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80当大佬-第3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克里斯的真心赞誉,顾骜也不托大:“哪里,我是因为老夫老妻了嘛,所以结婚就是走个形式,没什么留恋。要是给我新婚夜安排点有新鲜感的新人,我也保证今天起不了床。”
他这番话引来数人会心窃笑。
“好了,说正事儿吧,你们跟谋叔商量什么呢。”玩笑开过,顾骜适时把话题拉回正事儿。
“我在跟张先生商量,让香积电在今年的68000最新型生产中,承担更大比例的早期成本投资呢,当然了,我们摩托罗拉公司,也是会让度出更多的预期利益的。”克里斯·高尔文直截了当挑明。
毕竟双方都已经接洽过几次了,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而昨晚婚宴上,大家本来就闲着没事,坐一桌聊了好几个小时,很多问题就更明朗透彻了。
有时候开会都开不了这种效果,毕竟开会的时候人很容易开小差,或者双方各自借故中断后各自商量算计,不如酒桌上没法暂停,开诚布公。
“你们是最近资金紧张吗?”顾骜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方没钱了,毕竟这也是缩减固定投资时最容易引起的联想。
克里斯点点头:“确实资金有些紧张,但绝对是健康无比的扩张,所以,我这不是顺便拉了彼得森先生一起商量么,能不能凭借着我们摩托罗拉的金字招牌,发行一笔较大规模的公司债,我说的是可转债。”
旁边的彼得·彼得森也对顾骜耸耸肩,印证了对方的说法:“高尔文先生昨晚提到的时候,着实让我有些……惊艳,他需要的公司债融资,至少是十亿美元级别的。”
顾骜眼珠一转,心中一动,略微排查了一番时间节点,其实已经有三五分猜到对方是要干什么了。
不过他也没必要显得很远见,何况就算他远见了,别人也会以为他是提前从张仲谋那儿得到的消息,所以这种逼有什么好装的?
他选择了直接虚心求教:“能说说具体项目么?”
克里斯露出了一丝傲然的表情:“这本来是商业机密,不过你们是融资相对方,而且今年内我们也要公开的——我们摩托罗拉,今年准备开启一项伟大的计划,名叫‘铱星’。”
果然。
顾骜对于这个历史上导致摩托罗拉公司折损掉一代领先优势的计划,再熟悉不过了。
前世他念初中之前,每天报纸上看到的新闻,都把摩托罗拉公司和“铱星计划”吹嘘得多么牛逼。
这个计划用几句话概括,就是在从1G无线通讯向2G无线通讯过渡的时候,摩托罗拉人提出了一个非常激进的、与当时欧洲几大同行力推的GSM制式截然不同的路线。
欧洲人的GSM是继续使用传统地面信号基站的。而摩托罗拉公司试图用66颗通讯卫星,毕其功于一役,直接覆盖全球。
这个计划的命名,是因为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铱元素是第66号元素。铱原子的原子核外面,也就有66颗电子围绕旋转。摩托罗拉公司认为他们未来的66颗全球通卫星,就像自然界66号元素原子核外的66颗电子一样,永恒稳定、精密、不会出错。
顾骜记得他前世刚读初中那两年,国内的媒体本着当时普遍的对美国黑科技的崇拜,几乎把摩托罗拉人吹得如同天顶星。好多90年代时幻想“2000年的世界会有多科幻”的未来预测文章,都是拿着摩托罗拉这个计划,来预言人类“未来通讯”是什么样的。
(90后和00后可能不知道,80后应该比较有亲切感,90年代的科普读物上,非常热衷于“预言2000年的世界有多美好,科技都牛逼”。)
然而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计划太超前了,好高骛远。技术上虽然比GSM确实先进一点,但单价太贵,世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有钱客户捧场。(当然铱星计划的信号是真的好,那些钱多得烧包喜欢荒野求生寻找生命意义的,都喜欢用,山里沙漠里海上都有信号。)
所以,最终几十亿美元的投入,巨亏收场。
当然也亏得摩托罗拉是无线通讯之祖,这一波血亏了居然还续了一口真气不断,把命延到2G、3G时代依然勉强维持,一直到了智能机时代,才跟着90年代初踩着它上位的敌人诺基亚一起完蛋。
进入智能机时代之后,摩托罗拉也跟诺基亚一样,经历了两次贱卖,一次比一次贬值,最后落到了美国企业乱想手中——不然以乱想在无线通讯技术领域浅薄的根基,哪来的5G标准投票权呢,人家靠的就是收购无线通讯之祖摩托罗拉得来的票。
从这个角度来说,摩托罗拉的牌子,倒是无论到什么年代总会值点钱,毕竟人家是无线通讯之祖。技术不管发展到几G,总要给摩托罗拉的血脉传承面子,留上一票。
就像道上混的,无论多牛逼,总的拜关二爷开香堂。或者欧洲古代那票称皇帝的,总要从罗马帝国的传承上找到一些正统依据,哪怕罗马帝国已经灭亡了一两千年。
……
虽然知道高尔文家族要踩坑,但顾骜没义务帮他们。
他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明哲保身,切换赛道,最好还能从临时战友身上分润点什么。
“所以,你们计划这个项目,需要动用多少资金呢?”顾骜也不泼冷水,只问对方的困难。
克里斯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暂时计划是初期每年投10亿美金,至少要这样投三四年。技术成熟之后、到了纯粹铺量发射卫星的阶段,一年5亿美金吧,再加两年。这样预估是6年50亿美元。
去年年底我们刚做概念设计,今年争取把论证完成,计划1994年完成全球布网,跟军方的GPS计划同步完成,这样,我们摩托罗拉的声望肯定会响彻地球。
不过这样一来,其他重资产的资金密集型方向,肯定要收缩一下,能外包的就外包出去。另外,可转债能发也尽量发。50亿美金,不是那么好筹措的。”
第815章 欲练神功,自废武功
平心而论,顾骜不是那种低智商的背结论型穿越者,也不会随随便便因为知道所谓的历史走势,就盲目看不起摩托罗拉公司的计划。
“铱星计划”的失败,是后来时势变迁、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说方案从根子上就完全不行——
你想想,人家摩托罗拉公司,那好歹也是霸绝无线通讯行业十几年的鼻祖级存在,那些位高权重的高管,怎么可能是弱智?
站在1987~1988年这个决策期,摩托罗拉的计划,还真是有可能以“绝对牛逼的信号可靠性”这一卖点,吸引到足够弥合成本的高端用户群规模的。
因为如今世界还在冷战中,冷战时代富豪们的心态,后世纯和平发展年代的富豪是很难有同理心去理解的。
这个时代,那些跨越数代的旧钱富豪,有很多热衷于末世生存狂的,甚至于肯为核战争爆发后、地面维持基本生存的设施都被毁了的情况下,继续提供保障的顶级黑科技装备巨额买单。
当时的西方富豪们,甚至有用炫耀自己购买的设备的黑科技程度,来满足社交攀比的,就跟后来冷战结束后用高端定制奢侈品攀比差不多性质。
你到了一个地面完全被炸回史前状态的地方去,天上的卫星依然能为你提供信号,想打电话就打电话,想想都是倍儿有面子的事情。
只是后来露西亚人嗝屁了,世界大同……
所以摩托罗拉人做出“铱星计划”的时间点,他们的想法是没错的。
几乎同一个时期,美国的军方也启动了GPS计划,也就是全球定位系统,这玩意儿要的卫星规模数比摩托罗拉的铱星少一半,但初期投资只能说是比前者略低一些。
GPS后来同样是刚弄了一半,苏联没了,美国人茫然若失没了对手。军方也一度考虑过让民用资本、来为尚未搭建完成的后续投资买单。
可惜六角大楼找不到接盘侠,又舍不得已经砸下去的钱浪费,才捏着鼻子弄完——GPS这玩意儿,正式全球布网完成,跟铱星也差不多就是一两年内前后脚的事儿。
如果冷战一直打下去,给它输血的怕死富豪足够多,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说不定真就碾压了欧洲人的GSM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说,冷战对人类的进步也是有很大促进的,人类多少原本只算成本不可能上的黑科技,都是被军事压力逼出来的。
没有冷战,至少那些“不划算”的科技要落后几十年。
而且冷战时期,富豪们以买昂贵的、性价比不高的黑科技装备来作为炫富卖点,也总比后来炫耀包包和豪车要有进步意义一些。
关键是那个时代的穷人,会被武力逼着去羡慕提升生存概率的黑科技,那富豪用黑科技来装逼也就有了意义。
只能说摩托罗拉的计划生不逢时,非战之罪。
……
捋顺了逻辑的前因后果、通盘因素之后,顾骜对于如何应对克里斯·高尔文的筹资试探,也就心里有底了。
克里斯·高尔文最近的资金运作思路,主要就是两个方向。
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各种发公司债券,包括可转债,来进行融资。
因为银行贷款肯定是没戏了,摩托罗拉这么大的公司,日常能负债经营该背的良性债务,平时肯定就差不多借满了。临时冒出来一个几十亿美元需求的大事儿,靠那点挤一挤简直杯水车薪。
加上摩托罗拉上上下下看起来对项目非常有信心、似乎个个都以为只要铱星完成、公司市值就能翻好几倍。咬死了不肯让股民投资人占便宜,不肯增发新股。
所以开源肯定只能是债券为主。
至于节流,顾骜看得出来,克里斯·高尔文是想把那些需要资金密集型的重资产生产环节,全部剥离掉,把日常现金流挤出来。
而他之所以要来跟张仲谋聊,显然是关于摩托罗拉的CPU生产业务。
顾骜跟张仲谋搞香积电,满打满算建设了两年半时间,搞半导体工艺有多费钱,顾骜是最清楚的——历史上,张仲谋去湾湾搞香积电,前几年净花掉了7亿美金的纯投入,这一世跟顾骜搞香积电,总投入只多不少。
具体到每次弄一代新制程工艺的CPU,可能花费就是少则一两亿、多则两三亿美金。
这里的新一代,倒不是指CPU的型号。
通俗地说,就相当于后世大家经常听到的“把CPU的加工工艺水准,从X纳米进一步提升到Y纳米”。
只要那个纳米前面的数字明显动了一动,在80年代末,那就是一到三亿美金砸下去了,包括光刻机什么的升级换代研发所需,都算在内。
86年张仲谋的香积电刚投产之初,靠顾骜牵头得到了摩托罗拉6MHZ主频68000CPU的代工。但因为那款CPU是摩托罗拉公司自己1985年投入市场的,所以摩托罗拉自己之前也是建设了生产能力的,只不过有些冷门的设备和技术,当时要靠德州仪器外协。
换言之,那一代产品,香积电能造,摩托罗拉自己也能造,摩托罗拉自身还没有自废武功。
无非香积电能够更好的一站式搞定、而且综合成本也远比摩托罗拉生产划算,不可控因素也少,一站式搞定,渐渐的摩托罗拉也就乐于把更大比例的生产订单向香积电倾斜。
但现在,1988年这一波,68000的10MHZ型CPU,再过几个月就要准备量产了,是否要为之建设第一方生产线、筹备第一方工艺,必须立刻提上日程。
摩托罗拉方面,为生产工艺所需的设备、技术授权投入,都还没花下去呢,这时候花不花就是一个重要的抉择了。
而铱星计划又要占用那么多的资源,让摩托罗拉高层不得不慎重对待每一笔好几亿美元规模的开支。
毕竟铱星计划虽然总计划耗资50亿美元,可初期也就是一年10亿美元。
对于10亿美元来说,今年要是能从其他方向省下2~3亿美元的开支,转而投入到铱星,融资压力瞬间就降低了30%,这对高管层是很诱人的。
对于摩托罗拉来说,账是很清楚的。虽然CPU和无线通讯,都是公司很有竞争力的产业,但如果要优先集中资源先攻坚一个,那肯定还是无线通讯是亲儿子。
毕竟摩托罗拉在芯片领域,只是世界先进水平“之一”,英特尔这些公司是不比它差的。而在无线通讯领域,摩托罗拉是称帝称祖的,抹掉了那个“之一”的后缀。
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那些能争取世界第一的领域更重要。
同时,摩托罗拉方面也没有意识到危险,并不觉得“我们这一代放弃自产,下一代就追不回来了”。
在80年代的美国资本家眼里,生产这种能力是不值钱的。
只要核心技术在手,生产无非是一个在没有成本比较优势时、随便丢出去的歪瓜裂枣。只要他们想,随时都能收回来。
这种误解,能一直持续二十年,直到进入21世纪2010年代,美国人讶然发现:咦?怎么生产这种低端的事情,貌似想搬都搬不回来了?怎么感觉少了那么多配套和全产业链配合后,生产的时候缺胳膊少腿呢?
种种因素作用之下,摩托罗拉最关心的还是香积电能不能给出足够的承诺,和展现出可靠的实力,确保摩托罗拉在生产环节自废武功后,不会掉链子。
……
三方细密地谈判了很多细节问题,从供应链保障到技术方案备胎,张仲谋非常专业,也尽量给出了让美国客人心满意足的答案。
技术可行性和技术安全性方面聊得差不多后,顾骜循循善诱地鼓励高尔文家族坚定决心:
“克里斯,我看,融资方面,我也帮不上你。我收购了王安电脑之后,真的是现金流非常短缺了。所以,发债的事儿你找彼得森就行,我最多只能给你认购几千万美元级别的债,象征性表示我的看好。不过,帮贵公司节流方面,我是义不容辞的。你完全可以放一百个心,把68000系列后续的生产环节全部100%外包给我们,你们自己一条备胎生产线都不用留!”
克里斯·高尔文之前已经被轮番一张一弛地说辞轰炸过了,不过这种大事他肯定不会一言而决,而是先要想好备选方案和违约责任。
他不虑胜先虑败地说:“可是,不管你们保障说得多好,如果供应链出现问题了呢?这可是关系到我们摩托罗拉的商誉、市场占有率,以及客户维护的。”
一旁的张仲谋很想打包票,但想了想还是忍了。
聊技术承诺的时候,他可以把胸脯拍得很响。
但是这种商务层面的承诺,涉及到一口唾沫下去就是至少千万美金级别违约责任的,他还是不敢开口。而且香积电还有大部分股权是顾骜的呢,这种事情他哪有资格开玩笑冒险。
而且站在张仲谋的立场,这事儿本来就是能成最好,成不了也只能说有些遗憾,但不损及香积电的核心利益。大不了下一代再慢慢来嘛。
然而,顾骜开口打包票了:“那你想怎么样?我是看在你我兄弟那么多年友好合作的份儿上,今天就随兴一把。谁让我昨天结婚,心里高兴呢——我这么说吧,香积电的稳定性要是出了重大质量事故,或者产能上耽误了供应链,你就算让我赔偿一千万美金的违约责任损失,我都可以承担!具体条款可以让法务去谈。这本来就是我为你们摩托罗拉分忧,行不行就一句话的事儿。”
第816章 致盲闷棍加背刺
在聊今天这个议题时,克里斯·高尔文原本印象里,觉得顾骜应该是半个局外人。
主要戏肉应该是跟张仲谋聊的、分歧也应该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
至于商务领域,克里斯本来觉得没啥可谈判的潜力。
他来的时候,脑子里压根没多想“如果答应了香积电独家承揽代工,连摩托罗拉自己都不发展生产能力,万一将来掉链子,要香积电赔偿多少钱”的问题。
但顾骜居然主动提出了要承担违约风险的责任,来促成这一合作。同时也把谈判的主要领域,从技术范畴拉回了商务范畴。
克里斯不由立刻觉得有些提神,对顾骜的魄力高看了一眼。
同时,也不由怀疑顾骜是不是别有用心,有其他不可告人的企图。
顾骜到底想干什么?
这个问题,克里斯没有直接问出口,他这点情商还是有的。
“我当然是想让乔布斯的麦金塔二代(MAC II),刚刚计划推出的时候,没有CPU可用,不得不错过窗口期了。”顾骜内心如是志满意得,当然这种内心活动也是绝对不会说出口的。
张仲谋没有动机冒如此大的违约责任风险、去强推独占摩托罗拉CPU的代工产能。因为香积电在此事中的收益不足以支撑他更大的动机尺度。
但顾骜有。
因为张仲谋的全部利益都在香积电,而顾骜手上还有王安电脑。
顾骜的这盘棋,棋盘比张仲谋要大好几倍,联动的领域也多得多。
苹果公司的麦金塔系列二代电脑,也会在1988年推出,而且就是用的摩托罗拉68000系列的10MHZ主频新款CPU。
这些消息公众目前还不知道,但圈内的顶级人士都是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的。
封闭式系统的机器,是很吃配置的,因为它们会为这个配置做专门的针对性优化,把潜力最大化地发掘出来。
这根开放式操作系统完全是两个概念。
如今开放式的系统,MS…DOS,是不用在乎其推出时硬件发展到哪一步了,它只要支持到英特尔8086系列的指令集就行,不会具体针对某一款硬件优化。
就像后世WINDOWS的电脑系统和安卓的手机系统,也是随时随地想更新就更新。而IOS就要考虑到具体是匹配到第几代的硬件。
当然如果不走针对具体硬件优化的路线,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样封闭式系统最大化发掘硬件利用效率的优势就减弱了,不能充分扬长避短。
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对苹果公司而言,更重要的还有一点:MAC II代个人电脑,在首发的时候,是同期发售了好几款在当时人看来颇为“惊艳”的牛逼职场软件的。
比如,某些ADOBE公司的新软件。
后世以PS和FLASH闻名的ADOBE公司,眼下还是苹果公司的重要合作友商,甚至为苹果开发了几款独占(承诺至少几年内独占,附期限的,不是永久独占。所以后来WINDOWS出现时,都跳槽全平台了)。
这些新的图形处理和效果软件,都是需要新一代硬件才能跑得起来、达到完美效果的。
如果指望着靠1985年版的老一代摩托罗拉68000CPU,有些会很难跑起来,有些则是勉强能跑但效果不行、非常卡顿。
这样一来,苹果公司发售新一代电脑的意义和差异化竞争力,也就大大减弱了。
苹果的上一代电脑,MAC I,还是1984年发售的,当时使用的是1982年版摩托罗拉68000CPU,只有3MHZ主频的版本,跟天鲲的初代家用游戏机CPU一样,由此可见这里面的性能代差有多远。
哪怕别的专业指标不懂,光看一个CPU主频就差了三四倍,何况CPU的性能差距远不是主频一个指标能概括的。
……
顾骜如此慷慨,对方却因为信息不对称,至少看不出这事儿对摩托罗拉有多大风险,那也就顺水推舟答应好了。
克里斯·高尔文想了半天实在想不明白,也就估计顾骜确实不会对摩托罗拉不利,就算有所图谋,也是羊毛出在猪身上,估计是要对其他第三方的无辜者不利。
既然是第三方受害,关他屁事?
死道友不死贫道!只要摩托罗拉有好处,这事儿就能答应!
他并不知道,他这个胡乱的猜测,已经无限接近事实了。
“我们把最新68000型CPU级后续型号的产能代工独家授权给香积电、并且自身也放弃建设生产基地后。
香积电应当承诺在今年上半年内,把生产线产能建设到月产量200万片、到三季度达到月产量250万片、最终在年底达到月产量300万片。此后,应当根据后续补充谈判适时调整产能规模。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成批质量生产事故、影响摩托罗拉公司相关业务的商誉、且经评估可以主要规则为香积电的技术和管理过错,初步拟定将有可能承担最高5000万美金的违约赔偿。
如果是无过错的质量事故,最高违约赔偿责任可以达到3000万美元。
如果只是出现产能扩张速度未达到合同约定,并切实造成摩托罗拉对第三方客户违约产生损失,最高赔偿责任可达2000万美元。
且如果第三方客户对摩托罗拉实际损失索赔超过2000万美元的,摩托罗拉方面有权力追加索偿额至与第三方索赔额齐平的水准。
但如果香积电方面有充分证据证明摩托罗拉方面对第三方客户索赔诉求的应诉消极的除外……”
洋洋洒洒一堆的初步意向条款,在克里斯·高尔文与顾骜、张仲谋半天时间的当面磋商后,被新鲜拟定出来。
这期间,双方还喊来了自己身边的法务总监,各自负责了一些意向的梳理和明显漏洞的堵漏。
期间,顾骜还摆出了一幅对香积电比过去更加寄予厚望、完全是想看着香积电更快更大规模地大踏步向前发展。
似乎他完全是为了这个目的,才答应如此“屈辱”的条件,大包大揽为香积电拉生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