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80当大佬-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骜说到这里,突然想起老爹现在是钱塘制氧机厂的厂长了。
  作为自制制冷机的全省第一大户,钱氧对散热器/热交换器的铜制品需求量,可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顾骜停顿了一下,回头问顾敏:“姐,爸厂里是不是有问诸县这边的铜厂采购过热交换器的管材?”
  “我怎么清楚,好象有的。我在计划文件里看到过。”顾敏回答。
  一直旁观不语的县长吕大民也暗暗叫苦,只能认领:“钱氧是咱诸县两大国营铜厂最大的客户……”
  吴越省只有诸县和更南边深山里的义乌有铜矿,所以省内重工业企业要采购铜制品,就近问省内企业下单是很正常的。
  铜制品的两个最大的需求,无非就是热交换和电缆。而线缆所需的铜,跟诸县这边的产能还不太对口,因为那东西只讲究铜的冶金和纯度,不要求造型加工工艺。
  “回去跟爸说,后年起把诸县这边的单子都切了,让供销科采购外省的制冷器铜件!反正钱氧现在有钱,要讲社会效益嘛。”顾骜随口花花,一句话就毙了诸县这边两大国营铜厂的最大订单。
  要做成事情么,就得这样胡萝卜加大棒,一边给别人找出路,一边一句话就秒了人家瞻前顾后的希望。
  本来欧厂长还希望拿捏掂量一下,确认顾骜能从外资电影公司拉来足够多的古装戏青铜器道具订单,然后再以此为要挟减少产量、增加产值。
  现在人家直接把大后路给掐了。
  一群反抗者彻底瘫了。
  主动权瞬间彻底被顾骜捏了回来。
  顾骜好整以暇地对吕大民发号施令:“吕县长,转型开电影道具厂的出路,我已经给你们想好了。钱氧的单子,我后年才会掐,也给你们留了一年半的稳定转型时间。怎么做,就看你们的决心。
  最晚后年起,我会想办法帮你们争取一些外资电影公司的道具订单,哪怕不是在萧县影城拍摄的,也可以用诸县道具厂的道具嘛。不过,我也会竞标,不可能如今贵县的九家铜厂都有资格拿到单子。
  你们自己要整合优质资源、淘汰偷矿偷排的无良企业,钻研工艺、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宣传和品牌建设。有了金山银山,也要会配合市场、了解客户需求、了解客户真正想要什么,你才能赚到手。今天时间不多,我就先言尽于此了,你们花时间好好研究一下吧。”
  顾骜这条路子,其实是非常良心的,一点都不拍大腿。
  因为他后世就去真·横店旅游过不止一次,还深入了解过当地情况。别说横店一整个镇子的普通劳力,都靠着电影业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就是周边几个镇都带动了。
  所有曾经做裁缝的,几乎清一色都成了影城的戏服供应商。
  所有曾经的铁匠木匠手艺人,乃至原先乡镇的金属加工、木材厂,都成了横店影城的道具供应商。
  搞土建施工的全部去造景。
  实在啥都不会、只会煮饭炒菜的,都能去给流水一样的剧组送便当、家里的房子开旅社或者租给横漂。
  电影城做到横店那样大小,养活半个县的劳力,真不是问题了。
  吕大民说的“上千户人家直接靠县里的铜厂工作、更多人为铜厂提供周边服务”,到时候根本不算个事儿。
  只不过一切都需要时间,十年八年之内,是不可能成长到后世真·横店规模的。只有肯信顾骜,跟着他走下去的人,才配赚大钱。
  再配合得好的,将来才有直接投资。
  吕大民和欧厂长彻底被折服了。
  欧厂长想到自己刚才的无礼,有听说顾骜要搞什么“竞标”,他也没听说过竞标的操作细节,只当是得罪了顾骜,所以好果子被县里其他铜厂拿走了。
  他顿时面如土色,恳告求情:“顾老板,我刚才是猪油蒙了心,你千万别搞什么竞标,我知道你肯定是看我们厂子不顺眼,但我们的东西真是好东西,手艺也是实实在在的!你可以去查我们供过的客户,有半句虚言我不得好死!”
  然而到了这一刻,连吕大民都不护着他了。
  因为吕大民是县长,他需要保护的是本县的产业,只要顾骜能让本县铜业在转型的时候,总体产生更大产值和收益,具体哪一家铜厂滋润、哪一家被兼并,他是无所谓的。
  最多就是店口的镇长要为欧明德撑腰,因为其他铜厂都不在这个镇上。
  “欧明德!你不许失礼啊,顾生说竞标,肯定是公平竞标,你有什么不服的!”吕大民主动帮顾骜挡驾,呵斥欧明德站起来。
  旁边还有几个刚才呛声了顾骜的中老年工匠,也以为是自己惹祸,累及镇上的乡亲和工友了,一个个面如土色跪了下来,砰砰砰恳求。
  其实吧,这些人要是县里的国营铜厂职工,绝对不至于这样怕。因为82年的国企是不允许倒闭的,哪怕被更大的国企吸收兼并,也要接收全部工人。所以再脖子硬也不怕被开除。
  问题是他们只是镇子上的乡镇企业,才成立三四年呢。乡镇企业是没有保障的,一旦被记仇断了货源,那真的会完蛋的。县里的国企就算肯兼并他们,也能合法撸掉很多工人再兼并。因为乡镇企业的职工法律上还不算国家的工人阶级。
  如果只是他们几个人的事儿,脖子硬是有可能的,被株连百来户乡亲、以后戳着脊梁骨骂,那谁受得了。还不如服个软了。
  顾骜看不下去,严厉申明:“我说话算话!你们不要瞎受害妄想!到时候竞标是公开的,有手艺,产品做得漂亮,当然会选上,不要搞这些歪门邪道!吕县长自然会主持公道的!这一点你们也随便去打听!”
  说着,他就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由省里来的安保人员护着离开了这家铜厂。他知道有些东西讲道理,这些没读过书的人一时听不懂,只有他暂时走开,让他们冷静冷静,才不会怕闯祸和误会打击报复。
  吕大民赶紧跟了出去,继续向顾骜这样见多识广的大人物,讨教美国人洛杉矶周边的乡农山民、到底是如何靠给好莱坞做配套过上好日子的。
  他们已经意识到,顾骜脑子里那随便一点见闻认识,都是了不得的宝贝,完全都不亚于真金白银的投钱。求人以鱼不如求人以渔呐。


第427章 魏巍汉统
  三天的考察很快结束了。
  顾骜在诸县摸索到的先进经验,也被顺理成章拿去别的地方开拓思路。
  为当地污染行业的找出路大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比如,后世会稽主城区和山阴,最大的工业污染源就是印染行业,如前所述,一度产能占到全国的40%,2016年钱塘开G20时,都特地关停过半年。
  80年代,虽然印染行业还不明显——主要是因为80年代初纺织品出口形势非常好,搞那些低污染的棉纺也能有出路。江南素来是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搞纺织业来钱还是比较轻松的,出口运输又便利。
  所以,当地官员来诸县旁观取经之后,也请顾骜考察问计,最后山阴方面为了多拉文化旅游产业远期投资,也下定决心在不伤害经济的前提下,少搞污染企业。
  山阴的印染企业,两三年内准备优先转型定做古装和其他影视戏服。
  顾骜是这么激励他们的:“就江对岸秀州盐县的步鑫生,出身裁缝,能把一个衬衫厂做到事迹上《人人日报》,你们就自甘认输、会稽人不如秀州人?将来那么大的电影城给你们做依托,那么大的定制订单还抢不到手?你们要是不配合,那我只好去找步厂长了,反正秀州就隔了一条钱塘江,订单响应也不慢,到时候供货肯定也方便。”
  顾骜提到的步厂长,今年已经火了,吴越省本地的纺织类相关行业,都要去取经。
  此言一出,刺激非常大。
  山阴那边除了一家国企之外,其他干啥不是干的印染厂子,都愿意观望转产。
  有些脑子灵活的乡镇企业主,还预先联系好了印染生产设备的接盘下家,准备将来把转产后用不到的设备,卖到同为会稽市、但位于钱塘江下游的虞县。
  虞县这地方已经快入海了,排污直接排到钱塘江口,往东海里灌,也污染不了淡水资源。
  连带着几县县长,都在沟通中学到了一些简单的、在不影响经济情况下的环保思路——就算不裁撤某些产业,至少区位规划上能优化一些也好。比如水污染的企业,尽量往下游丢。
  这些思想,在后人看来都是再常识不过了,小学生都知道。但80年代的官员们却脑子里很少有这根弦。
  顾骜的影城远期规划,也在这一趟考察中,渐渐勾勒出了清晰的区位分工:钱,目前先投在萧县,将来前几个项目做好了、牌子打起来了,再部分投给山阴、诸县。
  萧县必须承担大部分基建就业,诸县提供道具产业,山阴提供影视戏服和其他配套,把大蛋糕分了。
  凡是历史上真·横店模式带动的产业,顾骜都帮忙出主意。他自己不屑于赚这些零碎繁琐的小钱,但他要建立好一套市场引导制度,诱导别人为他做好配套。
  不能到时候他想开工,却没有趁手的上游供应商。
  ……
  顾骜考察的最后一夜,住在山阴的招待所。
  不过诸县、萧县的领导也都异地跟来,一起陪他喝酒践行。
  大家都是发自内心感激顾骜帮他们开的脑洞,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还一块钱都没赚到呢。
  地盘是山阴人的,酒水也是他们提供。会稽虽然不算特别靠海,但也是钱塘江口了,从明州和甬东列岛弄来海鲜也挺方便。所以山阴方面弄了几十斤的大黄花鱼皇、各种精选海味待客。
  80年代,这样巨大的野生黄鱼和其他野生大海鲜还是可以搞到的,远没有后世过度捕捞时的稀缺。
  诸县吕大民和萧县宋青松面子抹不过去,怕在顾骜面前丢人,就整了很多精挑细选的山珍猛禽野兽,给顾骜开开野味。
  他们知道顾骜是有钱人,又见过大世面,靠高档取胜是没希望的,唯有吃个野趣。
  吕大民弄了一只刚刚断奶的野麂鹿,至于獐子、野兔这些就不算什么了。
  宋青松弄了适合烧烤的小野猪,甚至还有熊掌,也算是下了本钱了——吴越省本地是极少有熊的,古代楚人经常吃熊,吴人是不吃熊的,至少也要到靠近赣省的山区才有熊。
  顾骜看得胆战心惊,被敬酒的时候还婉言告诫:“以后不可如此破费,熊是比较珍惜的动物。而且咱这里应该没有熊吧,哪儿弄来的。”
  如今还没立那些保护的法律,基本上靠政策约束管,所以确实也是有人吃的,但你没身份肯定搞不到,那是特权。
  宋青松陪着笑解释:“不是刚杀的,前阵子专门托赣省做官的老朋友弄来的。熊掌本来就不能杀了马上吃,要石灰处理很久。这些掌也是他们缴获的,不碍事。顾生为咱出的那么多主意,真是字字珠玑,就算钱还没到位、项目没开建,咱学到的本事,就值得咱一辈子承情感谢。来,咱不是什么读书人出身,都在酒里了。”
  其他主官也都凑趣,顾骜推辞不过,一夜大醉。
  第二天睡到很晚,9点才离开招待所。
  山阴那边的领导打招呼,说省里的旅游部门已经批了,先把红星茶场撤了,允许改建成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拿出一部分边角地开公益性的博物馆。还知会顾骜回钱塘的路上,可以去看看。
  这个事儿其实比那边建影城手续还要快——因为文物保护单位是捐款建设的,造好了还是归国家,并不是被资本家私人占用的,因此批复手续时很快的。
  同时,当初因为特殊年代,破旧被认为是好事,所以拆了宋六陵翻垦种茶树。现在政策风向已经变过来了,破旧被认为是特殊时代的恶行,全国上下又都在忙着评反和翻案子。
  只不过这种古迹被毁的事儿,一时没有苦主,没人提,也就搁着,先处理其他要紧的事情。有外商愿意不要任何所有权、捐钱修复古迹、修好了归国家,谁还犯得着阻拦?
  顾骜听了,内心也是不胜感慨。
  同行的姐姐顾敏,更是触动了伤怀,她毕竟在那儿下乡插队当知青,前后将近两年。
  “那那些茶场种茶的人怎么安置呢?他们又不会被招进道具厂或者戏剧服装厂,有妥善安排么?”顾敏想到那些人里可能有曾经的同事,动了恻隐之心,免不了多问了一句。
  接待的工作人员表示:“顾科长放心,没多少人了——您也知道,这个茶场本来就是无主之地,没有本地农民的。无非是那些年下乡的知青来种。三年前国家允许知青自行返乡,到现在,茶场里还留着的人,已经不足三分之一了。周边还有其他国营的知青农场,人手也少,挪过去也安置得了,或者他们愿意去萧县的园区做工,也承诺优先安排。”
  顾敏听了,恻隐之心渐渐平复,拉了一下弟弟的手:“那我们一起回去故地重游看看吧。”
  顾骜当然不会在小事上违背姐姐,当下让仇清和车队拐一下,多一站行程。
  半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后,顾骜和顾敏就回到了他们最初发迹的地方。
  顾骜还是挺感慨的。
  就是在这里,他们灭了王平山满门,并且为顾骜弄到了异地下乡插队的身份,后来才允许不读高中直接报名高考、而且还当了高考移民。
  凭良心说,能读上外交学院,为后来顾骜的发迹增加了极为重要的筹码。
  哪怕他当时改去了清华北大,虽然也能发达,但至少不能那么早就在国际问题分析领域变现、乃至拿到出国机会和外商身份。
  换句话说,他或需要安安分分做一个守纪律的大学生,读到81年毕业、然后安分混两三年机关,等84年国家经济政策进一步开放,才真正纵横商海。
  这里面足有四五年的时间差。
  走进茶场,顾骜看到茶场已经停止生产了,知青们都闲着。
  除了少数人还在采摘最新一茬儿的茶叶,其余人都是一脸等待安置的颓然表情,至少没人再去给茶树施肥养护。
  所有人看到顾敏时,表情中都是敬畏。
  顾敏遇到好几个五年前还挺能聊得来、后来因为城里无家可归而没有回去的相识,她们跟顾敏说话都非常客气。
  至于那个继任王平山位置的新场长,更是知道王平山一家怎么死的,非常殷勤敬畏。
  顾骜看着茶场被一队看上去挺有纪律的人接管了,问道:“是这么快就要施工了么?我看有人拿枪管着不让给茶树再施肥什么的。”
  新场长解释:“不是,这些人也是昨天刚来的,是省里考古所的。上面既然决定要仿古重建,地底下本来翻耕的时候已经挖得不成样子,索性就彻底摸查一遍。听说叫抢救性发掘,咱也不懂。”
  顾骜听了,颇为欣慰,亮明了身份,找到了考古队的负责人,聊聊进展。
  “你就是那个捐款修复的外商顾骜同志吧?我在所里听说过你。胡国政,考古所所长。”一个五十多岁的沧桑老专家,脱掉手套仔细洗了一下手,才跟顾骜握手。
  他口中提到的“外商某某同志”称呼,连顾骜听着都觉得别扭。
  顾骜:“胡所长辛苦了,不知你们的工作大概要持续多久呢。”
  胡所长也不保密,直言:“不好说,我们不比那些盗墓的,我们是一寸一寸往下挖,慢工细活儿,帝陵这种级别的遗址,按往常经验挖上一年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估计会比经验快一点吧,我们也研究过资料的,宋六陵没什么东西了,元朝的时候就值钱的东西,杨链真枷就已经挖走了。当时能剩下就是些瓶瓶罐罐。
  后来几百年盗掘、最后王平山那些年的破坏,最后百存其一就不错了。我们这次图的也不是挖到值钱的东西,主要还是为了研究历史、还原历史细节。”
  “那就谢谢胡所长对历史的保存了,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可以联系我。”顾骜卖了个空头人情,然后闪人。
  顾敏跟着回望了几眼,内心的忐忑也舒缓了不少,她觉得自己算是积了点德。


第428章 江东小儿不敢夜啼
  顾骜回到钱塘后,歇息了三天,什么正事儿都没忙,转眼就到了8月25号七夕。
  也就是姐姐顾敏和姐夫杨信结婚的日子。
  顾府上迎来送往,还去展览宾馆大摆宴席,请了二十桌。杨家的长辈亲戚,也都从京城被请来,好好热闹了一番。
  老爹还是比较低调的,并不想让男方的亲家难堪,没有刻意炫富,整个婚礼全部费用加起来,也没花到十万块。而且过后还要回京城杨家再摆一遍,给对方也留足面子。
  个中繁文缛节,自然无需赘述。
  俩人都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晚婚,所以顾敏本来就有半个月的假期,还能额外请事假。至于杨信那边,则是单位本来就允许他晚一点去报到。
  婚礼次日,顾骜就带着萧穗,去了姐姐自己新婚用的别墅串门。
  说了些祝新婚快乐之类的场面话后,顾骜问起了姐姐的具体打算。
  顾敏:“我们后天去京城摆酒,九月一号出国度蜜月——阿信国庆之前要到东京入职,他有公务机票额度和护照,本来就可以提前去。我也自费机票和办签证,跟去日本玩一个月,算是度蜜月了吧。”
  顾骜:“那你们玩得开心点。对了,回来之后,记得帮我盯着点萧县那边的项目。钱和工程队都可以外包,但项目也不好完全没人看着。国内的监理不专业,我特地从香江请了监理单位来督促赶工,项目人员表现不好都能辞退。但最终还是需要你帮我抓总。”
  毕竟是近千万美金和更多人民币低息贷款的大投资项目,真当甩手掌柜,肯定是要出大事的,顾骜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顾敏苦笑了一下,自嘲地接过了弟弟了要求:“唉,我也是命苦,你去了美国,当甩手掌柜,穗子又是个不懂生意的,可不落我肩上了么。不过我在计委也忙,让爸和雪姨帮你盯着点吧,雪姨做财务科长的,看账比我眼尖,既然是一家人了,这些肯定得帮衬。”
  顾骜:“你觉得行就你跟她说去,我跟她不熟。”
  这事儿就算是说定了。
  送别了姐姐之后,顾家清净了下来,顾骜跟仇清又聊了些项目上的事儿,把明年年初的IEC会务接待工作细节敲定,差不多也要回美国了。
  马上就是九月,萧穗也要回学校念大四。
  披着摩纳哥皮的那家电影基建公司,一千万美元的资金也实打实投了下去,先拿出600万美元,造圆明新园的那几座一期建筑。
  设计工作和工程量造价估算已经展开,施工大约9月份也能开工。
  本市的建行的低息贷款,也会在一个月之内到位。
  剩下的一小部分美元,先在钱塘市区和萧县投资一些配套设施,主要是国际标准的酒店和服务行业——包船王在沪江捐建兆龙饭店,花了1000万美金,霍爷在粤州的白天鹅更贵两倍。所以顾骜花个两三百万,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比钱塘目前的展览宾馆更高级,但不敢跟沪江和粤州比。
  他并不想经营这些产业,未来等影城和本市旅游业发展起来后,证明了这些酒店和配套的旅游服务资产是能赚到钱的,顾骜就准备把他投的酒店拍卖了,他相信会有专业的港商来接盘投资,或者管理层对外融资后MBO也行。
  顾骜自己的产业链还是不宜铺得太大,他只打算长期持有核心产业,配套全部丢给供应商搞定。只是一开始的时候没有供应商看好,跟进意愿上有个时间差,顾骜才自己投资一点,证明给别人看这里有利可图。
  另外,工程量和造假清单初步估了一下,设计方就向顾骜反馈,目前的600万美元,以及第一批1亿元人民币低息贷款,只够修完拍片计划中的几处景点。
  主要是西洋楼、以及与之配套的万花园、大水法。还有长春园里的长春馆、福海里的瀛台仙山。整修的拍摄园区总共不到400亩,最多只占当年圆明园全景的一成。
  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顾骜并不需要把圆明园彻底重建起来,那个工程太浩大了。毕竟历史上的圆明园可是巨型皇家园林,占地四五平方公里呢。
  顾骜拍《末代皇帝》能用到的,充其量只是如今在京城还有未烧完遗址残迹的三四片楼宇和花园。至于其他已经彻底荡然无存的东西,电影里想做那种体现时光变迁风化对比的效果,也不可能做到,顾骜要是造起来,一是逾制,二来也是浪费钱。
  他暂时需要的,只是一个吹嘘的噱头,并且占住这个坑,不是真把大笔资金砸到这种十年都收不回来的过度投资上。
  后世2010年代,横店彻底把圆明新园按照1比1比例,重修100%建筑和园区,那可是花了280亿人民币的基建投资。
  即使考虑到如今人工极大便宜、地皮几乎不要钱、而且很多劳动保障、设计方面的支出也狂降十几倍、部分物价较低。造价师给顾骜初步算了一下,5年之内要把圆明园全景重修,那也要30多亿人民币预算。
  因为80年代的材料和工程机械,并不比后世便宜太多。比如2012年的钢材价格与1982年相比,涨了一倍都不到。(算82年的计划外黑市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