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都市之国术无双-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辰站在小山坡顶峰,望着远处旌旗招展,冷笑一声道。
对李世民的行为,他有些恼怒,又有些不齿,这类天下英雄的行事手法,不论在何等年代,总是会惊人的相似。
那就是不择手段。
再看看突厥骑兵的庞大阵容,苏辰就知道,突厥人这次可是动了老本了。
很可能颉利也知道,这一次出兵,就是最好的时机,也是最后的时机。
错过此次,等到中原一统,无论是苏辰胜,还是李世民笑到最后,都不会是容易对付。
从如今就可看得出来,这两人文治武功俱皆不凡,经过一些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到时候突厥将要面对的就是浩如烟海的汉人。
中原一定,草原骑兵就再无机会,只能龟缩在草原深处,一直挨打。
如果有哪一天,中原皇帝一个想不通,想要创造伟业,指不定就会重演汉武时候的旧事。
卫青、霍去病等人一直杀入草原,杀得胡人退避千里,差点灭族。
这一点不可不防。
如今的中原大地,经过几年战乱之后,战争潜力已经全部激发出来,将勇兵精。
吴朝号称三十万精兵,大唐也有着二十万兵马,从数量上面已经把突厥骑兵比了下去。
当然,步骑对比不能这么算,但人数就是实力,就算是中原大地这五十万兵全毁掉,过得几年,又能变出几十万大军来。
而突厥呢,只要这四十万骑损失在此,他们很可能连延续部落生存的能力都没有了……
草原逐水而居,看天吃饭,论及繁洐是怎么也比不上汉人的。
这一点,不但颉利可汗知道,突利也是知道的。
所以,这一次,就是倾国之兵,有胜无败,所有部落上下同心。
他们可不管汉人玩的什么花样,为什么要让出入关要道?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能进入中原腹地,抢来的奴隶钱粮,自可再增突厥百年国运。
如果运气再好一些,也不是不能如拓跋鲜卑一般在中原北方建立王朝,号称正统。
……
苏辰遥遥望去,见到远处连绵十里营盘。
排列整齐的突厥军队,一排一排,呼啸着叫喊着,似有无穷精力。
虽然还未到总攻时候,但已是杀气腾腾。
芯片视觉之中,金狼旗所在之处,更是一股无形气柱连天接地,结出一条张牙舞爪的黑色蛟龙。
在那里曲伸身体,跃跃欲试。
隔河而望,很远的地方还有一条气柱,上面一条黄金巨蛟潜伏盘结,炯炯望来,这是伺机而动。
苏辰知道那是李世民天策军所在。
大唐势力承天机而动,是在隋朝火德之上生出来的土德,土为黄色,就代表金龙,李世民确实为天命所归。
李渊其实也不是反隋,是继承而不是打破,他打的是各路反贼,再由李家门阀继承杨家门阀,平稳过渡。
这跟吴朝不同,苏辰的军队乃是集结地方势力和盗匪贼子而成,多数是平民起兵,俗称反贼。
苏辰回望己方吴军军阵,就见到一条青蛟已长出双角,欢快游嬉。
他展颜一笑,心里升起了血肉相连的亲切感。
江南这方气运全由自己一手打造,无巧不巧的竟会色泽纯青,为木德。
木能克土,难怪大唐将会灭在自己手中,份属人为,实乃天定啊。
对这浩渺无极的天意,苏辰又多了几分认识。
“而那突厥的黑龙自然代表水属了,是水生木……今日,就在突厥骑军的尸骨之上,让吴军获得无边气运,青蛟化龙……”
苏辰眼中波光一闪,心中算计了片刻,就有了一些把握。
他知道,此时必须回去了,不然就赶不上指挥了,因此说着:“点烟柱吧,通知众军做好准备!”
接到命令,顿时有人挑起燃材,点燃,片刻之后,一条浓黑的烟尘,直冲云霄。
百余骑跃身上马,在下面敌人发觉和赶到之前,迅速扬尘而去,直奔己方军营。
而几乎同时,见到黑烟,已经准备好的一条条军令飞快的传达下去。
“将士全数检查兵甲!”
“除武器外,一切多余负重全部抛弃!”
“车营清点弩矢,全数推出!”
入目之处,青青一片,如同莽莽丛林,从将领到兵士,全都身着青甲,三十万大军武装到了牙齿。
这是苏辰少有的用到了后世的知识,打造出来的纸甲。
全用铁甲当然办不到,就算他这些年穷挖地皮,把豪族商家的财力用出各种政策转移,获得无穷资产,也是弄不到这么多铁。
不是买不起,是买不到。
用纸就没问题了。
发动民众,收集草根树皮、各种废弃建筑材料。
再砍伐一些树木,再经过兵甲司全力制造,就出现了此等奇迹。
将领和精锐骑兵着铁甲,其余士兵全着纸甲。
当然,也不是没有杂色,岭南军、巴蜀军更多了一些藤甲,布在左右两侧,已成点缀。
这时候的军队,有甲跟无甲完全是两回事。
一个着甲士兵完全能对付三个没有着甲的士兵。
相比起来,突厥除了有马,装备上面真心不够看。
他们只有精锐身着铁甲与皮甲,普通骑兵甚至只是身着夹衣。
多数人能穿上一件羊皮坎肩算是装备不错。
既不能防刀砍枪刺,亦不能防箭矢攒击。
……
吴军与突厥骑兵对峙三日,结束了几次互相试探之后,终于到了大战时候。
苏辰稳坐高台,目力所及,便可看到黑压压的一片突厥骑兵身影,最前方的,赫然是颉利可汗的精锐金狼军!
对方飞马赶来,临敌之前却忽然下马,牵着坐骑奔走,到了战场再上马冲锋,显然是在积蓄马力。
第九百六十九章 摧山(上)
一个爱马、知马、懂马,将细节做到恐怖的民族,成为骑兵之后所能发挥的威力,也是极为恐怖的。
苏辰看到颉利的打算,显然只是准备发动一次集体冲锋!
平原之地,十万以上的精锐骑兵冲锋,几乎便是无解战术。
颉利可汗此招,实在是以不变应万变,又充满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味道。
以最精锐的金狼骑冲阵,身后身侧,是菩萨、古纳台兄弟和突利的骑兵,却是要远上两里地,形成护翼。
这是第二梯次力量,只等破除敌阵,就可顺势掩杀,扩大优势。
苏辰却看得松了口气。
甚至,心里几乎要笑出来。
毕竟,对方乃是草原之兵,铁料缺乏,别说给马披上铁甲,就连自己用的箭头都是骨制的居多!
这样的骑兵冲锋,威力自然比铁甲连环马小了很多。
“看来颉利也不想日久生变,要与我速战速决!否则……数十万骑兵化整为零,跟我玩偷袭骑射,那还真是要命!”
苏辰准确地把握住了颉利的思想。
他虽然是想一战定胜负,早点抽出手来应对李世民天策军,颉利可汗又何尝没有自己的盘算?
对方是彻头彻尾的异族,草原霸主,在中原天然便要受到恐惧与歧视。
挥军南下,虽然声势惊人,日夜人吃马嚼,损耗也大到恐怖,说不定现在已经缺粮。
他当然也想速战速决。
还有,骑兵只有集团冲锋才能发挥最大优势,跟汉军玩偷袭伏杀,反而是以短击长!
更别说,李世民在一旁虎视眈眈,也不仅仅只是苏辰感受到了威胁,突厥人同样会有。
虽然颉利跟李阀势力有着默契,但要相信一个对手的信用,还不如相信自家女人不会嫉妒。
因此,颉利同样选择了正面交战。
反正,纵使没有铁甲,十万骑兵冲锋,也足以覆灭这个时代的任何步卒方阵。
颉利有这个自信。
——当然,也仅仅是自己认为而已!
呜呜!轰隆隆……
十万骑兵蓄势,蹄声连成一片,仿佛乌云压城,缓缓的越来越近。身后突利等人的骑兵,也是上马,检查弓矛,蓄势待发,跟在身后。
地面都开始有规律地颤抖,石子弹跳,一股压抑气氛直让人喘不过气来。
……
“车阵上前!准备!”
苏辰一声令下,吴军当即变阵,左右两军突出,中间内凹,更有连绵的大车车厢,形成了一个口袋阵,似乎要请君入瓮。
顿时,三千辆车,全数开出……
只是见到这三千辆车,苏辰心中就涌出无限的豪情壮气。
所谓战略战术,其实只看因地制宜。
因为早就防着李家引突厥入关,苏辰早早的就吩咐鲁妙子兵械司改进连弩和战车,花费了很大资材打造出来的移动长城。
对付草原上的势力,以步兵对骑兵,在苏辰的芯片资料中,历朝历代其实有着许多成功的典范。
而他自然取用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东西,并不超出太多。
不能凭空制造出火枪来对抗,不说时间来不来得及,攀科技树的做法也很可能会造成社会畸形发展,毫无疑问,更会被这方天地视为异类,受到原力的严厉打击。
表现在外的就是事事不顺,状况濒出。
就比如在现代社会,如果突然出现许多魔法师和仙术师,或者大量出现变种人,肯定会改变社会支柱。
不说位面力量的排斥,肯定会造成世界大乱,成为全人类全世界众矢之敌。
道理是相通的。
实际上,这时候对付骑兵,必须得有长枪阵。
这长枪阵,苏辰也有训练,但是却不会真正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如此做法实际上是以纪律和生命来抵消敌人的优势。
他的长枪兵只是做为第二波梯队,不会直面敌骑锋锐。
想要打胜仗,却也不想把手下士卒的命毫无意义的扔在这里。
如今的三十万大军,已经是江南地盘所有能战力量,他的敌人也不仅仅只是突厥铁骑,在旁边还有着一位。
赢当然得赢,还得尽量减少损失,尽量保存实力,面对李世民。
……
实际上,苏辰挖掘出来的这种力量,历史上就记载,就是汉朝就有的弓箭发射车,可百箭齐射,密集如蝗。
经过鲁妙子的改造,这时的车阵,跟原本有了些许不同,车上配备厚木板,车头车尾都有钩和环……
平常车上可以载箭矢粮草,还可以载盔甲以节省士兵体力。
撤退的时候也可以载伤员,一旦遇到了敌骑,只需要片刻时间,就可将战车首尾的钩环相接,排成一圈掩体。
上面多配标准训练的弩箭手,连射之下,其箭如雨。
下面甚至有辅兵推之,虽然缓慢,但是还可推行。
要是敌人靠近,士兵也可以从准备好的缝隙间,用长枪往外乱捅杀敌。
这种车,在苏辰提出改善意见之后,才隐约记起,地球上明时,与蒙古的战斗中,也曾经有过这种战车,并且建立大功。
蒙古铁骑往往要付出数倍乃至十数倍的伤亡才能消耗光车营的弹药然后将其歼灭,就是因为车营的这种强大火力,自明朝中期以后蒙古被迫向明朝称臣,连成吉思汗的封号也必须得有明天子册封。
这弩车就号为摧山弩。
号称连一座座山峰都能推平,威力之大,非常人能够想象。
唯有三点,第一点就是只能缓慢前进,不可快速追击,其次就是制造不易,价格甚高,最后必须是相对平缓之地。
而这三点,却此时全部满足。
突厥人想要速战速决,当然不会选择丘陵山坡之地。
加上颉利对自身手下的骑军自信很强,也不会在意敌人设下什么埋伏。
毕竟,跟隋朝的一些战争中,中原的军队所用弩箭不可谓不强,但面对草原骑兵集团冲锋,基本上起不到太大作用。
临阵不过三矢,等到骑兵冲近,那些弩箭兵也只不过是铁骑下的羔羊,完全不堪一击。
在颉利眼中,战场征战,就这么简单,并不需要多费心思。
至于冲破箭阵之后的白刃相搏,又有哪支军队是草原金狼骑的对手?
地是平地,不但最适合骑兵冲锋,也适合战车行驶,这一点苏辰早就预料到了,他也不愁对手不入坑。
至于战车的造价,苏辰却不在意这些。
前两年天下大乱,四处流民如蚁,其他各地都打得家园残破,这些流民只要能有着一口饭吃,让他们干点活算不得什么,反而会感恩戴德。
有着免费的流民工,只需要耗费一些原材料和钱米,短短一年半时间,就造出了改进型巨大的弩车三千辆。
一人御车瞄准,身后两人装箭。
这是强弩,平常用来攻城用的。
备用机关卡索,可以射透城墙,是主武器。
战车两翼斜出,左右各两人,手持连弩。
每弩三十六矢,一次六矢齐发,矢长八寸,八十米距离能破轻甲。
而且,射完六轮,还可换弩,只要弩兵不死,每人七十二支箭,会让任何对手都头疼欲裂。
就算射不中人,马匹也受不了啊。
当苏辰第一次看到这种战车配合连弩的时候,他都不由得暗骂鲁妙子太过变态,着实是不可多得的机关奇才。
别说是胡人骑兵,就算是苏辰自己,正面冲击这种弩车阵,恐怕也会无计可施,只得退避三舍。
最关键的是,这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突厥人根本就从未见过,想要迂回侧击都不可行,必碰的头破血流才会罢休。
……
第九百七十章 摧山(下)
山风吹来,衣衫拂拂作响,带着初冬的寒意。
苏辰一声令下,战车徐徐而动,两军不断靠近。
突地,号鸣声不绝,突厥兵十万骑,已经加快速度,人人催马,直如洪流一样扑了上来。
十万战马齐齐奔腾,地面弹动,越来越快,一片黑潮奔涌而来,人人为之变色。
苏辰听到远方战马雷鸣般疾奔的声音,仰首望天,那黑蛟正抬首怒吟,煞气冲宵,不由说着:“好兵法,却是取死之路!”
说兵法好,就是因为这一着,非常简单,在以前,却无法可破。
十万铁骑冲锋,在此平原之地,避无可避,就算有着长枪阵,也无法抵抗,三十万军一鼓而破,实属正常。
这一手,就叫大巧如拙,非上等兵法之人,无法决断,颉利也算枭雄了。
可是遇到三千弩车阵,就是取死了,眼望敌骑浮在地平线上直冲而来,苏辰浮现出冷笑。
兵法之道,胜负一线,棋高一着,其距就大于天地!
……
骑兵冲锋,这是草原民族最强最厉害的战术之一。
规模达到上万的铁骑,发起集团冲锋时,基本上没有任何敌阵能阻挡,连长枪阵也不行。
原因很简单,长枪阵的威力是在第一重枪林,但是集团铁骑冲锋时,前面的骑兵根本无法终止。
哪怕前面是悬崖火海也只得冲上去。
战马,行军速度最高可达一日夜200到250公里……
但是如果短时间冲刺,甚至可以达到15米/秒的高速。
这等高速,哪怕冲上去,被长枪刺穿,其冲力也可压死一片长枪兵。
立刻将其破阵。
这时,骑兵在地平线上出现,车队就连忙相互勾连……
十辆车子首尾相连,形成一组,这早有准备了。
敌方骑兵速度是缓缓加快的。
先有节奏的保持一定速度,等到了二里之外,就猛的发力。
战马立刻加速,其势如潮水一样直扑了过来。
二里极速,只要一分钟就可冲到。
顿时,早已经有准备的前线,立刻扬起旗号。
登时只听见“蓬”的一声,车阵上的弩弓手都已经准备好了。
稍等几十秒,就听见一声令下。
“嗡!”
天色一暗,数万支箭如雨点一样遮掩住了天空,然后直洒而下。
而又有重弩,对准了疾奔而来铁骑进行直射。
……
苏辰在后面高台上,眼如寒冰,心灵沉静。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此战已算计到骨子里,突厥人按照以前的战法,怎能不吃亏?
在苏辰心里,从冲锋开始,结局早就注定,他抬眼望向渭水南岸,那里气柱升腾,金黄蛟龙跃跃欲试。
“这是也准备行动,要捡便宜了吗?”
胜负之道,就在第一次冲锋的结果。
虽然有着首尾相连的车营,但是如果骑兵保持着这种高速,那就算沉重的巨车,也可凭着血肉撞开。
但是只要第一次重挫,那无论是马匹还是人,都不可能再产生这种不畏生死的集团冲锋了。
这次交锋,瞬间有了结果。
“噗,噗!”先是箭雨如蝗虫般直从天空落下。
顿时,范围内的一片骑兵变成了刺猬,纷纷从马上落下。
而直射的重弩,更是直接贯穿疾奔而来的马匹。
“噗、噗!”
这种重弩,实是小型床弩。
这种弩战国就出现过,而在此时,车营上的床弩,严格上说,与重关上的相比甚小。
唯一不足的,还是要绞轴上弦。
经过鲁妙子改进之后,却是加装了快速上弦装箭的设施,只要手速够快,也能连发。
发射的弩箭有1米长,足以射穿重甲,甚至射穿人和马。
虽说如此,这种重弩发射所耗费的时间还是比较长,因此在真正的战斗中,也只提升了一次使用机会,达到两次。
虽然只是多了一次使用的机会,但这是攻城弩啊。
三千车齐发,就算射得不准,敌骑也会倒下二千匹马,巨大的冲击力简直让对面倒下堆起一片马尸山坡。
战马中箭,就直穿而入,再也无法保持冲刺。
沉重的跌下,在地上滑行十数米,那轰然之声,就算听不见,也可以感觉到。
前骑跌在地上,后骑就受影响,速度自然缓解。
只听轰的一声,箭雨之后,减速的,还是有数骑撞到了车营之上。
使车营摇摆不定,幸首尾相连,还没有冲翻或者冲垮。
在高台上,也可以感觉到那沉重千斤之力直压上来的力量。
因此在在战场上,就算是猛将,也无法凭着个人勇力来扭转战局,能自保就难得了。
一切都看事先,准备的各种条件是否充足?
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军心凝聚的程度,而成了胜败关键所在。
三千辆车营,十辆一首尾,结成一营,三百个营,实际上围成了庞大的移动城池。
十万骑冲锋而来,少数直撞到车上,大部分还是从车营缝隙而过。
毕竟中间有着大量的空间,顿时被分割成十数块。
就在此时,鼓声骤急。
三百营的所有弩弓手,再也不顾自己的安全,就着车营的木板简单遮挡,开始拼命将连弩箭矢射了出去。
这时就可交叉射击,连弩瞄准,射完换弩。
进入的骑兵,几乎没有死角,同一方向,受到五六个角度的齐射。
下面的辅兵,也不再推车,而是捡起长枪,从缝隙中用枪刺人,或者拒马,以护住车营整齐不乱。
交错攻击,箭如雨下,突厥骑兵如稻草一样纷纷倒下。
大批骑兵,如雪一样融化。
就如前面有着一只吞天噬地的巨兽,几万骑兵冲了向前,连个水花都没溅起,就全军覆没。
颉利大叫一声,吐出一口血来。
这是金狼骑啊,是他镇压草原各族的精锐骑兵,是他坐上可汗之位的有力保障,一个冲锋之间,十万金狼骑就损失小半,让他如何能够不心如刀绞。
可是,这时却还没完。
前方倒下,后方骑兵根本就看不到前方败势,仍然驱马疾冲。
就算是看到了,也来不及掉转马匹,冲起来容易,想停下来就难了。
有了狂拉缰绳,有的大声惊呼,可一切都没有用处,直直的冲向车营,或者摔倒。
所有突前骑兵,一入阵中,再无丝毫反抗余地。
最可怕的是,各营之间,是交错的,就算骑兵不顾一切冲锋,也难以有直线的路可走,必须不时转弯,要不就要直撞上去。
除了第一次蓄势冲锋的力量,连车营都要顾忌。
而已经减速,迟疑,慌乱的骑兵,在营中,再也没有办法能提到这个速度了。
速度是要直道来缓缓加速的,没有这个直道,就再也加不起来。
箭如乱雨,时刻不停。
人命如草芥。
噗噗之声,甚至可以掩盖着普通人的声音。
骑兵产生慌乱,不知是后退还是前进,就这一犹豫,每秒都夺去数百人的姓名。
但是终有豪杰,一骑高喊:“冲过去!”
声震全场,清晰入耳,就算是震耳的蹄声和发射声,也无法掩盖。
说着,这人拼命上前,持旗冲锋,后面的骑兵顿时有了主心骨,也跟着缓慢冲锋,聚拢乱兵。
此时箭雨慢慢疏了,敌骑也只剩下四万余人,伤兵众多。
而后面,十万部落联军,也开始策马上前,层层推进,直逼而上。
打到此时,就算没有骑兵优势,也不能退,更不能逃。
只能硬着头皮进攻,寄希望于万一。
……
苏辰静静看着,敌方已灭六万余精锐,己方车营除了车阵被冲散一些,只是死伤一万有余士卒,多数是战马摔倒压死的,真正被骑兵杀死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