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80当大佬-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时想多买几部进口车撑门面,那是很难的,因为进口车需要用到外汇。
他们这种“钱很多,但只花外汇、赚人民币”的公司,很难申请到业务采购以外所需的外汇。
现在,终于有一种只要花人民币就能提升公司业务形象的东西,怎么能不大买特买。
“填写一下这份身份资料表!”窗口的柜员语气冷漠地指点。
“价目和服务协议看清楚了!同意就在这儿签字认购!只收现金呀。没有准备够现金的不接受预约,请到时候重新再来排队!”
服务人员的态度很硬朗,毕竟是国有单位代销的,顾骜只是出了承包费,具体什么都管不了。好在如今的消费者也不觉得这种态度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威严莫测。
海经理填写了一会儿后,轻声问道:“那如果是现金不够、重新预约的人,再来的时候卖完了怎么办?不保留号码的吗?你们又没提前公示价格。”
“卖完了就等第二批号码呗,还能怎么样。”
海经理摇摇头,不想张扬。她知道京城卧虎藏龙,今天能来抢着100个电话号码的单位,比她们家重量级的还多着呢。
不过她也不想被当肥羊宰,看了一会儿价目表,又发现了问题。
“机器价格3万,型号:摩托罗拉G100型。入网许可费:5万,4万,4万……诶,同志,为什么入网许可费这儿,你们勾的是5万块这一档呢?那些4万块的入网许可费是谁才有资格享受?是优惠吗?”
“不是优惠,是这个协议我们一次性只做了这一种格式。京城的号码都是5万,沪江和粤州的才是4万。”
“那不是欺负咱京城用户么!”
服务员解释:“你想啥呢,是因为这次京城的覆盖面积大,整个二环内都有信号。基站铺得多,当然要卖得贵了。沪江这一期才覆盖外滩那一小块地方,成本低——
你要是买终生全国漫游的超级贵宾号,可以把三个都勾上,以后全国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你都可以一辈子平价漫游打,跟本地市话一个价。
你也别嫌贵,目前这种特殊待遇的号,是要占两个甚至三个号的,京城这边要是卖出去了,沪江、粤州那边对应要少卖一个号,因为目前这套系统只支持每个城市先接入100个号,不然交换系统还得扩容呢!”
海经理听得吓了一跳:三个全勾上?那不是光得入网许可费就13万了?连上手机16万,什么冤大头土豪会这么买啊。
还是几年之内、未扩容前先不考虑全国接入了。
海经理最终还是乖乖只选择了办两个只附带京城本地入网许可、离开京城就会变成废物砖头的机器。
3万一台的机器价格,5万的入网许可证,每台总价8万,两台就是16万。
以中影进口特殊的财力结构,其实是可以买更多作为公用办公设备的,不过考虑到全京城也就100个号,一家单位拿两个还算稳妥,再多就扎眼了。
“101030,101031,这两台机器分别是这两个号码,别记混了。”
窗口办理人员把机器包装连带着入网证交给海经理的时候,如是解说。
这次短短几天之内,京城、沪江和粤州分别发售100台大哥大,都是六位数的号码,京城这边用的是1010开头的号段,沪江是2010,粤州是9010。
按照邮电有关部门和电子工业有关部门的技术论证,如今这一代技术的手机(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这叫1G,因为只有这一代,也就没有1G2G3G的概念),摩托罗拉估计能再用少则五六年、多则七八年不升级。
所以,规划的时候也是多方讨论过的,觉得到92年乃至94年,全国能用得起大哥大手机的总人口数,应该不超过100万个,所以六位数的号段绝对够用了。
目前京城、沪江这些直辖市,乃至粤省这种经济大省,都有资格单独占用一位首数字,也就是一省或者一市就预留都未来扩展到10万用户的可能性。
至于其他差一点的直辖市和省、区,未来可能就得合用一个首位数字了。毕竟目前摩托罗拉这套手机寻址系统,升级号码位数还是挺麻烦的。
当然,也不排除未来几年,某些经济大省能用得起手机的人民人口数较大,还能单独占一个首位数,不过那种情况肯定不会多,你得是国内经济前三强的省才有可能。而那些穷困的,最多可能就要10个省合用一位、每个省只分到1万个潜在手机号。
海经理倒是并不在乎这些,她拿到号码后,只是有些奇怪:
“我不是排到第一个的么?为什么已经从30开始了?前面30个号码呢?你们不是从00开始卖的?”
“我们只是代卖的,不清楚。承销商总要自己留下一批的吧。”
海经理想了想,应该是顾骜怕卖不完,留下前面的号码做人情吧。
京城毕竟不是民间商业繁荣的地方,能光明正大显摆自己有钱的人,应该不如沪江和粤州多。
她也就不多问了。
当她拿着大哥大走出大厅的时候,她就被外面远远围观的人潮震惊了。
围观的人其实很多,但大家的表现并不张扬,更不敢靠得太近围观,似乎对拿着大哥大的人有些害怕。
那是一种所有人都至少离开你十几二十米开外、你看向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扭过头去假装聊天。但一旦你转向另一个方向,他们又会贪婪猎奇地盯着不放。
就像一条鲨鱼游进云雾一样稠密的沙丁鱼群一样。
鲨头所向,纷纷辟易。
鲨尾离去之处,沙丁鱼又纷纷合流,似乎刚才这里什么都没经过。
她很想解释一句“我是帮单位买的业务公用机”,可不管转向哪里,都没有人正视她,她也就觉得无从解释了。
既然如此,还是别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鲨鱼是不可能跟沙丁鱼解释清楚的,直接游走吧。
“不知道是哪个单位的有钱人。”背后重新合拢的沙丁鱼流发出窃窃私语的声音。
没过几分钟,场内的价格也渐渐流传了出来。
很快所有沙丁鱼们都知道今天的最低落地价是8万块人民币,如果要全国漫游则是16万。
于是每当一个新办理者走出大厅的时候,惊呼和羡慕也变得更加具体。
一台大哥大就是将近两辆桑塔纳呀!全国漫游版的相当于三辆多!
不过,前几个都只是办的8万块总价的非漫游机型,真正的冤大头并没有那么快出现。
萧穗在车里,暗暗观察了一番盛况后,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行李包。
那里面几部都是全国漫游的,比此刻扮演鲨鱼角色的有钱人手上的还高档一倍。
等她回到沪江时,沪江和粤州的大哥大也差不多该先后开卖了。
这次带回去的礼物,分量可不轻呢。
第749章 体面
对于国内首批大哥大的发售工作,顾骜显然是没放在心上的。
连京城这边近在咫尺的消息,他都懒得第一时间去了解,粤州和沪江就更不在乎了。
在他看来,粤州和沪江的有钱私营老板,人数肯定是比京城多的,而且都是钱能光明正大见光的那种。京城都能卖出去的话,粤州和沪江的销路只会更好。
沪江这边,因为萧穗恰逢其会来了一趟、领取了码字任务后顺路又要回去,所以顾骜把送礼的机器都交给萧穗捎走。
而在粤州那边,顾骜并没有什么亲友或者生意上的伙伴。所以他只是派了个秘书,拿了三台粤州入网许可证号的大哥大,坐飞机送去特区。
给韩婷、张仲谋和史玉朱每人发了一台,算是给合作伙伴的礼物、以及公司发的办公设备,其他人一律可以不送。
这些人虽然平时主要在特区混,但偶尔也是会去省城粤州的。发一台大哥大,也是一种示好或者笼络。(对韩婷是示好,对张仲谋和史玉朱算笼络下属)
剩下的粤州号码,都可以按照正规市场渠道出货。以86年南方的有钱老板规模,80多台应该可以轻松卖完。
或许有人会奇怪:100台扣掉3台之后、怎么只剩80几台了?
那是因为在京城的时候,顾骜已经卖掉和预留了10几台的全国漫游机。最终全国投入使用的第一批手机并不会有300台整,而是280多台。
不过粤州人和沪江人买的那些机器,也不是说未来就完全不能漫游,只是要明年或者后年邮电部门再升级一下网络端的交换系统,就可以漫游了。另外那些未来新开通漫游的机器,按说要额外按照漫游时的通话时长缴纳漫游费。
当然,能掏得起十万八万买手机的人,是不会在乎这点通话漫游费的,哪怕每分钟多收几块钱也无所谓。
这里说句题外话,漫游这玩意儿其实没什么技术难度,86年刚推出摩托罗拉初代手机时就能实现。
从技术成本上来说,只要交换容量足够,一台手机换到一个新城市后打电话,运营商成本支出并不会高多少,只要一开始把基站信息转过来一次就行了。
后世运营商收取高额漫游费,其实只是为了确保每个地方的网络建设成本能从本地用户那儿赚回来、防止捞过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顾骜前世是吴越省的,21世纪初的时候,吴越省的学生卡套餐几乎是大部分省里最优惠的了,10块钱的包月费能有1000条短信和50小时虚拟网内通话。而隔壁江南省的学生卡套餐当时10块才400条短信,通话也贵一些。
所以顾骜前世一些考到金陵去读大学的高中同学,都是从故乡带着开好的学生卡去金陵的,到了那儿之后手机几乎只发短信不打电话,打电话都会被算漫游。
由此可见,如果不收取漫游费的话,全国市场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那就是全国所有移动用户都去资费最便宜最优惠的那个省开卡、然后拿回自己本省用。
这样所有的钱都被最优惠的那个省的分公司赚走了,其他偏远省份还拿什么钱去继续建设山区的信号覆盖?必须要对“邻省开卡拿回本省用”的行径进行惩罚性漫游征收,才能确保“你用着哪个省的钱盖的基站,就把话费交给哪个省的分公司”,确保建设方和收费方的一致。
说到底,这是商业原因驱动的,而非技术原因驱动。
不过,不管“漫游”这一功能,未来实际的成本会降低到多少。
至少在眼下,在1986年10月这个时间点上。要想让你的大哥大实现“在全国三大一线城市的核心市区、以及未来短期内全国其他开通手机业务的城市,都能打电话”。
那你就得实打实额外多掏8万块钱。
所以,从身份象征的角度来说,拥有一台今明两年内就全国漫游的机器,就能额外收获一波社会地位。就相当于其他大哥大用户开的是奥迪,你开的是奔驰。
……
当天晚些时候,萧穗亲手拖着装了一堆砖头一样重大哥大的行李箱,从红桥机场下机。
因为她这趟的行程是私人事务,所以并没有让保镖开车来等,机场出来后,她只是自行打了个车,径直回家。
萧家在沪江的房子,上半年的时候重新分配了一下,条件变好了不少。
那是一片去年才刚刚建成的市中心小区,原先是民国的破旧弄堂,拆迁腾出来的。
地段还算很不错,在大世界东边一两百米,到外滩江边也就半站路。
楼是六层小洋房,钢筋混凝土每户都有防盗门,外墙贴了当时已经算很不错的马赛克。萧家在相对值钱的三楼,户型是难得一见的三室一厅,80平方。
这种房子,跟顾骜的任何一处住处条件当然是远不能比的。但萧穗近年来也很少在沪江住,家里长辈又不想太扎眼引人仇恨,所以觉得这样也很不错了。
毕竟萧穗还没有名分。加上直到去年年底拿到矛盾文学奖之前,是萧穗自己想低调,好显得她的事业成就都是自己拼出来的,不想被人看做“是顾骜要捧的女人,所以功成名就”。
因此萧家的条件,真不能怪顾骜“衣锦不还乡,眼睁睁看着亲戚受穷”。
而且凭良心说,86年,80平的市中心小洋楼,那已经是很油水的国有单位,分给领导的待遇了。
既然这屋没有动用顾骜的人情,那显然是用了萧家人单位的指标了——这房子,是沪江电影制片厂的徐凌徐厂长力排众议,把厂里原先的宿舍收了,换成这个。
徐凌当年刚刚跟顾骜、萧穗有生意往来时,还只是厂里的一个制片主任。不过这些年下来,傍着大人物沾点仙气、业绩好、能调来资源,也就顺理成章爬到厂长了。
别的不说,单说中影进口买下的《终结者》和《第一滴血》内地放映权,但中影进口本身只是一家发行公司,没有制作力量,还是得找三大制片厂下属的译制片厂来翻译配音。徐凌跟着顾骜又关系,当然可以把这些大片的翻译单子抢到手,光凭这一点,从中影进口那儿拿到一星半点指头缝里漏出来的利益,都够沪江制片厂效益远远盖过京城和春城的同行了。
这种能抱到粗大腿的干部不接厂长的班,谁还配接?这种新厂长要论功行赏分房,谁敢不服?
同时,两年前萧穗的母亲苏萍,借给徐凌的那台价值1万多人民币的寻呼机,或许也在分房决策时起了作用吧。
因为徐凌每次寻呼机响起来的时候,都会被提醒“萧家人是跟着顾骜混的”这一注意事项,从而每次有好事都优先想到萧家人。
……
“妈,我回来了。”
刚一到家,开锁推门,还未见人,萧穗就主动招呼。
苏萍在卧室里看电视,听到声音才拖着拖鞋出来,还有些诧异:“怎么才去两天就回来了?不是说要交代你帮写本自传么?他没留你多待几天?”
萧家人并不知道萧穗、顾骜、米娜之间那些弯弯绕,只是以为由于去年萧穗忙着闭关写书拿奖,冷落了顾骜,所以两人关系有些冷。
所以看到这次萧穗千里迢迢去京城,没住两天就回来了,不由更加担心。
萧穗连忙解释:“妈,你别多想。他是忙的,过一阵子,我就陪他去钱塘,有的是时间慢慢讨论工作。这次他让我先回来,是把礼物带过来——这些都是大哥大电话,把在沪江的生意伙伴都打点一下,也是个礼数。”
苏萍听了,倒也不惊讶,虽然她也已经隐约知道一台大哥大能值十万八万的,不过毕竟是见过顾骜的大手笔了,这些不算什么。
估计倒是沪江制片厂那些同事、领导,看到这种新玩意儿会惊讶。
她想了想,用商量的语气跟女儿说:“小顾要是没具体交代送谁的话,你拿一台送给你徐叔。咱也别说是我们自己送的,就说是顾骜的意思好了。当是天鲲影业公司给合作伙伴的,方便他办公联系业务,不是给个人的。这样也免得厂长面子上过不去,还以为我们是为分房子的事情还他人情呢。”
以如今沪江市区房子的值钱程度,浦西靠近外滩、大世界的80平公寓,当然不值一部大哥大的钱。这里面起码差了三倍的差价,而且是已经把所有明面上的钱和说不清楚的台面以下资源都折算成了钱。
不过,徐凌优先给萧家人分房子,也不是因为大哥大,更多是因为两三年前那个寻呼机。你在84年给人一部带来电显示的寻呼机,就值沪江市区一套房了。
萧穗也不是计较之人,对于一直照顾她们家的单位长辈,还是愿意孝敬一下的。
“好,明天我走一趟。”萧穗一口答应。
苏萍:“明天你最好早点儿,跟我直接去外滩吧。徐厂长这两天不在厂里——厂里这几天接了个紧急任务,明天要带个纪录片剧组,到外滩拍几组镜头呢。外国人的答谢酒会,明天午前安排在‘布列塔尼亚号’游艇上,那船就停在十六浦码头。我们趁着开工之前,跟他聊聊。”
第750章 魔力
黄泥汤一样的沪江水,缓缓北去。
或许因为十月中秋时节,并不是一年中水量最丰沛的时节。所以江水拐弯的淤角地带,岸边都能看到露出的青绿色淤泥。
南浦老码头那边一道拐,北滩公园那边一道拐,都是淤积严重的代表,完全没有电视剧《沪江滩》那种中古岁月的沧桑感。
后世顾骜也来过不少次沪江,每每看到此景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这种“江景”都能卖几十万一平呢?只有两三百米宽的水面,还是黄泥汤加青淤泥,有什么好看的?
江景海景,至少你得卖相本身好看才行吧?不然只买一个概念,不是自虐。
唯一的解释,或许是“万国建筑博览”本身值得一看吧。而且住汤臣中粮的人,应该不会大白天有空回家的,深更半夜回去,见不到隐没在黑暗中的淤泥黄汤、只看到繁花着锦的霓虹灯火,或许就把这几十万一平的房价赚回来了吧。
扯得有些远,且回到眼下。
十六浦的码头,算是沪江这一段里淤泥问题整治得比较好的,而且河道平直,不容易藏污纳垢。
自从“布列塔尼亚号”游艇停在这儿之后,周遭更是专门整治一新。
按照国际法,一国的船舶和航空器,是该国领土的自然延伸。正如三年前顾骜的保镖,在温哥华码头的美国游艇上,两枪干翻了鲁莽搜艇的皇家骑警,加国人最后被美国人一抗议,就屁都不敢放。
所以布列塔尼亚人这次来华访问,特地把答谢宴的城市设在了沪江。因为京城是内陆城市,跨越大洋而来的游艇没法直接开到市区,最多只能开到津门。而沪江是沿海港市,从长江口一拐就到了外滩。
这天一大早,徐凌徐厂长特地很早起来,换了一身他最拿得出手的珍藏西服,还带上了厂里最扎实的纪录片编导和摄影师、还有一两个技术方面的助手,精神饱满准备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
每一场历史大事,都是会有摄影师记录下这些珍贵的视频素材的。不然后世小朋友在电视机上看到的那些伟大瞬间历史镜头剪辑,是从哪里来的?
沪江制片厂作为沪江这一亩三分地上,影视领域最权威最扎实的单位,遇到这种机会自然是当仁不让。
当然他们也不会是今天唯一到场拍摄的媒体单位,央视的人,和新华本地分社的人,也会少量到场。
午宴的答谢讲话要10点半才开始,京城来的要人,以及本市的领导,都会出席。不过早在7点多,距离正式仪式还有3个小时的时候,徐凌就已经带着人到了外滩的一处工作室,开始提前准备了。
沪江制片厂在市内有不少工作室,而外滩的这处工作室,还是六年前拍摄《沪江滩》的时候遗留的产物。后来考虑到外滩这边有很多影视素材可以拍、有很多港资剧组取景可以配合,所以一直保留了下来,制片厂每年还会付给物业持有单位租金。
徐凌正在忙活,工作室楼下的弄堂里微微传来一阵响动,徐凌往楼梯口一看,却是苏萍和萧穗来了。
“呦,小苏,是穗子回沪江了呀。老吴,你们先忙!”
徐凌也知道萧穗如今背景强大,所以尽管很忙也不敢说自己忙、没空会客。只敢隐晦地说让摄影师老吴先忙。
一般以沪江人的“眼色”和“识相”,这种程度就已经听得懂了,知道主人家如今超级忙。
萧穗当然也秒懂,立刻笑着说:“徐叔,不耽误你正事儿。呐,这是小顾托我带回来的,送一送沪江这边的合作伙伴,也不算给你个人的,就是拿去用用,方面联系业务嘛。”
萧穗说着,拿出了一部大哥大。
徐凌一哆嗦,连忙擦了擦另一只手,双手十指叉得跟鸡脚爪的角度差不多开,死死抓住包装盒,转身轻轻放在桌面上。
“大哥大?这就是今天要发售的大哥大吧?我也是早就听说了,京城那边好像两天前就开卖了?”
徐凌拆开包装,拿出来在手上试了一下,整个人精气神都涨了一大截,似乎瞬间就成了社会顶层的超级精英了。
比划了一下之后,他暂时又找不到借口打电话,也不好意思没事儿找事儿,只好先放下,继续忙纪录片素材拍摄的准备工作。
可是已经拆掉了包装盒,他顿时有些手足无措,似乎把大哥大放回桌面上搁着,都是一种亵渎,唯恐把黑色的塑料壳摩擦毛了。
萧穗指了指包装袋里的一个皮壳子:“徐叔,平时就装这个皮兜里,跟手枪插枪套里一个样。皮兜上这两个环扣,可以扣在西裤皮带上的。”
徐凌翻看了一下,这才明白过来,小心翼翼把大哥大插进皮兜里,又审视了一番自己的皮带,老大不愿意地把装大哥大的皮兜套到皮带上。
幸亏他今天系的皮带,已经是他所有皮带里最好的一条了,是香江名牌金利来!
不过,有了大哥大之后,他决定这几天就再咬咬牙,托人买一条香江鳄鱼牌的皮带,或者法国的皮尔卡丹!
区区金利来,已经配不上绑大哥大了。
至于一旁正在干活的摄影师老吴,和编导小蔡,名义上是被徐厂长吩咐赶紧准备,可实际上心思都不知道飞哪儿去了。
当厂长就是好呀!联系业务,都能用上传说中的大哥大了!
他们的眼神,不住地往徐凌的皮带那儿瞅。每每徐凌眼神转回来的时候,他们又假装往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