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80当大佬-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新闻被转载出来之后,几乎是瞬间抓住了全世界关心时政者的眼球。
如今可是1982年6月底,在这个历史时间点上,全球只有两项重大热点:一个是正在进行中的世界杯,一个就是马岛海战了。
任何马岛海战上新出现的战果、牛逼武器及其解读,都是瞬间霸屏新闻和军迷娱乐节目的。
诸位看官或许没有亲历过马岛海战,加上80年代初中国还比较封闭,大伙儿对这种感觉没什么直观印象。可如果是70后或者80初,可以想想一下91年听说海湾战争时,“飞毛腿”和“爱国者”这些名词的影响力有多大。
在中国以外的世界,82年的“飞鱼”知名度就是和91年的“爱国者”一样牛逼的。
更何况,全世界人都是喜欢看弱者誓死反抗的戏码的。正如60年代,美国有那么多摇滚青年,在自己的文化衫上印切·格瓦拉。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国而爱古巴,只是因为他们喜欢看悲壮史诗一样的戏剧性反抗者。
历史上的马岛战争,只是击沉了两艘驱逐舰、多艘护卫舰,就已经闹得新闻上那么大了。
可驱逐舰这种级别的战舰,在二战后的历次主要战争中,也不是没被打沉过——从历次中东战争,到两伊、数次印巴战争,都出现过驱逐舰被击沉的先例。
但如今,历史被顾骜魔改,导致“爱马仕号”航空母舰都被击沉了。
那可是二战结束以来,近40年头一遭,未来几十年,可能都没有重演的机会了。
毕竟有航母的那都得是大流氓级别的列强,击沉航母,可是意味着兔子反咬狮子一块肉成功了、小国爆冷痛扁列强,还听说约克公爵的坐舰都重创了,这多有看点啊。
所以,全世界起码有超过十亿人,每天在报纸上和电视上找最新新闻,跟搜索世界杯战报一样积极。说不定心里隐隐期待着阿根廷人再创造一个历史奇迹,给大家猎奇一下。
“哇靠?我还以为飞鱼这么牛逼呢。原来是趁着布列塔尼亚人的雷达被迫关机的时候,偷袭得手的啊。”
“偷袭只能偷袭一次吧?后面怎么还接连得手?”
“啊,不会是为了验证学术理论严密性,有些人向阿根廷军方提供了学术理论支持吧?阿根廷人是不是学乖了,后续总结出经验,就专门窃取布列塔尼亚舰队每天什么时候与国内卫星通讯,然后踩点去袭击的?”
诸如此类的爆炸性讨论,以病毒分裂的速度,迅速蔓延到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街头巷尾。
可惜如今没有互联网,不然这个流言散播速度起码再乘十倍。
从CNN到福克斯,美国各大电视台上,请了各种砖家点评,做脱口秀。
而埃里克森教授更是被预约了去CNN进行一档直播脱口秀采访。而那个节目的临时主持人名叫拉里·金。
不过,埃里克森教授毕竟是做学问的,他还没来得及露脸,另一些反向的风潮就开始袭来,并且霸屏了新闻媒体。
首先出现的波折,就是布国的一些社会新闻:
“昨日,自从《IEEE》披露埃里克森教授的分析成果以来,布列塔尼亚民众群情激愤,伦敦街头出现了对皇家海军主要造船厂、舰船设计单位等供应商的声讨。布列塔尼亚民众强烈要求严查海军军备系统及DNC招投标过程是否有疏漏,导致外国民间研究机构都能发现的技术漏洞,堂堂皇家海军居然一直没有发现。”
原来,论文出来后,布国那些传统保守、以皇家海军为荣的民众就受不了了。
原先如果是因为“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才损失惨重,那也罢了。毕竟是12000公里外的客场作战,被阿根廷主场制造了点麻烦,也是没办法的。
可最后发现,原来是有国贼疏忽,这怎么能忍?
加上他们的国家队昨天刚刚在西班牙的世界杯赛场上,第二阶段12进4的小组赛中,输给了西德人,眼看出线无望。
回国的足球牛氓们民族注意情绪正好无处发泄,群情激愤怒火中烧之下,就跑去把DNC的官署都给砸了。(DNC是皇家海军建造总监,或者可以叫造舰局)
特拉法尔加广场和白厅街那个特定路段,遍地都是臭鸡蛋和烂土豆烂番茄。碎掉的玻璃窗,统统是被一颗颗本来根本不足以击穿的土豆,靠加特林神教的路数击碎的。
当天,布国国防部不得不发表严正声明,补救性谴责:
“布列塔尼亚国防部发言人布莱特上校表示:对于‘谢菲尔德号’、‘格拉斯哥号’等战舰被一枚‘飞鱼’导弹即突防击沉的问题,以及‘爱马仕号’航空母舰的警戒舰群未能及时做出预警反应的问题。
皇家海军已经进行了深刻的调查,并且在十天之前就得出了初步结论。该结论的得出,比《IEEE》相关期刊上埃里克森教授的论文还要早。
只是出于保守军事机密的考虑、以及战争还在持续中,所以皇家海军与国防部选择了没有第一时间披露,以期待该信息不对称能在战场上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在此,我们对于《IEEE》期刊及斯坦福大学相关人员擅自披露军事机密,表示谴责……”
原来,是皇家海军顶不住了:连外国人没有第一手资料,都分析出你们的军舰是因为什么而挂的,你们自己却分析不出,那岂不是吃干饭的了?
所以他们连忙表示:我们也早就弄出来了,只是为了军事欺骗,所以没公布而已。
最后的谴责么,其实是说给本国群情激愤的足球牛氓听的,他们也谴责不了美国人的大学,管不了美国的言论自由。
就在人们准备接受这个解释的时候,大西洋对面的阿根廷人,也发声谴责了。
“阿根廷国防部谴责斯坦福大学相关研究人员,暴露了他们的军事机密。阿根廷方面通过复盘此前战例,已经形成了刺探布军舰队与国内卫星通讯的时间、并针对性偷袭的战术安排。埃里克森教授的研究,导致布军做出了提防、后续偷袭大概率无法得手。加尔铁里总统对斯坦福大学的上述行经,进行了严厉的谴责……”
阿根廷人这番话,有点马后炮的意思了,但其实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这也是加尔铁里在为自己“即将输掉战争”找的一个额外借口而已——在阿军已经形势明显不利的情况下,随时有可能完蛋。
如果这时候给人民塑造一个“不是我军不英勇,而是美国科学家跟布列塔尼亚人穿一条裤子、把我们的战术都研究透了泄露给敌人,我们才输的”。
这不也能为自己打几分悲情英雄的牌么。
三方各怀鬼胎,却惊人一致地把这个事儿炒作成了全球第一热点。
就在这种情况下,CNN电视台宣布了一个节目预告:
“斯坦福大学的埃里克森教授表示,即使布列塔尼亚和阿根廷国防部表示他们已经提前数日研究出了相关成果、只是因为战时保密无法宣布。
但他依然有证据证明,他们斯坦福大学EE系的相关研究小组,才是全球第一个注意到电磁兼容防治问题重要性、并做出系统研究的主体。为此,本台将在明晚8点,现场直播对受邀嘉宾埃里克森教授的访谈。也欢迎持有不同观点的各方,到现场与嘉宾进行辩论。
我是主持人拉里·金,期待与您的见面。”
第400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
CNN,全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1982年,还算不上全美最顶级的电视新闻媒体。
因为这家公司才成立了两年——其母公司是上一个时代的广电巨头特纳广播公司,创始人特德·特纳。
CNN的成立契机,也是建立在“美国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用户家庭逐渐普及并主流化”的这个大前提下的。
中国人或许对这个问题比较难想象,那是因为中国电视机普及地比较晚,80年代才开始普及,而且没普及多久,有线电视就来了。
所以90后以后的人,基本上没见过“一台电视机只能收到两三个电视台”的惨状。在他们印象里,电视机一买回家就该是能收几十个频道的。
中国的邻国日本,虽然也跟美国一样50年代就普及电视机了,比中国早30年。但因为日本国土狭小、人口密集,NHK等几个频道的信号容易覆盖国土,所以前有线时代也过得挺滋润。
只有美国这样的国家,拥有不亚于中国的广袤疆域,而且“先富起来”得那么早,才会出现电视产业经过明显“第二春大发展”的局面——人家的无线电视和地方电视,50年代就发展得不错了,可全国性有线电视台,普遍要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崛起。
比如,在此之前的70年代,特纳广播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福克斯系,就是靠堆一水儿的地方电视台,每个台只管几个州的市场,但极少有全国性铺摊子的。
换言之,美国有一代人,是忍受了“电视机永远只有几个频道”这种隐痛点近30年,然后数年前突然被成熟的有线/卫星电视给重新极大满足。
82年的有线电视,还是一个争夺激烈的新兴市场,CNN都才是成立两年的萌新,急需牛逼、实时互动的节目来拓广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让全美更多电视机用户付有线频道订阅费。
因此,他们才会对热点讨论项目,倾注巨量的头部资源,调集精兵强将。
这是一个对电视台也非常重要的契机,搞得好,足以和被采访对象双赢。
……
6月30日,下午。
美国南方枢纽,亚特兰大市。
位于核心商业区(Down town)的CNN总部大楼。
拉里·金正在休息室里闭目养神,为晚上对埃里克森教授及其他嘉宾的直播采访积蓄精力。
拉里·金今年已经快50岁了,是个三角脸的精瘦中老年人。自从27年前进入广播电台行业后,他干了20多年的播音员、主持人,并偶尔涉足电视台上的脱口秀节目。
不过,直到前年为止,他在广播电台节目工作上倾注的精力,依然远远超过在电视台上。
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在有限电视出现之前,电台的覆盖面比电视台更广,电台可以给全美国人民都听到,而电视台只有临近的几个市或者几个州可以收到。
当时想要做全国性新闻名人的,都会选择依然留在落后的电台,只为其全国覆盖性。
CNN成立后,拉里金因为在上一个时代,就已经是全国比较有名的电台新闻脱口秀主持人,所以被老板特德·特纳亲自力邀,偶尔来做几次节目,拉里金在电视上花费的工作精力,渐渐已经超过了一半,但还没到下定决心100%到电视台全职的决心。
换言之,他现在依然算是“临时接单走穴”。
在他准备的当口,休息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比他还年轻几岁的西装革履富态中年人步履沉稳而紧促地走了进来。
他是CNN的大老板,特德·特纳。
看到拉里金在休息,他无奈地摇摇头:
“金,你不觉得应该再兴奋一点,好好准备一下么?这次的活儿会成为轰动全国——不,甚至是可能轰动全球的大新闻的。你想想看,能反驳英国和阿根廷国防部的官宣口径,为全世界人民找到这个热点背后的真相,这是多么有价值的事情。”
拉里金揉了揉眼角,拿湿巾擦了擦脸:“特纳先生,你应该了解我的,我从来不预习要提问的问题,不管多么重要的事。我讨厌剧本,因为观众会看得出来的,我不会问任何排练过的问题。”
这也是后世拉里金在新闻辩论脱口秀领域叱咤风云三十年的核心竞争力——任何真人秀节目,观众都是讨厌“剧本”的存在的。
哪怕是后世中国观众看个跑男,如果听说剧情都是编剧编好的,收视率和兴致也会暴跌。
而拉里金显然是全世界第一个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新闻人,并且真的坚持了一辈子。
“我不是让你预习问题,可是你至少应该了解一下技术背景,不然到时候嘉宾讲出来的话你完全理解不了怎么办。”特纳无奈地敦促。
拉里金跃跃欲试地坚持:“我已经尽量了解过了,而且,如果我理解不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就更理解不了了。美国95%的观众,学历和理工科常识肯定都比我差。我们只能指望在节目上,让嘉宾用更加深入浅出的方式,把话说得人人都听得懂,比如,跟NASA的卡尔萨根教授那样。”
特纳唯有苦笑:“哦!你不能指望每个教授都是卡尔萨根那样的大神!算了,我就直接跟你摊牌好了:如果这次的新闻之后,你能为CNN多拉来100万订阅用户。那我就给你比你现在在电台多10倍的薪水,并且在CNN为你开一档名叫‘拉里金时刻’的长期固定节目!给你全台最好的黄金时段和推广资源!好好干!”
特德·特纳口中的卡尔·萨根,是70~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大师,也是美国航天局NASA的代言人。
用个后世人比较了解的例子类比一下:卡尔·萨根在80年代美国的知名度,绝对比2010年代霍金还高。他以能把太空物理知识讲得小学生都听得懂、深入浅出程度天下无敌著称。
卡尔·萨根的名声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他今年刚表示想写一本科幻小说时,哪怕只是放了个风声,连标题都没想好,就有美国出版业巨头立刻给他寄了一张200万美金的支票,作为你这部还不存在小说的版权定金。(这个价格估计后世再创世神级别的大神都做不到,一个字都没,定金预付款就200万美金,还是80年代的物价),所有的新闻人在做学术类脱口秀和辩论采访时,都会祈祷“哦,要是我的采访对象能够好好说人话不拽文,跟卡尔萨根那么牛逼,那节目效果该多好。”
可惜他们也只能想想了,世界上只有一个卡尔萨根。
特德·特纳最后也只能用利诱来确保拉里金尽量上心。
……
特德·特纳与拉里·金准备的同时,顾骜和埃里克森教授一行,也精神饱满地从欧尼亚特大酒店出来,准备参加节目。
欧尼亚特大酒店就在CNN总部大楼的隔壁,也是美国高端新闻界人士来亚特兰大出差的标准下榻地点。
CNN派来了漂亮的女工作人员,殷勤地接待:
“埃里克森教授,顾先生,这边请。昨晚休息得还不错吧?希望你们有准备过,尽量把物理和军事科研常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些。这毕竟只是一个电视脱口秀节目,要考虑到受众的文化水平。能够举例类比的就尽量举例类比。”
埃里克森教授表示尽量,而顾骜倒是答应得很轻松。
今天的受访主嘉宾是埃里克森教授,但顾骜还是争取到了几个观众席上接受备询的名额。也就是节目进行时,如果遇到并非埃里克森教授本人专精的问题点,可以请观众席上的备询嘉宾帮忙。
埃里克森免不了帮顾骜吹吹牛逼:“我相信,如果有观众听不懂的地方,只要问顾先生肯定没问题——他是我的老板,但千万别小看,他对技术的宏观了解,经常能给我不错的启发。尤其是他是乔治敦华尔士外交学院、外交专业的,是基辛格前国务卿带的博士。你们应该相信一个顶级外交官的口才。”
“是么?原来Tencoin Entertainment居然有这样的资本背景?”接待的美女工作人员大吃一惊,她显然情报工作没做透彻,此前只关注了主嘉宾。
于是,这条信息立刻被通报给了电视台老板特纳先生。
“原来埃里克森教授不仅是为斯坦福在做事儿?他们是有秘密的项目雇佣关系的?”特纳先生听到后,人老精鬼老灵,已经意识到顾骜肯定是想夹带私货了。
“这家伙肯定是想趁机为什么东西打广告!不过,没办法了,为了节目效果,他要打就打吧,只要我们CNN‘第一手揭示独家真相’的牌子打得够响,就当是双赢了!去,吩咐拉里·金,他可以不对技术详情做准备,配合低学历观众。但是,让他一定要注意,如果到时候节目里埃里克森教授说的,连他都听不懂,一定要请观众席上的顾骜帮忙用人话翻译一下。我们不会让佶屈聱牙的老学究毁了节目效果的。”
“是,老板。”美女工作人员立刻去安排了。
这个条件并不违反拉里金的“不为采访设剧本”的原则,他会接受的。
所有人仓促地吃过晚饭,时间很快到了晚上7点半,所有人准备了一下,进入演播室。
炙热的灯光,啪地打量了。
映照着两个上身穿领带衬衫、下身却只穿沙滩短裤的家伙。(下半身被演播台挡住了,镜头里看不见)
第401章 撕逼就要撕得有来有往
“各位观众晚上好,欢迎来到拉里金现场,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拉里·金。今天,我们迎来了一组特殊的嘉宾。大家对于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先生,可能比较陌生——陌生就对了,因为他是一位象牙塔里的学者,并不是公众人物。嘿,埃里克森教授,不如你自己自我介绍一下吧……”
在拉里·金惯常轻松自在、把自己彻底当成一个小白的好奇姿态下,节目稳稳地开场了。
拉里·金跟教授都穿着衬衫打着领带,但两人的衣着也略有不同。
埃里克森教授的衬衫是很挺括的,丝毫不会让人联想到他下面穿的是沙滩裤。
而拉里·金的衬衫晒微有点宽松和皱巴巴,而且特地穿的是背带的牛仔沙滩裤,大大方方把吊带露在那儿,勒得衬衫有两道皱印,似乎唯恐观众联想不到他台面以下是背带裤。
而且他的黑框眼镜也大得出奇,镜片的形状是非常诡异的熊猫眼形,沿着鼻梁那一侧有点弧形的凹陷,显然从镜框到镜片都是结合他本人的鼻梁形状专门定做的。
目的就是把他的形象设计得跟不修边幅的疯狂科学家那样。
所有的一切,都是对观众的无形暗示:这个主持人是个比你们还小白的傻缺,绝对想到啥说啥,不会预先准备剧本,不会怕冒犯专家、权贵乃至总统,所以你们听到的一定是最“真”的干货爆料,绝对值得订阅。
埃里克森教授毕竟是做学问的,本来他接到的指示是只回答专业学术问题。
没想到主持人一开场就坑他,不按剧本上说的“由主持人介绍嘉宾”走,反而要他自己介绍,于是微微磕磕绊绊了起来,好不容易才把自己的头衔和来意说清楚——其中还不小心把顺序颠倒了一下,先把他被天鲲娱乐雇佣的专项课题身份说了,然后才提到斯坦福大学的教职。
这也没办法,因为埃里克森本来就是被顾骜拿钱关照过了、要加塞私货宣传公司,剧本一变他一紧张,就把心心念念的事儿先说了。
拉里·金却促狭地会心一笑。
他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让观众看嘉宾“备课不足”的笑话了,这才能加深观众对“我拉里金就是仇恨剧本”的印象。
然后他就快速切入正题:“很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埃里克森教授的研究范围和履历了,我们直奔主题,说说您凭什么说你们比英国和阿根廷的国防部还要更早注意到——嗯,你刚才说的叫什么来着?‘电磁兼容学’——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问题是该这么描述么?我觉得你们太拗口了。”
埃里克森教授按照来之前的准备,一板一眼地说:“是的,我们对电磁兼容学的关注,远远比他们早,因为你这不是早半个月或者一个多月的事儿。我们至少早了5个月以上——
这几份,是我们受雇于天鲲娱乐、进行委托课题研究的内部立项讨论、还有研究过程中的内部学术会议纪要。但这些东西没法证明其生成时间,所以我今天就不拿来当直接证据了。
可是,这份《IEEE 法西斯学报》二月刊上,就有一篇由我,以及我的学生鲁署名的论文,就已经开始探讨如何规范电子通讯设备对其他家用电子设备的干扰问题、以及进行射频杂散规范……
这是公开的学术期刊,时间不可能造得了假。所以我们至少是在英国人的第一艘主力战舰被击沉前三个月,就发表过此类看法了,并呼吁大家注意风险。”
CNN上,播到这一幕时,全美400万户已经订阅了并且正在收看该频道节目的家庭,大部分都惊呼起来——
“哇,原来这家公司委托的研究,那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那英国人真是输得不冤,这么大的漏洞,都没注意到。”
可别小看400万户美国家庭,当时全美也就5000万户,一家有线电视台能吸引到400万户打开电视机看这个频道,已经是极为逆天的热点了,能创造收视记录的。
毕竟美国人的生活太多姿多彩了,什么消遣放松的娱乐方式没有,对人民注意力的争夺,是非常惨烈的。
不过,就在美国人民惊呼的同时,拉里·金却不肯轻易放过这里面的可疑之处。
他在跟对方博弈确认了几个回合后,抓住一个点,刁难式地反问:“等等,埃里克森教授,如果按您所说,英国人因为没有注意到预警雷达会被其他系统干扰的问题,才导致失败。那么,我想问,在人类此前的战争史上,难道就没有交战方通过干扰和压制对方的雷达性能来取得战果的先例么?很难想像这个盲点能在人类军事史上藏那么久。”
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