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狂飙时代-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迎客词说完了,林老才接着陈咨刚刚的话题道:“我倒是很赞同陈董的这个看法,不过我这年纪是没法有你们年轻人的头脑去搞高科技了,你们这代啊!比我们厉害,李甲层的二儿子最近就风头正劲,以前他是首屈一指,两年时间听说赚了3亿美元。”
  “现在可被你和陆家的老三给盖过去了,六个月12亿美元,还是踏踏实实的高科技实业公司,了不得啊!”
  “过奖!过奖!”
  说了这么一气,气氛活跃起来,陈咨毕竟和这些老几代的人没有更多的话说,倒是段源手段老辣,和他们三人每个人都有话说,陈咨笑吟吟的听着,觉得很有意思。
  段源这家伙作为咨询界的老鳄,说话的技巧真是炉火纯青,就是以林白新的老辣和周苏怡的精明,都不知不觉的被套了很多的东西,就别说港城公开的那些秘密了。
  而且还让人感觉非常的投机,这就是一种非同一般的本事,所以陈咨和段源说话从来也不多说,一直是直指核心的,不明白其意图的话,干脆就不接,免得被套。
  所以现在陈咨和段源之间除非开玩笑,说起正事来就真是简单明了。
  但是,你观察这种人和别人谈话,那真是一种享受,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你尽可以在旁边一样的收获。
  至于老纨绔林建森,就根本交加不住,被段源有技巧的**几句,差点要炫耀他一生泡了多少马子去了。
  弄的陈咨乐得差点笑出声来,还好这货自己最后反应过来,脸憋的通红给憋回去了,否则这脸可丢大了,却再也不敢随便和段源说话了,回答一句话都反复思考。
  林白新心下里震撼,这样的人物他一辈子都没见过几个,同样的人物要不就在投资界呆着,要不长袖善舞的自己做上了高级掮客,总之就没一个混的差的。
  所以,没一会儿,就变成林白新和段源交流为主,陈咨和周苏怡偶尔差几句嘴的局面了。
  “您预计港城的房价还会一直涨下去,主要原因就是港府每年只供应50公顷土地吗?”{从1984年中英谈判后,内地政府怕港英政府把土地都卖光,限定每年售地50公顷,土地供应被大大压缩,房产价格从1989年就开始上涨,一直涨到1997年的楼价最高峰,1997年时在距离市中心很远的“贫民区”也要过万港元一平方尺{约等于0。09平方米},跟市民收入完全脱节。当然,这其中也有炒楼花造成的巨大泡沫。}
  林白新晃晃红酒,喝了口道:”这是主要原因,当然现在投机者大量的炒作楼花,我估计也会是巨大的推手。“
  陈咨听着突然插嘴道:“林老知道最近有地块出售吗?”


第三百五十三章 人选风波
  桌上的其它五人都看过来。
  林白新道:“陈小弟对房地产也感兴趣?是打算投资还是自用?”
  他名下其实也有家规模不大不小的房地产公司,陈咨是知道的,所以知道他对圈内的消息应该不陌生。
  年初的时候陈咨没想的到要在这边弄点不动产,不过计划没有变化快,未来智慧电子估计在这边需要建立规模不小的研发中心,顺带这搞不好动力研究所和冶金研究所那边也有需求。
  特别是一些国际性的高级人才,有些现在惯性的担心国内的政治问题,那就不妨直接呆在港城这个能够让他们安心的环境好呢?
  再说,港城作为内地的窗口至少也还有十几年的大作用,陈咨需要他来作为自己衔接国际资本的操作渠道。
  再想到未来港城全球第一的房价,不妨先做个投资和自用的项目也好。
  “我可能需要在港城设立好几家公司,老是租房子也划不来,不如就自己建一栋好呢?”
  这话弄的几人面面相觑,就是对陈咨比较了解的段源也搞不懂这特异少年的脑回路,这动因未免奇葩。
  只能归结为有钱就是任性。
  林白新诧异了也就一会儿,想到对方差多6亿美金的身价,以环艺目前充沛到发指的现金流,融资个一倍完全是小事,10来亿美金,确实算是大财主。
  投资一栋商业大楼更是绰绰有余,目前的港城地价和房价才起步没多久,地价才万五元上下每平,按现在造价,一栋占地一万平的40层的大楼造价也就40亿港币左右,加上地价不会超过45亿。
  以陈咨的财力,完全可以承担的起还绰绰有余。
  “6月底就有一批土地拍卖,小弟既然是自用的商业地块,年中的这次不可不参加,一般港府年中和年终的这两次拍卖规划,都是属于重点的规划领域,各种商业用地更多,拍卖的规程应该已经出来了,明天我安排人送到贵司?“
  陈咨道了谢,再沉吟了一下,直接对曾欣道:“曾小姐你关注一下,如果合适的话,我们确实需要买一两块地来作为我们未来的办公地。”
  稍后的话题都在围绕港城经济这个圈子再谈,段源由于在日本呆的时间多,对港城的圈子不是很熟悉,有林白新这个一流末尾,二流顶尖的大佬介绍,自然收获良多。
  宴会结束,婉拒了对方的送行,分手的时候,周苏怡递给陈咨一个文件夹。
  陈咨上车后直接打开观看,果然是这段时间的收入,其实这些数据曾欣那都有,不过这份是专门制作给股东身份的人看的,所以看起来没有那么繁琐,显得一目了然。
  数据显示这一个季度以来,亚视‘好声音’节目总共收取广告费用高达28亿港币之多,这么算来新色彩的入账毛利在4。5亿左右,扣除税率啥的估计还有4亿左右。
  完全付的起一块两块地的购买费用了。
  ……
  陈咨并没有在港城多呆,这次过来主要是曾欣出了成绩了,作为领导首先得来看看,其次就是港城的研发中心现在必须开始建立起来,所以得过来安排一下,当然过来面试一下自己的助理也是主要的目的之一。
  本来胡可虎是先期作为自己助理加入的,但是这段时间一直让其负责江南机器厂,而且他是属于高管的那种战略助理。
  随着陈咨自己事务的变多,觉得有必要增加一位事务助理来给自己做事务的安排,这位助理和胡可虎这样的高管可不一样,只是负责陈咨事情的安排而已。
  能力不需要多高,但是必须是那种心细而思维慎密的,当然作为陈咨的贴身助理,自然还会知道很多的机密,同样要能够判断事情的轻重。
  所以这人的潜力很重要。
  曾欣和秦戈综合考虑给安排了两位候选人,最后海城旦旦大学毕业,在港大完成了心理学硕士,在港城上市公司担任了两年办公室主任的徽省人候宣黎胜出。
  去了环艺公司晃了一圈,拿到林白新给的港城市政府给的拍卖规划,和曾欣交代好事务安排,陈咨直接回省城,候宣黎办好离职后会稍后几天去省城报道。
  这次又到处晃了一圈,已经是六月中旬了,陈咨可还记得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那就是避不开的期末考试。
  这问题考虑了许久,现在还是没有决定,主要是现在的海城那边的事情还没有落实,省城这边的根基也没有打稳,国内也离不开,转学去港城的计划现在缺少必须的原因。
  回到自己的家里总算舒服的睡了一个好觉。
  这次的从捷克到海城到日本再到港城,可以说是连日价的奔波了差不多半个月,收获是巨大的。
  陈咨的未来事业的两个巨大的板块都在这段时间密集布局基础完成,同样大把的资金花费了出去。
  龚褒霖是投资和商务高手,资本运作也不错,他们这次一起出差的的闲暇时候,就商讨了陈咨集团现在的资金安排,那就是充分利用银行的融资功能。
  目前东方摩托和新世纪几家公司完全可以在银行获得非常好的贷款授信。
  只是操作人龚褒霖现在正忙的飞起来的到处给谈判,暂时还没抽出时间来。
  早上去师傅家里练功,师傅检查了他的进度,表示满意,现在有了师兄们保镖,陈咨的练功多了很多的乐趣,自然进度有保证。
  陈咨上世经历过身体各种小毛病的痛苦,那滋味这辈子不想再去体验,所以对于练功和锻炼身体的事情,现在是从来当成第一紧要的大事来抓。
  三位师兄见到师伯,也自是一番高兴,请教了很多问题。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这段时间的事情都堆积了过来。
  首先就是秦戈和谢宜华、尤乐梓三位,却是选人去捷克的这件事情闹出了大风波。
  话说秦戈的执行力绝对是非常的强。
  陈咨他们的谈判结果一回来,他的电话就拨到了各个大学的线人和就业办那里,那些汽车厂周边也早已经和相关的掮客联系好了。
  不过五天时间,合适的人选就大部分选了出来。


第三百五十四章 打包外发
  人是选出来了,问题也就跟着来了。
  却是一共选出来接近100号的合适的人员,都签入了未来机械研究所。
  除了最早的一批梦大和陆南工大有10来号人入选外,其它的人30号人选可就出乱子了。
  由于选出来的这些工程师和开发人员都是刚刚加入公司的,谢宜华和尤乐梓的人选判断并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可。
  毕竟这里面绝大部分人士是大家互不认识的,凭什么就认为那些人比我强,就能够去捷克?
  这科研能力可没法短时间内比试一下。
  关键是这次出国和英国捷豹这样的顶级团队合作的机会简直是太难得了,不说百年难逢,十年难逢那是绝对的,没谁愿意在最后一步的时候放弃机会。
  所以,等到去捷克的40号人选公布的时候,秦戈和谢宜华、尤乐梓人可就受罪了,到哪里都被堵着,关键是别人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搞得汽车研究的正常运转都出了问题。
  这不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两天了,听到董事长回来,那还不赶快过来让拿主意!
  陈咨想了想,也觉得那些工程师的意见其实也没错,除了本来梦大和陆南工大的几个人,还有少见的几个懂德语捷克语的家伙无可争议,其它的人有这样的情绪是难免的。
  “谢教授、尤教授,我们的奥拓发动机为基础的扩缸和曾缸研发已经开始了吗?”陈咨心下了一动问道。
  发动机方面是尤乐梓的强项,开口道:“扩缸没啥没啥大问题,铃木的发动机各个缸体之间的距离足够,估计能够扩展到1。1或者1。2L排量左右,传动和里面的机构基本上不用动,但是排气机构估计得重新设计。”
  “至于增缸到4缸,预计的难度就大很多了,虽然有这发动机作为蓝本,但是和重新研发发动机的工作量也就顶多少二三成的样子,和正向研发一款发动机差不多了。”
  “只不过有个借鉴的蓝本,风险难度会少些罢了。”
  ”前者我们已经开始在筛选团队了,后者的话,我需要和老夏和老姚商量一下,毕竟正向研发对一个新团队来说,是一个风险巨大的问题,我们三个也不能老是一个带一个的带,可能很久都没法进入正常的研发状态。“
  陈咨笑道:”你们看,我们团队缺少正向研发的经验,这不就来了吗?“
  三人开始不知道陈咨问话的意思,这会儿回过味儿来了。
  秦戈道:“你想把这项目一期干脆全都拿到捷克去和捷豹合作?那可能吗?捷豹他们可不愿意白白教给我们啊!”
  陈咨哈哈笑道:“你们这可想岔了,和太拖拉的合作肯定就只有40人,而且那边的项目其实能够学习到的东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毕竟那是一款改进项目。”
  “但是,我们那边有成立东捷集团啊!东捷精密和东捷动力,目前可正在组建阶段呢?都是捷克的精英工程师,对于他们来说,有了铃木奥拓的发动机为蓝本来研发发动机,刚刚好可以作为团队的热身,你们刚刚可学习他们的研发经验。”
  “捷克的研发体系,这几年都在学习德国{西德},而且他们本来也多有合作,可能还不能完全赶上德国的水平,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刚刚好很好的。”
  “等到捷豹和太拖拉的项目完成后,再次叠加英国比捷克更加先进的研发体系,就大概可以完成我们的团队基本组成了。“
  陈咨的话音一落,三人眼睛一亮,这确实是非常省时省力的弯道超车的绝佳手段。
  对陈咨的这种会找捷径能力真是佩服到爆。
  事实上如果真让目前的未来动力机械研究所的能力,要把这两个项目完成至少的花费两三年时间。
  而如果现在拿去捷克和东捷集团合作,或许制造出原型机或许几个月就够了,毕竟别看捷克国小,但是他们的汽车品牌或许是世界上最密集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能够造汽车的公司足足有接近二十家,而能够造小排量的汽车的厂家,除了斯柯达还有aero,Kaipan等,也有接近十家。
  这次私有化的过程中,很多被外资一扫而空,而这些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工程师多有被东捷网罗。
  不乏斯柯达出来的工程师,所以东捷集团的技术力量其实真是非常的不错的,只是欠于刚刚成立,成员之间还没有形成团队能力而已。
  “那我们就让他们都去?”秦戈道。
  “都去也的看专业把!譬如谢教授就不能去,你需要配合海可姆的加藤把奥拓的生产线好好的重新规划一下。”
  “尤教授你倒是必须去,去把我们的发动机团队带出来,而且你们联系一下美国上次你们联系的同学朋友,我们现在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找到途径,但是地盘是我们的弱项,让搞底盘的朋友们赶快入职才是关键,顺便也去捷克,帮忙把基本的团队给带出来。”
  “那等到明年,或许我们就具有正向研发整车的能力了。”
  谢宜华和尤乐梓对望一眼,觉得陈咨说的确实有道理,原来那群人在观望,无非是等汽车项目落地而已,现在项目已经落地。
  而且找了个这么好的培训基地,确实是可以问问他们的意思了。
  事实上在美国混汽车行业的华人不少,特别是底特律汽车城这边,大把的华人工程师。
  “行,我们都联系一下,上次老夏不是过去过一趟吗?他们两个都在那边有大把的同学和朋友,很多还是国内过去的,相必多少会有人动心的。“
  陈咨点点头,这年代固然有大多数留学出去的人就不回来了,但是偏偏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最后还是不忘故土。
  “还有,既然大部队过去,就不妨从江南厂和东方厂也找些表现良好有潜力的技工和工程师过去看看,学习一下吧!”
  三人都笑了,知道陈咨是打着赶一只羊也是赶,赶一群羊也是赶的心态了。
  他们没有多呆,实在是那边还有一群人等着他们的消息呢?
  这里面很多都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专家和教授,未来还是他们自己团队里面的中坚,可不敢得罪狠了。


第三百五十五章 信息化的思维误区
  最后,这个去捷克学习的团队直接膨胀到120几号人。
  相当于未来汽车和未来动力研究所的所有中坚科研人员都过去了,就是本来做底盘和结构设计,以及外形设计的人最后都过去了。
  甚至东方摩托的技术人员都有部分跟着过去学习先机经验。
  那边离欧洲的汽车、摩托车、机械中心德国不远,而且捷克其实和德国很多的东西都是通的,完全接触到德国的汽车氛围和态度,可以迂回学到德国的很多东西。
  这三人刚刚走,蒋大刚和卢爱军、杜茨森就连襟而来。
  “你们三个怎么就一起来了?”陈咨确实没猜测的到这三号人怎么就凑到一起了。
  蒋大刚和陈咨在工作上最熟悉当先开口道:”哈!我这不是代替黄道明和两位老总谈生意吗?黄总说他只负责技术,商务的事情就交给我们来做,现在这边的销售还在培训只能中,主要是卖定制软件这样的工作,目前还是很少有人做,我们公司找来的人也多有不懂,所以现在我们就找您给定格价格了?“
  陈咨一想也是,这样的需要部分定制的软件,现在这年代确实是比较少见,从业人员不知如何下手也是确实的。
  “如果只需要收银系统的价格就定在5000上下吧!设备另算,需要进销存和供应商及客户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的这个套件,那就买个几万块吧!至少也要前者的10倍才是。”陈咨想了想道。
  这三人张口结舌,这价格让让他们感觉贵的离谱,但是陈咨想来却真不贵。
  嫌贵的离谱的他们只是以目前的职工工资来计算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套系统的价值。
  陈咨见他们的样子,不得不解释道:“别觉得贵,事实上我觉得太便宜了,你们想哈!有了这套系统,你不需要大量的人瞪着店里的顾客,向其解释价格或者看他有没有把价格换掉。”
  “你只需要先把条码弄上去,在柜台一扫就知道了真实价格,更加重要的是,原来四五个算账收费的店员的活完全由一个人干了,光工资一个月就节省三四个的,配合监控系统,就是安保都可以大大减少。”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有了系统,不再需要专业的人士每天去盘点进销存{进货输入,不是涉及供应链的},你动动鼠标,系统就自动给你计算出来了,又快又准确,这里又少了至少两个人,而盘账也完全不需要人手了,这里又少了一个人,你们算算本来需要十来个人的店子,现在只需要两三个人了,这个系统的作用大不大?光工资一个月就节省2000多块。“
  “更加重要的是,节省的时间和加快的资金周转率达成的无形的效果,你们还觉得5000块贵吗?”
  三人面面相觑,这道理其实黄道明和他们说过了,只不过那家伙可没陈咨把账前后对比算的这么清楚,全往系统怎么先进,用高科技管理店面是怎么有面子装逼去了。
  蒋大刚连忙把这些记下来,转而想还不如让陈咨去给大家包括销售们上一课好了,当即道:”陈董,看来您得给所有的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上上课了,一套软件能够有这么大的功能,我们以前确实是不知道的,你这么一形象的解释,就让我等如醍醐灌顶,事实上我们公司里面即使是那些开发人员,也对他们开发的软件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没有多大的信心。“
  陈咨眼睛一瞪:“你们自己都没信心,这是怎么回事?”
  眼睛扫过三人,看到他们讪讪的眼神,陈咨突然恍然明白了。
  自己还是犯了上世带过来的经验主义错误。
  这年代还真不怎么重视软件系统,因为才刚刚从功能机的时代走过来,譬如输入汉字得买汉卡,打印得买打印机,这是都是硬件带软件的。
  这年代人还是比较欣赏实打实能够拿在手里的东东。
  软件的重视其实要到windows98出来后,多媒体的电脑和互联网的世界,才让各种功能丰富起来,大家才知道软件是多么的重要。
  以至于98年往后国内有流行过一段时间软件至上的调调。
  意识到了自己和这时候人的观念代沟后,陈咨觉得搞不好何从初他们的工作会更加的艰难,因为他去的东方摩托公司,很可能除了宋君,那些管理人员谁都不知道信息化的真正实质,搞不好不自觉的都做了阳奉阴违的事情了。
  这下陈咨顿时坐不住了,当即三下五除二的解决了三人的问题,拿起电话就给何从初打过去。
  这么一问,果然老何教授对陈咨叫苦连天。
  这要是陈咨不问,他还真不大好说,毕竟他这个年纪的人,知道怎么叫做担当,既然事情到了自己手上,就要自己解决。
  但是既然老板知道还问上了,那就自然而然竹筒倒豆子的诉上苦了。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陈咨从何从初自己的口中都听到了犹豫和不确定。
  毕竟他也是第一次做这样的项目,也不知道这软件开发出来到底会出个啥效果。
  陈咨挂上电话,知道事情大头了,这要是做信息化咨询的专家们,自己都不知道能够做出啥效果来,你凭啥能够让那些预定的额客户信任你。
  凭啥让别人为这样赌博式必败的游戏往里面丢钱。
  看来蒋大刚的提醒很及时,陈咨当即发出了第一号的全集团总裁令,打算给全集团的所有高管们进行一次信息化作用的洗脑,再在整个个集团掀起学习信息化的思潮,而且打算做周期的培训和持续的灌输。
  当然这事情不能马上就办,这么多高管大家都有大把的事情,肯定需要安排好才行。
  大家聚在一起顺便也就把上半年的总结,下半年的工作战略部署会议给一起开了。
  而新世纪软件开发公司作为未来信息化的最要的一极,却是刻不容缓。
  所以,陈咨不得不下午就召开了整个新世纪软件开发公司的全体会议,以刚刚和蒋大刚他们的举列来实际对比信息化和计算机系统以及一套软件带给大家办公和做事方式革命性的变革。
  刚刚这个简单的例子很直白的告诉大家10个人的工作现在只需要2…3人,节省了巨大的成本不说,而且还能够得到长期存在可查询的数据。
  三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