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80当大佬-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你住的地方找好了么?”麦卡伦学长一边吐着烟,一边问。
顾骜昨天刚来,住的是酒店,盛田昭夫请客的。当时他以为等入学手续正式办完,学校会提供宿舍。
顾骜当然不喜欢住宿舍,但他怕万一校规强制,还是别做出头鸟的好。
此刻听了学长的疑问,他顺势反问:“学校没有宿舍的么?”
麦卡伦一惊一乍地起哄:“嘿,你不是有钱人么,不会真的想住宿舍吧?”
顾骜:“我以为校规会强制。”
麦卡伦无所谓地吐槽:“滚特么的校规吧——研究生一律可以自由决定住宿,尤其是华尔士外交学院,几乎没人住宿舍,学校也乐意省下房间。比如我,都在大使馆里住了十年了。”
麦卡伦说到自己的家世时,还是忍不住有些自得的,然后摆老资格地教训顾骜:“以你的财力,如果想买房子,我帮你介绍好了,省下那一两万美金中介费,也不用给外人赚了。如果你买的不是拎包入住的,要处理一阵,你也可以去中国大使馆借宿吧,那里应该会收留你的,或者租几个月酒店也行。咱搞外交的,住宿舍可是会被人看不起的,社交PARTY都开不了。”
顾骜一阵无语:“你还差钱?”
麦卡伦理所当然地说:“我家可不是商人,举手之劳,何乐不为呢。说说你的要求把。”
难怪这家伙每次都这么热心帮助学弟,原来还顺手做点兼职……
真是一个神奇的群体。
顾骜想了想,他要在华盛顿待两三年,以后也可能经常来,还是买一幢吧。
不过也别买太贵,因为美国的房子每年要交周边平均房价1。5%的物业税,60万的房子要是放着不住,每年还要放血1万美元,相当于“政府基建管理费”。
“我没什么要求,别墅就行。”
麦卡伦:“可以,40万美元起步,特区地界内,如果你不介意跨州,还能更便宜。”
华盛顿DC只是一个长宽15乘12公里左右的方块,面积不大,所以即使“跨州”,交通也不会很不方便。
如果住到弗吉尼亚或者马里兰州与特区的边境一侧,到白宫也就开车10公里路程。后世习惯了特大城市通勤的中国人,上个班都要二三十公里地铁,这压根就不叫事儿。
顾骜想了想:“用不着跨州,就特区西郊好了,我希望有波托马克河畔的房子。”
麦卡伦也很干脆:“那就至少60万美元起步了,具体还要看目前恰好有什么房源,我说不好。”
“那就麻烦你了,只要是你介绍的,我就买,我先在酒店里再住几天。”顾骜非常干脆,不介意这点小钱笼络同学。
两人分开后,麦卡伦说干就干,当天下午就帮顾骜打电话问了一圈。然后通知他有一座西郊的波托马克河景房,房型还不错,两层楼现代别墅。
不过因为是采用了钢结构、大双层玻璃落地窗,所以物业税会贵一些——在美国买房,木结构的房子会跟木结构的房子一起估值,而钢结构的房子会单独归为一类估值。因为钢结构普遍是豪宅才肯用的,税可能要高好几倍。
因此在美剧里看到木头平房或者木头小洋楼,千万别觉得这是屋主格调高雅,说不定只是穷而已,才那么原生态。
“房主是个纽约来的财团说客,不常住。嫌每年2万美元的税太贵,愿意77万美元出手。”麦卡伦在电话里如是说。
顾骜心算了一下,就明白其中门道了:房主自己觉得这套房子只值七八十万美金。但很可惜,联邦政府的税务部门,认为这套房子应该值120万,所以按120万的1。5%每年征税。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2013年底特律破产时,那些1美元出售的房子也没人买的原因——因为你1美元的出售价,可以被联邦和州政府视为“避税的阴阳合同”,联邦是不认的。
当时有些中国炒房团去了解后,发现1美元买下后还得背负每年2000多美元的税费,因为在税务部门评估员眼里,那些底特律的房子至少值10几万美元。
在美国“囤豪宅不住”是真的亏。
“好吧,就这套足够了,我不需要太好。房东今天方便交易么?”
“你今天就能拿出80万现金?”
“我想没问题。”
第281章 送命课题
当天晚上,顾骜亲自看过房子、验证了一切证件,然后就跟房东签了合同交了定金,第二天就能办理后续手续。
77万购房款,还有预交今年的物业税和其他管理规费2万,以及剩下的交易性税款,总计支出刚好80万美元整。
看样子,那纽约房东在出货前,就已经算好了自己的房子其实值80万左右。只不过如今还是1月份,刚好要报新一年的物业税,他赶着出手,所以提前在总价里降掉了,算是承担税费。
80万付完后,也并不是直接都到卖家手上的,卖家暂时只能拿到其中一大部分,还有一小笔会质留在为房屋提供质量保险的保险公司手上。
等顾骜住几个月,确保房屋没有任何隐性的质量隐患后,保险公司才会把这笔钱交给卖家,相当于是提供一个中介担保。
美国人一辈子要接触到的保险种类和花掉的保险费,比中国人多几十倍。但这也导致商业交易的效率大大提高。
买房人并不需要火眼金睛立刻把所有房子质量问题都看出来,只要在签合同时全部拍完照留档,然后就能放心入住了。
半年里慢慢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喊保险公司的人来现场鉴定,确认是“新伤”还是“旧伤”,如果鉴定结论是原房主隐瞒的“旧伤”,保险公司就从那笔质保金里返还买家一部分。
当然,除了80万购房款之外,顾骜还给了麦卡伦学长1万2千美金的中介费——其实找正规中介机构的话,收费会更贵,有些机构要按房价2%~3%宰客。
麦卡伦只是按非职业的地下经纪人身份,给顾骜打个折,而顾骜也不需要对方开具任何票据,仅此而已。
“合作愉快!”刚赚到1万多美金外快,让麦卡伦学长心情很好。
“不客气,我也省了不少事儿。”
搞定房子的事儿后,顾骜意识到自己有了住宅电话号码,觉得很有必要通知一下老师同学和国内的亲友,于是就紧急印了一些名片,准备明天到学校的时候发一下。
在没有手机的时代,这是基本的礼数,尤其是社交任务非常繁重的人。
……
次日,已经是顾骜来到华生顿的第三天。
基辛格教授终于要正式开课了,顾骜一大早就去了学校。
毫无疑问,正如顾骜跟盛田昭夫说的那样,他开了一辆1978年版的庞蒂亚克火鸟去上学。
在美国,没有车是无法过日子的,顶级大学的学生几乎人人有车。既然房子都那么爽快买定了,车子还不是几分钟的事儿。
凯迪拉克并不算什么特别贵的品牌,顾骜买的是最高配火鸟,也不过3万多美元。这种品牌在乔治敦校园里不算扎眼,无非是造型有些嚣张。
这辆车唯一的缺点是属于单门跑车,所以只能坐司机和副驾驶两个人。但考虑到顾骜在美国无亲无故,本来就是个人代步,不用像国内那样拖一大串妹子出门,这个缺点就不算什么了。
把车规规矩矩停好,顾骜夹着几本学术期刊和笔记本,走进华尔士外交学院的教学楼,找到教授开课的小教室。
基辛格教授还没来,顾骜就先跟同学们发了一圈名片。
跟阿卜杜拉王子交谈的时候,王子告诉顾骜:昨晚已经跟约旦有关部门联系过了,确认国内目前确实还处在进口氧气瓶的状态,可以考虑采购制氧机、自建一家自给自足的气体工厂,让顾骜通知中国国内有关单位把程序走一下。
“谢谢,我今晚就去打电话。”顾骜谢还是要谢的,不过他如今已经看不上这些生意了。
回头给老爹打个电话,然后再问问马风:当初马风在省外贸厅实习时,有没有哪个领导对马风不错,就把这个小功劳赏给他好了。
相信多结好几个省厅的领导,也会有助于将来把马风从大学老师的位置上捞出来。
敲定了这事儿之后,顾骜挨着王子旁边的位置坐下,静静等候教授到来。
五分钟后,基辛格夹着教案走进了教室。
基辛格很忙,也很干脆,没有任何开场白客套。
“新学期报到期限还没结束,所以人不是很齐,我们简单一点。今天,还是继续上学期的研究方向:美国现行分权制度,对秘密外交成果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在不违宪的情况下,尽量消弭这种影响。这个月,我们举两个历史案例,用我上学期说的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一下——某些这学期新来的,课后自己找其他同学了解一下现状,我就不赘述了。”
短短两句话,就把顾骜和阿卜杜拉王子,以及另一个研一新生抛弃了,让他们搁置无知,先往后听。
顾骜等人连忙在备忘录上简要记了一下、这门他们三人独家的额外课外作业。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合众国上因为国会分权导致的外交失败案例,1919年的巴黎和会,威尔逊总统历经半年谈出来的《凡尔赛条约》,最后因为众议院没有通过,导致美国本身没有参与‘生效’签约、与国联失之交臂的遗憾……”
基辛格提纲挈领地侃侃而谈着。
顾骜听得非常认真,比他国内在那个注水的硕士阶段课题组时还认真。
博士生在第一个年级时,同样是要上课的。尤其是文科类专业的博士,因为没有实验室内容可供你打杂。
而且有些课,甚至是跟硕士生一起上——没读过博的看官千万别觉得诧异。
上课时的场景大致是这样的:
教授先讲一下,但并不是讲多具体的内容,一般拿篇教授本人的综述过来,说说这个研究领域的前沿现状。
如果教授不够牛逼,江湖地位不够资格写影响因子很高的综述,那就只能拿其他教授的综述了。但顶级大学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基辛格这种段位,拿的肯定都是他自己的综述。
讲完综述,教授会开一个长长的书单出来,告诉大伙儿需要通过哪些期刊、哪些文章来具体了解前沿细节,并且布置一个展示(presentation,直译应该叫‘报告/汇报’)题目。
博士生和硕士生们就回去查论文,花一到两周的时间准备,中间有疑问的话会安排答疑课程,否则就等两周后开展示课。
展示课上,所有的博士都要做汇报展示,陈述自己的阶段研究结果,其他听众可以质疑提问。
而硕士生一般就可以不用做展示了,只是听和提问。以及被教授点名时,陈述一下自己对刚才学长展示内容的理解心得,有点儿像学术辩论。
理工科的研究生,只是上课环节少一点,改成实验室内容,但最后的展示汇报环节都是要的。甚至很多课题组里都不乏只专长于汇报、一点实干都不行的“技术吹”。
这种“技术吹”就是平时在实验室阶段聊天打屁什么活儿不干,最后presentation的时候负责靠口才把稻草吹嘘成金条。
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文科更吃展示技术。因为理科的汇报毕竟要以事实为基础,你实验做错了再能吹也吹不对,最多只能在成果的意义解读层面洗洗白。
……
顾骜也是博士生,所以,他是躲不过presentation的。
阿卜杜拉王子等人是硕士生,所以他下一次可以只听别人汇报、最后问几个问题、或者回答教授几个提问就行。
基辛格在台上讲了大约一个小时,然后布置课题。
“……这次就到这里,威廉,帕特里克,你们4个每人回去根据今天的综述和上次的研究方法,准备一份presentation,这周五汇报。”
顾骜连忙低头看了看电子表上的日历,那就是1月16号要汇报了。
“好像有点仓促吧?这个时间算紧急么?”他并没有经历过,只好问身边的同学。
莎拉·桑德伯格学姐无奈地撇撇嘴:“很紧急,平时都是两周居多,即使偶尔有一周的汇报,也都是到下周一,中间可以多个周末缓冲。从来没有周一布置、当周五就要的。看来,教授对你很有信心呐。”
莎拉说这话的时候,略有一两分嘲讽意味。
四个有汇报义务的博士生里,只有顾骜是这学期刚来的。
(注:帕特里克·罗素和莎拉·桑德伯格理论上都算“博二”年级。但是如前所述,美国顶级大学的研究生,是允许在一年里三个学期中的任何一个报到入学的。
所以这两人并不是严格的同时入学,帕特里克已经读了1年零两个学期,莎拉才刚好读了1整年,将来毕业也是滚动毕业。)
看起来,顾骜的压力最大。
他对此的第一反应,自然是稍微有点懵逼的:“教授到底在想什么?他不是有脏活儿要我干么?这么紧急,居然还抽出一个星期让我先进入研究状态?搞什么鬼?”
基辛格这老狐狸不按套路出牌啊。
顾骜拿着课件离开教室,一路若有所思地走了几百米,心中才隐约升起一种解释:“莫非,基辛格是想服众和掩人耳目,先堵住大家的嘴?让我证明自己的实力,告诉其他同学和助教,我确实有资格被他邀请来读博?”
顾骜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性。
毕竟,基辛格可以确保安排的事情隐秘,但他无法强制其他学生和助教的思维。
他门下其他学生,不是小国的王太子,就是大使的儿子,要不就是产业巨头和财团家的公子小姐。
顾骜充其量只是一个投机得手的“暴发户”,在开放的加州或许有人高看他一眼。
但在信奉旧钱、把所有富一代统统视为“暴发户”的美国东北,是绝对没人拿他当回事儿的。
在美国东北,你要受人尊敬,不仅要有钱,更要至少从你爹你爷爷开始就有钱。富超过三代别人才觉得你是上等人。
所以,基辛格非常稳,他宁可慢慢等,让顾骜自己表现出折服其他同学的学术素养,然后再不着行迹地安排顾骜一个出差的“学术任务”。
如果顾骜证明不了自己,说不定基辛格宁可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到时候就由着买可否冷跟李根瞎折腾好了。
他本来就已经离任四年了,又没有辅佐李根的义务。
只不过,看在李根是时隔四年后,代表供核档重新入主白宫。基辛格作为一个供核档的元老,基于“供核档人,同气连枝”之心,想帮衬一下,免得闹出出格的举动,丢了美国政府的威望。
(历史上李根确实也办砸了,如今的交易,到86年彻底被曝光,形成“伊朗门”事件,差点儿跟水门事件一样严重到弹劾总统。)
但基辛格做这一切的首要前提,都是保护自己不要暴露,也就是把尺度控制在“利人不损己”。
会连累他人的猪队友,基辛格是绝对不碰的。
基于这种推演,顾骜忍不住想:“那如果我演砸了,会怎么样?要是我的学术水平,看上去完全跟不上其他同学,是不是就能甩锅了呢?”
但他仅仅想了几分钟,就发现不能这么干,很危险。
他至少要表现出,跟他在国内时相仿的实力——也就是跟他在《外交评论》上发表过的那些成果,一样的功力和深度。
因为无论是突然变强,还是突然变弱,都是容易招致别人怀疑和深挖的。就算一时之间人家没多想,将来调查“伊朗门”前因后果的FBI探员挖地三尺,总有人会联想的。
而自己一旦甩锅不任事,不一定就真的安全了——他能到美国,本来就处在风眼之中,临阵装傻要是穿帮,只会被当成“你已经猜到咱想干啥,但因为多疑怕被灭口而装弱”。
这相当于到别人入伙的地方偷窥了几眼,然后拒绝纳投名状,只会更加危险。
所以,最稳妥的,就是表现出自己的学术水平“一贯平稳”。
发表《外交评论》是展现出多强的学术实力,如今还要保持那么高水平,甚至略微进步一点点。
“可是,怎么进步呢?对美国的法律、政策,肯定不如对国内的了解啊。而且时间还那么紧迫,当初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又不在身边,没人负责‘我提出假设、别人帮我解释’的文案梳理论证……”
第282章 终极烧脑
周一中午,顾骜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大堆相关期刊和专著,几乎堆满了半个后备箱,然后开车回到他刚买的波托马克河畔别墅。
然后,开始闭门读书,研究前沿学术动态,悬梁刺股为周五的汇报做准备、先写一个课件的提纲草稿出来。
乔治敦大学的图书馆非常良心,居然能借到80%的课题所需专著,只要你拿得出学生证。
剩下20%太冷僻的内容,顾骜则选择了直接买——美国人的教材是真滴贵,1981年的物价,随便一本轻轻松松就100多美刀。顾骜为了准备一次学术报告,一次性花了1000刀。(主要是因为他刚来,对基辛格的研究零基础,什么都得买。)
一个研究生如果不想费事排队预约,大手大脚一点,每学期光买书花掉数千美金,都是稀松平常的。
或许有人会以为这是美帝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得好导致的。
但其实这里面的钱大多数也不是著书立说的人赚走了,而是几家专门的学术出版社赚走了。
作者或许只拿到20%,远比后世最黑的网媒分成比例都低得多,简直不把学者当人。
比如最著名黑心的Elsevier出版社,哪怕是在1981年,都垄断了全球顶级学术论文刊量的15%,到2018年更是暴涨到了全球三分之一。其余还有ACS、新泽西的Wiley,加起来也占10%。(Elsevier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但其实就是美国人控制的出版社)
相比之下,美国以外的世界,哪怕是最顶级的学术出版社,如德国的Springer、英国的泰勒弗朗西斯,就没那么牛逼了。
说到底,是美国三大社的人占据了“我有资格定义谁是全球最牛逼、谁是全球最聪明、最前沿”的定义权。顶级学者如果不到他们出版社控制的期刊上发文,就说明你的学术成果不够高级。
历史上苏联解体后,美国三大社的话语权暴涨了一波,就是因为他的“牛逼定义权”进一步提高了。
所以,美国看似是市场经济,什么行业都能准入,但某些学阀可以设置门槛的行业,小圈子垄断就非常明显了。
无论医生律师还是学术出版,但凡美国哪个行业收费特别贵,多半是因为先进圈的人可以卡毒边。
确保后续谁是‘红衣军’、谁不是自己人;谁是真心拜码头分赃、谁是想混进来掀桌子降低行业成本,然后一个个分门别类安排得明明白白。
反正层层选拔后、能爬到倒数几个毒圈的高级知识分子,人数一共就那么多,总能分化拉拢完的。
又不是廉价劳动力那种丧尸潮。
……
顾骜切身体验了一把美国的学术垄断黑暗,内心疯狂吐槽了一把。
不过也就仅限于吐槽,反正他是有钱人,没想改变这个现状。
事实上学术期刊贵得这么残暴,还能帮他筛选掉一批穷苦但好学的竞争对手呢。
他现在可是站到美国的既得利益阶层位置上,看到社会弊端捂盖子都来不及,美国越不公他越好上下其手。
“教授安排这个课题,看来是因为他自己就是秘密外交的高手,所以想从学生中,找出如何在现有制度制约下、把秘密外交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的后继之人。”
看完最初几篇综述后,顾骜掩上期刊,内心先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
首先,基辛格是真心做学问的,也是真心在考验顾骜,这两者不矛盾。
真正的牛人,都是在做日常真事的过程中考察人的,不会特地弄个扭曲的无厘头。
所以,这个成果做好了,是确实有实用价值的。
谁知,也不光是对美国有利,对那些跟美国谈判的国家,同样有利。
比如,这一次基辛格让大伙儿重点看的“威尔逊总统/兰辛国务卿参与《凡尔赛条约》”案例,以及许多50年后解密出来的文档(1970年解出来的),就显示了这样的情况: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大致情况,中国读者应该也都是挺了解的,就不多水了,反正是个欺凌德国的分赃会议。
基辛格给的案例材料里,就强调了两个点:
首先,美国自己虽然参加了半年的全程谈判,但最后却没签成《凡尔赛条约》——威尔逊总统去谈了,谈得很艰苦。可他最后回国,却被国会卡了,投票拒签。
其次,当时兰辛国务卿反复劝阻威尔逊总统亲自参加谈判,觉得总统出面会导致回旋余地减小、谈崩概率变大。
而尽管外行总统一意孤行、酿成了与国会的对立后,兰辛依然试图补救,并且通过秘密外交让英国人和法国人暗中作出了一定让步。(当时国会反对签约、针对的就是让步前的条件,如果英法确实让步了,国会就没借口作梗,美国就可以签了)
但因为行事不秘,兰辛斡旋让英法让步的事情被威尔逊知道了,威尔逊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和国际威望,坚持不答应以让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