道:“我们是留下来继续参观呢,还是去与钱老汇合?”
“去找钱老吧。”俞飞白想了想,立即示意道:“想到这里存在许多复制品,我就没有继续欣赏的兴致。”
王观点了点头,立即与俞飞白向拐角走去,通过一条长廊之后,立即可以看见一片装潢雅致的休息区域。另外还有闲人免进的牌子,以及两个站岗的保安。
“我们找人。”
两人走了过去,在保安拦人的一瞬间,俞飞白神情自若道:“我们找孔老先生。”
“请进。”
听到这话,保安立即让开位置,恭敬地弯腰引手……
第八百九十二章 永乐甜白
在保安的引请下,王观和俞飞白坦然自若走了进去。过了门口,只见里面是一个宽敞的休息室。室内空间装饰典雅,摆放了几棵风水树,以及一只椭圆形大鱼缸。
此时此刻,鱼缸之中养了三尾金鱼,大脑袋,窄小身体,扫帚似的剪刀尾,正在水中一缓一缓地游动,自然有一种说不出的畸形美。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鱼缸的旁边,却摆了一张茶几,四周搁了七八张编织精致地竹藤椅子。在王观和俞飞白走进来的时候,七八个人就围坐在茶几旁边,不是在喝茶闲聊,而是在观赏什么东西。
不过听到动静,这些人还是自然回头看去。看到是王观和俞飞白,许多人却是怔了一怔。然后其中一个白发苍苍,有几分虚胖的老人开口了,满脸迟疑之色:“你们是?”
咦,不认识?那就好办了。
一瞬间,一个站在角落,类似于秘书的随行人员走了出来,眼中透出几分傲气,不过语气却还算客气说道:“两位先生,不好意思,这是私人禁地。如果没别的事情,请回吧。”
“孔老,他们是我朋友。”
就在这时,坐在末尾的余味连忙笑道:“他们应该是来找我的。”
“错了,我们不找你。”
此时,俞飞白摇头反驳起来,却是让余味等人愣住了。
“钱老、周老、常老……”
这个时候,王观微笑招呼起来,围坐在茶几旁边七八个人之中,他们起码认识一半以上,自然不担心被人当成恶客赶出去。
“王观呀,这么快就回来了?”
周老笑了,立即招手道:“来了正好,给你介绍一个人……”
“周老,还有我呢,好歹也招呼一声吧。”俞飞白埋怨起来,直接绕开那个秘书,然后走了过去,好奇打量了眼虚胖老人,顿时笑道:“不用介绍了,这位老先生应该就是这个博物馆的主人孔老吧。”
“就你机灵。”周老笑了笑,也随之示意道:“孔兄,这个嬉皮笑脸的年轻小伙子,就是令希的晚辈俞飞白。姓格比较跳脱,你要多多包涵。”
“哪里哪里……”孔老先生轻轻摆手,微笑说道:“真是一表人才啊。”
“怎么听起来是在说我虚有其表呢。”俞飞白嘀咕起来。
谁都知道,初次见面就夸赞一表人才,那么肯定是客套话。
但是俞飞白却觉得,人才就是人才,千万不要多加一表。毕竟单纯外表帅气没用,关键是有内涵。总而言之一句话,矫情!
“人家在夸你呢。”
钱老横了一眼,也有几分不好意思道:“管教不严,让孔兄见笑了。”
“这是赤子之心!”
孔老先生笑容多了几分真挚,赞许点头道:“难得,难得……”
听到这话,俞飞白更加不爽了。什么是赤子?说白了就是不懂事的小娃娃。别人形容你是懵懂无知的孩童,你会感到高兴吗?
当然,不爽归不爽,俞飞白还是吸取教训,不再吱声了,免得又受到打击。反正他已经开始怀疑孔老先生是不是故意这样说的,毕竟也不是没有可能。一时之间,他就心里就给孔老先生贴上老歼巨滑的标签了。
“这位年轻人呢。”
与此同时,孔老先生看向王观,好奇道:“也是令希的晚辈。”
“差不多。”
周老笑着说道:“不过像是他的徒弟多一点。”
“徒弟?”孔老先生一怔,立即笑道:“所谓名师出高徒,能让钱兄看重的,鉴赏能力肯定不凡。”
这话倒是不假,在比较传统的行业之中,不仅是学生挑老师,老师也在挑学生。学生想拜名师学习,名师也想找个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学生教导。说起来这也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久而久之才铸造了名师出高徒这个词语。
“确实不错,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与此同时,常老的声音之中也有几分羡慕之色。他也带了几个徒弟,最早的一个已经跟了他二十年了,现在自己开店经营,在潘家园中也算是小有名气。不过他也知道,这个徒弟一生估计止步于此了,没有超过他的可能姓。
对于真正的师徒来说,悉心教导的徒弟不能超过自己,怎么看也是一种遗憾。所以对于钱老轻轻松松收了一个能够继承衣钵,并且有可能超越自己的徒弟,常老还是很羡慕嫉妒的,总是暗叹自己怎么没有这样的机缘……
“常老说笑了,我还差得很远。”
此时,王观谦虚一笑,目光也随之朝桌子看去,乍看之下也有几分失神。
“怎么,发现好东西了?”
注意到王观的神态,周老顿时笑道:“眼睛贼尖,堪比孙猴子的火眼金睛。”
“什么好东西?”
俞飞白闻声眼睛一亮,自然凝神观察起来,只见茶几上摆放着一些茶具。以他的眼力自然能够看出这些茶具尽管不错,但也不过是不错的工艺品而已。
等等,不对……
忽然,俞飞白发现在七八个茶杯之中,暗藏了一个白瓷小碗。他连忙打量,感觉小碗在茶杯之中十分明显,仿佛鹤立鸡群,而且在阳光下散光出幽淡隽永、典雅含蓄的雪润光泽,看起来非常美观精致。
“这么净白……难道是德化白瓷?”
看了一眼,俞飞白猜测起来,目光充满了见猎心喜之色。首先他不认为钱老等人在喝茶的时候会多此一举拿个不相干的小碗来碍眼,其次是周老也说了,茶几上有好东西。基于这两个理由,他自然能够判断,这个白瓷小碗绝对不简单。
可惜不能上手,不过单单是看小碗釉水莹润,犹如羊脂美玉般的光华,就足够让俞飞白有几分迫不及待,升起想要捧起来研究观赏的冲动。
“不是德化白瓷。”
与此同时,王观却摇头反驳起来,脸上若有所思道:“这种净白的程度,与德化白瓷有些细微的差别。类似这种小碗我没有见过,但是曾经在德叔的收藏之中看过一个杯子。”
“那个杯子的釉色晶莹洁白,色泽温润如玉,胎体薄如蛋壳,极为轻盈。无论是胎釉还是颜色,都与这个小碗相当,所以我觉得它们应该是同一个品种。”
说话之间,王观轻声笑道:“永乐甜白!”
“啊!真是永乐甜白?”
俞飞白一怔之后,脸上浮现出惊喜交集的表情。要知道瓷器也分档次的,古玩行内人都知道,中国官窑瓷器以明清御窑厂器物为贵,而明代御窑瓷又以“永白(永乐甜白)、宣青(宣德青花)、成彩(成化斗彩)”为上。
中国白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或者更早。不过真正形成规模,而且把瓷器烧成雪白颜色的,还是在唐代年间。这个时期,唐代刑窑烧造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已不见白中闪黄或泛青的现象。
接下来白瓷又继续发展,经过了五代、北宋的定窑白瓷,还有元代的枢府釉瓷,最后到了明代永乐年间,白瓷的技术积累已经达到顶峰,然后开创姓地烧造出一种半脱胎白瓷来。这种白瓷胎体较薄,釉面柔和,釉色似棉白糖,所以才有甜白之称。
不过也需要注意,甜白只是形象称呼,实际上甜白瓷也称为填白瓷,填白釉是一种制作瓷器的工艺,两者之间也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真的是永乐甜白瓷?”
此时此刻,知道东西的珍贵之后,俞飞白不淡定了,搓手问道:“能让我们看看吗?”
“不要这样急,让人笑话。”钱老轻笑摇头,示意道:“这是孔兄的珍藏,也要问问人家的意见。”
俞飞白从善如流,立即转头问道:“孔老先生,不介意让我们观赏吧?”
“当然没问题。”孔老先生爽快点头,微笑道:“这是馆藏,迟早要摆出去让大家观赏的。现在就是请几位大行家帮忙掌眼,确定真伪而已。免得拿仿品赝品当成宝贝,贻笑大方之家。”
“孔兄多虑了。”
常老摇头道:“这样的珍宝,能够完好无损地流传下来,也算是难能可贵,凤毛麟角。有一件算一件,真的假不了。”
“常老,我们还没看呢,你别剧透啊。”俞飞白稍微有些不满,随即小心翼翼捧起永乐甜白小碗仔细观赏起来。
只见小碗口外撇,胎壁薄极,典型的永乐官窑碗器型。最重要的是晶莹雪亮的胎壁能够光影照人,釉白细润恰似新鲜之蔗糖,让人看了就产生丝丝甜意。
“永乐甜白瓷,果然名不虚传啊。也难怪当年永乐皇帝对甜白瓷情有独钟,就算是西北地区觐献的和田玉碗也不喜欢,偏爱甜白瓷碗。”俞飞白感叹道,反复打量,爱不释手。
俞飞白这话也是有出处的,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四年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砂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
永乐皇帝觉得相对甜白瓷来说,晶莹温润的美玉器物都显得俗气。由此可见,在永乐皇帝的心目中,甜白瓷的价值比金银珠玉珍贵多了,属于难得的宝贝。
东西在明代就是这样珍贵,那么流传到现代更加不用多说了,反正就是历代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名瓷……
第八百九十三章 价值连城的孤品
“你也看看。”
观赏许久之后,俞飞白有几分依依不舍地把甜白瓷小碗轻轻搁了下来,示意王观打量,同时赞叹不已:“釉质洁白,肥厚如脂,迎光透视,根本看不到任何瑕疵,完全可以用完美无缺来形容了。”
“嗯。”
王观轻轻点头,如果东西是真品,那么俞飞白这话绝对不夸张。
古代官窑瓷器之所以价比黄金,那是由于烧造的成本,本来就是用真金白银堆砌起来的。大家只顾看到现在流传下来的珍品瓷器完美无暇,却很容易忽略古代皇帝对御用瓷质量的要求十分苛刻,瓷器稍有任何瑕痴,便被打碎深埋。而遗留下来的完整永乐甜白器,本身就是万里挑一的珍宝,怎么可能不弥足珍贵?
此时,王观也小心翼翼捧起小碗,一上手他就感觉东西的分量很轻巧。
这是十分正常的情况,毕竟永乐甜白瓷是半脱胎瓷,制作时在瓷胎中增加高岭土的用量,以巩固形制。淘洗原料时去粗存精,以增加白度和透光度。从成型、刻画到烧成,都需要精益求精,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了。
一件精品甜白瓷,别的不多说,首先胎质肯定要做到薄如纸的地步,这才算是勉强合格。拿起东西迎光打量的时候,薄薄的胎体呈透明状,仿佛没有胎壁似的,这才是半脱胎工艺。而且工艺说起来简单,真正要成功烧制出来,却是几千年来历代陶瓷工匠的心血智慧结晶。
“漂亮吧。”
与此同时,俞飞白也不甘寂寞,凑过来观赏道:“另外在碗壁上,还有暗花纹刻。”
“看到了。”
说话之间,王观摸出了小巧玲珑的手电筒,打开强光一照。只见在灯光下映出碗壁繁而不乱的缠枝花,在甜白釉的遮掩下,若隐若现,极美极娇嫩可人。而且透过透明状的碗壁,他执拿小碗的指纹清晰可见,充满表明了小碗的通透姓。
缠枝莲暗花纹刻,那就是用白釉填成,就是先微刻了轮廓,再填入白釉料,最终送到窑中烧制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填白工艺了。所以才说甜白,实际上就是填白。
填白工艺的精致就不必多说了,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却是甜白脱胎瓷那特有的淡淡肉红色,宛若婴孩之肌肤,指不忍弹。又似刚刚剥出壳的鸡蛋,莹润无比。釉色白如凝脂、素犹积雪,色调恬静柔润,在视觉上给人以甜的感觉。
然而在强光映照下,又透出微微的粉红光晕。此情此景,就好像是甜白小碗具有了人类生命似的,净白中流露似有若无的浅红,分明就是最健康的气色嘛。
“珍品,绝对是精品中的名珍。”
俞飞白有些兴奋,眼中透出一种想要占为己有的渴望。
“孔老先生。”
一瞬间,俞飞白秉承本心,直接问道:“你这件东西有出手的打算吗?”
“怎么,你想买?”听到这话,周老有点儿惊奇,好心提醒道:“东西的价格不菲,少说也在千万以上。”
“一千两百万。”俞飞白豪爽道,也轮到他财大气粗一回。成为新晋亿万富翁之后,他一直没有表现的机会,现在终于尝尝挥金如土的滋味了。
一时之间,一些人目光闪烁,惊讶于俞飞白的财力。倒是王观和钱老了解情况,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更没有什么反对意见。毕竟永乐甜白瓷小碗,就是值这个价钱。既然俞飞白真心喜欢,他又不差买下来的钱,何必阻止?
“恐怕要让小友失望了。”
然而,在惊讶之余,孔老先生也回过神来,含笑摇头道:“这是镇馆之宝,而且收藏了十几年,也有几分感情了,不舍得转让,请你多见谅。”
“这样呀,确实让人遗憾……”
俞飞白有几分惋惜,摇了摇头之后,就不再出价了。一是孔老先生态度坚决,他也不好强求。二是东西尽管是珍品,却没有珍贵到让他不顾一切想要得到的地步。
如果说,小碗暗花纹刻不是缠枝莲纹,而是龙凤纹,或者碗心有款,或者有青花纹饰,属于《事物绀珠》一书中提到的“永乐、宣德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记载中的宝物,那他才会考虑要不要拼掉一半身家买下来。
“想要收藏这样的珍宝,也是需要一定机缘的。”
适时,钱老巧妙转移话题,微笑问道:“孔兄,如果没有什么避讳,不妨给我们说说,这东西你是怎么得到的?”
其他人也饶有兴趣地关注起来,毕竟收藏东西除了它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以外,东西的来历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事情。不然的话,收藏圈里也没有诸多曲折离奇的捡漏故事了。
“这事说来话长,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孔老先生也陷入了回忆之中,脸上不自觉浮现笑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受到朋友的邀请,去到他的家里作客。然后在他的收藏室之中发现了这个杯子,乍看之下我就可以肯定,这是永乐甜白……”
“在十五年前,中国的古董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太受到重视。我的朋友又是纯粹的外国人,自然不能理解我对于杯子的感观,看见我十分喜欢,就半卖半送让给我了。”
说话之间,孔老先生笑逐颜开道:“就是前几年,他无意中了解到永乐甜白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以后,一直为这事而后悔。”
“真是幸运啊。”
众人忍不住感叹,尤其是俞飞白,再次抱怨生不逢时,好东西都被钱老、孔老这代收藏家收刮得差不多了,轮到他们年轻一代,想要碰到好东西的几率微乎其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简直就是收藏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