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80当大佬-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难听点儿,刘哲和黄琛的命才值几个钱?关键是他们考上了77级的师范生,没交学费读了三年大专。国家在他们身上花了这么多资源,现在正是要用他们在正道儿上为国家回本、从洋人身上把钱赚回来,他们有资格一死了之么?
  顾骜允许他们死了么?
  怎么也得用他们身上的英语这门“异能”,把培养资源数倍赚回来,才能死吧。
  又不是极度过剩的低端劳动力,或者是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政治系、哲学系毕业生。那些人要是确实在YD之年犯了罪,杀了也就杀了。顾骜不会去煽风点火,但也不会法外劝阻。
  不过,虽然刘、黄等人暂时只是被罚钱和处分、继续为国效力戴罪立功。但他们的“真·惩罚”迟早也会来的。
  留下了这样的污点,十年八年后国家专业人才没那么匮乏,也不包分配了,他们的上升通道自然会因为处分污点而受阻。这样的惩罚,已经够了。
  晚上回家,饭桌上把今天遇到的见闻跟父亲、姐姐和萧穗提了一下。
  老爹和萧穗没什么计划经济全局观,也觉得那些人挺惨的。
  “他们不过是投机倒把吧,至于这样严惩么?”萧穗迷茫地问了一句。
  “如果是一般的投机倒把,确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是,这些人是在破坏国家统一垄断宰洋人啊,也算罪有应得了。”顾骜一边吃着菜,一边点评道。
  就跟后世中国游客,或许讨厌北棒的涉外游客专营店高价。但站在北棒的立场,这些店是很爱国的,没错。
  而且,具体到钱塘的问题上,并不是计划经济的国企“与民争利”,而是这个利本来就应该是国家的——这些景区是刚刚去年厉市长拿了大笔财政资金整顿修缮过的,洋人是因为这些景区修得好,才来这里玩、花钱。
  这时候,后世那些“同情被城管打击的流动小贩”的情绪,就不能适用到刘哲、黄琛等违法犯罪分子身上了。
  “爸,穗子。这根前些年景区年久失修、靠湖吃湖的人自谋出路完全是两码事。当时财政没花钱,也没有相关法律,法不禁止即可为。如今财政也投入了,法规也出台了,出台后继续乱来,还赶上‘经济犯罪专项整顿’,这些人还有什么话可说。这事儿我觉得弟弟做得对。”
  最后饭桌上,还是在计委工作的姐姐出言力挺,解释了其中关键。
  看样子,顾敏在经济计划部门工作了快两年,对于违法‘投机倒把’的行为,已经酿成了职业病式的嫌恶。也不知道将来被弟弟拉去经商,会不会有精神分裂倾向。
  饭桌政治到此为止,一家人再无争论。
  当晚萧穗只是跟顾骜聊了聊在片场的见闻,第二天一早继续坐车去诸县片场跟班。
  顾骜则会见了仇清,聊了些本市的旅游业建设、会务准备工作。白天抽空继续去陪韩婷谈高清电视的事儿。
  三天时间倏忽而过,很快到了除夕前夜。
  萧穗缠绵缱绻一番,依依惜别要回沪江过年。顾骜亲自送她去火车站,再三约好了年初三就会去沪江,准备开学术会议,到时再见。
  这几天里,顾骜也听说本市几个涉及暴力占地盘、组织野导游和纪念品黑店的伙团人马,都被仇清和负责治安的蔡局长带人马扫灭了,内部收礼通风报信的小蛀虫也挖掉了几个。
  “白扇子”或许还要赎罪。
  而没什么利用价值的,尤其是被挖出来有些强买强卖、关门锁客、暴力拘禁前科的“双花红棍”,着实在这个YD之年被枪毙了一小撮。
  其中颇有几号面相凶恶的人物,形貌人设颇似《征服》里的孙洪雷。
  一时街面肃然。
  城北不少人马从此以后听说骜爷投资所指之处,纷纷退避三舍,不敢到那些地盘上捞保护费。
  连带着骜爷当年灭了两个乡长的门这些往事都被挖了出来,纷纷传说。
  其实这回顾骜真是冤枉的——当年王场长那些人,或许真是他弄死的。而如今完全是仇清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让财政投在旅游整改上的钱更快回本,所以自发如此YD。
  只能说,仇清也知道顾骜的凶名好使,所以有意无意借来用用,找谁说理去。
  ……
  2月12日,除夕,顾家人一片和睦地在清波门别墅用了年夜饭。
  这还是老爹再婚后第一个年,家里氛围比较冷静,都端着些架子放不下来。
  顾敏和顾骜没什么话可说,就只能跟老爹聊聊工作。
  上次顾敏结婚的时候,老爹其实还没正式提拔为厂长呢,只是上面文件消息已经知道了。
  原先的正厂长秦辉,是82年年底,调到邻市宝钢去的。所以老爹正式转正也还不到两个月。
  顾骜本来只是没话找话,没想到聊天的时候,也发现了老爹的日子似乎并没有那么好过。
  他好奇道:“爸,厂子里形势不好么?这几年不是一直业务发展很迅猛。”
  老爹叹了口气:“也不能说不好吧,一言难尽。大有大的难处,去年国家集中整顿经济犯罪,市里面的违建小厂更是被清查了很多,就业压力很大呐。
  咱钱氧目前是全市第一创汇大户,原先规模虽然不是最大,但创汇量和效益都是最好的。市区那么多挤压的待业人口,加上清退下来的,上到厉市长都为这事儿睡不着觉呐。
  开了好几次会,让市里最大的几家国企拿出表率来,出钱搞‘全民办集体’,归属国企管理,但是没有编制,市场上缺啥就生产啥,盲目扩张。前些年专注造制氧机的时候,厂子里也就四千号人,后来伊拉克、约旦、美国能源部那些创汇大订单进来,咱扩充人马也就扩招到五千人。
  现在可好,省里市里都让我们多解决就业,好几个全民办一弄起来,跟主业完全没关系,结果去年一下子就飙升到2万人!今年YD,肯定也要继续解决就业,可能要到3万人。这可是3万张等着吃饭的嘴呐,谁用得了这么多工人。
  老秦倒是滑头,谋求到宝钢一期当个分管生产的副职,甩手走了。宝钢是新建企业,自个儿二期都没造好呢,没有造血反哺能力,政府肯定不会额外乱摊派就业指标的。结果我倒是被架在位置上下不来了。”
  老爹说着说着,郁闷地喝了一盅茅台,叹息不已。
  顾骜捋了一下思路,也是默然。
  他从去年5月份就去了美国,对国内的变化确实不太了解,都是这次回来后,跟韩婷、仇清这些合作伙伴聊天,才渐渐接轨。
  没想到年夜饭桌上,才有机会听老爹说困难。
  历史上,82年到83年,因为连续的专项整顿,就业压力确实暴涨,因为你很多原先81年以前处于灰色地带的就业形式,都被规范了。
  在大型国企比较多的城市,这时候就催生了大量的“全民办集体”,作为新的合法、快速吸纳就业人口的手段,被各级政府主官热捧。
  说白了,就是让国企出钱盲目扩张业务和规模,成立国企控股的集体企业,而新招到这批国控集体里的员工,是没有“不被辞退”保障的,有点儿像临时工,但又比临时工好一点——反正就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啦。
  钱塘制氧机厂,也就是在82、83被要求先兼并几家本市此前亏损难以为继的小国企,甚至还包括跟制冷机毫无关系的本市造船厂,简直奇葩。
  然后,就是盲目扩张办集体,造手表的、造收音机的、万用表的……听说市场上偶然缺什么,只要是跟机电相关的重工业产品,领导就拍脑门让你开一个车间生产这种东西。
  历史教科书上的“粗放式发展”,说的就是这一段。
  本来手下只有5000号人马,两年内硬生生吃成3万人,还不考虑可持续发展,厂子能不奄奄一息么。
  顾骜也不想改变什么,毕竟也没法改变,因为这些都是国家塞进来的,搞好了也是国家的。而且短时间内,因为国内确实物资匮乏,生产啥赚啥,问题也不会一下子暴露。
  顾骜能做的,只能是劝说:“爸,注意悠着点儿,市长让你招人你就招人,但是垃圾资产别乱买,三五年内就有可能淘汰的生产设备也别乱进。
  没用的人招进来,将来政策变化,还可以下岗辞退,或者搞再培训。过时的设备买进来,那就直接变废铁了,将来都是垃圾资产。
  如果厂里有钱,千万别上那些两三年就会过剩的产业,尤其是别人一窝蜂上的那种。宁可最低保底工资把硬塞的工人养着没活干,也别买过时设备。剩下的,等我明年回国再说吧。”
  中国多少产业,都是这三年里爆炸过剩的。比如电视机的产能,83年年初全国也才400多万台,到85年膨胀到1500多万台,然后就硬生生投资过热、垃圾资产过剩。看上去账面倒是没亏损——因为钱都变成了扩大再生产的设备。可是这些设备是无法回本的,只能摆在那儿等折旧。
  倒是姐姐顾敏,看氛围有些沉重,连忙出面说合:“弟,大过年的,你怎么说话呢。爸不过是跟咱学,也有点远见了,搞全民办集体也是好事儿,市里哪家大国企不搞,我觉得三年之内是不会有困难的。再说了,省市让兼并扩张,对爸也有好处的,原先5000人的厂子,虽然创汇和效益那么好,也就副厅级编制。市里比咱差的厂子,都有正厅级编制的呢。如今趁着这个机会,为市里解决那么多就业,上面部里也好要条件,说不定就升到正厅级企业了呢。将来爸也好正厅级退休,名气都不一样。”
  顾骜点了根烟,自嘲:“我不是那个意思,钱是小事儿,我只是不想浪费。这事儿将来再说吧。”


第465章 有钱人的快乐你无法想像
  吃完年夜饭,聊了那么多工作上的烦心事儿,也才晚上八点多。
  姐姐顾敏突然想起,今年电视上是有“春晚”的,央视老早就提前个把月在预告宣传了,于是连忙打开电视机,示意老爹和弟弟别聊丧气的话题了。
  顾骜也有些好奇,收住了工作的心思,耐着性子看看。
  他其实是不太爱看电视的,主要是前几年为了保护视力,知道这年头的CRT辐射都大。加上他后世什么有趣的东西没见过,电视节目实在对他没多少吸引力。
  不过,今年可是第一届央视全国转播的春晚呐,既然回到这个时代,这种有纪念价值的节目,还是可以怀旧一下的。
  电视机刚打开,已经晚了一会儿,侯保林老师的开场相声已经过去了,主持人的拜年致辞也已经说完,电视机上,是一个年近四旬的中年女歌手在唱《拜年歌》。
  虽然歌手嗓音不错,但歌太低龄化了,简直跟幼儿园小朋友唱的《两只老虎》差不多通俗易懂,大伙儿也就听个喜气。
  这些样板套路走完,马季老师的相声三杀,终于让氛围真正活跃起来,观众的鼓掌也不再是任务,而是真心觉得搞笑。
  台上的演员也逐渐年轻化。不一会儿,就有一首新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引起满场喝彩。
  歌曲,魔术,相声,杂技,一幕幕节目的表演形式,跟后世倒也差不多,只是多了些“京剧”之类后世绝对不会有人看的所谓传统国粹。
  京剧足足有四出,甚至还有一场传统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看得顾骜每次听见唱戏就想换台,或者看录像。不过老爹似乎很欣赏这样的传统曲艺,顾骜也就没办法,只能自顾自离开客厅,到隔壁看会儿书,等京剧黄梅戏唱完了再回来。
  晚会看了两个多小时,大约10点多的时候,中场休息时女主持刘小庆上台说了一些暖场的台词,然后公布了一个热线电话,号召全国观众可以打长途热线点歌。
  顾敏看了,颇为意动,建议到:“弟,不如咱也打热线点歌吧?”
  “打的人肯定很多,99%会占线打不进去。”顾骜可是见多了后世的综艺热线爆棚场景,当然不会跟没见过这类世面的姐姐那样冲动了。
  1983年春晚,这是中国大地上第一次有“综艺点播热线”这个概念。
  据说央视一开始也是没预料到会闹大,最后发现“足足有数千个观众打进电话来点歌”,连计票都来不及,差点儿不好收场。
  也只能说,央视对春晚的力量一无所知(这句话怎么有点耳熟,35年后被罗胖用来说天猫了)
  这种事情,搁在几年之后,就不是“数千人打电话”能搞定的了。
  只能说,1983年,居民家里有能打长途和热线权限的电话机还太少,全国也就不到十万台装机量,拨打人数才能限制在几千。(单位里电话能打长途的不算,因为没人会除夕夜在单位里看电视的)
  顾敏不服,心里怀着不甘心,连续打了三四个,五分钟就过去了。
  果然打不进,让她很灰心。
  “唉,阿信在东京大使馆,肯定也在看节目,我还想给他点首歌听呢。”顾敏撅着嘴放下了话筒。
  顾骜不忍心姐姐失望,一听姐姐是怀念姐夫在国外,事出有因,就给她指了条路。
  “那么想点歌,我给贝托鲁奇先生打个电话吧,你早说嘛,我也好有准备。贝托鲁奇先生有有关部长的内线专线。”
  《末代皇帝》拍摄期间的贝托鲁奇大导演,在国内文化界绝对是横着走的。因为连副部级的,都在他的电影里演配角、男二号,听他指挥。他有一条专线,是可以直接打到分管科教文卫的副部长那里的。至于打给总某些局的局长,也是不在话下。
  顾骜说着,拿起家里的电话,打给了贝托鲁奇,说的是英语:“贝托鲁奇先生,有看春晚么。”
  “哦,顾,怎么了,你想给我拜年么,我已经有点懂你们中国人的习俗了。”贝托鲁奇先生在大金主面前很随和。
  “嗯,提前给你拜个早年吧。明天我请你吃饭聚一聚,好好玩一天。不过,今晚你能帮我打个热线么,你就说跟我一起在吃年夜饭好了。听说了我姐夫在日本为国效力,大使馆过年都不能跟新婚妻子团聚,你就想帮忙打电话点个歌。”
  贝托鲁奇一听就懂了:“没问题。”
  贝托鲁奇最近就在诸县的圆明新园拍外景呢,前几天还跟萧穗每天能见面。这两天因为中国人都收工了,贝托鲁奇也就回到成立,住在仇清特供安排的钱塘市区招待所,连他的专线都是临时特地开通的(其实也是顾骜此前安排萧穗住的那个招待所)
  除夕夜,贝托鲁奇本来是自己跟几个意大利助手喝酒散心,但中方的人肯定不知道他的具体行踪。他要说跟顾骜一起谈笑风生过年,事后绝对不会有人怀疑的。
  顾骜捂住话筒,转头问姐姐:“你想点什么歌?想好了么?”
  顾敏一时愣了一下:“我就想点一个在日本也经常有人听的,中文歌好了。没想好,要不欧阳菲菲的《情热の沙漠》?”
  顾骜:“嗨,你这人!要给央视点歌居然都没想好。那我帮你做主吧,就《漫步人生路》好了,这歌我写的,去年邓丽筠在日本复出时唱的。要是能播,肯定就播了。不过我也就试试!”
  83年春晚,本来就确实是一次破冰的节目,因为“听取观众意见”这种广开言路的做法,导致某总的吴局最后亲自拍板:解禁部分“黄色禁歌”。
  比如80年唐国强、陈冲和刘小庆主演的电影《小花》的主题曲《绒花》,本来因为涉及情情爱爱之类的题材,属于“靡靡之音”,央视是不给放的。
  但电影影响很大,所以民间年轻男女都爱听,结果这首歌与另一首李古一的爱情题材歌,就在春晚现场被吴局亲自下令解禁。
  甚至一些湾湾女歌手原先被中Y音乐学院某些教授的专著《如何鉴别黄色歌曲》给“靡靡之音”了,也借着这个机会扳回来一些。
  顾骜知道这是历史大势,是文化开放的好事儿,既然现在要帮姐姐实现心愿,因势利导夹带私货也没什么不好。
  “贝托鲁奇先生,故事你自己编,我想听《漫步人生路》,京城应该也有曲谱和配乐带子的。咱尽人事听天命吧。”顾骜如是一说。
  伴奏带他相信肯定是找得到的,至少那些写《如何鉴别黄歌曲》的教授们肯定有,不然怎么批判啊。
  至于现场学习一下,对于那些牛逼女歌手也没什么难度。
  如果做不到,就按历史原先轨迹,等刘小庆唱《绒花》吧,顾骜只是让贝托鲁奇打了个电话,也没什么损失。
  “好吧,我试试,你欠我一顿酒,要不我打完电话就来你家蹭美食吧。”贝托鲁奇半开玩笑地说。
  艺术家们嘛,昼夜颠倒睡不着觉吃宵夜,都是很正常的生活方式。
  “欢迎之至。”顾骜笑着挂断了电话。
  顾敏也觉得他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半开玩笑的,没往心里去。
  第一波的点歌果然没有她想要的,而是李古一的情歌《乡恋》,以及一首并不需要解禁、本来就可以大大方方唱的《大海啊,故乡》。
  中间一个小时的节目很快过去,已经11点多了。
  顾家别墅的楼下,豪车的喇叭声响起,原来是贝托鲁奇先生来凑热闹串门了。
  顾骜连忙把贝托鲁奇引进屋,热情招待,也不问打热线电话点歌的事儿。
  顾敏提前亲自下厨弄了几道热腾腾的好菜,招待贝托鲁奇与他的意大利女助理一起用。顾骜一边给他解说电视上的节目,氛围好不融洽。
  11点半刚过,又是一波点歌节目放出时间。
  女主持人刘小庆清了清嗓子,再次走上台前:“下面由我为大家演唱一首著名的在日发行华语歌曲《漫步人生路》。这首歌是由著名导演贝托鲁奇先生等人点播的,送给春节依然驻守在外国岗位上的外交战线同志们……”
  抬头有些语焉不详,也没有点破这首歌的原唱者是邓丽筠。不过,电视荧幕上倒是临时制作打上了字幕,显示“作词:顾骜。作曲:中岛美雪”。
  而演唱者其实不用说,民间凡是听过的,都知道这是邓丽筠的歌。
  此时此刻,顾骜要是在闹市区一些的地方过年,肯定会听到左邻右舍家里奔走相告的振奋之音。
  只可惜,他是住在深山的孤家寡人,完全体会不到那种与民同乐的改变感了。
  “哇,这种歌,肯定是某个驻日大使馆的人,留在国内的家属点的吧?”
  “真厉害,那个贝托鲁奇导演到底是什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能在春晚上点名点到歌,能请到他一起过除夕的‘等人’,肯定都很牛逼吧。”
  “作词顾骜?顾骜不就是那个那个那个……卧槽!他怎么又变成诗人文学家了?”
  诸如此类的吐槽,在除夕的夜空中弥漫,而它们的源头,正是中国大地上如今那一千多万台的电视机存量。


第466章 都市传说
  刘小庆唱歌的时候,顾敏听得很认真,顾骜倒是无所谓的样子。
  一旁的贝托鲁奇导演,也看得饶有兴致。
  原因无他,只由于如今这个时空,《末代皇帝》提前了三年半拍摄,所以人员构成跟后世那部全部美籍华人的片子大有不同。
  溥仪不是尊龙演的,而是选了后世电视版《末代》的主角道明叔。
  演婉容皇后的女一号,仍然是刚刚变成美籍华人女明星的陈冲;不过演淑妃文秀的,则从美籍女华人邬君梅变回了刘小庆——这事儿里面,顾骜没有任何干涉,完全是顺其自然发展。
  因为历史上86年加入剧组的邬君梅,如今还只是个高中女生呢,在沪江读书,并没有来得及变成美国人。提前三年半,还要找年纪合适的演员,当然会换掉一些人了。
  而陈冲和刘在两三年前,就普遍多次合作女一女二了,互相戏路很熟悉。在她们眼里,《末代皇帝》的剧组,无非就是把《小花》的男主从国强哥换成道明哥了,其他啥都没变。
  所以,贝托鲁奇导演如今跟刘还是很熟的,毕竟是他片子里的女二号嘛。
  歌曲唱完,贝托鲁奇的嘴角微微上翘,拍了一下顾骜的肩膀。
  顾骜茫然望去,贝托鲁奇却朝电视机努努嘴,示意顾骜看节目。
  顾骜仔细一看,原来是到了刘小庆唱完歌后,插播一些她出演的电影的片花。
  83年的刘,真是红得发紫,加上那个年代没有花絮、幕后,全国观众没一个人知道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所以留出一些片场花絮什么的幕后镜头,足够让全国观众嗨上很久了。
  历史上,83年这次春晚,就是为了一解大伙儿的望眼欲穿,所以放了几分钟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花絮,最后居然成了整届春晚观众来电反响最好的节目。
  不过,如今因为《末代皇帝》提前插队了,长城影业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都被押后了,还没开机。因为女主角和取景地都还没空出来呢,要等。
  至于本该在《火烧圆明园》上靠演咸丰皇帝而第一次出道的梁佳辉,如今因为这一滞后,至今还是一个25岁的邵氏培训班龙套,根本不敢想香江金像奖影帝。
  只能眼睁睁看着在邵氏培训班里的同班同期同学刘得华,靠着发哥提携的资源、通过拍那些“大明星怕被湾湾封杀而不敢去大陆取景拍的电影”而走红,他想“不顾封杀投靠大陆”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