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80当大佬-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感觉,就跟大鲨鱼奥尼尔喝矿泉水喝出口服液的感觉差不多,得噘着嘴嗦,贼难受。
前几年,他闲着也玩过任天堂的FC游戏机——当然他家天鲲初代机也是有的,而且平时大多数时候都是用天鲲的机器,之所以玩FC,主要是为了一两款任天堂的独占游戏。这些有钱人家里,什么牌子的游戏机都买一台,也是很正常的。
结果红白机上那种跟机器连在一起不能换的小薄板手柄,让他那叫一个难受,简直就恨不得拿个镊子来戳了。
天鲲这款名叫PS的新游戏机,就非常体贴,398美元的豪华版,还可以选配特定尺寸的外设,所以玛丽亚选的这套手柄,都是最大号的,手柄下方还有两个弧状的扇面塑料托,看似无用,手大的人使用时,却能感受到惊人贴合舒适的手感。
“到底是天鲲做的,舒服度就是不一样。”阿诺德忍不住赞了一句,立刻开始厮杀。
因为手柄的贴合,搓招的上手度就很不错。
阿诺操纵着一个跟自己在《野蛮人柯南》里形象相似度非常高的双手重剑蛮族战士,一顿砍瓜切菜放大招,很快杀过了三五关的BOSS,第六关的时候才因为不熟BOSS的打法技巧被敌人耗死了。
这怎么能忍?当然是果断肝了四个小时,调最低难度,反复打,摸清怪物的套路,终于首通。
通关的时候,那机器已经发烫。插拔卡带的时候,手蹭到金属插槽,都灼得隐隐作痛。
不过内心还在意犹未尽回味那个画面效果。
哪怕是以上一代的机器,要把贴图做得逼真、像素高清一些,这并不难。但很多游戏机的画质无法提高,关键是处理不过来那么多分解图像元素。
比如FC的超级马里奥,要是把马里奥像素精细度放大十倍,当然是没难度的。可如果要让马里奥的动作细节,从“两只脚轮流闪烁消失/显现”这种表现人物移动的手法,变成可以精细表现N帧精细动作,那就很吃资源,FC有点撑不住。
街机和家用机的差距,就在这里。
而PS上的《战斧》,画质享受显然是完全不输包括去年新上市的世嘉街机游戏的,这种体验,在家里的电视机上从来没人感受过。
“太爽了,还有什么卡带?”阿诺德继续翻检了一番,找出一盘“街头霸王”。
他并不知道,这个街头霸王是比平行时空魔改了一版的。
反正顾骜手上有当初低价签下来的游戏代言长约,多代言一款就多给几十万美金便完事儿了,不用担心明星红了之后坐地起价。
所以,这个“街头霸王”里,那两个原本主场战斗背景是F…14熊猫战斗机的美军军官纳什、盖列的角色,就被直接替换成了阿诺德和西尔维斯特的形象。
而且里面中国风的格斗士,也不再仅仅如历史上那样靠一个女人春丽撑场。还加入了李形象的男性格斗士。
阿诺德当然是优先选了自己的角色,然后把电脑对手选成西尔维斯特,狠狠干了一仗。然后再把电脑对手选成当年《终结者》里对手戏的李。
不得不说,天鲲的第一方设计非常精美,在技术参数限死的情况下,天鲲的美工和音效师精益求精。每个招数的过程帧数搭配、音效和画面的力度顿挫,打击感十足。
给人一种真的是拳拳到肉、刚猛撸铁的临场感。
至少对80年代末的玩家来说,这已经是最临场的体验了。
“牛逼!(Excellent)”
“爽!(Perfect)”
“真特么牛逼!(Wonderful)”
“螺旋升天爽!(Unbeliveable)”
“你他妈的地爽!(Magnificent)”
砸了一刻钟手柄,撸死一个拍一下大腿,阿诺很快就为英语的词汇量正名了——至少再表达真他妈爽之类的粗鄙之语感叹词时,英语的词汇量还是挺丰富的。
(这也不是顾骜说的,是顾骜外交学院的某学弟、著名足球解说员说的。汉语能用来感慨进球牛逼的雅言叹词太少了)
“阿诺,别玩了,门铃响了没听见吗!我看闭路电视里,好像是西尔斯先生。”
阿诺大呼小叫的时候,他老婆终于忍受不了,借故发作。
阿诺意犹未尽起身,去开门迎接经纪人。
西尔斯先生进门后也不跟他客气废话,先把一个牛皮纸信封丢在茶几上:“听说你回来了,我是来给你送钱的。这里是五十万的支票,天鲲今年这几款新游戏的代言费。还有,卡梅隆导演有个计划,也是上面命题的,我看下半年忙完,圣诞假期档期之后,就不给你接新活儿了。”
“顾老板终于又有钦定的项目了么?”
第835章 莫名其妙的项目
“五十万美元……真是慷慨。这些游戏还挺好玩的,我自己都很喜欢。”阿诺德比划了一下支票,衷心地表态。
他这几年拍电影虽然爆红的不多,主要是那堆《魔鬼XXX》套路重复、观众审美疲劳,不过片酬却是实打实的都有几十万甚至近百万美元。
这是从《终结者》开始就形成的身价,后续成绩只要还过得去,就崩不了。
但是,给游戏代言毕竟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什么都不用干——人家只要让美工照着阿诺和西尔维斯特的样子贴图就行了。用到真人出镜的地方,最多就是拍几张广告海报。
这就是躺着白赚的了,所以五十万打包着实很赚。
更何况,这些游戏也是在宣传和强化猛男人设,对于演员自己是有好处的。
这就跟“我是XXX”,“是兄弟就来砍我吧”,“绿了绿了”或者“某家班都在忙着攻沙”有本质区别了。那些辣鸡代言是消费人设的,而天鲲的代言是强化和宣传人设的。
经纪人西尔斯来的路上,还准备了一套说服的说辞,用于万一阿诺德对代言费不满意时,劝说他接受现实。
没想到,阿诺居然因为觉得游戏好玩、形象也逼真、利于强化人设,就这么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这让西尔斯有些有力没处使的尴尬,不过转念一想也乐得省事。
“看来我回去也得好好玩玩那几款游戏,以后给谈代言报价的时候都要先详细使用产品。”西尔斯如此暗忖,又记下了一招。
收好了钱,阿诺热切地问:“詹姆斯有什么新项目计划了?”
经纪人也乐得直奔主题,解说道:“目前还在筹备中,是天鲲的顾亲自要求推进的命题,一共有两个项目,请卡梅隆来拍的。第一步预计年底过完圣诞长假后开机。
首先是要拍的是《终结者2》,拍摄周期留了一年,后期制作也留足了半年,最顶级标准的大制作。顾先生说了,可以给1个亿美元的投资,这是首作十倍的预算了。一切顺利的话,1990年暑期档可以上映。
还有一个项目,叫《真实谎言》,在《终结者2》杀青之后,你和其他几个通用演员都会调过去,再配上一些新搭档,后年年初,也就是1990年开机,同样拍摄加制作留足一年半,预计1991年暑期档上映。
两部片子给你个人的片酬,都是300万美元,加上1%北美票房提成。你觉得没什么大问题的话,先看一下剧本梗概——不过一定要保密,不能外泄,所以在这里看几眼,觉得想接就接,不接也别往外说。”
阿诺德觉得有些奇怪,心说莫非剧本有什么猫腻?不然哪有因为看了剧本而不想接的。
不过他还是养成了冷静的习惯,先打开了《终结者2》的剧本翻看起来。
历史上,阿诺要摆脱“魔鬼XXX”的宿命,真正全品类观众通吃,还是要靠《终结者2》。因为毕竟他在一代里演的是个莫得感情的杀人机器,所以也不能怪后面多年大家都找他拍这种杀人机器、进一步固化人设。
片商也怕他演技不行,直接让他演有血有肉的复杂角色会崩盘,不愿意冒险。
《太阳报》在《终结者1》即使票房超级大火的情况下,都不忘给阿诺德泼冷水:这个片子虽然火了,但阿诺的演技完全不算什么。因为他拿到了一个根本不需要演技的角色,他只要往哪儿一站,什么都不干,什么表情都没有,就是一个终结者。
本来么,他是在1988年演了一部当时投入和片酬都不算大的喜剧,《龙兄鼠弟》,也算是尝试自我突破,最后居然因为反差萌而票房大获成功,这才让片商们擦亮眼睛重新审视了这个大块头:
呦呵?这大块头还蛮有喜感的嘛,居然会说俏皮话演喜剧,看来这些年电影演下来,石头都成精了演技有长进嘛。那是不是除了“魔鬼XXX”的杀人机器,还能尝试点别的?
然后,才有了后来卡梅隆敢在《终结者2》里让他演有血有肉的正面角色,给终结者加入了一些人性光辉。
而现在,顾骜为了他的布局需要,把《终结者2》和《真实谎言》都提前了,所以卡梅隆再次找上阿诺德的时候,《龙兄鼠弟》还没上映呢,市场并没有检验过“这个大块头能不能驾驭除了莫得感情的杀人机器之外的其他主角”这一问题。
这就显得资方的力挺非常有知遇之恩了。
毕竟你知道这人行、才找上门。和不知道他行不行就往他身上砸大钱,那是截然不同的。
阿诺德看着那1个亿美元的预算,就再次顿生知遇之感,觉得要好好为卡梅隆导演和顾老板卖命。
不过,他继续往下看剧本细节,立刻就惊讶了。
“这个……《终结者2》里设定的未来部分,也就是通过T800之口向康纳家转述‘如果没有人改变历史、阻止天网的话,那么在90年代末,天网会向俄国人发射核弹并挑起对方的反击、从而消灭绝大多数人类武装力量’。这里,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是露西亚联邦呢?不应该是USSR么?这样拍,不会引发国际纠纷?还有这里和这里……好几个国际问题的推演细节都有问题啊。”
经纪人西尔斯也不是很懂,但还是按照老板交代的转述:“不要问那么多,老板说了,有备用剧本,到时候这部分涉及台词的可以拍两份。到时候再视情况定夺会用哪一份。而且,老板也说过,该片首映后前两年,也不会争取在露西亚发行,所以可能不必理会。再说了,我们美国人拍的电影,幻想露西亚人出了各种状况的,那还少么,说不定就是哗众取宠一下而已,露西亚人这两年在阿富汗,日子也不好过,听说确实穷得不行。”
阿诺德终于理解对方一开始说的“看完剧本再决定接不接”是什么意思了。
这个要是参拍的话,以后有可能会在露西亚被封杀。
不过冷战时代,露西亚人本来也不怎么花钱买美国电影,无所谓了。
老板不管有什么恶趣味,知遇之恩还是要努力的。
他继续往下看下一个剧本,《真实谎言》。
这个里面的谍战和战斗戏份没什么好说的,与类KGB的外国情报机构战斗也很刺激,这些年来美国很少有敢正面拍的——因为冷战持续期间,美国也不好正式黑露西亚人的谍报机构,虚构事实,怕引起国际抗议。
原本时空卡梅隆的《真实谎言》,那是1994年上映的,就是赶在露西亚解体后次年才火急火燎新攒的剧本。因为USSR已经不在了,鞭尸也没人会抱不平,随便拍,不怕引起纠纷。不过因此也导致片子不好蹭热度,更不可能神预言。
剧本里真正让阿诺德震惊的,是设定要对抗的敌人。
因为他们要对付的不是邪恶的露西亚人,而是“露西亚里分离出来的某些极端者,拿着从官方扩散出来的核弹,去迈阿密的基韦斯特岛威慑美国”。
片子里,露西亚的当局变成了好人,跟美国是联手的,坏人是那些分离出来的一小撮邪恶之徒。通篇没有一处说任何国家的当局不好,坏的都是极端者。
“露西亚人怎么可能有游离于之外的势力?而且这个片子到底要警示民众什么?露西亚当局不是坏人?露西亚军方的某些个别人才是坏人?”
暂时想不明白,那就别想了。顾虑再三,还是知遇之恩和卡导的招牌起了作用。
先答应拍吧。反正如果形势不允许,也不会贸然拿去上映的。
或许是顾老板跟基教授、舒尔茨阁下关系比较铁,所以提前知道什么大阴谋的内幕。
管它呢,那不是拿钱办事儿的人该操心的。
“我签了,就这样吧。西尔斯,留下来陪我打几盘格斗。”阿诺德想明白,就爽快签了字。
“开玩笑,跟你格斗?”经纪人吓了一大跳。
阿诺德一脸鄙夷:“想什么呢?我是说《街头霸王》——我选我自己!你选西尔维斯特那个角色。你个假粉丝,好歹还是米拉麦克斯公司的职员呢,连自己老板推出的东西,都不是真心喜欢玩!”
西尔斯尴尬笑笑:“拜托,我是文职人员,每天忙成狗,哪有时间玩,这不能怪我。”
辩解归辩解,既然服务对象要求陪玩,那还是要捧场的。
可惜文职人员不仅物理格斗远不如阿诺德,居然连搓招都不够眼明手快,很快被杀得人仰马翻,连续三盘打趴。
“你太菜了,回去好好练练吧。我还不如打电脑呢。”阿诺德兴致寥寥,很快觉得屠幼没意思。
“不就400美元么,我回去也买一个!真特么带劲。”西尔斯虽然被虐了,但也是觉得一阵热血沸腾。
他很少进街机厅,是那种每天穿着西装上班的办事人员,所以不了解街机厅里的氛围。不过仅仅是体验了天鲲的PS格斗游戏,他就不得不承认,天鲲的家用机氛围也不差,两个人对战一会儿,大呼小叫加音响烘托,很快就能进入状态。
这种感觉,果然是发泄的最好选择,感觉是个美国男人都会爱上的。
相比之下,原先日本人那些格斗游戏,那打击感的音效,简直就是软萌的儿戏。
第836章 一个月顶半年
“兄弟,去打街霸啊。”
“去什么去,打街霸不能回家打啊,你OUT了,走,上我家打街霸,那手柄搓招比游戏厅里拍板子爽多了,捏着就瓷实带劲,放出大招还会震。”
“就是,家里还有《战斧》、《圆桌骑士》和好多格斗的,砍人的,打枪突突突砍瓜切菜的爽货,街机上都没有的,是PS独占!”
“什么?你说打枪的游戏街机厅里都玩滥了?没见识了吧!这能一样?街机厅里你那个就是几个像素的小飞机,一点都不华丽。你看这款叫《名将》的,游戏画面直接就是端着M16突突,那枪画得多逼真多细节,开枪的时候手还会往后抖,肌肉还会跳,那后坐力打击感,比街机爽老多了!”
整个暑期,诸如此类的热议对话,在美国排名前几大的城市里,在大中小学生人群里,不可抑制地泛滥弥漫看来。
连阿诺德和西尔斯那些赚大钱的人,享受惯了大开眼界物质生活的人,都被这种新视听感官享受所刺激,那些没怎么见过世面,只能在游戏里摸抢和体验战斧重剑劈砍打击感的小屁孩,就更没有抵抗力了。
每当有穷一些的玩家说“街机厅里的旧机器体验一下也差不多”时,都有身边有钱的同伴纠正他们,义正辞严地强调这特么根本不一样,然后就一脸的高高在上,为自己买得起PS游戏机而自豪。
《斗士之魂》里大招击毙对手后,对手角色疯狂飙血、人物贴图被挥作两段后滑落,然后重重翻滚摔跌在地弹几下的快感。
《街头霸王》上拳拳到肉后把人打得飞出去带着砰砰磅磅浑厚音效撞坏背景陈设时的酣畅淋漓。
哪怕贫穷小学生没有注意到,那么有钱的同学也会强调一下,让他注意到。
在任天堂没能推出同一代的新品竞争的情况下,天鲲在首发时要面对的敌手,只是自己上一代的存量而已。
整个七月份,整个暑期档,美国年轻人并不存在“如果要买新游戏机,应该买哪个牌子哪个型号”之类的问题。
他们有的只是“三四年前买的天鲲初代机还没坏,现在立刻入手新的划不划算”的问题。
而最开心的,莫过于那些本来就有心要买游戏机,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才起了这方面念头的潜在玩家。原先还在犹豫要不要入手天鲲初代机、这种已经上市了三四年的老产品是否适合这时候入。
现在就不用犹豫了,只要有需要买,肯定是买天鲲PS,一步到位嘛。
在各种场合,只要见识过一两次天鲲新机器的画面和音效表现,谁还想玩旧货啊。
200美元是掏,400美元也是掏,只要有这方面的预算,家里肯批,肯定买好的。
后世怀揣三千块预算进显卡吧的萌新,不都是被忽悠了一阵后直接上RTX2080ti的么。
正所谓怀揣三千进卡吧,加价加到两万八,八核E5无脑上,四路泰坦抱回家。
买一台PS,就相当于白省了一台旧机器的钱,买了就是赚了。
……
“大爆发!7月份全美出货320万台!含经销商预进货。日本市场延迟一周发售,出货量也达到了90万台!其他七月首发发达国家出货量60万台。全月总计销售台数470万台。”
8月初,当这份数据统计上来之后,天鲲公司内部整个沸腾了。
舒尔霍夫带着大伙儿一起开香槟,狂欢庆祝了一天。
虽然不至于跟五年前那么激动,毕竟现在已经是从一个胜利无缝衔接走向另一个胜利了,但仍然是其他同行不敢想象的。
何况这也打破了当年雅达利“牛不过一代”的魔咒,第一次告诉了全球消费电子业观察家们,游戏机这个产业也是可以把辉煌代际传承下去的,只要你用心做游戏,别玩资本运作圈钱。
天鲲的初代机,到PS首发之前,五年多的时间,累计撑起了全球4000多万台的销量,美国市场两千多万,日本市场七八百万,其他国家和中国加起来大约一千万。但是如果算首发后同期的同比,那是远远不如PS爆发更为激烈了。
天鲲初代机刚刚上市的时候,游戏机市场还在寒冬,第一年也就卖出了三四百万,最后86/87这两年高峰期,才突破了年销1000万。
现在一个月的蓄势首发季,就赶得上初代机第一年7个多月的销量了。
当然这些数字并不是精确的都发到消费者手上了,还有很多是压在经销商那儿的。现在没有大数据实时追踪,只能是按照经销商把货进走了就算卖出去了。
而且当年初代机发售的时候,是只在美国首发,后来才去日本、其他发达国家铺设经销商渠道。现在则是一切渠道都已经成熟,各个国家前后相距也就一两周便拿到货了。
实际估计能有三分之二的机器已经到消费者手上,就算不错的,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周转库存备货。各级经销商肯疯狂备货,也说明不愁卖,市场嗅觉确实好,另一方面也是天鲲数年来建立起的行业威望足够高,给大家的信心足。
从市场统计来看,大多数从1983年开始就捧天鲲游戏机场子的铁杆电子游戏重度依赖者,因为旧机器本来就差不多该扔了,基本上都是在首发第一个月,就换购了新的PS游戏机。这部分人,占到首月销售的七成。
还有三成,才是最近犹豫了一两年、一直担心“买来就落后了”而持币观望的动摇者。
如果把这两类人群都消化掉的话,八月份估计还能累计订货出去300万然后才会细水长流逐渐放缓。
与此同时,公司内部也有一些不能说是“噩耗”的噩耗,那就是天鲲的初代家用机,从5月份开始,就出现了出货量下滑。
从83年到87年原先一连上涨了5年的销量,从最初的一年300多万到后来的一年1000多万。而进入1988年后,一季度还算正常,每月细水长流100万台,二季度后5月份就跌破了月销100万,6月跌到83万,七月更是跌到56万。
至于还未到来的8月份,各国各地经销商,因为看到了新机器PS的接受度,对新机器有了信心后,自然会更加倾向于把资金用来进PS。同时此前发出去的初代机,也并非都卖到消费者手上了,经销商那儿还是有压库存的。
一旦经销商评估后觉得旧机器没价值了,普遍开始清库存,厂家层面的出货就更少了。
8月初统计到的本月预估要货数,竟然跌到了30万,比7月几乎更是断崖式腰斩。大规模的串货也开始发生。很多美国经销商试图私下里找海外渠道把旧版的初代机处理到落后的、对价格敏感的国家去。
一开始这种行径按说公司层面是要严防的,但后来看到大势所趋,舒尔霍夫也不得不紧急处理,给一个官方组织的渠道,收取一定合理的手续费用,有秩序地允许他们串货。
并且确保所收的手续费,天鲲公司一美分都不截流,全部是补贴给收到了冲击的被串货市场的经销商。
舒尔霍夫统计了一下,天鲲初代机的最终全球保有量,会在突破5000万台之后,最终后继乏力,不再有上升空间。
他把这个结果汇报给了老板顾骜,当然情绪上并没有任何颓废,自家产品的更新换代。淘汰旧货,那都是历史的必然,是好事儿。
不过,对于他的判断,顾骜还有别的看法。
顾骜当时是这么提点他的:“舒尔霍夫,你是纯正的美国人,你经营一家消费电子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