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80当大佬-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想起弟弟关照的事情,就主动过去跟打招呼:“王书记?方便说话不?”
  支书是个四十岁光景的本市人,名叫王平山。须发虬结,看上去粗短扎手,皮肤粗糙黢黑,穿着一身裤腿卷得老高的土布衣服,腰上也是扎紧的布带子。
  不过粗夯的外表之下,一双眼神却闪烁着市侩的狡黠。
  王平山旁边还坐着一个年轻人,眉目相似,是他儿子,年纪比顾敏略大一两岁。看上去手脚并不粗糙——或许他老爹靠着手中的权力,让他躲过了不少辛苦。
  王平山端着笑说:“小顾啊,怎么着,有事儿么?”
  倒是他儿子反应很快,“呼”地就站起来了,表情先是一喜。随后看到顾敏身后的顾骜,又变得有些疑惑:
  “敏敏,吃鱼不?明州的带鱼,你后面这是……”
  顾敏顺势介绍:“这是我弟弟,顾骜。从钱塘给我带东西来的。”
  王书记的儿子一听这屁孩是顾敏的弟弟,表情立刻轻松了下来,大包大揽地装逼:“原来叫顾骜啊。我叫王峰,以后来会稽有事就找我!”
  顾骜不着行迹地呵呵了一下,早已看穿了王峰的图谋。
  顾敏却装作不理解,继续顺着话往下说:“书记,我上次探亲假回去,在钱塘医院查了,身体很多指标都不好。刚才下午采茶的时候又有点中暑,幸好我弟把我背下山了。我跟家里商量了下,我爸也让我回去把高中念完,让我弟替我的指标——他这人从小就皮,不是读书的料,我跟家里都放弃他了。以后还要您多关照呢。”
  顾敏也不管顾骜的名声,只管瞎编弟弟的黑材料,把他说成是不学无术的混子。
  不过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外人更加相信顾家让顾骜顶替顾敏的表面动机。
  在当时人的三观下,如果家有一儿一女,那肯定是要把读书机会让给儿子的。如果不把儿子的顽劣厌学描述得狠一些,外人肯定会怀疑他们弃儿保女的真实动机。
  所以,顾骜也只能忍了。
  顾敏的话刚说完,王平山还没开口,王峰却先忍不住了。“这……这怎么可以!敏敏你太辛苦的话和我说啊,我帮你调……”
  “王峰!你别胡说八道!”顾敏又羞又气,果断打断了王峰的瞎扯。
  顾敏也知道王峰这一年来有些纠缠她,不过一直没有明显施压,她也就觉得躲躲就是了。
  反正下乡也没几年,熬一熬就回城。
  谁知如今自己有机会回城,他居然还要来阻挠。
  王平山也反应了过来,埋怨地瞪了儿子一眼,王峰这才缄口不言。
  “没城府!食堂里这么多人听着。居然当众说帮人开后门,这成话么?将来老子还怎么服众?就算想女人,也没你这种做派的!”王平山的内心,狠狠吐槽了儿子一番。


第012章 有什么你不敢干的
  “诶,我就是厌学、不想读书,跟我姐商量一下顶替的事儿。你们紧张个啥!”
  顾骜看出气氛不对,连忙假装没听懂,搪塞了几句打岔的废话。
  也幸亏顾骜才14岁,说这种话非常符合他的形象,倒是给王平山找了个台阶下。
  王平山借机喝止了王峰,让他不得无礼。
  顾骜也趁机拉着姐姐离开了食堂。
  一路跑出百米,见左右没人,他才开门见山地问:“姐,这王峰喜欢你?怎么没听你说过。现在这么突然,弄得我们很被动啊。”
  因为民风羞涩,顾敏脸色唰地一红,狠狠打了顾骜一下:“还说没在学校里学坏!小小年纪这种话都问得出口!”
  顾敏的反应也不奇怪。看过《芳华》的都知道,那时代口头谈论某些事情就算耍流氓了。
  顾骜却顾不得虚与委蛇:“这有什么学坏的!这是火烧眉毛的正事儿!刚才我看王峰反应很大。他要是真喜欢你,就算我们硬走流程把你顶替你,将来他要是给我穿小鞋呢?”
  把人家的暗恋对象调回城里,那妥妥就是断了后续发展的可能性。
  这种事情绝对是要结仇的。
  而如今公社/生产队的支书,对队员的掌控是非常强的。
  说你工分不达标,给你评低一点儿,或者发口粮的时候克扣一下,都够人受的了。
  更何况,顾骜就算下了乡,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曲线参加高考,不可能真的天天务农耽误复习时间。
  他本来就做好了先投机倒把赚点小钱的思想准备。
  到时候再拿钱买工分、让人帮他干活。然后他自己偷懒看书。
  这种情况下,如果支书家要盯着他,抓他的把柄,那他妥妥玩完。
  “没想到啊,按说这王峰也不丑啊,又是书记的儿子。这么多女知青怎么偏偏就看上我姐呢,要是姐长得比农场里其他女知青再稍微丑点就好了……”
  顾骜内心倍感惋惜。
  顾敏看着弟弟摇头叹息的样子,委屈得自暴自弃:“你要这么怕事,我就去跟王峰说,答应谈对象!那样就算我回城,他也不会为难你了,还会把你当小舅子讨好呢!”
  “我没这个意思,”顾骜终于回过神来,意识到是自己刚才流露出的惋惜表情,让姐姐误会了,“不就是个支书么,没什么大不了。我顶替你是政策允许的,谁也拦不住。只要我不落他手上,就没事儿,大不了到时候另外托关系换地方呗。”
  顾敏见弟弟还是挺在乎她的,这才心里一暖,笑骂道:“你有这良心就好!不过可别以为好地方那么容易找。前年让我来这里,爸已经托了不少关系。要是把你丢到临安,真正的山沟沟里,公粮交完不够吃,那就吃笋吃到胃穿孔!笋子吃老了就吃毛竹!你当你熊猫啊!”
  说着,她自己都被这比喻逗乐了,聊天的氛围也稍稍轻松了些。
  顾骜感慨之余,思绪乱飘,就想起了前世的遭遇:
  后世他可是亲眼见识了“浙大女硕士挤破头嫁近郊拆迁农民”的案例。
  以他对未来房地产躺金的“远见”,完全可以想到,如果王家这种书记能世袭上三四十年,到时候被征地会是何等的富贵。
  村官都是巨富啊。
  于是,他随口多解释了一句:“我刚才之所以觉得惋惜,是不知道你为什么看不上王峰,怕你将来后悔——以后政策变了,这些大城市郊区的农民可值钱了,尤其是乡官村官,富霸一方呢。”
  顾敏脸色瞬冷下来,闭上眼睛咬牙切齿地说:“不是丑或者农民的问题!这王峰就是个流氓!他起码有过5个女人!”
  “卧槽!禽兽啊!”这个答案让顾骜大吃一惊,“可是这怎么可能?哪来的女知青让他……让他那个。”
  他完全没想到,民风这么淳朴的时代,都有男人能占有这么多女性?
  而顾敏的下一句话,立刻就点破了其中关键:“你应该知道,现在都是推荐上大学的——而王平山手上就有指标。”
  顾骜一愣,随后秒懂。
  国家从72年开始,就恢复了推荐制的大学招生。
  大约是每县每年几十个名额,每个乡(公社)几个,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红星茶场虽然没有乡的规模,但因为知青比例极高,所以也按乡级待遇、从73年起每年有1~3人不等的推荐指标。
  这些指标理论上掌握在茶场的歌委会手中,不过实际上王平山说了算。
  (PS:大家不要过度解读,很多公社枢机还是很民主的,要开大会让乡民选出政治觉悟最高的好同志去读大学,一言堂的蛀虫是极个别现象。)
  王平山已经老了,玩不动多少女人,他本人更倾向于收男知青一些电器。
  所以倒是便宜了他儿子:这几年里送上门来的女知青,大多是王峰睡的。
  这王峰上头有好几个姐姐,不过男丁就他一个,所以这些年来被他爹惯的。
  至于女知青,其实大多数也是淳朴并洁身自好的。但农场毕竟几百个女知青呢,每年总有个别吃不起苦或者动了歪念的,会主动送上去。
  ……
  听说王峰居然是如此禽兽之人,顾骜仅有的一丝怜悯也荡然无存了。
  本来他只是想比较温和地解决问题,让对方放姐姐走、然后他自己另外找个地方插队。
  这事儿也就算了,没必要节外生枝。
  但既然王峰在男女上这么劣迹斑斑,顾骜觉得防人之心不可无,很有必要戒备他狗急跳墙。
  顾骜思绪飞转,一连出了好几条主意:“姐,那我很担心你啊,今天这事儿挑明了之后,王峰会不会对你不利呢?要不你随身带一包辣椒水吧?或者回头我让爸托秦厂长弄票子、给家里买一台录音机!你偷偷藏在住的地方,如果王峰敢对你乱来,你就拿言语稳住他,然后录他的音!只要拿到了证据,你就只管逃回来,或者等我下次来探望你,哪怕报警也一定把他抓了!”
  顾敏的表情也越来越凝重,咬了好一会儿嘴唇,悲观地说:“录音会不会不被警察承认啊?好像很卑鄙的样子。而且到时候问口供,受害女知青肯定不会承认的——她们要是承认了自己和人那个换取上大学,肯定会被取消资格的。”
  “那你想想看,这王家父子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劣迹了?比如钱财上,有没有贪什么东西?”顾骜也是思维惯性,拿后世对付坏人的常用思路套。
  不过这个问题上他却失望了。
  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没多大经济问题。
  “这倒没有,哪有机会贪哦……”顾敏回答得很肯定,只是又从别的角度补充了一些:
  “最多,也就是有点投机倒把,但那也不是大罪啊——我记得年初的时候,环境刚刚开放了些,然后有个外国的什么学术访问团来过,说我们这农场的原址是非常有名的古迹,值得考察。
  为首的是个京都大学历史系的教授,日本人。那伙访问团来了之后,有一阵子王平山就开始私下里问知青们买一种几年前刚建场垦荒时挖掘到的瓷器、木器。
  我来得晚,本来没赶上垦荒那几年,不过手头也有个问别人买来喝茶的杯子,后来被王平山十块钱买走了。我估计他很有可能是转卖给日本人,自己赚差价了——这个应该算是投机倒把吧?”
  顾骜几乎是拍案而起:“操!王平山这么丧心病狂?他就不怕被国家发现挨枪毙?”
  “枪毙?”顾敏一愣,不理解弟弟为何反应这么激烈,“这个只是投机倒把,一是违反了国家的进出口特许经营,二来是违规赚差价。上升不到枪毙的高度吧?”
  “呃……”顾骜这才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
  两个时代的法律,貌似不太一样。
  他用后世的经验,下意识就觉得走私古物是重罪。
  而眼下出口古物创汇,只要是国家经营,却是合法的,个人卖只是违反了特许经营。
  另外,如果问外国人收了外汇,最后却没有强制结汇,私藏外币也是犯法。
  他义愤填膺地说:“那投机倒把也行,姐,你再给我说详细点儿。王平山收的这些东西,知道大致是什么朝代的么?资料越细致,我才越好判断他的罪行轻重。等我回城,我就想办法搜集资料,下个月我提前点回来,帮你带来录音机取证。咱双管齐下,就算把这个茶场捅破天,也要搞定这家禽兽!”
  “行,这几天我自己会小心的。你也别等下个月肉票了,搞定了赶紧来找我。”顾敏先满口应承,然后回忆了一会儿。
  “具体这些瓷器是什么朝代,我也不清楚,估计是宋朝的吧——我听一些前辈学文科的知青提过。咱这农场是71年建的,到60年代末为止,原址叫宋六陵,后来除旧迎新、垦成茶场的。”


第013章 运筹帷幄
  当晚顾骜在姐姐的农舍里打了一晚上地铺。
  第二天天亮之后,他才蹬着自行车下山回城。
  乡下是没有路灯的,夜里在山上骑自行车太危险。
  而且他在乡下住一晚,多少也减少了王峰乱来的可能性——事实上就在当天晚上,顾骜就发现宿舍门外有人偷偷摸摸晃悠,似乎是发现里面有男人在,才没敢轻举妄动。
  很多犯罪行为,都是一时冲动导致的。刚听到“噩耗”的第一天,最容易把持不住。如果这时候被外力防范压制下去念头,冷静下来多想想,说不定就会稍微收敛一阵子。
  临走,顾骜自然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姐姐自己小心。
  顾敏也表示会拖住王峰,近期不再透露出非回城不可的企图:
  “放心吧,这半个多月,一直到谷雨过去,都是农忙季节,我大不了每天勤快点,装作忙得要死,不给他开口问的机会就好了。王平山也没空给他儿子撑腰的。”
  顾骜一想也对,龙井茶的采摘,一直到谷雨节气前后都是繁忙的。
  而且茶叶这东西的供销渠道非常快,国营茶场基本上一收获就要立刻上缴国家——晚几天的话,等发到各地政要和国企领导手上时,就没法证明这是“明前茶”了。
  王平山既然是欺上瞒下的脾气,肯定不会耽误这一年最能出政绩的好时机。
  以姐姐的智商,把矛盾拖延到五月份应该没问题。
  而他就要利用这个时间差好好布局了。
  ……
  顾骜回到城里,学校上午的课自然是没赶上,不过跟杨老师延了一下请假手续之后,杨老师也没多说什么,显然已经给顾骜放羊了。
  熬到下午放学,顾骜赶忙回家,把茶场发生的变故,跟老爹聊了一下。
  老爹一开始听说,女儿被农场枢机的儿子看上、而女儿嫌对方不学无术之后,反应还挺欣慰的。
  “哼,敏敏将来怎么也得找个读书人。那种靠运动运上来的害人精,怎么能做我顾家的女婿!”
  不过,当顾骜说到王家人可能图谋不轨后,老爹的态度立刻就由不屑转为愤怒了:
  “什么?那地方真这么黑?还有拿着推荐指标要挟人的?!”
  老爹虽然没读过书,但毕竟是个技师,也算“理工男”吧,不是搞管理和交际的,对外地的情况还真不了解,所以他的惊讶都是实打实的。
  “早知道前年就不让敏敏去了——要是你去,男人至少吃不了亏。唉,我当初千辛万苦托关系送她去茶场,图的就是那里全是知青,不是插队到别人家里,总不至于太乱,没想到啊没想到……”
  老爹流露出了深深的反省自责。
  也正是听了这话,顾骜才理解父亲当初选地方的考量:如果是为了女儿在农村吃喝舒坦些,当然是去那些平原水田的肥沃公社比较好。
  可平原水田都是有主之地,去那儿就意味着每个知青得分别住到一户农户家里。父亲显觉得还是治安比较重要,才宁可让全家倒贴姐姐肉票、也要去口粮相对贫乏的茶场。
  没想到最终还是换来这么个结果。
  “嗷嗷,你说这事儿怎么办?你已经琢磨了一天了吧,我一下子也没主意。”老爹为了女儿,也不顾架子了,很虚心就问儿子。
  毕竟顾骜更了解情况。
  顾骜就把他的打算和王家的问题都说了。
  老爹听了,频频点头:“你说得对。这样吧,我问老秦求个情——他本来说过,咱给一号工程配套制氦机的事儿如果成了,就推荐你读大学。现在既然你判断高考很快要恢复、打算自己考,我也信你了。这个指标也别白浪费,我就让老秦发文把敏敏招工进厂。反正超过16岁的,都是合规的正式工指标,我们点名招,打那边一个措手不及!至于取证据用的录音机,我也想办法搞指标吧。实在搞不到就多花点钱,你先想办法打听打听行情。”
  自从妻子死后,他已经三年没敢接触黑市了。不过如今为了女儿,也顾不得这些。
  说罢,他把上次秦辉发给他的奖金里、那剩余的200多块钱,以及他此前积蓄的几个月工资,都拿出来数了一下。
  然后表示可以给顾骜500的预算,如果还不够,再想办法。
  顾骜觉得肯定够了:80年代初黑白电视机也才一千出头,彩电刚刚进入国内也才封顶两千块。(有电视机票的情况,黑市价是不够的。)
  现在物资虽然更稀缺,但他要的毕竟只是录音机。
  ……
  出了姐姐这一档事,顾骜也无心复习。
  第二天上课时,就开始翻看昨天刚刚去市图书馆借来的文献——一本如今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汇编。
  从书上,他进一步了解了目前文物进出口的规定:
  如今的古物出口创汇合法渠道,主要是两条。
  第一条是国家特许经营的出口机构,主动向国外出口。
  这个渠道虽然目前管理比较混乱,但毕竟还有一些五六十年代有关部门颁布过的规章可以借鉴,规定过哪些能卖哪些不能卖。只是十年不可描述期间,因为社会现实而松动了。(79年7月后就全面规范了,但主角不知道。)
  第二条途径,就是来华的外国人或者华侨来国内旅游、考察,然后少量买些收藏品、离境时自己带出去。
  这种交易的规模比较小,但管理完全是空白,几乎什么都让带。
  顾骜在文献中,查到了一份中央文件决议,是文物管理局提交的,名叫《对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携带、邮寄文物出口鉴定、管理办法》。
  从表述上来看,这份文件貌似能解决问题,但目前才刚刚通过,批示是要今年10月正式实施。
  法不溯及既往,这意味着该文件赶不上王平山的事儿了。
  顾骜也无法从“倒卖古物”的角度举报他任何罪名。
  只能从流氓和投机倒把着手了。
  ……
  翻完文献,基本上也到了下课的点儿了,顾骜准备去找马风了解一下黑市行情。
  随着铃声一响,学生们哄堂而散。顾骜也收好了书,然后招呼马风跟他一起去办点事。
  马风最近一周貌似挺忙的,也不主动找顾骜“帮闲”了。
  顾骜拉他出门的时候,随口就问他:“最近忙啥呢?我不会耽误你赚钱了吧。”
  马风态度依然很恭敬:“顾哥你这就说笑了,要不是你罩我,带我见世面,我能有现在这么好过?啥事儿也比不上您的事儿。”
  不过,恭敬之中,马风那种自得的表情也是掩饰不住的。
  所以他自然而然聊起了最近的成功:
  “不瞒你说,我最近想到了条跷课来钱的路子——坐汽车火车去沪江倒卖不要肉票的肉,太危险,毕竟要介绍信才能买车票。但是坐船是不要介绍信的,还便宜。我就可以花1块钱往返的船费,到姑苏之后,骑自行车往返沪江,然后偷买一些肉,加价四毛钱一斤到我们这儿的黑市上卖掉。目前我还没看到有人想到这条路子。”
  顾骜听了,对马风的毅力颇有几分刷新:“即使只骑姑苏到沪江,一趟往返也得120公里自行车呢!这种辛苦钱你受得了?”
  马风得意地一笑:“120公里怎么了?也就跟人家走路30公里差不多辛苦吧。再说了,骑自行车不会被路警临检,你就是一次性带五十斤都不会被人发现!那就是20块钱纯利了!”
  骑120公里自行车就能赚普通工人半个月工资的话,感觉就没那么累了。
  而且马风的下一句话,进一步让顾骜颠覆认知。
  “再说,我很快就想到新的办法了——我只跑了两趟,就找到了姑苏的黑市,然后发现那里的黑市肉价果然比沪江贵一些,但比钱塘要便宜不少。
  钱塘1块2的,那里9毛5,沪江是8毛。之所以便宜,显然是姑苏离沪江近,所以有市民赶60公里偷偷去沪江不限量买,拉低了姑苏的肉价。
  所以我就找了个姑苏的黑市大户,直接谈妥了每次从他那里拉50斤,让他送货到吴江码头。我虽然单价赚得少了,但不用骑那么远自行车了,往返也快。最多给船老大塞包烟,让他别管我行李超重,再给船上的蟹农每人散两根堵堵嘴就成……”
  顾骜听得有些不耐烦了,赶忙让对方长话短说:“行了,一会儿再吹吧。知道你能,今天先去黑市帮我淘淘看录音机吧。”


第014章 在枪毙的边缘疯狂试探
  到了黑市上,马风轻车熟路转悠了两圈,居然就找到台八成新的二手便携式录音机——所谓的便携,也基本上等于一个手提箱大小。
  不过在顾骜眼中,“便携式”有个最值钱的优点,就是可以用电池。因为姐姐在农村的宿舍没插座,根本不供电。
  货主是个30岁的男人,穿着磨到薄得发亮的皮罩衣,似乎再蹭两下就穿洞了。
  马风稍一打量,问了价格。
  “带票200,不带票280。去年买的,原价就要240,我也没怎么用。”中年男眼神忽闪了两下,“小兄弟,看你最近混这片,我才给你报的——要是那眼镜仔自己来,我还不给呢。”
  中年男一边朝顾骜努努嘴,显然他说的“眼镜仔”就是顾骜了。
  黑市交易是很看脸面的,经常在这片厮混、大家都认识的熟客,后面就不可能跟警察或者红臂章。
  如果纯陌生的面孔出现,那不管他问啥,都绝对只会得到一个答案:“你说啥?我这东西不卖,我是来遛弯儿的。”
  马风稍微观察了一下,轻蔑地砍价:“240不带票一口价,卖就交货。”
  中年人几乎叫起来:“240?太便宜了!小兄弟,你一砍就别人一个月工资呢!”
  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