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80当大佬-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顾骜脑子里却从来没有这根弦。
他上辈子是在支付宝当码农的。凡是打算一辈子混民企的人,根本不在乎所谓的国家干部身份和国家职称。
浮云而已。
要是被韩婷知道,顾骜备考时居然脑子里斗争的是这些,也不知道会不会被气死。
不一会儿,终于轮到顾骜了。
他大大方方走进隔壁的办公室,端正坐好。
韩婷上下打量了他一下,首先印象就很不错。
顾骜的气质很沉稳大度,至少比其他高考生要成熟很多。而且身材挺拔,1米75以上的个子,穿着也得体。
脸也还算俊朗。
而且不是那种小鲜肉式的娘炮帅,而是端方周正的帅,一看就很有气势,她就在打分表上加了形象分。
这可不是徇私,作为将来进外交部的人才,挑挑脸是必须的——这种人是要代表国格的,要是长得歪瓜裂枣,岂不是在洋人面前丢中国的脸?
所以哪怕韩婷就因为顾骜长得帅而录取他,这个道理都是天经地义的。
或许是因为第一印象好,完美主义心态有些发作,韩婷上来就直接用英语问了,一句中文开场白都没有。
“顾同学,你这次的高考英语成绩我看了,98分,很不错。而且从履历看,你似乎只完成初中学业就下乡了,你是如何学习外语的呢?”
这是顾骜第一次听说自己的英语成绩,按说韩婷的问法是有点违规的,泄密了。
不过这都不重要。
顾骜想到过对方会质疑自己的能力来源,所以早就准备好了答案,非常流利地直接回答。
然而,韩婷还没注意他的内容,就先被顾骜的口语腔调震惊了,心中暗忖:“口语发音怎么这么好?应该是今天所有考生里数一数二的了吧。”
77年的高考生,就算苦学了英语,卷面成绩很好,多半也是哑巴英语。
主要是物质条件太落后,没什么录音设备,而发音是否标准,是没有通过纸质书传递和校正的。尤其是方言口音重的省份,几乎一个能听的都找不到。
外交部今年派出了5个招生工作组,韩婷这一组负责华东五省一市的12个名额。来庐州之前,她只在金陵和沪江这些大城市见过发音跟顾骜媲美的。
谁让顾骜是后世十几年美剧磨砺出来的呢,连《唐顿庄园》那种英剧也没少看。
“这孩子倒是英翠丝汀……”韩婷也不禁被顾骜的桀骜所感化,觉得外交官就该有这样纵横捭阖的气度。
而且从另一些调查资料来看,这孩子的父系这边,一直是很上进的,他本人也为某个重大项目做了贡献……
“现在,能聊聊你在钱塘制氧机厂的制氦机技术攻关中,起到的作用么?”韩婷这个问题,依然是用英语问的。不过因为开始涉及到大量技术单词,连她这个考官都说得有些磕磕绊绊起来。
毕竟外交官也不用懂科技英语,那些专有名词又臭又长,纷繁复杂,甚至是近年来新造的。
而顾骜的回答,依然还是那么流畅,似乎技术英语反而是他更擅长的。
这也让面试的英翠丝汀感更加强烈了。
最后,韩婷觉得比较满意,反过来问道:“那你有什么想问我、或者向我了解的吗?”
顾骜因为去的意愿还不是很强烈,所以问得很随性,很大胆,想到啥就说啥了。
“我想知道除了进外交部之外,将来还有没有转型可能,学校的专业课程设计大致是什么样的。”
韩婷听了忍不住微微惊诧,笑道:“怎么?进外交部还不够前途?还想着转型呢。行,心倒是够大的,我就告诉你好了。学校的课程,主要是外交学和国际关系学,还有对外经贸类课程。这些辅修课程的作用则是……”
韩婷娓娓道来地说了一些。
顾骜开始时听得不甚在意,不过后来他突然捕捉到一个细节。
韩婷说:国际关系分析这个细分方向,也是外交部急需的人才,也会进部,但不是直接作为驻外使节,而是留在中央的国际关系研究室。
这里的人,工作任务就是分析国际形势走向、预测并给中央最高提供智库意见。
顾骜听了,脑中顿时灵光一闪。
“还有这样的工作?地方省事上后续三十年会有什么大事件,我说不定还记不清楚,毕竟咱前世是80后,是穿越而非重生。但国际大形势、对越反击、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苏联解体……老子全都知道啊!历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学了这个专业,岂不是直接可以靠当神棍级分析师,立刻开挂立功、火箭速度升迁?”
他突然发现,去外交学院,立大功的速度绝对比北大清华快无数倍。
这世上,穿越者知道未来历史大势容易,但绝大多数穿越者都没机会利用这种大而空的东西为自己谋利益。
因为你不是专业的,连最初开口的机会都捞不到,没有第一桶公信力。哪怕清华北大毕业,你指点江山的话语也没机会直接到首长耳中“立贴为证”,说得太多说不定还会被人猜疑切片。
可是如果成了正牌的外交学院国际分析师毕业,不但可以上达天听,而且天然自带公信力,加上你就该有这个能力,再逆天也不会被切片。平时神预言“立贴为证”一下,都是大佬们听在耳中的,一两次神准之后,还不坐火箭。
“我对外交学院的课程非常感兴趣,我想如果我有机会入学,一定会尽力为国立功。韩老师,您还有什么问题尽管可以问我!”顾骜本来略微惫懒的精神,顿时抖擞了起来。
第030章 录取
两天之后,依然还是在庐州。
教育厅办公楼里,韩婷亲手把两份录取通知书交到了顾骜和另一位女生的手上。
“顾骜,叶纨,恭喜你们被录取了。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积极为新形势下的外交事业添砖加瓦。”
“谢谢韩老师,我会的。”
两人都彬彬有礼地致谢,并表达了将来一定努力、不负国家期望云云。顾骜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个尽快当神棍火速攫取第一桶功名的开挂捷径。
对旁边那个女生,顾骜也不熟悉,上次面试的时候才见到的。长得还算不错,比苏泽天漂亮得多,关键是气质完全不一样。
从公示信息来看,只知道她本来是金陵外国语高中的在校生,也是恢复高考前临时退学来徽省插队的,所以仅仅比顾骜大一岁。
如此看来,徽省今年两个当外交官的考生名额,竟是一个都没用在真正的本省土著身上,都被消息灵通的外省人截胡了,也是够苦逼的。
顾骜之所以消息灵通,自然是因为他是穿越者,可以预知历史。
而叶纨消息也这么灵通,高中读的还是权贵名校,让顾骜不得不怀疑她是官宦子弟。
更多内幕,就不是顾骜该关心和能关心的了。
……
办完手续,顾骜很绅士地让叶纨先走,到门口还礼貌地告别。
叶纨到没有官宦子弟的跋扈,或许是藏得比较深吧,还挺客气地邀请:“你去哪儿,要我送你一程?”
顾骜一愣:“你?送我?”
他第一次听说世上还有女生送男生的。
“我回金陵,顺路就送你一程呗。都是同学了,不用客气。”叶纨朝路边一辆军绿吉普撇撇嘴。
顾骜有些吃不准对方的用意,委婉地说:“我家只是工人出身,不习惯坐小车。”
“知道你家是工人——你当我势利眼、跟你拉交情呢?爱坐坐不坐拉倒。”叶纨微微一翻白眼,似乎懒得再搭理。
“谢谢,刚才是我误会了。”顾骜也很放得下,确认对方是个爽气人,他也就不矫情了。
说着,他主动拉开后车门,让叶纨上去。他自己则开前门坐到副驾驶位上。
驾驶员是个穿军装的汽车兵,打量了一下顾骜,只是公事公办地问:“同志,火车站还汽车站?”
“汽车站。”顾骜耐心地解释,“我回宣州办手续,火车到不了。”
火车站就在庐州市中心,而长途汽车站要绕的路相对较远。既然蹭别人的车,出于礼貌总归要解释清楚,免得别人觉得你不识相。
然而,后排的叶纨听了,却主动善意提醒:“既然去宣州,不如先跟我到金陵,从那里过江好了——你长途车还要等摆渡,起码耽误半天。”
以后世人的眼光,从庐州到宣州,肯定是长途汽车比较直接。
但78年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长江上的桥非常少——长江下游上千公里,就只有金陵有桥。哪像几十年后,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过江大桥。
长途汽车到了马山,就得下来等轮渡。
轮渡不仅慢,而且还少,有时候能等上半天、凑齐一整船人,才会发船——反正默认大家的时间都不值钱,至少不如柴油值钱。
面对叶纨细心的好意,顾骜不好意思拂逆,也就半推半就从了。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叶纨冷冰冰地客套:“不用客气,一省就录取两个人,能杀出重围都不容易。以后到了京城,还要互相帮衬呢。”
而司机则从头到尾没再说话,像机器人一样默默地打方向盘,把车转到回金陵的路。
……
180公里的路,路况又不好,怎么也得开上3个小时。
吉普车比较颠簸,让看书也成为了不可能。
索尼公司的全球第一款随身听,倒是再过半年就要上市了,但中国市场肯定不会第一时间引进。车上听音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奢望。
叶纨在后排静静坐了一个多小时,很是无聊。中途让司机停车休息后,她就请顾骜也坐到后排。
再次上路后,叶纨出于好奇,吐槽道:“没想到你还挺懂外国人的绅士礼节,知道帮女生开门、自己坐副驾驶。你家肯定不是普通工人这么简单吧。”
“真是工人家庭。不过我爸当年援建、在东欧呆了几年,所以我懂点西方礼节。”顾骜诚恳地解释。
60年代时,国内技术人员有不少出国机会,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闭塞。
因为当时东欧还有一堆社会主义阵营的落后小国。中苏争夺本阵营话事权时,就纷纷援助这些小国,好多拉拢几个小弟。
老爹顾镛所在的钱塘制氧机厂,别看50年代时还要靠苏联专家指导,到60年代就已经能技术输出、派专家出国援建了。
老爹因为是八级钳工,困难时期刚好在阿尔巴尼亚住了三年。回国后看到同院的13户邻居有11户都饿得浮肿病,他还大为惊讶。
当邻居们听说他在阿尔巴尼亚吃了三年炸肉丸子、煎蛋和白脱油抹面包片,那羡慕嫉妒恨的目光,简直比3F团怒烧异性恋的圣火还炽烈。(阿尔巴尼亚当时给中国专家的待遇,跟我们此前给苏联专家的待遇差不多)
“做工人能出国援建,肯定得手艺很不错吧。”叶纨对工人的世界不太了解,顾骜的解释颇满足了她的好奇。
顾骜趁机试图岔开话题:“你不也知道很多外面的事情。”
叶纨心情正好,也就不吝多说几句:“我不一样,我家里是军区文工团的。我爸带团去东南亚访问演出过不少,自然见世面了。”
顾骜听了,只是左右打量了几眼,被动地点点头,默不作声。
他又一次扮演了聊天终结者。
叶纨正有些谈兴,顿时很不满:“喂,你怎么不继续问我了?”
顾骜有些尴尬:“你希望我说什么?我总不能问你,现在的文工团待遇怎么这么好,军区都给配车了?”
叶纨狡黠地一笑,冷哼道:“我就知道!你一路上闷声不响,肯定是在内心编排我纨绔子弟!我家平时可是很严的,这次要不是出远门,他们怕不安全,才不会派车呢!”
说着,叶纨似乎还有些赌气,压低了声音,凑近了解释:“我姥爷原来是军区领导,几年前调南方去了。他很严格的,常说孩子进了部队就要听部队安排,所以才没把我爸妈调走。这次用车,还是军区的人主动跟我爸提的。”
她的声音里,有几分被误会的委屈,不过也就仅此而已。
顾骜尴尬地说:“你没必要跟我解释。”
不过,他倒是能理解这种苦衷。
就像王思聪最恨那些说他花钱买文凭的:就因为家里有钱,哪怕他读书再用功,别人也不会相信。
同理,有些人家做官到了一定层次,不屑于贪钱占便宜,但下面的人总是会暗中仇视,一棍子打死地不信他们。
可能这个叶纨从来交不到跨越阶级的朋友吧。
……
三小时的车程,说慢也不慢,聊着聊着就到了。
司机送到中央门汽车站,顾骜礼貌地跟叶纨告别,又买了长途车票,赶回宣州。
赶回插队的镇子上时,天都已经黑了,没想到徐主任居然还在等他,连马风也在。
看来都是算准了顾骜今天出录取结果、肯定要回来办手续。
对于徐主任的殷勤,顾骜一开始挺惊讶的,不过一想也就明白了:徐主任显然是知道他要飞黄腾达了,所以来攀点交情,说不定将来用得上呢。
做迎来送往工作的公务员,这点情商都是有的。
“小顾啊,录取了什么好学校?来,接收函给我,我帮你办手续。”徐主任满面堆笑地招呼。
当时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都是有一份接收函副本的,为的就是交给原单位留档,以证明顾骜是正常结束下乡插队。
这种接收函,80后90后基本上都没见过,因为后世大学生都是高中应届生来的,基本上没有从工人农民身份、半路回去读书的。
“外交学院啊?那是不是毕业了就能进外交部?”徐主任没听说过这个学校,只是觉得高深莫测。
“国家机密,一言难尽。”顾骜也不想在外行人面前装逼,索性不解释内幕了,只是塞了两包大前门,算是感谢徐主任等到那么晚。
相比之下,马风倒是无条件觉得大佬牛逼,属于必须仰望的存在。
徐主任一走,马风就仗义地说:“顾哥,我们一直在等你呢。走,去招待所吃顿好的,一起庆祝吧。”
顾骜笑着锤了马风肩膀一下:“你们?还有谁?看你笑成这样,说吧,什么学校。”
马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回老家读大专呗,师范学院,学英语。苏姐和严哥也考上了。苏姐今天也是来办手续的,住镇上招待所呢。你的行李我也帮你带来了,明早直接回钱塘好了,不用去生产队了。”
“是么,那确实值得庆祝。走吧。”
马风帮顾骜提了拎包,带着他去了镇上招待所的餐厅。
因为时间已经很晚,苏泽天和严平早就等不及开吃了,桌上不仅有鱼有肉,顾骜甚至还看见了两瓶白酒,不由感慨这个时代中学生战斗力的强悍。
第031章 庆功宴
“小小年纪,喝什么酒?马风你说是不是你的歪主意!”
顾骜看着桌上的白酒,立刻摆谱教训了小弟两句。
倒是苏泽天和严平帮马风说话:“都考上大学了,喝点酒庆祝下怎么了。反正都住招待所了,还怕回不去不成?”
顾骜不好败大家的雅兴,也就算了。
马风贼兮兮地给顾骜也倒了一杯白酒。
几人坐定,顾骜都没来得及吃几口菜,就被围住问这问那。
早已饿了大半天的他,只能很没形象地一边往嘴里塞鸡腿,一边解释。
一番交流,大伙儿对各人的前程总算了然。
顾骜是事实上的无冕之王,外交学院的招牌,和未来多年的招生分数,都注定了他的成就远高于其他三人。
苏泽天也是考理科的,总分比顾骜低了60多分,于是去了华师大,随便选了个非师范专业。
以她的分数,本来还能去再好一点点的学校。不过她是铁了心要回大城市沪江,又考不上复、交、同济,就只能去华师了。
严平和马风考的是文科。
严平的总分与苏泽天不相伯仲,但因为文科数学分数普遍偏低,所以分数线也低。最终竟然进了武大中文系,境遇比他表姐好得多。
马风最烂,只能回老家读三年制的大专,英语师范生。
另外,马风还帮顾骜收了一份今天从钱塘老家发来的电报,是姐姐顾敏发来的。因为电报按字数计费,所以内容惜字如金:已录浙大,数学系。
不过,虽然马风的前途在众人中最烂,但考虑到他完全是跟着顾骜混躺赢的,已经很满足了。庆功席上,他吃酒喝肉比谁都痛快,一看就是真心觉得超额完成任务了。
喝大了之后,马风就没大没小地搂着顾骜的肩膀,一边打酒嗝一边吐槽:“顾哥,你放心,我这辈子值了!你还别说,就这两天,我看到生产队里那些知青,多少人都跟疯了一样,拼死找来《数理化自学丛书》,连文科生都狂啃数学。真要是按这种狠劲儿补习,明年的数学卷得增加多少难度、分数线得高多少呢?要是今年没捡到漏,让我明年跟这些疯子拼,我估计是没戏了,就算回去读两年高中都没希望。起码再复读几年。”
顾骜本来还挺担心马风因为人生变得太顺利,而失去了敬畏谦卑之心,不知天高地厚。
现在听他说话还挺有自知之明,顾骜倒是颇有几分欣慰。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顾骜把两杯酒都倒满,然后一杯推到马风面前,郑重地劝说:“但愿你好自为之吧,狗屎运这种东西,可一不可再。自己有几分真本事,心里要有逼数。”
“顾哥!我绝对有逼数!哪天要是膨胀了,你尿我一脸滋醒我都没问题!”马风显然有些语无伦次,拍胸脯赌咒发誓,然后一口把白酒闷了。
马风灌趴下之后,苏泽天就开始带饭桌上的节奏。
她对顾骜的选择,还是有点不解,毕竟眼下外交学院的招牌还没正式恢复,借壳的情况下,名声终究喊不响亮。
苏泽天惋惜地劝道:“就你这成绩,还不如直接上清华呢。再说你数理化这么好,放弃了多可惜。”
“我从来没说过要放弃数理化。”顾骜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理科成绩好,不一定要亲自搞科研。做一个综合型人才,更好的调度资源,整合项目,比一线科研人员更重要。”
苏泽天又说:“可你想过没有,清华的招牌响亮,是百年积累的。外交学院就算分数比清华高、让人觉得它更难考,也是外交部的分配政策背书导致的。要是一直每年保持招生规模,等过个七八年外交部没肥缺剩了,外交学院的招牌肯定就不如清华响亮了!”
苏泽天的这个观点,确实挺有先见之明,因为后世到了90年代,外交学院的逼格确实不如清华了。
不过她都能想到,顾骜肯定更早就权衡过了。
顾骜傲然道:“你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学校招牌对我的意义,就是在20岁的时候敲门用的。等外交学院名声渐渐不如清华,那都多少年之后了?以我的本事,到时候还需要靠学历来给我贴金吗?无论我是什么学校毕业的,那所学校都会在招生简章的第一句话就写上:本校著名校友:顾骜。清华不清华,已经是浮云了。”
这个星球上为什么会有金融和利息?
不就是因为现在已经捏着的钱,比未来可能获得的钱要更值钱么。
名声也是一样的。
在顾骜还没有名的时候,给他第一桶名作敲门砖的,这才值钱。
等他都名爆天下的时候,学历招牌还有个屁用。
哪怕顾骜不当外交官,但只要在整个80年代,外交学院的招牌拿到社会上去,公认比清华牛;将来不管是去外经贸部门、进出口总公司还是自己下海,都比清华文凭更吃得开,就够了。
当然更主要的理由,还是顾骜想为自己知道天下大势的独门优势,找到一条变现渠道。
只不过这涉及到穿越者的秘密,不能拿来台面上跟苏泽天他们讲。
所以顾骜不得不另外找些冠冕堂皇的次要理由。
至于读了外交学院之后,将来能不能轻松辞职、离开体制下海,顾骜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潘石屹那票合伙人里,有几个82~84年就不要公务员身份下海了,不照样没人阻拦他们。
80年代初就下海,唯一的损失只是没有后来的“停薪留职”,也就是说只要下海就得彻底抛弃国家干部身份,甚至抛弃个人档案。
所以99%的体制内人自己没这个胆子,非得等到90年代初国家承诺“试水期保留档案保留干部身份”,才敢去干。
……
听了顾骜的分析,苏泽天再次被刷新了三观。
这个少年的狂妄程度,比她原先想象的更夸张,偏偏对方貌似还真有这资本。
一旁的严平是个闷葫芦,本来就不想看伙伴们争吵,当下借机当了和事佬,劝表姐别再哔哔了:“顾同学有他自己的规划,我们何必多嘴呢,吃肉吃肉。”
苏泽天顺势下了台阶,转移了一个话题。
她狡黠地一笑,从随身的单肩小书包里拿出一本平装的样刊。
正是徽省文联名下的杂志,《文学月刊》。
然后苏泽天一脸的邀功请赏:“行,填志愿的事儿我就不说你了。这事儿你准备怎么谢我姑父呢——他可是在阅卷专家组里,看到了你那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