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80当大佬-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不可能立刻说走就走,外交学院也管不到他。
顾骜一定要交接工作、获得有关领导的首肯,甚至要重新协商读博的时间。
凭良心而论,顾骜是愿意去乔治敦大学读博士的,可不是现在。
首先,他知道再过一年多,到82年的时候,外资委就会被撤销,并入外贸部,成立外经贸部。
而他和其他跟着荣副主任从一机部过来的人马,比如包处长这些人,到时候极有可能转去新成立的电子工业部。
而且从产业布局来看,顾骜也更喜欢去电子工业部这种需要综合型人才的地方,发挥自己的能力、走完自己体制内仕途的最后一站。
毕竟他前世是工科生、码农。沾点电子专业技能,才能更凸显出他的综合能力的价值,比纯粹靠国贸人才的外经贸部更容易脱颖而出——后者则更适合纯文科生出成绩。
但要做到这一点,顾骜就必须确保一点:那就是82年春季、京城开完会、部委大调整的时候,他身在国内,并且在职。
要是外资委撤销的时间点,他正在华生顿读书,鬼知道回来之后会被派到什么新的不熟悉、也不想从事的岗位上去。
另外一个重要的大环境,那就是整个1981年,国内的环境其实是很宽松、放得很开的。甚至官员经商都不怎么管。
一直到1982年开完会、二季度开始“专项整肃经济犯罪”、83年全年YD其他刑事问题,国内才重新收紧,并持续到84年伟人的“深市的经验证明,我们搞特区的决定是正确的”讲话后,才重新放开。
(注:上述提到的82年整肃,依据的文件是82年4月13日由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这个文件和第二年的YD,一直持续到84伟人南巡特区、并决定设立第二批开放城市为止。)
顾骜虽然不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毕竟也是“资本家”嘛。加上他难免习惯了前世的行事作风,不太注意小节,万一被人揪住小辫子说他太开放,也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顾骜当然希望82年二季度到83年全年这20个月的YD期,躲到国外去读博士了。
而且,历史上雅达利游戏机的全面大崩盘,就是从82年圣诞季开始、蔓延整个83年的。那20个月顾骜要是恰好身在美国,正好为雅达利收尸,一举布局攻陷美国的电子消费市场。
这种一个时代的巨头倒下、下一个时代的巨头尚未崛起的空窗期,或许全球每个十年也就一次,怎么可以错过。
至于81年这种国内都很宽松的好时光,浪费在美国干嘛?80年代早期,要一直活得好、一直押对宝,可不容易,该注意的地方太多了。
于个人发展轨迹、于国家风向大势、于国际产业环境,他都应该“拖”。
所以基于上述三方面的考虑,顾骜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想好了婉拒的说辞:
就说自己目前已经工作,应该有始有终,希望手头的任务告一段落后,将来再答应基辛格的邀请。
他也不说不去,只说交接不便,以后再去。
至于基辛格是否愿意推迟时间,那就要看讨价还价了,尤其是要看基辛格的深层动机。
顾骜目前还猜不透基辛格的深层动机,只能先谈了才知道。
……
顾骜磨磨蹭蹭回到学校,因为是周六,加上都晚上7点多了,这次的外交邮件好歹没引发同学们的轰动——大伙儿还不知道顾骜又被邀请了。
他径直去了校长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有刘校长一个人呆着,连秘书都不在。看到顾骜,他就立刻站起身来,把邮包推到顾骜面前。
顾骜礼貌客套了两句,然后当面拆开。
“确实是邀请你去乔治敦大学读博士的吧?”刘校长询问时的眼神里,充满了热切。
“嗯。”顾骜先肯定道,好让刘校长宽宽心。
刘校长一阵摩拳擦掌、手舞足蹈:“嗨呀呀!果然!当初你拒绝布热津斯基,我还惋惜咱外交学院少了去乔治敦的机会,不过布热津斯基如今名声不好,错过也就错过了。
没想到还是你能耐,刚拒绝了布热津斯基,基辛格又来了——基辛格的威望和学术地位,可是比布热津斯基又高得多了。你赶紧准备准备,马上去美国吧……
顾骜看着刘校长的兴奋劲儿,不得不稍稍泼点冷水提醒他:“校长,我无意冒犯,但您好像忘了,我现在不是外交学院的在校生了,我是国家外资委的正式工作人员、一名副处长。只有主任说了允许我继续深造,那才算数。我不可能无视组织纪律随随便便丢下工作去读书——您不要急,我没有说不去读,我是说,我需要接受组织的安排、走正常的流程、选一个不太耽误工作任务的时机、交接清楚一切后,再去。”
顾骜还没说一半,刘校长就差点儿激动得插话反驳,顾骜好不容易示意对方稍安勿躁,才把话说完。
“顾骜!你知不知道轻重缓急!这种事儿就算你们主任知道了,也不会阻止的,这可是为国争光的事情!”
“我知道……”
“你不知道!”刘校长粗暴地打断,眼神灼灼放光,“你肯定以为我刚才说的‘为国争光’,其实是‘为外交学院’争光吧?不!这不是为校争光,甚至不是为外交部争光,而是真的为国争光!”
“这……这怎么就成为国争光了?我就是去读个博士,早点晚点而已。”
顾骜略微懵逼,难道自己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
第255章 神级BUFF
面对顾骜的不敏感,刘校长很是恨铁不成钢,痛心疾首地扫盲:
“小顾啊!说到底,是你心里没这根大义名分的弦儿!你这人,什么都好,办事也务实,这几年立功不少。但就是太务实了,有时候不在乎名分。你要知道,咱外交学院建校25年了,如今终于有人能去乔治敦了!你怎么就不珍惜?你以为那些50年代的前辈,人家是学术水平不行吗?不!他们是没赶上好时候——那时候,乔治敦的华人,都是湾湾派到美国的使节子弟,咱大陆人读书再好也没机会……”
刘校长说到后面,絮絮叨叨,竟然有些热泪盈眶。
顾骜仔细琢磨了一下,这才绕过弯儿来,明白了刘校长所指的这最后这一层考量——
顾骜被基辛格邀请这事儿的意义,可不仅仅是“十年不可描述结束后,第一个去乔治敦的外交学院读博的大陆学生”这么简单。
更是“我国建国后第一个去乔治敦读外交的大陆学生”。
因为乔治敦的外交学院招人,是跟美国的外交态度挂钩的,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国务院在学界的代言机构。
79年以前,美国承认的外交关系是湾湾的“民国”,乔治敦的华尔士外交学院招中国人,当然只能招湾湾子弟。
我国建国30年,去乔治敦读书的学生也是有的,但都是别的专业。读外交的至今一个都没有。
79年1月1日,虽然中美正式建交,京城的“联络处”升级成了“大使馆”、台北的“大使馆”也被撤销了。
但是,曾经湾湾派到美国的“大使”家的孩子,还在乔治敦读外交呢。
而大陆虽然派去了大使,却因为大使没有适龄的子女要读大学,其他高级使节也没有学龄人员、也没有各方面契机和能力都适合的人才,所以一直搁置。
导致至今为止,象征着美国外交态度的乔治敦华尔士外交学院里,那两个“中国人”的名额,还被湾湾留学生“窃居”着。
把这层话说透了之后,刘校长终于斩钉截铁地抓着顾骜的手,使劲挥了两下:
“这下你知道这个留学的意义了吧?我可不光是要你为外交学院争取‘第一个去乔治敦读外交的博士’这点小名小利。咱是要为国家分忧,把‘在华尔士外交学院读外交的中国人’,从湾湾人变成我们大陆人!这种大事,你能拒绝吗?就算你请示到主任,或者部长那里,他们会拒绝吗?你别不识抬举,真闹到领袖那里才罢休!”
顾骜听得目瞪狗带。
穿越到这个世界后,他已经让无数人目瞪狗带过了。
但是他自己被别人说得目瞪狗带,还是第一次。
他只觉得口中发苦,声带发涩,咽喉黏滞干枯,欲言无声。
自己不过就是收到基辛格一个读博邀请函,怎么就闹到这么大了?
上升到了为国际承认锦上添花的程度?
刘校长看了顾骜的沉默,以为总算是说服他了,这才换了语重心长的口气,谆谆教导:
“小顾啊,我这么和你说吧。你别以为中美外交,只要建交就够了。美国人对湾湾的各领域交流,每退一步,对我们的各领域交流,每进一步,都是有巨大的国际示范意义的。世界上多少国家,是盯着美国的态度,决定自己的态度的?
你想想看,美国当初把湾湾人派在花生顿的‘大使馆’降成‘联络处’,拉丁美洲就有几个小岛国断绝了和湾湾的外交关系、改为和我们建交。后来美国人把湾湾的‘联络处’也彻底取消掉,就又有个别非洲小国倒戈。
今天,要是美国人把乔治敦大学华尔士外交学院的湾湾学生都毕业掉、并且从此不再接受湾湾学生、并且入学了第一个大陆学生。你信不信这一风向标落在那些加勒比群岛眼里,肯定又会有跟湾湾断交、跟我们建交?
大使馆,只是代表了美国政界的态度,乔治敦外交学院,才代表了美国学界的态度。我们要的是政界学界科教文卫一个不拉,全方位狠抓!前辈们搞乒乓外交,不也是这个道理么!
平时外交部要做多少努力、花多少对外援助、友好交流,才能把一个对岸的‘友邦’拉拢成我们的‘友邦’?你现在去读个书,就能为国多拉到一两个‘友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你在外资委兢兢业业做实事,要做多少事情,才能抵得上拉到一个新建交国的功劳?”
“校长,我错了。是我太执着于勤奋工作、想为国家多出点力,没想到却格局小了。”顾骜终于非常虚心诚恳、痛心疾首地认错。
他一边低头抹泪,一边眼珠子乱转,疯狂构思着别的拖延对策。然后斟酌着说:
“不过,校长,我就算答应了基辛格教授。现在应该也还不是开学期呢。我看我们还是从长计议的好,不然白白为了无谓的等待而浪费时间,也显得态度不端正。”
“你什么意思?”刘校长警惕地反问。
顾骜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据我所知,美国部分顶级大学,包括乔治敦,采取的是学季制,而不是普通的学期制。乔治敦允许学生在每年的3个季报到期的任何一个报到——而9月份的报到季已经过去了,下一个报到期是明年的1月15号到1月30号。”
“这个我当然知道,你是想说,这两个月里,你还想勤勤恳恳工作、直到报到季咯?”刘校长不耐烦地打断。
美国大学的学期分配制度有好几种,并没有强制统一,有一年两学期的,也有一年三学期的。
但总的来说,特点是寒假比较短,而暑假比较长——这从西方国家的节日分配上就可以看出来。
因为中国人是过春节的,每年2月份才寒假,可以恰好把一年分成两个长短差不多的学期。
而美国人过的是圣诞节和元旦,所以12月中旬就要期末考试了,然后圣诞连元旦是寒假,1月10号之后开学。甚至日本这种节日习俗西化的东亚国家,也跟着这么分配学期。(实在想了解细节的,可以玩玩PS4上的《女神异闻录5》,就知道日本人寒暑假怎么放的了)
乔治敦大学采取的是每年有3个时候可以报到,分别是1月中旬、5月中旬和9月中旬。每个学期开的课也都有循环滚动。
(打个比方,美国顶级大学,比如哈佛,如果有《高数》这门课,它们是不会像中国大学那样9月份的学期开《高数·上》、3月份开《高数·下》。而是每个学期都同时开《高数》的上和下,因为他们老师很多,开课很全,有些课甚至只有一两个学生选,但也要开。
这是通识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大一新生刚进来,要给他们最广泛的课程选择权,找到自己一辈子的真正兴趣。)
顾骜跟刘校长讲了这些锱铢必较的迫不得已后,见刘校长态度有所缓和、似乎好说话了一些,他也松了口气,继续得寸进尺。
“校长,您刚才也说了,我入读乔治敦,更多是象征意义,不如我现在给基辛格先生去个电话,把我这儿已经踏上工作的现实困难,跟他说一下。咱1月份先去报个到,读一个学期。然后可以休学么——
您别急,我是想真心为‘机科办’那个突破巴桶灰区技术封锁的项目,继续好好出力的。这个项目知情的人少一个,成果就多一分安全。我这种知情人,如果连续两年在美国,你们国内能放心展开手脚么?着同样是一幢大事,主任是非常重视的。
这个项目,到了82年基本上也就弄完了,能从巴桶偷出来的灰区技术,到时候差不多也偷完了。我就休学一年,一来照顾到保密的时效性,也能为国出力。等后年,也就是82年5月份,我再去美国,读完剩下的20个月,那不是两不耽误么?
国内为了宣传口径,需要的只是我‘已经入读乔治敦大学华尔士外交学院’的新闻,至于我中间是否休学、是否一次性读完,并不影响的呀。”
刘校长听了,总觉得顾骜不识好歹。
“你哪来那么多废事儿?真当地球离了你就不转了?别人有你这么好的机会,早就一气呵成两年读完了!你呀,还是贪心太重!锱铢必较!什么立功的机会都不肯拉下!老是给人添麻烦!”刘校长骂到后面,已经有气无力了。
有一种想让顾骜自生自灭的无力感。
顾骜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脸皮要厚:
“是否给人添麻烦,基辛格阁下才说了算,我这还没问呢,怎么知道——您看,这个邀请函后面还附了联系方式,要不我就打电话,找基辛格阁下确认一下,如果他愿意我中间休学、理解我已经是在职人员的痛苦,那咱再向领导汇报嘛。要是基辛格阁下不允许,那就当我没说,别的任务耽误了也没办法。”
刘校长彻底没了脾气,把桌上的电话“嘭”地朝顾骜一推。
顾骜看了看时间,他跟刘校长扯皮了那么久,已经晚上8点多了。他又等了一会儿,估摸着大洋彼岸也到了早上上班时间,才小心翼翼地当面拿起话筒,按照冗长的国际转接,好不容易拨通了身在花盛顿的基辛格,然后用英语自我介绍。
“基辛格阁下,您好。您可能不记得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顾骜,中国外交学院的。在《外交评论》上发表了……”
第256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
毕竟顾骜和基辛格都不认识对方的声音,所以一开始的自我介绍,顾骜还是说得尽量舒缓,以便取信于人。
电话交流时看不到脸的,万一顾骜是个冒名的骗子,对方也不得不防。
“原来是顾,我也是发出邀请函后,才听说前段时间布热津斯基也发了,你还拒绝了他——怎么,今天不会是还想拒绝我吧?”基辛格教授的嗓音听起来有些沙哑含混,但非常沉稳。
顾骜深呼吸了一口,诚恳地说:“不,我非常乐于接受您的邀请,这是莫大的荣幸。但可惜的是,您的邀请函来得晚了一些,我如今已经不是在校生身份,而是一名公务员。为了表达我的诚意,我愿意在接到您邀请后的第一个学期就前往乔治敦就读。但不知您能否体量我的特殊情况,允许我在第一个学季结束后,就休学一年、处理一下本职工作任务的交接呢?”
一旁的刘校长,听了顾骜这个措辞,几乎就要夺过话筒解释阻止。最终还是考虑到对面是基辛格,不好失礼,才没有造次。
不能说顾骜的措辞不对,只是太务实、斤斤计较、不够大气。
“要是惹怒了基辛格阁下怎么办?”刘校长觉得一阵阵血压直冲脑壳。
而刘校长的预料,显然并不算过分,因为电话另一头、大洋彼岸的基辛格,被顾骜这么一说,确实有些小生气。
顾骜算个什么东西!要不是有利用价值,会请你小子来读乔治敦的博士?居然还敢提要求?
“呵呵。”基辛格教授呵呵了一下,然后假装咳嗽,调整情绪,似乎还期待顾骜自己醒悟过来。
顾骜知道胜败在此一举,他决定赌一把。
如果没押中,那就别整幺蛾子了,直接读两年吧,无非是83年YD的时候要回国,到时候夹起尾巴小心做人。
别的,也没什么大损失。
如果押中了,那就彻底荣华富贵到丝丝入扣,利益最大化。
顾骜深吸了一口气,家装人畜无害地说:“如果您不接受休学的话,也没什么,那我尽快交接完工作,明年5月30日之前一定来贵校报到,并且一次性完成两年博士学业。”
“你不能这么说!咱说好了1月份就去的!”刘校长几乎愤怒了,差点儿跳起来制止顾骜。
幸好,对面的基辛格先屈服了。
“别,那还是先来报道吧,中间想休学就休学。我会为你保留学籍的。”对于基辛格来说,为顾骜中间办一年休学手续,无非是一句话的事儿。
“谢谢,那就这么说定了。”顾骜露出一丝邪魅的微笑。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又客套了几句,然后挂断电话。
“你刚才为什么要这么说?如果触怒了对方,对方不请你去读博了怎么办?”刘校长几乎是顾骜一挂断,就疯狂质问。
顾骜智珠在握地松了口气:“放心,如果他不愿意,我当时就会服软求饶的。我答应了您1月份学季就去报到,当然会说到做到。所谓的5月份学季才去报到,无非是吓吓基辛格而已。现在看来,他比你更加不经吓——因为他比你更迫切要保证,我1月份就去报到,他,比你更急。”
“基辛格教授居然比我更急?”这下轮到刘校长一脸懵逼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其中逻辑。
不过顾骜并不打算点破。
他已经试探出来了,基辛格肯定是需要在1月份,或者最晚2月份,就利用顾骜,在解决伊朗人质危机的时候,去伊拉克给侯赛因带话、布另一条暗线。
这就是基辛格不惜自降身份,来邀请顾骜读博的另一层理由。
如果顾骜拖到5月份再去,伊朗人质事件的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基辛格宁可答应“你先来、不管完没完成工作交接,先来读一个学期。大不了中间再休学慢慢交接原单位工作”。
至于基辛格希望顾骜怎么带话、带什么话、又如何确保保密和互信,顾骜暂时猜不出来,不过去了美国迟早会真相大白的。
“罢了罢了,总之事情解决了就好,时间上没耽误,也没触怒基辛格阁下,皆大欢喜。我去跟你们主任汇报吧。”
刘校长冷静下来之后,发现顾骜虽然说话激进冒险、又斤斤计较,但最后也没酿成不良后果,确实是漂漂亮亮把事儿办成,还利益最大化了。
既然结果是好的,人家也确实立了大功,刘校长还能说啥呢?
他对顾骜的态度,有点儿像后世《亮剑》里的己方高级将领,面对李云龙这种又能打又不按体面出牌的“悍将”,那种又想重用又想敲打的态度。
顾骜这厮,本事是有的,从外国人那儿为国争取利益也是很厉害的,人设更是鹰派得一丝不苟。
就是那种强硬和锱铢必较分毫不让结合到一起,有点小家子气了。
只能说一种人才有一种使用方法吧。
因为中美时差关系,顾骜这边与基辛格通话分赃完后,已经是深夜了。
刘校长也不好为此打扰大领导。
只能是他自己先归纳一下情况、写了一个小结,准备明天白天再去向主任、部长等领导汇报基辛格邀请函的情况、外交学院的“留学交流工作进展”。
因为提前文字修饰过了,刘校长没有直接全文描述顾骜和对方的电话,还给顾骜留了点面子。
报告里只说成是基辛格主动建议“让顾骜尽快去报到,把典型竖起来,拿到学籍后再慢慢休学交接原工作”。
其实么,站在主任乃至“机科办”具体领导的角度上,也不觉得顾骜有多么不可或缺。
但既然是基辛格教授主动应允了‘先去再说,中间可以休学’,他们也就顺其自然了。
另外,顾骜最新的一切证照,也第一时间重新办好了。
上面只是千叮万嘱,让顾骜1月15号,也就是报到期的第一天就赶紧去美国,千万别耽误。
还说会给《人人日报》打招呼,提前留好头版版面。让新华社驻美分社的记者提前准备好采访。
到时候的报道,比中美正式建交时的规格肯定要低很多,但也够用了。
留个四分之一的版面,给基辛格阁下和顾骜合影。
另外四分之一版面的文字报道,说说乔治敦大学华尔士外交学院的逼格咖位、此前有哪些湾湾政要使节的子女在读、而如今终于有了第一个大陆学生,再让基辛格阁下表个态,该外交学院以后再也不招湾湾留学生。
下面再加点儿“XXX国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与湾湾断绝‘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