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80当大佬-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倒不是说日本人用了《三国志》顾骜就用不了了。
《三国志》是公版IP,没有谁可以独占。哪怕光荣公司先开发了同名游戏,也不会允许他们注册同名纯文字商标的,最多给它个图形商标或者联合商标。
“你们玩过了么?对这款游戏评价怎么样?”顾骜打开游戏之后,觉得音乐画风并没有让他熟悉和欣慰的感觉,但也知道这是必然的。
毕竟他总不能哼一段电子音,告诉公司下属的第一方游戏开发团队,配乐要怎么做吧。
只要有点中国风,审美的事情还是尊重设计师吧。
顾骜前世听惯了光荣的音乐,不代表光荣的就一定是好的。
“我们觉得,系统非常完美。但是……要学习的元素太多了,游戏上手很困难,我根本不知道在玩什么。”总裁舒尔霍夫第一个承认。
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逼着他理解“为什么诸葛亮智力值有100,吕布武力值有100,关羽张飞99、马超赵云98、应该优先挖角哪些牛逼武将”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困难了。
而且在他们看来,这种历史题材的游戏一点都不公平嘛——怎么看玩曹操袁绍这种诸侯开局,都比玩其他君主容易啊。
事实上,天鲲这边的第一代《三国演义》,已经算是不平衡因素很少了——
武将只有智力/武力两个属性,而不是跟后来那样还要有统帅、政治、魅力一大堆。
游戏里的中国地图也只是简单划分为东汉的十三州部,每个州一块,而且每块带来的金钱和兵源潜力也是一样的。曹操袁绍之类的大领主开局的时候也就占两三块,其他只占了一块的小诸侯完全是有一战的可能性的。
这也是86年机体性能限制,不能做得更复杂了。
要是按照光荣公司后世三国志系列发展复杂后,那种强大诸侯和弱小诸侯实力差距几十倍的剧本,相信美国玩家肯定直接就崩溃了吧。
虽然顾骜不是很喜欢听到这样的意见,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舒尔霍夫说的都是对的,这些都是影响游戏推广的不利策划因素。
不能因为顾骜自己有一定点民族注意的文化推广私心,就违心地违背客观规律,觉得这玩意儿真会火。
就算火,充其量也就在日本或者未来的棒子市场火一把。
日本人还是很喜欢三国文化和玩三国游戏的,后世销量比中国市场大了几十倍(中国玩的人多,但都是盗板)。
有顾骜的平台底子在,逆袭光荣公司,或者干脆把光荣公司拉成做第三方合作游戏的工作室,那都是很有可能的。
而只要光荣系列三国志不登陆任天堂的平台,那么这两年任天堂在日本国内市场对天鲲形成的局部优势,也能重新化解掉几成。
“那你觉得要是移植一个布列塔尼亚狮心王、法兰克铁锤查理、日耳曼尼亚红胡子巴巴罗萨的剧本,把人物和初始条件改得平衡一些,会有欧美市场的玩家玩么?”顾骜礼贤下士地问。
舒尔霍夫中肯地评判:“如果不用记那么多参数和历史背景,应该会好一点吧。长远来说,没有前途,短期之内,作为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品类,可以略微打开局面。”
其他在场的研发负责人和高管也是基本上这个态度。
相对来说中国人觉得更容易接受一点。
史育朱这种略微懂点文科杂学的人玩得最好,那些连三国小说都没看过的理科生就苦手了。
86年,国家距离那些不看古书的年代,也才十年而已,何况也没有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不喜欢看古文的人,那是真没有基础。大多数人只知道几个有名的三国武将和典故段落,都是靠口口相传的评书。
可以说后世国内年轻人对那段历史和演艺的基础,相当程度上是日本人培养起来的。光荣公司跟央视的电视剧功劳五五开吧。
当然如今有顾骜了,肯定要把这个大旗扛过来,光荣公司的功劳,就由顾骜来完成吧。
严格来说这也是积阴德的事情,宣扬了传统文化,也提升了国民的文化自信——80年代的时候,那些60后、70初,好多真是穷怕了,加上之前的摧残,觉得传统历史什么的都是封建落后。
让国民看一看“全球头号游戏机品牌,在初次制作可存档游戏时,都选择中国古代历史题材”,无疑会给很多人打一针强心剂。
而且这种游戏只要做出一个系列,题材移植是很容易的。
原本的历史上,光荣公司可没好干每出一代《信长野望》,就把引擎、系统设定、美工素材等等资源,统统移植过来做一代《三国志》。
早期光荣甚至还做过一代基于信野和三国的《苍狼白鹿》,讲成吉思汗的。结果无非是因为成吉思汗题材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都彻底扑街几乎没销量,光荣才收住了手。
光荣要考虑的是日本人的历史爱好范围,所以中国史只能涉猎三国时期。
但顾骜要考虑的就不是日本市场了,他完全可以考虑迎合国内市场。就算国内盗版猖獗,那他大不了降低开发成本好了。国内的脚本、文案、美工的人工本来就比日本人便宜至少好几十倍。
实在不行顾骜用做MOD和地图编辑器的心态来开发,就投一点点资源,那总不会亏本吧。然后就可以来个春秋战国、楚汉争霸、隋唐英雄、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元末大乱……
每个朝代做一个MOD,低价当资料片卖好了。
第721章 研发本土化大潮
拍《红楼梦》也好,做《三国演义》的策略游戏也好,都是顾骜民族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不过他也知道,要把“可存档游戏”发扬光大,光靠最初第一波的热情支撑是不够的。哪怕因此鼓舞起国民咬牙消费的信念,如果没法国际化,这张牌始终打不长久。
顾骜不禁思考:在80年代后期,乃至90年代初,历史上究竟是靠哪些品类把这个行业撑起来的?
美式RPG,更多是有动作元素的。哪怕可以杀怪练级存档,也都是90年代后期,WINDOWS98往后的时代,以及21世纪,才牛逼起来。
别以为只有刺客信条看门狗、巫师狂猎GTA这代美式角色剧情游戏,才有动作元素。人家90年代的“波斯王子”也是这样的,可以视作刺客信条看门狗巫师的风格远祖。
而这些东西,至少在目前还比较原始的天鲲学习机上、乃至是未来对标世嘉MD的16位游戏机上,显然是撑不住的。
怎么也得到PS时代,才能有流畅的“动作元素+练级+存档”美式游戏。
所以,在86~92这个艰难的时段,要想把游戏机的存档功能优势发扬光大,还得指望日式回合制RPG,以及那些策略类游戏。
日本人的三国题材《吞食天地》系列,《火焰纹章》系列,都是88年世嘉MD游戏机出现以前,就已经在8位机原始平台上撑起来的。
16位机出现后的最初几年,还有《梦幻模拟战》、《大航海时代》、《大战略》、《机器人大战》等等爆款。
虽然后世回合制的策略游戏普遍被抛弃了,因为流畅度和打击爽感不行。但回合制对游戏机性能要求的低下,注定了它们在特殊过渡年代是要流行好多年的。
所以,在汉乐电子考察的最后,顾骜对学习机配套游戏软件的开发计划,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三国演义》只是我们用来定义新品类,启发第三方合作者的敲门砖。后续供应链管理部门要拿着《三国演义》跟上游的第三方游戏开发商多吹吹风。
告诉他们策略类和回合制RPG未来两年会是大风口,让更多外国开发商加盟进来。因为任天堂反应没那么快,所以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大部分时候,任天堂肯定不可能在FC的基础上跟进‘可存档游戏开发计划’。
这段时间就是我们发力的窗口期,在日本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市场,我们要进一步拉开与任天堂的市场占有率差距,我们八、任天堂二的现有格局,肯定是不足以让我满意的。哪怕在日本市场,目前任天堂七、我们三的市场占有率,我也希望能扳回来一些。至少扳回到四六,最好是五五开。
另外,这个月开始,我觉得就应该在内地特区或者钱塘,增设软件部门的工作室,把开发回合制角色扮演和策略类游戏的计划,全面展开。如今国内顶级高校设置计算机专业也有几年了,游戏开发这种项目,软件工程师的活儿更多是‘体力活’,难度没那么大,可以用软件廉价劳动力堆。
不过,美工部门的领导岗位,以及脚本、策划师,我决定从日本高薪招聘人来中国打工,中方的艺术类院校毕业生毕竟没有经历过国际化现代审美教育,连日式漫画都不会画。而且大家都以意淫打怪升级为耻,估计暂时也做不好游戏策划和脚本。”
顾骜说到这里后,杨自豪举手表示有话要说,顾骜也就点点头示意他可以发言。
“老板,我们在浙大本来就有半正规的外包工作室的,您忘了么,前几年您那个赞助我们每年四个名额去斯坦福交流生的委培计划,留下了很多外包渠道。目前我们软件公司还经常找那边外包——所以,就把那些外包正规化成工作室好了,不用去特区另起炉灶了。
不过,据我所知,日本人的薪酬不但高,而且他们对于第三世界海外派遣的许诺,比在本国工作还高——也就是说,从东京请一个人去钱塘上班,工资会比在东京本地还贵!他们觉得去穷国会造成员工生活不便,因此要给比本国更贵的钱。
这也太不划算了吧?明明他们到了中国可以享受比日本低廉得多的物价开支,攒下更多的钱,却居然还要更高薪!这还不如请中国人自己加班啃呢。”
“就是,让国美的学生来软件公司做美工,只要给日本人十分之一的工资,他们都24小时不要命三班倒了。”硬件部门的鲁运达低声碎碎念了一句。
因为他老婆就是美院的,当年做过“植物大战僵尸”电动的美工。当年天鲲还在做初代街机呢,所以也算是公司美工领域的元老了,不管艺术水平怎么样。
但顾骜很有魄力:“人力成本是我要考虑的问题,你们不用考虑。我请日本人,就算暂时高价,也不会超过三年。等到90年代,我要实现游戏策划、脚本和美工人员的全面本土化。大家与其担心这个,还不如想想看怎么样让新招进来的人努力跟着日本人学习,把他们的本事都学到手,把与国际先进理念的差距彻底弥合掉。”
顾骜这么说了,也就没人再会反驳,毕竟问题的矛盾,推到了“跟着日本人打下手的中国雇员是否努力,是否尽快把本事学到手”。学到手后就是日本人走人的日子。
80年代后期,正是日本经济最疯狂、科技产业雇员薪酬也最牛逼的时代。顾骜找个在东京业内干过几年、在秋叶原摸爬滚打的策划师、美工师,你没50万日元月薪根本拿不下来。
加上去年10月后日元升值了,兑人民币的黑市汇率目前已经涨破20兑1大关。再算上“去生活环境恶劣的穷国打工,要额外加钱”。
这就意味着顾骜可能要花相当于三五万人民币的月薪,才能请到一个日本人。可这些人到了中国,其实享受的是猪肉1块5角钱的物价,简直就跟活在天堂里一样。
但愿这个落差,能让旁边的中国美工和策划师奋起直追,抛掉那些“诱导玩家如何意淫打怪升级太丢脸了”的传统节操,把端着的架子彻底打碎,尽快进入卖爽卖萌卖杀必死的血腥市场竞争状态吧。
于是,与会的软件部门负责人和骨干,当着顾骜的面又请示了一些细节,讨论了一下,决定把之前提到的天鲲负责汉化的部门,也合并到这个工作室里。
顾骜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反驳。
印象里,他依稀记得国内87年那波开始搞汉卡、中文WPS的人,貌似都是京城中关村成立同期,逃离京城南下特区谋求到的发展。
所以顾骜本意是打算把搞汉化、中文WPS的项目组,都汇聚到特区,以谋求招得到足够的英才。
他怕在钱塘这种乡下小地方无人可用。
但既然前几年的浙大—斯坦福委培交流生项目,以及天鲲原先的外包工作室,已经在钱塘有基础,加上集中办公确实更利于管理和成长进步。
“那就这么办吧,钱塘就钱塘好了。我本来是倾向于在特区,人才多。不过把天鲲的招牌打出去,多做点招聘广告,应该能把京城那些高校、研究所下海的人吸引来吧。”
顾骜自嘲地沉吟了一句,算是拍板认可这一安排。
手下听了这番话,却都觉得顾骜多虑了,无不轻松笑着拍马屁:“特区虽然有吸引力,但国内目前的软件相关产业,捆一块儿还不如咱天鲲。天鲲要在哪里,人才当然会来哪里——京城那些同行根本拉不住人。”
86、87这两年,国内软件相关行业也算是真正起步了。
做实事的企业是不少的,比如两年后要成立的清华电子科技和清华科研总公司(后来的清华紫光),那还是实打实想搞硬件、芯片,至少也是搞嵌入式系统的。
当然了,以“汉化、装电脑、提供外国电脑品牌进口后的修修补补”之类业务起家的,也不少。
比如后世的法务部营销大神方正,还有就是不方便评价的联想,都是在这两年冒出来的。平心而论,清北中三系势力,还是清节操值相对浓厚一些。
并且因为产业集群的出现,京城会在87年正式开发中关村,作为软件科技产业的集中开发区。
所以87年之后,国内的软件和计算机人才,跟前两年的萌芽期相比,会出现明显的聚集效应。想做掮客生意的,那没办法,必须扎堆中关村,帮外国电脑做国内落地,没关系想搞点别的自己打拼,那就都南下特区了。
当时国内其他城市,都是丝毫没有计算机和软件业产业氛围的,连沪江都不行。那时候还没有浦东开发,更没有张江高科园。
顾骜本来也是尊重这个历史趋势的,没想改变什么。
可是他的手下,似乎因为不知道历史,过于盲目自信了。
那就放任自流发展,交给市场检验结果吧。反正顾骜本钱大,就算有一点小布局上的失误,他也赔得起。
……
结束了在汉乐电子的视察和会议,对后续开发作出了全面指示后,顾骜让秘书带了几台学习机样品拿回去。
临走的时候,顾骜关照史育朱:这几个月注意及时把市场反馈数据、直接抄送汇报一份给他。
按照公司原本的管理层级,史育朱是没资格直接向顾骜汇报的,他应该向舒尔霍夫汇报。顾骜这么安排,也是因为对天鲲学习机的内地市场表现非常重视。
忙完这一切,顾骜从特区驱车返回香江。
第722章 生与死轮回不止
顾骜在特区待了整整两天,把劳动节假期都花在工作上了。
回到白加道顾园的时候,已经是5月2号深夜了。
萧穗和米娜都已经各自休息,加上别墅很大,不止一幢楼,所以顾骜回来的时候没有吵到她们,只是自己找平时闲置的客卧睡了。
还是第二天一早,米娜起床后发现秘书李弱彤在,问了顾骜的情况,才知道是昨晚连夜赶回来的。
于是米娜亲手做了点牛肉叉烧包,萧穗煲了养生粥,难得为顾骜准备了早点,服侍他起床。
米娜如今也算是商界要人了。
虽然一个CEO/总裁之类的头衔都没挂,只是不管具体经营、只协调外部资源的大股东。
但她也至少三年不怎么亲自动手下厨了。能吃到她的牛肉叉烧包,可是难得。
米娜原先的手艺,那是只做韭菜羊肉馅儿的。只是粤东太热,火气旺,本来就要经常煲汤煲粥祛火养身,所以才改了牛肉馅儿的。
顾骜本来还要多睡一会儿,还是被直接端进卧室的早茶香味给逼醒了。
顾骜揉揉太阳穴,直接拿过一张湿巾擦了擦眼角,温柔地搂过米娜:“这么急着催我起,是不是怪我一到香江就忙着生意、没空陪你?今天有点空呢,你上次来之前不是说要去做体检么,我陪你?反正我也就五六月份呆在香江,暑期里肯定要回内地看看,或者去趟摩纳哥的。”
顾骜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米娜这趟陪他南下的理由,就是在香江做些婚育之前的身体检查。尽管是借口,但正事儿总是要问的。
米娜取过一根牙刷,在顾骜面前晃了晃,还拿牙刷头怼在顾骜嘴上,把他的臭脸推开一点:“少糊弄,不刷牙不许吃我做的叉烧包!你当这样湿巾擦一擦就行了,暴殄天物。”
顾骜便收起涎皮赖脸,草草去洗漱了一番,然后坐到桌边准备开吃。
喝了一口萧穗煲的养身粥,拈起个叉烧包咬了一口,顾骜正要继续刚才的话题,米娜却露出几分意兴阑珊。
“老公,你说瑞典人的核电站爆炸,到底影响范围有多大呀,我们中国不会被污染到吧?听说法国人德国人现在都好恐慌,今年都不准备生孩子了。”
“瑞典人?”顾骜一愣。
历史上不是只有露西亚人的核电站那啥了么。
顾骜恍惚了几秒钟,依稀想起来今年不就是86年。只不过这几天他恰好都在香积电和汉乐电子忙活,没有关心最新的要闻。
米娜听顾骜一质疑,也是连忙解释:“这不前几天看旧闻习惯了么,还没改口过来——现在听说好像是露西亚人出的事儿,那就离我们更近了。乌克兰的事故,还是到了瑞典先被发现、连西欧国家都明显超标、一开始还谴责瑞典人,这说明污染物起码能飘几千公里啊。”
“有报纸么?全给我看一下。”顾骜听得有点混乱,让米娜拿报纸过来。
几分钟后,他才捋清了他在香积电闭关的这几天,发生了些什么。
原来,历史上露西亚人切尔诺贝利那事儿,虽然是4月底发生的,但当时露西亚的铁暮非常严谨,消息封锁很厉害,西方世界一开始并不知道真相。
4月28号,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北部100公里的福什马克核电站先检测到超标了,但瑞典人立刻全面自查,说自家核电站没问题。
但仅仅一天之后,法国、德国、意大利都发现自己本国大面积辐射超标。
然后因为前一天听瑞典人澄清过相关的事儿,就以为是瑞典贼喊捉贼,真相应该是福什马克核电站爆了,严厉谴责了瑞典——毕竟对这些国家来说,他们都能大致探测出“辐射尘埃来自东北方向”。
瑞典是被国际社会逼得没办法后,觉得应该是露西亚人的锅,通过外交途径反复对露西亚施压要求彻查,最后有关消息才在事故发生后一周、5月2号才逐步曝光出来。
所以,切尔诺贝利发生后的第一周,并不是像顾骜前世想象的那样,有全球矛头一致的恐慌对象。
事实上第一个星期大家都是处在不知道问题有多严重的懵逼状态,还忙着互相甩锅呢。
昨晚最新的报纸上,也没明确说事儿就是露西亚的,只说露西亚人嫌疑最大,原先可能冤枉了瑞典人。
顾骜合上报纸了,安慰地说:“别想得太恐怖,基辅到斯德哥尔摩才1200公里,到巴黎2000公里。但是到阿富汗,那就是3500公里了。大不了今年就少去阿富汗了——其实普通人是完全没影响的,只不过你备孕,疑神疑鬼一点,小心点图个安心吧。”
米娜作为妹子,还是理工科常识比较缺乏,容易一惊一乍。
她听了顾骜的劝说后,也就丢开了对这些无关紧要新闻的执着,反而顺势问:“对了,当年你可是美国人三里岛刚出事儿,就赶上跟着那啥部外事局的去广交会,还卖了美国能源部大单子。那可是你在领导面前的第二次成名之战,要不是那次卖空分设备时表现好,后来局里也轮不到让你去伊拉克出差卖制氧机,想想还真是怀念啊。这次呢?露西亚人的核电站爆了,有没有什么货我们可以带?”
米娜说到这段往事时,语气和表情都是悠然神往的。
毕竟她跟顾骜第一次在学业和实习层面的合作、积累下交情,就是七年前的伊拉克之行。
那次本来只是想卖制氧机的,后来机缘巧合闹出那么多人情,还结交到了高层,这才有后来米娜在中东逐步发展起来的人面和事业。
如果没有这一切,米娜说不定至今还只是顾骜的一个普通学妹吧。
毕竟她当年唯一的利用价值,就是深谙土耳其语、阿语和波斯语。顾骜要是换个地图建功立业,米娜根本就没机会被带着装逼带着飞。
相比之下,这段生死之交对顾骜的意义就没有那么重大,所以他哪怕想起往事,也只是感慨一下,整体情绪比较冷静。
他自嘲地说:“你当是卖玩具呢,靠你那点白酒生意的渠道、就能顺便带货?露西亚人根本用不上那玩意儿:首先,露西亚人自己也是能制造制氦机的。
而且都已经过去六七年了,膜分离法技术细节早就扩散了,就算膜分离法比传统方法生产成本确实低好多倍,他们不会自己造啊。
其次,美国人那次是为了短期内关停美国其他核电站,所以紧急需要大量纯氦作为反应堆清洗剂。那是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