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狂飙时代-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搞得各地的超市的员工和负责人们不堪其忧,各地的主要负责人不得不疲于奔命。
也气的和超市员工们一起考察实际市场环境的体改委干部和工作人员们只觉的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但是,双方的收获都是非常巨大的。
两超市自然是得到了实利,譬如这种地方政府保护本地国企的地方主义行为,光凭借两家连锁的民营企业身份,却怎么也解决不了的,这时候同行的体改委干部们往往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突破地方封锁的主力。
其实这种到处都有的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内看似保护了本地企业,事实上却是饮鸩止渴,让这些国企苟延残喘一下,而其实却是让被保护的企业永远也没法适应市场竞争,终究是个死。
第四百二十五章 被吹在风口的超市连锁
第四百二十五章 被吹在风口的超市连锁…
体改委和计委正是因为明白,才决定早让这些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搞不好还能救活部分,这次才坚决的下了狠手。
强力的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的封闭小经济圈被认为是这次物价闯关的最关键。
而体改委的干部们同样收获巨大,只有和家乐福、小康家园实际的走到了市场的最前沿,才知道以前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汇报情况和实际情况的差距是多么的遥远,现实的物价闯关和市场机制的形成情况远比大家估计的复杂,很多问题更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的。
以至于体改委和计委最后把所有各地下属单位的人都赶去了第一线,就这样,还是有一堆堆的问题没法解决。
最后逼的体改委和计委历史第一次的为一家私营企业单独发出红头文件,禁止干扰家乐福超市和小康家园连锁的正常营业。
大领导们也是没办法,93年七月正是国家通货膨胀的最"gao chao",物价飞涨不说,人民们还根本买不到货,搞得国内到处怨声载道,市场经济环境一片混乱。
再有下岗职工频多,待业青年也都成了老油子,社会治安急转直下,两个面这么一碰,社会情况就发生了化学反应。
而家乐福超市和小康家园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并显示了价值和效果,自然成了一股救市清泉。
当然,一个意外的后果就是看到了家乐福的作用,本来快完蛋的供销社,被大领导们拉出来,要求学习超远物贸的模式和家乐福超市的模式。
不过由于体制僵化,腐朽不堪,目前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
同样,家乐福和小康家园的管理人员短缺成为了致命的桎梏,陈咨不得不再次祭出培训学校的大旗,大批的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被塞入这个服务行业培训学校,短期的没日没夜几天学习,就被火速派出,以支撑迅猛的扩张。
为了好管理,刚刚退伍纪律还在的军人们经过培训被分成一个个小团队,直接成为超市的安保和物流人员。
家乐福超市和小康家园家电连锁,就着样被逼的不断的开店再开店,以至于当最大的这股通胀潮9月过去的时候,两家连锁都已经落户到了全国各地的省城和经济发达的地级市。
前者一口气连开了50几家,后者也是膨胀到了30几家,这样的速度简直是前所未有。
当然问题也导致了非常的多,负面的影响更加的巨大,由于扩张的太快,倒是各种管理条线一片混乱,最后宋到和杜茨森不得不聘请启源咨询的团队帮忙,花费了半年的时间,才勉强梳理完。
近十几二十号人在混乱中上下其手,导致大小不等的经济损失,被直接扭送法治。
另外,由于各地店开业匆忙,装修和规划都只是勉强,后来又都重新装修。
更加严重的是,由于人员缺口大,局势非常紧张,没有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担纲各个管理职位,造成了很多无知的管理成本增加和各种奇葩的事情发生。
当然好处也不是没有。
最大的好处就是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和巨额的担保贷款支持。
还有就是管理岗位绝大多数的生手,最后形成了两公司独具一格的人才选拔文化,就是凭能力竞聘岗位,快速的人员换岗机制,造成每个岗位的适应时间非常的短,一旦你不适应,马上就会面临下岗的危险。
这后来成为了两家巨型连锁和超远贸易、超远物流的独具特色的人才选拔机制,他们的每个岗位像政府官员的任期一样,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每个管理岗位在任期结束,或者任期不合格,都有被下岗的危险,任何人都有可能和你竞聘该岗位。
这种高频率的竞争机制,最后成了全世界商业领域的一个奇葩,不但让企业保持了长期的活力,同样职员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让所有人充满了斗志,也心态相当的年轻。
也导致员工关系非常的平等,因为谁也不知道,或许明天你的搭档就成了你的上司,也可能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就成了自己的搭档。
往后的岁月里,甚至有超市理货员竞聘店长成功,保安竞聘店长成功,仓管竞聘总经理成功的各种奇迹事情发生。
由此导致超远集团年年登顶最受求职者欢迎公司,雇员最满意公司,各种有梦想的人和优秀人才蜂拥而来。
但是现在来说,超远贸易的大跃进,让几个主要股东忧心忡忡,就是陈咨这个平常没怎么关注的大股东,都花费了好多的精力来关注它、帮忙想解决方案。
广有资源的林有利自然也不会放过,有资源的找资源,有人的找人。
……
混乱的七月就这么过去了,不但陈咨集团小环境混乱,就是国家经济、社会环境也是一片混乱,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面对的最危急的紧急形式,通胀和社会矛盾抵达了顶峰。
陈咨集团东方摩托遭遇连续打击,然后是掀起历史第一次质保供货大诉讼,引导了媒体和司法界的前所未有热闹,再是引起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大讨论,进而让中央有关部委调整和修改了吸引外资的程序。
以此为契机,陈咨集团展开了大反击。
不过这还并没有令陈咨满意,陈咨在等一个绝杀的机会和捣乱的理由。
这不!今天这个机会来了。
前几天给朱言辞建议的时候,对方就隐晦的透露,有好事会这段时间会找上自己。
陈咨当时就琢磨上了,以对方的身份,如果是针对自己哪家公司的支持或者好处,口吻肯定不是这样的。
这样的说法,无疑应该是针对自己私人的好事。
这就让陈咨摸不着头脑了,不过对方显然也不打算多说,让陈咨心痒痒的只能憋着。
搞得和小萝莉一起练习记忆法的时候老是走神,很吃了好几顿不理弹和泪眼可怜弹。
敏感的小姑凉以为陈咨不愿意教她呢?
搞得陈咨花了好一番心思,才解释清楚。
“陈董,恭喜您成为中信集团国际特聘咨询委员,也感谢您的支持!“中信集团许副总双手递过鲜红烫金制作精良的证书。
第四百二十六章 国际特聘咨询委员
第四百二十六章 国际特聘咨询委员
就这个‘咨询委员’的名义,陈咨接到电话通知的时候很是不削,也没打算受聘的,打算直接拒绝了事。
不过趋于给别人面子的缘故,当时并没有当即拒绝。
次日在获知林有利帮忙查询的情报的时候说到中信集团,陈咨开玩笑的说到这事,被林有利一惊一乍的好好笑话了一通。
给解释了一下里面的各种道道,才知道这小小的‘咨询委员’的分量,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才猜到朱言辞说的好处搞不好是落在这里,这才没闹出白白放弃好处的笑话。
中信这‘咨询委员’的来历,还得从共和国自从改革开放的决定说起。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是哪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
而中信集团就是因为当时旗手伟人同志指示亲自成立的一个改革试探窗口。
一直是国家的一家最特别的央企,也是唯一的广泛在国际上经营的前沿公司,肩负着国家对外探索,接受国际一流信息和最新各界消息的重要使命。
比如,原来国家没有的金融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信托、投资资本运作、信息产业等等,包括人才培养和环境打探,都是从这里从小到大孕育出来的。
更加重要的是肩负着从企业和政府两个维度来打探和分析世界趋势,以及沟通国内各种已脱离世界主流的各种行业技术差距对比和咨询这样的实际事务执行。
所以即使到了21世纪,该公司的地位还是一样的独特,并没有归入‘国资委’管理,而是直接收中央的管理唯一高官级别的企业。
这会儿正在国家改革的最关键也是最特殊的阶段,国家没法能够聘请国际上各种专家或者专业人士给国家咨询国情,国际环境不允许,国内环境不方便。
所以,中信公司的这个‘国际咨询委员’因运而生,目的自然是弥补国内国际视野的缺失,为各界提供有价值的复合国际主流观点的咨询意见。
说到底就是给国内各行业提供专家咨询的。
中信公司多以这样的手段来聘请外籍人士、港台,或者特殊身份的人士来给中信或者各部委做策略咨询和意见。
当然咨询的多是和国际相关的策略。
但是陈咨这里有点不一样,他倒是在自己收购国内企业的时候,为了怕麻烦,或者说怕未来被找算账,干脆就把后来国企改制的制度,拉到目前这年代来。
这些历经多年才实际总结的经验,自然是非常的有用。
所以反而是对企业改制这方面不自觉的就贡献了很多的办法。
按道理来说,应该是获聘国内计委或者体改委的智囊专家的。
但是其年纪,控股外资企业的身份,就有点不大合适,所以才找了这么个办法。
按林有利的原话来说,“你陈咨获得了这个身份,才算是最终获得了某种认可,有了这个牌子,至少你再和部委沟通的时候有了直接对话的级别,而且相对来说又有了外籍人士的逼格,你知不知道?获聘该职位的都是哪些人吗?”
陈咨这才明白这里面的猫腻,双眼闪亮亮的好奇追问。
“我知道有几个,譬如港城的包船王、大马的糖王、诺贝尔奖的几位华人大科学家、港城大学的几位国际上颇有声名的经济学家,等等,总之,逼格足够高就是了。”
所以这会儿陈咨眉花眼笑的双手接过这聘书,一点都不嫌弃这好似没几人知道的‘咨询委员’牌牌。
“感谢中信的信任和高抬,能够获聘‘咨询委员’让陈某深感惶恐,感谢!“
“许副总辛苦了,还麻烦您亲自来跑一趟,实在罪过,怠慢了哦!”陈咨把证书递给候宣黎,热情的和许副总握手。
“呃!您这话说的就让我惶恐了,公司里可是好多人争着想来和陈董请益呢?我这算是抢了好多人的活儿,来聆听指教,小陈董可真要不吝赐教哦!好让我收获收获,回去找他们吹牛逼,羡慕死他们!”许副总笑眯眯的,话说的风趣幽默,态度摆的更低。
一听就是个非常会说话的圆滑人物。
当然,每个被中信聘请的专家委员,事实上都是各方慎重选择的,中信自己都没有啥决定权,最多有点推荐权。
所以中信体系里面的人,才真正明白这里面代表着啥!
特别是一个少年能够获聘,对比别的委员更加的困难,这真是史无前例的事情,但是一旦这事情成了真实,聪明人立刻明白陈咨的重要性恐怕超出他们的想象,由不得不慎重。
就是这个送聘书的人选,董事会就珍而重之的开了两次会议。
所有人拿着陈咨厚厚的资料,给分析来分析去,最后选出了八面玲珑又能力出众的许副总过来,自然担负着特别的使命。
“许副总您这话可太抬举我了,不知道‘咨询委员’要做些啥?”陈咨好奇的问道,确实不知道自己要担哪些责任。
“哦!陈董可能理解有些错误,‘咨询委员’没有啥具体的责任,就是中信集团或者相关的单位有些事情不大清楚的时候,可能会麻烦到您,向你咨询专业的意见。”
“如果您有时间,我们每年都会有一个委员会议,到时候会有一些关键的领导们和大家商谈、请教一些国内国际的各种趋势、问题。”
“当然,如果您对国内国际的问题有集中的看法或者观点,我们非常的珍惜您的直接撰文,可以直接提交给相关的部门,也可以让我们中信转交,一定会第一时间递交给相关的部委,并会给予立即的答复。”
“哦!”陈咨双目闪闪,心里很是高兴,自动理解为社科院专家智囊的复合角色了。
“嗯!我们每年会有一笔聘请费用,以酬谢各位专家对我们中信的支持。”许副总接着道。
“哈!还发工资啊!我还真没领到过工资呢?”陈咨有点小兴奋的道。
昨天,阳光总在风雨后,误会加更了,好吧,只能今天加吧!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中信的傲慢
陈咨这辈子确实还没领到过工资,就是上辈子也没领到过体制发出的工资,特别还是这么高逼格的。
许副总苦笑,却是有点理解的多了,心里咂摸,‘这少年可真不好伺候,脾气确实有点琢磨不定,但愿不出岔子才好,这位爷可不大好对付,集团也是,上次本身就是求着别人的合作,偏偏当时以为别人是小虾米,不理不睬的大半年,希望过会儿不会被问的那么直接,否则还真是不好回答。’
嘴上却道:“陈董说笑了,以您的身份,我们知道这您不在乎,不过咱们中信真没法和您比,这笔费用也就是相当给点差旅费和学习费吧!”
“谦虚了,我就一小屁孩,贵司可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呢?那哪能和我们学习!“
许副总被挤兑的够呛,干脆破罐子破摔的搁出去了,“陈董,您就别笑话了,上次的事情确实是我们不对,您也就大人不记小人过,我们以为您和王领导那边都有协商的,也就难免怠慢了!您打算是个啥章程,我们一定照办。”
陈咨闻言脑袋一偏,就紧瞪上了许副总的眼睛。
说实在话,陈咨本来也没打算和高高在上的央企中信有啥么联系的。
但是架不住就这么被王中鑫和何本路惦记上了。
现在国家的这环境,自然是绕不开中信这个国内在国外的代理人。
所以恒鑫公司和日本金融战那会儿的弄过去的不着调咨询公司都是中信的手笔。
后者不说,当时陈咨的启源也没露面,你我都当做不知道,也算是过得去。
但是前者可完全不一样啊,可以算是双方直接的合作。
还是鲲鹏给你中信培训人才,虽然这是计委的决定,但是作为直接的收益人,你怎么也得吱吱声或者招呼一下吧!
然而并没有,陈咨虽然小有不满,但是考虑到和对方也没有啥紧密合作,也就拉倒吧!
可惜这天下就这么小,兜兜转转的上次饕餮基金入国内听说是恒鑫搓窜的,江南厂的社保合作又和中信有了直接关系,后来社保基金入饕餮,又有中信的份。
如果双方都是没啥损害的,那也没啥,算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或者大家伙可以相忘于江湖。
关键是这里面好几次都是算计到陈咨了啊!不管你们有意还是无意,总之都过你中信的一到手,这么明摆的事情,也闹出了这么大动静,以你中信这么大的能量,你不能当做不知道吧?
这么三番两次的,还总是招呼都没一个,一丁点说法也没有,就是泥人也有三份火性不是?
陈咨自忖,如果不是这次大领导们给自己颁这块牌子,也不知道中信是不是还会同样的忽略自己这只小虫子。
这才是陈咨不顾礼节的挤兑看似第一次上门,还是给自己送东西上门的许副总的真实原因。
自然许副总也心知肚明,否则这样心照不宣的对话,根本合拍不起来,也理解不了。
“章程?你说我会有啥章程?许副总,今天是劳烦您跑一趟专门给我送这个聘书,这实在是有点受宠若惊,咱们不谈这些不高兴的事情好不好?来,我这边略备水酒,云顶大阪店的吃食还不错,我们先吃饭吧!”
陈咨心里对中信是真失望了,或许是过高的地位,导致的眼高于顶罢!
你们自己弄出的事情,居然还让我给章程,你们的脸子真这么大啊!一点诚意都没有!
许副总心里也腹诽,“你还受宠若惊,别把我当做受惊若宠那就最好了,这话里话外的,估计不出点血,事情完不了。“
要是别的公司,中信集团还真没看上眼,就是以前计委要求的和鲲鹏合作的恒鑫公司,也多是敷衍的为多。
根本就觉得没啥名声的鲲鹏基金有啥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这也是当初中信公司觉得没必要理会的来由。
然而,现在却时事变换,鲲鹏居然已经成长成为东南亚最著名的基金公司之一,虽然名声不显,但是知道的人都知道这家封闭基金在金融战中的大概收益和手段。
这样的投资手段和金融战力,是中信公司成立以来就最想拥有的和追求的。
可惜当初把恒鑫当作鸡肋,派过去的最多也就算是中等,精髓没学到,就学到一些皮毛,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自从搓窜了饕餮入内地,陈咨就下令驱逐了大部分的恒鑫培训生,仅仅留下三人看顾他们在饕餮的资金。
再有启源的管理咨询业务、会计咨询业务、审计咨询业务,现在名气也日渐扩张,工作人员都是从别的同行那挖过来的资深专家,比起中信目前的半桶水那是专业到哪去了。
这也是中信梦寐以求的能力,找别人来培训,国外的机构都不愿意给他们培训,缘由自然是目前的意识形态对抗还没有淡化。{资本主义阵容和社会主义阵容的对立}
挖人就更加没谱了,咨询专家历来都是金领工作,这些人历来就知道一家公司的政治背景很可能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做死,中信在目前来看,是很少能够考虑的目标。
这也是中信的咨询业务成立几年,还是原地踏步的关键,糊弄下国内的企业还行,国际上就难了。
像麦肯锡、波士顿、毕马威、德勤等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和会计事务咨询公司,基本上都本国政府的关系密切,根本就不敢接中信这样背景公司的培训业务。
而启源咨询目前立足亚太,算是最专业的也能够愿意给中信提供这样培训服务的公司,也多有业务在国内开展,偏偏到中信这里现在也卡住了。
现在又来了一个关键,新成立的‘国资委’现在要求给每家国企并购时候必须有过程审计和财务审计报告。
但是,现在能够提供这样专业能力的公司,国内一家都没有,自然中信是默认的目标之一。
第二百二十八章 关键消息
可中信自个儿知道自家事,上次在日本金融战派过去的咨询团队闹出的笑话,不但让计委几个关键领导腹诽,后来过去的大领导更是黑了脸。
要不是启源临时支招支援,都没法收场。
再以目前的水平糊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中信管理层都会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现在只能求着启源给全面培训一下咨询和会计业务的人员。
中信的傲慢上辈子道听途说的太多了,想不到实际感受一下,只比旁听来的更加牛逼。
原来他们的企业风格在这年代就已经形成了这么深刻了!
可惜陈咨可不愿意惯着他们,面子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挣的。
你自己都挣出了这一幅面子了,还需要我来给吗?
陈咨又不是真的十三四岁的小孩,快四十岁的心里年纪,这些都想的通透。
这次许副总过来的任务陈咨自个心里心知肚明,何况朱言辞和王中鑫都有打招呼。
国资委成立后,关键的管理班子,都是从体改委和计委过去的。
为了实行监督,计委和财务部都会有成立专门的审计团队。
这个审计团队会学习国际的财务和会计、审计手段和手法,以及相关的国际通行管理规则和几个主要国家的相关财务法律制度。
进而会对国内的财务制度、会计、甚至税收制度进行改革。
专业技能的培训服务就是启源的会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在上次日本收获结尾的时候,启源的发展会议上就独立成为子公司了}。
日前这个合作已经由王中鑫和段源谈好了,合同都已经确定。
而负责财务和金融板块的大领导也开口了,中信的咨询、会计人员必须重新培训,严格考核,才能加入这次国资委要求的国企审计事务牌照申请。
领导也没办法,矮子里面挑高子,能够担纲国企并购的第三方审计公司,有国内背景的,目前也就中信了。
即使是你找的国外的审计公司,你自己也必须有同样专业的监督团队才行,否则这些专业玩财务的人玩的手段,让你根本就找不到任何漏洞,把你卖了还让你自己数钱。
这位领导就是上次去日本的那位,中信上次过去的管理咨询和审计人员给其留下的深刻印象,让其脸面无光到发黑,没有对比就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